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发布时间:2020-03-03 19:07: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6语文网络学习资料汇集

不可忽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起,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和学生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方式。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反映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和社会客观条件。传统课堂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很多方面发展的都已经比较成熟。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经过几千年的厚重沉淀,积累了很多课堂教学经验。在人类发展史上,为促进知识传播、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一些方面有着相当的优势,它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比较能够适应人们学习知识的方式,也为古今中外的不同历史阶段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传统课堂教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可能被其它教学形式所替代的。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大量普及和应用,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但是,这种教学形式存在着它的缺点和局限性,所以我们要对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课堂模式的优缺点,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它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动机理论”。

接受学习的前提是进有意义学习,教师只有把具备潜意义的学习材料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才能采取相应的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1]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所学的新概念、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个方面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只要能建立起这种联系就是有意义学习。

“先行组织者”能根据先前的验抽出已形成的认知结构,有助于当前的学习材料形成有机的联系,给学习材料提供适当的联结点,以便学习初期易于同已有的知识结构相整合,使学能从借助“组织者”将学习内容的本质部分渗透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去,舍弃非质的内容。 奥苏贝尔根据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熟悉程度”,将“先行组织者”分为两类。一类。学生对新知识完全陌生,教师可设计采用“陈述性的组织者”策略。二类,如果学生对新知识不完全陌生,新知识能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联系,但由于有具体或特殊的联系性,旧知识问的差别有可能被相似性所掩盖,使得学生正式学习进可能把新旧知识混淆起来。这教师可采用“比较性的组织者”策略,它能帮助学生事先分清旧知识间的异同,以增强旧知识间的可辨别性。从而将概括性观念渗入学生认知结构,有利于正式材料的学习。

奥苏贝尔讲动机理论分为三种,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获得知识、了解周围世界、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动机,与通常所说的好奇心、求知欲大致同义。这种内驱力是从求知活动本身得到满足。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

1 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希望在家庭和学校集体中受到尊重。这种愿望也可以推动儿童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以赢得与其成绩相当的地位。自我提高内驱力强的学习者,所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之外的地位满足,这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附属内驱力是指通过顺从、听话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认可,从而获得派生地位的一种动机。这种动机也不是追求知识本身,而是追求知识之外的自尊满足(家长和老师认可),也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

2、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网络课堂是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从学生的认知学习理论来看,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地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认知主体作用。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劣势

1、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传统课堂教学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进化,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它按学生年龄或知识程度固定编班,教师同时对全班学生授课,按照课程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时间表实施教学。这样的好处是单个教师可以同时对一批学生进行教学,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大幅降低了教学成本和学习费用。将学生固定编班按计划进行教学,学习目标明确,进度有序可控,有利于实行规范的教学管理,成规模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提供良好的集体环境和学习氛围,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启发和竞争,培养集体主义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正确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正常人际交往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师生间的感情。

传统课堂教学的长处包括:

(1) 单个教师可以同时对多名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一个班级可以同时有几十名学生甚至更多,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有效降低了教学成本和学习费用。

(2) 便于管理,将学生固定编班按学习计划进行教学,学习目标明确,教学进度有序可控,有利于实行规范的教学管理,成规模地开展教学活动。

(3) 有利于提供良好的集体环境和学习氛围,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培养正常的人际交往,培养集体主义的精神,有助于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

(4) 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学生学习知识更系统,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创新。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 教学质量与授课教师的个人素质直接相关。由于地域经济、生活习惯、教育水平以及其它一些师资条件方面的限制,很难实现在大面积范围内,都由优秀教师任教,从而使得不同班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的教学质量,从教师的因素上就形成了较大的差异。

(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听众和配角。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分数,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记忆,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

