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众传播学绪论、第一、二章提要

发布时间:2020-03-02 04:25: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众传播学绪论、第

一、二章提要

传播学概论

绪论:现代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历史、方法与现状

1、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播与人和社会关系的学问,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利用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新三论”)为基础,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问,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导消息,接受新闻及知识,怎样受教及教人,怎样消遣及娱人。”(施拉姆)

2、传播学30—40年代发端于美国,我国的研究始于80年代。出现了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以及施拉姆等著名学者。即、传播学界的五大先驱 (1)拉斯韦尔:五W模式

(2)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二级传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 (3)卢因:守门人

(4)霍夫兰:个人差异论、军队 (5)施拉姆:开山鼻祖、传播模式

3、传播学理论最早来源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等其他学科,50年代以后开始逐步形成自身的体系。传播学传统上涉及五个方面内容,即: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者、作为传播主题的受众、传播的内容与信息、传播的媒介、传播的效果。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拉斯维尔的这一5W研究体系被推翻了,人们发现,传播研究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既包含原有拉斯维尔的5W的内容,也包含了传播的控制,传播与社会发展、国际传播等问题,近年来又涉及到全球化等议题。可以说传播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不断丰富。

4、传播学的研究流派有: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经验学派:将传播定位为一种行为,从广义看,它是运用经验方法来分析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学派。具体地说,经验学派是运用实证方法,即运用可以量化、可以观察、可以测定的材料来对有关现象或传播行为进行考察,总结和发现其中规律的研究流派。该流派研究程序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批判学派:是近代欧洲兴起的一个研究流派。该流派注重将实证方法与思辨性方法相结合,研究领域集中在:传播制度与社会阶层的关系;大众传播功能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受众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代表性的流派有:

法兰克福学派 英国文化研究派 政治经济学派 多伦多学派等。

5、传播研究的基本范式有:发现范式、阐释范式、批判范式。

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大多是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借鉴来的,大体分为实证方法和批判方法,而以实证方法为主。

传播学的传统方法有: 内容分析法拉扎斯菲尔德 实地调查法拉斯韦尔 控制实验法。霍夫兰

6、传播学与新闻学的比较

(1)从研究风格看:传播学注重理论研究,而新闻学则注重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原理为重点,而新闻学以“术”为重点。

(2)从研究对象上看,新闻学研究的范围相对窄些。 (3)从研究内容上看,有差别。

(4)从研究方法上看,狭窄(新闻学),全面系统(传播学)

1.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第一章

人类传播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什么是传播

1、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信息的共享。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传播是物质世界的普遍现象,传播是人类世界存在的物质基础,正如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所说,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是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的主要标志。

(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不同反应。 (交流说)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

第二节

传播与语言学、符号学研究

2、一般语义学的语言特征:

(1)语言是静态的,真实是动态的 (2)语言是有限的,事实是无限的 (3)语言是抽象的,事实是具体的

3、语言的四个表达层次:指示性表达,评价性表达,惯例性表达,发展性表达

4、语言的叙述方式:报告、推论、判断

5、语言的功能:传播消息,表达情感、指导行动

6、语言的句型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7、信号与符号

信号是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存在与否的信息。其特点是将复杂现象用简单的方法表示,使要理解的内容较为简单、更为易懂。内容与信号一一对应,并随时变化,变化的范围也较窄。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单独存在于传播关系的参加者之间,表示某种意思。符号不仅仅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的存在与否,它还使人能够引出指说对象的概念。索绪尔的符号观与皮尔斯的符号观有很大的不同。

8、索绪尔的符号观

(1)符号系统的“能指”与“所指”及其定义。

(2)他认为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符号,二元对立的副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3)符号分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种。

9、皮尔斯的将符号观

(1)符号是对象的“再现”理论。

(2)他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标志符号和指征符号三种类型。

10、符号的意指形式:声音形式,形象形式,文字形式

符号的外延意义:指符号透过概念与客体的代表性关系。较具客观性。

符号的内涵意义:指符号与概念之间的评价性关系。常受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11、符号与信号的区别。

(1)可以看作是人和动物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2)信号活动一般只能在相当固定的时空场合,并结合特定的客观事物进行。如果离开了此时此地的特定条件,信号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而符号则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人所创造的符号一经约定俗成便可以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和久远的时间范围内发挥作用。

(3)信号可以通过生物遗传的方法掌握,而符号则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掌握和运用。 (4)符号具有信号无法具备的抽象能力。符号可以表达信号所无法表示的各种抽象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事物表象遮盖下的性质、特征和范围。

符号和信号的共同性:指说性

12、意义理论与社会互动

(1)杜威的意义理论:意义的参照面,意义的经验取向,意义的语言使用取向 (2)、意义的象征性理论:认为符号象征着客观事物的形状,符号意义的研究都在阐释符号如何在人们的心目中用以描述事物。三个要素:符号、指示物、人的思维或参照

(2)、意义的经验学派理论:认为意义最重要层面是在于语言和经验之间的关系。 (3)、语言的使用过程理论:语言的实际使用,提供了其意义是什么的回答。

第三节

传播的基本要素及方式

13、教材中9要求,与大纲8要素比传播的过程几因素构成(情境、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与通道、制码与译码、噪音、传播效果、经验范围、反馈)增加能力和行动。

