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服装材料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0:05: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服装材料教案

授课教师:陈莉芳 授课班级:服设0912班

单元课教案首页

第 1 次课课题 服装面料 课时数 16 授课内容 第一章 服装用纤维第二章 服装用纱线第三章 服装用织物第四章 裘皮与皮革第五章 新型服装材料第六章 服装辅料第七章 服装材料的保养教学目的与要求

必备知识

(1)了解服装材料的概念与类别; (2)了解服装用纤维原料;

(3) 了解服装用织物的分类及组织结构;

(4) 掌握常用服装面料、服装辅料的鉴别与运用;

(5) 熟悉新型服装材料的服用功能;

(6) 掌握选择服装材料的原则、依据、方法与要求;

(7) 掌握再造面料的方法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职业能力

(1)能合理选择、使用服装材料; (2)具备识别常用面料、辅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对服装面料进行艺术再造,并合理的运用到设计中;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对市场上各式服装面料的分析鉴别的能力; (5)通过对面料市场的考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类面料的外观及手感特性。

重点 了解服装面料的种类与其性能难点 服装面料的鉴别教学设计 图片启发式/互动式/讲解、实验鉴别各类面料教具 多媒体课件授课情况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授课地点 B课:服设0912班 第1周星期 3第5节至第1周星期5第6节 第3制版室逸美楼302 注:

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

2、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Ⅰ导入新课: 服装以面料制作而成,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制作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所穿著的服装,宜选纯棉、纯毛、纯丝、纯麻制品。以这四种纯天然质地面料制作的服装,大都档次较高。有时,穿著纯皮革制作的服装,也是允许的。

Ⅱ授课过程:第一章 服装用纤维第一节 纤维分类及其形态结构特征

一、什么是纺织纤维?

1、细度很细,直径一般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而长度比直径大百倍、千倍以上的 细长物质称为纤维,如棉花、叶络、肌肉、毛发等。

2、又细又长,具有一定强度、韧性和可纺性能的线状材料称为纺织纤维。

3、纺织纤维有以下特性: (1)一定的长度和细度 (2)一定的机械性能(强力、变形、弹性、耐磨、柔软性等) 一定的吸湿性、导电性和热学性质 (3)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染色性能 (4)特种工业 用纺织纤维有特殊要求。

二、纤维的分类

1、按纤维长度分:长丝和短纤维。

2、按它的来源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 (1)天然纤维:自然界原有的,或从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中、人工饲养的动物中获 得的纺织纤维。根据它的生物属性又可分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 (2)化学纤维是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聚物为原料,主要经过化学方法加工制造出 来的纺织纤维。按原料、加工方法和组成成分的不同,又分为再生纤维、醋酯纤维、合成 纤维和无机纤维四类。再生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纤维、醋酯纤维、铜氨纤维、竹纤维化学纤维: 再生蛋白质纤维:蛹蛋白纤维、牛奶丝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玉米纤维 合成纤维: 涤纶 Polyester(Terylene)(T)、锦纶 Polyamide(Nylon)(N)、腈纶 Acrylik (A)、维纶 Vinylon(V)、氨纶(Lycra)(L)、丙纶 Polypropylene、氯纶 Chloro

三、纤维的形态特征及其影响

(一)纤维的形态结构特征 影响纤维服用性的形态结构特征-----纤维的长度、细度和横断面、纵截面形状及纤 维内部存在的各种缝隙和孔洞。

1、纤维的长度:对织物的外观和纱线的质量及织物的手感有影响。

2、纤维的细度:衡量纤维品质的重要指标,纤维越细,手感越柔软。

3、纤维断面形态

(二)纤维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组成纤维的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纤维的结构特征,影响纤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 排列。其中,种类决定了纤维的耐酸碱、染色燃烧等化学性质。 其亲水集团的多少和 强弱影响纤维的吸水性。分子极性的强弱影响纤维的电学性质。大分子的聚合度与纤维的 力学性质极为密切。纤维大分子的结晶度的大小对吸湿能力、染色性、比重、透气性、力 学性质有影响。

第二节 常用纤维的性能特征

一、天然纤维

(一)棉

1、棉纤维的形成 棉纤维是由胚珠(即将来的棉籽)表皮壁上的细胞伸长加厚而成。一个细胞就长成一 根纤维,它的一端着生于棉籽表面,另一端呈封闭状。 棉籽上长满了纤维,这就称为籽棉。除掉棉籽的叫皮棉。用来纺纱的叫原棉。用作棉 衣和被褥的叫絮棉。 棉纤维的生长可分为伸长期、加厚期和转曲期三个时期。

2、棉纤维的分类

(1)按棉花的品种分 陆地棉:又称为细绒棉,因最早在美洲大陆种植而得名,其纤维细度的长度中等,手 扯长度为 23--33mm,细度为 143--222mtex 左右,一般可纺粗于 10tex 的棉纱。 海岛棉:又称长绒棉,原产美洲西印度群岛,后传入北美洲东南沿海岛屿种植,故名。 长绒棉纤维细长,手扯长度在 33mm 以上,一般为 33--45mm,细度细于 143mtex,一般为111--143mtex 左右。它品质优良,是高档棉纺产品的原料。 亚洲棉:又称粗绒棉,原产于印度,在中国种植已有二千多年,故又称中棉。由于纤 维粗短,只能适应个别纺织品种的需要,近年大部为陆地棉所取代。 非洲棉:又称草棉,原产于非洲,品质与亚洲棉接近,因纤维粗短,已逐渐淘汰。 (2)按棉花的初加工分 棉花的初加工过程是指将籽棉上的纤维与棉籽分离的过程,称为轧棉又称轧花。籽棉 经轧花后得到的棉制品称为皮棉。皮棉重量占原来籽棉重量的百分率称为衣分率。 根据籽棉加工采用的轧棉机不同,得到的皮棉有锯齿棉和皮辊棉两种。皮辊轧花机 加工的皮棉称为皮辊棉;用锯齿式轧花机加工的皮棉称为锯齿棉。 (3)按原棉的色泽分 白棉 正常成熟,正常吐絮的棉花,不管原棉的色泽呈洁白、乳白或淡黄色,都称为白 棉。棉纺厂使用的原棉,绝大部分为白棉。 黄棉 棉花生长晚期,棉铃经霜冻伤后枯死,铃壳上的色素染到纤维上,使原棉颜色发 黄。黄棉一般都属低级棉,棉纺厂仅有少量使用。 灰棉 棉花在多雨地区生长时,棉纤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吐絮后,由于雨量多,日照 少,温度低,使纤维成熟受到影响,原棉颜色呈现灰白,这种原棉称为灰棉。灰棉强力低、质量差,棉纺厂很少使用。 天然彩色棉 天然彩色棉是生物学家利用生物遗传方法,在棉花的植株上置入产生某种 颜色的基因,让这种基因使棉株具有活性,从而使棉桃内的纤维变成相应的颜色而取得。

