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孔繁森故事十则

发布时间:2020-03-02 06:39: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孔繁森故事十则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20世纪90 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人人格,他的情操,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西藏高原。

一、孔繁森小传

孔繁森( 1944.07.16—1994.11.29) ,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人,孔子第74代孙。1959年7月考入聊城地区技工学校,1961年7月毕业后应征入伍,1966年9月光荣加中中国共产党,1968年复员回到聊城,历任聊城地区技工学校革委会副主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79年和1988年两次赴西藏任职, 1992年11月,调任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主席。1994年11月29日,他在赴新疆考察边贸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 50岁。

二、寒门才俊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于冠县五里墩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五里墩住的都是孔氏后裔,‚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 1 他经常帮助同学们洗衣服。尤其在夏天,上实习训练课时,由于劳动强度大,出汗多,同学们的衣服脏得快,孔繁森便在同学们休息后,将他们的脏衣服收起来,洗净晾干后再送给他们。对那些独立生活能力差、年龄小的同学,孔繁森更是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他们。老师和同学们提起孔繁森,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啧啧‛赞赏!

三、战士本色

1961 年夏天,孔繁森从技工学校临近毕业时应征入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配到济南军区警卫营。在部队,他白天训练值勤、参加劳动,先后给军区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当过公务员,照料过生活难以自理的军区副司令员。晚上他爱看书学习,读得最多的是革命英雄故事: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方志敏、刘胡兰、杨靖宇慷慨就义,董存瑞、黄继光舍身杀敌,欧阳海、罗盛教舍己救人。这些故事震撼了他的心灵,净化了他的思想,激励着他奋进的步伐,为他后来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部队这座大学校里,他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苦练军事技术,连续8次参加济南军区军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连续6 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和‚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

孔繁森在济南军区当兵时的老班长——臧秀启先生曾深情回忆起那段终生难忘的军旅时光。当时臧秀启的父母都在苏北,家庭条件困难,有一次他收到母亲来信说父亲病重。臧秀启心急- 3 时部队经常下乡和群众联欢,他总是可以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他还经常去孤寡老人家中打扫卫生,帮忙干农活儿,把自己省吃俭用存下来的三五块钱给他们。在每次回家休假的十天里,他总是要到队里干上七八天的农活,连工分也不要。

孔繁森刚到西藏岗巴县工作时写信给臧秀启说:‚这里实在是太艰苦了,全县只有一棵树,既然来了我就要坚持下去,绝不打退堂鼓,决不当逃兵。〃〃〃〃〃〃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这曾是孔繁森最豪迈的誓言,在他走后却成为了总结他一生的挽联。

四、义务劳动

1968 年夏天,聊城地区技工学校校办工厂生产CQ6137 车床的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战高温夺高产,誓为国家多贡献‛的口号成了广大教职工的实际行动。

7月5日一大早,学校广播室的大喇叭响了:‚今天铸工车间开大炉,希望大家踊跃参加义务劳。‛刚刚转业回到学校工作的孔繁森,听到广播,二话没说,借了件工作服,就急匆匆地第一个来到车间。

‚小孔‛,正在点炉的车间主任张化洲老师傅看到这位精干消瘦的青年,惊喜地说:‚听说你感冒了,今天就不要来了,人有的是。‛

‚我年轻,有点小病小灾,好的快。‛孔繁森面带笑容坚定地说,‚我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哪能不来呢?‛

- 5 的客车旁,人们排起了长队。队伍里有一位 30多岁的男同志,方脸大眼,衣着简朴整洁。他不停地忙碌着,一会儿搀扶老人上车,一会儿替行动不便的妇女抱孩子、提行李,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位同志,你看我和老人、孩子出趟门真不容易,老的老,小的小,多亏了你跑前跑后帮忙,真该谢谢你。‛一位中年妇女专门挤上前对这位男同志说。

‚这点小事不算什么。‛

‚看你累得满头是汗,赶快休息一会吧。‛

‚不累,不累。‛他连声说。

直到其他旅客都上了车,他才气喘吁吁地来到车上的六号座坐下。

车上的旅客直嘀咕:萍水相逢,助人为乐,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发车前10分钟,车站值班站长李保林来到这辆车上检查安全,‚哟,孔部长,你这是上哪里去啊?‛李保林发现了刚才那位忙上忙下的中年人,高声打着招呼。

