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有效观课议课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0:49: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有效观课议课论文:

题目:观课议课的定义和文化标识

单位:西九吉乡西石槽中心小学 姓名:董安宅 编号: 841170201

431

观课议课的定义和文化标识

一、观课议课的定义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

观课议课是一种研修活动。研是对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认识实践中教育活动诸种因素和诸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并用取得的认识成果改进实践,提高行动的质量和水平。修是修养,“修以期其精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目的在于自我充实和完善。研修是什么呢?从目标上,它是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一方面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抓手,以参与问题解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变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前提,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研修是“成人”与“成事”的统一,让教师解决自己的问题,让教师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终极目的看,观课议课就是为了人的幸福,一方面通过改进教学,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幸福生活。

二、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关系

曾经有朋友提出“用观课议课取代听课评课”的说法,我不太赞成这样的理解。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犹如铅笔与毛笔,各有各的表现力,各有各的使用场所:评课适合用在需要作出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比如,学校实行绩效工资了,就需要对课堂教学水平通过“评”的方式分出等

2 第;要解决其他涉及选人和判断人的问题,评课也是一种合适的方式。所以,评课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取代。

如果需要研究课堂上的问题和发展教师,则“议”的方式更好。在《静悄悄的革命》中,佐藤学有这样的观点:“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论,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评论只会彼此伤害。”与听课评课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生活性、普遍参与性,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这种意义上讲,在校本的基于研究和改进的教研活动中,观课议课可能会成为方向和趋势。而且我相信,在通过观课议课获得更高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后,参与赛课也就更容易取得优秀的成绩,这会是观课议课对评课活动的一种贡献。

但我必须承认,观课议课提供的只是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它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同时,尽管这种方式和途径与现在的评课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这种方式的运用效果却取决于运用者的水平。犹如原来大家只用铅笔,现在多了一种毛笔,虽然教给了磨墨的方式,教给了握笔和用笔的方法,但是成为画家、书法家,还是只会在自己脸上画花猫,则完全看自己了。我想说的是,对于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寻找观察的角度,找到解决和引起讨论的方法,委实不是一朝之功。

三、观课议课和课堂观察的关系

课堂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研究课堂教学时偏执一端无疑是片面的,最好的办法是恰当好处地兼顾,但这只能是一种理想,在具体实践中总会有所倾斜。在科学和艺术的权衡中,观课议课更靠近艺术的一侧。这样,在研究课

3 堂教学中,我没有走条分缕析的科学分析道路。在看重具有意义的情境和故事,看重师生的状态和感情的前提下,观课议课大致是走整体感悟课堂的道路。齐美尔说:“在连接两只眼睛的直线上,目光承载着自己的个人人格,自己的心情,自己对对方怀有的冲动。”对于他人目光的解读,观课议课采用的方式是将心比心的整体感受和领悟。

四、观课议课的文化标识

文化的内在核心是价值观念,外在表现是行为方式。“标”的作用在于指示和引领,“识”的作用在理解和改进。

1.人际“和”。“和”意味着和谐,它是差异中的谐动和一致;“和”还意味着和睦,彼此在友善和关爱中共生;另外,“和”也是合作,不仅意味着共同担当,也意味着在活动中互相帮助。这样,“和”是一种方式、一种氛围、一种力量,也是一种境界。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注重和谐,不仅以自然和谐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而且把和谐作为人生的幸福境界和价值追求。我们把“和”看成观课议课活动生长课堂教学研究质量和效益的土壤,也把它看成观课议课试图达成的一种境界。

从目标动机看,“和”强调参与观课议课者心往一处想,并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观课议课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和平台,理解教学、改进教学、创新教学的对话交流活动,它的主要目标不是对已经发生的课堂教学进行判断、作出结论,而是为了让参与者思考和研究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上出更加理想的课。它是参与者自我成长和帮助他人成长的目标整合,是自助、他助和助他的互动和统一。有效的观课议课,参与者需要建设和发展一种“互相培养的合作性同事关系”([日]佐藤学)。

4 从参与者的行为方式看,“和”意味着对在场他人的理解、尊重和保护。这种理解和尊重体现在尊重他人的发言和观点,理解他人的处境和立场,欣赏他人的思考和创造,在对自身经验保持开放中接纳他人,给他人机会以成全和成就他人,保护彼此参与观课议课、讨论教学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求“不同”。在《论语》的“和而不同”中,“不同”指在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时,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盲目附和与苟同。“和”并不是同质,也不是没有差异,而是要尊重不同和差异。从语言学上讲,和谐来自音乐,音乐即是不同的声音“和”在一起,没有音调的差异和变化,声音就会因为单调而失去动听之感。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与同一性是相对的,它是要求有差异的,是“不同”的。