3、棉纤维的形态结构特征

(1)棉纤维的横向形态:腰圆形,有中腔。 (2)棉纤维的纵向结构形态:扁平带状,有天然转曲。

4、棉纤维的服用性能 (1)色泽:白色或乳白色、淡黄色,光泽较差。丝光、压光、漂白或荧光增白可改善。 (2)染色:染色性能好,可染成各种颜色。 (3)强度和伸长:棉纤维强度较高,且湿强大于干强。变形能力差,断裂伸长率为 3%--7%。(4)吸湿性:棉纤维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亲水基团),吸水后,变粗变短,需预 缩。 (5)弹性:弹性较差,易起皱,洗后需熨烫处理。 (6)舒适性:透气性好(吸湿和芯吸效应),不易起静电。 (7)耐磨性:耐磨性一般,不耐穿,但耐水洗。 (8)保暖性:是热的不良导体,且中腔有不流动的空气,保暖性较好。 (9)可塑性:棉纤维在 105 度时,可任意改变形状。 (10)耐碱性:棉纤维有较好的耐碱性,稀碱在常温下不影响棉的强度。 (11)耐酸型:棉纤维耐酸性较差。 (12)易霉变:微生物和霉菌对棉有破坏作用,应清洗防潮。 (13)耐热性:棉织物的熨烫温度可达 190 度左右。

5、常见的棉织物 平纹类:平布、府绸、麻纱等。 斜纹类:卡其、华达呢等。 缎纹类:直贡、横贡等。 起绒类:灯心绒、平绒等。 起皱类:绉布、泡泡纱等。 色织布:牛津纺、劳动布等。 针织类:汗布和棉毛布等。

(二)麻纤维

1、麻纤维的分类 麻纤维是从各种麻类植物取得的纤维的统称。包括韧皮纤维和叶纤维。 韧皮纤维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苎麻、亚麻、黄麻、洋麻、大麻、苘麻等。这类纤维质地柔软,适宜纺织加工,商业上称为“软质纤维”。其中苎麻纤维品质优良,单纤维长, 可采用单纤维纺纱,其它麻类纤维,单纤维很短,一般都用工艺纤维纺纱。 叶纤维中有价值的有剑麻和蕉麻,这类纤维比较粗硬,商业上称为“硬质纤维”,纤 维长,强度高,伸长小,耐海水浸蚀,不易霉变,适宜制作绳缆,织制包装用布或粗麻袋。 以产量较少和风格独特,被誉为珍贵纤维。

2、主要产地 亚麻:前苏联、法国、比利时和爱尔兰等,我国主要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 苎麻(中国草):中国、菲律宾、巴西等,我国主要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四川 等的。

3、麻纤维的形态结构特征 (1)麻纤维的横向形态:腰圆形或多角形,有中腔(苎麻有裂缝)。 (2)麻纤维的纵向形态:有横节、竖纹。

4、麻纤维的服用性能 (1)色泽:多为象牙色,另有棕黄和灰色。不易染色,且有色差,光泽与整理有关。 (2)强度和伸长:具有较高的强度,居天然纤维之首,是羊毛的 4 倍,棉的 2 倍;湿强 高于干强,伸长率低,是天然纤维之末。 (3)吸湿性: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散湿性,凉爽舒适;但缩水率大,易改变尺寸。 (4)导热性:导热速度快,穿着凉爽,不贴身。 (5)弹性:较差,易皱;延展性差,脆、硬,易断。 (6)化学性能:耐碱不耐酸,耐碱比棉差,耐酸比棉强。 (7)抗菌防霉:对多种病菌和霉菌有抑制作用,有抗菌防霉和除臭的功能。 (8)易洗去污:水洗柔软,污垢易清除。 (9)耐热性:较好,熨烫温度可达200 度。

5、应用 主要用于套装,衬衫,连衣裙,桌布,餐巾,抽绣工艺品等。

(三)毛纤维 羊毛纤维

1、主要产地 澳大利亚、前苏联、新西兰、阿根廷、南非和中国。其中,澳大利亚的美利努羊是世 界上品质最为优良的、产量最高的羊种。 我国有新疆、内蒙古、青海和甘肃等主要产地。

2、羊毛纤维的分类 (1)按纤维结构分:可分为绒毛、两型毛、粗毛、死毛。绒毛:具有鳞片层和皮质层,没有髓质层,绒毛品质优良,纺纱性能好。 两型毛:具有鳞片层、皮质层和有断续髓质层。毛纤维有显著的粗细不匀,纺纱性能差 些。粗毛:具有鳞片层、皮质层和连续的髓质层。纺纱性能较差。 死毛:除鳞片层外,整根纤维几乎全部是髓质层,色泽呆白,脆弱易断,无纺纱价值。

(2)按毛被上的纤维类型分:可分为同质毛、异质毛。 同质毛:羊体各毛丛由同一类型毛纤维组成。纤维的细度、长度基本一致,同质毛一般按 细度分成各种支数毛。 异质毛: 羊体各毛丛中由两种及以上类型毛纤维组成。 异质毛一般按粗腔毛含量进行分级, 异质毛质量不及同质毛。

(3)按绵羊品种分:分细羊毛、长羊毛、半细毛、粗羊毛 细羊毛:细毛羊身上取得的羊毛。纤维很细,直径为 25μm 以下的同质毛。细羊毛纺纱性 能优良,是粗纺织物和高级精纺织物的原料。 长羊毛:纤维粗长,毛丛长度在 10cm 以上,纤维平均直径在 29--55μm 之间,有明亮的 光泽。是织制长毛绒织物、衬里、毛毯和工业用呢的原料。半细毛:纤维直径在 25--45μm 之间的同质毛。纺纱性能较好,是纺制针织绒线和高级粗 绒线的原料,也可加工成粗纺织物和工业用呢等。 粗羊毛:纤维平均直径为 36--62μm,纺纱性能较差。主要用于织制地毯,故又称地毯毛。

(4)按取毛方式和取毛后原毛的形状分:可分为套毛、散毛、抓毛。

(5)按剪毛的季节分:春毛、秋毛、伏毛。

3、羊毛纤维的形态结构特征

(1)羊毛纤维的横向形态: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外包鳞片。 (2)羊毛纤维的纵向形态:为鳞片包覆的圆柱形,且有天然转曲。

4、羊毛纤维的服用性能 (1)羊毛纤维的缩绒性 羊毛的缩绒性的定义 指羊毛纤维的集合体在一定的湿热条件下,经机械外力的 反复挤压,逐渐收缩紧密、并互相穿插纠缠、交编毡化的现象。缩绒性是毛纤维所特有的。 产生缩绒的原因 羊毛的定向摩擦效应、优良的弹性、稳定的卷曲是羊毛缩绒的内在原因,较细的羊毛,鳞片密度大,卷曲正常,弹性好,定向摩擦效应大,缩绒性好。 温湿度、化学试剂和外力的作用是促进羊毛缩绒的外在原因。 缩绒性对羊毛产品的影响 利用缩绒性,可以把松散的短毛纤维结合成具有一定 机械强度、形状、密度的毛毡片,这一作用称为毡合。 利用羊毛的缩绒性,在粗纺毛织物的整理中,经过缩绒工艺(又称缩呢),织物的长度缩短、厚度和紧度增加,织纹不露底,表面被一层绒毛所覆盖,手感丰厚柔软,保暖 性好,具有独特风格。 另一方面,羊毛的缩绒性使毛织物和羊毛针织品在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尺寸收缩和 变形,产生起毛起球等现象,影响了穿用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因此,大多数精纺毛织品、绒线、针织物在整理过程中都要经过防缩绒处理。生产上通常采用破坏鳞片层的方法来达到防缩绒的目的。

