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比例尺》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8:09: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比例尺》教学设计

科翔小学

徐海燕

教学内容:比例尺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 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3. 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察比较。

(1)出示纸面和中国地图同样大小的北京地图。(挂图) (2)观察、交流。 这两幅地图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1:名称和内容不同,一幅是中国地图,另一幅是北京地图。 生2:比例尺不同,一幅是1∶100000000,另一幅是„„(表述合理即可) 2.质疑。 同样大小的纸面,为什么一幅能表示出整个中国,而另一幅只能表示出一个城市?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明确原因:作图时,选定的比例尺不同) 3.导入。 什么是比例尺?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板书:比例尺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究兴趣进入新知学习阶段。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53页例1上面的内容,了解比例尺的意义。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明确: ①什么叫比例尺? ②比例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③比例尺有什么作用? ④比例尺是比还是尺? ⑤比例尺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

(2)讨论、交流。 预设

生1: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生2:有时按照实际尺寸无法绘制平面图,这就产生了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的需求,因此就产生了比例尺。 生3:比例尺有放大和缩小两方面的作用。 生4:比例尺不是尺,是比。 生5: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2.观察实物地图(第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第二幅地图的比例尺是),了解比例尺的两种表现形式。

(1)观察、讨论。 ①第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属于什么比例尺?它表示什么? ②第二幅地图的比例尺属于什么比例尺?它表示什么?

(2)交流、补充。 预设

生1:比例尺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生2: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地图上1 cm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 km的实际距离。 (引导学生理解:一小格表示图上距离1 cm,0后面第一个数表示图上距离1 cm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看最后那个单位。两小格表示图上距离2 cm,0后面第二个数表示图上距离2 cm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看最后那个单位,以此类推) (3)学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 师:你能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①尝试改写。 ②指名板演。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 cm∶50 km =1 cm∶5000000 cm =1∶5000000 ③归纳改写方法。 3.课件出示机器零件图,认识放大比例尺。 (1)引导学生观察机器零件图,并思考: ①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 ②这幅图的比例尺与我们之前接触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1:这幅图的比例尺是2∶1,表示图上2 cm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1 cm。 生2:这幅图的比例尺是2∶1,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2倍,说明实际距离被放大后画在了图纸上。 生3:之前接触的比例尺,比的前项是1,而这幅图的比例尺,比的后项是1。 (2)小结。 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我们刚才学习的就是放大比例尺,放大比例尺通常写成后项是1的形式。 4.自学教材53页例1,知道怎样求比例尺。

(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例1后思考: ①求比例尺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②求比例尺要用哪个公式。 ③求比例尺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交流汇报,提炼方法。

预设

生1:知道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就可以求出比例尺了。 生2:根据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比例尺。 生3:求比例尺时要注意统一单位。 (学生尝试解决并汇报解题过程) (3)小结: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出它们的比值就是比例尺。求比例尺时,单位一定要统一。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且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加深对比例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表述和归纳的能力。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53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汇报。

2.完成教材56页1题。 (1)思考:本题考查的是什么知识?(比例尺的意义及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 (2)学生试做。

3.完成教材56页3题。 (在书上测量,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56页

2、4题。

板书设计 : 比例尺的认识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的两种表现形式: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例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 km=12000000 cm 2.4∶12000000=1∶50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0。 比例尺的作用:缩小比例尺的前项为1,如1∶1000000;放大比例尺的后项为1,如2∶1。

教学反思: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在生活中引入新课。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五副大小不一国旗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 但形状不能改变。

2、在自学中学到知识。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怎样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这一部分知识教简单。因此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新的知识。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