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19:30: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一、说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与人生》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既是对哲学课程的重大创新,也是发挥哲学指导作用和解决人生问题作用的体现,是一门全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必修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说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性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正确进行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同时,使学生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唯物辩证发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其对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自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发展中的顺境和逆境,处理好人生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再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实践与认识相统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思维方法的作用,及其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用于实践、明辨是非,增强创新意识,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随后,使学生再了解关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理想信念的作用,及其对确立人生理想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最后,使学生了解人的社会本质、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对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知道学生正确处理好利己与利他、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劳动奉献中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三、说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1、说课程设计理念 本门课程教学核心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充分体现了“学哲学、用哲学”的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知识载体和基本线索——学哲学,以分析和解决中职学生的人生发展中的切要的问题为主题和落脚点——用哲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哲学来指导人生,用人生来体验哲学,充分体现了哲学与人生的内在结合,用哲学的原理来分析人生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本人坚持以下四点: (1)凸显人本性: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结合学生学习与成长、人生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 (2)凸显思想性:体现课程理论的科学性、完整性、客观性,启发、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教学设计。 (3)凸显实践性: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设计。 (4)凸显中职性:坚持适用为主、够用为度,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性和职业性进行教学设计。

2、说教学内容

(1)

课程内容结构:本课程共分为5个单元模块、15课:

哲 学 与 人 生 单元模块(五) 课

(十五)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顺应历史潮流 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在社会中发展自我 创造人生价值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人的价值与劳动奉献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落脚点在于如何进行人生选择;第二个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落脚点在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第三个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落脚点在如何进行人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四个单元顺应历史潮流,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落脚点在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第五个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落脚点在于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总之,本课程最终用意在于: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工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正确解决人生方向这个大问题。

(2)总体课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30学时,考核2学时,机动4学时。其中第一单元6学时、第二单元6学时、第三单元6学时、第四单元6学时、第五单元6学时。

(3)德育教学实践: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德育教学实践,教师要体现出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的境界有多高,就会带着学生走多远。正如雅斯贝尔斯说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形式多样的运用各种媒介,巧设问题情景、选取生动、贴近学生的案例,把“我”融入其中,营造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营造语言情境,来感染、唤醒学生的心灵,达到共鸣。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情感因素的挖掘和培养,努力以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把爱带给每一个学生,以自己丰富健全的情感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在理解中懂得理解,在尊重中学会尊重,从而形成健全、高尚的情感。

四、说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说教学原则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思想理论观点和价值取向的正确性。

(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发学生的兴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提高教育的实效。

(3)坚持知、信、行相统一。淡化传统的学科体系,精选教学内容,教授必要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

(4)加强实践环节。转变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2、说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学专业特点、具体教学内容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采用案例、情境教学的方法,注重运用“在做中学”的实践方法,鼓励学生角色扮演、自由发言、分组讨论,以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说教学活动 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校内外的德育资源,用课堂教学时间或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组织、追求实效、确保安全。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对学生活动的全过程给予认真、及时的指导。要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总结等方式,整理学生的收获,交流学生的体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在顶岗实习阶段,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自己的行为。

4、说教学资源

(1)教学用具。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并恰当使用挂图、录音、多媒体教学软件及网络等辅助教学,尤其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2)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包括模范人物、社会各界人士、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教育基地等社会德育资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发与本课程相关的多种教学资源,其中文本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重质量,做到科学准确、生动实用;社会德育资源的开发要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有效利用。

五、说课程评价和考核

1、说评价目的 通过教学评价,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反思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有效,以便发扬成绩、找到差距、明确方向;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由此产生成就感,激励自己更好地学习、更快地进步。使教师透过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以便发扬成绩,改正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2、说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客观、公正;激励学生进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 其中的全面评价,要求对学生从知、信、行三个维度予以评价,尤其重视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行为表现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求既评价学生的学又评价教师的教。

3、说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小组或班级的集体评价。评价学生的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小组或班级的集体评价。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学习成果鉴定、纸笔测验、学期评语等方式;学生的自评互评,包括学生的自我反思、收获和进步的总结、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包括听取学生反映、教师自我反思、征求其他教师意见、教学督导评估等方式。

4说评价标准

(1)学生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评价、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评价、行为表现评价。 ①认知评价分为“了解”、“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 “了解”指知道有关的知识和原理,能够再认或再现;“理解”指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较深入地把握;“运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恰当地举例说明所学的知识和原理,运用知识对具体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②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评价。以与具体情境相适应的正确情感、态度和观念为标准,评价学生不良情感、态度和观念的变化情况,正确情感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况,以引导学生积极进步。 ③行为表现评价分为:课内外学习表现和日常生活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以道德、学校纪律和法律为标准,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日常行为表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激励其进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使之明确努力方向。

(2)教师“教”的评价,包括教师对课程定位的把握、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过程的驾驭,以及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

5说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采取“2+3+5”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终结性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20分,主要考核学生平时的出勤率、听课率、作业完成情况、日常行为等;期中测试30分,主要考察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期末测试5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掌握度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六、说教学程序及特点

1、说教学程序 复习提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进行总结、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个部分。

2、说教学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性探究,通过案例等引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和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课程设计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打破原有的“满堂灌”,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利用课堂及校园内外的资源,有效进行教学。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教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准确理解、把握大纲的精神基础上,跳出学科知识体系的框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深入浅出的传授知识,实现教材观与学生观的统一。

小结: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创新地运用教材,智慧地开展教学,使课堂时时体现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哲学与人生》第十一课说课稿

哲学与人生

人生与哲学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