(2)羊毛纤维的强伸性:羊毛纤维的拉伸强度是天然纤维中最低的,其断裂长度只 有 9~18km;而其在外力作用下的伸长能力是天然纤维中最大的,断裂伸长率为 25%~, 并且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能力。手感柔软。 (3)色泽:奶油色、棕色或黑色,易染色。 (4)吸湿性:纺织纤维中吸湿性最好的,有一定的蓄水能力,且吸湿防热。 (5)耐酸碱性:耐酸性好(抗 80%硫酸),耐碱性较差(5%氢氧化钠煮沸 10 分钟即 溶解)。 (6)耐光性:较差,可发黄,强力下降。 (7)保暖性:较好。卷曲有静止空气。 (8)耐热性:较差,熨烫温度为 160~180 度。 (9)耐微生物:易受虫蛀,易霉变。

5、羊毛纤维的应用 主要用于:织造各种内衣和外衣,以及围巾、手套等。

其他毛纤维

(一)山羊绒(Cashmere fibers) ? 从绒山羊身上抓取下来的毛,由原绒、两型毛、发毛组成。经分梳后,为绒和粗毛两 大类。十分名贵。被称为“软黄金”。

1、主要产地:国内外市场上称山羊绒为开司米绒。生产山羊绒的国家主要有中国、伊朗、蒙古、阿富汗、印度、俄罗斯、土耳其等国。我国产量最高,居世界第一位。我国 主要产地为内蒙、宁夏、甘肃、新疆、陕西以及西藏、河北、辽宁等省。以内蒙产量最高, 质量最好。

2、主要种类:有白绒、青绒、紫绒三种。以白绒最珍贵。

3、结构: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没有髓质层。山羊绒鳞的边缘光滑,呈环状覆盖, 间距最大。(见图片)

4、性能: ①卷曲数较细羊毛少。 ②吸湿能力、弹性、强伸 性 优于绵羊毛。 ③比绵羊毛更细、柔软、保暖,其产品具有轻柔、滑糯细腻、丰满、弹性好等优良特性。

(二)牦牛绒(Yak fibers) 牦牛毛的细毛部分为牦牛绒,呈深咖啡色,是针织毛衣、粗纺、精纺毛料的高档原料。 牦牛绒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极少量绒有点状毛髓。鳞片呈不规则环状紧贴毛干。 横截面为近似圆形。 牦牛绒手感柔软、滑腻、弹性好,光泽柔和。

(三)驼绒( Camel fibers)

1、品种及产地:以双峰驼的绒毛质量最好,单峰驼的纤维质量差,无纺纱价值。我国 骆驼多产于内蒙、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年产原毛量约占世界驼毛产量的 20%, 是世界上最大的产地之一。

2、纤维结构:骆驼毛中含有细毛和组毛两类纤维。通称细毛为驼绒,粗毛为驼毛。驼 绒主要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极少数驼绒有髓质层,呈点状,间断线状颁。鳞片呈环状 或斜条状紧贴毛干,边缘光滑,横截面为近似圆形。(如图)驼毛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 质层三部分组成。横截面为椭圆形。

3、性能:驼绒各方面的性能与山羊绒相似,但不易毡缩。

(四)兔毛(Rabbit fibers)

1、主要品种和产地:兔毛有普通兔毛和安哥拉兔毛两种,以土耳其安哥拉所产兔毛 最有名。我国兔毛主要产于江苏、浙江等省,产量约占全世界的 80%~90%。

2、纤维结构:兔毛纤维分绒毛和粗毛两个类型。兔毛纤维都是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 质层组成。绒毛的鳞片呈环形,斜条状,排列细密。绒毛的髓腔呈单列断续状或窄块状, 粗毛的髓腔较宽,呈多列块状。(见图片)

3、主要性能:兔毛纤维的特点是细、轻、软、滑、光泽洁白,蓬松保暖,保湿能力强, 为优良的纺织原料。但兔毛强度较低,卷曲少,抱合力较差,纯纺有一定困难,一般与羊 毛或其它纤维混纺。

(五)马海毛(Mohair) 马海毛是安哥拉山羊毛,原产于土耳其安哥拉省。目前南非、土耳其、美国为马海毛 三大产地,其中以土耳其所产马海毛品质较好。

1、结构特征:马海毛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三部分组成。鳞片密度小、紧贴毛干,平坦光滑,具有可贵的丝光,不易毡缩。皮质层几乎都是正皮质,只有少量偏皮质包在外 面,因而卷曲少。(图片)

2、主要特性:纤维长度长,光泽明亮,强度、弹性好,对化学药品的反应比绵羊毛敏 感些。

(六)羊驼毛(Alpaca) 羊驼属骆驼科,主要产于秘鲁。羊驼毛为粗、细毛混在一起的毛。其中较细的纤维仅 由鳞片层、皮质层组成,无髓质层,横截面为圆形。较粗的纤维大都有髓质层,横截面为 椭圆形。羊驼毛浓密细长、柔软、色泽鲜艳,有乳白色、棕黄色、浅灰等六种颜色。

(四)丝纤维

1、蚕丝的品种 (1)按饲养方式分 有家蚕丝和野蚕丝 (2)按化性分 化性指蚕儿在一年内孵化的次数。以一化性的丝质最好。 (3)按产地分 有中国种、日本种、欧洲种三个系统。 (4)按饲养季节分 有春蚕丝、夏蚕丝、秋蚕丝。 (5)按初加工分 有生丝和熟丝。

2、蚕丝的物质组成和化学结构 蚕丝主要由丝素和包覆在丝素外的丝胶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蜡质、脂肪和灰分等。 蚕丝是天然蛋白质纤维,组成其大分子的单基是α—氨基酸

3、蚕丝的形态结构 桑蚕丝的横截面一根蚕丝由两根丝素外包覆丝胶组成。柞蚕丝的横截面较桑蚕丝扁平。

4、制丝制丝即茧的工艺加工, 一般系指从剥茧到制取生丝的整个工艺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工序: (1)混茧、剥茧和选茧。 (2)煮茧 使丝胶适当的膨润、软化、溶解,以利缫丝顺利进行 (3)缫丝 利用缫丝机将几根茧丝通过丝胶的胶合构成生丝的过程。 (4)复整 在复摇机上,把缫制的生丝,制成一定规格的丝绞,再经过整理打包,成 为丝纺原料。

