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检验科标本采集原则及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0-03-03 18:12: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检验科标本采集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病人准备

1、血液检查前的准备:

1.1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原则上应清晨空腹抽取。

1.2门诊病人应避免疾走、跑步等剧烈运动,并应静坐半小时以上后再采集标本。

1.3采血前一天忌用烟、酒、茶、咖啡,并应尽可能避免服用任何药物,不能停用的药物应予以注明,如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及其它影响代谢或干扰测试反应的药物,以便解释结果时参考。 1.4血清脂质或脂蛋白测定应在空腹12~14小时采集血液标本。

1.5为提高对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的敏感性,测定早餐后2小时血糖优于空腹血糖。糖尿病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价,有时须分别测定空腹和餐后血糖。

2、尿液检查前的准备

2.1病人在做尿液检查前,应做到如:清洁标本采集部位、明确标记;避免月经、阴道分泌物、粪便清洁剂等各种物质的污染;使用合格容器,细菌培养的标本,应使用消毒培养瓶或无菌、有盖的容器。 2.2清洁尿:包括中段尿、导尿标本或耻骨上穿刺尿。

3、粪便检查前的准备

3.1盛标本的容器应清洁、干燥、有盖,无吸水和渗漏。细菌学检查,粪便标本应采集于灭菌、有盖的容器内。

3.2一般采集指头大小(约3-5g)的新鲜粪便,盛于清洁、干燥、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细菌学检验时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无菌容器内。

3.3隐血试验时,应嘱咐患者素食3d后留取标本,禁服VitC及铁剂等药品。

4、有些特殊试验,如外周血微丝蚴检查等,请咨询相关技术人员。

5、所有检查均通知病人并获得病人或家属同意。

血液标本采集方法

(一) 血液标本的种类和用途

1、静脉采血

静脉血是最常用的血液标本,用于绝大多数临床化学、免疫学和血清学、全血细胞计数和血细胞形态学、血液寄生虫学和病原微生物学检验等。

2、毛细血管采血

毛细血管采血可满足用血量不足200ul的检验,如血型、全血细胞计数(预稀释法)等。

3、动脉采血

用于血气分析等。

(二) 采血器材

1、真空采血装置

真空管采血简便、快速、省力,可连续多管采血,免去用注射器的抽吸和转注步骤,可避免或减轻机械性溶血;无血液污染,保持手、工作台面和申请单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对工作人员和患者有保护作用;抗凝剂和血液比例固定,有利于保证检验质量。 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分类表 采血管

名称

颜色

添加剂

适用范围

规格(ml) 血常规

EDTA-K2

血常规

2 常规生化 红

巴西呋咜

凝血酶 生化

5 凝血四项 蓝

枸缘酸钠

凝血机制

1.8 血沉

枸缘酸钠

血沉

1.28 血液流变 绿

肝素钠

血液流变检查

5 病毒管 粉红色

无 脑脊液、胸腹水等杂项

5 注:

1、注射器和试管塑料器材和玻璃器材,对某些试验有不同的影响。 凝血因子测定以塑料注射器采血为好,玻璃器材可加速血液凝固。

用塑料试管,因血液不易凝固,分离血清时间延长,不利于临床化学、血清学和免疫学的检验。 普通注射器抽血,由于抽吸和转注,容易引起可见和不可见的溶血。

(三)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 静脉血标本的采集 采血部位

通常采用肘部静脉,当肘部静脉不明显时,可采用手背部、手腕部、腋窝处和外踝部静脉,婴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采血。 采血步骤 住院病人:

应携带贴有条形码或已标记好的试管采集病人标本,需核查病人姓名、床号以确保无误。 门诊病人:

1、核查内容包括核查病人姓名是否与条码或申请单一致、病人是否符合采血要求如空腹等。若符合,贴条码或在申请单和试管上统一编号,采血垫上垫上一张新的卫生纸。

2、按检验项目的要求,准备好相应的采血器材。

3、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手臂伸直平放在台面垫枕上,充分显露穿刺部位。

4、采血前,采血员须用消毒剂擦手消毒。

5、找好静脉后,先用碘伏棉签由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穿刺处皮肤,稍等片刻再用无菌棉签以相同方向擦去碘迹。在采血部位上方扎上压脉带,嘱患者紧握拳头,使静脉显露。如静脉仍不明显,可嘱咐患者反复握拳数次,促使静脉怒张。肥胖患者,上述伸握拳数次后仍不明显,这时必须凭操作者经验,以左手食指在采血部位触摸,发现静脉走向后,试探性穿刺。

