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认识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6:41: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实践实践2016.10.30-2016.11.12 共13天 实践报告正文

一、实践目的:经历了大一大二对建筑学的初步认识,已经基本能够对建筑进行正确的认识和点评,对建筑的结构、立面也稍有涉猎,次次去华东五市认识实习可以很好地将之前在书本上以及在网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开拓视野,身临其境的去体会建筑大师的优秀建筑作品,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去或是给自己的设计增添灵感。

二、实践内容:

10月31号到11月2号 南京(河西新区 玄武湖公园 夫子庙 雨花台革命英雄纪念馆 中山陵 明孝陵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总统府)

11月3号到11月5号 苏州(拙政园 网师园 留园 枫桥景区 苏州博物馆 狮子林 沧浪亭)

11月6号到11月8号杭州(乌镇 西湖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浙江大学 郭庄 良渚文村 良渚博物馆)

11月9号到11月12号上海(西塘古镇 世博园 同济大学 外滩 田子坊 陆家嘴 人民广场 老场坊1933 南京路 上海新天地)

三、实践结果:

1、园林景观的设计技巧(拙政园、狮子林等)

2、建筑物的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苏州博物馆、中国美院等)

3、历史街区的改造与保护(南宋御街、西塘古街、上海新天地等)

四、实践总结与体会

第一次参加城市见习我觉得作为学生、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趁自己还年轻多去外面

看看;多去感受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建筑给予我们不一样的感觉,只有在校内的学习和结合校外的体验;我们的专业知识才会有所提高!

以下是我此次见习的主要体会: 一:团队精神、集体主义

此次见习活动虽然是老师带领着我们去,但这样同样考验一个人的团队精神。一个团队是否能够高效的运转关键在于个体!就像此次活动有一些同学因“流连忘返”而忘了集合的实时间,为了等那么一个人所以耽误了整个集体的行程;这件事值得我们反思一下。

二、对自己专业知识上的一些理解

① 风景园林设计处理上的方法(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

园林以得水为贵,宅园的选址大多在靠近水系的地方。明代北京西郊海淀一带是私人别业集聚之区,至清代大部分改为宫苑;以后高粱河水系的积水潭、后海一带,私人宅园逐渐增多。城内宅园缺乏水源,一般仅挖小池,以所得土方堆土山,体量也不大,常摹拟大山的余脉或小丘。叠石亦多为小品,偶得奇石就独立特置供欣赏。

明代宅园风格继承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传统,着重于运用水景和古树、花木来创造素雅而富于野趣的意境,因景而设置园林建筑,并巧于借景。清代乾隆以后,宅园中建筑增多,趋于繁琐富丽,和明代风格迥然不同。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南京、无锡、苏州、常州、湖州、杭州、扬州、太仓、常熟等城市,宅园兴筑盛极一时。这些园林都是在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创作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

宅园布局受四合院建筑和宫苑影响,园林空间划分数量少而面积大,常用中轴对称布局。如恭王府的主要空间划分不过五六个,花园的布局有明显的轴线贯穿。

立意与布局

在古典造园中,人们通过园林这种形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意义。根据具体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真实的景象被转化为概念化的艺术形式。在这个阶段中,道家思想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力,清钱泳曾指出:“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强调了中国古典园林更加注重的是追求诗的意境美,除了采用“多方胜境,咫尺山林”的手法之外,还经常借匾联的题词来破题,有助于启发人的联想以加强其感染力。例如网狮园中的待月亭。其横匾曰“月到风来”,而对联则取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在这里秋月赏月,对景品味匾联,确实可以感到一种盎然的诗意。另外,佛家认为人有眼、耳、鼻、舌、身五根,感受江南园林的意境美不能单靠视觉这一途径来传递信息,而应该综合运用一切可以影响人的感官的因素来获得。

我国古代,长期禁锢在封建宗族的法统之中,使得整个民族逐渐形成一种以内向为主要特征的民族性格,它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建筑的布局形式,江南私家园林也不例外,如半圆、畅园、鹤园,它的特点是:建筑物、迥廊、亭榭等均沿园的周边布置,所有建筑均背朝外而面向内,并由此而形成一个较大较集中的庭院空间。反对大师傅其中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引水作用,所形成的较大较集中的庭院空间通常是以水面为中心,其向心和内聚的感觉分外地强烈。

