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温州农房集聚改造利与弊的理论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09:04: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温州农房集聚改造利与弊的理论思考

2011年初,温州市委出台《关于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农房集聚改造是温州城乡统筹的核心措施之一,但是,农房集聚改造会对温州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基于浙江某县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基础,思考了关于温州农房改造的利弊问题。本文的一些观点仅供探讨。

一、农房改造之利

农房集聚改造对百姓、城乡规划与发展有利。从理论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农房改造的初衷是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中国的广大中西部乡村地区的住房条件(包括温州瑞安、永嘉、乐清等山区)很差,比如房子里未建化粪池,没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外墙体不粉刷,房子中不通自来水等。这样的房子大量得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及中国广大的山区和半山区,为了缩小区域差距,改善山区和半山区农村村民的生活,中央政府实施农房改造政策,在村庄较近的镇区和中心镇集规划集中建设农民社区,搬迁村民,使其住上配套相对完善的房子,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

2、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

城乡土地利用的首要原则是土地集约利用,在城市土地的利用过途中,是否能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事关城乡建设的成败。(1)农房集聚改造通过拆迁散、乱、小的村庄和零散聚落点,将农户集中安置于位于镇区的新建社区,而原腾出来的宅基地可用于绿化和城乡建设等用途,盘活了土地,能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碰到的土地不足问题,起到集约利用土地的作用。(2)科学的农房改造政策及实施,有利于构建合理的城乡住房布局。什么样的城乡住房布局是科学的,这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美国的一些学者依据美国城市的现状构建了一个城市住房分布空间结构假设模型(图)。模型将城市住房类型分为公共住房区(廉租房区)、城市复兴区、富人区、中产阶段区、中等收入阶级区、低收入区、知识分子区(cosmopolitan),并分析其形成的特征和规律。它对温州市住房发展和政策可能具有一定借鉴作用。温州农房改造和廉租性住房建设在加速形成某种住房格局。只要住房规划和农房改造政策得当,将有利形成一个合理的城市住房分布的格局。

3、保护了乡村面貌和城乡环境

保护乡村环境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在城乡土地利用上,农房改造通过搬迁山区,半山区的农户,将其安置在中心镇,城郊镇上的新农村小区。原宅基地通过土地整理可以腾出来,用于退林,退耕,还原了乡村面貌。同时,由于乡村污染主要来自牲畜粪便、农药、生活污水等生活垃圾及少量工业排放的废弃物,农房改造减少了农村聚落这个产生污染源的主体,也起到了保护乡村环境的作用。因此,农房改造政策对保护城乡环境起正面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持久的、具有战略性的。

二、农房改造之弊

以农房改造为重要内容的城中村改造对当地的社会文化资本造成影响。当代规划学大师约翰弗里德曼和英国卡迪夫大学地理系的吴缚龙教授的几本城市学著作对中国城市化史、城中村聚落机制、社区民主制度等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不科学的城中村改造会对当地的社会空间造成负面影响。不过,可惜的是这几本著名只有很少数的城市学、规划学的研究生才可能有机会读到。我的一个朋友写过一篇关于中国城中村发展机制的文章,从理论角度思考了城中村发展的机理,这篇文章将在某城市学国家一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列举其中的一些观点,我的引用可能是片断的、不成系统的,也可能会曲解了原意,仅作讨论之用。

1、城中村的发展是一个根据外部条件变化,而自动调整适应的弹性过程。这个弹性过程是颇具活力的,以农房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激进的城中村改造方式往往忽视了这种活力,对当地社会文化资本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这句话可能比较理论,难理解。

