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叶圣陶二三事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30 08:34:35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叶圣陶二三事

阅读课文

(1)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承上启下。

(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写话”。一旦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3)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 因为有些人写文章出现一些废字,但又不肯删去,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文风的简洁,当然感慨了。

(4)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严的? 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

(5)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6)课文1自然段“双层悲哀”的含义。

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7)概括选文中体现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事件。 1.叶圣陶先生认真描写吕叔湘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2.叶圣陶先生请我帮他修润文稿,谦虚而恳切的与我商量。3.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有客来访告别的时候,他总是打拱致谢,出门远送。

4.我抽空看叶老却扑空,我留条给他,他真诚回信。

(8)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语言描写

写出了叶圣陶先生让我帮他修改文稿时的真诚与谦虚,表现了他待人宽厚的品格。

(9)叶圣陶先生为什么“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因为文章是要发表的,需要用严谨准确的普通话,才能更易被大众所接受。体现了叶圣陶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10)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这方面指代什么?

叶先生注重品德的修养,无论思想上还是行动上。 (11)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这样”指代什么?

我直接修改叶先生的文章,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12)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

指的是“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这个建议。

推荐第2篇:叶圣陶二三事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过程方法

领会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文中所表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结构图解

课文注解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段落 第1段 第2段 第3-5段 第6-8段 第9段

中心思想

写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内心感到悲哀。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通过几件具体的事件,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高尚品质。

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写作者对学习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1.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在旧历年的除夕,在这样一个阖家团聚的日子,叶圣陶先生却远离人世而去。在喧闹的环境的衬托下,这样的消息无疑会使人的哀愁倍增。

2.第2段是如何表现叶圣陶先生的品德之高的? 先写自己对叶圣陶先生的印象:品德高;再将叶圣陶先生与“我”熟悉的一些前辈作比,说明叶圣陶先生的品德确实高,“总当排在最前列”;然后引用论语上的两处名言,证明叶圣陶先生的思想和行为都达到了连孔老夫子都不能企及的高度,进一步表明叶圣陶先生的品德高尚,令人敬仰。

3.第3段是如何表现叶老待人厚的品德的? 这段话是通过他人的讲述,作者自已的亲身经历,对叶老语言、行为的描写,来表现叶老待人厚的品德的。文段先借吕叔湘先生之口,写叶老描他文章的标点的事,然后又通过作者同叶老一起修润文字的事,具体表现了叶老待人宽厚、谦虚的品德。

4.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厚”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单概括。

(1)描文幸的标点;(2)修润课本的文字;(3)坚持亲自送客;(4)给作者回佑,关心作者,为作者的处境而恋伤。

点拔:结合第3-5段的内容概括作答。

5.第6段第

一、二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句承接上文,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下句开启下文,写叶圣陶先生对己严的一面。

6.叶圣陶先生提到的写文章的风格是什么?该怎样理解? 叶圣陶先生提到的写文章的风格,用两个宇概括就是“写话”,即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在写作时,要尽量用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话,所写的文章要平易自然,鲜明简洁,念着要顺口,听着要悦耳。

7.为什么叶圣陶先生,“写话”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从现实看,当时的文坛上,脱离口语甚至有愈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是切中时症的。

8.叶圣陶先生的律己严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1)写文章要明白如话;(2)行文要求简洁;(3)认真对待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

写作技巧

1.感情表达平淡却不失真挚。

在感情表达方面,本文作者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的内心自然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因此文章的感情虽然显得平淡,但透过这平实的文笔,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

敬仰、赞誉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2.以小见大。

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运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文章所选的都是叶圣陶先生写作、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但正是这些琐事表现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作文、做人方面的过人之处,事件虽小,意义却大。 3.文风朴实。

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读后感悟

叶圣陶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人,他的伟大不仅表现在给我们留下了一部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在文学创作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表现在他身上所展现的伟大的人格的力量。他宽厚地对待他人,严格地要求自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也要向他一样,在学习和生活中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使自己的人格变得高尚。

读写方法

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的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即“句不离段”。

2.根据句式结构特点来解释句子。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是语意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往往落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上。

3.根据句子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义。如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尾括句往往作总结,过渡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懂得这些,就容易解释句子的作用和意义了。

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技巧

推荐第3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概括内容,了解文中记述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2、感知形象,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积累语言,领悟作者简洁的表达,体会真挚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 老师板书题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二、预习检测

草率(shuài) 生疏(shū) 商酌 (zhuó) 恳切 (kěn) 譬如(pì rú ) 朦胧 (lóng) 累赘( zhuì ) 拖沓 (tà) 妥帖(tuǒ tiē) 诲人不倦 (huì juàn) 不耻下问 (chǐ) 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 lí) 小结:请同学们注意以下重点词语:譬如、朦胧、累赘、拖沓、颠沛流离 商酌:商量斟酌。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三、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1.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

日期:2018年3月19日

点拨: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两方面的特点:宽厚待人,严以律己。 2.本文通过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表现他的特点? 点拨:

为吕叔湘先生描文章标点。

亲自和“我”谦虚恳切的商量修润课本的意见。 亲自送客到大门外。 宽厚待人 及时给“我”回信表达悔恨和悲伤。 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

强调“简洁”的文风。 严以律己 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

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叶老去世自己内心的悲哀。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宽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 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感知形象 1.回味先生的语言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明确:——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明确:——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明确:——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

日期:2018年3月19日

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明确:——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2.回忆先生的身影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明确:——治学严谨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明确:——待人宽厚 3.理解先生的苦心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明确:——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叶圣陶先生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等。

4、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点拨: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日期:2018年3月19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并读出自己的心得。 2.学习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的品格。 导入: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上节课文,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叶老的德行以及在写作方面的主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学习他在为人与为文方面的风范。

一、为人:(同学们,文中有哪些句子简洁明了的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德行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 例如:

(1)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3)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日期:2018年3月19日

(4)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总结: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足见其律己严和待人宽的德行。

二、为文

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本文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请举例说说。 点拨: “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三、理解写法,把握形象。

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点拨:这是因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出示自己的疑难问题,请大家讨论解决。例如:

1.作者强调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

强调叶圣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人之师表,并为写他行为的单一作铺垫。

2.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对叶老去世的悲哀,对失去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也暗示了他与叶老的关系非比寻常。

五、学以致用,获得启发

文中,为了表明叶老在文风上追求“简洁”,作者举了“了”和“太”两个例子。读后,相信你也颇受启发,那么,请打开你的作文簿,看看文字中有无“累赘”之语,并进行修改。

日期:2018年3月19日

推荐第4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涪陵区江北街道实验学校

郭金伟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了解叶圣陶先生其人,快速阅读并概括其事。

3、学习略读的方法,并能初步运用于本文的阅读。

4、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运用略读的方法快速阅读,通过讨论并概括所写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情。

