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伤寒论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0-03-03 09:20: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伤寒论》学习心得

第三临床医学院 李强 2012071063 从开始进入中医院校的对中医朦朦胧胧的印象,到学习了两年的中医基础课程后,大三的我们开始跟随王保华老师和徐笋晶老师学习经典---张仲景的《伤寒论》,对经典的学习提升了我们的认识空间,培养了我们的中医辩证思维。

张仲景的《伤寒论》全书共12卷,22篇,是《伤寒杂病论》中的一部分,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个。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外来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并把病症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种,即六经。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特点、病变部位、经六经理论推出损及何脏何腑,以及传变。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对祖国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系统的学习《伤寒论》,为我们将来从事中医药工作打下了基础。我对自己学习伤寒做个简单的分享。

1.认真品读理解原文,熟背心中,融会贯通。

仲景在《伤寒论》里的几乎每条条文的字数都达到了“吝啬”的地步,短短十几字,里面包含的意思就可以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经典的时候,必须先把之前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学这些内容掌握。良好的知识基础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著,求其本意,旁参诸家,多读多倍,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伤寒论》主要讲诉仲景学术思想,探索期精微大意,因此就应该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文句子的含义,然后将其背诵,记在脑海里,到遇到时便可拿出来用,体现熟能生巧之意,只有熟了以后反复的应用才可体现出其精微之处,然后在不断地使用中得到提升。

2.六经辩证的学习非常具有逻辑性,知识特点具有框架性,对我们学习起来就非常容易。

每一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这样先记住六经病的提纲证,再来分析其中的特殊病症,从同到异,相比较的学习,比较容易记住,结合各种致病特点,各脏腑受邪特点和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从各经病治疗,治法入手,失治,误治后出现的病症,一一梳理,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六经传遍是有规律的,不同的传变情况会有不同的传变情况:在感邪轻,正气强的条件下,如治疗得当,可不传而愈。在感邪重,正气强的条件下,病发于阴而反映强烈,不论病在一经或合病,或并病在三阳,但若治疗不当,消耗了正气,则可传入三阴。由阳经传入三经的,病多属热,在感邪重,正气弱的情况下,病发时直中三阴,但若治疗适当,邪衰正胜也可阴正转阳,在感邪轻,正气弱的情况下,病可发于阳也可发于阴。

3.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学习

六经辨证是要辨别出病、脉、证、治四方面的基本内容,可见通常所说的六经辨证,实际上是对辨识以上四方面内容的简称。就好比如少阴病是外感并发展过程中的危重阶段。病至少阴,心肾阴阳气血俱虚,故以“脉微细,但欲寐”为提纲。少阴病有寒化热化两途:寒化证见手足厥冷、身倦而卧、下利清谷、小便不利、脉沉微等;热化证则以心中烦不得卧,咽干咽痛,或下利口渴、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为主要脉症。此外,少阴病还有兼太阳之表的两感证,热化精伤、邪热并归阳明的急下证,以及热移膀胱、下厥上竭等症。

伤寒论学习心得

伤寒论学习心得

伤寒论学习心得

伤寒论学习心得

《伤寒论》学习心得(二)

伤寒论学习心得(三)

《伤寒论》学习心得,纯干货值得收藏

学习《伤寒论》

伤寒论 读书笔记

伤寒论论文

伤寒论学习心得
《伤寒论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