‚我回堂邑老家看老人去。老李,这春运高峰值班,真够辛苦的。‛

‚没什么。孔部长,你打个电话来,提前给你留一张车票就是了,省得排队买票耽搁时间。‛

‚大家都排队,我怎么能搞特殊?‛

- 7 ‚这是送货的车,不需要车票。‛李保林急忙推让。

‚不行啊,货车也不能白坐啊!‛孔繁森认真地说。

多少年过去了,孔繁森交到李保林手中的那张五角钱的硬板车票,在李保林心中越来越清晰,越越越有分量:孔繁森真是一个高尚的共产党人。

六、—副对联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死不还乡。‛

这是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重庆渣滓洞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拟就的一副对联。孔繁森非常喜欢。他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但当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他能够挺身而出,舍‚小家‛顾‚大家‛,党叫干啥就干啥。

1979 年 4月,山东省委组织部要派一批干部去西藏工作。当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听到消息后便报了名。他的好友赵建国得知后,当晚就匆匆来到孔繁森的宿舍。

‚繁森,你30多岁,已经是地委宣传部的副部长了,也算是春风得意……你孩子小,妻子体弱多病,老母亲又年逾古稀……‛

没等赵建国说完,孔繁森大就打断了他的话头,激昂地说:‚国家正值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时候,党既然发出了召唤,西藏又缺少干部,我这样年轻的县级干部不报名,难道让组织来点名?让组织费口舌做思想工作?至于西藏自然条件艰苦,生活上不方便,用不着考虑,我不去,别人也得去。人家能吃的苦,我- 9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

七、‚拥军粪‛

1979 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工作,担任了岗巴县委副书记。这年春节,他没有回家与家中的亲人团圆,而是留在了岗巴与藏族同胞共度佳节。

除夕,稀疏的鞭炮声给荒凉的高原小城增添了许多节日的气氛。孔繁森高高兴兴地到机关家属院,给汉族干部、家属拜年;到附近牧民家里串门,与藏族同胞一起畅叙民俗,心情格外激动。

夜深了,孔繁森才回到自己简陋的住处。躺在床上,对老母亲、妻子儿女的思念如海潮般在他心中翻腾起来。一转念,他又想起了驻守在岗巴5000多米高山上的边防战士。过春节了,边防战士一定也像自己一样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守卫着祖国的边疆,新春佳节之时应该去看看他们。

大年初一,孔繁森就早早地出发了。县城与边防三连之间隔着雪山,孔繁森深一脚浅一脚地踏雪前进,终于,在白茫茫的雪海中看见了边防连的营房。孔繁森兴冲冲地推开房门,一下子惊呆了!火炉里没有火,屋像像冰窖一样寒冷,战士们正默默对坐。战士们看见孔繁森进来,忙站起来,热情地打招呼。孔繁森握着战士们一双双冰凉的手,心疼地流下了眼泪。

孔繁森责问连长:‚过节了,战士们都在挨冻,你怎么不让他们生火取暖呢?‛

‚驻地偏僻,附近可拾的牛羊粪少,连队储备不足,没办法- 11 住下,和通讯员挤着睡一夜。

10月的一天下午 5点钟,暮色朦胧中,孔繁森和工作组的一名同志正骑车赶路,他们要从樱桃园赶去古城处理一起急务。大约走出四五里路,他们看见一位老大娘坐在路旁,怀里抱着个包袱,一脸的愁苦。孔繁森跳下车子问:‚大娘,你到哪里去?‛老大娘说:‚我去古城,没赶上汽车。‛孔繁森说:‚正好我们也去古城,来,我带着您。‛没等老大娘表态,他就连挟带抱地把老人扶上了车后座。一路上,他边走边和那位老大娘拉家常。原来老大娘家住古城三里营,是个烈属,丈夫在抗美援朝时牺牲了。儿子身体不好,生活困难,她常住出嫁的闺女家,今天要回古城老家去看看。孔繁森听到这里,不禁肃然起敬,动情地对老人说:‚大娘,您是烈属,对革命有功。家中有什么困难告诉我,我想法帮你解决。‛

