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民族舞教案(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2 11:42: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民 族 舞 教 案

马 晓 丽 年3月102017日

民族舞教案

一、课题类型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

二、课时 6课时

三、教具 舞蹈碟片、DVD

四、教学目的

通过对藏族民间舞典型风格动作的学习、分析总结、传授,使学生从形态入手,再进入对神态的初步了解和掌握,加强对民族舞蹈的了解与热爱。

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踢踏、弦子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艺术特色。从风格和动感上了解和掌握踢踏、弦子的韵律感和审美特征。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颤膝(要求膝关节绝对保持一种松弛的运动状态,兼有柔韧性和弹性)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本素质训练检查

1、身体的软开度

2、身韵练习(呼吸提沉)

3、直立半脚尖、小跳练习

(二)藏族舞蹈的简单介绍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及周边民族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西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锅庄、踢踏等。藏族舞蹈的特点有:“颤”、“开”、“顺”、“左”、“绕”是各种不同藏族舞蹈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的舞蹈的美学概念。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为“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步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十二种基本步伐。

(三)藏族舞蹈上肢动作类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齐眉晃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三)踢踏类(颤踏动律训练)基本动作的要求和做法:规格及要领: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匀.可进、退、转体。动作短句:2/4中速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2]-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退。[3]-4(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七点方向。身体由外及里“抹”。5-8(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五点方向。身体由外及里“摊”。[4]-8反复[3]-8的动作。身体对

三、一点方向。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只腿。动作时,踏地与抬起另一只腿同步,颤时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动作短句:2/4中速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6右脚“颤踏”(抬左脚),同时左转腰,里“横向规格及要领摆手”。7-8: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原地左右“碎踏”两步。外“横向摆手”。[2]-8:做[1]-8反向动作。[3]-4:做[1]-8动作。5-8:做[2]-8动作。。[4]-8:反复[3]-8动作。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同时抬起前脚掌,重拍膝关节带动,踝关节发力,脚掌快速击打地面,颤膝,可双脚亦可单脚做。动作短句:2/4中速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8: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双脚“抬踏颤”一次。[2]-2: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右脚“抬踏颤”一次。3-4:做1-2方向动作。5-8:做1-4反复动作。[3]-2:原地右、左脚“抬踏颤”各一次。3-8:反复1-2动作。[4]-8:原地右、左交替“抬踏颤”八次。动作规格及要领:动作腿吸腿时,支撑腿蹭踮颤膝一次,再落脚“碎踏”两次。注意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动作短句:2/4中速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2:左“吸颤步”进(吸左脚),右“前后摆手”。3-4:做1-2反向动作。5-8:反复1-4动作。[2]-8:反复[1]-8动作退,双手上位左、右摆动。

5、退踏步动作规格及要领:动作腿后撤半步,同时支撑腿微离地面,打拍支撑腿踏地,动作时,它具有退颤分离颤,踏地后顺势滑的特点。动作短句:2/4中速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8:右“退踏步”四次,“前后摆手”四次。[2]-8:反复[1]-8动作,同时左转一周(

7、

5、

3、1方向)。基本动作加强训练颤踏组合音乐2/4中板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4:保持体态,双手向上晃手至“斜上位”。5-8:保持手位,前弯腰90,右脚勾脚“旁虚步”敬礼。[2]-4:收右脚正步位,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颤膝。5-8:保持体态,(右始)原地“碎踏”四次。[3]-3:保持体态,原地右“颤踏”(踏右脚颤膝,抬左脚),里“横向摆手”。-4:原地左右“碎踏”,外“横向摆手”。5-8:做1-4反向动作。[4]-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前行。[5]-8:反复[3]-8:动作。[6]-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后退。双手曲肘经肩向上抽再向前抛出,[7]-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左转四个方向(两拍移转)。手1-2:双手体前内“抹”,3-4:双手外“摊”,5-8:反复1-4动作。[8]-2:(右始)向左横“踏”四步,双手体侧“摊手”。3-4:原地右脚“踏”两次,双手体前内5-8:做1-4反向动作。训练提示:

1、颤膝时强调重拍向下,松弛、自如、灵活。

2、组合节奏准确,动作协调、连贯。

一、第二次课题类型 藏族舞

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三、教具DVD、音乐(马兰谣)

四、教学目的藏族舞的基本动律、脚下步伐及藏族舞风格的训练

五、教学重点、难点基本动作的准确性、风格性、韵律性

六、教学方法教师示范教学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师生共同讨论

七、教学过程

1、主要动作及要领(1)颤踏:双脚全脚交替踏地,膝盖松弛,重拍向下颤膝。跺踏:(以右为例)右脚全脚踏地,同时左膝微颤。跳踏:(以右为例)1-右腿屈膝上抬同时左脚微跳。2-4赶步:(以右为例)在左前丁字位1-右脚屈膝全脚踏地,同时左腿屈膝抬起2-左脚直膝全脚踏地,同时重心随脚前移。牧童舞姿:(以右为例)右手勒马手于体前,左手空拳叉腰,双腿屈膝,双脚蹦跳至右侧大丁字步,同时右顶胯,右倾头。吹笛子舞姿:(以右为例)双手自然屈指,掌心向内,位于右脸颊旁,模仿手持笛子,双腿屈膝,双脚蹦跳至右侧大丁字步,同时右顶胯,右倾头。遮阳手:双手五指并拢,平搭于额前,模仿遮太阳的动作。(2)、节奏准备位置:体对2点方位,踏步半蹲,身体前俯,展胸抬头,左手背手,右手空拳置于下颚处。准备音乐:(散板音乐):保持准备位状态领舞保持舞姿,身体上下起伏一次,身体向左横靠,视一点,再回至准备位姿态1-8保持准备位舞姿颤膝8次,重拍在下1-8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双脚碎步第一段1-4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双脚右起颤踏8次前进双手扶胯,体对8点方位,同时右脚跺踏1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身体转至2点方位前俯,左膝半蹲,右脚跺踏,视27-8重复(1)5-6动作双脚蹦跳至左侧牧童舞姿3-4重复(1)1-25-7点之间方位,右手经4点方位盖至遮阳手位,同时赶步3次向点方位前进1-4重复(1)1-4动作7-8重复(3)5-6动作双脚蹦跳至左侧吹笛子舞姿3-4重复(4)1-2动作5-7点方位,双手右耳侧拍手保持姿态拍手1次,右脚跺步11-4身体由前俯至上扬,同时双手经旁斜下位托至旁斜上位,双脚跳踏步右左各15-6胸前折臂搭肘,双脚蹦跳右左各17-8重复(5)5-6动作1-8经左转身至6点方位,左手4g-h转身至1点方位重复(5)-(6)动作3-6保持姿态,身体前附下弧线至7-8保持姿态,碎步向8点方位跑动1-2继续(9)7-8动作3-4右脚向8点方位上步,身体前俯落至准备位反面动作(3)、提示a、颤踏步动作膝盖松弛,身体微微随动。b、舞姿节奏清晰,位置准确。c、表演时体现出牧童放牧时轻松活泼的心情。

第三次课课题类型 藏族民间舞

二、课题弦子舞

三、课时课时

四、教具DVD、

五、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能基本掌握组合基本动作,初步体现藏族舞的风格特点和动作特点,要求动作准确、姿势优美,有表情的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及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重点、难点基本动作的准确性、风格性、韵律性,三步一撩、靠

七、教学方法教师示范教学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师生共同讨论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藏族体态动律练习”。基本动作

1、连靠:右脚在左脚旁,一拍一次连续点地,同时一拍一次双膝屈伸。双手为风火轮。拍右脚开始向前一拍走一步,第三步时,右前脚掌点地,重心仍在左腿上,同时双手从左小双臂位双晃手到右小双臂位。4拍右腿提膝向前撩小腿,同时左手经身前分掌至头上。身体韵律:右左右左,双腿颤动。

