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伤寒论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4:49: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试述太阳蓄血证之病位

陈佳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39009230)

摘要:关于太阳蓄血证的病位,后世医家众说纷纭。其争论点无外乎病位在于膀胱与否,或是病在下焦,明确影响何种脏腑与否。那么,在此我想提出,太阳蓄血证的病位在于足太阳膀胱,但不仅仅局限于足太阳膀胱。

关键字:太阳蓄血证 足太阳膀胱

太阳蓄血证作为太阳病的杂症,在伤寒论中有如下记述:“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06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条)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血证谛也,抵挡汤主之。(125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126条)”

关于太阳蓄血证的病位,后世医家众说纷纭。其争论点无外乎病位在于膀胱与否,或是病在下焦,明确影响何种脏腑与否。那么,在此我想提出,太阳蓄血证的病位在于足太阳膀胱,但不仅仅局限于足太阳膀胱。

太阳蓄血证是瘀热互结的证侯,太阳蓄血证是瘀热互结于下焦的证候,太阳表邪循经入里,和血结于下焦,于是就形成了太阳蓄血证。如果血热初结,热是刚开始的意思,热重势急,热邪重而且热势也比较急,瘀初成而较轻浅,瘀血刚刚形成,但瘀血比较轻浅。证见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而表邪已解者,用桃核承气汤,泻热化瘀。若血热瘀结,血和热瘀结在一起,瘀成形而势重,瘀血已经成形了,瘀血的病势也比较重;热已敛,收敛的敛,而势缓,热邪已经收敛了,热势比较和缓;热和瘀血相结,瘀血已经成形了,热势已经收敛了,热已敛而势缓,热势比较和缓;证见,证侯见什么呢?少腹硬满,证见少腹硬满,如狂或发狂,或身黄,脉沉微,这个微是有形邪气阻滞,脉气不利的表现;或沉结,这个结也是有形邪气阻滞,脉气不利的表现,沉都是病在里,小便自利,这是鉴别诊断,用抵当汤破血逐瘀。这是太阳蓄血证的第二个类型。第三种情况,血热互结,瘀成形而势缓,热虽有而势微,热势比较微弱,证仅见,证侯仅见什么呢,有热,少腹满,小便自利者,这又是和太阳蓄水证相鉴别,小便自利者,用抵当丸化瘀缓消。

从第106条我们可以看出,太阳蓄血证的它的成因可以是太阳表邪循经入里,影响了膀胱的气化机 1

能,也可以是在患太阳表证期间,饮水过多。因为在患太阳表证期间,膀胱气化机能比较低下,饮水过多,膀胱来不及气化水停下焦,反过来又影响了膀胱的气化,这两种成因都可以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气化不利就会使废水排除不利,出现小便不利,小便少;膀胱气化不利以后,津液不能够化生,不能输布上承,所以上面表现了口渴、消渴、渴欲饮水、烦渴这些津液缺乏的这种证候。那么就明确了其病位与膀胱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1

24、125条分别叙述了太阳蓄血证的两个个主要症候。首先邪热不解,热入血分,继而循经上扰心神,其人出现发狂的现象。当然因其病位与膀胱有着密切联系,其人自会出现小便不利少腹拘急等一系列下焦不适的症状。那么分歧就在第126条,倘若病在膀胱,那么其人小便反利是为什么呢。所以有的人就认为,《伤寒论》中所描述的太阳蓄血证,很可能就是在外感热病的病程中,由于细菌和病毒毒素的刺激,导致了泌尿系统的微循环的障碍,它并没有影响肾脏的功能,而是泌尿系统的微循环的障碍,因此他有特别不舒服的感觉。还有的人索性将太阳蓄血证的病位进行更改,提出“病在胞宫”,“热入血室”等观点。因而,个人认为太阳蓄血证病位在于膀胱,但不仅仅局限与膀胱。不局限之处是围绕着足太阳膀胱进行扩充的。

邪热不解,入太阳经,一则偱足太阳膀胱经,产生小便不利气化失司的症状你,另一侧偱手太阳小肠经,小肠终归于大肠,热结肠腑,出现小便利,而少腹满的现象。《症因脉治·肿胀总论》:“伤寒腹胀之症,恶寒发热,自汗口渴,小便不利,小腹胀满,此热结膀胱之症。若里热不恶寒,自汗不大便,烦满燥实,此阳明胃实腹胀之症,若腹胀硬痛,小便自利,大便或黑,此蓄血腹胀之症也。”因而与手太阳小肠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根据经络循行走向,邪热循经上传,自手太阳小肠经,上传入手少阴心经,热扰心神,则出现心神不宁,其人发狂的现象。这也代表着邪热由下焦传入上焦,由表入里,这刚好对应“其人脉微而沉”,此人虽体内水液代谢失常,但是邪热仍在下焦,未入阳明,因而暂时不会出现结胸的表现。邪热亦可循经下传,自足太阳膀胱经下传入足少阴肾经,阴不及阳,进而导致人体阴阳失调,因而出现脉微而沉,并可推知寸口脉微而尺脉推之不及。按此规律,接下来足太阴脾和手厥阴心包受邪,手厥阴心包横穿足厥阴肝,肝木乘脾,木不疏土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出现病人身黄的现象了。因心包受邪,脉出现结像,提示病情进一步加重。

“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血证谛也”这句话仲景想告诉我们,太阳蓄血,不仅仅局限前后二便的出血。不少医家提出热结胞宫血室也可导致其人发狂,《金匮要略》妇人篇就有记载热入血室导致妇人发狂的病案。同时也有医家指出腰椎骨盆处骨折也可算蓄血证的一个诱因。由此可见,小便的利与不利便是判断病情的一个标准。那么尿液属水,太阳蓄血证应当属于血份证,“水”和“血”又有何种关系呢。水和血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在脾胃后天的运化之下,疏布于人体的五脏六腑。古人早就有“津血同源”以及“夺血者必无汗,夺汗者必无血”的说法。小便不利,水液气化代谢失司,那么血液运行也就失常,则不可再用破血药物进一步损伤人体,反之,小便自利,说明体内仍有淤血横行,此时采用破血逐瘀药物,来缓解蓄血之象。可见,用何理法方药都与水液代谢相关,无论病位在何处,

都不外乎要与太阳膀胱府发生一定的联系。

参考文献

1、

2、

3、

4、

张仲景 《伤寒学》[M].江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张仲景 《金匮要略》[M].江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范保根.试论太阳蓄血证之蓄血部位[J].四川中医,1988,11:4-5.侯志旺、郝万山.太阳蓄血证争议之我见[J].老林中医药,2008

伤寒论学习心得

伤寒论学习心得

伤寒论学习心得

学习《伤寒论》

伤寒论 读书笔记

伤寒论感悟

伤寒论学习心得

伤寒论学习心得

伤寒论心得体会

伤寒论学习体会

伤寒论论文
《伤寒论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浅谈伤寒论 论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