2 趣、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还可能造成学生的偏科。

(3) 课堂教学的进度是统一的,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难以顾及全体学生在知识程度、学习风格、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只能适应部分学生的需要,不利于因材施教,不能单独对全班每一个学生进行辅导,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4) 现代知识更新较快,课堂教学一味地按照教材死教,而教材本身更新也较慢,许多知识可能已经比较落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不上时代先进的步伐,使得学生即使学会了也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2、网络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网络教学形式的优势在于:

(1) 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上各种教学资源,集中优秀的教师和课件,进行大面积范围的教学。

(2) 学习者不受年龄、时间和地域的影响,任何人都能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单独地进行任何课程的学习。

(3)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进度和内容,而不需要等待按部就班的授课,可以极大限度提高学习效率。

(4) 若有需要练习实践的,可以即刻实践。

(5) 突出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适合个性化学习,适宜培养创造性人才。

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1) 网络教学形式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师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时空分离状态。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教与学的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监管办法,教学过程的管理相对比较松散。对于那些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很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况,不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2) 很多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还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尚未体会到和掌握网络教学所具有的优越性,不能很好地开发和利用网上的各种学习资源。

(3) 目前有不少网络教学其实只是传统课堂教学在时空上的简单变换,网上的教学内容也就是教师日常课堂上的内容,授课的形式只是由面对面的教师上课,变成异地讲课。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改变,影响了学习效果。

(4) 教师和学生脱离现象严重,不能很好的形成师生间的双向沟通,不能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从而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改变教学方式,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的情况,没有良好的互动平台,不利于教学的形成。

(5) 在网络环境下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6) 教师只忙于电脑平台的操作,对学生学习的状况“无暇兼顾”。

三、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提高网络课堂教学的效果 1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减少网络迷航

网络课堂的学习资源多采用非线性超文本方式组织,这使得学生学习随意性很大。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忽视,这样往往容易偏离教学目标,造成网络迷航,使学习过程最终失去教师的控制。现实中发现,利用网络课堂教学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大多与网络迷航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加强网络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与控制,是实施网络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

3 面对面的交流,这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在网络课堂教学中,从技术上加强教师对学习过程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整个课堂的监控作用,缩小师生之间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对网络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精心布置网络机房,缩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物理距离;灵活运用网络教室软件中的网络监控、遥控等功能来控制或主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可以通过增加传统的面授课,作为网络课堂的适当补充。

2 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变人机交互为师生交互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网络课堂的交互一般是通过网络实现的,网络课堂教学是“师生分离”的过程,容易忽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被削弱了。因此,应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问题,不断从技术上设法弥补师生交流的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提高网络学习的交互性,完善师生之间的交流系统,变人机交互为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灵活运用网络教室中的语音讨论、语音广播、电子举手等功能来加强情感的交流。 3 教师还是要更系统的给学生讲解基本知识

在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或者实践练习,忽视了系统知识的讲授和传达,那样就会导致学生不能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理论,从而不能很好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那样就谈不上创新了。所以适当的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中,教师要巧妙的讲授系统而基础的知识。 4 努力为大家营造集体的学习氛围。

大家在网络课堂中不能有亲身的交流,相当于被隔离的教学主体。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营造集体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成员都会有具体的任务。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相互沟通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一般来说,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既可以是在在线讨论,也可以通过飞Q或QQ来完成。

四、结

通过对于网络教育和传统课堂教学的理解,我清醒地认识到,在关注网络教育的优势以及它和传统教育的区别的时候,决不能忽视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传统教育的优点,网络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种延伸,不可能取代传统教育。二者在相互借鉴着彼此的优点和长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学校教育现在越来越多的将网络教育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而网络教育也在曲折的前进过程中吸收了传统教育的优点,在考试组织、课件设计、教学交互等方面放弃了原有的理想模式,越来越多地向传统教育靠拢,在考试组织方面,理想

4 的完全基于网络的考试直到现在也没有实现,网络教育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也并没有在网络教育中消失,网络教育研究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教育中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并试图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教师和学习者整合到一个虚拟教室中去,以弥补其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上的不足。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应该把两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

