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母亲讲稿

发布时间:2020-03-04 00:17: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母亲》

——丁玲

汉语111 王新伶

幻灯片1:

下面,让我带大家走进丁玲的小说《母亲》中。

幻灯片2:

我今天主讲的一共有五个方面,有作者简介、背景介绍、主要内容与作品浅析、丁玲的女性意识以及课后思考题,主要通过《母亲》,谈一下丁玲的写作手法和“母亲”于曼珍的性格特点。

幻灯片3: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丁玲女士的生平。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蒋伟,字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其代表作有《莎菲女士的日记》、《韦护》、《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阿毛姑娘》、《暑假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

幻灯片4:

1928年,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

幻灯片5:

丁玲是始终坚持女性立场的作家。带有时代的鲜明印记。

《母亲》则体现了封建大家庭的崩溃没落以及第一代新女性的坎坷路程。

幻灯片6:

丁玲四岁丧父,母亲于曼贞是一位受新文化熏陶的旧式女性。丈夫死后,封建大家庭濒临崩溃,五岁的丁玲不得不随母亲移居到常德的舅舅家居住。从此母女相依为命,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

在丁玲七岁时,母亲结交了后来成为著名革命家的向警予,思想逐渐趋于民主和革命化。 说是背景有点牵强,但是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丁玲才能写出这部作品。

幻灯片7:

丁玲在一次采访中说到:“小说里的情景都是我亲身的经历,亲自的体会,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呢…… ”可见《母亲》在丁玲心目中的重要性。

幻灯片8:

这是片长篇,虽然还未完成,只有四章,但是篇幅也很长,我想大多数同学都还没有读过。下面介绍一下小说的主要内容。

“母亲”早年守寡,凭着顽强的毅志和信念从痛苦消沉中站起来,关爱和抚养晓菡和弟弟(亦以丁玲本人和幼年夭折的弟弟为原型),母亲因为一次回武陵省亲,偶然接触到了外界的新生事物,在不断的了解中逐渐迷上了“女学堂”,这在女人仍裹小脚的年代,是一种女性向社会提出的要求追求自尊的人权的反抗。 “母亲”虽然守寡,还拖着两个孩子,但对知识的渴望并没有因世俗的偏见而泯灭。

幻灯片9:

三十岁了,为了摆脱封建的束缚,忍受莫大的痛苦拆掉裹脚布让脚放大,改了宽大的清代古装,穿上“灰绸夹衫,滚一道窄边,袖口小了好些,正身也短些”,“大褶黑裙,光面元色闪缎鞋,脚全露在外面,连白袜子也看见了”,“头上光溜溜的,只一根金簪子绾着发髻,耳环或戒指都不戴”。在学堂上学,刻苦认真地争前茅希冀也能当“先生”。女儿也随母亲的进步思想,进了幼稚园。母亲同志同道合的姐妹们精钻学业,共商国事,甚至激起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志向。在那个年代,这是壮举。

幻灯片10:

介绍完主要内容,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讲的重点,对作品的浅析。我主要讲一下《母亲》的艺术手法和母亲于曼珍的性格特点。下面看一下它的艺术手法。

幻灯片11:

首先是诗样的笔触,工笔画式的色调。

大家看一下下面这段描写:

“曼贞并不能忘记灵灵溪的,她想那里的太阳,那些在太阳里飞着的蝴蝶、蜻蜓,那些在太阳里蒸发出的草的气味,泥土的气味,那些在太阳里躲在树叶底下睡觉的小鸟,灵灵溪里的小石,在阳光下,闪着五颜六色的花纹,它们唱得更热闹了。池子里的晴空更显得清澈,蓝得可爱更白的可爱呵 她更想着幺妈,她在太阳底下,脸儿一定晒得更红了,额头上不断地沁出汗来,稀稀的银发,露出几根在她的挑花的包头里,她脸上的那些皱纹,只画出一层浑朴。在城里找不出幺妈那么一幅脸,一幅神气,曼贞常常觉得寂寞„„可是曼贞又愿意留在城里,不怕这里有苦的生活等着她,她不愿再依照原来的方式做人了,要为自己辟出一条新路来,她要不管一切人的讥笑和反对,自己处理自己的生活了。 ”

