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庆市畜牧工作汇报提纲

发布时间:2020-03-03 03:22: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庆市畜牧业工作情况汇报

大庆市畜牧兽医局 2011年4月8日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腹地,地处世界奶牛带和玉米带上,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耕地1070万亩,年产粮食百亿斤、秸秆400-500万吨,有草原1034万亩,居全省各地市之首,年产优质牧草120万吨,粮多、草多、秸秆多,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200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从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入手,确立并实施了“农转牧”战略,把它作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六大战略”之一强力推进,大力发展以奶牛、生猪、大鹅为重点的白色经济。2010年,我市积极开展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创建工作,提出并实施了以奶牛为主的“三进三退”重大发展战略,转变畜牧业饲养方式、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到2010年末,全市奶牛存栏达到48.5万头;生猪、大鹅饲养量分别达到348万头和140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9.3万吨、8.4万吨、150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07.2亿元,增加值达到47.9亿元,畜牧业总产值、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比重已连续8年达到“半壁江

1 山”,大庆市一跃成为黑龙江省畜牧强市、全国牛奶生产十强市,畜牧业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拉动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强化重大疫病防控,确保全市动物疫情稳定 几年来,我市认真按照与省政府签订的防疫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加大投入,落实责任,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免疫密度质量。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地市一级率先建立了疫苗补贴制度,对37种畜禽传染病的疫苗实行了免费统一供应。几年来,市、县(区)两级财政共投入疫苗补贴资金5000多万元,累计购入各种畜禽疫苗10.8亿头(只)份;全市768名基层防疫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每人每年最高的可以拿到5000多元的工资补贴;2005年还通过国家扶贫专项资金和市财政资金,投资200多万元建设达标了200个村级防疫服务室,改善了防疫员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全面扎好“最后一针”,保证了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达到100%,常规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

(二)提高预警水平,强化疫情监测报告。2003年,组建了大庆市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市财政投资600多万元购置了疫病检测设备,完善了实验室的功能,采取定点监测与

2 全面监测相结合、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抗体监测与病原监测相结合、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常年在各类畜禽饲养集中区域设立疫情监测站,对动物疫病和抗体实施监测,使动物防疫工作更加科学。进一步强化了疫情预警预报制度,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疫情报告体系,层层指派专人负责,严格监测疫情动态,始终坚持了疫情10天零报告制度。

(三)完善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保障。一是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建立了市级中心实验室,内设疫病、药残、饲料三个方面16个化验室,硬件设备齐全,2007年12月全省第一家通过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资质认证,项目包括兽药残留检测、疫病监测、饲料检测3个方面共55项。二是完善人才队伍体系建设。由市、县(区)两级财政出资364万元,依托八一农大的技术力量,为全市培养了2000名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成为基层防疫队伍新生技术力量。三是完善冷链体系建设。结合无规定疫病区和基层防疫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市、县、乡、村配齐配全了冷冻、低温保存设备、疫苗专用运输车、保温箱等冷藏设备和器材,确保疫苗质量。

二、强化动物检疫监管,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已建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动物卫生监督网络体系。2007年以来,市、县(区)两级财政共投入350多万元,建设完成了27个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

3 所、232个村级动物防疫责任区、519个屯队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

(一)强化动物检疫监督。一是产地检疫不断延伸。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下辖几个动物防疫责任区,责任区下辖几个行政村,每个村设置1处报检点,统一管理、分片负责、人员下移、工作靠前,保证接到产地检疫申报第一时间赶往实地,现场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二是屠宰检疫持续巩固。全市18个政府定点屠宰企业全部派检疫员驻场实施检疫,严格查证验物、同步检疫、跟班作业。三是流通领域严密防范。在主要公路部位设立了17个流动检查站,加大了流通领域运输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督工作力度,市、县(区)两级财政投入88万元,为检查站配备了执法车辆和必要的检疫设备,对外进动物及其产品实行了严格的准入制度,严防外疫传入。

(二)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严把三个关键环节:一是从养殖源头开始,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开展了畜禽规模养殖小区(场)、户生产档案建设,建立健全苗种生产、疾病治疗、预防接种、投入品使用等养殖环节备案制度;推广普及了奶牛、肉牛等7个品种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范,提高了标准化饲养管理水平,从源头上保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二是从关键环节入手,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成立了局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大队,集中力量开展投入品市场执法大检查,严厉