5、蚕丝的服用性能 (1)长度 从蚕茧上缫取的茧丝长度很长,经缫丝数根合并后的生丝不需要纺纱即可 织造。 (2) 细度 蚕丝的细度按国家标准规定应该用特克斯来表示, 但目前仍习惯以纤度表示。 纤度是指 9000m 长的蚕丝的公定重量支数。 (3)强度和伸长率 蚕丝的强度比羊毛大 3 倍,断裂伸长率略低于羊毛。 (4)吸湿性 蚕丝的吸湿能力较强。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可达 9%--13%。 (5)蚕丝的触感和光泽 蚕丝纤维平滑而富有弹性,因此具有优良的触感。蚕丝还具有 其它纤维所不能比拟的优雅而美丽的光泽, 这种特殊的光泽主要是丝素的三角形截面以及 茧丝的层状结构所形成的。 (6) 蚕丝的化学性质 蚕丝是两性化合物, 即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和酸作用又能和碱作用。 蚕丝对酸的抵抗能力优于对碱的抵抗能力。 (7)丝鸣 生丝精练后,置于酸性溶液中处理一下,放在一起用力摩擦时,即会产生一 种悦耳的声响,称为丝鸣。丝鸣对鉴别真丝绸和纺丝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其他

1、柞蚕丝:野蚕丝。我国占世界总产量的 90% 。柞蚕茧呈椭圆形,为黄褐色,且不易 除去。优点:保暖性、耐水性、强力、湿强、耐光性、耐酸、耐碱性。缺点:光泽、色泽、柔软、细腻、光洁度等。致命缺点易产生水渍。

2、双宫丝:用双宫茧制得,松紧不

一、粗细不

一、光泽较差。但面料厚重,别具风格。

3、绢丝:以蚕丝的废丝、废茧、茧衣等为原料,加工成短纤维,在纺成长丝。光泽优 良,粗细均匀,强力与伸长率较好。保暖性、吸湿性好。缺点是多次洗涤后易发毛。

二、化学纤维

化学纤维 是指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聚物为原料, 以过化学方法和机械加工制成的纤维。

(一)化学纤维的分类

1、按原料的来源分 (1)人造纤维 是以天然的高聚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纺丝而成。包括再 生纤维素纤维(如粘胶纤维和铜氨纤维)和再生蛋白质纤维。 (2)合成纤维 是以天然的低分子化合物为原料,通过有机合成制得的高聚物,再经过 机械加工制得的纺织纤维。

2、按化学组成分 按照化学纤维的化学组成分,可将化学纤维分为许多种,几种常见化学纤维名称、组 成单体、分子结构、国内外商品名称、纤维代号见下表。

(二)化学纤维制造概述 化学纤维的制造必须经过高聚物的聚合或提纯、纺丝液的制备、纺丝和后加工四个步骤。

1、高聚物的聚合或提纯

2、纺丝流体的制备

3、纺丝常用的纺丝方法有熔体纺丝法和溶液纺丝法两大类。 (1)熔体纺丝 (2)溶液纺丝 (3)其他纺丝方法 复合纤维纺丝法、异形纤维纺丝法、着色纤维纺丝法、超细纤维纺丝法

(三)常见化纤的特性简介

1、粘胶纤维 纤维的主要特征 (1)普通粘胶纤维的截面为锯齿且有皮芯结构,纵向平直有沟槽(见图) (2)强度小于棉,断裂伸长率大于棉。吸湿后强度明显下降,湿强只有干强的 50%左右。 (3)耐磨性较差,吸湿后耐磨性更差。 (4)小负荷下容易变形,尺寸稳定性较差。 (5)吸湿能力优于棉,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可达 13%左右。 (6)耐热性和热稳定性较好。 (7)染色性能良好,染色色谱全,能染出鲜艳的颜色。 (8)较耐碱而不耐酸。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粘胶纤维因其吸湿性好,穿着舒适,可纺性好,与棉、毛及其 它合成纤维混纺、交织,用于各类服装及装饰用品。粘胶长丝用于织制丝绸类织物,高强 力粘胶可用作轮胎帘子线、运输带等工业用品。

2、铜氨纤维 铜氨纤维也是再生纤维素纤维, 它是将棉短绒等天然纤维素高聚物溶解在氢氧化铜溶 液中,或碱性铜盐的浓氨溶液内,制成纺丝液,再进行湿法纺丝和后加工制成铜氨纤维。 铜氨纤维的基本特征: (1)纤维截面为圆形,且有皮芯结构,纵向平直光滑。 (2)铜氨纤维干强与粘胶纤维相近,湿强为干强的 50%左右。 (3)吸湿能力与粘胶纤维相近,在通常大气条件下回潮率为 12%-13%左右。 (4)染色性很好,色谱全。 (5)较耐碱而不耐酸。 (6)耐热性和热稳定性较好。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柔软纤细,光泽柔和,常用作高档丝织或针织物。由于原料的 限制,工艺较为复杂,产量较低。

3、醋酯纤维 纤维的主要特征: (1)醋酯纤维截面为多瓣形、片状或耳状,无皮芯结构 (2)二醋酯纤维的强度比粘胶纤维小,湿强约为干强的 60%左右;三醋酯纤维湿强与干 强相接近。 (3)吸湿能力比粘胶纤维差,在一般大气条件下,二醋酯纤维回潮率为 6.5%左右,三醋酯纤维为 4.5%左右。 (4)染色性能较粘胶纤维差,通常采用分散性染料和特种染料染色。 (5)醋酯纤维对稀碱和稀酸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对于浓碱会使纤维皂化分解。 (6)醋酯纤维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较好,具有持久的压烫整理性能。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吸湿较低,不易污染,洗涤容易,且手感柔软,弹性好,不易起 皱,故较适合于制作妇女的服装面料、衬里料、贴身女衣裤等。也可与其它纤维交织生产 各种绸缎制品。

4、涤纶 涤纶为聚酯类纤维中用途最广,产量最高的一种。 涤纶纤维的基本特征 (1)涤纶为熔体纺丝,故常见纤维的截面为圆形,纵向为圆棒状 (2)涤纶的拉伸断裂强力和拉伸断裂伸长率都较高,可将纤维分为高强低伸型、中 强中伸型和低强高伸型。 (3)涤纶在小负荷下不易变形,即初始模量高,在常见纤维中仅次于麻纤维。涤纶 的弹性优良。因此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好,挺括抗皱。 (4)吸湿性差,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只有 0.4%左右。 (5)染色性较差,多采用分散染料进行高温高压染色。 (6)有很好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但涤纶织物遇火种易产生熔孔。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在服装、装饰、工业中的应用都十分广泛。其短纤维可与天然 纤维以及其它化纤混纺,加工不同性能的纺织制品,用于服装、装饰及各种不同领域。涤 纶长丝,特别是变形丝可用于针织、机织制成各种不同的仿真型内外衣。长丝还可以用于 轮胎帘子线、工业绳索、传动带等工业制品。

