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23 08:36:5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五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二、出示目标(齐读)

三、文学常识

四、整体感知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请你告诉我,你从题目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主要人物:刘备 主要内容: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大业。

五、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小说曲折跌宕的艺术之妙

(一)层层渲染,塑人物

在《西游记》中唐僧为取真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也可谓是历经波折。仅仅是诸葛亮的出场,就让刘备来回跑了三次。下面我们就深入文本之中,去看一看刘备都历经了怎样的曲折。

1.请快速浏览课文,圈画相关内容,找出刘备前两次拜访都遇到了哪些人物?

2.请大家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依照屏幕中的例子,任选一个人物,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分析其性格及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讨论过程中,如遇问题可以举手。

总结:刘备两次拜访,虽未见诸葛亮其人,可也并非全无收获,通过对其歌

其童

其友

其弟

其丈的了解,诸葛亮的形象可谓跃然纸上。3.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怎样的人生态度?(生答,屏显) 看透世俗、淡然处世,不慕荣利

4.这种态度和刘备的人生态度是否一致呢?

志向不投,由此可见,请诸葛亮出山并非易事。这是困难之一

(二)一波三折,构情节

两次拜访无缘得见、多次误认他人,刘备的内心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第三次拜访是否能够顺利请得诸葛亮出山呢?他又经历了哪些波折?请阅读相关文段,标画出相应内容。

由此可见,刘备虽历经波折见到诸葛亮,但面对出山一事,诸葛亮缺一再拒绝。正所谓“悬念重重得见真容,欲请出山再遇刁难”,这是困难之二。

(三)推波助澜,绘环境

文章到此,已是跌宕起伏,令读者感到趣味无穷,而作者却又花费大肆笔墨描绘了几处环境描写,你能找到吗?

恶劣的自然,对于身份高贵的刘备来说,又是一重困难。

六、归纳主题

同学们,面对种种曲折、阻力,刘备依然不改初衷,依然前往,可以看出刘备怎样的胸襟和抱负?

礼贤下士、求才若渴、宽宏大度

七、拓展延伸

袁枚《随园诗话》曾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波澜横生,令人欲罢不能。然而,这仅仅是《三国演义》这部近八十万字巨著中小小的一角,当你了解“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智者诸葛亮;当你认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曹操;当你同情“既生瑜,何生亮”的大将周瑜时,你才会真正明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诗中所蕴含的落寞与安然。请同学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再读《三国》,去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推荐第2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搜集有关刘备、诸葛亮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课前听《三国演义》的歌曲,进行谈话。(1)这首歌曲是那一部电视剧里的歌曲

(2)《三国演义》里如此激昂澎湃的乐曲声让我们思绪万千,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推荐第3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课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会“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本文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生字卡片、搜集有关刘备、诸葛亮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介背景: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的学习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老师板书课题。

3、

指导生字“茅”。看好了,“茅”字的横钩要比草字头略微长一点,这样才好看,最后一笔是撇。下面,请大家在书上,课题的右边各写一个,不仅要写对,还要写好。(学生写字)

4、

质疑:“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茅庐在哪里,里面住着谁?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检查:

(1)读准词语 诸葛亮 刘备 张飞 关羽

辅助

统一

捆来

尊重

山冈

潺潺

时辰

吩咐 拜访

半晌 策略

恭恭敬敬

茅塞顿开

疏疏朗朗

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青翠欲滴 景色宜人群雄纷争 (2)理解词语

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3)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

初步了解课文

(1)交流刚才质疑的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

指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理解“三顾茅庐”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知道“顾”是拜访的意思。(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理课文思路,了解详略文中重点。 教师提示:课文重点写了第几次拜访?哪些自然段? 第一段(1)略写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见着。 第二段(2—4)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第三段(5)写刘备和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四、指导生字字形以及书写。

1、

同桌一起学习生字,找找难字。

2、

交流学习生字的体会。

3、完成习字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谁来说说“三顾茅庐”的意思?用上课文中的词句。

2、师:第三次去隆中,刘备是凭什么打动诸葛亮?

(引导学生说出刘备是凭他的“诚心诚意”来打动诸葛亮的) (板书:刘备

诚心诚意)

二、学习课文

(一)教学板块之一 打开思路:

1、师: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去细细的体会。我们一起再来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提示:可以边读课文边用笔画画圈圈,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2、学生读书思考

3、发现了这些地方了吗?你发现了几处?(6处)

4、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了吗?

5、你准备怎样把你体会到的东西传达给我们大家呢? (我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我想我可以把这种感受说出来。 表演也是很好的的办法。)

6、表演?那可是很难的,不仅要念好台词,还得有表情、动作,不过,可以试一试。那好,接下来,我们就准备一下,或者读,或者说,当然也可以演,用你认为最佳的方法表达你体会到的一些东西。可以一个人准备,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准备,相互提提建议,相互提高,好不好?开始! 学生准备:

交流,理解课文精髓:

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A、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B、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C、刘备和张飞的关系,能说的具体一些吗?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

D、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小节)

我和你一起来读读好吗?(老师读张飞的话,学生读刘备的话。) E、配上表情、动作分角色朗读对话。指导发散。

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A、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B、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

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A、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轻轻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

B、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C、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做做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样子!学老师地样恭恭敬敬地等候。

D、刘备恭恭敬敬地站着,他的脑袋肯定是骨碌碌地转着。你想,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A、又等了一个时辰和快步,表现处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也可以说明他很诚心诚意。

B、刘备为请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赶紧见面……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

C、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就走上了为了国家统一大业的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

(二)教学板块之二

1、刘备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风景,出示: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指名学生读) 这里又有一句——(生接:比喻句)

3、把什么比作什么?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三)教学板块之三

1、诸葛亮真的是一条腾飞的卧龙吗,真的很有能耐吗?谁来说说见面以后诸葛亮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华?

2、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刘备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你知道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迷茫之中吗?

3、所以听诸葛亮这么一分析,他——(学生接读……“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4、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1)这句话特别吗?(这句话用了比喻) (2)师:“茅塞顿开”就是——(生接:拨开云雾见青天 ) (3)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可见诸葛亮很有才华,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雄才大略) (4)我们也有过“茅塞顿开”的时候吗? (5)有了这样的体验一定能把刘备的这句话读好! (6)学生练读

5、师: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6、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读过《三国演义》,我们一起来说说诸葛亮出山以后的一些故事。

7、学生交流。

如: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淳,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剑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故事都证实诸葛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料事如神,胆大心细。

8、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他——(学生接一些成语)为辅助刘备“实现统一中原”的目标,竭尽全力,最后战死疆场,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迁移练习,练习写话。

1、师:隆中美不美?(光盘:请你欣赏)

2、指名朗读: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3、师: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美?

4、学生默读研究

5、交流时教师把握:写了哪几个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

6、指导朗读,读出美感。

7、我们也来写一处景色!出示课后练习:

认真读读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8、你最想写哪一处景色?学生交流,交流中抓住要点:这一处景色有哪几个重点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9、交流后学生习作。

四、布置作业。

1、

说说带点字的意思以及词语的意思。(课后习题3)

2、

写话: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3、

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刘备

诚心诚意

诸葛亮

雄才大略

推荐第4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

[课题(学科和年级)] 《三顾茅庐》 语文 四年级 [教材简解]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课文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故事。

2、熟读课文写景的语句,并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重点、难点]

1、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刘备、诸葛亮的情况有基本了解。

2、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设计理念]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 [设计思路]本文是篇历史故事,在读懂故事前,先让学生适当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接着让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然后感知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诚”意;最后重点朗读描写环境的句子,并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过程]

一、猜故事名,认识人物

1、(出示几张有关诸葛亮的成语故事图)

同学们,看看这几幅图,你能猜出它们的故事名吗?这些故事里都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引出:诸葛亮)

2、都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是一个旷世奇才,谁有幸请到他做军师呢?(刘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做军师的故事——《三顾茅庐》。

3、板书课题,理解关键词:顾——拜访;茅庐——茅草屋。说说课题的意思。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文中的第一主角无疑是刘备,而开头偏偏从诸葛亮身上展开话题谁都知道诸葛亮才高八斗,是少有的人才,这样的稀世之才又怎会被刘备所用的呢?由此设置一个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过渡:为了更好地读好课文,我们先来检查同学们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1、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字,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你能把这几个字写好吗?请仔细观察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练习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3)字写得真漂亮,让我们再来读读含有这些生字的词。(出示生词,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因为是第一课时教学,中年级解决生字词还是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学生在读好生字词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读好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诚”

1、“三顾茅庐”,顾名思义,刘备前后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快速浏览课文,课文都写了吗?(前两次一带而过,详写第三次)

2、师简要介绍背景及前两次拜访的经过。

【设计意图】课文因篇幅限制,只详细写了第三次拜访的经过,但为了更准确地理解人物情感,有必要让学生对前两次的拜访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在文本解读中,既要关注到教材的节选片段,也要对一些情节的来龙去脉有所知晓,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3、当时刘备一无文臣谋士,二无勇将强兵,三无地盘立足,为什么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会愿意一心辅佐他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在文中找到一些答案。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如果用一个字表达,那会是什么字?(板书:诚)

5、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刘备的一番诚意呢?请你圈画出一些词句。(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6、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作者作者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写出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下节课,我们将细细体味。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孩子们一定能从“两次”、“诚心诚意”、“恭恭敬敬”等词中初步感受到刘备的虔诚。能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一种体现,适度放开我觉得很有必要。

四、仿写段落

1、出示: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清澈见底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写景的词语)

2、这些词语都来自于课文哪里?请你将描写景色的句子用“----”划出来,练习朗读。

3、课文中仅仅是写景物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段景物描写,为感知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作好了铺垫,“卧龙凤雏得一者得天下”,教者拓展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到这段景物描写蕴含一定深意,初步感受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4、本段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么描写的呢?(学生交流,学会此段描写上的写法)

5、我们再来看一段课外的景物描写。(出示范文)

6、你能学着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吗?

