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2 08:04: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景色宜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优秀品质。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2、理解三个比喻句。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梳理课文脉络。

一、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导入新课

课前二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历史人物刘备、诸葛亮有了初步地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三顾茅庐》,体会人物特点。

板书课题:三顾茅庐。齐读课题

二、复习词语,把握全文

1.出示词语,师导入:第一次给五班同学上课,先让我见识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吧。(分小组齐读)

(1)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人物)

(2)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写景) (3)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敬等候 (动作)

(4)群雄纷争、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统一中国 (计策)

有没有注意,每行词语都是同一类的。(分析。。。)

诸葛亮有这么好的计策,肯定有许多人去请他,曹操、孙权、天下群雄都想请他出山,得到他的辅助,为什么独独刘备请到他了呢?刘备哪一点打动了诸葛亮?请大家到课文中找找关键词。(诚心诚意)

精读感悟,体会人物特点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分析人物对话,感悟人物品质。

出示课文

(1)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这个“嚷”字中有几张“嘴巴”?怎么读?

透过这个“嚷”字,你或许还能看到张飞的心情。(生气、不满)

是啊!他肯定又想起第

一、第二次去隆中的情景——

(课件展示一顾、二顾茅庐的图片)

师述:第一次他们没见着诸葛亮,诸葛亮的童子说“先生出去了,踪迹不定,归期不定。”

第二次,三人冒着鹅毛大雪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的弟弟说“诸葛亮昨天刚出去闲游!他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师:诸葛亮的这般举动又怎么能不让张飞生气呢!张飞真是窝了一肚子的气呀!小张飞们,通过朗读表达出你们的不快!自己练练看。(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过渡:刘备听了怎么说?

(2)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指名读。

(3)从二人对诸葛亮不同的态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二人的对话中作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刘备对人才的敬重。)

(4)分角色朗读。读出二人对诸葛亮的不同态度。

过渡:到了隆中后刘备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自读第三小节,再找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句。

(二)分析人物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

出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1.这段文字中,刘备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深受感动。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为什么离诸葛亮住处半里多路就要“下马步行”?诸葛亮又看不见?(半里多路大概有250米。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这是古人对特别有地位或对自己特别敬仰的人表示极大的尊敬。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多么尊敬,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高啊!)

(2)“轻轻敲门”说明了什么?学生生模仿动作。(怕惊扰诸葛亮)

(3)童子说诸葛先生正在睡觉,刘备“轻轻地走进去”,说明了什么?

(4)“恭恭敬敬地站”是怎么个站法?你放学等父母的时候怎么等?

谁来模仿一下”恭恭敬敬“?指名模仿动作:

“恭”字表示人的内心一种敬佩之情,也是“诚”的一种表现,所以下面是一个“心”,只是把“卧钩”改成“竖钩”,同学们在写的时候注意这儿有两点。大家一起写一写这个字。

这一等等了多久?(等了半响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

刘备与诸葛亮年龄、地位都有很大的悬殊,刘备已经年近半百,而诸葛亮才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刘备是皇族后裔,人称刘皇叔,诸葛亮只是一个书生,一介平民。

年龄小、地位低的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美美地睡着,而年龄大、地位高的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早春,在阶下恭候。在等级制度非常森严的封建社会,这合适吗?

小结:通过刘、诸葛身份的对比,通过这些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我们再次深深感受到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指名读。

(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又说明了什么? 此时的快步与等待时的耐心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看到的一个什么样的刘备?

过渡: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

齐读第四小节。(三分天下,最后取胜)

这个计策有这么好么?如果你对三国形势、军事战争不太在行,那么看看刘备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

(三)品读比喻句,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出示A句,齐读

A、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什么叫“茅塞顿开”?(师点拨:本来不明白,现在一下子明白过来。这句话说得是刘备本来对天下形势看得不透,经诸葛亮一点拨就明白过来了。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由此你看出了什么?生说:诸葛亮很有才华。)

3、把这句话用一个词语形容?师出示:(拨云见日)

过渡:再后来,刘备对他们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说,出示B句,齐读。

B、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①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鱼儿离开水会怎样?那刘备没有诸葛亮的辅助呢?(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过渡:诸葛亮真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那么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C、出示课文:他们来到隆中,。。。

过渡:诸葛亮就住在隆中的卧龙冈,这是一条怎样的山冈?

齐读: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2)在这句话中,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卧龙。仅仅是山冈像卧龙吗?

师引:有了卧龙先生诸葛亮的辅助,刘备真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他们打了哪些胜仗?

(《草船借箭》:二十艘船,不费一兵一卒,得到了20万支箭,让曹军未战先败,打击了曹军的嚣张气焰;

《火烧赤壁》: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空城计》:带领少数老弱士兵,吓得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兵马后退四十里!)

五、全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三顾茅庐》,一个个已经随着历史的长河滚滚而去的英雄人物形象又鲜活在我们眼前,你们看,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一个“诚心诚意、尊重人才”的刘备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环境描写、三个比喻的运用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想进一步了解他们更多的故事,请课后阅读《三国演义》。

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取材于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文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我抓住“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课前,歌唱家杨洪基的深情演唱营造了课堂氛围,将历史回转到1800年前的那段纷争的三国时代。

1、比较人物语言,走进人物心理。

我把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上。为感受刘备的,我首先带领学生朗读刘备、张飞的对话,比较刘张二人的态度。指导过程中,我从“嚷”的字形入手,让学生观察,“嚷”中有几个“口”,引导学生明白“嚷”就是“大声地说”。接着让学生说说嚷时的心情,学生大多能体会到生气、不满等情绪,再通过图片展示,向学生补充一顾、二顾茅庐时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受,真正让学生走进张飞的心灵深处,再读时,自然地“嚷”出心中的不满。

2、分析人物动作,感受人物性格。

第三自然段主要是刘备“诚心诚意”的正面描写,我抓住刘备的一些行为“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站在台阶下等候、快步走进”,通过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孩子们体会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虔诚和敬重。抓住时间词“半晌工夫、一个时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再告诉他们刘备、诸葛亮不同的年龄(刘大20岁)及不同的身份(刘为皇叔、诸葛亮门庭沦落隐居)让学生领悟到刘备颠倒军臣之礼,体会他的谦虚有礼和不耻下问,更深入地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更加深了学生对刘备渴求并尊重人才的认识。

课堂上存在不少遗憾和不足,首先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最后一段环境描写的朗读感悟比较仓促,并且没有留下写练的时间。其次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充分,朗读指导不够全面细致。

上完课的那天中午,两个从办公室窗前经过的孩子边走边聊,一个有些得意,声音比较高:“我妈妈答应给我买《三国演义》了!”听到这句话,我的心里突然很安慰,虽然课堂上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遗憾,但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唤起他们阅读经典名著的欲望,让学生他们更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