5、锦纶 是合成纤维中工业化生产最早的品种,其品种很多,常用的主要有锦纶 6 和锦 纶 66。 锦纶的主要特征: (1)为熔体纺丝纤维。截面、纵面形态与涤纶相似。 (2)吸湿能力是常见合成纤维中较好的,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可达 4.5%左右, 有些品种如锦纶 4 可达 7%。 (3)耐磨性是常见纺织纤维中最好的。(4)小负荷下容易变形,所以织物保形性和硬挺性不及涤纶织物。 (5)耐热、耐晒性较差,晒后发黄发脆。遇火种会熔成小孔。 (6)染色性能好,色谱较全。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产量仅次于涤纶,其产品以长丝为主,主要用于做民用的袜子、围巾、长丝织物及刷子的丝,还可用于织制地毯等。用于工业的可制造

6、腈纶 腈纶纤维的主要特征 (1)为湿法纺丝纤维。截面为圆形或哑铃形,纵面平滑或有 1-2 根沟槽 (2)吸湿能力比涤纶好,比锦纶差,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为 2%左右。 (3)强度比涤纶、锦纶低,断裂伸长率则与涤纶、锦纶相似,弹性较差些。 (4)耐磨性是合成纤维中最差的。 (5)耐日晒性特别优良,在常见纺织纤维中居首位。 (6)具有特殊的热收缩性,可将普通腈纶再一次热位伸后骤冷,得到的纤维如果在松 弛状态下受到高温处理会发生大幅度回缩。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蓬松柔软且外观酷似羊毛,从而有合成羊毛之称,故常制成短 纤维与羊毛、棉或其它化纤混纺,织制毛型织物或纺成绒线。粗旦腈纶可织制毛毯或人造 毛皮。利用腈纶特殊的热收缩性,可纺成膨松性好、毛型感强的膨体纱。

7、维纶 维纶纤维的主要特征: (1)为湿法纺丝纤维。截面为腰圆形,纵面平直,有 1-2 根沟槽 (2)吸湿能力是常见合成纤维中最好的,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可达 5%左右。 (3)强度大于棉,断裂伸长率和弹性大于棉而差于其他常见合成纤维。 (4)耐热水性差,所以须经缩醛化处理,否则耐热水性很差,在热水中收缩大,并会溶 解于热水。 (5)染色性能较差,染色色谱不全。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性质接近于棉,有合成棉花之称。维纶织物的坚牢度优于棉织 物,但缺少毛型感。维纶主要以短纤维为主,常与棉纤维混纺。由于纤维性能的限制。一 般只制作低档的民用织物。由于维纶与橡胶有很好的粘合性能,被大量用于工业制品,如绳索、水龙带、渔网、帆布帐篷等。

8、丙纶:丙纶的主要特征: (1)为熔体纺丝纤维,截面、纵面形态与涤纶相似。 (2)密度小,是常见纺织纤维中最轻的。 (3)具有较稳定的化学性质,对酸碱的抵抗能力较强,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4)几乎不吸湿,但有芯吸作用。 (5)强伸性较好,可与中强中伸型涤纶比美。耐磨性、弹性较好,仅次于锦纶。 (6)耐晒性差,易老化,因而制造时常添加防老化剂。 (7)染色性较差,色谱不全。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短纤维可以纯纺或与棉纤维、粘胶纤维混纺,织制服装面料、地毯等。在工业上可用作土工布、滤布、人造草坪等。裂膜纤维则大量用于包装材料、绳 索等。

9、氯纶:氯纶的主要特性: (1)可用湿法或干法纺丝。截面接近圆形,纵面平滑或有 1-2 根沟槽。 (2)耐酸碱性都很好。 (3)吸湿能力极小,几乎不吸湿。 (4)强度接近于棉而大于羊毛。断裂伸长率大于棉。弹性比棉好,比羊毛差,是合成 纤维中较差者。 (5)耐日晒性较好,但耐热性差。 (6)具有难燃性。 (7)电绝缘性强,易积聚静电,产生的阴离子有助于关节炎的治疗。 (8)染色性能较差。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主要用于制作各种针织内衣、绒线、毯子、絮制品等;还可制 成鬃丝,用来编织窗纱、筛网、绳子等;此外还可用于工业滤布、工作服、绝缘布等。

10、氨纶 是一种线型大分子构成的弹性纤维。它有聚酯型弹性纤维和聚醚型弹性纤维 两类。主要特性: (1)聚酯型弹性纤维截面呈蚕豆状,聚醚型弹性纤维截面呈三角形。(2)吸湿性较差,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为 0.8%-1%左右 (3)强度比橡胶丝高 2-3 倍,但与纺织纤维相比,则强度很低,是常见纺织纤维中强 度最低的。 (4)具有高伸长,高弹性。其断裂伸长率可达 480%-700%,且在断裂伸长以内的弹性 恢复率在 95%-98%。 (5)有较好的耐酸、耐碱、耐光、耐磨等性质。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主要用于纺制有弹性的织物,作紧身衣、袜子等。除了织造针 织罗口外,很少直接使用氨纶裸丝。一般将氨纶丝与其它纤维的纱线一起做成包芯纱或加 捻后使用。

11、芳纶 芳纶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纤维,属于聚酰胺纤维,其构成纤维的大分子长链中, 连接酰胺基之间的是芳香环或芳香环的衍生物,所以把这类纤维统称为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简称芳纶。芳纶的代表产品有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甲胺纤维,即芳纶 1313;聚对苯 二甲酰对苯二甲胺纤维,即芳纶 1414;聚对氨基苯甲酰纤维,即芳纶 14 等。

芳纶 1313 耐高湿纤维的性能特征及用途 (1)强度较高,在通常条件下,强度为 48.4CN/ tex,断裂伸长率为 17%。 (2) 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腐蚀性和防燃性。如在 260℃的高温下连续使用 100h,其强度仍能 保持原强度的 65%,在 300℃下使用一周仍保持原强度的 50%。 (3)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航空飞行服、宇宙航行服、原子能工业的防护服以及绝缘服、消防服装等; 另外它也用于制作防火帘、防燃手套、高温下的化工过滤布和气体滤袋、高温运输带、机 电高温绝缘材料以及民航机中的装饰织物等。

芳纶 1414 高强耐高湿纤维的性能特征及用途 (1) 机械性质: 芳纶 1414 是目前使用的纤维中强度最高的纤维, 其强度为 193.6CN/ tex, 断裂伸长为 4%,初始模量远远高于其它品种的强力纤维,初始模量为 4400CN/ tex,为聚 酰胺纤维的 11 倍左右,为涤纶的 4 倍左右。 (2)热学性质:纤维的热稳定性远高于其它纤维,在 150℃下收缩率为 0,在较高的温度 下仍能保持很高,熔点为 600℃,最高使用温度为 232℃。 (3)主要用途它是一种为航空工业和宇宙航行等特种用途而研究、制造的高性能纤维。目前它主要 用于制造宇宙飞船、火箭和飞机等结构材料的增强塑料或层压制品的组成物,用于代替比 它昂贵得多的氮化纤维的石墨纤维。

