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10:15: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9年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泰州市海军中学 董莹

2009年中考试卷应该说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中历史学科对学生的考查要求。浏览整份试卷,我们不难看出今年中考历史试卷所蕴含的“稳中有变,稳中有新”的整体特征。“稳”是主流,“变和新”是方向,体现了不断追求新课改的理念。试卷设置也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接近和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稳”指考查的主题、主流变化不大,我认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板块的分值及比例变化不大:

从整个试卷的结构来看,近现代史依然占绝大部分分值,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值与去年差不多,约为5:4。

二、立足基础,重视主干的思想不变。

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依然是今年考查的重点,试题以要求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为主干,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如蔡伦改进造纸术、大运河的开通、《马关条约》、井冈山根据地、渡江战役、三大宗教、新航路的开辟、新经济政策、慕尼黑阴谋、秦的统

一、“天可汗”、汉武帝的大一统、戚继光抗倭、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平定准部叛乱、故宫、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七七事变、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太平洋战争、美国内战、罗斯福新政、《独立宣言》等,都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同时也是高中阶段的必修内容,对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坚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念不变。

历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充分反映了历史和现实的社会需要,充分体现了历史教育功能和借鉴作用。如第3题考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21题考查古今的有关我国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历史知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些试题的设计立意较高,技巧成熟,润物无声,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发展意识。

四、关注热点

关注社会热点,试题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让学生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主线,也是今年中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试题着意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国际的重大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关注民生等社会和谐问题,思考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充分凸现时代性特点。例如,第10题中的中国人民海军在泰州诞生60周年,第21题中吴伯雄访问大陆,第22题中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24题中的金融危机等,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这些试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当前政治形势、社会热点,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关注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今年中考历史试卷最大的亮点就是命题角度上的“变和新”,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情景设计,倡导图文并茂。

创设情境,拓展思维空间,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材料、历史图片(共有17幅之多),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创设新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例如,第14题通过中国道教青城山和世界三大宗教典型图片来考查学生对三大宗教的了解。第22题共展示了六幅图片,从而充分展现了北京悠久、沧桑、辉煌的历史进程。实际上是以这些图文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筑成就、从屈辱到抗争的发展史以及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体现综合渗透,培养创新能力

试题注重学科内的主干知识的综合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例如,第4题通过一段诗文,既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对古诗文的理解,也考查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对大运河地理位置的了解。第10题考与中国人民海军在泰州白马庙诞生同一天发生的历史事件,此题注重与乡土知识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的感情。

三、加强开放探究,落实三维目标

试卷通过活用材料,巧设新情境,设置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开放式探究,是当前中学历史课改的发展方向,是研究性课题的组成部分,是综合实践课程倡导的研究方向,这是开放性的历史学科所固有的特性。例如,第22题第(6)问关于对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感受,第23题第(6)问关于先进思想文化的作用,第24题第(6)问要求学生谈国际社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等,这些试题在书本上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考生必须将自己的思维置于问题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综合思考分析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总体来看,2009年中考历史试卷在继承去年试卷特点、形式、内容上稳中有变。试题的设置灵活实效,试卷的可读性很强,命题角度更加开放、灵活,对以后命题设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中考试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很多,但重点考查的是基础知识,所以历史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重点的教学,要对《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础线索,阶段特征、基础观点等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应理解到位。

2、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容易混淆,甚至有点混乱,所以老师应教给学生一些简单而有效的记忆方法,便于学生记忆。

3、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识点,复习时教师要梳理教材将考点条理化线索化,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给学生以完整的知识体系。

4、老师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这样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中考思想品德历史试卷分析

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太原市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河南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中考历史试卷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