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0-03-02 06:10: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先进事迹纪实

巍巍井冈,啸傲云天。76年前,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使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苍山不老,潮起浪涌。76年后的今天,用“井冈山精神”武装起来的井冈山市公安消防大队全体官兵,在这块洒满先辈鲜血的土地上,用自己的青春和激情,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忠诚实践“三个代表”,书写出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成为全国消防战线的一面红旗。

32年来,这个大队先后49次受到省级以上表彰,112人(次)立功受奖。特别是近3年来,大队和大队党总支先后荣获了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庆祝建党80周年之际,作为部队惟一获奖代表,大队教导员潘骥与其他获奖代表一起,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恪尽职守,用赤胆忠心护卫井冈安宁

井冈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山”。这里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1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110多家宾馆,850多个商店,7000公顷的次原始森林覆盖了11个景区、76个景点,每年迎来游客100多万人(次)。这里的消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著名的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是1958年由国家批准兴建的, 1 里面收藏了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与文献资料,其中的一景一物都浸透着革命先烈的鲜血,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情结。可是随着时间的流转,砖木结构的博物馆,无法抵抗火患的侵袭,被列为吉安市30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之一。

为确保博物馆的防火安全,大队负责人带领防火参谋先后11次上门检查指导,大到整个消防布局,小到一根电线,都没有轻易放过,并5次下发重大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最终,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和博物馆领导的高度重视,克服各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迅速进行整改,彻底消除了馆内的重大火灾隐患。

火灾隐患整改工作,常常会与地方局部利益发生冲突,处理不好,不仅问题不能很好解决,还会影响警民关系。

井冈山市城南加油站由于资金问题,火灾隐患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2000年4月,市政府将其列为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对象,消防大队依法作出了“停业整改”的处罚。加油站一旦被关停,18名职工将面临下岗失业的危险,职工的抵触情绪很大。

像这样一个重大火灾隐患,完全可以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然而,消防大队的领导没有简单行事,而是把火患整改与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同样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大队干部兵分两路,一方面主动与自来水等4家相关单位取得联系,6次登门联络,两次召开协商会议,3次向市政府汇报,落实整改经费;另一方面,几位参谋加班加点,很快拿出了一个经济、合理的整改方案。职工们被大队 2 官兵的真诚所感动,双方由“对抗”走向了“合作”,原先需要三个月时间的整改,只用46天时间就完成了。城南加油站的火灾隐患排除了,经济损失也降到了最低点。

大队干部虽然级别不高,但手中的权力却不小。于是,当有人想用1万元报酬借用大队的车牌号跑一趟生意时,当有人想用每年10万元提成邀请大队与其办液化气站时,当有人想用50%的利润以大队之名经销消防产品时……大队一班人毫不动心,一次次拒绝,他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专门聘请社会监督员,公开举报电话,向社会各界散发“文明执法监督卡”。

32年来,消防官兵经历过数以千计的工程项目,但他们始终严把消防安全关,依法依规办好每一次审核、验收,决不留下一丝安全隐患;面对无数次的防火检查,总是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决不留下半点火灾隐患。正是因为没有出现一起消防监督责任事故,井冈山市没有发生过一次重、特大火灾。

庄严承诺,用血肉之躯拯救一个个遇险群众

“有险必救、有难必帮”,是建队之初全体官兵向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32年来,他们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平安交给人民,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和生命一样珍贵的承诺。

1995年冬天的一个上午,茨坪农贸市场附近的护坡突然塌方,9位民工被埋在了5米多深的沟底。当消防官兵赶到时,现场已经乱作一团。中队长熊居根来不及多想,即下令18名消防勇士迅速投入 3 到紧张的抢险战斗中。

雨还在不停地下,几百米高的护坡泥土还在不停地往下坠落,随时都有大面积坍塌的可能,官兵们心中谁都清楚这将意味着什么,然而,大家只有一个愿望:以最快的速度救出遇难群众。泥土被一锹锹铲走,岩石被一块块搬掉,为了避免铁锹伤及被埋的民工,官兵们就用双手拼命刨挖泥土和石块。手指磨破了,指甲掀掉了,鲜血不停地流……23分钟后,8条生命从死亡的边缘夺回了。

“烈火熏陶你钢铁的意志,大山造就你崇高的品格”,这是8名上海大学生专程送给消防大队的锦旗,以此表达他们对官兵的救命之恩。

2002年10月5日16时,大队接到市政府的紧急电话:来自上海高校“千里之行户外运动俱乐部”的8名大学生,在井冈山五指峰探险迷路,已经4天3夜,粮尽路绝,情况十分危急,请求井冈山人民予以帮助。

作为营救主要力量的消防大队,迅速派出了9名官兵参战,于19时30分进入了茫茫林海。当时天色已黑,已下着倾盆大雨,战士们个个淋得透湿。没有路,他们就摸索着往前进;地上滑,他们就趴在地上往前爬;并且冒着被毒蛇咬伤、山洪暴发和山体滑坡的危险,一直坚持艰难地向前搜寻。尽管膝盖磨破了,头皮擦伤了,可谁也没喊一声疼,没叫一声苦。经过近20个小时的艰难寻找,战士们终于找到了8名大学生。带领他们走出了历经30个小时挣扎的死 4 亡地带。

几十年来,大队官兵参加各种社会救援320余次,营救遇险群众563人(次)。

心系群众,用满腔热情温暖一方民心

井冈山人都知道,大队官兵做过的好人好事就像漫山的红杜鹃,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他们把驻地当家乡,视人民为父母,用真情实意谱写了一首首爱民曲。