14、传播的情境:物理环境的、社会关系的、心理因素的、时间因素的

第四节 传播的主要模式

15、亚里斯多德模式: 亚里斯多德模式:亚里斯多德是最早对传播过程进行模式化描述的,他把传播归纳为五个要素:说话者,说的话,听众,效果,场景。亚里士多德的模式最适合用来描述公众传播的特征。但是亚里斯多德这一模式只是对传播过程中的静态因素及其关系的描述,而对传播过程中的动态因素没有作出描述。

内容:说话者、说的话、听众、效果、场景。

特点:是对静态因素及其关系的描述,适合描述公众传播。

16、拉斯韦尔5W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五W(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传播研究的五大要素: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拉斯韦尔模式显示了早期线性传播模式的典型特性,即把传播主要看做是一种劝服性过程。但是拉斯韦尔忽略了传播过程中的反馈要素。还忽略了传播动机的分析。

内容who\\say what\\which channel\\whom\\with what effect 特点:以“任何讯息总是有效果”为假室前提,忽略了传播过程的反馈要素,以及对传播动机的分析。

17、申农一韦弗模式:

申农一韦弗模式 香农和韦弗提出“传播数学理论”,认为传播是从信息源开始到目的地结束的一个简单过程。突出了传播的三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即传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问题;二是受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解释,是符号的语言层面;三是外在因素对传播的影响和传播效果的问题,即受传者的反应层面。不足的地方:用电路原理的直线性单向过程类比人的传播过程,本身就是十分机械的,忽略了信息的内容,传播的社会效果和传播环境,在强调传播的各项功能时忽略了人的功能性因素。

内容:见书P74。 特点:“传播数学理论”,以电路原理的直线性单向过程比作人的传播过程,十分机械,忽视了内容,效果、情况,人的功能性,强调了噪音。

18、奥斯古德模式:内容及特点。见书P75。 奥斯古德提出了自己的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理论 他较为适合对人的自身传播过程的描述

19、德福勒模式:特点。P75比申农一韦弗模式进步,注意到反馈的存在, 20、施拉姆循环性模式:内容及特点。P76。

特点:开始注意反馈的存在,直线性循环性、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与直线性模式决裂,适合人际传播的描述。

21、丹斯“螺旋形”模式: 丹斯的螺旋形模式及其发展:丹斯在其传播模式中着重强调了传播的动态性质。传播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

内容:P77。

特点:强调动态过程,循环往复,不断上升,利于描述传播的连续性。

22、纽科姆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和互向模式: 纽科姆的ABX模式:纽科姆1953年提出了三角形平衡模式。把趋向意见一致视为传播的主要原因和效果。

内容:p78。

特点:ABX局限性,把趋向一致视作传播主要原因和效果。

23、“风筝”互向模式:

内容:p79.特点:不再认为信息纯粹由信源提供,而是多方面的综合。

24、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内容:p80.特点:传播可以是有目的,也可以是无目的,反馈可以是有目的,也可是无目的。

第二章 传播的主要类型

1、传播的四分法:内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内在传播(个体传播、亲身传播):实质是人的思维过程,指信息作用下人的自身神经思维运动所作的各种反应。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能力制约着内在传播,其它还有想象力、记忆力。

3、人际传播(广义):内在传播以外的一切传播;(狭义)人对人,面对面的传播。这种传播,任何参与者均有充分的反馈机会,最具说服力,

特点:A、传播的直接性,B、获得的反馈机会多、C、规模小、D、范围容易控制。 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情感因素、个体差别(客观差异性别、年龄,主观差异心理、气质、兴趣爱好)、时空因素。

4、组织传播+小群体传播=群体内传播。

组织传播:一定组织内的成员与成员,组织与次组织,组织与环境之间进行的信息,情感的交流。组织形成的过程就是传播的过程,组织传播是组织活力的源泉,是组织关系的粘合剂,是组织功能的润滑油,是组织机体的防腐剂。

特点:很强的组织性、联系着管理科学和公共关系。 形式:会谈、会议、文件。

5、公众传播:个体对群众的传播,传播者与受传者常常是面对面的单向传播。基本上是单向的。演讲是最普遍的形式:

效果流程:吸引注意、保持兴趣、加强印象、建立信仰、指挥行动。 受众类型:流动性、相对稳定、选择性、协同性、组织性。

6、大众传播:利用传播媒介对大众进行的传播(社会大众的传播) 特点:(1)、有专门传播媒介(机构);(2)、受众多而无组织性;(3)反馈不易获得;(4)、速度快、时效性强(5)传播者有组织机构,规模大。

7、大众传播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宣传功能。(政治角度)

8、大众传播技巧:

要求:

1、目的隐蔽

2、诚实可信

3、指向明确

4、内容真实

5、手法灵活 技巧:美化、丑化、印证、认同、详略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绪论第一、二章总结

第一、二章翻译

第一、二章读后感

体育运动概论第一、二章

《童年》第一、二章读书笔记

审计第一、二章练习

pohtotshop教案第一、二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绪论及第一、二章总结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二、多选题(绪论和结束语、第一、二章)

税务会计 第一、二章课后练习

大众传播学绪论、第一、二章提要
《大众传播学绪论、第一、二章提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