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0:07: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检测题

21《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

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

A、争高直指直:笔直B、猿则百叫无绝绝:断绝 ..

C、横柯上蔽上:在上面D、负势竞上负:背着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

A、蝉则千转不穷穷:穷尽B、望峰息心息:平息 .

C、任意东西意:心意D、猿则百叫无绝百:数词,一百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3分) (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向东或向西随意地飘荡。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3分)

泉水冲激着石头,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3分)

(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分) 那些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奔波忙碌于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1) 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的山水到底“奇”

在哪里?“异”在哪里?

答:文中以“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数句

写山之“奇”,写出了山的高峻、挺拔、雄奇;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

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数句写水之“异”,写出水的清澈、湍急。

(2)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水?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写山,化静为动,以“负、竞、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

又以山中的各种声音体现山间的生机勃勃;写水,以“千丈见底”的夸张手法和“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侧面烘托写出水的清澈,又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夸张和比喻写出水的湍急。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流露出作者对追名逐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热爱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3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

A、故虽有名马:虽:即使B、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通“饲”,饲养 ..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一样D、执策而临之临:面对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

A、虽有千里之能虽:虽然B、才美不外见见:看见 ..

C、其真无马邪?其:难道D、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分) 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分)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分) 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4、(1)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是什么?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

用?

答: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无马!”

修辞:排比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

(2)怎样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千里马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力气不足,日行千里的本领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比,这句话点出了由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千里马的被埋没,包含了作者对食马者的愤怒和谴责之情。

(3)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的政治主张。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

24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

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

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

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苦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

A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B录毕,走送之毕:完毕 ..

C余因得遍观群书得:能够D礼愈至至:到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

A烨然若神人若:好像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 ..

C俟其欣悦俟:等到D卒获有所闻卒:士兵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录,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3)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4)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

(5)不敢出一言以复。 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5)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6)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7)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

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4.(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困难:无书之难、求师叩问之难、路途之艰、生活之苦。 以抄书克服无书之难;行百里谦恭拜师克服无师之难;不畏路遥天寒克服求学之难;以读书之乐克服生活艰苦之难。

(2)作者在第一段记述了自己的求师经历时大篇幅地写了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这是反衬手法,写老师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

(3)文中第二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本段将同舍生穿着的鲜艳华美与自己的破衣烂袄相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贫寒,从而引出本文的结论和主旨:因为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所以他就不会在吃、穿上和别人比较。

第五单元文言文翻译

第五单元文言文翻译

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

五年级第五单元期末复习题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教案

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课教学案

九下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整理 油印

八下第五单元自主创新课外文言文翻译

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题答案
《第五单元文言文复习题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