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竞赛辅导教案——第一课时 观察

发布时间:2020-03-02 02:25: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全国创新作文总决赛假期集训教案

第一课时观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进自己的文章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调动所有感官进行观察把文章写具体。 2.运用细节观察法把文章写生动。

课前:集训基本情况介绍

初步计划,七天,上午讲授,下午集中训练,每天五小时左右。先说一下讲授的内容,难度不一,有的很简单,是你平常熟悉但却没有注意到的。主要侧重于训练大家的基本功,咱这些同学,都有很好的写作天赋,但仅仅是天赋,而不是能力。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你天赋的基础上,通过强化训练,规范你的写作。

这几天要讲授的内容很多,我希望你能尽你最大努力,别说你听不懂,别说你不理解,别说你写不出来做不完,我要你们去拼!因为只有现在努力去拼,我们才能在8月4号的竞赛中脱颖而出!

集训期间,每天习作2000字以上,七天至少完成15000字。相信到最后,能把你写吐了,但通过这七天的训练,突破你的极限,你的作文水平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下面正式上课。

一、导入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从家里上办公室,上学校,上小菜场,每天走上一里路,走个一二十年,也有几千里地,若是每一趟走过那条街,都仿佛是第一次认路似的,看着什么都觉得新鲜希罕,就不至于“视而不见”了,那也就跟“行万里路”差不多,何必一定要飘洋过海呢?

坐在自行车后面的,十有八九是风姿楚楚的年轻女人,再不然就是儿童,可是前天我看见一个绿衣的邮差骑着车,载着一个小老太太,多半是他的母亲吧?此情此景,感人至深。然而李逵驮着老母上路的时代毕竟是过去了。做母亲的不惯受抬举,多少有点窘。她两脚悬空,兢兢业业坐着,满脸的心虚,像红木高椅坐着的告帮穷亲戚,迎着风,张嘴微笑,笑得舌头也发了凉。

有一天晚上在落荒的马路上走,听见炒白果的歌:“香又香来糯又糯!”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唱来还有点生疏,未能朗朗上口。我忘不了那条黑沉沉的长街,那孩子守着锅,蹲踞在地上,满怀的火光。

特点分析:

①细节真实(生活气息) ②联想想象(合理推断)

③个性化的文字(独到感受)

要写出上面这样的文章,懂得观察,是最基本的。那就涉及到观察的定义。

1 全国创新作文总决赛假期集训教案

一、观察的定义

指人们在自然条件下,运用感官或借助某些科学仪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活动。

从写作的角度看,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比较系统的、主动的、有意识的知觉活动,是人们对外界物体或现象的整体一种直接反应。

1、观察的对象: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2、观察的发出者:

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肤觉)、痛觉、温冷觉、运动觉。

示例分析:

张爱玲《道路以目》:

小饭铺常常在门口煮南瓜,味道虽不见得好,那热腾腾的瓜气与“照眼明”的红色却予人一种“暖老温贫”的感觉。

(视觉、味觉、触觉、温冷觉)

人行道上常有人蹲着生小火炉,扇出滚滚的白烟。我喜欢在那个烟里走过。煤炭汽车行门前也有同样的香而暖的呛人的烟雾。

(视觉、运动觉、嗅觉、温冷觉)

3、观察能力的构成要素 注意力

做生活的有心人 鉴别力

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准确观察 联想力

观察离不开想象。只有合理想象,才能找出相近、相似、相关、相应、相反或者在某一点上有相通之处,才能拓宽写作思路。

名人名言: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观察是写作获得直接材料的最基本途径和方法

观察也是从事写作活动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只有“笼天地于形内”方能“挫万物于笔端。”

“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

“留心各样的事物,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鲁迅

务必要把自己锻炼为一个目光锐敏,永不罢休的观察家。------契诃夫 “我的职业是人类心灵的观察者。”------- 司汤达

当堂练习:

观察树枝并根据你的观察,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片段。

学生写完后展示,教师分析。

刚才咱们同学的写作,都比较仔细,同时注意到了各种感觉的综合运用,但也反映出咱们同学的观察不够系统,那到底要怎样进行观察呢?

2 全国创新作文总决赛假期集训教案

二、那么如何进行观察呢?