3、进退步:

1、

2、

3、4拍右脚进退一次,5—8拍连靠两次,双手向左侧划八字两次。要点:膝盖放松,身体右左摆动,手划八字,要圆。

4、平步退:手的位置是左手叉腰,右手耳旁,指尖向上。要点:慢拍脚的节奏要拖长,快拍身体右、左摆动。

5、两个动作间的晃范动作:手划的不能太大,不移重心,身体随右手走,

6、长靠:1拍右脚向3拍左脚向三点迈一步,3拍右脚继续向三点迈一步,身体向五点转回一点,4拍左脚向右脚旁脚跟点地,双手前三拍在顺风旗位手心相对,第4拍左手搭在右手上臂上。要点:身体过渡要自然。

(三)、复习、巩固

(四)、结束:布置作业。第四次课

一、课题类型蒙古族舞蹈

二、课题体态动律组合以及手位与脚位组合

三、课时课时

四、教学目的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神韵,注意呼吸在蒙古族舞蹈中的运用。准确掌握蒙族的手位与脚位,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注重蒙古族女子舞蹈端庄、柔美的神态及舞姿与呼吸的配合。手位与脚位结合在一起练习,注重呼吸的运用;并且将提压腕贯穿到手位、脚位中,注重整体的配合。

六、教学方法口传身授

七、教学过程蒙古族的体态十分明显,在后点步位上,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枕,手于平手位。在情感、形态、气息、发力中体现的是一种“圆形、圆线、圆韵”的东方思维观念。

(一)、活动

1、肩部的软开

2、腰部的柔韧性

(二)、体态动律组合

1、体态练习

(1)提胯、立腰、拔背、敞胸、重心略偏后呈微靠势,是蒙古族女子舞蹈的基本体态。

(2)目光远视,气息下沉,稳重、端庄、含蓄、柔中带刚,是蒙古族女子舞蹈的审美特征。

2、手型与脚型

(1)五指平伸为基本手形,要求五指自然平伸,手掌不要过分用力伸展。

(2)基本脚型是既不勾也不绷,既不外开也不向里的自然形态。

3、碎步 (1)直线调度的碎步 (2)圆形调度的碎步

(3)要求碎步时要提胯、沉气;膝、踝关节松弛灵活;双脚在正步基础上,步幅小而碎;行走时要平稳,不能上、下颤动。

4、胸背练习

(1)胸背练习必须贯穿动作的收与放,前仰时要含胸,切忌前趴;后仰时要挺胸,切忌端肩,伸脖子。

(2)手臂在做前后、环动、上下等动作时,要从意识上强调圆弧的形状,做到舒展、流畅。

(3)拧转胸背转体时要求身体像磨盘一样整体移动;胯和腰不能主动,颈部放松,头随身体自然转动。

5、板腰练习(1)地面板腰 (2)中间姿态板腰

6、手与臂部练习(1)软手练习(2)四位小柔臂练习

(三)、手位与脚位组合

1、基本手位

(1)一位手——双手呈圆形于胯前 (2)二位手——双手平伸于前斜下方 (3)三位手——双手平伸与侧斜下方 (6)六位手——双手屈于胸前位

2、基本脚位(1)一位脚——两脚自然位(2)二位脚——两脚呈小八字位(3)三位脚——两脚呈大八字位(4)四位——两脚呈小踏步位,后膝盖抵在前膝盖窝处,后脚掌立住。(5)五位脚——前脚脚跟转开,双腿弯曲有利,腰后平躺。

3、手位与脚位的配合(1)一位手与一位脚的配合(2)二位手与二位脚的配合(3)三位手与三位脚的配合(4)四位手与四位脚的配合(6)六位手与四位脚的配合(7)斜下交叉手位与四位脚位的配合

