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14:11: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要求学校管理必须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以规范的操作、多元化发展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是必然趋势。

总结学校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管理有没有精细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有道是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校长的特点是:“真诚待人,踏实办事,心系学校,情注师生,淡泊名利,公而忘私,勤俭持校,民主治校,学校发展有目标,改革有思路,推进有办法”;工作方式是: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奖惩分明。全体教职工各负其责,分工明确,人人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配合默契。

学校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学校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要做到位并尽职,目的在于把大家平时认为的小事、琐事做到尽善尽美。

一、要让精细化管理思想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作为一校之长,在加强学校的管理时只有精益求精,才能管理好一所学校。当然,要想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学校领导就必须首先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观念,并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广大教师提高认识,拒绝唱高调,喊口号,凑热闹的虚假表现,脚踏实地地从细微处入手,真抓实干。其次还要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学校是靠学校精神来维系与支撑的,然而这种隐形的力量却需要学校在每一个管理的步骤上都做到精心,进而让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志成为学校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学校必须把这种无形的理念引申到管理的方方面面,渗透于管理的全过程之中,这样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才能有保证,有灵魂。

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反复磨合,要允许教师有一个逐步认识和吸纳的过程。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教师把精细化管理思想

转变为自己的认识。学校要鼓励教师用自己所学到的和领悟到的思想大胆实践,不断积淀,并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让所有的教师都经历一个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各种思想不再是文本或书面上的东西,而是已经落实了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行动。

二、建章立制、制订精细化的管理方案,夯实精细化管理的基石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起点是必须事先制订好精细的管理方案,必须从小事着眼,从细微处入手,把管理方案做实、做精、做细,让学校管理照章行事,规范有序。校长必须把自己的办学愿景与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沟通与交流,达成共识,明确管理的方向。

实行“谁分管的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一方面可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高教师自我成就感,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认同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人人明确自己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至于出现埋头苦干,却如苍蝇一般满墙乱撞,整个工作缺乏计划性和阶段性,缺少必要的统筹安排,只疲于应付上级检查的可悲局面。相应地,教研组、班级、教师制订出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学期计划,才能做到人人操心学校事务,人人关心教育大局的可喜局面,达成“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管理目标。

三、发挥不同角色在参与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校长在精细化管理中应起到“领”与“引”的作用。学校管理的决策者往往是一校之长,所以校长在精细化管理中一定要发挥“领”的作用,在管理上要指明方向,在细节上也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应该看到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涉及到了学校教育的不同方面。强调的正是以“细”做“精”,宣扬一种校园文化,培养一种校园精神,培植一种校园情结。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涉及的领域也有局限,所以只靠校长一人,其他人不参与进来,精细化管理就很难做到更“精”、更“细”,这就要求校长在“领”好的基础上还要起到“引”的作用,“引”出其他领导、

教师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热情和重视,“引”出学校管理的更好的点子,“引”出一个共建和谐校园的美好局面。

教师在学校精细化管理中起到执行和维护的作用。学校的管理离不开各项制度,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更要依靠更细更具体的制度,这些制度最终还需要教师来执行。以往的制度往往是领导层制定,教师只是执行者,遇到教师不理解、甚至是不满的制度,那执行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维护制度就更无从谈起了。精细化管理要真正地得到落实就应让教师参与到管理制度的制定中来,一可以聆听教师的心声,提高教师主动参与管理学校的积极性;二可以真正了解到学校最直接的管理漏洞和细化的需要;三可以拉近教师和领导的距离,使制度合乎校情,也合乎人情。

学生应成为精细化管理的受益者。学生是学校常规管理的主体,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拓展学生自我管理的渠道,在管理的过程中自觉实现不同角色的转变。精细化管理最终是为人服务的,既是为了学生就应“以生为本”,让学生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来。同时,精细化管理也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管理一定要建立在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否则“管”只能成为禁锢的枷锁。

四、找准切入点,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就要从大事着眼、小处入手。

一是从目标抓起,细化目标,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二是从组织上抓起,组织是学校管理的基础,通过健全组织,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使各项工作和活动之间和谐同步,让学校目标变为行动。三是从制度上抓起,学校规章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便于把事情做到公平、合理。四是从问题抓起,哪儿有问题就研究到哪儿,就解决到哪儿。五是从质量上抓起,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种质量观念,而且把质量观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

要养成教师注重细节的行为习惯。在学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精心是态度,

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

五、注重有反馈的精细化管理结果

及时修缮精细化管理过程,不断有效反馈精细化管理的结果,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至高境界。

有了精细化管理目标,有了切实可行的精细化管理措施,更有了可监控的精细化管理过程,那么精细化管理就会实现,但要使精细化管理不断上台阶,那就一定要有反馈,因为有反馈才有提高,只有反馈,才能实现管理的转型,那就是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型,从而实现从管到理的飞跃,从管制型的、压抑性的到人文的开放性的革命性转变。

黑龙江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长赵翠娟的话发人深省:“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风逐潮,不需要不断的花样翻新,而是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搞精细化管理不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的、精细的工程。精细化管理不是人为制造工作,随意增加工作环节,而是把事情办得更实在、更全面、更理想,增强真实性,避免虚浮作风,提高精细性,减少工作的失误。

2013年4月24日

对银行精细化管理思考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论文.

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学校精细化管理

学校精细化管理

学校管理精细化

学校精细化管理

学校精细化管理

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