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乌合之众》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18:59: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乌合之众》读后感

————群体的悲剧

姓名:严国立班级:12级4班

在看《乌合之众》这本书之前,有一些问题会经常困扰着我。如在*时那些人为什么可以如此的盲从与狂热?在日本德国发动二战时士兵为什么可以如此残忍与兽性?为什么给苏格拉底判刑时没有人站出来为他辩护?等等。这些事情给我的感觉就如同本书所说的,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本质性的变化,就像“动物、痴呆、幼儿和原始人”一样,这样的个人会不由自主地失去自我意识,完全变成另一种智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生物。当人身处在群体中的时候,人就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对外界只能做出本能的反应。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之前的一些问题似乎有了一种较为有说服力的解释,也许这些事情都是一种群体性的悲剧。 我认为本书的最大亮点莫过于书第一卷中关于群体心理精致的描述,勒庞从群体的一般特征,感情和道德观,观念、推理与想象力,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这几方面十分精彩地给我们展示什么是群体心理,这就间接地给我们证明了群体性的悲剧是怎样发生的。在第二卷和第三卷勒庞解释了影响群体心理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但后两卷和第一卷比起来较为逊色,远远不及第一卷。群体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呢?我从勒庞的书中得到以下几种解释。

首先,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狂热的群体中失去了效力。在法律上有一个原则叫“法不责众”,个人在群体中意识到人数越多越不会受到惩罚,甚至说在群体中消失了个人利益和目标的人会变成一个无名氏,而以个人责任为基础的法律,对这样的无名氏是不起作用的。所以在群情激奋的气氛中,群体往往会做出狂暴的举动,群体中的个人好像穿了保护套那样,胡作非为。所以在*时,红卫兵的打砸行为如此肆无忌惮,一方面是因为那时的法律已经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已经不是一个个体,他们是一个群体,在群体中他们是无名氏,他们是没有犯罪感的。第二,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才智被削弱,从而他们的个性也被削弱了。异质性被同质性所吞没,无意识的品质占了上风。他们不擅长于推理,所以他们对自己的欲望不加限制,易于接受暗示。二战时,希特勒煽动民族仇恨将整个德意志民族变成了一架战争机器,群体中的个体已经失去思考的能 1

力了,他们已经不会考虑这场战争的正义性,也不会考虑犹太人该不该被灭种。这时的德国人民只会在他们那神经质的元首指挥下做出本能的反应。第三,当群体是受某种高远的理念的激励而行动时,它便会表现出极高的“道德”。当他们意识到自己要为一个“更崇高的事业负责”时,他们会不自觉地自我渺小化,把自己日常经营的目标与它对立起来,从而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的个人目标同样也是没有价值的。当年,日本打着爱国的旗号,建立“东亚共荣圈”对我国进行侵略。他们的士兵一定是怀着一腔热血,以为是在完成一件伟大的事业。

以上的群体心理诱发了群体性的悲剧,鲁迅先生对悲剧有一句精辟的概括: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群体性的悲剧不仅是毁灭了一方的人生,毁灭的是在这个剧里的所有人。所以我常常思考,在*中,作为一个个体,他受时代的影响,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不得不做,他们甚至是受到他们煽动鼓舞或是完全丧失了自我意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吗?就如同书中所说,群体中的个体是“无名氏”,如果要定罪,那么该如何定性?

这本书是在一百多年前写的,那时还是殖民地时期,世界上有很多地方还没有进入工业文明。尽管一些观点比较偏激,但对群体心理的描述还是很符合现代的。甚至有时我觉得我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如钓鱼岛事件国人的打砸行为、对热点事件的反应,似乎很多事情不假思索,对外界做出的反应通常是本能和狂暴的。人如何避免在群体中保持清醒?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不然我们只会成为少数人的工具,造成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