2、从所叙事情中讨论、总结出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德,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略读的方法,并能运用。

2、概括叶圣陶先生的传统美德。

3、感知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教学方法

自学法、略读法、讨论法、概括法、迁移运用法 教学工具

教学一体机、PPT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课文,看看张中行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二、简介叶圣陶和张中行及写作背景。

资料链接:

1、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等职。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2、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河北香河县(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合称“燕园四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3、写作背景

作者和叶圣陶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曾一起共事多年,感情深厚,亦师亦友。张中行一直敬佩叶圣陶先生的为人,二人的交往也持续到叶圣陶先生去世。1988年2月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表达了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之情,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三、检测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丁卯(mǎo) 生疏(shū) 商酌(zhuó) 譬(pì)如

修润(rùn) 朦......胧(méng lóng) 累赘(léi zhuì) 别 扭(biè niu) 拖沓(tà) 妥帖(tiē) .......诲(huì)人不倦

不耻(chǐ)下问 颠沛(diān pèi) 流离 鞠(jū)躬尽瘁(cu.......ì)

2、根据释义写出词语。(1) 修改润色。(修润) (2) 商量斟酌。(商酌)

(3)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诲人不倦)

(4)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指人好学。(不耻下问)

(5)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流离)

(6)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付之一笑) (7)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以身作则)

四、运用略读方法展开阅读。

本课明确要求我们先略读课文,再细读。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略读的方法(见单元提示),然后运用略读来读这篇文章。

(一)略读的方法

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可以根据依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略读的主要特征是选择性阅读,不能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也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文章大意即可。遇到不懂的字、词等都可以跳过,甚至可以某个部分或某些部分不读。

(二)略读课文。

1、释题,确定阅读重点——记叙的几件事。文章标题传达了哪些重要信息?

“先生”: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 (情感)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内容)

2、既然要找出所叙之事,我们可以跳过哪几段不读?

1、

2、9段.这样一来,文章大致结构也了解了。

3、能不能快速找到3—8段的主题句?这几个主题句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位于段首)

4、小组讨论:

3—8段分别叙述了叶圣陶先生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样的过人品德?

明确1:

(2)律己严: (1)待人厚: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修改文章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明确2:

(1)这些平凡小事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家身上的传统大德。这就是作者善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也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

(2)这些小事的叙述,作者娓娓道来,语言明白如话,结构清晰,事情清楚,六件小事,恰如六颗珍珠散在盘中,但散而不乱,因为有一根红线串起它们,就是作者对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格的赞美和对他的深切怀念。这就是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5、找出文章中评价性的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的作用或表现的作者情感,并对照所叙之事,谈谈你的看法。

(1)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第一个方面领起句。)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③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 (承上启下,过渡到第二个方面总起 ) (2)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读出深情的赞美:

①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②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读出深切的怀念: ①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②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③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五、课堂练习

本文入选七年级课本时,因篇幅过长,被编者删去了一些段落,请你阅读下面的段落,看看它适合放在文中的什么位置,并写出自己的理由。

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次表现得更为突出,是在某一小型会上发言。大概是“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之类的大题目吧,他说,这,他只能做到一半,是自我批评;至于批评别人的是非长短,他不是看不出来,可是当面指摘人的短处,他总是说不出来。这只能做到一半的作风,是对是错,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这里我只能说说自己的感觉,那是:至少是某些时候,或从某个角度看,“德”的力量会比 “力”大,因为它可以使人自重,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

(明确)应放在文中第5段之后。从内容上看,这一段讲的是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事例,而第一句中写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次表现得更为突出”,“还有”可见这一段是承接上文写的,在此之前已经列举了事例,“更为突出”可见这一事件比前面的事件表现其“待人厚”的程度都要深。

七、小结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乃至于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格要求自己。

八、作业

1、对

1、

2、9段的一些关键语句加强阅读和理解。比如“双层的悲哀”如何理解?

2、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 有累赘的地方,做一些修改。

九、板书设计

大家——小事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大德

待人厚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律己严

以小见大

推荐第5篇: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教学设计

《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这篇课文是张中行回忆叶圣陶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1.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

2.《新课标》要求:七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同时要求:“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获得有益启示。”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略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一方面对写人记事的散文不再陌生,除了掌握了概述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之外,他们对于文章中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个学段,要求学生在继续领会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借鉴本文写法进行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练习。所以,在这堂课上,一方面需要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4.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到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领会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写法的好处,引领学神在学习人物美好品德的基础上掌握写人写文的技巧。

学情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渐渐开始有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所以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让学生真正高效地参与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课文,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4.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5.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

领会本文夹叙夹议、行文平易、内涵丰富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导语: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

老师板书题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学生通过预习作业对叶圣陶有了一定的了解。全班齐读课题。勾画注释1关于叶圣陶和作者的重要信息。

简介张中行和叶圣陶: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早期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倪焕之》。“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短篇小说。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主要作品有《稻草人》等。

二、字词预习与交流

1.出示任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2.反馈指导:小组开火车读准字音,解释词义。全班齐读生字词,并找学生用其中至少两个词造句,以检验学生对词义的掌握。

草率(shuài) 生疏(shū) 商酌 (zhuó) 恳切 (kěn)

譬如(pì rú ) 朦胧 (lóng) 累赘( zhuì ) 拖沓 (tà)

妥帖(tuǒ tiē) 诲人不倦 (huì juàn) 不耻下问 (chǐ)

鞠躬尽瘁 (jū gōng jìn cuì) 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 lí)

3.解释下列词语。

(1)〔修润〕修改润色。

(2)〔商酌〕商量斟酌。

(3)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诲:教导。

(4)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指人好学。耻:以6767为耻。问:请教。

(5)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

(6)付之一笑: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三、阅读文章,整体感知

1.导语:叶圣陶在作者眼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作者通过那些事件来表现他的品德?下面让我们再回到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2.出示任务:

默读课文,思考:

①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②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

③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3.反馈指导:

①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内心无比悲哀,写此文以示纪念。

②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

待人宽和律己严两方面品德。

待人宽:(第3段)修改文章;(第4段)送客;(第5段)复信;

律己严:(第6段)写话重风格;(第7段)文风重简洁;(第8段)写作求完美。

③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叶老去世自己内心的悲哀。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宽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

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整体感知,梳理了文章思路,了解了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宽,律己严的高尚精神品质,下节课我们通过细读文章,品味和体会本文的言语特点。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

1.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作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

2.找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语句,与同学交流,指出其表达效果。

(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叶老走了,鞭炮声所代表的乐景反衬出“我”的悲哀之情,这就是“双层的悲哀”。

(2)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这里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叶老尽管患病在床,他仍依旧“举手打拱”,说着“谢谢”,细腻而生动地表现出宽厚待人,虚怀若谷。

