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济宁市职业院校实施产教结合办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2 23:13: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济宁市职业院校实施产教结合办学模式探讨

亓伟军 颜 升

【摘要】 随着济宁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形成了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当前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和学生的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构建“产业与教学相互支撑,企业与学校共同发展”的产教结合办学模式。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 产教结合 办学模式

【作者简介】 亓伟军,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副教授。邮编:272000 电话:0537-3617799颜 升,济宁山大海城热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目前,济宁市现有高职院校5所,中等职业院校67所,职业培训机构168所。基本形成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的职业教育框架体系,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随着济宁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客观要求。综合分析,我市职业教育整体上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市技能人才需求量年均11万人左右,而我市目前高、中等职业院校年培养能力不足4万人。其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差。但在短期内解决我市职业院校办学规模明显偏小,投入不足的问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必须走外延扩张和内涵发展并举的路子,加快构建“产业与教学相互支撑,企业与学校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保证济宁市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以促进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

一、济宁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创新提供了客观条件

济宁经济社会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土壤。教育需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支撑,区域经济文化与教育的互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济

宁经济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一批规模型内外资企业在济宁集聚,在促进济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济宁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是对济宁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因为企业的异地拓展,只能进行资本的转移、技术的转移、产品市场的转移,无法实行人力资本的转移。大量内外资企业在济宁的集聚,需要地方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培训,这就为济宁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广阔的人才市场需求和肥沃土壤。二是对济宁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提出了要求。济宁内外资企业的集聚,使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成为济宁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能,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长期以来适应了国外职业教育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济宁职业教育只有走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路,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就为济宁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改革的需求、目标和要求。三是对济宁职业院校文化内涵发展提出了要求。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的灵魂,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此,职业教育不仅是技能教育,而且也是企业文化的素质教育。这就为济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文化素质提升的要求以及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需求。

济宁产业结构优势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坚强后盾。济宁市地处鲁苏豫皖结合部,区位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交通通信便利,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国家生

物技术、工程机械、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鲁南经济带核心区。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经济战略转型为主线,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城市化、教育优先、生态济宁和区域协调发展五大战略,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外向合作、金融物流、人力资源、发展环境五大区域竞争力支撑体系,构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优势产业集群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孔孟文化为品牌、河湖名胜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名城,以立体交通网络为依托、运河黄金水道为纽带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以组团布局为骨架、生态宜居为特征的鲁南中心城市。济宁市的五大发展战略指向,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坚强支柱:一是成为职业教育强大的专业后盾和专业群建设的依据,使济宁职业教育无论是规模发展还是内涵建设,能够化区位优势为发展先机,提供极好的历史机遇和有利的发展空间。二是为济宁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就业空间,使济宁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而良好的就业前景又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济宁经济社会发展向职业教育人才层次提出了要求。济宁经济社会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得益于济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经济基础,关键还在于济宁职业教育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济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又对职业教育提供的人才层次提出更高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以培养中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高起点构筑“知识+能力+素质”的三维整合目标培养体系;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多元建构立体型、多功能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以“教学工厂”为载体,逐步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教学实践与生产研发一体化的专业建设模式,逐步形成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较强职业能力、与国际接轨的高端

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济宁市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办学模式的构想

济宁职业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政府必须引领学校与企业探索合作之路,建立“校企联合、产学融合、政校配合”的“三结合”职教模式,形成“政府搭台、学校唱戏、行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以实现“企业、学生、学校、地方经济”四方共赢局面。

(一)构建校企联合、合作办学的“五同步”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合作办学的“五同步”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为企业培训职业人才,企业为学校培训“双师型”教师,相互提供平台,实现人才培训同步。学校与企业共建专业,实现企业需求与专业设置同步。学校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实习与企业生产同步。学校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实现企业招工与学校招生同步。学校吸收企业文化精髓,实现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融合。