7、学生试写。

【设计意图】这个小练笔与课文内容契合不大,所以我将它拎出来放在第一课时来写一写,锻炼一下孩子们的写文能力。

五、作业设计

1、课堂反馈后,继续完成小练笔。

2、课后阅读《三国演义》。

推荐第5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三顾茅庐》一课。

设计思路:本课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课文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描写,一次比一次详细。课文通过对人物言行细致入微地刻画,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文本的这一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线潜心阅读文本,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这个教学理念出发,在教学中紧扣中心问题——“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相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著,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在学习形式上,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式解词、配乐表演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理解,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教学目标:

1、理解“斥责”“拜见”“恭恭敬敬”等词的意思。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大有作为。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读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开放文本,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学难点:

1、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2、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教学准备:投影设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吗?知道相关内容吗?

1、听《三国演义》主题曲。

2、师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豪迈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历史的情境,教师的叙述把学生自然地领入本课的学习)

一、复习导入——显现主题

1、上节课,我们和历史人物刘备、关羽、张飞两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草屋拜访他,可惜都没有碰到,关羽和张飞都不耐烦了,刘备呢?(不灰心)对,刘备打算三访孔明。

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问题: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诚心诚意相请诸葛亮?

二、探究刘备言行——品味诚心诚意

1、请你读读2---4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说说你的体会。

读课文,思考: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交流品读(第三节)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a“半里多路”有多长?(一里等于500 米,半里为250米)你体会到了什么?

b 下马步行:态度恭敬

c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诸葛亮的恭敬态度吗?(自由读——点名读——齐读) (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a从“轻轻、恭恭敬敬、等”几个词语中看出刘备礼贤下士。 b 你认为怎样的站才算是恭恭敬敬地站?

(想亲自体验一下吗?我们来学学刘备。让学生恭恭敬敬地站半分钟) c半分钟的等待,你有什么感受?

半分钟的等待已经让我们心急如焚,那刘备等了多少时间?

(3)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此时刘备会如何拜见,诸葛亮又会说些什么呢? a 表演相关内容。

b请问刘备,你为什么要用拜见一词呀?

老师知道“拜见”指针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或长辈,感受到什么? (礼贤下士、虚心求教)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读、思、议、看,借书童之口领学生悟刘备的这份诚心诚意,对课文中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读与说结合,在文章的空白处想象、补白,使学生披文入境,展现了语言文字和人文情感的和谐统一。)

三、认识张飞人物形象——感悟诚心诚意

(一)体会反衬作用

1、同学们除了从刘备的言行中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请你们再读读课文,你们还从哪里也能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张飞的无理) 找出描写张飞言行的句子并出示

A、再读一读,你体会张飞是什么性格?

B、课文不是在写刘备吗?作者为什么要来写张飞,能不能不写他?(四人小组讨论)

(作者采用对比反衬写法,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2、你们认为作者描写张飞是为了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那你们用朗读来告诉我。

对比读(出示刘备张飞的对话,选择合作读——点名读) 理解刘备为什么对张飞要“斥责——大声斥责”?

3、根据录像配音本节内容

(二)丰富张飞形象

1、同学们真厉害,从张飞的言行描写中也读懂了刘备的诚心诚意,那么张飞仅仅是个莽汉吗,张飞身上有没有闪光的地方?你们还从《三国演义》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交流:(桃园结拜、长坂桥上单身吓退曹操十万大军、关羽死后张飞的眼睛都哭出了血。

3、师:张飞也是个英雄,十分讲义气、英勇、对大哥忠心耿耿。

四、拓展延伸——升华诚心诚意

讨论问题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第四节) 出示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A、“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 B、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C、这句话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D、指名读。

同学们,刘备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议论,更敬佩他了,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请教,就答应了。 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1)你知道打了哪些胜仗吗?(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 (2)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战略计划,逐渐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后来刘备称帝蜀国,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3)理解最后一句话。

(设计意图:拓展教学,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诸葛亮真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那么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送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你看这么美的景色,谁能美美地读?指读,齐读并出示相关练习访说 。

五、朗读品味并总结:让我们走向书本,向古人学习,做一个智慧的现代人!

板书: 三顾茅庐

张飞—— 刘备 —— 诸葛亮 诚心诚意

推荐第6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理解“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色欲滴、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等词语的意思,并引导学生积累课内外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感受隆中景色的美丽,渗透运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刘备尊重人才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刘备尊重人才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吗?你知道这部书中的一些故事吗?说说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三顾茅庐》板书:三顾茅庐

二、初读感知

“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成语含义深刻,比较难理解。我们边读边想:“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老师提示一下:说的时候可以用上课文上的一些词句。开始。

(引导学生说出:刘备带领关羽、张飞三次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实现统一祖国的大业,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诚意打动,出山辅佐刘备。指出:顾:拜访)

三、由词入境

师:课文中有些四字词语很值得积累。

课件出示: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恭恭敬敬、诚心诚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

1、开火车读。

2、这里的哪几个词是写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的?通过这三个词你感受到什么?(对诸葛亮尊重。)带着这种情感读读这三个词。

3、哪几个词是写隆中的景色的?这几个词在那个自然段出现,请画出来。课件出示: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指名读。

(2)隆中这个地方怎么样?(美) (3)从那体会到隆中很美?

(4)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指名读、评价、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5)你注意到“来到„„,只见„„”这个句式吗?指导学生可以用这个句式写一处景物。

(6)谁在这居住啊?(诸葛亮)诸葛亮是杰出的人才,这灵秀之地出现这样的杰出的人物,你会想到那个成语?(板书:人杰地灵)

4、老师来板书两个词,虽然不是课文中的,但能帮助我们很好地体会人物的品格。(板书: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引导学生说说意思。 这两个词是形容谁的?(刘备)

(1)引言:是啊,刘备从司马徽 水晶先生那得知诸葛亮是当今的大贤,得到他的辅佐就可以成就大业时,求贤心情急切。曾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但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这次成功了。刘备凭什么打动了诸葛亮?(板书:诚心诚意) (2)刘备的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还需要我们好好体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

2、3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边想边画出重点词语,把自己的体会在字里行间写一写。

(3)品读第二自然段

a、通过读第二段感受到刘备诚心诚意了吗? b、课件出示张飞、刘备的对话。

c、同桌之间分角色读读,读出人物的特点。

e、既然写刘备诚心诚意,为什么要写张飞?(对比的写法,更能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4)品读第三自然段

a、边出示课件边说:看看第三自然段的这段话,你从哪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引导学生抓住:“半里路,下马步行、轻轻敲门,不要惊醒、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半晌工夫,一个时辰”的词语体会。) b、围绕“恭恭敬敬”体会。

①“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非常尊敬别人。) ②你还在哪里见过恭恭敬敬的情景?

(大臣对皇上;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

③刘备当时是什么身份?刘备又是什么身份?你总重体会到什么?你读懂了黑板上的哪个词?(礼贤下士) ④知道刘备和诸葛亮当时的年龄吗?

(刘备当时47岁,而诸葛亮27岁)你有体会到什么?(诚心诚意) ⑤还有可以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 (半晌工夫,一个时辰)

⑥刘备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他会想什么呢?你读懂了黑板上的哪个词?(求贤若渴)

⑦诸葛亮悠然醒来,当他发现等候多时的刘备,会怎么想?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四、品读孔明

诸葛亮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吗?我来读读第四个自然段,品品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诸葛亮果真是大贤)你能通过诸葛亮的故事品品诸葛亮其人吗?(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舌战群儒等) 文中还有三个比喻句,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大贤。 课件出示:三个比喻句。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藏龙卧虎)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拨云见日0 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如鱼得水)

指着板书:看我们不仅理解积累了课文的一些词语,还理解和积累了和这篇课文有关系的课外的一些词语,希望以后学着应用。

五、《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从遥远的三国走来,走过了千年,还经久不衰,它给我们留下什么呢?(尊重人才)

师:只有尊重人才,才能成就一番大事;同时要想赢得尊重,就要努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才能的人。下课。

板书:

8、三顾茅庐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 见面前

见面后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改写的。这篇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本课时我设计:抓住刘备的语言、行动的描写,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让学生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理解比喻句前后的关系以及景物描写的方法。反思我的课堂,有几点觉得较成功:

1、教学时我抓住了“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画出有关刘备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词语、句子。说明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课堂上,学生基本能找到这些句子。通过让学生理解刘备拜访孔明时恭恭敬敬地等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深刻地理解了刘备的诚意。

2、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对话,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在体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3、在教学中我抓住了课文中的比喻句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感悟比喻句的精妙,并用“来到、、、、、、只见、、、、、、”写一处景物,培养了学生的说、写能力。授课中的不足:

1、对学生的回答跟自己的预设有出入时,不能顺势而导。这不仅仅是缺少教育机智,而是没有把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表现。

2、耗时太多,整个教学前松后紧,因而设计的几个环节还有些没能完成。

3、没有放手让学生来演一演:整堂课中,我只叫学生读描写刘备恭恭敬敬等候诸葛亮的动作的词语和句子。如果在刘备遇见诸葛亮时说的那一番对话可以让孩子们来模仿、表演,相信学生的兴趣会更浓,气氛会更热烈

4、朗读指导不到位。让学生读描写刘备诚心诚意的句子时,我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引导他们通过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这是我这堂的又一个失误,忽视了理解后的再读课文来继续加深理解巩固。在今后的课堂中要重视并引导好理解后的读。

5、备课不够深入,上课忘记了板书,并且设计了较多的内容以至于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

推荐第7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生字卡片、搜集有关刘备、诸葛亮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课前听《三国演义》的歌曲,进行谈话。(1)这首歌曲是那一部电视剧里的歌曲

(2)《三国演义》里如此激昂澎湃的乐曲声让我们思绪万千,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三顾茅庐》,大家看老师写课题。

二、师: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吗?