6、穿刺采血

6.1使用真空采血针采血

1)打开包装袋,取出采血针并将采血针上的护套取下,手持采血针以15°的角度刺入静脉血管,此时可在连接胶管中见回血,然后将管塞穿刺针(不要将乳胶护套取下)刺入真空采血管,血液会自动流入真空采血管中。

2)采血完后,先把采血针从静脉血管中抽出,用无菌干棉签压住伤口,然后再从真空采血管中拔出管塞穿刺针。添加有抗凝剂的采血管须轻轻颠倒混匀6-8次,防止血液凝固。 3)再次核对病人姓名和号码,并将一次性采血器材放入一次性利器盒中。

4)取出采血垫枕上的卫生纸,换上新的一张,再用消毒剂擦手消毒,进行下一病人的采集。 5)当使用多种试管采血时依抗凝管、不含添加剂管次序进行,具体顺序如下: 血培养瓶→绿头管→蓝头管→黑头管→紫头管→红头管→其它 6.2使用注射器采血

1)操作者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的下端,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先以约与皮肤呈30°的位置迅速刺入皮肤,然后适当降低角度穿破静脉壁穿入静脉腔中,见回血后,顺势将针头深入少许,以免采血时针头滑出,但不可用力深刺以免穿破静脉造成血肿。

2)用右手食指将针头固定,左手缓缓抽动注射器内芯,至所需血量后停止,解开压脉带,嘱患者松拳,用无菌干棉签压住伤口,拔出针头。

3)取出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试管中,防止产生泡沫,添加有抗凝剂的采血管须轻轻颠倒混匀6-8次,防止血液凝固。 注意事项: 1)、溶血对许多项目的检测产生干扰(可咨询我科相关技术人员),因此必须严格防止标本溶血,造成溶血的原因有压脉带捆扎时间过长,淤血过久;穿刺不顺组织过多;抽血速度太快;抗凝血用力振荡;离心速度过快等。 2)、采血前应向病人耐心解释,以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和恐惧心理。如遇个别病人进针时或采血后发生眩晕,应立即拔出针头让其平卧休息片刻即可恢复。若因低血糖诱发眩晕,可立即静注葡萄糖或嘱患者口服糖水即可。如有其它情况,应立即找医生共同处理。 3)、操作时避免溢出或溅泼血液。若血液溅出,立即用消毒液清洗消毒。 警告:注意安全防护,所有的血标本都应视为有潜在的传染性。主要的危险来自于通过血液传播HIV、乙肝、丙肝等病毒,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毛细血管采血

测定项目要求血量不多的情况下一般可采用手指穿刺采血。在下列情况下,手指穿刺采血更优于静脉采血:

1、患者静脉表浅而脆薄。

2、患者是儿童,且找不到合适的静脉穿刺,或不配合静脉采血。 然而,下列情况手指穿刺采血不适用:

1、人在极度寒冷状态。

2、手指穿刺采血收集血量不能达到实验要求。 测试要求血量

进行WBC分析,要求20ul血量 手指毛细血管穿刺步骤

1、核查病人后,在申请单和试管上统一编号(或贴条形码)。采血前,检验者用消毒剂擦手消毒。

2、病人手指如果寒冷、发绀、肿胀或发炎时应该避免采血。如果病人手指寒冷需要采血,可以用温湿手巾或温水(大约42℃)预温3~5分钟,以促进血液流动。告知病人正确的姿势后,让病人的手能舒适地放在采血垫上。

