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诗与思

发布时间:2020-03-03 02:31: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思与诗

唐诗和宫体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不知道这么说准不准确,至少唐诗或多或少受了宫体诗的影响,那我就先从宫体诗说起,所谓宫体诗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指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大多数人认为宫体诗是靡乱的象征,但我认为它还是有一定的意义。首先,它相对于别的文体,更具有纯文学性,更淡化政治的影响;其次,它记录了一些历史信息,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而且,在韵律与情感表达上,又对唐诗有着重要影响。但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更多的文人走上了仕途,再加上唐朝政治经济的发展,宫体诗向政治化,哲理化,功利化发展,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这时候的知识分子更加积极,更想建立功业 。有很多人得志了,便借诗抒发自己的宏图大志;有些人失意了,便借以自慰,或表达自己淡薄名利之心;还有的是劝谏君王的,总之,此时的唐诗已经走出了宫闱内部,从此,唐诗便开始了崛起。

唐诗能从宫体诗中脱颖而出,首先应归功于唐代早期的一部分诗人,尤其是陈子昂及当时著名的“唐初四杰”。他们继魏晋风骨后,再次将广阔深远的思想同诗这种文体结合起来。

初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寥寥十个字就道出了一种孤独和无人同道的凄凉。从南北朝开始,直到唐太宗时期,宫体诗一直是“宠儿”,而魏晋风骨却已不再,可真是“前无古人”啊,可直到唐代早期,新的诗风“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说到唐诗的崛起,首先要提的便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闻一多先生认为,这首诗的是唐诗的顶峰之作,我也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非常喜欢作者为我们呈现的画面,月光皎洁,波光粼粼,两岸生机勃勃,这种美是非常迷人的,这样的美景我同样在另外几首唐诗里看到,例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寥寥几笔,构造出一幅凄凉却又充满童话般美丽的夜景,这夜景更是为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奠定了感情基调和氛围。同理,张若虚也成功地构造出一幅美景,为后来的抒情奠定了感情基础。

接着,在这美丽的月光下,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又溺于言表。就在这种

感情基调下,作者更是在思考人生,思考万物的轮回,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从而进一步抒发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这里,张若虚成功地将原本只用来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的宫体诗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首诗里表现为更多地思考人生,思考宇宙万物的奥秘,较之于单单地写春闺思妇,儿女私情,美景佳夕要厚重得多,更加具有思想高度,从而将唐诗从宫体诗的束缚中解救出来,后来的唐诗内容主题更是多元化,例如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边塞派诗人岑参的《使至塞上》,白居易通俗易懂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杜甫忧国忧民的“三吏”与“三别”,杜牧忧伤的《泊秦淮》等等,唐诗开始向它的的顶峰发展。

最后,诗人巧妙地将情与景交融,“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作者赋予了美丽的夜景一丝归乡游子之情,超出了原本宫体诗仅限于写景的范畴。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

就在唐朝发展到鼎盛时期的时候,唐诗也随之发展到鼎盛时期。这个时期,人才辈出,涌现出很多著名的诗人;豪放不羁,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杜甫;深居幽寺,清心寡欲的常建;寄情山水,向往隐士的王维等等。

李白诗风豪放,不拘一格,大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一句让后人赞不绝口,。首句从香炉峰写起,阳光照射下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美。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字字珠玑。结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一个“疑”字,显得意味深长。其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将读者带入一个似真似幻的境界 ,《夜宿山寺》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

诗人杜甫可能恰恰相反,诗风沉郁,更多的是忧国忧民,著名的有“三吏”和“三别”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春望》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是那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曾经让多少人倾倒。 国破是一朝一代的悲哀,而山河是永恒的存在;破城遇到春天,草木照样生长,自然规律不会因时势的变化而改易。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强烈地感受着内心的荒凉落寞,

以至于所见只剩下山河草木,一片空旷。但是山河草木虽然无情,诗人即使它们都变成了有情之物,花鸟会同诗人一样因感时而溅泪,因恨别而伤心。足见人间深重的苦难也能惊动造化。花儿带露、鸟儿啼鸣不过是自然现象,而所溅之泪所惊之心实出自诗人。因此花和鸟的溅泪和惊心只是人的移情。历来称赞此诗人移情于景的手法新颖,但它能够感人还是得力于开头两句的深刻含蕴。

一春三月,烽火不息,所以家书难得,可邸万金。两句是因果关系的流水对,这一年的正月,李光弼正与史思明战于太原,郭子仪进击河东,叛将安守忠自长安向武功出兵,长安、鄜州都卷入战事,自然音问难通。这句是实写自己与家人音讯隔绝,但也概括了一个共通的道理: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由于能将个人的感受提炼成人之常情,这两句遂成为表达人们在乱离中盼望家信的成语。杜甫做诗,正应了那句话“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人常建可就特殊了,由于他身在佛门,所作的诗自是与众不同,以《题破山寺后禅院》为例: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能改善焕发,鸟儿欢唱,钟声袅袅,这清幽的景色使人杂念顿失,心中豁然开朗。这首诗其实并没有掺杂任何情感,有的只是一股禅意,在这里,诗人早已超脱了凡俗,进入了一种空灵的境界