生1:《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 师:说出其中的一个你就已经是了不起的人了。

师:咱们这节课学的就是选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师出示课题,生齐读)

师:你喜欢《三国演义》里什么人物? 生1:我喜欢刘备,他待人谦虚 生2:我喜欢诸葛亮,他神机妙算

生3:我喜欢刘备,他胸怀大志„„

师: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这些名将都是谁的手下呢? T: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生:茅草做的房子 生:顾是光顾、拜访的意思

生:刘备三次到茅草屋去拜访诸葛亮

三、师:刘备三次到茅草屋去拜访诸葛亮,刘备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拜访诸葛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找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段讲了刘备前两次去拜访诸葛亮,第一次,他听说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大才,于是在一个秋天,他和他的两个兄弟去拜访诸葛亮,但是没有见到。第二次到了隆冬腊月,刘备又决定去拜访诸葛亮,他俩兄弟不愿意:“这个诸葛亮有什么了不起的,充其量一介村夫,还劳大哥亲自去吗?”刘备仍然亲自前前去,但仍没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中就写他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这次他拜访到了没有?谁来读第二节。

二、生:读第二节 (板书:结拜)

这一节中有一个词语“结拜”是什么意思呢?他还有个典故呢?叫什么? 生:桃园三结义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拜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称为“结拜兄弟”,明白吗?

三、过渡句:桃园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还有一个地方更加的美丽,那里就是卧龙岗,卧龙岗的景色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找同学读一读 生读

师:这里描写竹林的时候用到了一个词,“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 生:竹子绿得要滴下来了

师:景色“秀丽宜人”什么意思? 生:美丽迷人

师:噢,真是一块秀丽宜人的宝地啊!作者写了蜿蜒的山冈、潺潺的溪流和青翠

的竹林,真是美不胜收,美景、美文应该怎么读呢,谁愿意再试试? (出示幻灯片) 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比喻句,写“山冈”用到了哪个词语? 生:蜿蜒

师:“蜿蜒”什么意思?

生:弯弯曲曲的,像蛇一样,又像是一条卧龙。

四、师:说到这里,你想到了谁?对呀,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这句话其实是在暗示这座山冈里住着一位高人,他就诸葛亮?诸葛先生是高人,是隐士,你要想把他请来真是不容易,那你说刘备到底靠什么把诸葛亮请出来的呢? 生:他是靠诚信把诸葛亮请出山的?

师:大声点,再说一遍,一语重地呀,我很佩服你。 (板书:诚)

师:其实在咱们课文中有很多地方描写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下面把它们一一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师:谁来帮张飞“嚷一下”自己练一练,看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生气、讨厌

师:“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却没听他兄弟的话,说明诸葛亮比张飞更重要。“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 生:齐读

师: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

生读: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师:你们看,刘备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处不留漏出对诸葛先生的深深敬意,请同学们在这句话中最能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下面做一下记号。然后想一想为什么?说说理由。

生:下马步行、轻轻敲门, 师:他为什么不骑马走到跟前呢? 生: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

师:刘备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说明他已经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生: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师:噢,还抓住了“轻轻”,连敲门声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诸葛亮。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生读:“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师: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生: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

师:是啊,恭恭敬敬是很有礼貌,你在生活当中对谁恭恭敬敬? 生:父母、老师

师:这说明了刘备虽然从来没有讲过诸葛先生,但是他已经把诸葛先生当成老师了。这个词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 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 生:一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 师:一个刘备,还有不同站法吗? 师:另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 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师: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 师: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 生读:等了半晌工夫…….师:一个时辰是多少?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

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了不起啊! 生:说明刘备很有耐心,

生:齐读这部分,感受一下时间有多长。感受一下刘备的耐心。 生读:“等了半晌工夫…….”

师过渡: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为何那么“快步”?

生:刘备想见诸葛亮。

师:刘备见诸葛亮醒来很兴备,想马上进去和他讨论国家大事。

五、师读:噢,刘备真是求贤若渴,那诸葛亮到底何德何能,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邀请呢?读读最后两节,然后想一想从哪些句子能够看出诸葛亮的才学?

生读:读最后两节。

师:你觉得哪一句话能表现诸葛亮的才学? 生:诸葛亮分析了。。。。。

六、师:最后一句再读一遍,大家看,他读的有一个词我觉得写的非常好。板书:(茅塞顿开)

师:大家想一想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

生:恍然大悟,堵塞人们思想的茅草一下子打开了,心里豁然开朗。

师:你比喻得很形象,以前刘备的心里混沌一片,像茅草塞着一样,是什么原因呢?就在那个句子里有一个词可以说明原因,是哪一个词呢? 生:是群雄纷争 师:我的意见和你一样。 板书:群雄纷争

师:雄,是乱世英雄,三国中你还知道有哪些乱世英雄? 生:孙权、曹操、吕布、董卓、周瑜、黄盖、马超。„„

师:这些英雄们在一起打打杀杀,使民不聊生,刘备也是颠沛流离,没有立足之地,他怎么不茅塞呢?„

师:顿开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树上也有一个词可以说明原因。 生:三分天下。东吴、蜀国、魏国。 师:你知道什么是三分天下么?

生:把天下分为三份。 板书:三分天下

东吴

蜀国

魏国

师:刘备先联合东吴打败魏国,然后再消灭东吴,统一天下,刘备怎么不茅塞顿开呢?真是山重水路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生再读:

七、师:刘备此时的心情呀,书上有一个比喻句子写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

生读;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就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师:诸葛亮还未出茅庐,但天下大事已总揽与心,所以说他在以后的战争中是运筹帷幄,决战先机,所以刘备才高兴的说了这样一句话 生读: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师:真是如鱼得水 生再读这个句子

八、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描写诸葛亮的句子并不多,这三个句子却从侧面传神的写出了诸葛亮非同凡响的才华,我们再把这三个句子读一读。感受、感受。 师:原著中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曾写到“刘备是泪沾袍绣、衣襟尽湿。刘备说:“先生,如果你不出山,如苍生何也?”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个历史时刻。 播放影片

九、师总结:诸葛亮是身在茅庐,而心寄苍生,这条等待实际腾飞的卧龙今天终于等来了他的志同道合的人, 你们想不想刘备和诸葛亮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那就请看原著。

推荐第8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黎锋

教学目标:

1、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塞”,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通难读的句子。

4、了解故事的起因和结果。教学重点:

1、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搜集有关刘备、诸葛亮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这本书,并配上悠悠的古乐。

2、缓缓叙述:“《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他的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书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3、出示“诸葛亮、张飞、关羽、刘备”这些人物的图片,让学生根据人物的特征猜猜他是谁,并作简单介绍。

4、转入课题:“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二、初读释题

1、齐读课题

2、“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呢?你能通过朗读课文来解释吗?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大意

1、课件出示要求: 自由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2、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说说三顾茅庐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电脑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新词 多音字 塞sè( )sāi( ) 诸葛亮 刘备 张飞 关羽 统一 山冈 草堂 半晌 讨论 恭恭敬敬 疏疏朗朗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景色宜人 三顾茅庐 茅塞顿开 群雄纷争 针对生字词语练习的提问:

1、全班齐读这个字,“塞”字是多音字,它的另一个读音是什么?给它们分别组词。

2、开火车读,齐读。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呢?你能说出其他关于三国人物的词语吗?

3、开火车读,齐读。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呢?你能说出AABB式的其他词语吗?

4、开火车读,齐读。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呢?你能说出其他关于景色的词语吗?

5、开火车读,齐读。(2)电脑出示难读的句子: ①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②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③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④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针对句子的提问:

1、一组读一个句子,比一比哪组读得最通顺、最流利。

2、1组读第一句。这里面哪2个词要读好呢?全班齐读。

3、2组读第二句。这里面有哪几个4字词语呢?我们应该把这些4字词读好。指名读 齐读

4、3组读第三句。这里面包含一个成语,谁来说说它的意思?全班齐读

5、4组读第四句。读出高兴的语气。

6、这里面有2个句子描写景色的,分别是哪两句呢?还有几个句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的,又分别是哪几句呢? (3)理解三顾茅庐

①读了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②顾的意思就是拜访。

3、了解大意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今天我们用课题扩展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谁去什么地方拜访谁呢?(板书:谁 去什么地方 拜访谁)(刘备三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 (2)课文重点写了第几次拜访?

①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呢? ②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3)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是课拜访的起因,第二段具体讲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第三段时讲拜访的结果。

四、学习故事的起因、结果

过渡:看看三顾茅庐的起因是什么?请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

1、谁来说说故事的起因?

2、对呀,当时的中国诸侯割据、群雄纷争,国家四分五裂,刘备听到他的好朋友向他推荐诸葛亮很有才能就打算去请他出山来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过渡:结果刘备请出诸葛亮了吗?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看看刘备和诸葛亮相处得怎样?(和睦)从哪看出呢?

