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3:17: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调研论文

论文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年级专业:

经济F1101

学生姓名:

秦淑奇 201118910701 李伟东 201118910703 曹鹏威 201118910704 程 鹏 201118910708 葛晓广 201118910911 评阅教师:

赵排风 提交时间: 2013—2014—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日高。目前在大部分高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更具针对性,切实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将抗意识,摆脱消极情绪困扰,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从相关角度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地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高校

家庭

社会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 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多数人的心理都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在心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人际关系方面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大学中同学的关系显得更加融洽,似乎也更被同学们重视。在同学的交往中,2/3的同学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经过调查发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性别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显低于高年级的同学,应对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可能和刚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并缺乏经验有关。同时。女生稍微弱于男生,这与女生通常比较腼腆、羞涩的性格有关;相反,男生则显得更加主动大方。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存在问题,例如个别同学很少与异性交往,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发现,大一新生在与异性交往中比高年级的学生存在更加多的问题,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甚至困扰着少数同学,另外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也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得到重视,同学自身不能很好地解决,长期地压抑和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可喜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面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地正视并努力寻求方法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65%的学生喜欢进行自我的调节,而小部分的同学则选择与他人交流沟通化解自己的问题。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2)学业问题

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为何学。这个问题对刚升上来的大一学子们尤其深有体会。高中时候的强迫式学习到今天的自由“放牛吃草”,很多同学都感到茫茫然。很多同学像高中时候一样,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考试,不能不做的事而学习,只为了考试而考试。更多的学生是懒得精益求精,但求蒙混过关。面对人才市场的巨大压力,很多学生也感到内心的危机感,但真正要努力学习,却提不起精神来。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这从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3)就业压力大

就业压力是与高等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大学教育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大众化教育趋势的发展使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而必须进入市场进行双向选择,学生由于社会上客观存在的不公平竞争、学校的社会影响、自身综合素质、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就业形势,就业已成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影响与引导着大学生活。传统专业学生、一般院校学生和无特长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而作为大学生,都期待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是近几年来就目前社会就业情况和大学生自身情况来看,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失业率极高,许多大学生都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险。而且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认为就业带给他们很大压力。这无不造成大学生过重的精神负担,使他们焦虑、担忧而失去安全感和优越感,许多心理问题便随之产生。 二 原因分析

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自我因素都是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社会层面的影响

市场经济带来丰富的物质产品,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贫富差距的加大;人生价值观和思想行为,更新、定位和变革的过程。价值的失落必然对大学生产生一定影响;与此同时社会风气、社会舆论也会在成长着的大学生中留下深层的心理积淀。正确的舆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不正确甚至错误的会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构成不良影响。 (2)家庭层面的影响

家庭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的情绪氛围、父母的教养态度及家庭经济状况三个方面。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我们的成长与成才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员间的语言沟通,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对个性逐渐成熟的大学生影响更具有特别的意义。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家庭经济状况特别是困难甚至贫困家庭的学生易产生心理不适感。

(3)教育层面的影响

高等教育观念的变化,专业拓宽,提高学生的适应力与能力,应试教育逐步弱化;高等教育招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学生缴费上学,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市场经济不断增强了对人才的约束。这一切都直接冲击着当今大学生的心理,而择业过程中,人才市场的不规范更深刻地刺激着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学生既希望参与竞争又担心被淘汰,既希望手中握有更多的机遇,又担心失去原有的保障。 (4)大学生自身因素

心理素质的稳定与受挫折能力都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二是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活空间相对狭小,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学习环境的变化,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易产生心理不适。三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大学校园是社会的缩影,学生的人际关系亦随之扩大,大学生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获得归属感和尊重感,而他们与人交往、相处的经验又相对较少。四是日常生活事件的困扰,主要包括:个人患小伤病、评优落空、考试失败、经济困难、学习压力过大或负担过重、失窃或财产损失、被人误会等等。生活事件特别是对本人身心构成重要影响的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是最直接的。 三

相应的解决对策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大学生的教育也不例外。必须探索建立和完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内,家庭、社会和学校融为一体,各自的教育途径互相独立,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又互相补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必须科学而客观的评价和定位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学校教育不是包揽一切的万能教育,不能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但是,学校可以发挥家庭、社会所无法替代的主导作用,在大学生人生宝贵的大学几年中施加影响,提供各种服务、各种机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们学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 ,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 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 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 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 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 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 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结束语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教会学生适应环境,能够妥善处理自身事务,学会遵守社会规范,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是前提;学会关心,关心时事,关心朋友,体谅父母,珍惜友谊,善待爱情,以热情、积极、主动的态度介入社会生活中,学习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的能力。大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心态,我们的社会才有光明的未来。 考文参献:

[1]毕研洁,段玉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不良心理成因的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28-130 [2]邓庆军.《心理问题———大学生成才的障碍》.《青年研究》月刊,2004.4.[3]陈毅堂.浅谈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引导[J].长春大学学报,1997,(3):1-12 [4]李长文,时长江.《大学生如何增进心理健康》.黑龙江高教,1994,(05).[5]张海莹,《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中国成人教育 , 2006,(0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