3.本文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一方面,行文平易,如用了一些明白如话的句子,如平常的口语,通俗易懂。

另一方面,内涵深厚,如引用了一些名句,增强了文章的厚度。

例如: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二、理解写法,把握形象。

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口说谢谢”,这样一些琐碎之事,可见其待人之宽厚。

又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由此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

这是因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联系生活,拓展训练。

1.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

2.文中,为了表明叶老在文风上追求“简洁”,作者举了“了”和“太”两个例子。读后,相信你也颇受启发,那么,请打开你的作文簿,看看文字中有无“累赘”之语,并进行修改。

四、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作业。

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教学设计2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一、能运用略读法写出课文内容框架;

二、能说出叶圣陶“写话”主张的具体例子;

三、能感受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能运用略读法写出课文内容框架。

二、难点

(一)能运用略读法写出课文内容框架;

(二)能说出叶圣陶“写话”主张的具体例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曾提过杨绛的文字像一杯茶,今天要学习的张中行的文章,是否有相似之处?这次换个比喻,我们可以把它比作什么呢?(抽问或点主动举手的)有人评价他的文字像一颗橄榄,需要细细嚼,入口清淡,回味甘甜,又不时含有一点苦味。我们这就来品品看。

二、字词积累

[屏显课文生字词]全班齐读后,亮出字音答案。再亮出检测题,请1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最后亮出答案。

三、方法指导

之前几个单元我们主要在学习“精读”,今天我们来正式学习另一种阅读方法“略读”。有哪位同学可以先为我们介绍下?(抽问或点主动举手的1名学生)

[屏显“略读”方法介绍及技巧]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技巧:1.不纠结于个别字词,也不追求理解所有细节,只要“观其大略”;

2.利用文章的标题、小标题、注释等,进行预测略读;

3.借助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文章的开头结尾等,快速掌握大意;

4.把握文体要素进行快速阅读,如记叙文六要素,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等。

四、整体感知

“略读”方法要求我们浏览课文的速度要快,并且又要把握好文章大意。接下来就试试大家的略读水平。请在6分钟内快速读完全文,并画出内容框架。

(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后抽点一组到黑板上画出框架,与全班交流)

小结:文章总的概括句是“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总的又分成“为人宽的一面”和“为人严的一面”两方面;“为人宽的一面”分为语言文字和日常交往;“为人严的一面”分为写作要“简明如话”、文风求“简洁”和语言使用要“规范”等。

五、细读深化

大家已经快速浏览过课文,那你认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具体事件,说说评价。

教师先介绍范例:

“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是“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描标点”事件中,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原作者的尊重。

(先独立学习,再小组讨论,后可抽问或请主动举手的)教师及时补充基本理解: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不必”“反而”“还是”“有什么……都……”“千万不要”体现了叶圣陶先生严谨认真、诚恳谦逊的口吻。“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是叶圣陶先生为了让“我”更容易接受直接修改,但实际遇见这种情况,他又是来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无论怎样”“一定还是”“才”“还”“不断地”,以及“走过”“送到”“鞠躬”“说谢谢”“举手打拱”等动词都表明叶圣陶先生在这些生活小细节上,始终保持着宽厚、谦逊的作风。

推荐第6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课文是张中行回忆叶圣陶的文章。老师应该怎么设计课堂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教学设计和反思吧!

一、情景激趣:

师: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学过两篇文章《荷花》《记金华的双龙洞》,大家还记得吗?它们的作者是谁? 生:叶圣陶。(师板书“叶圣陶”) (这种导入是想尽快的让学生进入状态,从回顾旧知来联系新知,是学习新课最简洁最省力的导入方式。莘州中学的孩子们非常棒,回答的非常响亮。) 师:我们曾沉浸在叶老描绘的那一池盛开的荷花美景中,也曾流连于金华双龙洞的水石奇观里,但是,今天,我们不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而是? 生答:学习他的一些事情。

二、目标引趣:(PPT展示目标) 师:我们今天学习张中行先生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板书“先生二三事”)通过阅读张中行先生平易质朴的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呈现的浓厚的情感;掌握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在最初的课堂设计中,我还有一个目标,但是感觉课堂上达成

1 的不是很好,所以果断删去了,我想目标简洁一点,可能课堂上的重点会更突出一些,并且,凡是文章,我觉得都应该从读入手,认真仔细的阅读,沉浸其中,分析情感。)

三、识人入趣:(PPT展示两位大师简介) 师:那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哪位学生能读一读课下注释①中的内容? 生:生读注释①内容。师评价。

师强调叶圣陶先生的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黑体字部分。 生齐读。

师:叶圣陶先生有这么多的职务,厉害吧! 那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作者张中行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师评价。

师:张中行先生的职务我没有写上,那他厉害吗?季羡林老先生给了他这么高的赞誉,这是对一个知识分子多大的肯定和赞扬啊,所以,无需过多赘述,我们就能够感受到他的厉害! (作者的介绍历来是我感觉比较棘手的地方,介绍多了,会占用太多的时间,介绍少了,又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节课还有两个重要人物需要介绍,所以,我采用了这种方式,突出两个人的巨大贡献,实际上是为后面叶老德行上的特点张本。)

2

四、字词知趣:

师:其实,这么厉害的一个大作家,他写的文章一点都不难读懂,不信,请试试屏幕上的生字!哪位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生:生读字词。

师:读的非常棒,有一个字“妥帖”读音为“tiē”,这个字读正确了就很完美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字词! 生齐读字词。

(张中行先生语言平易,字词难度不是很大,学生们也几乎没有障碍。)

五、感知理趣:

师:字词不难吧,文章也不难,下面同学们速读文章,思考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哪些事情?注意文中表示文章层次的关键语句。

生读文章,师巡视。 生回答,师点评总结。 师预设:

六、品读悟趣:

师:这篇文章语言平易,蕴藏的情感却极为深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能够打动你们的段落,然后想一想这段文字应该怎样读,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可以小组齐读这段文字,也可以个人朗读这段文字,读完后,再派代表分析蕴含的情感。

生小组讨论,试读,分析。 生展示读,师评价。

3 (第一个小组展示读的是第四段,学生读的特别有感情,其他的学生给了非常热烈的掌声。第二个小组仍然是这一个段落,读的情感稍微弱了一点,我从一些数词和量词的角度分析,让孩子们学会重读关键地方,品味语感。) 师:穿门越街,鞠躬致谢,目送上路,几个细微的动作都是对人物“德行”的生动体现,两个“才”的使用暗含强调意味,叶圣陶先生的品德高尚、君子之行、质朴无华,虽表达无声却处处有声,叶翁送客的情形如在眼前,即使到了晚年力不能逮,却仍然显其真诚。还有哪个小组展示? (第三个小组展示的是第五段,学生读的情感投入也可以,但是,对于其中的悲伤学生仍然不能理解,所以,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引导。) 师:叶圣陶先生为什么感到悲伤? 生:因为“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就感到悲伤。