4 打击非法生产、经销、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行为,保证畜禽不饲喂;按照5—10%的比例进行“瘦肉精”、“三聚氰胺”抽检,保证问题产品不入市场。三是从责任追究切入,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了动物产品监管制度、质量安全层级监管责任制度、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制度、执法巡检巡查制度、安全监管档案制度、质量安全溯源及问题产品召回制度等17项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严格责任落实。

(三)实施检疫网络管理。针对传统的手写出证形式存在着造假容易、私自出证、难于监督、安全隐患等弊端,为了对动物及其产品实现有效追溯,2004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580多万元,在市、县、乡三级开展检疫票据网络化管理、电子出证工作。目前,有网络出证站点98个,其中屠宰企业出证站点18个,基层出证站点70个,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证站点10个。实施动物检疫网络出证信息化管理工作以来,总计出具370余万张机打检疫证明。归纳起来有六个方面作用:一是缩减了出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网络出证,极大地缩减了出证的时间,避免了录入错误,保证了上市动物产品的及时供应。二是提高了造假成本,有效防范伪造检疫证明和检疫结果的现象。机打检疫票据采用高科技多重防伪,使机打检疫票据既规范,又防伪。三是统一规定录入方式,检疫证明填写更加规范。采用一次录入、集中打印,整洁规范,适时上传中心数据库,及时掌握每个站点的

5 出证时间、出证数量、出证质量等相关情况,极大的提高了监管力度,节约了人力和财力。四是电子存储代替纸质存根,检疫票据信息全部保存在数据库,保存时间长、占用空间少、信息内容更完整、查询方便、统计准确。五是检疫证明可便于追溯,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每张检疫票据都有唯一编码,消费者在购买动物产品时可以查看检疫票据编码,并且可在互联网上对检疫票据真伪进行查询。六是有效杜绝了逃避检疫收费、乱收费的行为。

三、强力推进“三进三退”,加速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 本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积极稳妥、适度规模的原则,以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养殖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336655”工程,加快推进以奶牛为主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33”即“三进三退”: 进入大户,逐渐退出散养,解决散养户管理差、效益低、粗放饲养的问题;进入牧场,逐渐退出庭院,解决规模小、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到位的问题;进入小区,逐渐退出村屯,解决组织化程度偏低、要素达不到集约化配置、管理机制不到位的问题。“66”即“六分六化”:人畜分离、大小分离、病健分离、粪尿分离、生产区生活区分离、净道污道分离;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管理企业化。“55”即:力争用5年的时间,将我市50万头散养奶牛基本牵出庭院,进入村(屯)外规模养殖场或小区饲养。

6 到“十二五”末,全市奶牛养殖逐渐结束散养历史,逐步进入标准化规模养殖时代。本着先易后难、先强后弱的原则,具体分两步走,前3后2,就是2011—2013年将70%的散养牛集中到村(屯)外百头以上的奶牛专业大户、20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场、千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中饲养;2014—2015年将30%的散养牛按照上述标准集中到奶牛养殖场或小区中饲养。其中,百头以上奶牛大户:2011年培育奶牛养殖大户400户,2013年新增奶牛养殖大户700户,2015年新增奶牛养殖大户400户。到“十二五”末,奶牛养殖大户累计达到1500户,存栏奶牛17万头;200头以上规模奶牛场:2011年通过改造、扩建、新建奶牛场100个,2013年新增奶牛场300个,2015年新增奶牛场400个。到“十二五”末,全市奶牛场累计达到800个,存栏奶牛18万头;千头以上奶牛小区:2011年通过改造、扩建、新建奶牛小区36个,2013年新增奶牛小区54个,2015年新增奶牛小区40个。到“十二五”末,全市奶牛小区累计达到130个,存栏奶牛15万头;奶牛单产:2011年奶牛平均单产突破6吨,2013年奶牛平均单产达到6.5吨,2015年奶牛平均单产力争达到7吨;奶牛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比重:2011年达到45%,2013年达到55%,2015年力争达到65%;奶牛业人均收入:2011年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来自于奶牛养殖的纯收入达到1300元,2013年达到2500元,2015年达到4000元,

7 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四分之一。

具体工作措施:

(一)合理规划布局。按照标准化建设、规模化开发、人畜分离、设施配套的原则,做优小区、牧场、大户区域布局规划,做细结构要素配置规划,确保科学推进。牧区以发展高效生态型奶业基地为主,农牧交错区以发展优质循环型奶业基地为主,大城郊以发展清洁环保型奶业基地为主,加大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的规划力度。围绕小区、场和大户建设,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和规模养殖比重。目前,计划已全部落实,各县区已将村外饲养小区(场)发展规划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内,正在对“三进三退”小区(场)进行规划布局。同时,我局已委托中国最权威的牧场专业设计公司—北京中博农,为我市设计了奶牛从100头至5000头的牧场设计方案8套。

(二)创新经营模式。按照标准化建设、规模化推进、集约化生产、科技化支撑的原则,强力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主抓三种发展模式:抓100头以上的奶牛专业大户;上20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场;建10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主推三种经营形式:一是托牛进区进场。主要以“托牛所”的形式为主。重点是奶牛散养户和一些想投资奶业而又缺乏技术或资金的人,将牛托付给小区(场)饲养。小区(场)置业者依据托付奶牛的体况及综合效益,予以科学评估,确

8 定给予托牛者相对合理和稳定的回报。二是牵牛入股入伙。主要以“合股合伙”的形式为主。重点鼓励引导一批养牛专业户、大户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共同在村外新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养殖小区或牧场,自主经营或外聘专业人员管理。三是交牛统管分养。主要以“五统一分”的形式为主。养殖户送牛入驻小区(场),小区(场)为其提供场地,按1:1.5的比例为养殖户配备牛床位,入驻政府投资建设并经营的小区(场)前两年减少或免交租金。TMR饲料配送、疫病防治、繁育配种、青贮供应、鲜奶收购等配套服务均采取市场化运作,由置业者或投资者投入,实行谁投资、谁经营的经营方式。

(三)强化政策扶持。在资金投入上,坚持四种途径:一是财政补助扶持建。以奖代投,制定出台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市财政每年列专项资金500—1000万元,县(区)按1:1匹配,重点对验收合格、达到“三进三退”扶持标准的奶牛养殖小区、牧场、专业大户的新建牛舍给予每平方米奖励100元、改扩建牛舍每平方米奖励40元的资金扶持;以补代投,市财政每年列专项资金1000万元,县(区)按1:1匹配,为奶牛业标准化规模发展提供贷款贴息,重点用于村(屯)外奶牛养殖小区、牧场、专业大户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申请项目扶持建。抓住国家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示范创建活动,围绕建设现代奶业,加大项目

9 申报力度,争取国家项目扶持。三是县(区)乡政企共同建。用工业化的思维来谋划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由政府投入资本金成立发展公司,集中贷款,集中投资。搞好银企对接,活化担保形式,鼓励企业出资建设奶牛小区(场),为原始积累不足、有意愿发展奶牛并有一定基础的养殖户提供饲养场所。四是农商自筹资本建。建立以农民投资和社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引导的多元化融资机制。通过建立奶牛合作社、奶牛专业协会等形式,集中养殖户资金,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联合投资建设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小区(场)。集聚和吸纳非农资本投向奶牛养殖业,加大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小区(场)建设力度。

(四)推广良种良法。计划争取国家良补冻精52万剂,依托我市奶牛建档成果,科学选种选配,大力构建良种奶牛核心群;引进荷兰荷斯坦纯种冻精2万剂,改良我市单产7吨以上的奶牛;引进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品种冻精2万剂,对我市单产5吨以下的奶牛进行改良,向乳肉双向发展,提高养殖综合效益;要加快奶牛系谱档案建设,到年末全市要建档奶牛50万头;要进一步扩大DHI测试技术应用推广面,年测试奶牛能力达到10万头次以上,单产平均提高100公斤以上;要大力推行“标准舍、冻精配、青贮料、全价喂、科学管、创高产”的科学精养模式,提高奶牛标准化饲养管理水平。

10 虽然我市的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国内牧业发达地区比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特别是按照农业部和省局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要按照高部长和各位领导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扎实工作,为加快安全优质高效畜牧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大庆市绿野畜牧有限公司(笨嘴)简介

工作汇报提纲

工作汇报提纲

工作汇报提纲

工作汇报提纲

大庆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

大庆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

版权工作汇报提纲

监察室工作汇报提纲

双拥工作汇报提纲

大庆市畜牧工作汇报提纲
《大庆市畜牧工作汇报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