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山东诸城农村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整理)

发布时间:2020-03-03 15:02: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山东诸城农村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

管理学院2010级法学二班

姓名:张宁学号:20106740031

【调查时间】:2012年8月10日——2012年8月15日

【调查地点】:山东省诸城市密州街道王合头村

【调查对象】:农村群众

【调查方法】:问卷,实地走访,上网查找资料,社区图书馆

【调查内容】:站在农民和国家现实需要的角度,从农村实际出发,研究我国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山东省诸城市密州街道王合头村的开展状况

【调查背景】:1.我国医疗保障模式经过了从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向社会医疗的转变,其覆盖范围也是比较有限。新医改之前,农村医疗保障覆盖范围特别窄。1998年卫生部第二次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医疗保险覆盖人口只占12.6%,其中合作医疗比重只有6.5%。2003年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全国大约有1000万农民因病致贫或者返贫。[1]新农合的推行才使得农村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渐扩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市医疗救助的人口也从1993年的70.9%下降到1998年49.8%和2003年的43%。

[2]另外非典型就业人员、农民工都被排斥在医疗保险体制之外。从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两国医疗保障覆盖范围确实有限。所以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也不足为奇了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我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而且在全国的保障制度中,农民被排挤在保障体系之外。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对于城镇社会保险改革进度而言,农 1

村社会保险仅局限于部分富裕地区试点阶段,家庭保障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 以医疗保险为例,我国当前进行的医疗保险改革不同于发达国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是全民医保,而只是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改革,目前是解决公费医疗负担过重问题,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曾在农村被广泛实践过,但几经周折,最终由于各种原因而解体。

2.我国2003年全国医院和卫生院门诊总量为20.96亿人次,比1993年减少了1.09亿人次。但同期城乡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却从140.1‰提高到143.0‰。[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仅增加了3.8岁,也远远低于其它国家的增长。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其成员国的医疗卫生系统绩效进行了比较,中国在全球199个国家排名第144位。大量的卫生投入却伴随着低效的产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我国农村普遍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市推广社区卫生服务,是对中国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3.医疗改革在农村进一步推进。自医疗改革在农村如火如荼的开展以来,农民的就医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极大地满足了村民对医疗的需求,方便了农民的日常生活。以前在农村,各个村都有赤脚医生,但由于医疗水平和配套的医疗设施的限制,一些病还是要去城里的大医院去看,不仅就医不方便,而且药费、诊疗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今,随着农村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都加强了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各个村至少有一个卫生站,乡镇里都盖起了新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一些以前在大医院才有的诊疗设备。村民们若感到不适就可以去村里的卫生站,方便快捷。而且大部分村民都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自己生病了,国家还给报销一部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户数量成下降趋势。小病方方便便不出镇,大病踏踏实实去医院。 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此次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与发展,而其导火索就是当下医疗卫生行业中的药价虚高、药费昂贵等问题。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当然是希望药价降低的,这样农民再去看病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生不起病、有病不敢看的问题也将得到根本的解决。民生是执政的关键,老百姓的事情大于天,在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级主管部门应确实负起责任,政策条例的实施要坚决果断,执行

过程的监督应严格到位,对那些在医改进程中玩忽职守、推卸责任、不作为的官员给与严厉的整治,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调查结论】: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 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理赔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而有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要农民先垫付,这样如果一些农民借不到钱还是看不起病,然后持着有关手续到合作医疗报帐中心申报,最后又要去信用社领钱。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毕业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2)调查走访过程中,当村民们被问起是否知道有医疗改革时,都笑着点头说“知道”,可是当被问起是否知道医疗改革的一些基本政策时,绝大多数村民说不清楚。有的村民说:“我们又不是官员,也不是退休干部,知道这个也没什么用啊”,还有的说:“整天在地里忙活,也没时间关注这个。”只有极少数的村民知道一些基本的政策,但几乎没有主动去获取这些知识的。这个问题其实应该是正常的。首先,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素质还不是很高。国家也正在为提升公民素质而努力,但由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背景下,各项工作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任何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使占我国大多数人口数量的农民开始注重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绝非易事。

(3)现有的宣传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评价建议或对策】:

1.根据上文提出问题,我国国情要求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财力需求为4500亿元,财力需求较大。从新农村合作医疗开展到现在,我国政府已经向农村及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这些资金均摊到每个人的已经杯水车薪,所以必须要全面运用社会各方的力量。[4]

(1)继续加强农民投保意识。农民投保意识的增强与医疗保障制度存在时间的长短与历史有很大关系。在我国农村,可将参加医疗保障逐渐养成习惯,使农民自愿接受并主动参与这项制度中来。

(2)加大宣传力度。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力量大力宣传新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民自身息息相关以及其重要性。

(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和动员集体、社会团体扶持与捐助,可以通过减低营业税、公开表扬等方式给扶持和捐助单位以激励。

(4)创新有利于农村卫生事业的方式。例如城乡彩票市场潜力巨大,可以引导人们将剩余的资金投入到风险较小的“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彩票”中去。

(5)在新农村合作医疗实际运行过程中,医疗保险中的总额预付制、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支付方式,使得新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有动力控制医疗成本。这样,就可以有所缓解在新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过程中的筹资困难现状。

2.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东部、中部和西部以及城乡之间经济资源的分配不均。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以保罗.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倡导的、并有福利国家时期得到强化和扩展的权威型供给模式。他认为,由于公共产品的正外部性及由此引起的公共产品价格和产量,不能弥补生产的全部成本,使得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往往低于有效率的水平。而要克服市场制度的这一缺陷,政府必须亲自出面进行干预,以充当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角色。[5]政府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应该坚决落实各项惠民政策。针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项大工程,政府最好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协调统筹,实行问责制,将责任明晰,这样出现问题后也能及时定位、快速解决,政府的办事效率也将得到提升。

3.制定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应该提倡经济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根据自身特点以及条件选择适宜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使得“新农合”适应当地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实现新农村合作

医疗的可持续发展。[6]

4.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相较于城市工作和生活条件,农村都比较差,这就意味着农村居民的患病概率会更高,对医疗保障的需求更为迫切。从这个角度考虑,巴西推行的“无城乡差别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德国“缴费水平有差别,给付水平无差别”对于中国来说是最理想化学状态,但根据我国国情,这一目标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7]

5.做到信息公开,治疗流程及费用一目了然。农民治病最怕花冤枉钱,为了让广大农民放心看病,医院、医疗卫生站最好在门口设公示牌,将常见病的诊疗流程及各项检查的检查费、治疗所需要的药费公示出来,让老百姓一目了然,明明白白看病,既方便了群众就医,也提升了医院的信誉。

6.提升乡镇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医疗道德素质。各级乡镇卫生主管部门要严把医疗事业用人这道关,医疗问题无小事,乡镇的医疗卫生机构是最基层的卫生机构,但也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卫生机构,更要注重医师护士的医术和医德。医护人员的上岗应该有一套严格的审查制度,定期对乡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这样老百姓的医疗才有保障。

7.改自愿原则为半强制原则。在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运作中,现行自愿原则会导致许多问题,例如参合对象数量不确定、资金筹措水平不稳定、医疗保障的需求方因知识文化素质差异而不愿参加的行为等。因此,可以将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成多标准、多层面、可选择的设计方案,使参合对象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即在“是否选择‘新农合’”问题上具有强制性,而在“选择何种‘新农合’方案”问题上具有自主性,充分考虑到政策的可行性和农民的意愿以及其个体经济承受力。[8]

4.新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建全应当与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9]因为同步的改革能够合理的安排资金,更好的利用资源,节约改革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周健.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

理,2008,(4).

[2]张冉燃.医改“会诊”做出明确结论:不成功[N].新华每日电讯,2005-6-26.

[3]卫生部.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2010,(3).

[4]胡善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研究方向[J].卫生经济研究,2004,(6)

[5]汤国风,陈世香.服务与竞争:新公共管理运动时期美国政府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启示[J].学习与实践,2005,(12)

[6]林义.西方国家社会保险改革的制度分析及其启示[J].学术月刊,2011,(5)

[7]邓大松,刘昌平等.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的意见

[N].国务院公报,2003-01-16

[9]李珍.社会保障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农村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云南农村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

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

关于山东诸城农村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整理)
《关于山东诸城农村医疗改革的调查报告(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