师:学生的处境窘迫,老师关心,为学生感到悲伤,但是,大家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请同学们看一句话:“只能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小住”,张中行先生在京工作这么多年,为什么只能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小住?一家人住在一起团团圆圆不是很正常的吗?风流倜傥的北大才子,未名湖畔的文人雅士,在*那个错乱的时代里,一家人都不能够正常的团圆,生活的如此落魄,怎能不让叶老悲伤?叶老的那份至善至诚的关

4 怀,怎能不让人感慨唏嘘,心生感激? “我”为什么悲伤呢? 生:“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师:可是,叶老是什么境遇大家了解吗?编写的语文教材停止使用,提倡的语文课被取消,他成了文教界被打倒的祖师爷,许多张笑脸变成横眉竖眼,许多好友变成路人,特殊的社会环境让人人人自危,可是,即便如此,他仍然关心境遇同样窘迫的学生,这份真挚的关怀就倍加珍贵了,这份高山流水般的情谊蕴含无限深情与真挚。

(因为学生比较少,每个小组人员又比较多,所以,同学们集中选择了这两处进行赏析,其他的地方忽略了。我给孩子们读了读第三段的内容,让孩子们明白描标点,修文章。两件事情相互生发,能极大的深化主旨,无论是谁,叶先生“无不”一样待人深厚。前一是私事,后一是公事,无论人前人后,叶先生都始终如一。修文章,字字动听,句句含情,话语里透着温暖,透着谦虚与诚恳。) 师串珠撷玉,梳理整篇文章。

七、小结存趣。

余秋雨先生曾说,中华民族最为不朽的创造,不是宏伟壮丽的亭台楼阁,也不是浩如烟海的诗词文章,而是一种湛然而又端庄的集体人格——君子。张中行先生用他平易质朴的文字让我们结识了走下神坛的叶圣陶先生,但这些细碎而平凡的小事却那样深深的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长在了我们的血液里,叶圣陶先生的种种

5 高贵品质也会引领我们,激励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期待着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过像叶老那样,做一个有德行的君子,也期待每位同学能够像叶老那样,有自己不朽的业绩。

课后反思:

这堂课基本上能够完成我的教学目标,课堂预设合理,生成也不错,主要的亮点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设计“趣”味横生。虽然这篇文章语言平易,但是,在设计的时候,我仅仅抓住“趣”来做足文章,使得整堂课主线明确,不散乱。从开始导入时的情景激趣,到目标引趣、识人入趣、字词知趣,这些设计巧妙的化解了学生对作家作品字词等的畏难情绪,后面的感知理趣、品读悟趣,又借助学生最熟悉的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了解文本。最后的小结存趣环节,又对整堂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课堂不仅有情趣,还有理趣;不仅有知识的获得,还有能力的提升。

二、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把握文章内涵。张中行先生的文章,践行了叶圣陶先生的语言文字观,平易、简洁,好像在情感上没有可以深挖之处,但是,细细读来,文章不写情感,却处处流露真情,特别是开头段的“双层的悲哀”,让人读后眼含泪花。最后一节,“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标点符号的停顿又蕴含了无尽的缅怀之情。中间的事件,那一件事情不值得我们去用心感悟?哪一件事情不是叶圣陶先生人格高尚的最佳写照?所以这节课,力图通过诵读,感受作者情感,引领学生感受叶老的高尚品德,理解张中行先

6 生在平易的文字内蕴含的深沉的情感,让学生在文字上增些品味增些风采,在内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华,在情感上多些感动多些向往。这一设计特别是教师的示范朗读,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整个教学过程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映照作者的内心世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课堂出现生命的律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架起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桥梁,让他们在对文本的理解上逐渐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从而吸取对自己人生有意的启示。

三、教师对文本要有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我们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尽管只是穿针引线,但是花在备课、查资料、反复揣摩文本、设计问题上的时间却相当多。如果教师没有细读文本,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就失去了方向,学生的答案也无法点评。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这节课堂,我觉得还有以下问题:

首先,还是有点紧张,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会紧张,和平时上课的状态有区别,这样学生的思维可能就会受到限制。

其次,调动课堂的能力还需要提高。学生思维不活跃的时候,应该学会设置更合理的台阶,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整堂课主要分析了送客人和写回信的事件,其他的事件涉及不足,另外,选择的范读段落情感体现不明显,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读第一段活着

7 最后一段可能效果会更好。

第三,语言还需要更精炼些。语言不精炼,源于读书不够,用词不准确。

作者:宋秀芳

8

推荐第7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单

第1课时 设计:董杰

执教: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理清结构,基本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今天我们所学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记载的叶圣陶先生就是一位拥有崇高德行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看看叶老具有怎样的德行。

二、探究生趣:

(一)泛读课文。采用略读的方式,把握文章的要点,要求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列出自己不懂之处。

略读方法指导: 1.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即可。

2.要利用文章的标题、副标题等,对文章进行预测略读。3.通过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以快速掌握大意。

4.把握文体要素,如记叙文六要素,议论文抓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

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段(1): 第二段(1-9): 1.总写叶老品行(2) 2.叶老待人深厚:

⑴(3)

⑵(4-5) 3.叶老待己严格:

⑴(6)

⑵(7)

⑶(8) 第三段(9):

三、总结固趣:

本节课,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语言,从总体上了解叶老的德行以及在写作方面的主张。 1.本节课你有怎样的收获?

2.本节课按教学目标来检查,你还有哪些内容没有掌握?应怎样弥补?

四、教后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深入理解课文,并读出自己的心得。 2.学习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上节课,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叶老的德行以及在写作方面的主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学习他在为人与为文方面的风范。

二、探究生趣: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A、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B、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1.“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这句话中“过去的印象”指什么?“失之太浅”指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写汉魏以后中国读书人思想搀合的情况?

3.作者强调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

4.“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第三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叶老深厚的?

5.“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文中举了哪些事例来说叶老在日常生活方面宽以待人的?

6.“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律己严的?

C、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1.“问题是行方面的如何效法”,作者认为应如何效?

2.“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这句话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D、理解课文表达的中心

1.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2.本文的中心思想对你有何启示?

(三)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个性解读: 探究

1.你对本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2.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

读写结合。

1.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2.以《XXX二三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注意借鉴张中行先生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写作技巧。

三、总结固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要思考叶老具有怎样的品德以及在写作与文风方面有怎样的主张。我们要从文中所写的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

四、教后反思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检测题

班级 : 姓名 : 等第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别扭(bié) 譬如(pì) 鞠躬尽瘁(jū) ...B.业绩(jì) .C.恢复(huī) .D.累赘(zhui) .字帖(tiē) 细致恳切(kěn)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 ..拖沓(tā) .

