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一个这样的老师》

发布时间:2020-03-02 13:52: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陈静

【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在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所写的一篇文章。全文叙述了科学老师怀特森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敢于挑战常规、崇尚科学精神、教法与众不同的老师形象。

全文以“冲突”为经线。首先是视觉冲突:怀特森老师别具一格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是心理冲突:学生没想到怀特森老师郑重其事的课堂教学竟是在“戏弄”自己。再次是思维方式冲突:习惯忠于教材、忠于老师的学生们从不会想着用“怀疑”的精神去学习,这是对他们固有思维方式的挑战。最后是生活习惯冲突,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学生用“新怀疑主义”精神去学习,同时教会学生用“新怀疑主义”精神去生活,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本文写法独特: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使怀特森老师的特点更加鲜明。正面描写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侧面重点描写“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的教育效果。学习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情分析:

我执教的本班学生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能够迅速、敏捷的在阅读中揣摩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抓住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本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形象是在视觉、心理、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这四方面对学生产生巨大“冲突”的一个人。因此,教学中我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新怀疑主义”的精髓,理解“捉弄”的内在涵义,感知科学的严谨。 教学指导思想: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学习教材,就是以教材为例子,学会理解与感悟,并用于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同行者,作为教师,理解文本,找准目标,把握重难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学会思考,学习批注,善于交流,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本节教学我紧抓学生特点,以提高学生全面发展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中心。注重通过导、引、读、思、讨、悟、说、写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精神,理解怀特森老师“捉弄”的本意,掌握“新怀疑主义”的科学内涵、学习独特的写作方法,积极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什么是“新怀疑主义”,感受科学精神,唤起对反科学精神的传统、习惯、做法的警惕。

2、理清写作思路,学习作者运用正侧描写相结合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方法。

3、体会借代的手法

方法与途径:

练习独立阅读,写批注笔记,写出自己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并与同学有理、有据、有情地交流。

情感与评价:

1、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写出自己对人物独特的感受。

2、通过对怀特森老师“新怀疑主义”的理解,激发学生坚持不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什么是“新怀疑主义”,感受怀特森老师教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和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学习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1、反复研读教材及教师用书,明确学段目标、教材目标、单元目标、课题目标及课题重难点。

2、查阅课题背景资料,了解作者及作者所处时代特点。

3、研究学生,分析学情,制定预案及课件。

4、空讲反思,磨课反思,修改预案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孩子们,在我们的人生当中,也许会遇到独特的老师,一位独特的老师会给我们人生带来启迪。大卫·欧文在他的小学时期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老师,在他的人生当中给予他极大的启迪和影响。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六单元“科学精神”第二篇文章《一个这样的老师》。 板书课题《一个这样的老师》。

二、内容回顾:

思路一:填空复习文章主要内容:文章从______的角度叙述了一个_______的科学老师________的故事。

师:课题哪个词语反映出怀特森老师的与众不同。 ——“这样的”。 (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从课题把握文章主旨)

三、答疑解惑、学习探讨:

出示文本:我把怀特森老师的故事讲给一位邻居听,他惊讶极了:“那位老师不该这样捉弄你们。”

师:激励学生根据初读揣测,理解“捉弄”的意思?

思路一:默读第1—10自然段,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说说:为什么邻居认为是怀特森老师捉弄了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故事的发展顺序是什么?板书:起因——经过(高潮)——结果 思路二:巧妙运用文章当中的词语,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回答这个问题,并找出高潮部分。

师:

胸有成竹 老师郑重其事地讲

地考试 学生饶有兴趣地听

捉弄 高潮(冲突)

所讲都是

计入

→ 不及格 →

编造

成绩册 (本环节注重引导理清写作思路,温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作的方法。)

四、细读品悟高潮部分: 出示文本:4—9自然段

思路一:根据提示思考,作者在高潮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师小结:写人五要素:语言、动作、心理、表情、(外貌)。

写人两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思路二:依据重点词语及独特的描写方式产生的作用,交流探讨、揣测人物独特的心理感受及特征,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班级展示朗读。

角色特征:怀特森:狡黠、严肃、冷静;

“我”:惊讶、不解、愤怒;

比利:生气

师:合理评价学生朗读,引导理解人物情感特征。

(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文本,感悟人物情感,理解人物思想。)

五、交流探讨:

思路一:怀特森老师“捉弄”学生的目的何在? 师:让学生明白“新怀疑主义”。

思路二:既然学生明白了“新怀疑主义”的意思,为什么还要把成绩计入成绩册呢?