3、用拇指和食指紧捏住病人的无名指大约离指尖3cm处,轻轻按摩采血部位5~6次(使其自然充血)。

4、用蘸碘伏的棉签清洁整个指尖,待其干燥。

5、一手拿无菌采血针,一手握紧病人的手指,显露最佳采血部位。

6、使皮肤紧绷,快速而平稳的刺破皮肤。采完后,将采血针放入一次性利器盒。

7、如果病人是0.5岁以下的儿童,一般采用大拇指采血,如果是成人,或0.5岁以上的儿童,穿刺部位应选择无名指的指腹。

8、如果血液自动流出,用棉签擦去第一滴血,并擦干切口部。把使用后的棉签丢入“生物危害垃圾袋”(黄色垃圾袋)。

9、如果血液不自动流出,可以把病人的手指朝下轻轻加压,以促进血液的流出,但注意不要把组织液挤出混入血液中。如果施压后血液还不能流出,换部位使用新的采血针再进行穿刺。

10、手持微量毛细管,以30~45度角接触穿刺部位,收集20ul血,用洁净棉球擦干毛细管外侧。

11、将微量毛细管中的血液立即冲入收集管中,混匀。

12、血液采集完毕,用无菌棉签轻压于病人伤口上,等待血液停止流出。

13、采血完成后,检验者用消毒剂擦手消毒,进行下一病人的采集。 脚跟毛细血管穿刺

脚跟毛细血管穿刺采集血液法适用于1周岁以下的新生儿或婴儿。 注意:行脚跟穿刺时应避免损伤,最好在儿科病房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注意事项:

1、采血前,手必须用消毒剂擦手消毒。

2、让病人安稳的坐好,防范患者眩晕或摔倒。

3、当穿刺后,加压血液也不能流出,考虑再行穿刺时,必须更换新的采血针,旧的采血针已被污染,不能重复使用。

4、当血液采集完毕时,用无菌棉签或纱布压于伤口上,并告知病人轻压伤口直到止血为止,必要时可以提供一个创可贴。不提倡给小孩使用以免其可能会吞下导致窒息。

5、每次采血前后,检验者必须用消毒剂擦手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6、操作时避免溢出或溅泼血液,若血液溅出,立即用消毒液清洗消毒。

警告:所有的血标本都应视为有潜在的传染性,主要的危险来自于通过血液传播HIV、乙肝、丙肝等病毒。

(四)、不同目的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 (1)血液寄生虫检验标本采集 1疟原虫

1.1EDTA-K2抗凝剂静脉血1-2ml,由检验人员涂片。为保证涂片质量,推荐病房直接送EDTA-K2抗凝剂静脉血。

1.2取静脉血困难的患者,可采集新鲜末梢血,薄涂片和厚涂片各三张,立即送检,并在1小时内完成检测,如果超过1小时检测,在备注栏内提示处理时间。 1.3在治疗之前和规则发热后期采集标本,即间日疟及三日疟患者应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采血,此时,早期滋养体已发育至易于鉴别形态的晚期:恶性疟患者,应在发作后20小时左右采血。 2 微丝蚴

2.1 EDTA-K2抗凝剂静脉血1-2ml,由检验人员涂片。为保证涂片质量,推荐病房直接送EDTA-K2抗凝剂静脉血。

2.2采血时间以晚上21:00~24:00时前后为宜。 (2)出、凝血功能及血流变检验标本采集

血液和抗凝剂比例一定要准确。标本要及时送检,不能久置,抽血应顺利,避免溶血或凝血。病人在抽血前应禁食,避免脂血减低实验的敏感度。

1、血流变检测

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用肝素抗凝。抗凝血置室温4h内完成测定。 另外,加抽一管“血沉”和一管“血常规”标本。

2、凝血功能测定

空腹采样,标本量要求准确,采样后充分颠倒混匀,试验前避免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3、血小板凝集试验

试验前7-10天内避免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抗组胺制剂,吩噻嗪类、氯吡格雷、噻氯吡定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试验当天禁用含咖啡因饮料,蓝帽真空管静脉采血。 (3)血气分析标本采集

用1mL、2mL或5mL消毒注射器,按无菌手术抽取肝素0.2ml,然后将肝素来回抽动,使针管全部湿润,将多余肝素全部排出。注射器内死腔残留的肝素即可抗凝。 皮肤消毒后穿刺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取2ml动脉血,不能有气泡。抽出后用一块小橡皮封针头,隔绝空气。将注射器放在手中双手来回搓动,立即送检。 三