(一)确立观察点 1.方位观察点 ①定点观察 a定点定景 b定点换景 ②移位观察 a移位定景 b移位换景 示例: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视角:在窗口向外望,从低到高,从近到远,从实到虚。

观察下面几幅图片,说说这些风景选择什么样的观察方法比较合适。 第一幅:定点换景 第二幅:定点定景 第三幅:移位定景 第四幅:移位换景 2.心理观察点 阿·托尔斯泰说:“比如说你要描绘一个叫伊凡诺维奇的人,他正在大街走,可是,你知道,他当时的心情是非常阴郁的。因而当你们去描绘伊凡诺维奇时,你们就应该用那心情阴郁的依凡诺维奇的眼光来刻划大街的景色,这是因为他是决不会在大街上看到什么令人感到愉快的情调的。即使有着绚丽的阳光,然而在他看来,却是一片迷蒙、阴暗和泥泞。”

情感影响了观察内容。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习惯。

今天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

3 全国创新作文总决赛假期集训教案 序性的表现之一。

(二)选择恰当的观察方式

观察有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就决定了观察方式的多样性。观察的主要方式有:

文例《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总结:

(1)总体观察

又称全面观察或综合观察。其目的:了解人物、事物全貌,从整体上把握其特点;着眼点在于捕捉观察对象最突出的总体特征。

(2)局部观察

又称分割观察。主要对组成人物、事件全体的各个细部进行观察。其着眼点在于有重点地精细地了解人物、事物的某些局部的特征。

文例一《祝福》

鲁迅对祥林嫂在不同时期的外貌进行观察:

第一次来鲁家

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第二次来鲁家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最后我看到祥林嫂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文例二《红楼梦》第四十回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起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者,还只管让刘姥姥。

4 全国创新作文总决赛假期集训教案

如果要描写这幅图片的内容,要抓住它什么的样的总体特点,刻画什么样的细节?

文例四

郭熙的诗 春山淡冶而如(笑 ),夏山苍翠而如(滴 ), 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 )。

——[宋]郭熙

郭熙描绘了山在四季中的变化:春山如淡冶的女子,“笑”出了勃勃生机;夏山是一片如“滴”的苍翠,一片醉人的绿意;秋山则如化了“妆”的女子,轮廓又是那么明净;到了冬季,万物都进入了冬眠,冬山自然是如“睡”的惨淡了。这样的诗句,不是入山甚深者、不是知山最真者、不是把握了山的主要特征者,是写不出来的。

当堂练习

观察这间教室,从整体到局部,点面结合,300字以上。 (3)比较观察

比较观察是把不同的人物、事物或不同条件下的同一人物、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观察,从比较中发现其差异,以捕捉它们各自的特征。

示例:张爱玲笔下的月亮

①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离别人的眼泪,陈旧而又模糊,老年人回忆中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这一轮明亮而且圆润,洁白如玉;然而隔着前尘回望来时的方向,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着一点哀伤。(想一想,为什么会有不同?)

②这时候窗子外面月亮出来了: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

③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个白太阳。

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

这里的月亮是模糊的,是不完整的,悲哀的氛围。 小说开篇不似有些作家那样隐讳含蓄,而是以一种开门见山的直白幽幽的道出了故事的引子:“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上。。。。。。”相信很多读者都知道,三十年前的上海正值民国初年,作者这样写,不仅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而且更是用这样一个追溯的句式为小说引进了一种地域上的距离感,一种时间上的鲜明框架感。“三十年”是一个流动的时间意念,“月亮”却是一个永恒的时间意象,“三十年”与“月亮”构成了一种变与不变,历史时间与自然时间的并提和对立。

作者在点出时间和地点以后,紧接着用这样一句“我们也许没赶上看三十年前的月亮”将读者由现实的时空带到故事的时空,引领着我们一起去追溯。但至于三十年前的月亮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个问题,作者却没有明说,而是借助音乐上的一种叫做“华彩”的技巧将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搁下(具体来说,作者没有用叙述写实将三十年前的月亮再现在读者眼前,而是借老少两代人对月亮的想象和回忆为月亮画了两张风格各异的素描画),给人带来一种嘎然而止的回旋余地,从而为读者设臵了一个悬念。而作者呢,仍然继续她的故事,她摆出了两种人对三十年前月亮的看法:“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模糊。老年人回忆中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年轻的人未曾经历过三十年前的月亮,只能够凭借想象,月亮也就成了陈旧而模糊的影子;老年人经历过,可以充分的回忆,结果当然是大,圆,白,美丽而凄艳。