第三节 纤维服用性能分析

一、外观性能

(一)长度和细度

1、纤维的长度: 概念:纤维伸直但未伸长时两端的距离。 性质:服用纺织纤维的长度以 mm 为单位,一般在 10mm 以上。天然纤维的长度取决于纤维 的种类、品种和生长条件,化学纤维可按需控制。 作用:与纱线、面料和服装的质量关系密切。 ① 长度越长,纱线强度越高,织物和服装的 结实程度越好。 ②纤维的加长,使纱线上的纤维头端露出减少,面料表面光洁、毛羽少。

1、细度: 概念:衡量服用纺织纤维粗细程度的指标。 作用:与成纱、织物和服装性能关系密切。较细的纤维制成织物轻薄、光泽好、手感柔软、透气性好。 直接指标测定:根据纤维截面形状直接测量细度的指标。(圆形)

(二)色泽 色泽包括色度、光泽和色彩,是纤维的重要性质,其强弱主要由表面对光的反射而定。 影响因素:纤维表面的光泽、染色鲜艳程度和染色牢度。

1、纤维表面状态影响反射光线的强度。

2、截面形状影响光的反射。 (1)圆形:柔和,如加捻则反射光强烈。 (2)三角形:反射光线不均匀且分散,加捻使长度方向的光均匀,则光闪烁。如:三 叶形。 (3)多角形或多边形:光泽黯淡。

3、纤维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影响其染色的难易程度和牢度。

(三)刚度概念: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作用: 对织物的悬垂性有影响。

(四)弹性 概念:指其抵抗外力作用,要求恢复到原状态的能力。常用弹性回复率表示。 作用:影响织物的抗皱性、回复性和服装外观保形性及形状稳定性。

(五)可塑性 概念:指纤维在加湿、加热的状态下,通过机械作用改变形状能力。 作用:可使织物永久定形。

(六)起毛起球 概念:纤维端伸出织物表面形成绒毛及小球状突起的现象。 影响因素:表面较光滑而又强力大、线密度细等。 作用:影响外观,不易脱落。

二、舒适性

(一)导热性 概念:纤维传导热量的能力。 形成原因:纤维是多孔性物质,其内部、之间有很多空隙,充满空气。 表示:导热系数。

(二)吸湿性 概念:指纤维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是一种动态平衡)

1、表示方法:常用指标有含水率和回潮率两种。 含水率:纤维中所含水分重量占纤维湿重的百分率。 公定回潮率:相对湿度 65%±2%,温度 20oC ±2oC 条件下的回潮率。

2、吸湿机理:大气中水分子被吸附于纤维的表面逐步向内部扩散

3、吸湿性对纤维性能的影响: (1)对纤维重量的影响 (2)对纤维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影响 (3)对纤维力学性质的影响 (4)对纤维吸湿放热的影响(5)对纤维电学性质的影响 (6)对纤维光学性质的影响

(三)触觉感和弹性 触觉感:纤维表面的粗糙或光滑会影响与人体接触的舒适感。 弹性:服装的功能之一,使着装人体感觉舒适。

(四)体积质量 概念:单位体积的纤维重量,用 或 表示。 作用:影响织物的覆盖性、服装的重量。

三、耐用性能

(一)拉伸强度和延伸性 概念:拉伸力:沿纤维长度方向作用的外力。 拉伸变形:纤维在拉伸力作用下的伸长。 绝对强力:纤维受拉伸以致断裂所需的力。 相对强力:每特纤维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影响耐用性因素:拉伸强度、弹性、回弹性和延伸性。

(二)耐气候性和耐磨性 概念:纤维抵抗外界各种侵害的性能成为耐气候性。 耐日光性顺序:腈纶>麻>棉>羊毛>粘胶纤维>醋脂纤维>涤纶>锦纶>丝>丙纶 耐磨顺序:锦纶>涤纶>氨纶>亚麻>腈纶>棉>丝>羊毛>粘胶纤维>醋脂纤维 热稳定性: 用在一定温度下纤维强力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的程度来表示。 最好的是涤纶。 燃烧性: 取决于纤维的化学结构。 用发火点、点燃温度和燃烧温度来表示。 分为易燃纤(腈 纶与纤维素纤维)、可燃纤维(羊毛、蚕丝、涤纶和维纶,锦纶、涤纶)、难燃纤维(氯纶)、不燃纤维(石棉)。

(三)耐热性 概念:纤维抵抗温度的能力。 作用:

1、热定形。合成纤维加热时经过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

2、降低纤维的强度和弹性。 热稳定性: 用在一定温度下纤维强力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的程度来表示。 最好的是涤纶。 3 /mm mg 3 /cm g燃烧性:取决于纤维的化学结构。用发火点、点燃温度和燃烧温度来表示。分为易燃纤维 (腈纶与纤维素纤维)、可燃纤维(羊毛、蚕丝、涤纶和维纶,锦纶、涤纶)、难纤维(氯 纶)、不燃纤维(石棉)。

(四)熔孔性 概念:纤维制品在接触到烟灰和火花等热体时,在织物上形成孔洞的性能。(涤纶和 锦纶)

(五)耐化学品性 概念:纤维抵抗化学品破坏的能力。 不同纤维的耐化学性比较: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与合成纤维的不同。

四、保养性能 纤维的保养性能取决于抗霉抗虫抗微生物性能和洗涤性能。

第四节 纤维的鉴别

鉴别的依据:显微结构、外观形态、化学与物理性能上的差别。

鉴别的步骤:

1、判断纤维的大类

2、具体分出品种

3、最后验证

一、手感目测法 鉴别依据:根据纤维外观形态、色泽、手感、伸长、强度等特征来加以识别。(如: 棉、麻、毛氏短纤维,且棉最短而细、有杂志和疵点。麻手感较粗硬,毛卷曲而有弹性,丝长 而细且有光泽。粘胶干湿强度差别大,氨纶弹性大等。) 适用于:呈散纤维状态的原料。 缺点:具有局限性。

二、燃烧法 鉴别依据:纤维化学组成不同,燃烧特性不同。 鉴别方法:将试样慢慢接近火焰,观察在火焰热带中的反应、在火中的燃烧、离开火焰延 烧情况及产生的气味和灰烬。

三、显微镜观察法 鉴别依据:纤维的外观形态、纵面、截面形态特征。 鉴别仪器:生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适用于:纯纺、混纺和交织产品。注意:

1、异形纤维的鉴别

2、仿天然纤维的鉴别。

四、溶解法 鉴别依据:根据各种纤维的化学组成不同,在各种化学溶液中的溶解性能各异的原理。 适 用 于:各种纤维和产品。包括已染色的和混合成分的纤维、纱线和织物。 鉴别步骤:纯纺织物选择相应的溶液。