4、刘备对他的结义兄弟说了一句什么话呢? ①电脑出示句子 ②指名读

③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们来一起理解。鱼离开得水吗?说明鱼非常的需要水。水对鱼是来说是很重要的。而刘备却说自己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得到水一样。这里刘备把自己看成是是鱼儿?还是是水?

④那么谁是水呢?为什么这样说呢?(说明了诸葛亮对刘备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五、小结

1、确实也是,诸葛亮帮助刘备立下了很多的功绩,打过很多的胜仗,你知道哪些仗?(火烧赤壁 草船借箭 巧设空城计)

是啊,这些都是诸葛亮出山后所创下的奇迹。有了诸葛亮的辅佐,刘备的事业是蒸蒸日上,而诸葛亮自己也展示自己的才华,这真是: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创大业。

2、还记得练习3中“读读背背”的词组练习吗? 电脑出示词语:

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独木难支 回天无力

这就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让我们带着敬意读读这些词串。

3、刘备懂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以自己那颗至真至诚的心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也从此走上了统一国家大业的道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下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最精彩的部分——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看看刘备是怎么把这个优秀人才请出山来的。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谁 去什么地方 拜访谁

起因(1)

经过(2-4)

结果(5)

推荐第9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小说,节选自《三国演义》,谁来说说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

师:你概括得很不仅全面,而且简洁。我们知道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那么在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中,作者重点向我们塑造了哪个人物形象呢? 生:刘备、张飞、诸葛亮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他吗?重点是谁呢?

师:那么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呢?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探究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近这些英雄人物:(屏显)

1、刘备是怎样把诸葛亮请出山的?

2、诸葛亮值不值得刘备这样去请呢?

二、精读感悟,体会诚意

(一)探究第一个问题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你能找到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刘备是怎样请诸葛亮的吗?(板书:诚心诚意)

师: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去细细的体会。现在让我们用心读一读课文第

2、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屏显自读提示:用心读一读课文的2-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在边上写写你的感受,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从哪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呢?

1、去前的尊重

生: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屏显) 师:谁来读读张飞的话? (指一生朗读。)

师: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这个“嚷”字中有几张“嘴巴”?【点击变红】 生齐答:3张。 师:那么,我们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1:应该把声音放大一些。 师:你来读读看。 (生1大声朗读。)

师:透过这个“嚷”字,你或许还能看到张飞的心情。 生2:可以看出张飞很不开心。 生3:张飞很生气,很不满。

师:张飞生气的是什么?不满的又是什么呢? 生3:张飞对诸葛亮的行为很不满意,很有意见。 师:是啊!他肯定又想起第

一、第二次去隆中的情景—— 【课件展示一顾、二顾茅庐的图片及文字。】

师引读:第一次他们没见着诸葛亮,诸葛亮的童子说—— 生齐读:“先生出去了,踪迹不定,归期不定。”

师引读:第二次,三人冒着鹅毛大雪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的弟弟说—— 生齐读:“诸葛亮昨天刚出去闲游!他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师:诸葛亮的这般举动又怎么能不让张飞生气呢!张飞真是窝了一肚子的气呀!张飞们,通过朗读表达出你们的不快!自己练练看。 (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读?(性格急躁、心生不快、满腔怒火) (生4感情朗读。)

师:我们已经感受到张飞的气愤。谁再来读读?让我们感受得更真切一些。 (生5感情朗读。)

师:这真是一个【性格暴躁、行事鲁莽】的张飞。【送词】 师:刘备同意他的结拜兄弟的意见吗?他是怎么说的? 生:指名读刘备的话

师:刘备为什么不同意张飞的意见呢? 生:自由交流

师: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当然不同意。所以他生气地说【引读】

师: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结拜兄弟)结拜兄弟意味着什么?(同生共死、同甘共苦、情同手足)

师: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作者在这里通过对张飞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为了衬托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板书:衬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备【送词: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师:同学们,你们看,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栩栩如生地向我们介绍了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来感受一下。

生:前后分角色朗读。

2、去后的尊重

师:继续交流,你们还从哪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生: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师:你觉得哪个词语能看出刘备的诚心?

生1:我从“半里多路”看出刘备很早就下马步行了,可以感受到刘备的诚心。 师:“半里多路”有多远?

生1:从这儿到钟南街地铁线那么远。 师:不止,还要远一点。 生1:到哪儿?

师:从这儿到钟南街地铁线那么远。 (全班惊讶。)

师:你还应该关注另一个词语—— 生1:对了,还有“下马步行”。 师:具体说说看。

生1:因为刘备怕马蹄声打搅诸葛亮休息,所以“下马步行”。 师:仅仅是考虑为了不吵到诸葛亮吗? (生1不能回答。)

生2:我想可能是对诸葛亮的尊敬。

师:在我国的孔庙前,就竖着一块“下马碑”,上面刻着:“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告示过往骑马者,要下马步行以示对孔子的崇敬。【课件补充】现在你们知道刘备为什么要下马了吗? 生:

师:在刘备的心中,诸葛亮就是像孔子一样有学问,就是自己的老师,我们一起来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生:齐读

师:还从哪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 生:“轻轻敲门”

师:连敲门都那么小心翼翼,可见对诸葛先生的尊重。还从哪里看出来这份尊重? 生: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外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师:这段文字中,刘备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深受感动。仔细读读这段文字,圈画圈画有关的词语,试着说一说:我通过 感受到 。【屏显】 „„

生:我通过“恭恭敬敬”这个词,感受到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

师:“恭”字表示人的内心一种敬佩之情,也是“诚”的一种表现,所以下面是一个“心”,只是把“卧钩”改成“竖钩”,同学们在写的时候注意这儿有两点。大家一起写一写这个字。

(学生练写,请一生在黑板上写。)

师:咱们一起来做做“恭恭敬敬地站”的动作? (全体起立。)

师:在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中,你看过什么样的人才会这样恭恭敬敬地站着? 生1:大臣在皇上面前是这样恭恭敬敬地站着的。 生2:仆人在主人面前。 生3:学生在老师面前。

师:可见这些学生非常敬重老师。可是,在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请看(课件出示)在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

人物 年龄 地位

刘 备 46岁 皇叔、镇东将军

诸葛亮 26岁 草民、书生

师:他可是一位皇叔、镇东将军,而诸葛亮只是—— 生4:一介草民、一个书生。

师:按常理,你觉得刘备应该不应该这样站?

即使我们忽略两者的地位悬殊,再来做做减法,刘备比诸葛亮整整大了20岁,20岁,整整的一代人啊,你觉得刘备该不该恭恭敬敬地站着? 师:你们从刘备的这个举动中能感受到什么?

生5:我感受到刘备非常尊敬诸葛亮,没有一点皇叔的架子。 师:刘备就这样恭恭敬敬地站了多长时间? 生6:半晌工夫。 师:大概多长时间? 生6:半天时间。 师:可以说老半天时间。书上还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 生:(齐答)一个时辰。

师:小姑娘,你知道是多长时间吗? 生: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

师:站了半天的刘备一定在想些什么?此刻他会想什么呢? 生7:诸葛亮什么时候醒来呀?

师:刘备心里心急如焚。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8:诸葛亮是不是在故意试探我呀? 生9:我待会儿怎样跟诸葛亮说呢?

生10:不管怎么样,这次我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师:春寒料峭,一阵冷风吹来,你不禁打了一个哆嗦„„ 生10:我裹裹衣服,继续等待。 师:你受过伤的右腿酸疼了起来„„ 生10:我还是要等!

师:我们都被你的这种诚心给感动了。把掌声献给他! (掌声)

师:这就是诚心诚意,这就是刘备对诸葛亮先生的尊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诸葛亮醒来了,刘备【引读】

师: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为何那么“快步”? 生:

师:是啊,这时的刘备真是【送词:迫不及待,求贤若渴】啊。

师总结【出示】同学们,从人物一个个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尊重人才。来,让我们一起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3、值不值得

师:那么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如此诚心诚意地去请呢?他到底有什么才能让刘备如此礼贤下士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写出诸葛亮杰出才能的三个打比方的句子。

生:交流【屏显三句话】(1)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2)“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3)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师: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诸葛亮的了不起?同坐的同学相互说说。 师:谁先来说说看?

生1:我从第1句中看到了诸葛亮的本领,刘备考虑很久就是没有答案,诸葛亮一点拨,他就明白了。 师:是啊,诸葛亮真了不起!形容脑子一下子清醒了,书上用了一个成语—— 生1:茅塞顿开。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2:豁然开朗。【送词】 生3:恍然大悟。【送词】 师:还有什么成语? (学生无人回答。)

师:这句话中就有,再读读看! 生4:拨云见天。【送词】

师:一般说成:“拨云见日”。咱们一块儿来读好这几个成语。 (学生齐读。)

师:那么是什么让刘备茅塞顿开?

课件出示“群雄纷争图”。(师指图可补充:当时曹操在北,孙权在南,诸葛亮要刘备先拿下荆州为家,再夺取西川建立基业,和曹操孙权形成三分天下,这就是最后取胜的“隆中决策”。)

师:由此可见诸葛亮真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旷世奇才啊! 师:其他句子呢?

生5:第2个句子中,刘备得到诸葛亮,就如同鱼儿得到水,没有水鱼儿就不能成活。

师:一个成语——如鱼得水呀!【送词】那么谁是鱼,谁是水呢?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关系密切】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他们关系密切?