以身作则(zé) .2.下列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谦虚

业绩

B.悔恨

C.儒家

D.微末 悠久 公寓 天坛

朦胧

出板 丁卯 悲哀

正心修身 南腔北调 躬行君子 学而不厌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4.课内阅读。 ....

4、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1)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答: (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答: (3)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 答: (4)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严的? 答:

推荐第8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

2、了解叶圣陶先生有关写文章的主张。

3、学习课文“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方法:阅读 讨论 练习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听写字词

生疏 商酌 譬如 朦胧 累赘 拖沓 妥帖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颠沛流离 以身作则

二、导入新课

《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作为中学生我们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我想学了张中行先生写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文章,会对你们有所启发。

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叶先生是一个有着过人品行的人,他待人厚,律己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2、本文通过哪些事例来展示人物的品行风貌?

明确:修改文章;恭送客人;真诚复信;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延伸——价值观: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践行叶圣陶先生的优良品质?)

3、写作特色

明确:以小见大,展示人物全貌。

4、叶圣陶先生有关写文章的主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在文风方面,还特别重视“简洁”。 (延伸--你认同叶圣陶先生的写作主张吗?)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修改下面的作文片段,要求简洁如话。(注意标点,易混淆的字。)

我的妈妈是个勤劳的人,他每天都在不停的干活,我妈妈最勤劳,早上一般都是

五、六点就起床了,妈妈先把饭做好,等吃完饭后,又忙着去洗碗,妈妈洗碗的时候非常仔细了,每个碗都洗的很干净,他又把每个小碗摆得整整齐齐。接着打扫房间。妈妈一手拿着扫把,一手拿着拖把,开始干了。妈妈先把每个地方的灰尘垃圾扫得一干二净,连死角都不放过。妈妈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地板就像镜子一样,能照出人影。我看着妈妈 忙个不停,就关切的不停的问妈妈:“妈妈,你这几天打扫了多少次了,不累吗?”“累呀,可是能让屋里干干净净,就算辛苦也值得了。”看,这就是我那勤劳的妈妈。

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叶圣陶先生生平典型事迹的叙述,歌颂了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行:待人厚和律己严。启示我们应以叶先生“躬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地品行为榜样,反思自己,正确看待别人的批评甚至指责,加强道德修养。

六、布置作业

1.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找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2.模仿本课“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一篇写人的作文。

七、板书设计

叶圣陶品行:待人厚 律己严 写作主张:写话 注重简洁 写作特色:以小见大

推荐第9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读完课文心中便留下一个“德”字。叶圣陶先生的德从文中叙事的角度看分为“宽厚待人”之德;“正心修身律己”之德。一是对己,一是对人,泾渭分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正因此叶老的伟岸形象才立体、可感。

细读课文,叶老的美德都含在字里行间的一言一行中。细读叶老之语言“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这“不必”、这“千万”、这“都”简单的几个副词却处处透着叶老的谦虚与恳切,宽厚与严己,可敬、可爱的形象立刻在心中高大起来。再读叶老的行“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回复”敬意而生,一代大家本可以高高在上受人膜拜,拒人千里,但他却不耻下问,亲自登门,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虔诚,这是心底的坦荡与纯洁。看叶老送客“定要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这慈善和蔼之态就是长者,就是亲人,谁不心怀暖意?这是怎样的一份宽厚呀!谈到谨严律己,我辈之人更是为之汗颜,看叶老为标点而推敲、欲简洁而力行。稍有不妥则改之,且是必改之,坚决改之。

叶老之美德更是藏在他的名字里。叶老字秉臣乃“秉国之君,四方是维”之意,叶老愿做一个忠国、爱国、为改变国之命运而献身的臣子;叶老名圣陶乃“圣人陶钧万物”之意,叶老又多么期望自己能够像圣贤一样造就万物、孕化万物。可见叶老志趣、德心。

叶老之德朴实敦厚,不虚夸、不造作,难怪作者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叶老的种种美德应植于学生的心中,更要植于学生的行动中。教学此文应带领学生认识从最初的姓、名、籍贯;到叶老的言语性;到叶老的德与心。从而对先生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感受人的伟大。在学习与感受的同时内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击中学生心里慈、善的一面,达到熏陶感染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略读课文,找出文中评价性语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精读课文,赏读文中描写叶老言与行的文字,感受叶老的宽厚与律己,从而达到内化学生心灵的目的。

教学重点:

赏读文中描写叶老言与行的文字,感受叶老的宽厚与律己。

教学难点:

赏读文中描写叶老言与行的文字,感受叶老的宽厚与律己,从而达到内化学生心灵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观照片

初始叶圣陶

投影:叶老的老年时期的四副照片。

交流:说说叶老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最初感受。) 明确:慈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认真、一丝不苟„„

二、略读文

感知叶圣陶

1、略读文本,尽量在五分钟内读完课文(本文2000字左右),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感受在作者的笔下,叶圣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略读、汇报。

投影: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3、观察以上的关键句,寻找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明确: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三、精读文

景仰叶圣陶

1、默读课文(3—5小节),如果读到哪里你感受到了叶老先生的宽厚,你就在旁边做上标注,写下感想。

2、赏读“言”中的宽厚。

投影: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交流:这里共说几句话,表达了几个意思?其余的几句能否去掉? 明确:“不必客气”这是对人的尊重,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点出了改的原因,感受到一个老者的祥和。“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此句更是对对方的宽心,一切有我,你可以放心。这字字动听,句句含情,话语里透着温暖、谦虚和诚恳。

3、赏读“行”中的宽厚。

投影: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交流:叶老怎样送客?偶尔这样做吗?猜想他都这样送过谁?

投影: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交流:“亲自”怎么理解?这亲自的背后包含着怎样的情怀?

投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交流:一个老师关心自己的学生不是很正常吗?这里面有藏着怎样的一番爱心?