五、药品着色法 P29 鉴别依据:根据各种纤维的化学组成不同,对各种化学药品有不同的着色性能。 适用于:未染色或未经整理剂处理过的单一成分的纤维、纱线或织物。

六、熔点法鉴别依据:根据某些合成纤维的熔融特性,在化纤熔点仪或附有加热和测温装置的偏振光 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消光时的温度来测定纤维的熔点。

七、红外吸收光谱鉴别法 鉴别依据:根据纤维分子的各种化学基团,不论它存在于哪一种化合物都有自己的特定的 红外吸收带的位置, 利用此原理将测得试样的红外光谱图与已知纤维的红外光谱图核对比 较。

八、密度法 鉴定依据:各种纤维具有不同密度的特点。

九、荧光法 鉴定依据:利用紫外线荧光灯照射纤维,根据各种纤维光致发光的性质不同,纤维的荧光 颜色也不同的特点。 适 用 于:荧光颜色差异大的纤维。 方法特点: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快速。

第二章 服装用的纱线 第一节 纱线的分类及其特征

一、纱线:由纺织纤维所制成的细而柔软,并具有一定力学性质的连续长条,统称纱线。 是纱和线的统称。 纱: 纤维纺成单股纱线为单纱。由短纤维沿轴向排列并经加捻纺制而成;或由长 丝加捻或不加捻并合而成的连续纤维束。 线: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纱并合加捻而成为股线。

二、纱线的分类

(一)按纱线的原料分

1、纯纺纱线

2、混纺纱线

3、化纤纱线(混纤纱线)

(二)按纱线中的纤维状态分

1、短纤维纱线

2、长丝纱线

3、繅出丝

4、裂膜丝

(三)按纱线的后加工分

1、丝光纱

2、烧毛纱

3、本色纱

4、染色纱

5、漂白纱

(四)按纺纱工艺分

1、精梳棉纱与普梳棉纱

2、精梳毛纱与普梳毛纱

(五)按纱线结构分

1、简单纱线: 单纱、股线、复捻多股线

2、复杂纱线:花式纱、包芯纱、包缠纱和变形纱等。

(六)按用途分

1、织造用纱:机织用、针织用。

2、其他用途纱线:缝纫线、刺绣线、编织、工业用、绳索用。

(七)按纺纱方法分:环锭纱、气流沙、涡流纱和静电纱等。

三、针织绒线

(一)概念:用于机器或手编纯毛及毛混纺针织衫的纱线。

(二)分类

1、按纱的粗细分:粗绒线、细绒线和针织绒线。

2、按原料分:纯毛、混纺和纯化纤。

3、按用途分:编结绒线和针织线(以 6 公支为界)。

4、按纺纱系统分:粗梳绒线、精梳绒线、半精梳绒线和花式绒线。

(三)针织绒线的品号 由四位数字组成:类别、原料及单纱支数(见下表)。 第 3,第 4 位数字连起来代表该产品的单股毛纱的公制支数,一根 绒线是由多股毛纱并捻而成,目前生产的绒线大多数是 4 股毛纱并捻 而成的。 单纱支数是二位整数的细绒线或针织绒,支数代号就表示其支数,如 18/4(56 texX4)细绒线的支数代号就是 18。单纱支数由一位整数和一位小数表示的粗绒线,其支 数代号将略去小数点,如 8.0 公支/4(125 texX4)和 7.5 公支/4(133 texX4)的粗绒线, 其支数代号分别为 80 和 75。 根据上述对绒线的针织绒品号的组成及其含义的说明,举例如下: 216----同质毛的全毛精纺细绒线,单股毛纱为 16 公支(63 tex)。单根毛纱为 4 公支(250 tex); 880----纯化纤精纺生产的腈纶粗绒线,单股毛纱为 8 公支(125 tex).单根毛纱为 2 公支(500 tex); 1365---同质毛与粘胶纤维混纺的粗纺毛/粘粗绒线,单股毛纱为 6.5 公支(154 tex.)单根毛纱为 1.6 公支(625 tex); 2826-----精纺针织绒线,纯化纤纱(目前多为腈纶膨体纱),单股纱为 26 公支(38.5.tex),单根毛纱为 13 公支(77 tex); 3028-----粗纺针织绒线,由山羊绒或山羊绒与其他纤维(锦纶除外)混纺而成,单股 毛纱为 28 公支(36 tex),单根毛纱为 14 公支(72 tex);

四、纱线的捻度、捻向和线密度

(一)捻度和捻向

1、概念 捻度:纱线单位长度上的捻回数(纱线加捻时,两个截面的相对回转数)。 捻向:纱线加捻的方向。

2、表示方法:如:ZSZ。

3、加捻对纱线性质的影响:捻缩、对密度和直径的影响、对强度的影响、对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对光泽和手感的影响

(二)细度

1、概念:纱线的粗细程度。是描述纱线结构的重要指标。

2、作用:对织物的结构、外观、物理机械性能、手感、风格等有影响。

3、表示方法 定长制:线密度和旦数。值越大,线越粗。 定重制:公制支数和英制支数。值越大,线越细。

(一)定长制

1、线密度(Tt,特数或号数):1000 米长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 单位:特(克斯),tex 或分特,dtex 。 表示:股线时,以单纱的特数相加来表示。如:14+13 或 14*2 公式:Tt=G×1000/L

2、旦数(den,纤度、啰数):9000 米长的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常表示化纤和 长丝。 单位:旦。 表示:n 根 D 旦的单丝为 nD 旦,股线如,2*3*150 公式:Nden=G×9000/L

(二)定重制

1、公制支数(Nm):在公定回潮率时,1g 重的纱线所具有的长度。 单位:公支 表示:棉、麻及毛、毛型化纤等, 股线如:21/22/23 或 50/2 公式: Nm=L/G

2、英制支数(Ne): 在公定回潮率时, 1 磅重的纱线所具有的长度。其标准长度是纱线 种类而不同。如:棉 840 码为 1 英支,精梳毛 560 码为 1 英支,粗梳毛 256 码为 1 英支, 麻 300 码为 1 英支。 单位:英支 表示:同公制支数。

(三)换算

1、特数与公制支数:Tt=1000/Nm

2、特数与旦数:Tt=Nden/9

3、公制支数与旦数:Nm=9000/Nden

4、英制支数与特数: 棉纱:Ne=583/Tt 纯化纤:Ne=590.5/Tt 棉与化纤混纺:Ne=C/Tt(C 为换算常数 P37)

第二节 复杂纱线

一、花式纱线

(一)概念:通过各种加工方法而获得的具有特殊外观、手感、结构和质地的纱线。 主要特征:纱线的截面粗细不匀,并有纱圈、环圈、扭结、螺旋或结子等新颖外观。

(二)分类和结构 花式纱线:特殊花式线、花式线、花色线

(三)花式纱线的基本结构 组成:芯纱:位于纱中心,是构成花式线强力的主要成分。 饰纱:形成花式线的花式效果,决定花式线的色彩、花型和手感。固纱:用来固定花型,用强力好的细纱。 缺点: 强力较低,耐磨性低,易起球和钩丝。

