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后感56号奇迹

发布时间:2020-03-02 16:34: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让教室成为孩子们温暖的家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下课铃响后,孩子们都蜂拥地从教室里跑向操场,安静的校园顿时热闹起来:打球的、踢毽子的、抓石子的、放纸飞机的„„一个个孩子在操场上尽情地玩啊、跳啊,那种快乐和开心的劲儿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就连在课堂上睡觉的孩子,此时都活跃得不得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呵呵,只要你走进美国作者雷夫.艾斯奎斯所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你就会知道答案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不是一本美国人写美国教育的书,而是一本杰出教师写正确教育的书。它适合美国人看,也同样适合美国人以外的中国人、韩国人、印度人看。这本书讲述的是:美国一位小学教师雷夫静心教育他班里的学生,使一届又一届平常的学生成长为一批批的人才。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重在教育的过程。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56号教室中他和学生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师身上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教室与教室原来可以如此不同!教室与操场原来有如此大的差别。

为何孩子们在教室里没有操场那么活跃,操场上总是热闹非凡,课堂上却总是死气沉沉?雷夫老师告诉我们,现在的很多教室都存在下列不良现象。

一、教室里伤害现象大量存在

雷夫老师说,“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的确,教室里老师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然而学生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老师的盛怒„„

是啊,如今教室的管理很成问题,伤害现象无处不在。首先是部分老师时刻无情地伤害学生,比如,打骂等体罚学生,大声吼叫学生,生气不上课,对学生熟视无睹,不闻不问,不批改学生的作业或让学生重复抄写作业。凡此种种,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是无法预计的,也许体罚学生的伤害能够看见,但是精神伤害存在于无形之中,其危害更大。

其次,学生之间互相伤害,比如,相互打架和谩骂,瞧不起成绩差的学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相互之间的歧视和孤立。如此等等的现象,没有哪一间教室不存在,都会让学生感到害怕,受到伤害。

二、教室中贿赂行为比比皆是

“如果你今天背来了课文,我就奖你一个练习本。”语文老师经常这样说;“这次乒乓球比赛,我们班能够获得冠军,我就组织大家去野炊。”班主任经常这样说;“如果这次考试,你考到了班级前三名,我就给你买玩具。”家长们也经常这样说。这种以奖励作为“诱

饵”来让学生完成老师和家长的任务,达到要求的现象,在如今的教室,谁也否认不了它的大量存在。所以,孩子背书不是真正掌握文章的优美词句、体会感情、练习语感,而是为了得到“一个练习本、一次参加活动的机会”。孩子完成作业,不是为了掌握所学的知识,而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物质奖励。

雷夫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教室贿赂行为”!其实,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这种做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这对于学生终生的发展毫无益处,因为这种做法否认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的教育思想,这是教育功利化的集中变现。

三、教室里讨好之声不绝入耳

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少的心理需求。可是这种心理需求,在教室里往往成为了一种“讨好”!一个孩子在一边卖力地读书,一边用眼瞅着老师。这时老师如果点头微笑,孩子就会读得更卖力;如果老师不予理睬,孩子读书的声音马上就会小下来。这个孩子读书的目的,不是发自自己内心的需求,而是为了得到老师奖赏,他大声的读就是为了取悦老师、讨好老师。其实,在教室里,很多时候也存在着老师“讨好”学生的现象:这次考试大家考得好,我就带你们去春游!老师为了让学生考好成绩,就用“春游”做诱饵,来“讨好”学生。雷夫老师并没有否认教室了里这种“讨好”的作用,无论是谁,在这种“讨好”中都付出了努力!但是,教育不是为了相互讨好,而是要学生内化为自己真实的行为。