生:他们同榻睡觉。。。。。。。出山后的诸葛亮辅佐刘备建功立业,你知道他帮助刘备打了哪些胜仗吗?【同学们对三国故事真是了如指掌】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3句,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蜿蜒”是什么意思?【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那这个打比方的句子和诸葛亮的才能有关系吗? 师:有没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在写诸葛亮的才能的? (有二位学生举手。)

生8:因为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句子中的“卧龙”就是指诸葛亮。 生9:这个句子表面上是在写景,实际上是在表扬诸葛亮。

师:哦,原来诸葛亮就是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呀。听了你俩的分析,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真是—— 生10:茅塞顿开。

生11:豁然开朗、恍然大悟。 生12:拨云见日。

师总结:同学们,作者通过三个打比方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才华横溢,一起读出对诸葛亮的敬佩。 生:齐读

师:你能模仿文中的句子完成这些句子吗?(同学们真是活学活用)

5、景色描写的作用 ∆【屏显景色描写】

师:同学们,这是一段景色描写。这里有()的山岗,有()的竹林,有()的溪流,竹林(),这里的景色真是(),这里的“宜”是什么意思?你还能用什么词来夸夸这么美的景色呢? 生:说词

师: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景色的美吗?

师小结过渡:这真是一块宝地啊,通常这样的地方都是隐居着高人的,这个高人就是——诸葛亮,他就是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作者用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出场。那你们能用“来到„„只见„„”句式写一处景色。出示(练笔提示) 生:练笔后交流。

三、结合板书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中,我们通过抓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认识了一个尊重人才、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刘备。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像三顾茅庐这样精彩的故事举不胜举,课后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此书,一起去感受英雄的魅力,一个月后,我们要举行“三国故事”演讲比赛。 小练笔:

1、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2、把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找出来

我们来到小花园,只见(

)的草坪像(

)。(

)桂花树(

),上面开满了(

)小花,犹如(

)。(

)翠竹(

),在阳光的照耀下,竹子映在(

)墙壁上,简直就是(

)。啊,这儿的景色(

)!

小练笔:

1、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2、把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找出来

我们来到小花园,只见(

)的草坪像(

)桂花树(

),上面开满了(

犹如(

)。(

)翠竹(

在阳光的照耀下,竹子映在(

)墙壁上,简直就是(

)。啊,这儿的景色(

小练笔:

1、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2、把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找出来

我们来到小花园,只见(

)的草坪像(

)桂花树(

),上面开满了(

犹如(

)。(

)翠竹(

在阳光的照耀下,竹子映在(

)墙壁上,简直就是(

)。啊,这儿的景色(

小练笔:

1、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2、把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找出来

我们来到小花园,只见(

)的草坪像(

)桂花树(

),上面开满了(

犹如(

)。(

)翠竹(

在阳光的照耀下,竹子映在(

)墙壁上,简直就是(

)。啊,这儿的景色(

小练笔:

1、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2、把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找出来

我们来到小花园,只见(

)的草坪像(

)桂花树(

),上面开满了(

犹如(

)。(

)翠竹(

在阳光的照耀下,竹子映在(

)墙壁上,简直就是(

)。啊,这儿的景色(

)。)小花,

),

)!

)。)小花,

),

)!

)。)小花,

),

)!

)。)小花,

),

)!

推荐第10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师:孩子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 生齐喊:《三国演义》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的学习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来,看老师写课题。

师:看好了,“茅”字的横钩要比草字头略微长一点,这样才好看,最后一笔是撇;“庐”字的下面是一个“户”。凭老师的经验,这两个是比较容易写 错的,下面,请大家在书上,课题的右边各写一个,不仅要写对,还要写好。 师:一起读课题,“顾”有三个意思,这里的顾的意思在这里应选择哪一个解释

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生:刘备三次去拜访住在茅草房里的诸葛亮

师:我们现在用三顾茅庐这个词是指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这三还是指三次吗 生:不是

师:多次

再读课题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对于故事类的文章,我们要关注故事情节,所谓故事的情节就是围绕着人物故事发展的过程,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师:看课文哪里是起因、哪里是经过、哪里是结果 生:默读,找

师: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写的是故事的起因呢, 生:第一自然段

师:你的眼睛真亮,故事的起因写得很明了,捧起书,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课文当中什么地方写的又是故事的结果呢? 生:我认为第五小节

师: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写的是故事的经过, 同学们看,这样我们就把课文很明显地分成这样三段。 像这样先写起因,再写经过,再写结果,分成三种情况 1按时间先后2按地点转换 3按事情发展 师:默读课文,圈画出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或短语 生:边读边画

师:同桌两个相互地说一说,看你们两个找的一样吗? 生:交流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师:我们抓住了这些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我们就抓住了脉搏,很快就理清故事的脉络,这种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要注意运用。 师;读故事除了要关注故事情节,我们还要关注故事中的任务。

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主要人物有谁 生:诸葛亮、刘备 师:板书

师:诸葛亮住在哪儿?隆中怎样景色呢?作者写了山冈、溪流和竹林,哎,写“山冈”用了什么词?] 生:蜿蜒

师:“蜿蜒”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 生:弯弯曲曲的,像蛇一样

师:中国汉字的偏旁帮助我们理解。弯曲高低在人们眼中就像一条„„

生: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师:像谁? 生:诸葛亮

师:等待谁让他腾飞?

师:这里描写竹林还有一个词“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 师:竹子绿得要滴下来了

师:景色“秀丽宜人”“秀丽”?“宜人” 生:美丽迷人

师:噢,真是一块宝地啊,不愧称之为卧龙。大家再一齐读读 生:读 那么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齐读第四自然段 生:“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 师:群雄纷争什么意思?

雄,是乱世英雄,纷,纷乱,争斗。英雄们在乱世中纷纷争斗,都想夺得一片天下。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有谁一举夺得天下,于是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这样便于立足,先站稳脚跟,再想取得最后的胜利。事实上后来真的出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可见诸葛亮? 师:茅塞顿开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师:我就纳闷:像诸葛亮这样的人肯定有许多人去请他,曹操有没有找过,孙权,天下的群雄有没有请过,为什么他在刘备请他时出山呢?刘备哪一点打动了诸葛亮呢? 生:四个字“诚心诚意”

师:我们一起再来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提示:可以边读课文边用笔画画圈圈,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生:“冬去春来......”刘备在两兄弟不同意去的时候,去了,可见他诚心诚意。

生:张飞囊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师:你再帮张飞“嚷一下”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

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生气、讨厌(怎么搞的又去了) 个别读/齐嚷

师:“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怎么说? 生:齐读“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师: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却没听他兄弟的话,说明诸葛亮比张飞更重要。

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

生:“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师: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生: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

师: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 生:一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 师:一个刘备,还有不同站法吗? 生:另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 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师: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 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了不起啊!齐读这部分。 师:还有这里也能体现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刘备站在台阶下等候。”封建社会是分等级的。大臣参见皇上的时候是站在阶下,而此时,刘备是首领,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民,刘备却站在阶下,可见他诚意。再次齐读 师: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刘备的诚心诚意?

生:“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师:噢,抓住了“轻轻”,连敲门声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诸葛亮。

师:刘备是打马一路奔去的吗?

生: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师: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呢? 生: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

师:刘备不至于半里多路就下马,说明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生:读:“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才悠然醒来。” 齐读 转折

师: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怎样?刘备为何那么“快步”?

生:刘备想见诸葛亮。

生:刘备见诸葛亮醒来很兴备,想马上进去和他讨论国家大事。

师:噢,刘备真是求贤若渴,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呢?除了刚才我们分析了第4自然段知道了诸葛亮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课文中刘备说的一句话也充分说明了诸葛亮是值得刘备这样去请的。

师:他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水一样,这也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他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水一样,这也是一个成语(如鱼得水)噢,我刘备是条再大的鱼,没有水又有何用啊!

你读过《三国演义》吗?诸葛亮帮刘打过哪些仗? 师:可见诸葛亮对刘备有多么重要,再读读最后一节。 师:(延伸)刘备“三顾茅庐”靠他的诚心诚意请出了诸葛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三国的故事,那今天我们学了这故事又有何作用呢? 生:待人诚恳,谦虚 生:不要摆架子 生:对人要尊重„„

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

第11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

清凉小学 吴立群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写顾、茅等生字,了解半晌、一个时辰等古代计时单位,教学三顾茅庐、群雄纷争等词语或成语。

3知道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师:同学们,读过这本书吗?对它有什么了解? 生:刘关张,故事,温酒斩华雄,桃园三结义。

是呀,这本书写了东汉末年的历史故事,看,这就是当时的各部分势力图。当时许多英雄豪杰各自占地为王,我送你们一个词,读(ppt:群雄纷争)。 今天,我们一起学《三国演义》中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它就是《三顾茅庐》。看老师写课题。

师:聪明的孩子一定在跟着老师一起写。看,“茅”字的横钩要比草字头略微长一点,这样才好看,最后一笔是撇。 生:写字。

师:再读课题。谁来说课题的意思? 生:三次来到茅草屋里拜访。

追问,你知道,课题中“顾”的意思是什么?茅庐呢?草屋。 师:你已经会抓住关键字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了,很棒!

二、初读感悟

师:下面,我们进入课文,仔细读一读,课前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请大家再把文章读一遍,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齐读第一自然段,正音,见着。其它的音组一个词。 男女生分角色读第二段。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男女生分读,再齐读。 讲恭恭敬敬、半晌、一个时辰。

恭,古代这么写,两只手捧着一颗心,代表这个人特别有诚意。还有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谁能找到?分别表示多长时间?(生答) 再1,2组读第四,讲茅塞顿开,关键词法,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拨云见日。(怎么理解?)

最后3,4组读第五段,讲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谈谈你的理解。后面半句也是一个四字成语,谁知道?——如鱼得水。

三、主要内容

师:通读了一遍课文,你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吗?把它写下来。不能写得太长,太长就不是概括了。

师:他用找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三句话就说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题目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抓住了题目,也就抓住了主要内容,他做到了!

