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参与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2 05:23: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参与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谢河镇中学

陈伟红

课堂教学是实施语文教学创新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参与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的新型模式。它是以学生的分组活动为主,通过学习者积极地参与、探讨,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舞台,把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真正的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可以说,在这种教学范式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从而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新课程全面推进的今天,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都积极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方法,力求运用这种现代学习方式,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但同时也因为缺少相关经验,组织不到位,致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入许多误区。

误区一:听一堂课,一开始似乎是历史课。过了几分钟,觉得又好像是政治课。上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语文课!

误区二:课堂上只注重追求热闹的气氛,忽略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成绩要求。

误区三:上课时学生被一遍遍的分组搞得晕头转向,课后才发现脑袋里空空如也,一无所获。

误区四:课堂上好学生侃侃而谈,如鱼得水,成了好学生的展示台;后进生不知所云,如坠云雾里,成了后进生的观景台。

误区五:学生学会了照抄、照搬、照做,缺少了自主意识。

误区六:课堂成了快餐店,成了急行军。

面对这一幕幕适得其反的情景,许多教师不得其解,甚至怀疑新课程理念的适用性。症结究竟在哪里?毋庸置疑,是教师的组织不到位,忽视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结果。那么,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到底该做些什么?

本人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组织好参与式教学活动:

1.建立参与式课堂教学规则

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导者、组织者,课堂教学活动围绕促进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进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学生有了自由展示的空间和时间,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舒展和张扬。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活泼好动,天性好玩,自律性差,把握不准课堂上自由的“度”,不知道在课堂教学中究竟自由到什么程度,是否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如自主学习时是否可以交流、讨论、随便说话?小组交流、班级交流时是否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否可以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是否可以不认真倾听、思考?个人行为是否绝对自由?等等。建立参与式课堂教学规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纪律保证。针对这一现象,在课前组织学生制定了参与式课堂教学规则:(1)上课后停止一切活动,立即安静,集中精力准备上课;(2)自主学习时,独立、认真阅读、思考,记下需交流、讨论的问题;(3)小组交流、班级交流时积极、主动参与;(4)同学发言、教师讲解时,认真倾听、思考、分析,不能中途打断,有不同观点需要表达、交流时,让别人发言结束后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尊重别人。“规则”制定后张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并由同学选出一位威信高的学生担任“监督员”,负责提醒、监督违规的学生。这样才能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只有在学习自由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规则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真正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只有建立了课堂教学规则并由学生自觉遵守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否则,就只能看到课堂“热闹”表面的“浮华”现象,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效甚

2.教师精心备课

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并吃透教材,才能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考虑教学用具、学法指导,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教什么”和“怎么教”、“学什么”和“怎么学”都要心中有数。教师要树立“效率”意识,才能进行有

效教学。有效教学意味着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力避低效、无效教学,教师要坚决做到“三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不讲也能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有时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教学活动的材料也是义不容辞的,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应该是有适当开放性的。比如,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电子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上的,还可以是网络上的„„当然也可在课前布置让学生自己搜集准备一些材料。选择材料时,还应注意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尽可能提供给各小组不同的材料。

3.构建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提高参与式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关键。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堂环境。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考不会遭到批评、训斥、非议时,他才会勇于表达;只有当学生的思考得到及时而充分的肯定时,他才会进一步地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在一个心灵不受压抑,一个观点得以自由绽放的环境中,学生的潜能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展示。

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课堂交流是主要的学习方式,要使课堂交流有效地进行,就需要营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学习氛围。民主是师生真诚交流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民主氛围中,才能各抒己见,交流思想。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学会宽容、善待学生的离经叛道,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独到见解,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同时还要运用智慧引回学生偏离教学主题的思维,维持正常课堂教学秩序,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一份民主少一份独裁,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智慧少一份摩擦,多一份肯定的微笑少一份愤怒的眼神,做一个学生忠实的倾听者,分享他们的情感世界,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营造出和谐课堂氛围。学生只有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个性才能得到舒展和张扬,才能迸发学习激情,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情景中,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学会倾听