这是曼贞决定留在城里到新式学堂去读书前的一段描述,她对家乡的思念是那样具体、深情,但又断然决定留在城里,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一位感情丰富、内心凄苦而又不愿安于现状的年轻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幻灯片12:

然后就是有意识的用中国手法,按《红楼梦》的手法来写 《母亲》。

《母亲》是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从作者已写出的前四章来看,已经可以感觉到这部小说的规模和气势。仅前四章,有名有姓的登场人物已达

三、四十人,且眉目清晰,性格各异。人物活动的舞台也从灵灵溪牧歌式的田园转移到武陵县城喧闹的街衢。作者营造的时代氛围,透过人物命运时时感到辛亥革命大潮的逼近,一个旧世界即将崩溃,新世纪的朝阳正在升起。

幻灯片13:

最后一点是丁玲在这部作品中,突破了前期“私语体”的风格,

大量使用方言和古典白话。

其中最为成功的是妯娌间的对话,它吸收了《红楼梦》中人物的神韵、语调语气和词汇,夹杂些方言土语、现代白话,组合成一股生动、伶俐的语言流。有一些词汇甚至是直接从《红楼梦》中移用过来的,如“云弟,什么地方偏了来,脸还红着?”“偏”在湖南方言中并无这样冷僻的用法,其他文学作品也不多见,可能从《红楼梦》中来。如《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中,宝玉赴薛蟠生日宴回来,“只见宝钗走进来笑道:‘偏了我们新鲜东西了。’宝玉笑道:‘姐姐家的东西,自然先偏了我们了。’”此外,诸如“凑趣”、“赶热灶”、“爱奉承”、“兴的头儿”、“礼数儿”等词汇,都留着《红楼梦》的痕迹。小说第四节中关于打牌的描写,甚至与《红楼梦》第四十七回鸳鸯、凤姐儿与贾母玩牌那一段,情节差不多,语言也有相似处。

幻灯片14:

说完它的艺术手法,我们再来看一下小说的主人公曼珍,看她是一个怎样性格的女性。

幻灯片15:

首先我认为曼珍是不爱管闲事的。

在老于和幺妈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来。

老于对幺妈说:“我们这位姑奶奶,从小就不爱管闲事,只晓得陪老太爷吃酒下棋,在屋子里就绣花看书,对丫头都不大声说话的·····”

而幺妈在向老于发泄憋在肚皮里的不平时,抱怨三老爷想方设法的花钱,“要我们奶奶说几句,她又总不作声,来了十年,一不问田地,二不问家当,象做客一样,住一阵,看不过家里样子,吩咐轿子就回到娘家去了······”

幻灯片16:

第二点,我认为母亲是要强的。

她在回到娘家之后,见到她的兄弟之后,不自觉的拿自己和她的兄弟相比。

“······她一点也不能同她兄弟相比。他是一个有为的,从小就以聪明能干为人称道的男子。而她呢,她只是一个软弱的女人。他拥有着很丰富的产业,她却应该卖田还债。她只比他大一岁,他们小时总在一起玩,她什么都不弱于他,但是后来,他读书了,她只能在屏门后羡慕他的荣耀。现在呢,差得更远了,他有学问,他有理想,他有事业,他的前途无限光明。而她呢,她只能听幺妈的话,孵一百个小鸡,养一窝小猪,种点花生,种点南瓜!他的小孩将

因为他成为像他那样,像祖父那样辉煌的人物。而她的小孩就只靠在她的小鸡身上,这一切都不能再想下去了·····”

也正是因为她的要强,才让她成长,让她勇敢地跨出封建大家庭,走向新时代,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代妇女人物。

幻灯片17:

第三点,我认为母亲是“心狠”的。

曼珍是个封建大家庭走出的大家闺秀,少奶奶,在那个年代,她必然是裹着小脚的。在灵灵溪的时候,即使去院子外走走,都要丫鬟搀着回来,去远处,也都是坐着轿子的。也许,她从来就不知道跑步是什么滋味。但是,在进入学堂之后,她把小脚放开,跟着其他人一起上体操课,练习跑步。