4、提压腕练习(1)注意提压腕发力点在手腕,切忌手指主动。(2)提压腕要小而脆,与情感、气息紧密配合。

5、手位与脚位综合组合(1)注意手脚的配合,位置要精准。(2)时刻保持手形,要有厚重感。(3)不同手位的提压腕与气息、情感相配合。A.基本手形:五指自然向前平伸,大拇指与四指距离分开。B.基本手位:叉腰位.斜上手.胸前手3.基本脚位:小八字位.大八字位

第三次课时

一、课题类型 蒙古族舞蹈

二、课题肩组合(硬肩、柔肩、双肩、耸肩、笑肩、绕肩、碎抖肩)

三、课时课时

四、教学目的正确了解并能熟练掌握硬肩、柔肩、双肩、耸肩、笑肩、绕肩、碎抖肩

五、重点与难点呼吸、情感与各种肩的配合

六、教学方法口传身授

七、教学过程

(一)、活动

1、肩部的软开

2、腰部的柔韧性

1、硬肩——注重发力小,有顿挫感,脆而有弹性,切忌顺拐或端肩。

2、柔肩——柔肩延绵不断,呼吸贯穿始终。

3、双肩——注重一小和一大两肩的配合,动势有弹性而灵活。

4、耸肩——重拍在上,呼吸配合。

5、笑肩——重拍在下,情绪配合。

6、碎抖肩——肩胛骨发力,小而脆,肩和手臂放松。

7、绕肩——双肩画小圆,注意气息与肩的配合

(三)、肩与步伐的配合

1、硬肩、柔肩与趟步的配合——注意气息下沉,不要飘。

2、双肩与挫步的配合——肩与脚顿挫有利,紧密配合。

3、耸肩与交叉平移步配合——注意肩、脚和气息的配合。

4、笑肩与四位脚前后移重心的配合——注重情感的配。

5、碎抖肩与小碎步的配合——发力点在肩胛骨,切忌抖胸、扭胯。

6、绕肩与五位垫步配合——注意绕肩气息与下肢贯穿,一气呵成。

(四)、完成肩综合组合

1、学习辅助动作

2、与音乐的配合练习。 第六次课

一、课题类型蒙古族舞蹈

二、课题硬腕组合

三、课时课时

四、教具碟片

五、教学目的腕与肩的紧密配合

六、重点与难点呼吸、情感与肩的配合

七、教学方法口传身授

八、教学过程 1.播放《硬腕组合》视频 2.分段讲解,强调主题动作。

硬腕组合:第一段音乐:(准备4小节)小八字位站好,双手自然垂于体旁。[1-4]小节,双手跨前硬腕四次。[5-8]小节,双手向前平伸硬腕四次。[9-12]小节,斜下手硬腕两次,同时左脚向旁迈步,反面再做一次。[13-14]小节,上左脚右靠步位,双手胸前交错硬腕。[15-16]小节,撤右脚左前点步位,体对2点,身体后靠,双手打开至右手斜上,左手斜下位。

第二段音乐:[1-4]小节,右脚前踏步半蹲位向左横移,双手跨前交错硬腕八次。[5-8]小节,做1-4小节反面动作。[9-16]小节,脚下动作同[1-4]小节,双手交错硬腕划立圆一次,最后一拍回跨前。 第三段音乐:[1-4]小节,大八字位,平开手交错硬腕四次,右脚前弓步收后靠步,硬腕两次。[5-8]小节,做1-4小节的反面动作。[9-12]小节,向左大错步成右旁点步位,双手晃手至右斜上,左斜下位硬腕两次。[13-16]小节,做9-12小节的反面动作。第四段音乐:[1-4]小节,左脚掌向前迈步四次,斜上手交错硬腕四次,左前大掖步,双晃手至右手胸前,左手斜上位。[5-8]小节,做1-4小节的反面动作。[9-12]小节,左脚前弓步收后靠步,硬腕两次,反面一次。[13-16]小节,同1-4小节动作。第五段音乐:[1-4]小节,同第三段音乐种13-16小节动作,体对2点,目视8[5-8]小节,同第三段音乐中9-12小节动作,体对8点,目视2[9-12]小节,做第四段音乐中9-12小节反面动作。[13-16]小节,同第四段音乐中1-4小节动作。结束3.再次播放《硬腕组合》视频。