参与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其主要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要学会倾听,交流的基础是倾听。我们在课堂上会发现随意打断别人发言的老师和学生、学生发言时心不在焉的老师、老师讲课时心不在焉的学生。诸如此类现象,都是交流出了问题,导致教学的低效。笔者前面探讨“建立参与式课堂教学规则”时提出了交流时倾听的重要性,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尊重自己,就是学会做人。师生学会了倾听,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交流中,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提问”“倾听”以及对问题的“回应”中,提高交流的深度;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增强学生交流的信心;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面对错误答案时,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那会使学生感到沮丧而不再愿意参与课堂交流活动;教师不能使用“提问”来惩罚学生;必要时,教师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学会倾听,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也是师生构建和谐课堂的教学实践。

5.问题设计分层递进

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自觉反映的心理过程,它是揭示问题本质的发现过程,是研究和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它是科学创新精神的原动力[7]。

参与式教学中,课堂交流的载体是“问题”,问题是学习的动因,贯穿于学习的始终。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一堂课成功与否,问题设计是关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提高课堂交流效率,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已有的知识能力,设计出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串。采取低起点、小步子的问题串教学,将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把学生挫折降低到最低程度,使他们有能力自觉参加教学活动。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把

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既要设计简单一点的问题照顾学困生,又要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照顾学优生,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问题设计不能太单调,要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启发性,要将记忆型、应用型、理解型等多种类型相结合。

问题设计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过于简单,学生觉得没有思考的价值,激发不起学生的探究热情;问题太难,学生无从入手,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探究问题的兴趣,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问题设计要把握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就能解决,让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梯度,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精心预设把握生成

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关注课堂生成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但课堂教学它不是一种凝固的艺术,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永远充满着变数,永远在动态中不断生成。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吸纳学生的变化,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随学生的变化而变化,随情景的变化来调整,随时捕捉课堂的亮点,关注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敏锐地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不断向更深的层次、更广阔的空间拓展。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精心预设把握生成,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它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理想,也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动力。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训练、反思,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能,不断地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驾驭课堂,打造高效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参与式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谢河镇中学:陈伟红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互动”从狭义来讲,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景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师生互动既包括师生间的互动,也包括生生间的互动。当前课堂上发生的师生互动存在着许多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符的现象,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解决办法,对改善课堂教学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

课堂互动的主体有教师和学生组成。但学生作为课堂互动双方中的一方时,可以学生全体、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三种身份出现。这样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可组成多种形式。此外,还有学生小组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而实际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群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严重缺乏。

(二)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少交互平行的成员型互动

在分析课堂中的师生角色时,我们常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把师生关系定为主客体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不管是谁作主体、谁作客体,都是分离、对立的。于是师生互动也成为教师为主体或学生为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一种相对作用和影响。在学生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的许多课堂中,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服从”的影响,教师常常作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而实际上在“人与人”的交们活动中,双方活动应是

交互性的,非对立性的,教师应成为普通一员参与互动,与学生形成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

(三)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

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热闹闹,实际上,此为“物理运动”,而非“化学反应”,即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还常常看到,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此谓“无争论的统一,非真正的统一”。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象一条缓缓的溪流单线条前进,而没有大海似的潮起潮落,波浪翻涌。

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1、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如果班级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开展无拘无束的交谈。”创造一个自然轻松不受拘束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拉近师生情感的距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是参与式学习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如何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呢?首先,教师努力使学生身心愉快,教态上亲切自然,语言上和蔼可亲。其次,要和学生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再次,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少批评多表扬,从内心里谅解有“过错”的学生,允许学生“异想天开”。

2、以对话为教学设计的线索,在参与中最大效度地生成学生的语文能力。 现代教学以对话为其基本走向,因为对话首先能体现师生间的和谐与平等,也可体现学生与学生间平等,还可体现师生和文本、作者、编者的平等。以对话为线索设计教学,当然要体现学生这个对话的主体,教师只是话题的发起者。如,著名特级教师杨舜山对初中语文第一册《短文两篇》的教学设计就是对话为线索来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五步:

(一)内容呈现,学生和作品的对话;

(二)师生互动,师生间的对话;

(三)交流对话,师生和作品的对话;

(四)链接生活,

学生与生活的对话;

(五)阅读体验,学生自己心灵的对话。以对话为线索设计教学程序,可使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现,最大效度地生成学生的语文能力。

3、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搭建“参与”的平台

参与式教学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展开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音乐、多媒体课件,情景问题等途径创设出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搭建参与的平台。如在教学《台阶》一文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中山陵、太和殿、农家小屋等不同形式的台阶,油画《父亲》的图片和歌曲《父亲》并让学生唱歌曲,然后设计:“爸爸,我想对您说”等问题,分组开展听说读写活动,以体现参与式教学重视过程的教学原则。

4、引导质疑解惑,“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

“学贵有疑”重视过程,促成变化,是参与式教学设计的一个原则。参与式教学强调学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和《生物入侵者》这三篇课文中,引导学生按题目提出下列问题:怎样看云识天气?云跟天气变化有什么关系?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侯,影响物侯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生物入侵者有哪些危害?怎样防止生物入侵者?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很快解决了这些问题,理清了课文的结构,理解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5、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参与式教学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的特征,要求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产生互动,同时又应该是课堂互动的调控者。因此,教师应提高教学敏感性,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教师在教学活动板块的设计上要形式多样:如游戏、竞赛、辩论、讨论、歌唱、绘画、表演课本剧等活动。鼓励学生在“做中学”,让师生的智慧经验在实践探究中得到分享,让学生的情感志趣在历练中形成,这是参与式教学不懈的追求。

6、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

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蹴而就的验证。当教师把“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抛掷给学生,就如把学生投置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但在茫然四顾之际又必须加强联系找到救生之路。这就为学生扩大了互动空间和互动需求。

7、培养学生的有关习惯与能力 (1)耐心倾听的习惯

倾听别人发言、理解别人是与人产生互动的前提。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就是学生理解别人的时候,也是学生把别人与自己比较、对照的时候。可是,现在课堂上常有学生不善于,没有耐心听别人发言。所以,在一位学生发言之后,经常叫另一学生复述别人的发言、概括别人的发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2)善于表达的能力

表达是否清晰、生动,对互动效果也有很大影响。要让学生明自发言的过程是跟全班同学交流的过程,所以要说得清楚、明自、生动。另外可要求学生从有条理到简洁再到有感情这样一步步提高表达能力。

(3)善于反省的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它需要教师在不断教学反思过程中探索反思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我思故我在。” 有利于学生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扬长避短。做到“知己知彼”,是建立积极、健康互动的基础。反思能力的养成会激发学生不断再学习的强烈动机,反思过程会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相信我们的学生会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真正的学会学习。在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多于对各种教学要素作思辨性的分析。但真实的课堂是一个具有时间、空间、人际间等多向维度的立体系统,其间充满了即时兴的、不确定的、无法预料的成份。所以,改变研究视角,直接对课堂的动态实况进行透视,可以帮助我们取得对课堂鲜活而全面的认识。

参与式课堂的实质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点拨、指导,学生自己能做好的、通过与同学合作能做好的、通过借助资料、媒体能做好

的,教师绝不要去帮;学生难以做好的,教师要给予必要点拨、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去做。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学实现质的飞跃,将课堂变成真正的人的课堂,不是课本的课堂,不是试卷的课堂,不是老师唱独角戏的课堂。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意味着学生的自主意识会得到有效培养,实践能力会得到有效锻炼,创新意识会得到有效保护,个性风采会得到有效释放。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意味着学生可以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遨游,学习语文的激情会被点燃,探究精神会得到培养,探究能力、自学能力会得到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会得到增强。

参与式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参与式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探究

参与式课堂教学竞赛总结

“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构建

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学习心得体会

“参与式”课堂教学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参与式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与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推荐)
《参与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