晚唐诗人,当属“小李杜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杜牧的《赤壁》这首咏史怀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也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豁达宽广。另外,《泊秦淮》里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铜雀春深锁二乔”颇有讽刺意味,也正好呼应晚唐诗人的感伤讽刺之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晚唐出现了一位别具一格的诗人,他就是白居易。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最能体现他这一思想,这首诗平没有华美的辞藻,也没有高深的论述,但是仅仅是这直白朴素的几句诗便将野草的生命力之顽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道理生动地阐释出来,即使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也能看懂,兑现了他的诺言,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位平民的诗人

大唐是诗的时代,诗是大唐的灵魂。这段岁月里,中国古代的诗歌将她最旺盛的生命力释放出来,让我们这些后人去瞻仰。唐诗的辉煌已成为中国历史中光辉的一页,她是我们华夏子孙的财富,更是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绝美的诗句,还有更多的哲理等待我们去思考和揣摩

角度不同看法不同

今天看到这样几幅图片,心理学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图,往往带给我们很多欣喜,也带来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看这幅图,您看到了是么?

也许您会说,很明显吗,是只青蛙那么现在请换个角度看一下,您发现了什么东西吗?

很奇异吧,过程是这样的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幅图

您可以看到的是个花瓶,也可以看到的是两个孩子的头像,关键是您关注的白色部分还是黑色部分。

下一幅图叫做“天使与魔鬼”,您看倒是天使还是魔鬼?

最后这幅图叫“老夫和少女”相当经典

这很明显是为老妪,但是换个角度再看看有什么不同发现?

哈老妪变成妙龄少女啦,下面看一下过程:

世界就是如此奇妙,很多时候,我们会碰到不顺心的事情,觉得心情很郁闷,很烦恼,那么换个角度,换个思路,重新考虑一下,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就变成了魅力少女,同一件事,也许您看到的就是天使而不是魔鬼。所以在前面没有路的时候,在遇到不顺心的事的时候,换个

角度,你会发现,世界大不一样,愿我们的视野永远有笑没有累,愿我们的生活永远美丽似鲜花。

========================================= ==============================

换位思考 文/塞上江南雪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它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从客观上说,它要求人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即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换位思考的实质,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人与人相处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

则性问题,都是可以谅解的,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

比如,同是一朵花摆在面前,会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怀,也会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舂泥更护花”的深刻,同是一轮明月挂在夜空,张若虚会吟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思索,李太白会叹出“床前明月光,已是地上霜”的乡愁。因此学会换位思考,你就不会嘲笑路上的清洁工,你会有一分“劳动光荣”思想的支撑,学会换位思考,就不会再见朋友反目成仇,或许,学会换位思考,天若有情天亦老!

在生活中的矛盾常有发生,更要学会换位思考,能够化干戈为玉帛,重建良好的亲情友亲友乃至爱情,当遭遇挫折时,不妨化消极为希望,阳光就会向你微笑。当学会并做到换位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生活其实很美好,心情也会随之阳光灿烂的。

人们都说“一千个读者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话真的是精辟。你也许会认为哈姆雷特是个只热衷于胡思乱想而怯于实践的懦夫,而我却认为他那句“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深刻至极,读书亦如此,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身份决定了思考角度的不同。或许两个人的思想会有冲突,但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对方想一想,涌入内心的埋怨或是愤怒便会消失。(正在

尝试)正如读者眼中的哈姆雷特,谁能说出哪一个绝对正确?不能,所以要容纳对方的观点,换位思考,才能获得对方这部喜剧更透彻的认识。

有人问1+1=?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计算方式,而得出的结论、答案也不尽相同,数学家为了证明1+1=2而穷尽了半生的精力。有人说“1+1=3是作家,1+1=2是数学家,1+1=0是哲学家”。太对了,数学家是实事求是,那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作家喜欢在原来的故事上进行加工,夸大事实,笔下生辉,哲学家是正反两个方面看问题的弊和利同在,所以归零。设想作家、数学家、哲学家们坐在一起讨论1+1=?的话题时,相信他们都会拿出自己认为答案正确的依据,可是彼此之间却互不信服。基于他们仅是处于自己所在的位置去看待同一个问题,因为位置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看法不同就会得出结果的差异。放眼整个社会也是一样,一件事因为处理的人不同,使用的方式也可能有差异,得出来的结果也许更有差别。比如,换位思考执法并不意味着执法可以任意打折扣,而是在遵守法规的前提下,探求一种让执法者与被执法者双方都满意的方式,对顽固不化,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要用“刚”的手段加以制止,对遵纪守法的经营业则要有“柔\"的一面,只有刚柔相挤,把握好“度”,才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发展、壮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都在为生活奔波、忙碌应该多一些换位思考,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所以当你学会换位思考的时候,就会在遇到问题时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做到真正的顺道、重人、求和!

2010.12.10发博

每日一诗·“思与诗”西方哲理诗系列

思美诗会策划

思阳“兵”诗十首

思阳“兵”诗十首

以诗寄思 清明节诗选

诗淇八年级思品教学计划

诗与画

与诗同行

客家与诗

诗与画

诗与思
《诗与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思的诗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