2.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组织是关系到园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全局性的问题。有人把古典园林比喻为山水画的长卷,意思是指它具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等特点。例如苏州的留园,其空间组成异常复杂,就整体来看似乎很难找到一条明确的观赏路线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序列。但是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把它划分成为几个相联系的“子序列”,其入口部分颇近似于串联的序列形式;中央部分基本呈环形序列形式;东部则兼有串联和中心辐射两种序列形式的特点。由此看来江南园林实际上所采用的是一种综合式的空间序列形式。为了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空间序列也并非是平面展开的。从城市的街道首先进入的是园林的建筑,往往几经曲折才进入园林的主体空间。这是空间上的抑扬顿挫,建筑在这里是一个从城市环境到自然环境的过渡空间,它为豁然开朗打下了基础。

3.空间的延伸、渗透与层次 空间的延伸对于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间的延伸意味着在空间序列的设计上突破场地的物质边界,它有效地丰富了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即“流动空间”。江南园林主要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的关系处理,古典私家园林的内部空间通常按照功能关系划分区域和院落,其中包含了若干个空间层次和主要景物。主要的构成元素则有山石、水、植物、声音、光线乃至气味。空间的延伸与渗透使得空间分隔用的院墙、影壁、廊桥等与园林的其他部分融为一体。通常借用大量设置完全透空门洞、窗口而使被分隔的空间相互连通、渗透。

4.空间的含蓄

由于文化传统与审美趣味的差异。中国人多倾向于取含蓄隐晦的方法使艺术作品引而不发,显而不露,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每每采用欲显而隐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观或藏于偏僻幽深之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

5.空间的对比

沈复曾论及到园林建造的艺术规律;“以小见大,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它们在哲学上是对立与统一,互为因果关系,在园林艺术上则是相互对比的关系。江南园林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手法,在空间上产生变化,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② 处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其特色体现在: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空间处理独特,建筑材料考究和内部构思,及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

在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首先,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设计独特。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并进行改良,天窗开在了屋顶的中间部位,这样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个折角,呈现出三维造型效果,不仅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性难题,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

屋面以及其下白色墙体周边石材的运用,使建筑的整体风格达成了统一。就屋在建筑的构造上,玻璃、钢铁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首先,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设计独特。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并进行改良,天窗开在了屋顶的中间部位,这样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个折

角,呈现出三维造型效果,不仅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性难题,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

屋面以及其下白色墙体周边石材的运用,使建筑的整体风格达成了统一。就屋面

而言,如果用传统的小青瓦,易碎易漏,需要经常维修,其坚固性、工艺性以及平整度都难以达到新馆建筑的要求。为了使材料和形式协调,采用深灰色花岗石取代传统的灰瓦,这种被称为“中国黑”的花岗石黑中带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颜色变浅成深灰色。石片加工成菱形,依次平整地铺设于屋面之上,立体感很强。

而言,如果用传统的小青瓦,易碎易漏,需要经常维修,其坚固性、工艺性以及平整度都难以达到新馆建筑的要求。为了使材料和形式协调,采用深灰色花岗石取代传统的灰瓦,这种被称为“中国黑”的花岗石黑中带灰,淋了雨是黑的,太阳一照颜色变浅成深灰色。石片加工成菱形,依次平整地铺设于屋面之上,立体感很强。

③ 历史街区的改造与保护(乌镇、西塘古街、上海新天地) 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陈运和诗《乌镇剪影》赞“一个现代文明影响不大的世界 一张古老色彩依然浓重的史页”。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总体格局,河网在乌镇内和主干道重合,连桥成路,流水行船,作成亦路亦水的形式。这个水网体系连接京杭运河、太湖和乌镇的池塘、水井,理想地解决了农作、饮用、排水、观赏、运输等水问题。在乌镇的布局中,由于历史上曾地跨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

兴、湖州、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桐乡、秀水、吴江、震泽),加之吴越文化的积累、沉淀,观念上明显受中国传统儒文化和运河商业文化的影响,多轴线明确、卑尊有序的各式住宅。

