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咏华山教学设计卢洪年

发布时间:2020-03-02 15:34: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语文第二册《咏华山》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淮安市泾口镇第二中心小学 卢洪年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首”、“与”、“齐”,并能准确、规范地按笔顺书写

2、采用结合上下文和在语境中理解“艰难”、“情不自禁”、“举头”、“回首”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读文添加简笔画、朗读等形式感受华山的雄伟壮观,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诗文对照和读文添加简笔画,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贴图 设计理念:

在学习《咏华山》这篇课文之前,很多孩子都没有去过华山,那么应该如何让他们去感受华山的高与险呢?我针对这一情况,决定和孩子们一起来画一画课文中的这座华山。新课标提出要着培养孩子的想象与情感能力,那么在文包诗的教学形式中,既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切入口。学生年龄越低,越是依赖词语以外的信息来理解语义。有表情的、抑扬顿挫的朗读就是以词句为核心,附上许多非语言信息,以便学生能借助这些非语言信息,正确地把握和理解语文内容。“以读导学”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其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其逐步达到“听懂、读通、能说、会写”的要求。紧扣“以读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获得领悟、体验成功”的教学思想,我对本课的第二课时教学作了以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进华山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小朋友们,请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师边板书边指导学生书写。

华:这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下面的横要写得稍微长一点,这样才能稳稳地托住上面的部分。

山:这中间的竖很关键,要直,要有力,你们看!多像一座巍峨的高山啊!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应该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感受祖国汉字的无穷魅力。)

2、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在课文里学习了这样的一首古诗,(课件出示古诗)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吗?(生:寇准)对,他就是宋代的寇准!他作这首诗的时候,才(生:七岁)

(设计意图)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开始就用古诗来导入,并用多媒体出示古诗,并适当设置悬念,告诉学生这首古诗是由一位7岁的孩子写的,既复习了旧知,又抓住了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品词析句,感受山高 过渡:小寇准的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其实,这首诗的意思就藏在我们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里。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古诗的意思藏在哪儿,可以用笔画出来。

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以课件出示相关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设计意图: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找句子,不仅仅旨在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

3、指名读这句话,说一说:读了这句话,你觉得华山是一座怎样的山? (预设:华山是一座很高很高的山。\\华山是一座巍峨的高山。)

师:对,课文中也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华山的高的。是哪一句话呢?

4、指名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啊!

5、指名读这句话。

师相机评价:(1)、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像看到了一座很高很高的大山。 (2)、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情不自禁地想画一座高山了。

教师以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一座高山。可是只有孤零零的一座高山,还不够美,小朋友想不想帮老师在这幅画上添上一些景物呢?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想一想,可以添上哪些景物?

(设计意图:简笔画、贴画的过程其实是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在学生感兴趣的简笔画、贴画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远远近近”“山腰间”等词语的意思,更是体会华山雄伟壮观的绝佳途径。)

6、指名回答。(蓝天、远远近近的山、太阳、白云)

7、集体作画。 (1)指名画蓝天。

(2)指名画远远近近的山。

老师来画一座远处的山,谁来画一座近处的山。还有谁想画哪儿的山? 问画山的小朋友:你怎么不画一座像华山这么高的山呢? (生:因为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可见这些远远近近的山都没有华山高)

(3)指一名学生贴太阳,你想将太阳贴在哪儿?

(指着学生贴的太阳)师:哇,太阳离小寇准他们可真近啊! (4)、指几名学生贴白云。

先说一说,你认为白云应该贴在哪儿?理解“山腰间”

师:我们平时看白云,都知道它们在高高的蓝天上飘呢,可这会儿,站在华山的山顶上看白云,白云却在半山腰呢!你忍不住想说什么呢?(华山可真高啊!)

8、画真美,课文中的句子也很美!谁能读好这句话?(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指名读、齐读。

9、诗文对照,将这句话送到诗句的后面。(指名回答,课件动态显示)

只有天在上(除了蓝天)

更无山与齐(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举头红日近(太阳显得那么近)

回首白云低(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以动作表示“举头”、“回首”的意思。 (设计意图:文包诗的特点就是诗句的意思藏在课文中,学生在完成简笔画、贴图、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对诗句的意思已经有所体会,这时候,通过送句子到相应的诗句后面,更是水到渠成,应该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再次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10、听了小朋友们的朗读,再看看黑板上这幅画,你们猜,老师心里最想说什么?

(师:对啊,华山真是太高了!)

11、再指名读:啊!华山真高啊!

师评价:(1):了不起!你将两个感叹号表达的情感都读出来了!

(2):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去登华山了!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读出了华山的高,读出了寇准的惊讶。在这一自然段中,写爬山,紧扣一个“高”字。所以在品读课文时,结合图,抓住“啊!华山真高哇!”这句话,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

12、课件出示华山,你们看,它有2200多米,高不高?(高)它有550层楼那么高。而“华山自古一条道”,这条道又不好陡峭崎岖,要等上山顶,可真——艰难(指读)

13、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相信你一定能读好。 课件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词语的教学不是孤立的,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词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14、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老师情不自禁地作画,老师看出来了,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读。(再次齐读:啊!华山真高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小寇准呢,他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呢?给三个答案让学生选择:

(1)忍不住地想做一件事。 (2) 心情很高兴。 (3)有点生气 师相机点评:

(1)你这么聪明,老师情不自禁地想摸摸你的小脑袋。 (2)老师情不自禁地为你竖起大拇指。

15、最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和小寇准一起吟诵一下这首诗。

三、背诵全诗、体会意境

1、同学们读得真好,就像一位诗人,谁愿意到前面来,可以加上动作,老师给你配上音乐,来美美的吟诵这首诗。(借助华山风景图引导学生背诵。)

2、加上动作表演古诗

3、全班齐背。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1、欣赏五岳名山。

2、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课堂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实在太小了。陶行知要推倒学校的围墙,地为床,天为被。我们也要打破教学的课堂局限,将学生由课堂引向课外。)

五、记忆字形,练习书写。

1.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三个字,你还认识它们吗? (读生字) 首、与、齐

2.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目的:引导学生找出生字特点,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记字,培养识字能力。

3.你们觉得哪个字难写,需要老师帮忙。 可重点指导“首”字:

①要写好这个字,你觉得哪儿需要提醒大家?点拨:注意下边是个自己的 “自”

②学生动笔临写(提醒写字姿势)③反馈评议。④再次练习书写。

4.指导书写剩下的两个字。 ①谁说说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齐:上边折文盖住下边,一个竖撇一个竖。 注意“与”字的笔顺。第二笔是竖折折勾 ②学生动笔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③反馈评议。 ④再次练习书写。

六、板书设计

咏华山 啊!华山真高啊! (简笔画、贴画)

《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 教学设计

《咏华山》教学设计2

咏华山(公开课)教学设计

《咏华山》教学设计[材料]

咏华山教学设计卢洪年
《咏华山教学设计卢洪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