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24诗词五首

发布时间:2020-03-02 23:24: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4《诗词五首》习题精选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问君何能尔 (2)浑欲不胜簪 ..(3)黑云压城城欲摧 (4)折戟沉沙铁未销 ..(5)殷勤问我归何处 ..2.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C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文学常识填空。

(1)陶渊明,字 ,号 ,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2)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 ,人称 “杜工部” “杜少陵”等。杜甫被后人尊称为“ ”,与“诗仙”李白并称“ 。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

(3)李贺,字长吉,因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他为李昌谷。有“ ”之称。

(4)《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作者杜牧,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字牧之,号 。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合称为“ ”,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

(5)《渔家傲》选自《李清照集笺注》。作者 ,宋代(朝代)女词人,号 。 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4.根据理解,用原文填空。

(1)《饮酒(其五)》中体现诗人物我合一境界的名句是: 。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春望》 ”的诗句形容家书的珍贵。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 。 (4)《赤壁》中表示议论,认为周瑜的成功在于“东风”之便的句子是: 。 (5)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是: 。 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下面的题目。 5.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

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面的题目。 7.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的“望”字有哪些含义。

8.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9.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的题目。

10.(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 (2)最后两句诗借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阅读杜牧的《赤壁》,完成题目。

1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 12.(常德中考)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13.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使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被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14.简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包含怎样的情感?

15.“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借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6吉林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①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 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住宿(住);过夜。

16.“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1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2016武威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8.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 诗。

19.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 ,也有可能 。

(2016杭州中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斜。 今夜偏知②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20.《月夜》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2分)

21.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1)如此,这样 (2)简直(3)坍塌(4)销蚀 (5)情意恳切

2、D(解析:九万里风/鹏正举。) 3.(1)元亮,五柳先生,田园生活。 (2)少陵野老 诗圣 李杜(大李杜) 诗史 (3)诗鬼 李白、李商隐(4)樊川居士 小李杜 (5)李清照 易安居士 婉约

4.(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5.(B) 6.“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7.示例:“望”到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望”字的含义有: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意思对即可) 8.移情于景。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惜别(恨别家人)”之悲。

9.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中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0.(1)示例一: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布低垂,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景;次句描写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守军将士严阵以待,气氛异常紧张的情景。示例二: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示例三: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借用了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黄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现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报效朝廷、忠君报国的决心) 11.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12.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答出对这两句的理解,如“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东吴的两个美女将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也可以)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或“诗人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归结为偶然的东风,借题发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也可以) 13.D 14. 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文章无用。 15.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具有大鹏高飞之志。

16.示例:围绕“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回答。(意对即可) 17.示例: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惆怅的情绪),流露了对故乡的依恋。

18.咏史诗(或:怀古咏史诗)19.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20.(1)春天;秋天。21.《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淸晨的寂静。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24 《诗词五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4课 诗词五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案:24《诗词五首》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24、《诗词五首》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诗词五首测试题2

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最新教案24诗词五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赤壁渔家傲教案新人教版_211

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24诗词五首
《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24诗词五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