资料补充:叶老的*十年。

4、请用“叶圣陶先生的严,严到 的程度。”的句式表达你对叶老谨严律己的理解。

5、小结、这就是叶圣陶,做学问上对己严格要求,语言运用简洁明了,时时提醒我们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四、跳出文

深知叶圣陶

1、名字拾趣。投影: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交流:人如其名,在文化教育领域,叶圣陶像一名辛勤的制陶器的工匠,从事文化教育,陶冶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育化万物。

2、小结: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们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常常想到他的美德。

投影:“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3、齐读。

推荐第10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词语解释

修润:修改润色。

商酌zhuó:商量斟酌。

恳切:形容态度诚恳,心情急切的样子。

譬如pì:举个例子,打个比方;例如;比如,好比。 朦胧:月光不明;看不清。 累赘léi zhuì:(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别扭biè niu:彼此意见不投合。说话、作文不通顺、不流利。 拖沓tà:形容做事拖拉。 妥帖tuǒ tiē:稳妥的当。

诲人不倦huì: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颠沛流离pèi: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从不厌倦。

南腔北调:形容人口音不纯,掺杂方音,也指说各地方言的人都有。 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第11篇: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学习略读,学会通过抓住关键句段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4.感受“小事件”中的“大品格”,学习叶老先生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相关资料 1.简介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2.介绍作者张中行。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张中行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从文中能深深地感受到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备课笔记

【教学提示】

略读可以运用下列技巧:①不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也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即可。②要利用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体词、脚注、标点符号等,对文章进行预测略读。③通过阅读段落的主题句、过渡句和结论句以快速掌握大意。④把握文体要素进行快速阅读,如记叙文抓六要素,议论文抓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等。3.关于略读。

略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据统计,训练有素的略读者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词。

目标导学二:把握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略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①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②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③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2.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方面的内容?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明确:两方面:待人宽;律己严。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9段):对学习叶先生的语文主张,效仿叶先生的品德的思考。 目标导学三:分析人物形象

1.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

明确:记述了叶圣陶待人厚、待己严的品德。记述其待人厚时,分别选用了“修改文章”“送客”“复信”的事例;记述其律己严则从他作文、做人都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方面着笔。

2.文中有哪些句子简洁明了地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

例如:

(1)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突出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3)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4)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动作描写,通过送客来表现叶先生待人宽厚。

(5)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 从“坚决”两个字中可以看出,叶先生在“写作”上的要求是严格的,不可妥协的。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我们从文中所写的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希望通过本文,同学们能像叶先生一样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叶圣陶先生生活和工作中的几件小事,知道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我们除了学习叶老先生的优秀品质外,对于他的写文章的主张也必须要学习。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叶老先生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探究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法

1.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样一些琐碎之事,可见其待人之宽厚。

又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老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由此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放慢阅读速度,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并画出疑难的地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找出文中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度评价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我的看法: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我的看法: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把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特点看作世人的表率,名副其实。因为文中说:“《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通过前辈的话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我的看法: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的看法: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我的看法: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通过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强调“简洁”的文风,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可看出来。) 目标导学二:品析含义丰富的句子

1.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也找出来做一些品析。

明确:“双层的悲哀”突出强调了作者的悲痛之深,尤其在这除夕之夜,先生却走了,留给作者无尽的怀念与无边的哀思。

语句示例: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品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希望“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应该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领会叶先生的“深重的苦心”,踏踏实实做学问,并要不断反思,不断修正错误。

2.本文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明确:一方面,行文平易,如用了一些明白如话的句子,如平常的口语,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内涵深厚,如引用了一些古代名句,增强了文章的厚度。举例略。

目标导学三:学习“写话”风格 1.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明确:“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2.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在写作时不仅要注意句段,也应该重视字的删改,使语言更简洁。

3.在你的文章中找一找你感觉是累赘的句子,修改后对比一下并和大家分享。 课堂小结:“写话”与“简洁”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牢记叶老先生的主张,把它们运用到写作中。

第12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 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3.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张中行的资料,有关叶圣陶的资料。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小时候学过童话《稻草人》,知道作者是谁吗?对,是叶圣陶先生。叶圣陶先生不仅在文学、教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道德修养方面是人之师表。今天我们学习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叶圣陶先生有哪些崇高的精神品质让人感动。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1、介绍作者

张中行,著名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2、叶圣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3、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商酌(zhuó)

累赘(léi zhuì) 拖沓(tà) 搀和(chān huo) 冗长(rǒnɡ) 简明扼要(è ) 躬行(gōng xíng) 不耻下问(chǐ)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繁碎:繁杂琐碎。 拖沓:形容做事拖拉。 沾溉: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 累赘:拖累、麻烦。

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四、认真倾听,体会作者的感情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自主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点拨: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文章纪念他。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的赞誉和亲切怀念。

五、学会略读,把握主要内容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1、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

点拨: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两方面的特点:宽厚待人,严以律己。

2、本文通过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表现他的特点? 点拨:

为吕叔湘先生描写标点符号。

亲自和“我”谦虚恳切的商量修润课本的意见。 亲自送客到大门外。 宽厚待人 及时给“我”回信表达悔恨和悲伤。 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

强调“简洁”的文风。 严以律己 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

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非常悲哀。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11段):写叶圣陶先生的业绩和品德对后人巨大的影响。

4、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点拨: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五、仔细品读,表达自我心得

放慢阅读速度,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并画出疑难的地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找出文中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度评价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我的看法: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我的看法: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把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特点看作世人的表率,名副其实。因为文中说:“《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通过前辈的话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我的看法: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的看法: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我的看法: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通过严格执行自己“写话”的主张,强调“简洁”的文风,统一“做”和“作”的使用体例看出来。)

2、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

这段话体现了叶圣陶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例如“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记叙事件明白如话,通俗易懂。

3、出示自己的疑难问题,请大家讨论解决。

例如:作者强调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

强调叶圣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人之师表,并为写他行为的单一作铺垫。

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对叶老去世的悲哀,对失去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也暗示了他与叶老的关系非比寻常。

六、精读熟思,品析重点语句

同学们,文中有哪些句子简洁明了的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 例如:

(1)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3)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4)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总结: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可见他的宽以待人的品质。

七、学以致用,获得启发

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八、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我们从文中所写的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十、布置作业

1、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点。

2、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哪些精神品质? 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作文做人 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第13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演讲稿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演讲稿 旅游管理系6班

郭颖娴

大家好,我是旅游管理系6班的郭颖娴,我要演讲的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在看完这篇课文后,我深深的感受到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在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候,他的心里是无法言喻的悲哀,便写下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痛心的同时纪念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文章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说的是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和选材;第二部分写的是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第

三、第四部分则分别写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一面,第五部分是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在作者的印象中,与鲁迅、郁达夫相比,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而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在立德这一方面,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在这些文字中,表达的是作者对叶先生满满的赞誉。甚至他认为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叶先生也做到了,所以作者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在作者的眼中,叶先生是待人厚的,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叶先生的这一品质。例如,吕叔湘先生说,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还有就是叶先生对普通话生疏,但也不耻下问,让作者给他修润。有人到他家去探望他,告别时,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同时,他也是一个做不到当面指摘别人短处的人,这也体现了他的待人厚。

除了为人宽厚,叶圣陶先生还有严的一面,那就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叶圣陶先生坚决反对“不即不离”的文风,他提出正面的主张,要“写话”。写话,粗略说是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加细一些说是,所写,从用语方面看,要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话。叶先生跟作者谈到写文章的时候,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在文风方面,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也就是不累赘,不写废话。叶先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在作者认识的人中是排第一位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

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二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在我看来,对张中行先生而言,叶圣陶先生可谓是不可挑剔的圣人。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叶圣陶先生的名言: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只能糊糊涂涂的活下去,反省一下就会感到无聊,感到没意思。

