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开展基于表现性评价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5:15: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表现性评价

摘要:表现性评价,顾名思义就是由表现来进行评价,许多学者都对表现性评价作出界定,我比较赞同美国评价专家斯蒂金斯说的:表现性评价就是让学生参加一些活动,要求他们实际表现出某种特定的表现性技能,或者创建出符合某种特定标准的成果或作品。究竟什么是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的由来,以及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学力问题;表现性评价的实施以及与现今教育的结合等,这些都是我们所要理清的思路。学习评价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热点,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就出版发行了一份倡导提高学力的报告性文件《处于危机中的国家》(a nation at risk)引起了美国民众的极大关注,“真实性评价”论正是基于批判和质疑“标准化考”的声音所诞生的。而真实性评价又是什么呢?下文,我将予以赘述。表现性评价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我们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就大量使用了表现性评价,在考生中举之后,吏部在正式任命之前还要施以表现性评价,其标准为“身言书判”,即要考察应试者的字体是否“楷法遒美”文章是否“文理优长”表达是否“词论辨正”,仪表是否“体貌丰伟”等,但是到近代以来,评价适应科学化,客观化的潮流,表现性评价日趋式微。在我国,对表现性评价的研究还处在实验和探索阶段,对表现性评价的运用基本处于感性的,随意实践阶段。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影响了这种方法潜在优势的发挥和功能的实现。所以,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表现性评价做充分的研究,促进表现性评价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学力;评分规则 ;相对评价;基于目标评价;真实性评价

一、教育评价的主要形式及发展,优缺点对比

首先出现的是相对评价,何为相对评价,就是一群体为基准的评价,是通过评定学生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价学生状况的。我们所熟知的排名次就是这一评价模式,它所采用的就是学生在学年,班级中的相对位置评价,相对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但是他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相对评价只能显示学生在所属集体中的名次式排名,不能让人具体理解某一位学生达到了什么程度的学习目标,其次只注重位置关系,并不能细致地顾及到各个学生的有点,潜力及进步情况,再次依照统计学建构的方法,针对五六十人的班级很难发挥其作用。尤其1969年二月日本发生的成绩册大讨论事件,将相对评价推上了批判的层面。相对评价是以“一定会有掉队生存在”这一不具有教育意义的见解为基础的,以相对评价作为评价的手段,容易产生“学习就是成王败寇”的学习观,就使排他性竞争普遍化。而且一旦学生学习不好就归咎于学生不努力或能力不足,这就违背了教育评价本来的目的和作用。 根据历史上对相对评价的批判,另一种教育评价的观点开始诞生,这便是到达度评价,到达度评价是基于“学力保障”的观点而提出的,即通过教育让所有孩子都掌握在公共社会中生存下去所必需的学习能力,采用相对评价时,对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教师容易将责任归咎于学生本身,即认为学习成绩落后学生不努力才会在学习竞争中败北,而到达度评价中,老师要根据评价的结果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实现所有学生的“学力保障”,另外,基于目标的评价还有美国教育家斯克里文提出的“形成性评价”,但是基于目标的评价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第一,基于目标的评价以教师规定的“目标”为评价基准,容易忽视没有被规定但也十分有益的学习活动,第二,基于目标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外部评价,并没有着眼于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内部评价。第三,基于目标的评价因为重视客观性,所以其测试范围相对狭窄。

鉴于此,真实性评价产生,真实性评价是质疑和批判“标准化考试”的声音中诞生,真实性评价又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档案袋评价,一种是表现性评价,下面就有关真实性评价论的几项指标做一番说明。真实性评价的情境具有“真实性”,“真实性”是指布置的评价任务和教学活动必须具有真实性;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前提,学习并不是知识的量性积累,而是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主体不断构建出自我经验的内涵,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技艺的过程。评价不只注重学习结果,也注重学习过程;开发评价学习成果的方法,并且让学生也可以选择评价方法;评价必须促使自我评价的提高,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让教师给学生评定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天天向上,所以评价的“所有权”也应该归于学生自己;评价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更是家长和社区居民等利益共同体共同参加的教学实践活动。但是表现性评价性评价也存在一系列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首先,表现性评价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对老师的教师素养要求很高,其次,任务题的数量有限,在数量极为有限的表现任务当中,只能针对某些特定范围内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考察,再次是与客观题相比“可靠性”较低,最后是制定评分规则比较困难。

二、学力与表现性评价的关系

学力即学习的能力,在表现性评价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衡量学力的评价指标,学力又分为容易可视化学力和不容易可视化学力,可视化学力是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计算能力的基础性学力,而不容易可视学力,则是支撑这些基础性学力的基石——父母的文化水平和学生经验的内涵,表现性评价中,希望通过教育让所有孩子都掌握在公共社会中生存下去所必需的学力,在相对评价中,排名靠前的学生,说明他学习成绩好,并不能说明他是否获得了“扎实的学力”而真实性评价则是学生是为了获得扎实的学力,以便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表现性评价的方法

表现性任务:设计题目时尽量让试题满足以下四个特征和条件。 A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思考全过程

B学生能够使用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公式语言图表绘图) C采取与现实世界中相同或相似的情境设计 D解法可以有很多种 评分准则和设计流程:

评分追则所要评价的包括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推论与学习策略,交流能力等。

表现性评价的流程就是学生的解答、评分准则以及评分结果之间反复校对的一个过程,寻找学生背后所隐藏的学生思维过程及表现特征。 解法的种类,针对学生在卷面该学生运用的的记述,需要评分者一面预测学生运用的是哪一种解法,一面遵循该学生的思维过程分析并诠释他的学力水平,并最终作出合理判断。 解题方式的类型: A单纯型:运用事先想好的解法之一解题

B列举型:在区别多种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列举了好几种解法 C混合型:运用好几种解法,但没有区别描述不同的解题思路 D新型:没有运用事先预想到的任何一种解法 E不恰当型:没有找到任何一种确切的解法。 需注意,这些解题方式并不是为了关注类型本身,而是为了利用不同类型的特点更加简便有效地辨别学生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概括来说,评价准则可分为以下步骤:

每个学生的解答——答题特征的归纳——数字化——分类进行评分——得出总分——受试群体的平均得分及标准偏差等——样本群体的顺序 要让表现性评价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从个案分析入手,仔细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状况,因此,统计总分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如果要直观性、总体性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总分发布状况统计表入手比较便捷。

四、对于开展表现性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和素质的发展。传统的学生评价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这一趋势,而起源于美国的表现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学生评价的不足。在我国,对表现性评价的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性为对评价理念的理解不全面、评价标准缺乏弹性、表现性任务设计不当、评价反馈无效等四个方面,我国《新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向表现性评价迈出的一大步。

启示:教师要树立表现性评价观,从 “从考试观”到“评价观”,提高教学质量,考试的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尽快建立包括表现性评价在内的多元评价系统,单一的评价模式来评定学生的成就与能力是不科学的,也无法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与成长的快乐与动力;国家要加强对教育评价的重视 多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另外,表现性评价虽然是当今潮流,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用表现性评价代替一切,充诉各种评价与考试,表现性评价虽然具有众多优势,但是也存在着许多待于解决的问题,作为评定者,应当了解各种评价方式,配合教学目标及素质的目标,妥善灵活地进行运用,最终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评价的挑战 表现性评价在学校中的应用》郑谷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 申宣程 大象出版社 《教育测量与评价》黄光扬 中国知网 百度文库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教学中有效使用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中学物理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作业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作业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作业

表现性评价特点及作用

如何在课堂表演活动中开展表现性评价

开展基于表现性评价的教学设计
《开展基于表现性评价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