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咬文嚼字》集体备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3:51: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咬文嚼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之间的密切关系。

2、体会作者关于咬文嚼字的实例,列举体现出的道理。

3、学会咬文嚼字的方法。

4、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媒体平台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相信里面的那场大风雪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与作者对风雪精彩的描写是分不开的,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文中对风雪做的一个描写句子

(林冲) 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 (

) 。

(A大

B快

C紧

D密)

——施耐庵《水浒传》第10回

叫学生选,说“紧”字写出了什么?(既囊括了雪大、下得快、密的特点,也写出了出了当时的氛围、气氛,暗示了情节。) 可见,这样一部共一百二十回的鸿篇巨制,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还是一字一句去斟酌、玩味过的,古人对作品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着实令我们钦佩。

这种在写作中表现出来的严谨态度,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咬文嚼字”,其实我们阅读的时候也需要有这样一种“咬文嚼字”的精神,国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就这个问题,写了一篇美学论文对此做了一番阐释,论文的题目就叫《咬文嚼字》。

二、咬文嚼字牛刀初试

请大家先不要急于看文章,我把这篇文章里作者所列举的四个例子抽了出来,让我们在了解作者观点前,先尝试来咬文嚼字一番。请大家看这样四则材料。(叫学生说) 材料一: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2、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比较这组句子中的上下两句,说说在用字上有什么变化?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

材料二:

1、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2、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3、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这三则材料将的都是李广射虎的故事,第一则里有多个“石”,另外两则里都只有一个“石”,你认为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材料三:

1、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韩愈修改了哪个字,你认为谁的好?

材料四:

1、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2、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3、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这三句都是说苏轼在无锡惠山品茶一事,比较这三句,那一句更富有文学色彩?试说明理由。

对同学们的观点,都暂时封存在那,我们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对四个例子进行咬文嚼字的。

三、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朱光潜(1897-1986),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少小国学基础扎实,大学时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逐步将自己的知识系统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诗论》、《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全集》等。

2、结合幻灯片的字词展示,自读课文的一到六自然段,看的时候请注意把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圈点出来,把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比较一下。

四、文本探究

1、看一二段,第一则例子

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1) 郭沫若是怎么看待“你是”,和“你这”这两个句式的区别的?(叫学生回答)

明确:“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补充:郭老的这个句子,是婵娟骂屈原的学生宋玉的话,屈原当时受到诬陷,这个时候宋玉背叛自己的老师跑到子兰公子那去享荣华富贵去了)

(2)叫女同学扮演婵娟读一读这两句,比较下情味。

(3)既然郭沫若觉得“你这”的句式表示坚决的判断,所以他又对另外一个句子也做了改动,我们看看,这个句子改动如何?(让学生说)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明确:不好。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和“有” 性质完全不同。(你是好人,你有好人)

大家看看,‘你是’‘你这’‘你有’虽然只改动了一个字,但是句式就不同了,句式不同,我们在读的时候,感觉到,什么不同了?情感的色彩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只有咬文嚼字,才能准确表达情感。

2、看三四两自然段,第二则例子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1)朱先生怎么看待王若虚的改动?

明确: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了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文字好不好,其实不在于简洁,而在于意味)

改动的句子失去了什么意味?

失去了: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

(2)叫男生读一读原文,把两种意味读出来。

看来,朱先生认为,文学的语言,要有文学的意味。

3、看第五段,第三则例子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1)后人多赞美韩愈的“敲”用得好,作者对此怎么下结论的?(叫学生说)

不在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

(2)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推”字自掩自推,独往独来,自有一副胸襟气度;冷寂 ,无声

‘敲’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剥啄有声,打破岑寂,平添搅扰

看来,朱先生认为,“推”和“敲”一字之差,没有高下之分,却营造了两种不同的境界。所以,文学的语言要描写出自己想表达的意境。

4、看第六段,第四则例子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1)看了朱先生的文字,明白,为什么第一则材料比二三则材料更有文学色彩?(叫学生说)

有联想意义。从茶“小龙团”想到“天上的小团月”,从水中泡清茶的清沁肺腑的意味联想到月光照泉水的那点清新的意味。

一件非常平淡的品茶一事,为什么被苏轼写得那么雅,这种点石成金的最大锋力,就在于用了联想的意义。所以,朱先生认为,文学的语言要富有联想性。

5、小结四个例子。

(1)四个例子,四个角度;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繁简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联想与否,意蕴不同。

(2)看了朱先生对四则材料的咬文嚼字,你觉得,文学的语言要怎么样?(叫学生说)

师:文学的语言要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要能够把自己想要说的通过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心情写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状态下写什么样的文章。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法国) (3)用四个例子阐明这个观点的方法叫什么呢?例证法

板书:准确表达------例证法(正反)

6、朱先生不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他还给了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大家读第

七、八自然段,找出他的观点。(叫学生说)

明确:语言要创新,不能走套板反应。就是韩愈的那句话“惟陈言之务去”(引用)

板书:要创新----引证法

五、拓展练习

我们不少同学对写作有着一种困惑,就是总是写不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创新练笔的训练方法,叫三个一创新练笔法。

每一天选一个话题,写一句创新的话。

例如说:选一个话题:

我心情很好。

师生一起写,琢磨有新意的句子。

六、作业

完成《学法大视野》58页1---9题

七、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咬文嚼字》集体备课教案
《《咬文嚼字》集体备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