真是不读不知道,读后吓一跳。第56号教室所列举的不良现象,很少有老师否认得了。要想教室成为学生温暖的家园,我们老师就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要懂得决定教室的尺度就是我们教师自己,要用自己的面貌来改变教室的内容,要用自己的气度来提升教室的容量。我们教室要摈弃害怕,建立信任,老师要“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我们的教师要抛弃“贿赂”,就要让学生明白“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我们还要学习雷夫老师敢于讲真话的精神,现在我们很多老师也被社会上很多现象同化了,不敢讲真话了。雷夫老师直言不讳地说:教书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也没有“倒吃甘蔗两头甜”的感觉;当你静下心来回想过去种种,会发现不如意的事情总是比较多;当一个老师,真的很痛苦;成功没有捷径„„这一句句真话,震人发聩,让人听来内心的浮躁顿时变得平静了:教育是真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让教室成为孩子们温暖的家,教育才会变得真实!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做老师,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时刻不能忘记爱学生是我们的“上帝”,始终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要时刻牢记“第56号教室的奇迹”,努力改变自己,用心经营好自己的教室,用真爱对待“上帝”,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教室的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虽然并不是一口气读完,但是回想起来曾经读过的每一章的内容,尤其是“后记”,还是感慨颇深!

在刚刚看到雷夫在每一章中所列举的例子,说实在的对于一个刚刚毕业就参加工作而且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我,不免会有这样的感觉“怎么这么多好教育的孩子都会出现在他的班级当中?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我带的班级,以同样的处理方法会是怎么样呢?”。

雷夫在后记宁静的港湾中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教书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突然想到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学过教育特点时候有过这么一条“教育具有滞后性”,所谓的滞后性其实就是“教育成果”的滞后性,每一位教师其实只是我们所要教育对象的一个阶段性老师,那么在我们所教的那个阶段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可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比如我现在所教的高中生正是学生叛逆期的后期阶段,那么在这一阶段学生就会出现两种状况:一种是在初中后两年已经表现出很明显的叛逆后,在上高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可能这种叛逆期就会表现的逐渐减弱(也就是相好的方向转变—我们班级就有

这么情况);另外一种就是初中时期表现的没那么明显,在高中才叛逆的很强烈。所以针对于以上的情况我们教师很容易就会感觉到自己所教书的那个阶段真是出现了“吃力不讨好”情况,其实如果了解到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变现的不同心理变化及教育本身多具有的特点后,可能会对教育工作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理解的更容易些。

看看我们这些“教育的成果”就会很容易知道,曾经的我们也会因为做过的错事及其他所谓为“坏同学”让老师觉得“教书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终究我们不还是被教育出来了吗!作为教师我们也要经常反思自己,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我们所从事的这份职业,其实“它也很好”!

少些害怕多些温馨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总憧憬着什么时候教书能成为快乐的事,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但每到开学前至少一周时间,想起快要上课了,便充满焦虑。为什么?暑期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才找到一些答案。

作者雷夫说,“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的确,教室里老师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这些话真是说出了许多老师的心声)。然而学生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老师的盛怒„„,教室里伤害现象大量存在。于是乎,部分老师时刻“无情地”伤害不服管理或成绩不好拉班级后腿的学生,比如,打骂等体罚学生,大声吼叫学生,生气不上课,对学生熟视无睹,不闻不问,不批改学生的作业或让学生重复抄写作业。凡此种种,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是无法预计的,也许体罚学生的伤害能够看见,但是精神伤害存在于无形之中,其危害更大。同时,老师也在伤害着自己,无可奈何,身不由己。

第5 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教室与教室原来可以如此不同!

要让教室减少害怕的气氛,需要方方面面努力。作为老师,要用自己的面貌来增加教室的正能量:是学生值得信任的热情、和蔼的倾诉对象,而不是只讲大道理、不服从就请家长;具有平等、宽松、幽默的风格,而不是古板严肃、死气沉沉。

努力改变自己,用心经营好自己的事业,用真爱对待学生,虽不敢说一定能创造奇迹,但至少能少些遗憾,多些温馨。

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56号教科室的奇迹读后感

《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读后感56号奇迹
《读后感56号奇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