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0:29: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一、教材分析

作者张中行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从文中能深深地感受到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写作特点上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种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二是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的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挚。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二、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不耻下问、恳切、譬如、诲人不倦、拖沓、妥帖”等词语。 2.掌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3.体会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

4.学习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三、教学重难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四、教学策略

1.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 2.画出你对课文感悟最深的地方,并写上评语。 3.归纳阅读法、讨论交流法、问答法。 4.通过略读和精读,掌握人物的过人品性。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导入。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当前大多教育者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同学们,你们对这句话也很熟悉吧,那么你们知道这一观点是谁提出来的吗?对,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儿童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他影响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你想更多地了解他的处事、生活、工作的点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的基本信息。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三)交代写作背景

创作背景: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本文作者20世纪50年代曾在叶先生领导下从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与叶先生有着长期的交往,情同师友,关系密切。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叶先生去世三个月后的悼念追怀之作。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丁卯年(mǎo) 躬行(gōng) 商酌(zhuó) 草率(shuài) 生疏(shū) 恳切(kěn) 譬如(pì) 朦胧(méng lóng) 累赘(zhui) 别扭(biè) 拖沓(tà) 妥帖(tuǒ) 诲人不倦(huì) 不耻下问(chǐ) 颠沛流离(diān pèi) 修润(rùn) 2.解释下列词语。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诲人不倦: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

妥帖:稳当;合适。

拖沓: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

修润:修改润色。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商酌:商量斟酌。

2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层次清晰,标注好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7~9自然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2.本文记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 待人宽:修改文章、送客、复信、会上发言。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叶先生“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4.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很多篇幅记述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 〔明确〕 表现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5.作者写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对刻画叶先生的形象有何好处? 〔明确〕 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优秀品格。 6.阅读本文第五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自然段反映了叶先生什么品德? 〔明确〕 待人宽厚,为人正直。

2.本自然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刻画人物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 复信。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叙述,以小见大,体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四、思考探究

1.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示例:《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这些语句从品德、待人、律己方面概括了叶圣陶的过人之处,有些句子在结构上总领全段,使文章层次清晰。

3 2.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3.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文学主张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明确〕(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是不成问题”。(2)从现实看,叶先生的主张是切中时症的。

五、语句品析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末尾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旧年将去,叶老去世。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抒情和议论。一方面表达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哀痛,另一方面表现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深远影响。

六、写作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可以从语言、结构、修辞、内容等角度进行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 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种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二是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挚。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七、小结

同学们,“写话”与“简洁”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牢记叶老先生的主张,把它们落实到写作中。

六、板书设计

4 特点: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工作方面)修改文章 (生活方面)送客 复信 会上发言

严以律己: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七、作业布置

1.预习下课字词和课文。 2.完成同步练习。

八、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本文的篇幅比较长,因此布置预习很有必要。

2.本文的语言表现出两种不同风格,因此有必要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来辨析。3.课后引导学生修改作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不足之处:

1.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细节问题,课后有必要进行补充。 2.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过于追求答案的一致性。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预习检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语言运用

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讲解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反思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案1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