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析高校校报学生记者培养的具体措施

发布时间:2020-03-02 03:00: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高校校报学生记者培养的具体措施

校报是高校内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是向青年人灌输正确思想的桥头堡。同时,校报为大学生提供了发挥特长,培育友谊的平台,是直接培养学生记者的大课堂。而校报也需要一支得力的学生记者队伍,确保及时完成繁重的采访任务,并将新闻触角延伸到能反映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状态和高校科研、教改状况的新闻线索和新闻事实。因此,培养一批业务精、干劲足、充满新闻理想的大学生记者,是树立一个优秀校报品牌的关键。校报编辑虽然不是专职教师,但对于培养学生记者来说,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一、招新是基础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学生记者队伍,人的因素非常重要。一个社团的优劣和其成员的素质息息相关。特别是高校校报,代表了一所大学的形象,因此对人才的要求必须更为严格。 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是哪个社团培养出来的,而是他本身就具备优秀的品质,这种优秀的品质就体现在责任心和兴趣上。不具备这样品质的学生招进来越多,就越会阻碍整个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在招新阶段一定要严格把关,把“具有新闻热情、有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强”这样的招新要求放在首位,力求让新学生记者们及时达成一种共识——“我们汇集在一起是因为同样的职业名称,我们凝聚在一起是因为共同的新闻理想。”以这种理念招收新学生记者不仅便于培养和开展工作,而且对形成整个大学生记者团团队团结上进、快速高效、严谨灵活的良好风气也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操作可以在新生入学时通过张贴海报、设置展板、现场设点宣传、分送校报等方法进行招生宣传,经笔试、面试等方式考查应聘者的新闻敏感性、文字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初步定为实习记者(实习期为一个学期),通过量化考核之后才正式聘为记者。此外还可以通过各个院系推荐一些适合人选进行遴选。

经营校报是一门艺术,需要博采众长。因此学生记者招新应尽可能顾及不同的专业,这样做不仅拓宽了校报的视野,有利于开展相应的采访工作,还最大程度的展现了学校的风貌。并且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了本学业之外的第二舞台,让不同的专业背景的学生产生良性互动,激发彼此学习的意识,拓宽视野,尤其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此过程中建立的真挚友谊,会让他们受益终生、享用终生。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大学生们不管参加什么社团,他们的天职还是学习。而素有“学在哈工大”之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大学生们更是如此。所以,记者团的新成员必须是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才能参加校报编辑部布置的各项采访任务。这项要求也增强了学生记者们的自律性。

二、培训是关键

如何培养学生的业务素养,调动他们的潜能,成为建设一支一流记者队伍的重中之重。 新学生记者的培训,除了要他们精准地掌握一些新闻常识外,还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我们总是在谈创新、创新、创新,而校报的创新,不仅要有形式上的创新,更要有观念上的创新。

新闻不该是“泡沫文化”,新闻稿也不能只流于表面。好的新闻稿件里面自有一种思维的张力,一种真诚的力量。所谓“法无定法”,掌握了基本的新闻写作技巧之后,静下心来深入思考,突破套路的瓶颈才是最需要做的。这方面学生队伍是一支生力军,他们要做的而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及时捕捉年青人的思想动态,从最直接的感受出发将它表达出来,不拘泥于形式,更不局限于套路。因此培训学生记者就不光是“追踪实事热点,传递校内新闻,访谈名师风采,抒发青春情怀”那么简单了。

志在半山腰就无法到达山顶。培养学生记者,不能仅仅将他们定位在学校层面,只求多出好的新闻作品乃至文学作品。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大学生的呼声是时代的最强音,“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精神在当今时代还是要有的——今天学生记者在学校是学生,明天他们走出校园就要担负起民族的兴旺。古人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又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作为大学生,尤其是优秀的校报学生记者,需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心中有丘壑,以天下为己任,努力让自己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而对于学生记者而言,也应该通过以前学生记者成功的具体实例让他们明白,学生记者阶段不仅仅是在为校报、为学校服务,更是一个丰盈而扎实的成长过程。一方面他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校报提供优质稿件;另一方面,校报大学生记者团是很广阔的平台,是施展才华的好地方。在校学生记者能够珍惜大学时光,充分利用记者团这一平台,加强自我锻炼,定会受益匪浅。

三、团建是生命线

团队建设是学生记者队伍培养的生命。“不依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做保障,再崇高的理想也是空洞无物的,再高亢的激情也早晚有耗尽的一天。因此,明确责任、加强纪律、完善文责机制是记者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要让学生记者从心里流淌出对团队乃至对社会的纪律感和责任心,让他们不仅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同时成为一名心怀天下的合格公民。

首先,必须完善记者团的管理制度。除了正常的例会外,还要有完善的监管制度、问责制度、激励制度。既为记者团的活动留出充裕的自由操作空间,又要让全体人员有规矩可循,提高整个团队的行动能力。让真个团队在保留平等自由的同时,不至流于散漫,确保成员各尽其职、赏罚分明。因为纪律感和责任心是一个人受益一生的财富,但并不能说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这时就需要规章制度的出现。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生记者团内部章程

明确规定:例会是记者团最重要活动,特殊情况必须亲自向团长请假,每学期三次无故不到或五次事假、病假者,视为没有余力承担成员义务,予以劝退。

其次,制度如果不执行,不遵守,就永远是空中楼阁。除了“有法可依”,还须贯彻“有法必依”的精神。这就需要我们严格执行记者团条例就应该严格执行。坚持不懈地向成员灌输 “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办事情要让别人放心,答应了的就要想方设法去做好,是自己分内的事情要动脑筋想怎么能做到最漂亮,写稿子不要有依赖感,总想着会有人给你改„„” 试问?一个团队中如果每个人都能这么想,那这个团队还能错的了?有这样觉悟的学生记者别说做新闻了,做什么能做不好呢?