注意:A.硬腕:双手同时或交替做上下提压腕。注:硬腕动作注意由腕部带动手掌有弹性的提压,突出顿挫感,切忌不要手指主动。B.硬腕短句:硬腕动作在不同手位上完成,可以变换舞姿。第七次课

一、课题类型蒙古族舞蹈

二、课题马步训练组合

三、课时课时

四、教学目的学会各种马步,与上肢的紧密配合

五、重点与难点马步的形态与气势是学习的重点。

六、教学方法口传身授

七、教学过程蒙族舞蹈中马步是一种特性的动作,是腿脚与上身相结合的模拟训练,它不仅可以使舞者脚下灵活敏捷,具备完成技巧和跳跃的能力。而且能准确把握草原民族的性格特征和审美心理。马步技巧要有激情,形神兼备。

(一)、活动

1、肩部的软开

2、腰部的柔韧性

(二)、马步的训练

1、立掌马步跺掌马步

3、刨步——刨步膝部松弛,脚掌灵活,重心在主力腿上。

4、倒换步——交换步时脚跟离地

5、吸腿步——吸腿不能低于四十五度,双手于左右斜前勒马

6、摇篮步——摇篮步要求脚腕松弛,小腿夹紧,双腿向左右灵活滚动。

(三)、马步技巧组合

(四)、马步综合训练组合第八次课

一、课题类型傣族舞蹈

二、课题傣族舞蹈基本手位、掏手

三、课时课时

四、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傣族舞蹈的掏手。

2、结合基本手位,完成地面手位组合。

3、加强学生在跳舞时的面部表情和情感投入的训练。

五、重点与难点

1、掌握傣族舞蹈的掏手,并结合基本手位(一至七位)完成地面手位组合。

2、结合基本手位,自主完成地面手位组合。

3、学生的面部表情和情感投入的训练。

六、教具DVD机,视频资料

七、教学方法过程

(一)、活动身体(身韵组合)通过练习地面提、沉组合,使学生的身心放松,注意力集中,进入舞蹈的状态中,为后面傣族舞蹈平和的气息,安静得环境打下基础。

(二)、复习傣族舞蹈体态、基本手型、手位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省,傣族舞蹈优美、恬静、灵巧、质朴,感情内在含蓄。膝部柔韧的屈伸来控制节奏的快慢。

1、傣族舞蹈坐姿体态:双膝并拢,臀部轻轻坐在脚跟上,注意不能把重心完全放松。上身直立,下巴磕微微内收,眼睛直视前方,目光柔和。

2、基本手型掌型:四指并拢,虎口张开,大指微靠掌心,手掌用力伸展。爪型:在掌型的基础上,食指第二关节向掌心内折勾。嘴型:在掌形的基础上,食指尖与大拇指伸直并相捏,其余三指呈扇面依次向掌背用力张开。冠形:食指与大拇指弯曲相捏成圆形,其余三指呈扇面张开。曲掌:四指并拢,大拇指外展,手掌平伸。

