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金融创新助力养老服务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2 22:35: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金融创新助力养老服务业发展

江苏早在1986年就成为全国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目前已经迈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截至2015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648.29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1.36%;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255万,占老年人口数的15.47%。江苏人口老龄化进程呈现出人口基数大、地区差异大、老年抚养比高等问题。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养老事业的发展正日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推动下,全省养老服务业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呈现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热情不断集聚、市场定位愈发清晰等趋势性特征。但总体上看,整个产业发展仍然处于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初级阶段,产业的持续做大做实做优急需得到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和助推。与此同时,老年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消费群体,也需要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有针对性的适应老年客群需求的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改进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探索各类金融创新,全方位助力养老服务业向纵深发展已成为当前江苏省金融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深刻认识做好养老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意义

积极“反哺”老龄事业是金融业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曾经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过巨大贡献,理应得到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与尊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养老产业和老年人口都属于弱势领域,加之金融行业逐利性明显,养老金融服务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老年人的金融消费权益保障以及养老产业得到的金融支持还存在明显不足。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老年群体金融服务的可获得率仅为普通群体的1/3,手机银行、互联网理财、新一代支付等金融方式对大部分老年人而言仍然陌生,柜台交易仍然是老年人获取金融服务的主渠道。省内金融机构针对养老服务业推出的专属性融资或风险保障方案也尚属于探索阶段,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从这个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明显受益的金融业在促进构建和谐老龄化社会方面必须下更大的力气,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体现出更大的行业担当。在这一进程中,金融国企应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引领整个行业转变理念、改进作风、务求实效,有条件的机构还应探索建立老龄事业专属部门或团队。其他各类金融机构也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国家和地方实施普惠金融战略的具体要求,把养老金融服务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拓展功能、优化布局,不断推动自身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完善。

养老产业加快发展需要金融创新的鼎力支持。为适应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近年来民政部门加大养老机构建设扶持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5年底,江苏已建成养老机构2568家,其中公办机构2342家,社会办机构1226家;养老机构床位44.5万张,占老年人口的3.52%;所有设区市、县(市、区)均建成1所以上政府举办的示范性养老机构。已建成省级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1个,投资建成20亿元以上的养老服务项目5个。从总体情况看,全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已建成的机构数仍无法满足社会各类养老需求。据初步统计,江苏目前在建、拟建各类养老机构近200家,计划投资超600亿元,其中大部分项目存在资金缺口,急需金融支持。养老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呼唤金融供给在“量”上的保障,更期盼金融创新在“质”上的突破。养老产业属于典型的弱势产业,信用体系不完善、风险识别不健全、短期经济效益不高等因素造成传统金融支持对接困难。金融机构必须在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清摸透产业发展的需求和金融服务的切入点,统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努力创新出更多的商业可持续金融解决方案。

做好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是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当前,国内经济虽然总体向好,但仍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的巨大压力。金融行业自身也呈现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业务模式和发展模式面临挑战。金融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战略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近几年的实践表明,积极拓展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新兴领域金融业务,是金融业提高发展效率、转变盈利模式、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增强风险承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做好养老领域金融服务,不仅符合国家和社会利益,也符合金融业自身的利益。大型金融机构应发挥技术、网点、管理优势,研究推进扁平化、批量化、流程化的业务模式。中小金融机构要继续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逐步探索“立足当地、立足基层、立足社区”的市场定位,优化资产结构,努力实现支持养老服务业和自身转型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金融支持养老服?找捣⒄蛊鸩浇锥?

成效与困难并存

围绕养老产业与养老服务的发展,江苏部分金融机构已经逐步开展了大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随着业务的渐次推进,政策性的“瓶颈”和操作环节的“障碍”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难点。

养老机构融资点上有突破但难成体系。从成效上看:一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目前发挥着对养老贷款项目的主渠道作用。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截至2016年底已承诺养老机构贷款项目7个,承诺金额17.4亿元,累计发放6.9亿元。邮储银行南通分行在全国邮储银行系统率先出台了《养老机构贷款绿色通道试行办法》,通过名单制管理推出针对养老机构的差异化融资方案和审贷“绿色通道”。二是省内部分农商行也推出养老机构贷款倾斜政策,以利率下浮10%的方式合理配备各类贷款,并将城乡居民创业兴办小型养老机构纳入政府性担保优惠体系中。三是借力资本市场,省内已有5家养老服务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成功挂牌,近40家上市公司进军江苏养老产业。但制约产融深度结合的因素也比较明显,导致全省养老机构贷款支持率仅3%左右:一是民营养老机构财务制度普遍不健全,银行难以对其开展授信评估。二是大部分银行对养老机构授信准入设置了规模、效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较高门槛。三是养老机构土地、房产等属特定用途(如慈善用地),难以办理贷款抵押,省、市层面也均未出台专门的养老产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

