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创新教学管理

发布时间:2020-03-02 19:15: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创新教学管理 推进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应当创新管理思想,创新管理内容,创新管理方法,建立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体系。

从2003年秋开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我深刻地体会到,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急需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体系作支撑和保障。我就学校如何创新教学管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谈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直接决定着管理的模式与方法。教学管理的创新首先应是管理思想的创新。

1、人本主义思想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校是有生命的,学校的生命源于人;学校生命的意义是人的发展。学校是学生生长的地方,也是教师生长的地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不仅包括智力和体格的发展,而且包括人的精神、道德、情感、价值观等的全面和谐发展。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管理首先要摒弃传统的“目中无人”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依据新课程理念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教学管理的旨归上突出促进人的发展---既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2、系统科学思想

系统科学理论认为:事物本身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自身既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层次性,也与外界存在着相互的联系性。传统的教学管理以应试教育为中心,其模式与方法均是围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做文章,既不注意自身的完整性、层次性,也割裂了教学管理与学校整体管理的联系。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管理既要注意自身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充分把握教学管理的目标、功能、内容、范围、方法,构建一个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同时 1

也要注意与学校管理的联系,使教学管理成为学校整体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整体和谐地发展。

二、管理内容的创新

在应试教育思想下,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检查一些教学基本环节(如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以及统计、分析、评价各种考试成绩等常规工作。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当前实施课程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笔者将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划分为教学思想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科研管理、考核评价管理和师资培训管理等六个方面。

1、教学思想管理

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教学管理首先是对教师教学思想的管理。新一轮课程改革集中体现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施对教师教学思想的管理,就是要引导教师充分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更新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人才观、评价观,引导教师将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中去。

2、课程管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课程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极其重要的方面,因为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载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实施课程管理,学校首先应根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和标准,制定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学校年度各年级的课程门类、课时分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内容)。其次,要抓好各科教学实施计划的制定,特别是引导各任课教师认真解读各科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特点,制定教师个人教学实施计划。第三,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还要

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师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

3、教学过程管理

传统的教学过程管理主要是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管理,其总体而言,虽然具有过程管理的特点,但实质上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其管理效果大打折扣。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应突出“过程性”。比如对备课的管理,就可借鉴“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改变过去教师个人备课、书写教案,学校检查“备课本”的形式。

4、教学科研管理

教学科研与课改实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教学科研也必然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学校管理始终以“升学率”为重点,教学科研只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点缀或异化为少数教师个人的兴趣。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化教学科研势在必行。推进课改实验首先要求学校管理者自身先转变观念,既要有超前的眼光,又要有务实的精神;既做“课改”的管理者,又做“课改”的实践者、研究者。

在课改实验中,加强教学科研管理,应当充分引导教师关注课改实验中的实际问题,既要研究如何将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实施中,也要研究如何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经验和成功案例升华到理论的高度,建立起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课改实验工作方式。

5、考核评价管理

关于考核评价,新课程要求由过去的甄别评价转变为发展评价: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对此,笔者认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考核评价的管理应当包括以下3个方面:

第一、开展对教师的评价。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建立一种全面评价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通过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第二、探索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传统的以考试为主要手段,以“分数”论优劣的评价方式难以适应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逐步建立起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多维评价体系,要采取多主体参与、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反馈调节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对课程方案及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依据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评估学年度学校执行课程方案和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情况,其目的在于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并为新学年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作好准备。

6、师资培训管理

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推进课程实验,必须把师资培训纳入教学管理的范畴。

抓好师资培训管理,学校应当突出重点,做好规划,围绕“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建设一支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当前培训的重点,应是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引导教师把课程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把课程目标细化为可以评价的具体指标,把课程实施变成可以操作的具体教学行为。

三、管理方法的创新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方方面面的挑战。在创新管理思想、明确管理内容和重点的前提下,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果显得尢为重要。

1、注重研究本校实际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

新情况,诸如办学思想应该怎样转变?师资水平如何适应课改?办学条件怎样保证课改实验的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在于研究本校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开展工作。课改专家提醒我们,本次“课改”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社会上的新理论、新经验很多,但不能盲目照搬,机械模仿。从校情出发,扎扎实实地解决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课改才会取得成功。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

传统的教学管理,往往采取那种强化制度等企业管理的办法,管理者常常“重物轻人”(甚至目中无人)。这种管理方法压抑了人的情感,也扼制了人的创造性,难以适应课改的需要。新课程的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校办学依靠的主体,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课程开发的依托主体,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促进者。推进课程改革,教学管理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倡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多元化的学习评价,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当做人生的目标来追求,要努力营造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氛围,使他们乐于奉献、勤于奋斗、敢于创新,为课改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重视校本培训

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师资水平是关键。听专家讲座,大规模的集训是师资培训的有效方式,但因其时间、地域的限制,集中培训无法长期多次地进行。相比之下,校本培训就实际和有效得多。抓好校本培训,做为教学管理者,首先要根据课改推进的阶段特点,明确培训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其次,要将培训与教研教改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使之成为教师合作学习、研讨问题、共同提高的学习培训组织。同时,还要更多地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提高的机会。特别是要抓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增强校本培训的后劲。

4、多指导,少指令

传统的教学管理,指令性的措施太多,它往往规定了教

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受其约束,教师自我发挥的余地少、主动工作的空间小。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观、学习观的变革,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对话、沟通、交流、互动、合作,倡导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面对这些新变化,教师需要学习和适应,教学管理更要为教师提供宽松的环境、自由的氛围。作为教学管理者应当给教师多点指导、少点指令,应当多深入实际,少说空话,以帮助教师尽快地适应课改、进入课改角色。

5、重激励、慎惩戒

生活中,一句激励的话往往会使人备受鼓舞,信心大增。一句批评的话也常常会令人垂头丧气,甚至失去进取之心。在课改条件下,教师的角色与行为都在发生着变化。面对新的工作目标和更高的工作要求,部分教师一时还难以适应。在工作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和失误。面对此种情况,教学管理者不能一味批评、指责、甚至给予惩罚。正确的做法是:给予教师多理解、多关心、多鼓励,以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既帮助教师克服不足,纠正失误,又保持健康的心态、饱满的热情继续投身于课改。

课程改革实验,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作为教学管理者,进一步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改变作风,调动、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为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不懈努力。

创新教学管理工作方法

创新教学管理通讯稿

教学管理创新与发展

创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总结

创新教学管理 打造特色学校

创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总结

创新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教学管理 全面提高质量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

创新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教学管理
《创新教学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