有人劝她算了,可是她以为夏真仁是对的,她不肯停止,并且每天都要把脚放在冷水里浸,虽说不知吃了多少苦,鞋子却一双比一双大,甚至半个月就要换一双。她已经完全解去裹脚布,只像男人一样用一块四方的布包着。而同学们也说起来了:

“她的脚真放得快,不像断了口的。到底她狠,看她那样子,雄多了。”

幻灯片18:

最后,我认为母亲是进步的。

在她得知自己的兄弟可能是革命党时,就和她的同学一起商量,想要加入他们。这里有她说的一段话“我们想为国家尽一分力,说钱是没有希望的,不过我却有这样一个主张,先把人马弄起来,多邀一群人,然后我去同舍弟说开,假如他们真是革命党,我们就同他们一块儿,要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假如他们不是革命党,我看也是要求革新的,他们是赞成我们的,那我们和他们一块儿,还要介绍他们同外边生关系,你们看好不好?”

对于曼珍的性格,肯定不只这几种。这只是我总结出来的几种,除此,你也可以说她是慈爱的,因为她对晓菡和大都充满了母爱;你也可以说她是体弱多病的,因为在小说的前两章,她一直卧病在床。也许还有其他的作者想表现的性格,但是因为作品没有完成,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

幻灯片19:

可以说,鲜明的女性意识,是丁玲作品的特色。丁玲小说中的女人,既不同于冰心笔下的圣母和冯沅君作品里的闺秀,也并非庐隐故事中的痴情弱女子和凌叔华小说中走不出旧生活阴影的小太太,而是敢想敢做的激情女性,勇于追求新的生活。不过,由于社会的黑暗,她们在社会上往往碰壁,因此,又感受着寂寞与苦闷。茅盾曾说,丁玲是“满带着五四以来时代的烙印的”,她笔下的人物“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丁玲对这些人物是充满同情的。

丁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各种各样,既有莎菲和《在医院中》陆萍那样的时代女性和知识女性,也有梦珂那样的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女性,

还有阿毛和贞贞那样的所谓的“农妇”,以及左联时期的工农人物。

幻灯片20:

但如果没有以《母亲》中的曼珍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代的妇女人物,那丁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系列也是不完满的。曼珍是以自己母亲为原型,一个从旧式封建家庭走出,放开自己的小脚,勇敢的迈入新式学校接受教育的女性。其中有以向警予为原型的人物夏真仁。而曼珍的坚韧形象一点点的走进时代的光环。正是这样一个母亲才会有这样一个丁玲。

幻灯片21:

她在1933年回答《大陆新闻》编者楼适夷的信中说:“这部小说为什么叫《母亲》呢 因为她 于曼贞 是贯穿这部书的中心人物,她在失去丈夫之后,毅然决然地走着新的道路……要问《母亲》这部小说主要写什么 那就是:以曼贞为代表的我们前一代女性,怎样挣扎着从封建思想和封建势力的重围中闯出来,怎样憧憬着光明和未来。”

在 《我的创作生涯》中丁玲这样写到:我那时为什么去写小说, 我以为是因为寂寞, 对社会的不满, 自己生活的无出路, 有许多话须要说出来, 却找不到人听, 很想做些事, 又找不到机会, 于是为了方便, 便提起了笔, 要代替自己来给这社会一个分析。所以,《母亲》既是丁玲对自己母亲所代表的那一代妇女人物的分析,也是对当时社会的一个分析。

幻灯片22:

下面是课后思考题:

如果你是曼珍,你会选择麻木地过一生,还是挑战封建,放开“小脚”,与时俱进?

幻灯片23:

谢谢大家!

母亲节代表母亲讲稿

在母亲生日上的讲稿

我的母亲 讲稿 李成敏

母亲,母亲

·母亲

母亲

母亲

母亲

母亲

母亲

母亲讲稿
《母亲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母亲讲稿 讲稿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