3、傣族基本手位一位:双手掌形,置于两边胯旁,指尖正对身体,保持胳膊肘、手腕的弯曲,指尖上翘,呈三弯。

二位:在一位的基础上,保持手形,置于胃前,两手手背相对,保持胳膊肘与手腕的弯曲,指尖上翘。注意肩膀不能耸起,气息下放。

三位:在二位的基础上,双手置于头顶,注意肩膀放松,手腕相对,靠拢。

四位:在三位的基础上,保持右手在头顶的位置不动,左手放置于二位,同样保持领腕。五位:一只手放置于三位,另一只手向旁伸直,手背对前方,胳膊肘和手腕的弯曲不变。六位:一只手放置于二位,另一只手在五位的基础上,手心上翻,手肘和手七位:双手向两边打开,手背对前方,胳膊肘和手腕的弯曲不变。注意:在做动作时气息保持下沉,肩膀放松,脖子拉长,所有的动作出手时走最大路线,收手时走最近路线!集体练习一遍,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膝盖的屈伸。

(三)、新课—学习傣族舞蹈的掏手和柔手

1、掏手:由里向外双手掏出,掏出后四指并拢,大拇指向旁翘起,收回时向下按压手指,此动作用于连接每个手位,是过程动作。

2、柔手:双手自腕关节有韧性地提起,并逐关节呈波浪形向指推进。

(四)、学生自组动作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利用我们所学的7个手位,自由组合动作顺序。

(五)、教师点评:同学们做的都非常好,但是大家的面部表情都有所欠缺,没有表现出傣族姑娘的含蓄,恬静。现在老师有段视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看一看,看完之后,我们再试试。播放视频教师播放一组傣族原生态的风景视频,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充分感受不同地域民族的风土人情,体会傣族姑娘的优美和安静。教师提示:气息平稳,面部放松微笑。

(六)、教师总结第四次课

一、课题类型傣族舞蹈

二、课题傣族舞蹈(打水的姑娘)

三、课时课时

四、教学目的傣族舞的风格特点及表演性舞段的训练

五、重点与难点

1、掌握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2、学生的表情和情感投入的训练。

六、教具舞蹈视频资料

七、教学方法过程

1、主要动作及要求:a、拳形:大拇指伸出,其他四指成拳。b、掌形:大拇指自然收拢,其他四指并指上翘。c、勾踢步:大腿靠拢,双脚交替勾脚后踢,同时胯部经下弧线随重心左右摆d、胯旁提压腕:双手拳形于身体两侧由腰间压至胯旁。e、提裙手:双手兰花手,指尖朝下提于腿前,小臂微曲架起。f、靠步:一腿半蹲,另一腿膝盖靠拢,小腿向旁伸出,大脚趾内侧点地g、追鱼手:(以右为例)右臂微曲,指尖朝下掌形,左手掌形,指尖朝上,虎口位于小臂处,左脚靠步。h、撩水手:1-2双手掌形,指尖朝下,前斜下位前腿,同时双脚蹦跳至正步位半蹲3-4步位直立