第14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略读和细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语言特色。

4.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和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语言特色。

2.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

(一)预习步骤

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

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

1、作家作品填空。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自《读书》。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本文作者张中行,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录《负暄琐话》等。

2、给下列加点(线)的字注音。

丁卯(mǎo) 繁碎(suì) 草率(shuài) 修润(rùn) 朦胧(méng lóng) 累赘(léi zhui) 别扭(niǔ) 拖沓(tà) 妥帖(tiē) 诲(huì)人不倦(juàn) 不耻(chǐ)下问 颠沛(diān pèi)流离 鞠(jū)躬尽瘁(cuì)

3、解释下列词语。(1)〔修润〕修改润色。 (2)〔商酌〕商量斟酌。

(3)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诲:教导。

(4)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指人好学。耻:以……为耻。问:请教。

(5)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

{6}付之一笑: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4、理解下列语句的意思。(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5、品读题目传达的信息。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内容)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情感)

二、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资料链接1:张中行主要著述: 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言与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收录于《张中行作品选》六卷。

资料链接2:张中行与叶圣陶

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第二课时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两种过人品行

2、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和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

1、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两种过人品行

2、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和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五、师生互动,讲解质疑

(一)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二)感知形象

1、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两种过人品行,然后复述故事主要情节。(1)待人厚: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2)律己严: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2、回忆先生的身影

(1)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治学严谨

(2)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待人宽厚

3、回味先生的语言

(1)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2)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第三课时

(三)品味语言

1、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1)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第一个方面领起句) (2)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3)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 。 (承上启下过渡到第二个方面总起 )

2、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1)读出深情的赞美:

①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②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2)读出深切的怀念:

①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②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③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3)理解先生的苦心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3、品析文中表意含蓄、内涵深刻的语句

(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2)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致付之一笑。

“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

4、领会叶圣陶提出的“写话”主张,进一步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1)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2)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练习三)

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3)“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总结全文: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着我们,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负先贤,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规规矩矩作文。

六、拓展延伸,扩大外延

练习五 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叶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甚至要描清标点;为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所做的大量工作;“*”期间迫于形势不得不应对一些责难和压力,并深切关心朋友们的安危;给吕叔湘先生送书法作品,并为其女文章题诗,待人诚挚;和吕叔湘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形;等等。

本文所叙及和课文一样都表现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温良,倾全力专注于事业。除此之外,从此文还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知识及语文教育事业中的巨大贡献;对友人的关怀鼓励,充满文人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无谓的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等等。

七、当堂练习,达标测评 积累平易深挚的语句: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八、课后作业

练习四

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一些修改。

第15篇: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教学目标:

1、学生阅读课文,积累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本文以小见大的人物刻画方法,理解叶圣陶先生过人品质。

3、学习叶圣陶待人宽厚、严以律己的品徳,领会先生的过人观点。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课文,积累词语,把握文意。

1、作者简介。

张中行,原名长璇,学名张璿,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他“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2、学生阅读课文。

3、积累词语:诲人 自顾不暇 颠沛流离 冗长 晦涩

鞠躬

修润

妥帖

商酌

4、概括文意:本文写了叶圣陶先生两三件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德及平易简洁的为文主张。

二、分析课文,讨论一下问题:

1、本文讲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事情,表现先生怎样的品德?

事件:为吕叔湘的文章注标点;

让“我”为他修润文章;

为“我”颠沛的生活忧伤;

作文做人以身作则、力求完美

品德:待人厚,律己严。(以为生活小事来凸显人物过人的精神庙貌)

2、叶圣陶先生为文有什么主张?

文章第6段末句:为文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文章可以划分几个层次? 文章可以分为5各层次:

第一层次(1):“我”为叶圣陶先生的离世而悲哀。 第二层次(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 第三层次(3-5):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

第四层次(6-8):从为文主张表现叶圣陶先生严以律己。 第五层次(9):提醒人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慰问主张。

三、探讨本文的写作特点:

1、感情真挚;

2、用具体生活事例来凸显人物精神面貌;

3、寓言简朴,简洁有力。

四、小结:文章通过生活小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为人师表的忠厚唱着独具可贵的精神面貌。洗碗给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叶老先生的宽厚待人、严以律己的优秀品质。 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

为人:待人宽厚

1、帮吕叔湘注标点;

2、让“我”帮改文章

3、亲身送客;

4、为“我”旅居忧伤

1、主张为文简洁明确

2、以身作则

为文:严以律己

第16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能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

1、教学板块之一:课程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 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49 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

一、

二、

三、

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当他去世之后,人们想起他,会忆起哪些往事呢? 让我们在张中行 先生的文字中去了解叶圣陶先生。

2、教学板块之二:整体感知 ① 人物简介

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 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

一、

二、

三、

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② 初读课文

1、词语注音及解释

(注音)丁卯 繁碎 拖延 搀合 沾溉 草率了事 商酌 冗长 晦涩 譬如 牵涉 遵嘱 锋芒 修润 精炼 冗长 晦涩 譬如 牵涉 商酌

(解释)简明扼要 著作等身 高文典册 草率了事 南腔北调 不耻下问 一以贯之 自顾不暇 街谈巷议 付之一笑 下里巴人 一念之差

句子解释: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选取题材是什么? 明确:叶圣陶先生去世,做文纪念

题材:一是与作者有关的,二是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3、文章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最主要表现了他的什么品德?

明确: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第三自然段:(工作方面)修改文章

第四自然段:(生活方面)送客

第五自然段:复信

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严以律己: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教学板块之三:精读细品 以第三自然段为例

1、齐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叶圣陶先生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严谨认真、谦虚真诚、随和客气等

2、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例如:

(1) 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2)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3)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4)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总结: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可见他的宽以待人的品质

4、教学板块之四:综合探究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或者说本篇文章还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从哪里可以体现? 例如:

1、第二自然段——与鲁迅郁达夫做对比比较,叶圣陶先生的特点是平实规矩,做事踏实认真。

2、第四自然段——送别(典故)

3、第六自然段——不当面说别人的缺点,体现了他的宽容,待人仁慈。

点拨第七八自然段

以议论和记叙的描写方式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的严以律己的品质特点。在面对“写作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这个问题,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坚持要“写话”,要用简明而有条理的话。不仅是做事,做人也力求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一文,从这些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深刻感受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作为一个大儒者的风范,希望同学们也能向这些优秀的前辈学习,学习他们为人处事的方式并努力实践。

五、作业布置

1、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点。

六、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特点: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工作方面)修改文章 (生活方面)送客 复信 会上发言

严以律己: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第17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

侣俸中学 陶鸿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抓住阅读重点,并读出自己的心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和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语言特色。

2.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总第

42课时)