四、引申题目

师:再读一读课题,为什么会有三顾? 生:两次都没有见到。

师:刘备两次都没见到,放弃了吗?没有,依然见了第三次。可见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是什么态度?诚心诚意。

师:三顾茅庐原来是指刘备请诸葛亮出山诚心诚意,今天也用来指......?

五、景色描写的作用

1老师读课文时还有一个问题,问问题前,先看看这一组词,读一读,想想你理解他们的意思吗?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生:抓住关键词释义。

2这一组词都是什么样的词?(写景)写哪里的景色?(诸葛亮家附近)再读一读这段写景的话。生读完。

师: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课文还要写诸葛亮家附近的景色,这似乎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没有太大的关系啊? 生自由说,突出诸葛亮的人物特点。

六.结语

刘备到底是怎样三顾茅庐的,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三顾茅庐

起因 经过 结果

第12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的对比衬托法,读懂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2、能力目标: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等人物形象,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等人物形象,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2.同学们知道“三顾”指的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故事——《三顾茅庐》。 3.根据课题,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吗? 4.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才华横溢、足智多谋,想必请他出山辅佐的人一定很多,为什么只有刘备成功了?你觉得刘备靠什么打动了诸葛亮?(相机点拨同学们可以到第一自然段找关键词)(板书:诚心诚意)

什么叫“诚心诚意”?(出自真心、真心实意)带着我们的理解,读好这个词。(两个“诚”,心意多么真诚啊!再读一读。) 刘备三顾茅庐,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意到底有多真?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刘备,听听他是怎么说的,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二、话语之中闻真情:

1.过渡: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们出发前的一段小故事,谁来读第二自然段。

2.这一小节是写兄弟三人去隆中前的一段对话。你从他们的话中听出了什么?(张飞的鲁莽急躁,刘备的生气、尊重人才)(板书:责)

3.刘备、张飞、关羽当年桃园三结义,这么多年南征北战,同生共死,手足情深,现在刘备竟然为了一个外人责怪生死兄弟,这一责,足以说明刘备对诸葛亮的 ( ) 4.让我们分角色来感受一下刘备和张飞截然不同的态度。

三、行动之中看诚意:

过渡:刘备尊重人才,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刘备对贤才的尊重与诚意?请同学们边读边拿笔画出那些体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句子或关键词

交流:刘备的哪些举动让你感受到他拜访诸葛亮的诚心诚意?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感受。(提醒学生尽量按顺序来交流)

a.半里多路下马步行 1.学生交流(半里多路300米左右,体会距离之远;下马,古代人看到特别有地位或者自己特别敬仰的人,文官会落轿武官会下马,以表示极大的尊敬。这一切体会诚心诚意。)(相机板书:下 行)

2.师小结:这一下,我们感受到刘备的( ),这一行,让我们见到刘备的( )。

3.谁愿意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指名朗读。

b.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恭”心字底,发自内心的尊敬。齐读该词。我们来想象一下刘备是怎样站的?(恭立:身体直立,面朝前方,双手抱拳,头略低)

刘备当时四十多岁,诸葛亮只有二十多岁,这一恭恭敬敬的站,站出了( );谁来读出他的诚心诚意?

刘备当时为一方诸侯,诸葛亮为一介村夫,这一恭恭敬敬的站,站出了( );让我们一起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相机指导朗读:这是刘备耐心的等候,我们要放慢语速来表现这一的耐心,再读。)

c.半晌工夫,一个时辰:

过渡:刘备就这样恭恭敬敬的站了多久?古代一天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半晌就是半天,起码也得两个小时。如果让你站这么长时间,你会觉得怎样?这一等,让我们深深被刘备打动,让我们又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他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让我们再次读出他的诚心诚意。 师问:刘备的这一下,让我们见到他的( ),这一行,让我们见到他的( ),这一站,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 ),这一等,等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 )。

四、隆中对表真情:

过渡:刘备下马步行走出了诚心,恭恭敬敬等出了诚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心诚意感动。见面后,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式,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堵在刘备心头的茅草,弥漫心头的云雾是什么?(师可自己说:天下错综复杂的形势)顿时见到了青天,他明白了什么呢?(取胜的策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诸葛亮这么一分析,刘备恍然大悟,这就是——茅塞顿开。你能读一读这一小节吗?

过渡:三顾茅庐,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出山后,刘备依然诚心诚意的对待诸葛亮,从哪里可以看出?

刘备待诸葛亮情同手足,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就是——(如鱼得水)

谁是鱼?谁是水?诸葛亮就是一汪海水啊!有了诸葛亮这海水的帮助,海阔凭鱼跃,刘备成为一代霸主,指点江山,指日可待。

后来,“三顾茅庐”成了“诚心诚意”的代名词,流传千年。 (播放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顾茅庐》只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精彩故事,更多精彩的故事等着同学们去阅读!(课后,让我们翻开《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著,去领略那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形象,去感受那一张张恢弘的历史画卷吧!)

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交流时间,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并且注意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是找人物言行的句子,抓关键词理解人物的特点。

第13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悟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3、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2、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准备:课件和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三顾茅庐》,齐读课题。

2、“顾”是什么意思?文中是谁拜访谁?

二、精读感悟,体会诚心诚意、雄才大略

1、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刘备和结拜兄弟关羽、张飞曾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可是两次都没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在你的心目中,刘备是个怎样的人?(指名说)板书:诚心诚意

师:是啊,那么刘备心到底有多诚,情到底有多真,还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

2、出示第

二、三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说说在这一次的拜访中,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学生读书思考)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了? (1)交流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你知道为什么吗?他们心里会怎么想?

3)师:“嚷”是怎么说话的?对,生气说明什么?同学们能读出生气的语气来吗?(指读、齐读)

(2)、交流第3自然段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前呢?

2)“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2 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什么? 3)“刘备站在台阶下等候。 此时的刘备心里想些什么?

4)“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 谁来表演一下? 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由此可见刘备的心有多诚呀!齐读这部分。

(3)、看到刘备如此诚心诚意。如果你就是诸葛亮,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1)、刘备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风景很美,读读这些句子,说说美在哪里? (2)再读隆中美景。

(3)你知道“卧龙”指的是谁?——诸葛亮

过渡:诸葛亮真的是一条腾飞的卧龙吗?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呢?

读读最后两节,并结合相关资料理解“群雄纷争,三分天下”。 听了诸葛亮这番话,刘备-----“茅塞顿开”,就是指---(一下子明白了)(板书:雄才大略)

3 小结:通过一段简短的谈话,刘备就明白了当时的形势和以后的打算。可以看出诸葛亮确实雄才大略,确实值得刘备三次邀请。 (4)师:你读过《三国演义》吗?诸葛亮帮刘打过哪些仗? 指名说,师相机补充

师:这么多好办法,都是谁想出来的?可见诸葛亮是多么的有才华,对刘备有多么重要,难怪刘备会三请诸葛亮。再读读最后一节。

三、延伸拓展 深华中心

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三顾茅庐”的故事,充分感受到了刘备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从文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作业:

1、课后阅读《三国演义》,了解其中的故事,我们将在班上举行一次“走进三国”故事会。

2、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并观察一处景物,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段话。

第14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奉化市居敬小学 葛玉娟

2000

7、

12、1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的对比衬托法,读懂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等人物形象,刘备的诚心诚意,能根据文本内涵大胆想象,写其中一位的想法。

3、情感目标: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第 二 教 时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接触了《三国》中极为脍炙人口的一个经典故事——《三顾茅庐》,知道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现在,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一自然段主要写——,第二自然段主要写——。课文详写的是“三访孔明”这一部分,也就是“

3、

4、

5、

6、”自然段。

2、初读三顾内容,要求:

1、长话短说,能否用一句话说说主要写了什么?学生交流

3、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对直接写刘备及侧面写天气、张飞等语句的品读,已经感受到了刘备的那份真诚,对吗?板书——诚

师:老师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刘备诚心的语句划下来,学生默读课文。

二、学习第三段,推敲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1、屏幕出示“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重点点拨“半里多地”,“下马步行”

师:老师不明白了,刘备他们为何不快马加鞭,扬起一路灰尘打马到草堂前呢?学生交流(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高高在上,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板书——下马步行)

哦!原来如此,你们可真懂刘备的心哪。指导朗读,读指名——(点拨:真会读书,在“半里多地,下马步行”这几个词上加强了语气,感觉刘备的心意更诚了,来,我们学着读读这句话。——齐读。

2、、出示句子:“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理解“恭恭敬敬”,从字形上感受“恭敬”——表演“恭敬等候的样子”,师:你认为要读好这句话应该强调那几个词呢?(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指名读——齐读。板书——阶下恭候

3、第5自然段

(1)从语言中可见身份、地位不同。 (2)“赶紧”板书——下拜谒见

师追问: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按照道理应该是诸葛亮给刘备下拜才是啊。但刘备并没有计较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主动去结交有德、有才的人,刘备的这一番举动让你想到了哪个词?板书——礼贤下士

小结:同学们,就因为作者关注到了刘备“下马步行、阶下恭候、下拜谒见”这一些细微举动,才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情真意切,真是——细微之处见真情啊!还有吗?