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其协作意识和自主能力。可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一个改革教学结构、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效果的过程。面对深度融合的要求,在实践中探索,借助开发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网络教研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依托360云盘,开发微课资源,变教学资源为学习资源。

在以往的资源建设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这些资源的局限性愈加明显:一是不能满足不同教师对资源的个性化需求;二是这些资源大多属于课件资源,主要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服务,难以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微课的兴起,为信息化教学打开了新的视野。微课资源容量小,便于在不同的终端上使用,且微课开发的门槛低,方便教师掌握。

因此,可以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修团队的老师先行先试,尝试开发微课资源,通过他们培训和吸引全校教师共同来参与这项工作,同时将教师微课开发与校本研修学分考核挂钩,有效地保证了微课制作的质量。我校开发的微课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视频和自主学习检测单三个部分。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们认为开发微课是一种很好的校本研修方式,对教

5 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新的资源观倡导智慧拥有云资源,因此我们利用360云盘的文件共享群功能,建立全校资源共享群;利用360云盘的文件分享功能,轻松实现了从“云端”为学生提供微课资源。学生可以灵活方便地将微课资源从云端下载保存到自己的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学习,我们发现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真真实现了自主学习,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还新建了“华中微讲台”网站,将全校教师制作的微课按学科分年级全部放到了“云端”,方便学生在家自学,受到了家长学生的欢迎。

二、借助为知笔记,实践智慧课堂,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导。

微课程,开启了“融合”新时代。受翻转课堂的启发,学校在开发微课程资源的同时,积极尝试智慧课堂的实践探索,规定各教研组每月必须开出一节智慧课堂研究课,并向全校展示。

我们的智慧课堂借助“为知笔记”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网上协作,具体包括四个基本环节: 第一,网络观课,自主学习。课前利用为知笔记的群组功能为学生提供微课程资源,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和自主学习检测单。学生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在家中进行自主学习,不懂之处可通过网络请教同学和老师。

第二,预习检测,提出疑问。利用VBA开发的自主学习检测单具有即时反馈功能,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可以在家中进行学习效果检测。我们设计了三种梯度的检测单,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如果存在疑问,可以将问题发布到讨论群组中,并由教师精选汇总后上传到为知笔记,供课堂上讨论解决。

第三,小组合作,研究解决。主要包括两次小组合作。第一次是3人小组,合作解决经教师精选后的学习疑问,在合作过程中可有学生扮演小教师角色帮助解决,也可将问题提交到讨论群组由其他小组或老师帮助解决。第二次是6人小组,合作解决由老师布置的课堂探究任务,该合作探究任务更具挑战性,需要组内合作交流或组际协作交流,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学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第四,巩固练习,小结提升。学生可以利用测试平台自主完成巩固练习,并能得到及时反

6 馈,同时老师也能利用测试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并作出必要的指导。此外,学生还可利用为知笔记进行课堂小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为知笔记不仅是一种教学平台,它还让我们的学生真真实现了“人人通”,使学生在“云端”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许多学生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个人知识进行管理,需要时又能将自己的个人知识共享给老师和学生。