教学要点:1.自主预习,完成自测

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

(一)预习步骤

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

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

1、作家作品填空。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自《读书》。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本文作者张中行,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录《负暄琐话》等。

2、给下列加点(线)的字注音。

丁卯(mǎo) 繁碎(suì) 草率(shuài) 修润(rùn) 朦胧(méng lóng) 累赘(léi zhui) 别扭(niǔ) 拖沓(tà) 妥帖(tiē) 诲(huì)人不倦(juàn) 不耻(chǐ)下问 颠沛(diān pèi)流离 鞠(jū)躬尽瘁(cuì)

3、解释下列词语。(1)〔修润〕修改润色。 (2)〔商酌〕商量斟酌。

(3)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诲:教导。

(4)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指人好学。耻:以„„为耻。问:请教。

(5)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

{6}付之一笑: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助词

(一)

助词是起辅助作用的词,不能单用,没有实在意义。助词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所”“似的”。例如:

(1)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3)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朱自清《春》) (4)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杨绛《老王》) (5)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杨绛《老王》) “的”“地”在连接前后词语时,前边的词语“明确”“ 牧童”“ 极其郑重”“ 嘹亮”主要起修饰或限制作用;“得”则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它后面的成分起补充说明作用。

“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后边加“的”,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如“所写的”“所说的”“所认识的”“所面临的”等。

“似的”附着在词或短语的后边,相当于“像……一样”,用来做比喻,或者说明情况相似。例如: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4、理解下列语句的意思。(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5、品读题目传达的信息。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内容)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情感)

二、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资料链接1:张中行主要著述: 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言与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收录于《张中行作品选》六卷。

资料链接2:张中行与叶圣陶

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导学反思:

第二课时 (总第43课时)

教学要点:1.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2.整体把握,感知形象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两种过人品行

2、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和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

1、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两种过人品行

2、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和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五、师生互动,讲解质疑

(一)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二)感知形象

1、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两种过人品行,然后复述故事主要情节。(1)待人厚: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2)律己严: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2、回忆先生的身影

(1)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治学严谨

(2)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待人宽厚

3、回味先生的语言

(1)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2)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导学反思:

第二课时 (总第44课时)

教学要点:1.品味语言

2.拓展延伸,当堂练习

(三)品味语言

1、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1)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第一个方面领起句) (2)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3)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 。 (承上启下过渡到第二个方面总起 )

2、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1)读出深情的赞美:

①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②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2)读出深切的怀念:

①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②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③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3)理解先生的苦心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3、品析文中表意含蓄、内涵深刻的语句

(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2)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致付之一笑。

“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

4、领会叶圣陶提出的“写话”主张,进一步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1)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2)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练习三)

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3)“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总结全文: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着我们,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负先贤,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规规矩矩作文。

六、拓展延伸,扩大外延

练习五 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叶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甚至要描清标点;为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所做的大量工作;“*”期间迫于形势不得不应对一些责难和压力,并深切关心朋友们的安危;给吕叔湘先生送书法作品,并为其女文章题诗,待人诚挚;和吕叔湘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形;等等。

本文所叙及和课文一样都表现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温良,倾全力专注于事业。除此之外,从此文还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知识及语文教育事业中的巨大贡献;对友人的关怀鼓励,充满文人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无谓的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等等。

七、当堂练习,达标测评 积累平易深挚的语句: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八、课后作业

练习四

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一些修改。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良好的用语习惯,并通过反复修改,锤炼语言,提高写作水平。

导学反思:

第18篇:叶圣陶二三事导学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预习.交流】 1.题目解读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 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

一、

二、

三、

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2.给加点字注音: 牵涉.(

) 丁卯.(

) 繁碎. (

) 拖延.(

) 简.

明 ( ) 扼.要( ) 规矩.( ) 鞠.躬( ) 搀合.( ) 执.笔( ) 冗.长( ) 惟德是辅.( ) 半儒.半释( ) 【自学·合作】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脉络结构。

①第一部分第 段,写的是

②第二部分第 段,写的是

。 ③第三部分从第 段到第 段,详写叶圣陶先生 的方面。

④第四部分从第 段到第 段,从 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方面: 。 ⑤第五部分第 段,写的是 的思考。 【研读·赏析】

1.研读第三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

(1)这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叶先生 的特点。 (2)第三自然段详细叙述的是: 。

(3)第

四、第五自然段较为简略的叙述了: 。 (4)第六自然段讲述的是: 。 2.研读第七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3.作者用一个什么词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

【巩固·拓展】 课堂练习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主要选择了那些材料?

1.文章重点塑造了叶先生的哪两种品行?

家庭作业 (必做部分) 填空

1.叶圣陶,又名 ,二十世纪著名作家、、、。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 家、家、家。 3.《流年碎影》的是 ,《顺生论》的是 。 4.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主要品德是 。

5.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 6.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 。 7.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 8.仁者见仁, 。

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 散文。

第19篇: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反思

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本文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第20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修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学习略读,能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

1、教学板块之一:课程导入

《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2、教学板块之二:整体感知 人物简介

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 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

一、

二、

三、

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初读课文

1、词语注音及解释

(注音)丁卯 繁碎 拖延 搀合 沾溉 草率了事 商酌 冗长 晦涩 譬如 牵涉 遵嘱 锋芒 修润 精炼 冗长 晦涩 譬如 牵涉 商酌

(解释)简明扼要 著作等身 高文典册 草率了事 南腔北调 不耻下问 一以贯之 自顾不暇 街谈巷议 付之一笑 下里巴人 一念之差

句子解释: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选取题材是什么? 明确:叶圣陶先生去世,做文纪念

题材:一是与作者有关的,二是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3、文章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最主要表现了他的什么品德?

明确: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第三自然段:(工作方面)修改文章 第四自然段:(生活方面)送客

第五自然段:复信

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严以律己: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教学板块之三:精读细品 以第三自然段为例

齐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叶圣陶先生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严谨认真、谦虚真诚、随和客气等

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

例如:

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总结: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可见他的宽以待人的品质

4、教学板块之四:综合探究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或者说本篇文章还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从哪里可以体现?

例如:

第二自然段——与鲁迅郁达夫做对比比较,叶圣陶先生的特点是平实规矩,做事踏实认真。

第四自然段——送别(典故)

第六自然段——不当面说别人的缺点,体现了他的宽容,待人仁慈。

点拨第七八自然段

以议论和记叙的描写方式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的严以律己的品质特点。在面对“写作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这个问题,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坚持要“写话”,要用简明而有条理的话。不仅是做事,做人也力求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一文,从这些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深刻感受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作为一个大儒者的风范,希望同学们也能向这些优秀的前辈学习,学习他们为人处事的方式并努力实践。

作业布臵

1、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点。

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特点: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工作方面)修改文章

(生活方面)送客

复信 会上发言

严以律己: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

叶圣陶二三事教学设计
《叶圣陶二三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