师:重视这件事,重视对新怀疑主义精神的理解。这就是他独特的教育方式。 思路三:考一考,重点理解什么是“新怀疑主义”。

(加深学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指导学习与生活。)

(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怀特森老师“捉弄”学生的真正用意,理解新怀疑主义是一种严谨的、负责任的科学态度,并不是否定一切的想法。)

六、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出示文本:11-14自然段。

思路一: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取得了怎样的教学效果? 师:小组合作读课文第11-14自然段。 思路二:交流学习,学做旁批。

师:评价课堂旁批,并指导、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旁批自主学习。 例:“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堂课都是不寻常的”批注:坚持真理,时刻警惕……

(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唤起学生对反科学精神的传统、习惯、做法的警惕。指导、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旁批自主学习。)

七、师生交流,探讨总结:

1、“凯蒂旺普斯”=?(新怀疑主义精神)

师:引号的作用是代表某种特殊的含义,在这里是借代的手法。学习运用借代的手法。

板书:“捉弄”=独特的教育方式

2、正视? 师:引导学生理解“正视”的含义及在文章当中的作用)

3、怀特森是一个怎样的人? (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温习本节课重难点,总结、交流自己对人物的独特感受。)

八、结课: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

——毛泽东

九、小练笔:

《我的第一堂科学课》

要求:

1、以怀特森的口吻记叙这件事情,。

2、学习运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多种描写方法。

3、字数不少于200字。

师:课堂评价学生小练笔。

十、板书:

主板 副板

一个这样的老师 起因

“捉弄”=独特的教育方式 经过 (高潮)

借代 结果 【教学反思】

《一个这样的老师》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在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所写的一篇文章。全文叙述了科学老师怀特森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敢于挑战常规、崇尚科学精神、教法与众不同的老师形象。这篇文章有两个特色:其一是全文以“冲突”为经线,抓住人物情感变化。让学生理解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学生用“新怀疑主义”精神去学习,同时教会学生用“新怀疑主义”精神去生活,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其二是独特的写作方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显怀特森老师的特点。

这篇课文正常教学课时是两课时,我预设的第一课时内容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抓住人物情感变化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我展示的是第二课时教学。本课时的教学思路是:回顾课文内容,理解课题主旨是“这样的”。从结尾的“捉弄”入手带着学生理解怀特森独特教学的本质,感悟科学的严谨;通过品读高潮部分,感受独特的写作方法带来的视觉冲突和情感冲突;通过引导、鼓励自主批注,小组合作学习怀特森老师的教学效果,再次深化主题学习,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学习运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指导学习和生活。

本节课预设的内容比较多,既有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阅读感悟,又有分角色朗读指导和情感体验,也有写作方法指导与训练,还有批注技巧教学。从整体课堂效果和反应看,学生对“新怀疑主义”的理解,科学精神的感受,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以及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等重点知识理解比较到位。对作者的写作思路和人物性格表现手法理解也比较好。对借代的手法体会也比较深刻。 可以说达到了预设的基本目的。

但这堂课留给我的遗憾也比较多:首先是分角色朗读环节,预设中我通过对本班六年级学生测试了解,认为他们的朗读技巧比较强,便简化了朗读指导,但扮演怀特森老师的孩子却完全没有准确把握人物的情感,再次示范朗读时还是没有完全把握怀特森从“狡黠”——“冷静”——“严肃”的一个情感变化。学生的朗读没有深入语境,说明我的预设存在很大缺限;其次是旁批指导上过于仓促,应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交流、学习、分享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批注方法。最后就是对冲突的处理上,由于我预设的第一课考虑了人物情感变化的线索,所以本节课我只关注了冲突的顶点,而非全部,但不全面的冲突表现,让学生的学习呈现片段化,这是一个遗憾。由于以上环节处理的缺陷,导致我课堂时间结余过多,当我随机把课后小练笔拉入课堂练笔时,就显得急促了。

总体来讲,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想的太复杂,想呈现给孩子的内容太多,导致了面面俱到,深度不足。这也是我一直不解的问题:到底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给孩子呈现多少才算合适?有人说:能被孩子接受的是合适,因为教师要重视和尊重每个孩子的程度。也有人说:必须呈现的合适,因为你的受众是全体学生,不是个体。还有人说:没有合适与不合适,适合就是最好的合适。语文课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喜欢教育学者们提出的一个理念:适性教育。但如何处理适性的内涵与外延,并使之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利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教学之路,漫漫修远,潜心做学,虚心做人。

一个这样的老师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案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案

一个这样的老师改写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案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案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的教案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案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
《《一个这样的老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