1971年开始建造的七○四电视差转台,坐落在黄洋界上,海拔1340米。由于山高路陡,建筑与生活用水十分困难,从这时起,消防中队就主动承担了这里的送水任务。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每个星期送一次,一送就是19年。

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冻,车辆行驶打滑,稍不小心就会掉进山沟。这时山上已经断水一天了,员工们都在盼着等着……天,黑下来了,山上的人以为当天吃不上饭、喝不上水了。可没过多久,山下却传来了轰鸣的马达声和人们的喊叫声,原来是10多位战士推着车送水来了。只见他们满头结着冰渣,满身沾满泥巴。经历此事的员工熊金国感慨地说:“战士们送的是水,暖的是心啊!”19年里,官兵们为山上送水2960多吨,往返路程3.3万多公里。

罗太平是湖南人,1998年下岗后就来到井冈山做水果生意。2002年8月,他从广州进来的一车香蕉刚刚放入山洞内,雨就下个没完没了。由于地势低洼,雨水很快淹没了洞中的香蕉,最深的地 5 方有1米多,靠做点小本生意养家糊口的罗太平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他想找消防队帮忙,心里又犯难,他认为自己是个外地人,又不认识一个消防兵,他们会帮吗?罗太平想来想去,几次走到消防队门口又转了回来。谁料,他的行为引起了哨兵的注意。当了解情况后,大队立即派出四位战士前去帮忙。战士们抬来了抽水泵,四个人整整忙了一天一夜,罗太平的几万元香蕉终于保住了。朴素憨厚的罗太平不知怎么感谢才好,挑着一担香蕉来到消防大队,却被中队长马剑明婉言谢绝了,说:“老罗,你做点小生意不容易,以后有事就吱一声。”

为人民办事,“吱一声”就行。其实,当老百姓遇到难处时,即使他们“不吱声”,官兵们得知后,仍然慷慨相助。五百里井冈山,家家户户都离不开一个电话号码,这就是119火警台。群众亲切地称为便民台。谁家的钥匙落在家里了,液化气罐阀门松了,打119;小孩迷路了,生活有疑难了,打119;新村的电线成蜘蛛网了,打119;商场、宾馆进水了,挹翠湖淤泥了,泄洪河道里堆满垃圾了,也打119。32年来,119犹如黑夜里的一盏灯,寒冬时的一盆火,风雨中的一把伞,温暖着众人的心。

坚定信念,用井冈精神铸就过硬队伍

井冈山市消防大队之所以能够取得许多令人称道的业绩,赢得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就是因为历届党总支始终坚持用“井冈山精神”建队育人,铸就了一支拉得出、6 用得上、打得赢的过硬队伍。建队32年来,“吃一顿红米饭,走一趟红军路……”的“六个一”传统教育,净化了每一批上山新兵的心灵。

江苏连云港战士王涛,当得知要到井冈山当兵时,他想:能够有机会到井冈山呆上两年,平日里吃点山珍海味,空闲时看看风景名胜,于是,入伍时带来了万元存款、30双袜子。谁知,下到中队吃的一第一顿饭是红米饭南瓜汤,去的第一个地方是革命烈士陵园。渐渐地,王涛懂得了什么叫传统,什么叫井冈山精神。在潜移默化中,王涛打消了上山前的想法,变得“小气”起来了,不但原来带来的1万元钱分文未花、30双袜子一双没穿,而且每月都要从部队津贴中存下50元。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我要感谢井冈山,感谢部队,是他们让我真正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如今,王涛已是大队井冈山精神宣讲团的一名成员,经常深入景区给游客宣传井冈山精神。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官兵像王涛一样,在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升华。

在井冈山消防大队,每一届党总支都是一个坚强的堡垒,每一个干部都是一个合格的标杆,每一个党员都是一面鲜艳的旗帜。

1988年,大队搬迁过来时,只有一幢两层楼的房子,生活设施十分简陋。为了迅速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几任队领导总是身先士卒,吃苦在前。1996年,大队筹建训练场与篮球场,按预算需要8万元。官兵们把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挖山坡、整场地、搬石块、铺水泥,结果只花了4万元。近两年来,大队营房遭遇两次山体滑坡,他们 7 又是自己动手拌水泥、采石头、挖基脚,节约资金3万余元。

几十年来,一茬又一茬官兵做到传统不丢,干劲不减,硬是凭着自己的双手在荒凉的山坡上建起了训练塔、篮球场、晒衣场、种养基地,创收节支100多万元。

在井冈山消防大队,官兵们只有级别之分,没有待遇之别,战士流多少汗,干部也要吃多少苦。

中队长马剑明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拼命三郎”,他天天和战士们摸爬滚打在一起。几年下来,身上留下了10多块伤疤。有一次,他在训练中扭伤了腰,走不了路,睡不好觉,疼得吃不下饭。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下“火线”,硬是叫战士扶到操场,坐在凳子上指导大家训练。

干部做出了榜样,战士也不甘落后。战士吕洋入伍时,人人都说他身体单薄,不是一块训练的好料。他不服:别人做得到的,我同样也能做得到。为了增强身体素质,他每天坚持做300个俯卧撑、蹲200次杠铃、跑5000米山路。“吃不了苦中苦,就成不了钢中钢”,这是他一次又一次受伤流血之后的感受。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后来,他成为了全省岗位大练兵“两节拉梯与挂钩梯”的“双料亚军”。

正是因为有了像马剑明、吕洋等一批又一批许多顽强拼搏的官兵,全队的业务素质才会这样过得硬。2001年,大队一举夺得全省岗位大练兵团体总分第一名,茨坪中队被评为全国消防部队“岗位练兵先进中队”。近10年来,大队官兵在参加省、市业务竞赛活动中, 8 9次名列团体榜首,真正成为了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

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