对于这种原则性的规矩应该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而对于其他无关原则的事情应该采取更加灵活性的策略,尽可能地为记者团成员们谋取福利和创造更优越的条件。鼓励和奖励是校报编辑部同学生记者交流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但需要指出的是,要让学生们明白,并不是为了让他们去做好才去奖励,而是他们做得够好才奖励的。奖励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认可,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记者们树立正确的荣誉感、自豪感,使之更好地成长。

四、交流是重点

大学校报不仅是一个组织,也是一个交流思想的舞台。只有在思想的互通有无中,才能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只有保持旺盛的创造力,而创造力则是报纸的生命。因此,校报一定要充分利用年轻人思维活跃的特点,给他们制造充分地沟通机会,让他们拓宽眼界、互相学习。 因此,在大学生记者团招新之后,校报负责人除了要及时组织业务培训之外,还要尽可能多的与新成员交流。刚刚进入记者团大家庭的学生记者们往往有着“初生牛犊”的热情,勇于展现自己。然而,这股热情如果不善加引导,就可能扼杀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及时了解学生记者的特点、特长,识人、用人,将他们这种热情转化为成绩。不仅如此,专职编辑还要和学生打成一片,真正实践社团内的自由、民主,做到“有专职编辑在场,学生记者照样畅所欲言的场面”。

此外,记者团成员之间的沟通也十分重要。不同院系的记者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例会上畅所欲言、互通有无,不仅可以让记者自身学会更加全面地看问题,而且有助于大家了解彼此,成为今后工作的润滑剂,提高校报的工作效率。

因此,一定要切实有效地开展例会。有些记者团例会内容单调乏味,讨论缺乏新意,久而久之学生记者们就对此失去了兴趣。这就需要好好思考如何借助例会增强团队凝聚力,激发学生记者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为记者团自身的发展献计献策。

例会须遵循“有事说事,没事聊天”的原则,这里的“事”是指记者团的日常工作安排。“聊天”是指大家就校园热点,乃至社会动态一起讨论,在自由真诚的氛围中,找到新闻点和报道角度。

“只要进了记者团的门,就是记者团的人”作为专职编辑,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好这些学生记者。只有他们感兴趣,有上进心,就该尽最大努力“传道授业解惑”。平时可以通过QQ群、电子邮件、校友录、博客等现在通信手段交流沟通,深入学生记者,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思想动态、生活情况甚至人生规划等,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分门别类地进行指导帮助。

总而言之,带学生记者带的不仅是一份责任,还是一份感情。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事业培养人,以感情培养人,这才是一名合格的专职编辑培养大学生记者的基本思路。

五、行动是核心

人们常说,大学是个小社会。那么校报这个平台就是学生记者走向社会前的练兵场、试验田,是他们成长的基石。在这里他们付出劳动、获得友情、积累经验。

从大学生刚进校园有适应环境的考验,到高年级又需在考研和找工作之间做出决断。掐指算来,真正能用来为校报服务的时间充其量也不过两年。如何才能在这两年的时间利用现有条件发挥校报的平台优势,让学生记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起来,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新闻工作是最典型的实践工种,招新、培训之后,有了团队建设、交流沟通,如果没有行动,那一切的努力都将归零。

青春短暂,韶光易逝。应该要让学生记者明白的是:在短暂而又宝贵的青春里,已没有更多的四年可供成长了。既然选择了记者团,那几年之后从记者团走过时,我留下了什么?我带走了什么?我有没有通过行动实现自己的价值?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对于学生记者来说,这个支点就是校报所能给予他们的最好的平台。利用校报这个平台,校报编辑部除了聘请专业记者为学生记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延续老记者带新记者这种“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外,更要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有“撬起地球”的意识和行动。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尽量多的给学生记者制造各种行动的机会,去尝试、去讨论。例如可以让学生记者自行组织策划新闻专题、稿件修改前后对比、广泛阅读优秀新闻作品,让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以哈工大大学生记者团为例,为了锻炼大一新的学生记者,达到培养目的,编辑部特地组织他们做了三个专题:

一、大学生责任心专题;

二、校园节约环保专题;

三、中国传统体育专

题。通过分组做专版,让他们经历了组织协调、沟通交流、团结协作能力的锻炼。策划专版主题先行,这需要他们掌握大量的资料,深入校园进行采访,理顺自己团队的思路和主线,并在不断丰富素材的过程中修正。而在此过程中暴露的一些弊端和不足也能及时发现,有效促进学生记者的迅速成长,同时也为记者团的下一步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以上笔者从几个方面略谈了校报对学生记者教育与培养的具体措施以及校报编辑在此过程中的一些任务。当然,高校校报学生记者培养中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而且校报育人功能也有待于校报工作者不断加以挖掘和拓展。拙作抛砖引玉,待大方之家斧正。

浅谈校报学生记者梯队培养

校报学生作品

培养学生讲文明话的具体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具体措施

论高校校报的可持续发展

校报学生记者团工作总结

校报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具体措施

校报青年编辑记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报征稿

浅析高校校报学生记者培养的具体措施
《浅析高校校报学生记者培养的具体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