4、、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你不用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1)大家有印象吗?这可是张飞第二次受到刘备的斥责了,找到“第一次斥责”之处,并读一读,

(2)大家看,张飞第一次受斥责是因为——(言语不恭),那这一次斥责呢?是因为——(做法粗暴,无礼„„)指导朗读两次斥责的话

(3)张飞人称莽张飞,他性格急燥,想法简单,哪里了解大哥一次次恭恭敬敬去拜访诸葛亮的心意呢?不过老师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聪明人,刘备的心思肯定已经被你猜着了

八、九分,能说说吗?(„„

)指导朗读男读张飞、女同学读刘备,师读其他部分。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懂刘备的心思,但张飞不了解,所以才有先前的“叫”,到后来的“捆”,甚至是“烧”,而他的言谈举止又恰恰反衬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看来,我们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品质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对人物的理解,自选一段,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味道,读出人物的神韵来。

三、课内练笔,丰满人物形象

师:那么,诸葛亮值得刘备为他如此诚心相邀吗?请读最后一段话,找到理由。

你知道有哪些胜仗?屏幕显示:

(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智降姜维,空城计,草船借箭„„)

师: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诸葛亮帮助刘备打了很多很多胜仗,而且最后建立了蜀汉王朝。顺势理解“辅佐”你想,到那时,张飞、刘备、诸葛亮回忆当年三顾茅庐时的情景,心里又会怎么想呢?请你写在书本上。

想起当年三顾茅庐的情景,(张飞、刘备、诸葛亮不禁感慨万千,他想:(

学生交流,随机补充《出世表》

2、师:是啊,所以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古时候是如此,在知识就是经济,人才就是财富的今天,就尤为突出了,所以“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到今天也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代名词了。

完成板书——求贤若渴

三顾茅庐

礼贤下士

求贤若渴

第15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刘备、诸葛亮等人的故事,导学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播放视频)

2、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三顾茅庐》,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齐读课题。谁来说说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为什么?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就叫做“题目扩展法”今后在学习中可以灵活使用)

二、初读,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根据预习导航的提示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 1.出示词语。检查词语的读音。特别强调“雄”“塞”的读音。出示多音字“塞”

2、一起再读词语。3.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预习时,你发现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提醒一下大家?顾 恭出示“恭” 讲解,范写,生描红写字书写一写。互评。 3.刘备前两次去邀请诸葛亮出山连面都没有见着,那第三次时,他请到诸葛亮了吗?是刘备的什么打动了诸葛亮?

(随机板书:诚心诚意)

三、精读感悟

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出来的,用心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把你感受深刻的词句圈画出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然后内小组讨论、交流。

老师看到大部分同学只找到了两三处,不怕,团结就是力量,请你和同桌讨论讨论,互相补充补充,相信你一定能找得更多。

看大家那么认真的样子,老师知道你们一定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了。快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一)“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相机出示)

刘备为什么会这么严厉地骂张飞?出示幻灯片。你能把他的话读出来吗?出示幻灯片。他们竟然发生争执了!你知道刘备和张飞的关系吗?是啊!《三国演义》中一个著名的情节就是——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成三兄弟,感情比亲兄弟还要亲。他竟因为这个还未见过面的诸葛亮而斥责张飞,由此看出他对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出示对话) 指名一男一女读。生评。(理解嚷)是啊!声音大得都喊起来了,就是嚷。要知道,张飞可是一员猛将。谁来当当猛张飞?让我们一起来,加点动作会更有猛劲哦!听了此话,刘备有什么反应?——生气。老师找找生气的刘备在哪里?哦,小刘备,老师看见你瞪了一眼张飞,生气地说—— 生读刘备的话。

师评:老师听出你有一点生气,有没有更生气的刘备?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过过瘾,男生当猛张飞,女生做生气的刘备,师读旁白。嗯,从刘备们的语言神态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诚心诚意。(板书:语言 神态)张刘二人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一鲜明的对比,更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还你从哪些行动中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二)“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谈体会。 1.“半里多路”:

出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抓住“半里多路”、“下马步行”)

提问:这句话中哪些词能表现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半里多路、下马步行)“半里多路”是多远?(两百多米)

(1)引导:老师就不明白了,刘备不是很想见到诸葛亮吗?他为何不快马加鞭,扬起一路灰尘,打马到草堂前,而那么早就下马步行呢?(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

(2)同学们可能有所不知,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当时的刘备是一方诸侯,而诸葛亮不过是一介草民,但刘备却对诸葛亮行如此大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

(3)谁能读出刘备的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2.两个“轻轻”:

投影出示: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从“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你体会到了什么?

前一个“轻轻”表示注意轻敲,尽量使敲门声不要太大,体现了礼貌、尊重;后一个“轻轻”表示刘备已知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防止惊醒先生。

谁能轻轻的读一读这段话,声音这么大,这不打扰诸葛亮睡觉了吗?你再读,多有礼貌呀。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有礼貌的读读这段话。

3.“恭恭敬敬”:

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这位同学两手立正站好,还有不同站法吗?这位男生低头弯腰,双手抱拳。刘备乃堂堂汉景帝的后代,人称“刘皇叔”,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而诸葛亮呢,此时只是一介乡野书生。刘备当时已经46岁了,而诸葛亮只有26岁,只不过是一个未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地位的悬殊,年龄的悬殊,他完全可以怎样站?透过这个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诸葛亮在舒适温暖的床上高卧不起,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门外恭恭敬敬等候,等了多久?投影出示: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师:古代一天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半晌就是半天,起码也得两个小时。如果让你等人等这么长时间,你会觉得怎样?刘备在春寒料峭的门外足足等了两三个小时,诸葛亮才悠然醒来。由此可见,刘备确实是诚心诚意地来见诸葛亮的。

让我们也带着一份诚意恭恭敬敬地读好这段话。

1)终于诸葛亮醒了,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

(2)刘备先前等得是那么的耐心,这时他为何要快步走入?结合“快步”体会刘备见诸葛亮的迫不及待以及求贤若渴。(板书“求贤若渴”)

师小结:同学们,看,下马步行、轻轻敲门、阶下等候、快步进堂都是刘备的——动作(板书动作),由他的一连串动作,我们感受到了他的诚心诚意。让我们再在朗读中来重温他的诚心。

(三)

诸葛亮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也没有辜负刘备的诚心诚意,出示:他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一起读)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出示这句话)“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板书:比喻)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之后的感受比作拨开云雾见青天。) 师:现在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个意思,叫——拨云见日。诸葛亮的一番话,让刘备(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看出诸葛亮很有才华,具有雄才大略。(板书雄才大略)文中还有一个比喻句也从侧面衬托出了诸葛亮的才华

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2.你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把什么比作什么?刘备把自己得到诸葛亮比作鱼儿得到水。把这句话用一个词语形容?师出示:(如鱼得水)

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建立蜀国,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幻动片(放大)。

其实诸葛亮的才华课文在前面已经偷偷告诉我们了,你们找到了吗,对,这段环境描写。(板书环境描写)

出示“他们来到了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同学们看这句话,这是一个?对比喻句。作者为什么把山岗比作为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呢?老师提供了一段资料,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这优美的环境其实是在暗示这座山冈里住着一位高人那就是诸葛亮。(你真是一位善于联系思考的好孩子)他也是在隆中等待时机腾飞,等候贤明的君主来发现他。同学们这里的环境美不美,世外高人居住的地方当然是不同凡响,如同仙境。景色美在什么地方,有蜿蜒起伏的山岗,疏疏朗朗的松林,清澈见底的小溪,青翠欲滴的竹林。同学们配着音乐和图片再读这段话,让美丽的画面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在这里作者 巧妙的先写来到隆中,再写看到的景色,将这么美得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老师相信你也能用“来到„„,只见„„”写一处景色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比喻句衬托了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诸葛亮,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的刘备的诚心诚意,求贤若渴。

2.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

同学们,在现在,“三顾茅庐”不仅是一个故事名,它演变成一个成语,成为诚心诚意邀请别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代名词了。其实,从《三国演义》故事中演变出来的成语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熟悉的初出茅庐、拨云见日、如鱼得水、出言不逊、一臂之力、赔了夫人又折兵等。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从《三国演义》中演变出的成语以及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将进行三国成语故事会,看谁是最棒的三国之星!

六、板书

三顾茅庐

比喻

刘备

诚 心 诚 意

诸葛亮

环境描写

求贤若渴

语言

神态

动作

雄才大略

《三顾茅庐》文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情节不难理解。因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上,引导学生通过“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教学时我抓住了“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找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字、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好句子来理解课文。课堂上,学生基本能找到这些句子,谈自己的体会时都有自己的感悟。通过让学生演一演刘备拜访孔明时的轻轻敲门、恭恭敬敬、轻轻地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学习的主人。《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中分析比喻句,内容相似。因此,教学中,我以第一个比喻句为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让同桌合作互助学习。学习分析人物动作时,放手让学生互相交流评议,学生个个都成为了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朗读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是阅读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以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全部过程

比较活跃,但有少部分同学不能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中,原因是他们对《三国演义》不了解,头脑中一片空白,很难走进课堂中来。由此应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的阅读,拓展知识面。

第16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8.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8.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 ),只见( )”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认识生字词。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这段时间我们班的孩子们都在研究《三国演义》这本书,在书中你都认识了不少的人物。说说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一)自渎自学。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2.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试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课文生字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学生汇报生字学习情况(字音、组词)。重点指导书写“顾、葛、恭”等字。

3.划出本文出现的成语,说说你的理解。

(三)概括主要内容。1.点名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课件填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人物特点。1.分小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围绕问题“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展开自学,划出相关句子,进行简单批注。

3.围绕问题“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展开小组讨论。4.个别汇报,教师点拨。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 辅(fu fu)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wo wu )

第17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东沟小学

程晶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二、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四、设计思路:

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在充分的读中,发现诚,感悟诚,表达诚,提炼诚,赞美诚。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回忆《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有名人物,重点谈论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四人,前三者在桃园为振兴汉室而结义,那诸葛亮又是怎样加入这支队伍的呢?