1、勾抬步:(以右为例)1-双手胯旁提压腕,同时双脚正步位半脚掌小跳,双膝半蹲2-左手胯旁按掌,右手小臂弯曲掌形上翘,同时右

2、节奏:准备位置:3点方位,场外准备。体对5准备音乐:(散板音乐)保持准备位姿态(背景音乐提示犬吠):保持准备位姿态,圆场向点,左脚靠步,提裙手胯右靠,身体微左倾第一段:次,左脚向3点方位半蹲迈步时右脚并步至踏步位,体对6点,左腿直立3-4保持姿态5-8保持姿态,颤膝4次,右脚向7点方位半蹲迈步点,屈膝点步3-4保持姿态5-8保持姿态,颤膝4(3)-(4)转体对1点,重复(1)-(2)动作次,双臂下位随身体前后摆动5-81-4重复(5)1-4反面动作5-8重复(5)-(6)动作间奏段:(9)1-45-8经左转体至5点,双手掌形,指尖朝上打开至旁平位,小臂微曲,同时脚下半脚碎步,跑至5点方位第二段:(10)1-8转体至1点方位,右脚勾抬步4点方位斜下,身体前俯,左手经下弧线追鱼手至2点斜下位,同时右脚起跳向3右手掌形落至按手位,头右倾,同时左脚向3点方位上至踏步半蹲6-8保持姿态,颤膝3(12)-(13)重复(10)-(11)反面动作(14)1-8重复(10)1-8动作(15)1-4重复(11)1-4动作点方位迈步至做靠步6-8保持姿态,颤膝3(16)-(17)重复(14)-(15)反面动作(18)1-4点,撩水手5-8双手掌形,指尖朝上打开至旁平位,小臂微曲,同时脚下半脚碎步,点方位(19)1-4(20)1-4重复(18)1-4动作5-8双手掌形,指尖朝上打开至旁平位,小臂微曲,同时脚下半脚碎步,经左转身跑至5点方位(21)1-8经左转体至1点重复(19)1-8动作(22)1-4重复(18)1-4动作5-8双手掌形,指尖朝上打开至体侧,小臂微曲,同时脚下半脚碎步,跑点方位(23)-(24)左手胯旁掌形按手,右手掌形旁平位托手,小臂微曲,右侧旁腰,仰头视正上位,左脚为主力推微曲,右脚旁点步旋转(25)1点,双手掌形,右臂前平位小臂弯曲上翘,左臂拉至胯旁压腕,双膝半蹲,左脚半脚掌点地。

3、提示a、作为表演性舞段要体现出傣族女孩既柔美又不是活泼的性格。b、快板动作灵巧有停顿。c、舞姿准确,动作形象生动。第十次课

一、课题类型傣族舞

二、课题气息、屈伸律动组合

三、课时课时

四、教学目的训练身体的动律以及气息的配合

五、重点与难点身体的动律,柔韧性、节奏性,体会发力点并能很好的把握,做到柔中有刚。

六、教学方法过程训练规格及要领节拍:4/4准备:1-4点,站正步,双臂体旁自然下垂。5-8合腕行礼,双手前叉腰。开始:[1]-[2]原地屈伸四拍一次,做四次。[3]-8原地屈伸两拍一次,做四次。[4]-2原地屈伸半拍一次,做四次。3-4保持舞姿双屈膝。5-8同节奏重复4-4动作。右腿旁点丁字步屈伸四拍一次,做四次。[7]-8右腿旁点丁字步屈伸两拍一次,做四次。[8]-2右腿旁点丁字步屈伸半一次,做四次。3-4保持舞姿双屈膝。5-8同节奏重复[8]-4动作。最后一拍右腿勾膝收回正步。[9]-[12]同节奏重复[5]-[8]反面动作。[13]-8右腿单腿勾踢步屈伸两拍一次,做四次。[14]-8左腿单腿勾踢步屈伸两拍一次,做四次。[15]-8右起原地交替勾踢步两拍一次,做四次。[16]-8交替勾踢步短句。[17]-8目视1点斜下方,右起交替勾踢步前进八步。[18]-8目视1点斜上方,右起交替勾踢步后退八步。[19]-8转身勾踢步短句。[20]-[21]勾踢步前进短句。[22]-[23]勾踢步后退短句两遍。[24]-[27]体对两点,同节奏重复[20]-[23]动作。[28]-[29]勾踢步转圈短句。[30]-8合腕行礼,双手前叉腰。

第五次课

一、课题类型傣族舞

二、课题晒翅短句抖翅短句嬉戏歇枝短句孔雀飞步组合

三、课时课时

四、教学目的训练手臂的软度和韧性,和身体的协调性。

五、重点与难点孔雀飞步组合的每个分解动作

六、教学方法过程训练规格及要领

(一)晒翅短句节拍:4/4十六拍完成准备:点,站正步,双臂体旁自然下垂。[1]-4右手轮手,右脚单踮步向8点前进,一拍一步走四步。5-8左手轮手,右脚单踮步向2点前进,一拍一步走四步.[2]-8从左往右双晃手至脑后成右手提腕左手在右手左手肘部立掌。同时左脚重心向左逆时针转圈,一拍一步点八步转四圈,逐渐下蹲停止在体对