“不同”在观课议课中意味着参与者的独立思考,承认彼此的差异性,鼓励参与者发出“不同”的声音,尊重“不同”的方式,理解“不同”的表达,接受“不同”的结果,在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对话交流中激发人的创造性和超越性,它强调尊重和张扬人的理性和自由精神。

求“不同”,首先基于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教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和控制,具有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没有唯一。另一方面,教学改进并非仅仅是认识问题,而是一个以认识为基础的生活改进问题;教学活动对教师具有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存在和选择、生活意义的获得和创造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基于生活的特殊性,需要给“不同”留空间,需要存“不同”。求“不同”意味着议课的目标不是在不同意见中求“一”,而是在现有课堂的“一”中探讨出“多”的可能来。“多”的价值在于既为参与者的自由选择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参与者的自由创造留下空间。

5 从实际效益看,单一性是生机和活力的杀手,有碰撞的思想交流才能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才能产生新的智慧。只有用不同的观点和经验,才能刺激和引起对原有经验的反思。观课议课的效益源于相异的信息刺激,和由此激荡的讨论、反思。

从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要求看,一方面要有“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责任,另一方面又要有“不同意你说的话”的权利。在尊重他人的同时,参与者又要尊重自己,在议课时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

3.致力“思”。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苇草”。本质上,人因思而变。与评课多用句号比较,议课强调多用问号。句号用作陈述和评定,问号引起对话和反思。强调用问号,一方面是强调通过询问互相理解,使议课建立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参与者不断思想,把思想从习惯的名词用法激活为动词状态。

思想用做名词与用作动词的区别,是议课中“他思”与“我思”的区别:在思想作为名词的时候,议课中的教师处于接受和消费他人思想的被动状态;把思想激活到动词状态,就是让参与者置身其中,以更加自觉而主动的方式关注和反思自身的教学观念、作为和效果。强调“我思”的重要性,一是承认和强调“我”的独特价值;二是未来的“我的教学”需要“我”——而不是议课中发言的他人——来执行,对“我”自己负责需要“我思”;三是“我”的教学毕竟具有“我”的独特性,“他思”并不能真正解决未来的难以预料的“我”的问题,“我的教学实际”需要“我思”。

观课议课促进教师思想,首先是尊重教师思想的权利,为参与者的思想活动留下空间;其次是以参与者的思想过程谋求和实现议课的质量和效益,在彼

6 此理性争辩中思考和谋求更加合理而有效的教学;再次,议课的任务还在于培养教师思想的责任,促进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我们坚信,在自觉而主动地关注和思想自己的处境、现状、角色、使命和前途以后,教师将发现更加幸福快乐的人生道路。

教师成长离不开思想,观课议课质量源于有效思想。从波斯纳的“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中,我们认为,成长中的思想有“获得经验之思”和“反思经验之思”。“获得经验之思”是认识行动和行动结果的关系,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以这种对关系和联系的认识去规划和设计未来的行动。以获得课堂教学经验为例,对自身课堂教学中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思想是获得直接经验的途径,观课活动中对他人教学中这些关系的思想可以获得间接经验。“反思经验之思”的对象指向经验,在“反思之思”中,经验者对经验的依据、经验的过程、经验的结论进行深入的、持续的、批判性地审视,从而超越原有经验可能的狭隘、浮浅和错误。促进这种反思,需要其他经验的引发和刺激,实现这种超越,需要其他经验的映照和比较。议课意味着他人经验的参与,在彼此以相异的经验进行交流和对话、超越实现自身经验的议课过程中,参与者实现的是“反思经验之思”。

4追求“诗”。“思”是人的生存方式和手段,“诗”是人的生活目标和归宿。我们认为,“诗意”生活是一种富有理想和希望的生活,是一种顿悟自身当下处境并由此而自由创造和不断超越的生活,是一种超越世俗功利欣赏转而欣赏自身创造力量的审美生活,是一种因为创造和超越而享有愉悦、丰富和充实的自由精神生活。

7 课堂教学是教师永远未完成的一种创造。坚持这种发展开放的课堂教学观,观课议课以“思”为基础,促进参与者为未来教学而创造,在自由创造中追求诗意生活:因为课堂永远未完成,所以对现状永远不知足,对课堂教学永远有梦想和希望,对美好生活永远有追求和行动„„因为教学是创造,所以,需要激发和放飞想象力,让未来充满希望;需要鼓励和支持,让精神更加自由,让明天的生活在自由创造和超越中更加美好!

在观课议课文化中,“和”是前提和基础,“和”了大家才愿意坐在一起;“不同”是策略和手段,“不同”为“诗”的创新和超越创造条件;“思”是核心和纽带,是有效改变的前提;“诗”是生活的终极目标和结果。

有效观课议课

有效观课议课

有效观课议课

有效观课议课

有效观课议课(精)

《有效观课议课》学习心得

有效观课议课2

《有效观课议课》读后感

有效观课议课学习心得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有效观课议课论文
《有效观课议课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