温州的城中村发展的机制是这样的:过去的20年,温州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产生了对民工的大量需求,引致四川、安徽等中西部地区大量农民工的涌入;流动人口的涌入需要大量的住房去安置;但是,城市中的住房数量有限,政府又未提供足够的本来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或工业性安置性房,同时,城区的房子租金过高,民工承担不起,所以,城乡结合部(即城中村)的农房便成为民工择居的佳选。农民工的到来繁荣了城中村的“租房经济”,租金收入挺高,几乎所有城中村村民出于利益考虑,都将房子层数推高,这就形成了现在温州城中村的城市景观。同时,城中村的发展推动了村集体制度的革新(例如,镇政府基于人本主义的考虑,对城中村采用了相对宽容的态度;村集体也会做出自我的制度调整和适应,保证了城中村的发展和村民的利益);而后,城中村脏、乱、犯罪率高等特征受到了广泛的批评,执政者往往会推动激进的城市发展政策,包括城中村改造、农房改造、拆毁棚户区、大建基础设施等,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征地、拆迁、房地产开发等,并产生各种社会问题;最终,在各种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城中村会发展成为新的聚落形态,并达到一种新的制度平衡。

农房改造可能产生如下负面影响:(1)破坏“租房经济”的乡村经济结构。租金是城中村村民重要收入,农房集聚改造是对这个租房经济整体的破坏。虽然,农房改造确实改善了村庄环境,整治了村庄卫生,加速形成功能分区明显的城市形态。但是,在“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制定政策是否应多考虑下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问题?所谓“包容性增长”也是在强调要保护弱势群体,追求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2)虽然城中村被冠以脏、乱、犯罪等骂名,但是,这种“无序”的背后隐含着某种有序的社会关系的制度构架,城中村改造破了这种有活力和创新力的制度构架,比如村集体制度。

、加快“门禁社区”的形成,可能会造成社会问题

门禁社区(gated community),亦称防御性社区,是英国卡迪夫大学地理系教授吴缚龙教授提出的一个社会地理学概念。大致意思是:出于防卫和治安的考虑,城市中的各社区用围墙将社区包围起来。这种做法使各个社区就像一个个孤岛分布在城市之中,形成一种“隔离”的社会氛围,使人情变得冷淡,加剧了城市中居住的贫富分化和隔离,会使城市出现各种社会问题。这种孤岛型门禁社区分布的形式也是受到病垢的。

温州大面积的农房改造会不会形成某种类型的防御性社区?记得有一次,去江滨路府东家园的朋友家里玩,进社区大门是需要登记的,严实的围墙和严肃的门卫给人一种不愿意接近的感觉,这是典型的富人的门禁社区。而农房集聚区可能会形成另一种门禁社区,相对破败、服务配套较差,经济可持续存在问题,与高档的门禁社区形成鲜明的对比。农房改造加速社区的贫富分化,对社会空间会有何影响?大拆大建的农房集聚区建设实际上沿袭着一种西方理性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经济人为对象,企图用现代工程技术和几何学的统一定式一劳永逸地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住房和发展问题。但是否合理呢?

法国案例:法国法律规定,如果开发商要建设一栋商品楼,必须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社会福利房(即廉租房),否则开发商无法拿到房建许可证。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贫富分化,因为买得起商品房的人要与住福利房的人相邻而居,从而避免形成“贫民区”和“富人区”。

三、政策建议

(1)制定科学的政策

温州是一个位于丘陵地区的人多地少的城市。特殊的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的现状和经济社会特征,使温州实施城市土地整理、农村宅基地置换、城市拆迁、乡村面貌保护、环境整治等措施的难度与人口相对较少的平原地区有所不同。应结合温州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旧城改造的政策措施。研究城市住房布局,借鉴国外城市住房发展的规律和成功政策经验,引导城市住房合理布局,指导住房政策的科学制定。

(2)提高政策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3)推动制度创新

农房改造

农房建设改造意见

农房改造风貌方案

关于加快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的实施意见

国家出台农房改造补贴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区城市建设房屋征收城中村改造农房集聚建设补偿实施办法的通知

鳌江镇农房改造工作总结

东园镇农房改造考核细则

温州放开县域内农房买卖 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提速

我市农房改造救助的探索与思考

温州农房集聚改造利与弊的理论思考
《温州农房集聚改造利与弊的理论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