小桥流水,桥是江南水乡古镇不可或缺的。现30多座其中西栅有通济桥、仁济桥,中市及东栅有应家桥、太平桥、仁寿桥、永安桥、逢源双桥;南栅有福兴桥和浮澜桥;北栅有梯云桥和利济桥。这些桥最早建于南宋,大多始建或重建于明清,有些桥还题有桥联。 诗人王心鉴在《乌镇行旅》一诗中这样写到乌镇的小桥:“几度梦江南,小桥旧曾谙。白墙竹窈窕,黛瓦燕呢喃。红袖怡酒兴,碧水润琴弦。雨巷寻杏花,邂逅乌篷船”。

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24座石桥将古镇的五块地区连接成一片,这些古桥大都为单孔石柱木梁桥,至今保护完整。 宅弄是西塘的又一大特色,分为连通两条平行街道的街弄、前通街后通河的水弄以及大宅内设在厅堂侧面的陪弄,122条巷弄交横纵错,构建了古镇的整体框架,并连接了新、老镇区。2000 多米的烟雨长廊是西塘建筑最独特的标志,廊棚在沿河一侧设有靠背长凳。

瑞安挑选了美国旧房改造专家本杰明·伍德建筑设计事务所和具东方文化背景的新加坡日建设计事务所,并邀著名的同济大学建设计院为顾问。建筑设计师们要从保护历史建筑的角度、城市发展的角度以及建筑功能的角度作多方面考虑,要把新的生命力注入这些旧建筑,以符合新世纪消费者的需求。建筑设计师们最后决定在整体规划上保留北部地块大部分石库门建筑,穿插部份现代建筑;南部地块则以反映时代特征的新建筑为主,配合少量石库门建筑,一条步行街串起南、北两个地块。

瑞安为动迁这个地块上居住的近二千三百多户、逾八千居民,花费了超过六亿元人民币(约七千五百万美金)。瑞安考虑未来经营场所的需要和功能后,对这些原来是住宅的建筑,像修剪大树的枝叶似的作出有条理的改动。拔去几幢房后,淹没在弄堂内一座漂亮的荷兰式屋顶石库门建筑便跃然而出。拆去违章建筑,市区不多见的弄堂公馆便重见天日。这样,被保留下来的旧建筑各呈特色,彷佛一座座历史建筑陈列馆。

保留下来的石库门由于历史较长,加之过度使用,缺乏保养,已面目为了重现这些石库门弄堂当年的形象,瑞安到处寻觅,终于从档案馆找到了当年由法国建筑师签名的原有图纸,然后按图纸修建,整旧如旧。石库门建筑的清水砖墙,是这种建筑的特色之一,为了强调历史感,瑞安决定保留原有的砖、原有的瓦作为建材。在老房子内加装了现代化设施,确保房屋的功能更完善和可靠,同时保存了原有的建设特色,正好达到了“整旧如旧”的目的。一个“旧”字,代价远远超过了新砖新瓦,瑞安专门从德国进口一种昂贵的防潮药水,像打针似地注射进墙壁的每块砖和砖缝里。屋顶上铺瓦前先放置两层防水隔热材料,再铺上注射了防潮药水的旧瓦。

把新的生命力注入新建筑石库门旧房是没有地下排污管、煤气管等基础设施的,新天地每幢楼都要挖地数米,部份需深达九米,铺埋地下水、电、煤气管道、通讯电缆、污水处理、消防系统等。旧房不拆,挖土机开不进作业现场,施工难度相当大。铺设自来水管、煤气管道的工人,皆小心翼翼,以免不小心碰坏了“文化”。有些旧楼内部的木料已腐朽了,所以其内部结构须全部重做,但能保留的还是千方百计地保留下来。然而,安全仍是开发商的第一考虑,建筑结构的坚固程度是能适应经营场所

的川流不息消费者的。上海新天地不惜代价的修复旧石库门,不仅仅做到形似,更注重神似,不是简单修复,而是更高层次的改造。

见习结束了,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不敢说自己已经完全理解建筑了,但起码我明白作为一名大学生,想要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现代化的社会中立脚,就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实习,使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建筑,也给我们提供了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理论与实践的不可分割性。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专业定义,我们也不会傻傻的“问景观是啥?我们以后是干啥的?”暑期见习潜移默化地给了我们责任与希望。这种责任与希望,促使我们更加的努力学习,努力的充实自己,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以求尽快的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

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