引出:三顾茅庐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一下这篇课文­——《三顾茅庐》。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中“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改写的。

(二)、初读释题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呢?你能通过朗读课文来解释吗?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生1:刘备三次到茅庐去。

生2: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生3: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到茅庐去拜访诸葛亮。

生4:桃园三结义三次拜访诸葛亮。

(三)赛读体会,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对话

1、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都没有见着诸葛亮。课文重点写了第三次拜访的经过。第二自然段写了去之前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2、张飞叫嚷起来,他是怎么叫的,老师也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评一评老师读得怎样?你愿意跟老师比一比吗?

3、刘备听了很生气,他怎么说的,指名学生读,请大家评一评他读得怎样?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4、师生合作读对话,同桌合作读,体会张飞、刘备不同的性格。

(四)看、议、读、悟,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动作

1、看一看:刘备究竟是怎么拜访诸葛亮的呢?请看录像。(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中的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当吻合。)

2、议一议:欣赏完毕,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议一议你看到了什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汇报。

生1:离诸葛亮家很远,刘备就下马步行。

生2:刘备敲门很轻。

生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于、张飞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上等候。

生4:他们等了很长时间。

生5:一听到诸葛亮醒来,刘备就快步走进草堂,与他相见。

3、读一读:再来让学生读课文。学生的脑海犹如放电影一般全活了。

4、悟一悟:此时,请学生谈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的感受是真切的:刘备等人十分耐心,其实他内心急切,足可以看出刘备待人的真诚。

(五)串教比喻

课文里有三个比喻句:

1、那里的山岗蜿蜒起伏,好似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3、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它们分布在课文的三个不同的地方。如果一句一句教,既繁琐,学生又不易理解。于是,我在讲到刘备终于见到诸葛亮后,把这三个比喻句连成一串珍珠一块儿教:“刘备的诚意终于打动了诸葛亮。刘备如此虔诚邀请的人肯定是个了不得的人物。”(教第1句)“诸葛亮出山后是怎样辅佐刘备的呢?”(教第

2、3句)

(六)拓展延伸

课文最后一句说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很多胜仗,你知道有哪些胜仗?……

(七)教师小结

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诸葛亮帮助刘备打了很多很多胜仗,而且最后建立了蜀汉王朝。你想,到那时,张飞回忆起三顾茅庐时的情景,心里又会怎么想呢?请你写在书本上。

是啊,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古时候是如此,在知识就是经济,人才就是财富的今天,就尤为突出了,所以“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到今天也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代名词了。

第18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曙光小学 缪琼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书后的四字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抓住课文中的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中的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

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主动探究题目意思;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利用课外阅读丰富课文情节;主动质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PPT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课件出示一组邮票)从1988年开始,我国开始发行以《三国演义》为主题的邮票,每一枚邮票就代表一个动人的故事。

2、根据邮票上的图片,说说三国故事。

3、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它是由根据《三国演义》第37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中的部分内容改编而成。

4、师板书课题,相机指导生字“顾”、“茅”的写法。生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 (2)遇到生字或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多练习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恭恭敬敬

半晌工夫

一个时辰

诸葛亮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三分天下 茅塞顿开

草堂

讨论

辅助

策略

(2)轻声自读,找出难读、易错字给大家提个醒。

(3)相机学习多音字:Sè堵塞 茅塞顿开 Sāi瓶塞 塞车 Sài边塞 塞外 (4)开火车读词。

3、学习生字。(1)课件出示生字。 (2)谁来做小小诸葛亮算算同学们写生字时会出现什么错。 (3)重点指导“恭”字。

课件出示“ ”,观察小篆体,这个字的左右两边代表两只手,上面是一个牛头,下面是一颗心,这就是古人供神、祭祖、拜佛时的样子,充满虔诚。这就是恭的篆书。后来人们为了让恭字更好看一些,就把心的第2笔卧钩改为竖钩。大家要留心竖钩的右边是两点,而且两点的位置是并列的。打开书到46页,将恭字描红一遍。再将其他生字也认真描红一遍。

4、词语学习得不错,老师相信大家课文读得会更好。下面我们分小节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第一小节:谁来挑战? (2)第二小节:谁来读一读第二节!

(3)第三节:这节比较长,我们分成两个部分,请一个同学读描写“卧龙冈景色”部分,另一个同学读写刘备怎么做的内容。 A课件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

b 谁知道“蜿蜒起伏”的意思,让我们先了解“蜿蜒”的意思,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这就是抓住关键字,再理解整个词语的方法。)相机出示图片,升华学生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c同法学习“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的意思。 d了解词语意思后再读这段话,注意要读出节奏,读出画面。 e 听范读,再读。

(4)第四小节:想一想,这里的“茅塞顿开”也可以换成哪些词语?(茅塞顿开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5)第五小节:刘备的话,让你想到了什么?

三、整体感知

1、课文读完了,让我们再回到课题上,想想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的结果如何?

2、其实这就是事情发生的起因和结果,中间部分就是经过。谁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划分文章脉络。

3、了解每部分内容后我们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其内容。生回答,师相机板书:1

二访无果

2—4 三顾茅庐

如鱼得水

4、让我们将每部分串联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仿写

1、刚才,我们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感知了内容。课文中描绘的美景一直萦绕在我的眼前,让我们在读读文中的景物描写部分。

2、课件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

3、其实像这样的美景,我们也见过不少。请大家用“来到公园,只见„”这样的句式描绘一下!

4、质疑:欣赏了卧龙冈的美景,你有没有产生疑问?(提示: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结尾也有一段景色描写。

五、课堂总结:

其实《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大家可以去读读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过段时间,我们来个《三国演义》知识竞赛。

六、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二访无果

2—4 三顾茅庐

如鱼得水

七、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八、教学反思:

第19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22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1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3.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 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书写文中生字。

2. 能理清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从电视剧《三国演义》谈起,理清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

2.板书课题并解题。

二、初读课文

学生根据注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重点强调:尊、疏、潺、晌、塞凳子。

2.指导书写。

提示“茅、尊、恭、卧”四字的关键笔画,“诸”子的撇要长,老师范写,学生描红。

四、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1.逐节请学生朗读,正音。

2.对容易读错地方,集体朗读。

五、学生再读课文,互听互评

六、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1.明确课文重点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2.练习分段。

七、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2.能说出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2. 默写生词。

3. 口头生字词扩词。

二、细读课文

1.讲读第一自然段,归纳段意,明白刘备拜访诸葛亮的原因。

2.细读第2-4段:

3.默读3个自然段,让学生了解第三次拜访的过程。

4.讨论:关羽和张飞为什么不同意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结果呢?

5.朗读对话,感悟出人物个性特点。

6.学习第三自然段。

这一段有几句话,那几句写刘备他们来到隆中看到的景象?那几句是写刘备的动作?分别勾画。

学生自己动笔自由讨论,老师引导想象,抓住“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的走、恭恭敬敬的站、快步走”等语句,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体会,使刘备的人物特点更加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7.学习第四自然段。

讨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重点理解“刘备听了茅塞顿开,想拨开云雾见到了晴天。”联系上下文分清本体和喻体的关系。

8.学习第五自然段。

自由读书,讨论,大家觉得刘备和诸葛亮关系怎样?说出理由。

重点抓住“我得到诸葛亮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讲清前后两部分关系。

三、作业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2.能说出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从中悟出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2.揭示写作特点。

3.再次赏读课文中写刘备求才心诚的句子,讨论出作者是从语言、动作、神态三方面描写人物特点的。

二、指导复述

1.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板书:

刘备两次去拜见诸葛亮,但却没见着。

上路前

刘备第三次拜见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和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2.学生看板书复述。

三、指导说话

(引导完成课后练习作业第5题)

1.首先分析文中的片断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再悟出写了这些景物的作用

3.指导说话。例:我们来到了飞机场,只见¬

4.学生自由练说,再交流,评议。

四、作业

第20篇:教学设计《8、三顾茅庐》

8.三顾茅庐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三顾茅庐》,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交流思维导图:

今天我们就跟随 刘备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隆中的景色怎样?刘备又是如何去拜访诸葛亮的?

接下来请同学们同位交流思维导图,然后四人小组交流。最后各大组的语文代表下位解决难题,解决不了的记下来全班交流。 3.交流。

(1)指名一个小组选代表上台,展示互构后的思维导图中的隆中美景部分。大家提出修改建议,其余同学再修改自己的思维导图。相机指导学生读书。

(2)景色的美暗示诸葛亮是一位旷世奇才。

(3)既然诸葛亮这么了不起,当时是不是有很多人去邀请他呢,像曹操、孙权等人,为什么只有刘备能请到他呢?

生:刘备诚心诚意。让学生板书诚心诚意。

请一生向全班展示思维导图的诚心诚意邀请部分。大家提出修改建议,其余同学再修改自己的思维导图。

相机指导学生读书。

4、过渡:刘备那么诚心诚意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值不值得刘备对他那么好呢,诸葛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一起来读读根他相关的语句!

二、精妙的比喻

1、出示文中的比喻句,指导学生品读体会。

2、交流感悟。

三、仿写

1、出示卧龙岗景色部分,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来到一个地方,先找这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再把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找出来。

老师用思维导图展示卧龙岗景色部分的景物及特点,再出示运河春景图,和老师根据此图做的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选一处自己熟悉的地方或用老师提供的另一张运河景色图来画思维导图。

2、交流

生根据自己画的思维导图口述:来到……,只见……

三、拓展学习

课下读《三国演义》,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