尿液标本的采集方法

(一)、尿液标本的种类: 1.晨尿:

即清晨起床后第一次排尿时收集的尿液标本。如为睡眠8小时以上,又称卧位8小时尿液。这种标本尿液较为浓缩,可用于肾脏浓缩能力评价,有利于尿液形态学和化学成分分析。 2.随机尿:

即随时的尿液标本,这种标本不受时间限制,标本新鲜易得,最适合于门诊、急诊患者的筛检试验,以及隐血、酮体尿糖、尿淀粉酶等的试验。但此尿液标本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致尿检成分的浓度降低或升高,造成临床结果的比对的混乱。 3.负荷尿:

为某种特殊需要,检查一定负荷后的尿。如葡萄糖负荷后的糖耐量试验、运动负荷后的运动后血尿、起立活动后的直立性蛋白尿。 4.餐后尿:

通常收集午餐后至下午2时的尿液,这种尿标本,有利于检出病理性糖尿、蛋白尿或尿胆原。这是因为进餐后,胃肠道的负荷加重,减低了尿糖、尿蛋白的肾阈值。 5.餐前尿:

早、中、晚三餐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排尿弃去,进餐前再留取尿标本检测尿糖。尿糖浓度反映餐前空腹的血糖平均水平。用于糖尿病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价。 6.计时尿:

一般根据临床诊断或疾病观察的需要,按特定时间采集尿液标本。 7.中段尿:

适用于尿培养。标本采集前尽量憋尿,留取晨尿。先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干净手巾擦干。女性病人撑开阴唇,彻底清洁外阴及阴唇,无菌纱布擦干,保证阴唇分开,手指不碰触清洁区域。男性病人应翻转包皮清洗。在不间断排尿过程中,弃去前段尿,以无菌带盖杯留取中段尿。 注意事项: 1)、容器要保证清洁,避免化学品和细菌污染,最好使用一次性尿杯。 2)、尿液标本要求新鲜,留取后2h内检验,否则应冷藏,测试前需复温,细菌培养应立即进行检验。 3)、定时尿亦即定量尿标本,必须留取规定时间内的全部尿液,时间开始的尿排净弃去,时间结束的尿排净收集,不得溢失,记录尿量,混匀后取40-50ml送检。

(二)、尿液标本的采集容器

1、一次性尿杯

适用于门诊尿常规检测。

2、无菌带盖杯 适用于尿培养

(三)、尿液标本的采集方法

1、尿标本的一般采集方法

1.1通常采集新鲜尿,门诊病人可采集随机尿,尿量至少10ml,避免月经、白带或精液等的污染。 1.2收集后应立即检查,不要超过2小时,如不能及时送检,应置4℃下冷藏保存,但冷藏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

1.3 从冰箱取出的尿标本应在室温中放置一定时间,使之温度平衡到室温后再行混匀,然后取样检测。因为冷藏后可能出现的一些结晶析出会影响结果。

2、24小时尿标本的采集方法

患者上午8小时尿一次,将膀胱排空,弃去尿液。此后收集各次排出的尿液,直至次日上午8时最后一次排尿的全部尿液,记录尿量,混匀后取40-50ml送检。 四

粪便、体液及生殖道标本采集方法

1、粪便标本采集:

1.1培养的标本采用无菌容器,大便常规采用药袋或大便瓶。

1.2应尽可能挑取含有黏液脓血等异常成分的粪便2-3g。外观无明显异常时,应于粪便内外多点取样。 1.3无粪便排出而又必须检验时,可用经无菌生理盐水或用增菌液湿润的直肠拭子插入肛门4~5cm(小儿2~3cm),轻轻转动一圈。擦取直肠表面的粘液后取出。盛于无菌试管或保存液中送检。

1.4寄生虫标本检查:检查蛲虫时需要用透明薄膜拭子或棉拭子于清晨排便前拭取肛门四周,并立即镜检。

1.5检查胆石、胰石、寄生虫体及虫卵计数时,应收集24h内粪便送检。 注意事项:

1)粪便标本要新鲜,最好在1小时内检验完毕,否则可因PH值改变及消化酶的作用等,使有形成分分解破坏及病原菌死亡而导致结果不准确。检查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即检验,冬季还需对标本进行保温处理。

2)不能将标本置于吸水纸中送检,如用棉棒取标本,忌用棉球一侧。避免稀便中有形成分吸入棉球,造成假阴性结果。

3)潜血试验时患者应素食3天。

2、痰液标本检验

2.1用清水嗽口数次,用力自气管深部咳出痰液至一次性痰盖杯中。 2.2痰液理学检验以清晨第一口痰标本最适宜。 2.3细胞学检验以上午9-10时留痰最好。

2.4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必须无菌采集,并先用无菌水漱口,以避免口腔内正常菌的污染。 注意事项:

1)痰液标本的采集以清晨为佳,此时患者痰量较多且含菌量也较多。 2)咳嗽时应尽量避免唾液及鼻咽部分泌物混入,以减少污染。

3)若患者痰量较少,需要检查痰中结核杆菌,可留取多口痰,但不宜超过10ml。。

3、脑脊液标本采集

3.1由医生采集,通常采用腰椎穿刺,必要时行小脑延髓池和脑室穿刺。穿刺时皮肤消毒必须彻底。 3.2脑脊液穿刺的时机与疾病有关,化脓性脑膜炎于发病后1-2d、病毒性脑膜炎于发病后3-5d、结核性脑膜炎于发病后1-3周,疱疹性脑膜炎于流行性感冒前驱症状期开始后5-7d穿刺采集标本。

3.3穿刺成功后立即测定脑脊液压力,然后留取脑脊液标本于3个无菌试管中,每个试管1-2ml。(申请分枝杆菌培养的标本不宜低于1.0ml)。第一管做病原生物学检验,第二管做化学和免疫学检验,第三管做理学和细胞学检验。

3.4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并于1h内检验完毕。因标本放置过久,可造成细胞破坏、葡萄糖等物质分解、细菌溶解等,影响检验结果。脑脊液标本应尽量避免凝固和混入血液。

3.5注意事项:当颅内出血、感染或肿瘤,颅内压升高,穿刺有一定的危险性;必要时可给予适量的渗透性利尿剂(如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后穿刺并减少取材量,以免诱发脑疝。

4、浆膜腔积液标本采集

4.1浆膜腔积液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及鞘膜液等。

4.2穿刺成功后,留取中段液体于无菌的容器内。常规检查需要留取50ml,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和化学检查各留取2ml,厌氧菌培养留取1ml,结核杆菌检查留取5ml-10ml。

4.3由于积液极易出现凝块、细胞变性、细菌破坏和自溶等,所以留取标本后应及时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可加入适量乙醇以固定细胞成分。理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宜采用EDTA-Na2抗凝,化学检查宜采用肝素抗凝。

5、精液标本采集

5.1采集标本前应禁欲3-5天,采前排净尿液。

5.2将一次射出的全部精液直接排入洁净、干燥的容器内(不能使用乳胶避孕套)。 5.3采集微生物培养标本须无菌操作。 5.4送检时间不超过1小时。

6、淋病奈瑟菌涂片

6.1一般由医生或护士采集。

6.2男性患者,洗净尿道口,用手指由后向前挤出脓液滴于载波片上,如无分泌物,可用小拭子插入尿道1.5-2.5cm,待10-15s后在轻轻旋转数秒钟,取出涂片。

6.3女性阴道分泌物或宫颈刮片,最好用不含润滑剂的窥镜取材,先拭去脓性分泌物,再用一无菌拭子伸入宫颈内1-2cm,并压出宫颈腺体分泌物,放置30s后,使拭子充分吸收分泌物再取出涂片。

检验科标本采集原则及注意事项

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

检验科标本采集流程

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检验科检验标本采集简述

标本采集相关注意事项

血常规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检验科标本采集与运输管理程序

临检项目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检验科标本采集原则及注意事项
《检验科标本采集原则及注意事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