养老保险保障有价值但难复制。保险的本质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最大的社会效益就体现在扶危济困上。保险业充分发挥保障功能,与养老服务业展开互动,在江苏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实践。医养融合方面,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人寿等机构在省内积极推进保险资金运用与养老社区建设相结合。如中国人寿在苏州设立养老养生投资有限公司,着力打造包括休闲养生、活力养老、持续看护养老和医疗康复等在内的高品质养生养老社区综合体。泰康人寿参与的苏州阳澄湖半岛养老社区,衔接了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等产品,同时带动老年医学、护理服务等产业;投资的南京仙林鼓楼医院构建了“保险+医养”的新模式体系,真正做到医养与保险的融合;照护保险方面,南通市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府主导、全员覆盖的基本原则,将市区范围内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112万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截至2017年2月,南通照护保险共受理申请2409件,已为203人提供居家上门照护服务累计赔付的保险金额近500万元;老年人意外保险方面,江苏部分地区的保险方案立足于为老年人提供与现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互补的意外伤害风险保障,可涵盖60周岁以上所有老人,没有设置年龄上限。江苏养老保险相关业务目前存在的主要难点在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未来老年家庭需求量大的长期照护保险目前仅在南通开展较好,重要原因基于:一方面客观上历史数据较为缺乏,保险业承保理赔环节的定价精算难度较大;另一方面部分地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保险在承接政府职能转变方面所能体现的巨大价值,主观上对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养老事业有一定抵触情绪,甚至存在地方保护的不合理现象。

老年便民金融服务有探索但难推广。为更好迎合老年客户的特殊需要,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在内的江苏多家金融机构都十分重视体现养老金融服务特色。以江苏银行为例,2014年12月就在南京城北支行率先成立了省内首个老年金融服务示范点,重点在产品、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了适老性调整,突出体现专属队伍、专业服务、专享环境等特色,成为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体验店,并结合其他金融服务为养老客户搭建“一站式”的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这类老年便民金融服务的探索客观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推广不易,老年客群的获得感也还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对大多数机构而言,成本收益考核仍是首要因素,服务老年客群愈发显得单位效益较低、成本较高;二是在金融科技浪潮的冲击下,金融机构的服务创新主要聚焦于代表未来的年轻群体,老年人知识更新缓慢,很难享受到金融科技带来的便利;三是银行等机构老年人专属金融产品的开发、推广滞后,一些老年特色金融服务有名无实。

三、多位一体创建新型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5年发布报告,预测2050年中国养老金和健康支出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左右。全国老?g办2016年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规划》也预计2030年养老产业的总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有望替代房地产产业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金融活、经济活,产业也才能活。在养老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江苏金融业理应承担起更大的历史责任,以多层次金融创新为引领,进一步夯实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推动产融结合,促进共生共荣。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授信管理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向和经营特色,科学制定信贷政策和规划,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建立养老服务业相适应的授信审批、信用评级、客户准入和利率定价制度,着力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的养老授信支持体系。引导银行业积极探索向产权明晰的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发放资产(设施)抵押贷款,探索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非公益资产发放抵(质)押贷款以及对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发挥好省再担保公司的龙头作用,支持省内政府性再担保体系探索与商业银行对接的新路径,有效提高养老服务企业贷款获得率。

创新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业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江苏已在新三板挂牌的和处于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养老服务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市场上市,实现股权融资。探索建立地方民政部门与金融管理部门的项目信息合作机制,加强对创新创业型中小养老服务企业的培育、筛选和储备,积极对接省内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非上市养老服务企业提供股份转让渠道。积极发挥省级担保增信机构的作用,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微企业私募债等方式,为养老服务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提供增信支持。深入研究养老服务类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鼓励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创新与之相适应的融资机制,为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提供配套的金融支持模式。鼓励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投资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养老服务产业。

突出保险业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创新。鼓励保险机构创新险资运用方式,深度融入江苏养老服务业。支持保险资金发挥投资期限较长、成本较低等优势,通过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保险管理产品等多种形式,全面参与江苏重点养老服务工程建设。支持险资参与多层次医养融合体系建设,将受惠群体从中高收入群体逐步向更广范围拓展。鼓励地方政府按照机构投保、保险机构运作、政府支持的原则,建立完善养老机构责任险和老年人意外伤害险。支持保险机构创新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保障。探索建立区域性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促进行业开展公平竞争,支持保险机构对接开发各类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积极推进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推广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的支柱性作用。

着力提高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养老金融事业部或专业团队,并向老年群体较为集中的区域延伸服务网点,进一步提升养老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老年群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率。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老年客户电话银行服务流程,为学有余力的老年人讲解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操作流程,让老年群体分享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推动各类金融机构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积极开发可提供长期稳定收益、符合养老跨生命周期的差异化金融产品。加快老年医疗、健身、娱乐、旅游等领域消费信贷、信托产品创新。引导金融业研发社会因代际养老、预防式养老、第三方付费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衍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

完善养老金融服务创新配套政策。积极推动各级财政资金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改进完善资金分配方式,加强对经济薄弱地区的政策倾斜,通过财政杠杆的作用引导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各类社会资本共同投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养老机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相关部门定期共同组织开展评级分类。建立完善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名录,及时了解机构发展情况和资金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财务辅导和信用培植。加强对老年群体的金融宣传及培训,拓展老年人金融知识储备,引导老年人远离非法金融活动,切实保护老年人合法金融权益。

(作者系江苏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高 莉

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金融服务业

甘肃省发展养老服务业工作情况汇报

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快老年公寓建设

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如何发展好养老服务业[推荐]

安仁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吉林级养老服务业发展引导

金融创新助力中小企业融资(推荐)

金融创新助力养老服务业发展
《金融创新助力养老服务业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