(二)构建产学融合、产学研用教学模式

产学融合、产学研用教学模式的载体是“教学工厂”。“教学工厂”要实现五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做好职业准备,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利于学生在实干中掌握技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学生独立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并拓宽普通教育。“教学工厂”的建设必须抓住三个环节。环境创设,有产学一体化的实体环境;功能结构,实现职业教学、职业培训、职业实践一体化;师资配备,足额配备培训师,实现教与学在培养目

标上完全对接。 “教学工厂”的运行实现“四合一”,即“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与作品合一”。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和毕业生就业率。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给学生一个工厂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在企业环境或模拟的企业环境中,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现代职业人。

(三)构建“政府搭台、学校唱戏”的政府服务模式

政府应该转变角色,由一个投资人角色向服务人、协调人、监督人的转变,发挥其应有的“扶持、引导、协调、服务”功能,为职业教育“搭好台、擂好鼓”,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强大动力。

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制定出台《关于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以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两张皮”现象。严格落实经费政策,落实生均教育经费的拨款体制,确保城市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部分,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并及时足额拨付;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支持实训基地建设等。

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在科研经费的申请、拨付和专利申请等方面给予职业院校提供支持和便利;同时发挥其所拥有的信息优势,帮助职业院校及时转化科研成果,为职业教育搭建快速发展平台。

学生就业的支持。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的,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的,应当优先从取得相应的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经贸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认真落实职业院校主体专业“双证互通”的规定,使每个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以外,还获得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才及劳动力市场。

校企合作的支持。制定实施校企合作计划,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都要至少确定一所职业院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伙伴,引导协调销售收入亿元以上或就业人数500人以上的企业搞好与当地职业院校的合作。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等。市经贸等有关部门“牵线搭桥”,使企业与职业院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参与制订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参与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工作。

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办学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在我国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探索和研究探索的热点课题。

产教结合办学模式能促进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学校是企业的“人才工厂”,企业是学校的“人才市场”。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利益共同点和结合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人才”,结合点就是“合作办学”。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迅捷之路。这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校企合

作,最终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形成产业与教学的相互支撑、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产教结合办学模式能促进学校形成稳定的“利益联合体”。学校和企业要“求同存异”,要积极挖掘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和结合点,寻求合作的内在动力。要在校企合作中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加强合作制度建设,并通过合作协议和实训基地建设来加强双边合作的法律保障和组织保障。学校要始终坚持“质量是生命”的育人理念,要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水平“吸引”企业主动合作,逐步形成“学校信赖企业,企业支持学校,企业信赖学校,校企双方信赖”的长效合作机制。

产教结合办学模式能提升校企合作层次与文化品位。校企合作对学校而言,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渠道,但其意义与价值又不仅仅是学生就业问题;校企合作对企业而言,是解决具有一定技能人才的招工保障,但其意义与价值又不仅仅是招工问题。在实施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的办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能实现三个层面的合作。一是教学层面的合作。最初的合作,双方都是为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学校与企业的结合关系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的共同参与,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从经费的投入到课时的分配,从课程的设置到场所的安排,都是围绕教学层面合作。二是制度层面的合作。在办学模式上校企双方从培训中心的建立到功能的定位,从培训制度到考核制度,结合双方的利益,都要制定规范的合作制度,围绕制度层面合作。三是文化层面的合作。在实施产教结合办学模式本土化的过程中,注意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渗透和接轨。产教结合办学模式不仅是技能教育,而且也是企业文化的素质教育,学生在企业环境或模拟的企业环境中,成长为符合企业需要的现代职业人。

主要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2、(美)纳尔森著,陈树清译,《发展学生的多种智力》,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济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产教合作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产教结合总结

产教结合总结

产教结合工作计划重点

产教结合5[推荐]

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推行产教融合办学模式

3..产教结合计划、总结

分层次一体化产教结合

产教结合对学校的效益

济宁市职业院校实施产教结合办学模式研究
《济宁市职业院校实施产教结合办学模式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