(二)抖翅短句节拍:4/4三十二拍完成准备:体对8点,站正步,双臂体旁自然下垂。[1]-4右手后轮手,左手二位提腕,右脚单踮步后退,一拍一步退四步。5-6左手抬起往下扣腕,,右手在后抬起翘腕,右脚后勾踢上步成左踏步蹲低头。7-8保持舞姿碎抖肩抬头,左手拾起翘腕,右手下压扣腕。[2]-2右手前穿手,左手旁一位按掌,目视6点,右脚单踮步后退,一拍一步退四步。3-4左手前穿手,右手旁一位按掌,目视点,右脚单踮步后退,一拍一步退四步。点,三位双合翅提腕打开成七位双平展翅立掌,右脚后勾踢上步成左踏步。保持舞姿,向左逆时针转半圈,成体对5点右踏步。7-8保持舞姿,左脚重心向左转一圈,右脚点转两步。[3]-4点,同节奏重复[1]-4动作。5-8同节奏重复[1]5-8动作。[4]-2右前轮手,右脚单踮步两步向左转半圈。3-4左前轮手,右脚单踮步两步向左转半圈。5-8同节奏重复[1]5-8反面动作。

(三)嬉戏歇枝短句节拍:4/4三十二拍完成准备:体对8点,站正步,双臂体旁自然下垂。[1]-1七位双平展翅屈掌翻腕成立掌,右起跑跳步。2-4保持舞姿,右脚单踮步前进三步。七位双平展翅掏腕成托掌,右起跑跳步。6-8保持舞姿,右脚单踮步前进三步。[2]-4替四次,右脚单踮步原地一拍一步走四步。5-8点右五位顺展翅屈推掌,先屈后推一拍一次交替四次,右脚单踮步向左转半圈一拍一次走四步。[3]-4双手上穿手成左四位合抱翅提腕,右脚向目视8点斜下方。5-8左脚向3点上步成右踏步蹲,右高展翅位提腕,目视8点斜上方。[4]-2右脚向3点上步左腿旁靠步,嘴形手右手屈肘扣腕,左手后一位提腕。3-4同节奏重复[4]-2反面动作。5-6双手上穿手,双腿直立。7-8下蹲成左腿旁靠步,左五位顺展翅提腕。

(四)组合训练——孔雀飞步组合节拍:4/4准备:[1]-4点,站正步,双臂体旁自然下垂。5-8右手前轮手成左六位侧展翅提压腕,身体向左拧腰双屈膝。[2]-4点,右手上穿手掏绕腕,左手经胸前往回拉,立半脚掌身体直起。5-8右高展翅位提腕,目视1开始:[1]-[4]蹬枝拖翅短句晒翅短句[9]-[12]抖翅短句[13]-[16]嬉戏歇枝短句

第六次课

一、课题类型 黎族舞

二、课题黎族舞蹈(喊月亮)

三、课时课时

四、教学目的彝族舞蹈的风格训练以及协调性训练。

五、重点与难点

1、动作的准确性,对气息的把握,摆胯动作松弛,身体与头协调。

2、掌握黎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六、教具舞蹈视频资料

七、教学方法过程

1、重要动作及要求a、碎摆手:双手自然手型垂于体侧,直臂手腕松驰前后摆动,肩部微微随动。b、吸点步:(以右为例)1-左腿腿原地跳颤,右腿吸腿,右手空拳小臂交替自然搭于肩前,左手空拳自然垂于体侧。

2、节奏准备位置:4点方位场外准备,体对8点方向,正步位直立。

民族舞班教案

民族舞教学计划

民族舞教学计划

民族舞社团计划

民族舞协会章程

民族舞东北秧歌

五年级民族舞教学总结

民族舞与现代舞赏析

民族舞基本功技巧教学

民族舞初级班舞蹈教学计划

民族舞教案(推荐)
《民族舞教案(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民族舞班教案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