约摸走了10多里路,孔繁森已全身是汗,大口喘着粗气。毕竟是40岁的人了,骑车带人走土路,不是轻松事。陪同的工作人员多次要求跟他换换,他执意不肯。老大娘也央求他:‚你快停停,让我下来自己走,别误了你们的公事。‛孔繁森说:‚大娘,我母亲80多岁了,我工作忙,不能守着老人尽孝心。今天能帮帮您老人家,累点我心里也高兴。‛一直到三里营村口,孔繁森才把车子停下。孔繁森翻了翻自己的口袋,把仅有的24 元钱塞到老大娘手里说:‚大娘,钱不多,您去买点东西吃。‛说罢,扭头骑上车子奔乡驻地而去。老大娘望着他们的背影,不住口地- 13 村民们围拢过来,有的献哈达,有的敬上青稞酒,有的端上酥油茶。孔繁森让老支书格热陪着,挨家挨户走了个遍:看看各家各户的牛羊肥不肥,房子翻盖了没有;瞅瞅被褥新不新,面缸满不满。他记得离开苍龙村时,曾为一位老人打过针,看过病,回山东后,还给老人寄过药,便问:‚嘉措老人还在吗?‛老支书说:‚不在了,去年春上去世的,老人死前还念道你呢!‛孔繁森听罢,一阵戚然。

接着,他又看望了80多岁的波旺堆老人。老态龙钟的波旺堆,眼睛已不好使了,好半天才认出是孔繁森,哆哆嗦嗦地伸出双手,抓住他的胳膊:‚啊,孔书记啊。‛激动地流下眼泪来。10 年前,孔繁森给老人看过病,送过奶粉和白糖,看到老人还健在,还能捻牦牛线编绳,还能干拍牛粪饼一类家务活,心里很高兴。孔繁森抓住波旺堆老人的双手,轻轻摇着:‚阿爸拉,祝你健康长寿!‛

当晚,孔繁森和老支书格热聊起来。他们从村里现状谈到未来发展规划,从教育谈到村办企业,从医疗保健谈到创办敬院院……,孔繁森据此写出了一份苍龙村发展规划方案,竟然通宵未眠!天色微明,孔繁森准备赶路了——他怕乡亲们知道了都来相送。闻讯的老支书格热和老伴追到村口:‚孔书记,我这两只老母鸡你一定要带走。你为俺苍龙村办了这么多好事,我们打心眼里感激您啊!‛说着,格热老人的热泪在脸上流淌。

孔繁森也泪花闪烁:‚格热,我还会回来看望你、看望乡亲- 15 包子和馒头,一家人便向市区外20多里处的堆龙德庆敬老院奔去……

赶到敬老院时,包子和馒头还热乎乎的呢!老人们吃着孔繁森送来的三鲜肉馅的大包子和喧腾腾的热馒头,一个个泪花闪闪。孔繁森又拿起照相机,让妻子女儿和这些老人合影留念。

直到妻子和女儿离开拉萨,他也没抽出空来她她们逛逛著名的帕廓街,气得女儿埋怨他:谁的爸爸像你啊?妻子也含着眼泪,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不过她永远不会忘记丈夫那亲切的话语:‚我陪你娘儿俩逛逛拉萨。‛

十一、‚大孝子‛孔繁森

孔繁森是聊城远近闻名的‚大孝子‛。第一次援藏期间,他时刻惦记着家中的老父亲、老母亲,好在两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回到内地以后,不管是在莘县还是在聊城工作,也总是尽量抽出时间陪伴老人,特别是1982 年他老父亲去世后,他对母亲的孝心更加强烈。官当得越大,他越懂得孝敬年迈的母亲。他经常用手推车推着老母亲在东昌湖边散心;给老母亲洗脚、擦背、端屎端尿的事,只要他在,就不让别人干;老母亲吃剩下的饭,他一看见就端过去一口一口吃完。

二次援藏,他着着实实是瞒着老母亲的。

那年,孔繁森的母亲已是87岁高龄了。孔繁森在即将登上去西藏的路程时向老母亲告别。他一边为神志清楚的老母亲梳头,一边琢磨着对母亲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是开会,路- 17

孔繁森廉洁小故事

孔繁森

孔繁森

孔繁森

孔繁森

孔繁森

孔繁森

孔繁森

孔繁森

孔繁森孝敬藏族老人的故事

孔繁森故事十则
《孔繁森故事十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