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课堂活动创新设计与有效实施

发布时间:2020-03-02 14:15: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

摘要:针对目前的思品课教学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效果不佳,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任何的学习兴趣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采取措施实现小学思品课的创新教学。本文主要针对变化授课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综合性拓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创新拓展体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对其进行情感德育教育可谓意义重大。小学思品课作为小学生情感熏陶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必须让其发挥实效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思品课教学来说,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效果不佳,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任何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采取措施实现小学思品课的创新教学。 变化授课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 要想实现小学思品课的创新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上。传统的小学思品课教学,一般来说,教师都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教师授课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强,一般都是讲授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一味的听,有心的同学还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点,这使得学生感到思品课学习的枯燥乏味。被动式的学习,他们根本提不起兴趣,这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果。鉴于此,教师要改变那些教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设计体验式教学,创设一种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来扮演里面的角色,就能很好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正如陶行知先生强调的“做、学、教合一”:“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活动教学法

思想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中,必然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树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素质。因此,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所有牵涉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时,老师应该尽量减少自身的理论灌输,做到立足教学的内容开设学生喜爱的活动,利用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经过实践验证,参与到这种开放的、创新的课程中,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调动他们的创新能力,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2.多媒体教学法

在授课中,老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生活中的快乐》一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施来进行教学,立足于社会实践,把快乐的场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对生活中出现的事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传统教学模式中枯燥的板书转变成信息化时代的多媒体技术,通过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让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充满勃勃生机。

总之,儿童生活的现实性,决定了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关注和反映儿童生活的真实性。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紧扣教学目标,想方设法去创造符合儿童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自主探究,合作发现,培养生活能力,提高道德水准,做适合于现代社会需要的小主人。

2.验证学理。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感知课本教材,使学生对道德观点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悟。之后利用掌握的观点、道理讨论辨析(比较体验)甚至可以亲身实践(活动体验)或采用心理换位体验、角色表演问题的方法正确与否,层层筛选,去伪存真,留下一下或多个明确、有效、令人信服的结论。同时也可以在补充相关事例、材料讨论辨析,再次验证结论、做法的合理性,摆事实讲道理。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综合性拓展的具体措施

1、问题或专题的综合性拓展

在传统的学科知识内容教学中,大多是基于学科知识,使学生达到理解并长期记忆的目的。然而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活动为围绕具体问题或专题内容来开展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讨论教学的方式来开展,首先,教学需要根据问题或者专题内容决定是否应用讨论教学,以及为何要采用这一首要问题。假设教师的课堂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复习和扩展已学的科学知识,这些科学知识的来源是教材内容或者课外教学资源,学生能对其中许多知识中未交待的内容进行扩展性讨论,包括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分支,细节内容等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置组织、引导讨论教学活动的开展。为确保教学活动能有实际收获,学生的准备活动十分必要。教师应该针对全班学生有目的设置关于倾听、表达、组织、交流等方面。有些儿童通过电视或者其他媒介有可能片面的认为讨论即是通过言辞压倒对方,教师要对此加以正确的引导,做好讨论的组织工作,使学生成为更有效的讨论活动参与者。

2、课程目标的综合性拓展

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融入社会能力的形成,使学生成长为富有安心、公德心、责任心以及拥有健康人格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这是品德与生活课堂设置的总目标。教师在培养学生拥有以上要求的基本素质以外,应将课程目标拓展到情感培养、认知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这些方面是目前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方面所普遍缺少的。传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往往强调知识与能力,而忽略了学生情感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与现代素质教学的教学理念不相符合,这使得我们的教学目标存在先天不足。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应该做到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结合,教师要革新教学观念,全面的把握教学目标,改变一直以来重理论知识而忽略情感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丰富教学活动,拓展教学范围,密切关注生活动态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使其养成健康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提高其参与生活、融入社会的良好社交能力,在掌握必备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做好课程目标的综合性拓展。

3、学习方式的综合性拓展

小学品德与生活学习方式的三种基本形式为: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讨论式教学。无论何种学习方式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目的。在学习方式的拓展上,教师应该将小组协作学习、课外研究学习、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辅导者、问题总结分析者的身份来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专业技能提升和积极参加学术交流等形式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的学习科学、先进的教学方式,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丰富、直观、高效、灵活、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能够自我思考、自主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养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观和社会价值观。

4、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拓展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本课程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积极的结合利用其它学科的有益资源,实现教育的整体效益性,通过课程资源的共享来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教师要善于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点来拓展教学内容,同时把静态的教学内容与动态的社会活动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同时,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开展要结合不同的教学活动来丰富教学内容,如夏令营活动、班级活动、体育活动、节日晚会等相结合。当然,教学资源有着其丰富性也有其交叉重复性,如何合理的对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和配置成为与其他学科活动进行资源共享的重要课题。

总之,在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革新教学理念,以全新且科学的视角来审视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建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提高的教学目标,积极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整合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通过与社会生活内容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其成长为高素质的现代型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有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与实施试题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与实施试题

有效课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有效课堂实施小结

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与实施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有效的设计 有效的课堂

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3)

浅谈课堂活动创新设计与有效实施
《浅谈课堂活动创新设计与有效实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