三、建设研修平台,实践网络教研,变封闭研修为开放研修。

通过建设教师专业成长研修网(http://msgzs.hyxxedu.com),开展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五步课例研修”活动。课例研修特色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以数字校园为支撑;与智慧课堂、微课程等探索相融合;根据教与学中所反映的实际问题确定研修主题;采用团队研修形式。具体操作步骤为①预案上传。开课团队由三人组成,其中开课者、同学科协作者和信息技术教师各一人;接到开课任务后,通过网络协作或面对面的形式,共同完成教学设计;提前一周在研修网“教学设计”上传信息化教学设计。②团队磨课。研修团队各成员针对开课教师上传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建议,并通过发表评论的方式上传研修网,开课团队汲取同伴建议后完善教学设计,并将信息化教学设计修改稿上传研修网“教学设计”栏目。③观课评课。开课一般在两个信息化专用教室进行,要求研修团队各成员到现场听课,其他教师可以采用网上听课的形式。听课教师可现场通过手机等无线终端上网即时发表评论,或课后到研修网上发表评论。④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是一种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要求开课者认真参考各位同伴的评课建议,两天内写出教学反思、一周内整理出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并上传研修网,供同伴参考,各同伴也可再次提出修改建议,提升教研深度。⑤视频上传。视频内容包括开课者说课、课堂实况、协作同伴点评3个部分,要求在三天内上传视频,让开课者自观课堂,引发反思;同时也让其他教师网上观课,发表评论。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五步课例研修”有利于教师不断学习,有效实现知识管理,促进其专业发展。

1、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点燃了“星星之火”

7 学校于2011年专门成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修团队,每学科3人,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在专家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他们掌握了技术、积累了经验,整理了一些案例,近两年中,有关深度融合的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百余篇,开出市级以上深度融合公开课15节,专题讲座9个。绍兴市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展示暨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学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上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2、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实现了“优质轻负”

开发微课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新途径。一是制作微课也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教师发现身边问题,通过“想办法,解决,梳理,制成微课”的过程,帮助教师解决身边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简单实用,人人可以做,人人都会做。二是制作微课,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反思促进教师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三是微课便于传播,为教师交流学习提供便利,从而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四是微课便于将专家教师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传播,引导和帮助年轻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五是通过开发微课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开发微课的同时,我校逐步形成了“华中微讲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微课有效地帮助一些学困生达成学习目标,提高了各学科及格率。

3、促进了学教方式的转变,形成了“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实践有利于培养教师新的教学素养,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的转型。一是改变了教师原来认为学生不会自学的看法。信息化教学前移,可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供更多的内化知识的课堂教学时间,从而为教学创新提供新空间。在课堂上,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商讨难点,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学会协作学习,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收获学习成就感。二是发展了教师的教学新素养。在智慧课堂实践中,除了传统的教学功底之外,还要求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可视化教学、视听认知心理学、视音频技术、艺术修养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有一定修养。这些新的教学素养与传统教学素养融为一体,增强了教师实施教学最优化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新提升。三是养成了常态化反思习惯。智慧课堂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事先

8 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制作教学视频,便于教师播放、审查和修改,实现教学反思常态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是从“演员”到“导演”,教师新职能开始显现。在智慧课堂学习方式下,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认真制作教学视频,积极设计课堂创新学习形式,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有困惑的学生,拓展学习深度。因此教师职能的重心从讲课向设计、组织、帮助与指导转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才会取得成功。但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专家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会紧抓机遇,开拓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摸索更适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把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

1.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内涵认识存在偏差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融合了,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存在懒惰、畏惧的心理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首先需要学科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机融合。有些教师不想动,在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教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缺乏信心,不愿使用。

3.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需掌握的技术操作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是进行融合的工具,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程度。学校要根据应用的需要推动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这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支持性物理环境,其次要给予行政上的支持。对于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师和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2.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信心。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通用教学软件(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工具;三是对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3)鼓励教师钻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1.主题学习网站

主题学习网站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科教材内容建立主题网站,并通过该网站进行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主题学习网站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与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创新了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2.班级网络学习空间

基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课堂教学”和“班级授课制”长期存在的事实,建立班级网络学习空间,它依托于省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班级为单位构建而成,教师可以在网络班级空间开展教学,学生学习强调小组交流与协作,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建设的个性教学资源中心和互动协作空间。

3.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学习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构建了“学生白天在课堂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它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建立起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才能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酒类传统营销模式之优势

发挥传统项目优势打造篮球特色学校

发挥传统优势强力推进农业特色化

发挥教师优势

发挥团队优势

发挥组织部门优势

发挥自身优势

发挥部门优势

发挥区位优势

发挥传统文化优势

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