作者用上面一段话概括描写了年轻人想象中的月亮和老年人回忆中的月亮。描写年轻人

5 全国创新作文总决赛假期集训教案

的月亮用了两个比喻——月亮“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月亮“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比喻新颖,奇特,为年轻人的月亮烙上了一层哀伤陈旧的印记。在年轻人的心中,不仅仅是三十年前的月亮哀伤模糊,而且三十年前的时间,三十年前的地点,三十年前的主人公的生活也是那样的陈旧而哀伤。年轻人以这月亮的毫无意义的升降所显示的时间的毫无意义的流逝为理由,藉此认为一切都在变,自然,世事,生活,一切的一切。而“变”所带来的后果是年轻人对过去的不理解,是与老年人的互不理解,是隔膜和肤浅的乐观。描写老年人的月亮则采用了反讽的手法:“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的月亮大,圆,白。”事实上,三十年后的月亮仍然是三十年前的那个月亮,根本不存在着“大,圆,白”之说,老年人看起来的“欢愉的月亮”在年轻人眼中却是悲哀的,这里便构成了两个反讽。宇宙中的月亮是唯一的,是不可能随意变化的,月亮挂在天上,分处天涯的人,相隔古今的人,看到的是同一个天体,老年人的回忆与年轻人的想象都只是对月亮的一种假想认识。月亮并没有变形,变形了的实际上是经历了三十年风雨的人。“变形的人”也正是下文埋下的一个浅浅的伏笔。

可以这样认为,老年人总是认为三十年前的东西更好,总是认为过去的东西更好,这样的心态折射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在空间上向往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在时间上心仪消逝了的往昔岁月。无论过去是否美好,他们的心都固执的停留在过去(事实上,过去就真的那样美好吗?曹七巧的行为又该如何解释呢?),从而表现出一种不轻易改变的懒惰和怯懦。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国民具有一种劣根性,在这里我且不去细论,其实张爱玲在此所表露出的人的懒惰和怯懦不也是人的一种劣根性吗?

月亮见证着人间的一切。有人说,混乱的年代可以改造一切。然而故事中的那个年代的人们,在面对着时代的变化,文明的推进,环境的演化,人生的重压,却仍然保留着旧式的反应(张爱玲的许多作品中对这一点都有体现,《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的行为在当时看来也许是惊世骇俗的,但是她心目中的改变自己境遇和命运的契机仍然是婚姻——嫁人,她实现目标的方式仍然是旧式的)。老年人如此,年轻人同样如此。到此为止,张爱玲以那样一段优美简洁的散文诗般的文字完成了故事的引子,月亮也就完成了它作为引子的任务,我们对故事便存在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当堂练习

写一写你记忆中的太阳和现在的太阳,并体现出对比观察,300字以上。 (4)联想观察

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 踏花归来马蹄香

(5)跟踪观察 (6)反复观察 (7)换位观察 (8)动静观察

示例: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跟踪观察)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换位观察)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提问】徐志摩是在何处观察景物的?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6 全国创新作文总决赛假期集训教案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沪杭道中》

(三)把握好观察的要求

1、全面

“要知全海,再写一岛”----老舍

2、专注

举例:宋画家“文与可观竹”

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因为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看上去就像真的一样,所以人们送他一个“墨竹大师”的称号。

文与可画竹子特别认真,一丝不苟。他为了画好竹子,就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中,文与可每天都仔细观察竹子在不同季节颜色、姿态的变化。通过长期的积累,文与可对竹子的特性已经有了充分了解,这些竹子都像他抚养长大的孩子一样。所以每次画竹时,文与可的胸中就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的形象了,画起来特别顺手。文与可的有个朋友就写了一首诗来称赞文与可“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施耐庵创作“武松打虎”精彩的片断

3、细致

【例】名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四)耐心

三、作业

《契科夫手记》中写到:“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而感到害臊。”请根据这一条手记创作一篇作文。

要求:在文中体现出你的多种观察方式,2000字以上。

7

作文竞赛辅导教案——第一课时 观察

作文竞赛辅导

竞赛辅导教案

作文竞赛辅导计划

初三初四作文辅导第一课时确定版

观察作文教案

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案

第一课时教案

作文竞赛辅导教案——第一课时 观察
《作文竞赛辅导教案——第一课时 观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