(四)花式纱线的种类

1、圈圈线:波形线、小圈线、大圈线、球绒线:用于色织女线呢、花呢、大衣呢和手编 毛线等。

2、竹节纱

3、结子线(疙瘩线):饰纱围绕芯纱,在短距离上形成一个结子。有长结子和短结子之分。

4、大肚纱(断丝线):两根交捻的纱线中夹入一小段断续的纱线或粗纱。

5、彩点线:纱上有单色或多色彩点,长度短,体积小。

6、螺旋线:有不同色彩、纤维、粗细或光泽的纱线捻合而成。

7、辫子线和花股线:以两股细纱合捻,再把合股加捻的双股线两根或几根并合加捻。

8、金银丝线和夹丝线

9、拉毛线:分长毛型和短毛型。

10、膨体纱:先由不同收缩率的纤维混纺成纱线,在蒸汽或热空气或沸水中处理,把与之 一起混纺的低收缩率的纤维拉成弯曲状,使整根纱线形成蓬松状。

11、包芯纱线:由芯纱和外纱组成。

12、雪尼尔线:纤维被握持在合股的芯纱上,状如瓶刷,手感柔软。

二、变形纱

(一)概念:合成纤维长丝再热、机械或喷气作用下,使伸直状态长丝变为卷曲状的长丝。

(二)变形纱的特点 ⑴不仅改变了外观,而且还改善了纱的吸湿性、透气性、柔软性、蓬松性、弹性和保 暖性。 ⑵还改善了织物的舒适性、覆盖性 ⑶还改善了织物光泽,给人以天然纤维的视觉感 ⑷还可仿棉、麻、丝、毛的风格 ⑸见 P46 表 3-3:短纤维纱、光滑长丝纱和变形纱的性能对比。 变形纱

(三)类型

1、根据变形工艺,分波状、卷曲状、膨体状或 缠结状。

2、根据用途分:弹力纱、低弹纱和膨体纱。

第三节 新型纺纱方法纺织的纱线

一、气流纱: 特点:蓬松、耐磨、染色性能好,毛羽少。 缺点:强力较低。 用途:平布、绒布、纱罗、灯芯绒及部分针织品。

二、涡流纱:利用固定不动的涡流纺纱管代替高速回转的纺纱杯。 特点:耐磨、透气、染色性能好。 缺点:强力较低,条干均匀度较差。 用途:起绒织物。

三、包缠纱(平行纱)

(一)概念:利用空心锭子所纺制的纱。

(二)品种

1、普通包芯纱 (1)以棉纱为芯外包 35%—50%真丝。吸湿舒适,有光泽。 (2)以羊毛为芯外包真丝。保暖,有光泽。 (3)以锦纶为芯外包真丝。重量轻、强力好。 (4)以涤纶为芯外包真丝。悬垂性、抗皱回复性、耐用性好。 (5)以绢丝为芯外包真丝。

2、结构包缠纱

3、弹性包缠纱

四、其他新型纺纱纺制的纱线

(一)尘笼纱:纱较粗,用于织制工作服、外衣和装饰织物。

(二)自捻纱:用于花式织物和绒面织物。

(三)喷气纱:强力低,手感粗糙蓬松,用于上衣、运动衣和工作服。

第四节 纱线品质对织物外观和性能的影响 纱线结构---- 纱线品质---- 织物外观和性能

1、纱线的外观 光泽:捻度和捻向的影响。

2、舒适性:纱线的结构特征与服装的保暖性、手感有关。 纱线的吸湿性与服装舒适性 有关。

3、耐用性能: 纱线的拉伸强力、弹性和耐磨性能与织物和服装的耐用性能有关。 长丝纱强力﹥短纤维纱 性能差的纤维纯纺纱﹤混纺纱强力﹤性能好的纤维纯纺纱 膨体纱拉伸断裂强度较小 纱线捻度宜采用中度

4、保管性能:纱线的品质影响保管性能。如捻度的影响和对热的敏感等。

第五节 纱线结构对服装面料的影响

一、纤维长短与服装面料:面料风格。

二、纱线的细度与服装面料:外观质感和性能。

三、纱线的捻度与服装面料:强力、光泽、吸湿染色等。

四、纱线的捻向与服装面料:外观和手感。

五、纱线的形态与服装面料:色彩和肌理质感。 第三章 服装用织物 第一节 织物概述

一、织物的分类

(一)按织造方法分:机织物、针织物和无纺布。

(二)按纺织品在服装中的用途分:面料和辅料

(三)按起花工艺分:原色面料、染色面料、织花面料、色纺面料、花色纱线面料、烂花 面料、绣花面料、轧花面料、轧皱面料及其他。

(四)按织物的组织结构分: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缎纹织物、变化组织织物、复合组织 织物和提花组织织物。

(五)按组成织物的原料分类:纯纺织物、混纺织物和交织织物。

二、织物的量度

(一)长度

1、梭织物的长度:用匹长量度(匹长:织物沿其长度方向, 两端最外边完整的纬纱之 间的距离。单位:米)。

2、针织物的长度:匹长分定重方式和定长方式。

(二)宽度

1、梭织物的幅宽:织物沿宽度方向,最外边的两根经纱间的距离,单位:厘米。

2、针织物的幅宽

(三)织物的厚度 织物的厚度指在一定压力下织物的绝对厚度,以 mm 为单位。与体积重量、蓬松度、刚柔 度有关,影响服装的风格、保暖性、透气性、悬垂性、重量和耐磨性等。 分类:厚型、中型和薄型

(四)织物的重量 概念:干燥无浆织物,单位面积所具有的重量。 计量:以每米克重(g/m)或以每平方米克重(g/m2)。 作用:影响服装的服用性能、加工性能及计算价格。

(五)织物的体积重量 概念:织物单位体积内重量。表示:克/厘米3。 作用:影响手感、导热性和透通性。

三、织物的分析鉴别

(一)各类型纺织面料及相似易混淆面料的鉴别

1、棉型面料—纯棉、棉混纺及棉型化纤面料。 (1)纯棉:光泽一般,无亮光,布面不够整洁。手感柔 ■软,有温暖感,弹性不好。高支、精梳获丝光等有改善。 (2)棉涤:光泽比纯棉好,较明亮。布面细洁平滑,无棉结。手感挺括滑爽,弹性较好。 (3)粘纤:光泽好,色泽鲜艳。布面光滑细洁,手感柔软重垂,悬垂下坠感好,抗皱性 差。湿强差。

2、毛型面料—纯毛、毛混纺及化纤仿毛面料。 (1)纯毛精纺:多为薄型和中型。表面光洁平整,质地精细,纹路清晰,光泽柔和,有 膘光感,色正。手感柔软、滑糯,身骨挺括、悬垂。 (2)纯毛粗纺:多为厚型和中型。呢面丰满,质地或蓬松或致密。正面不露纹地。手感 柔软、温暖、丰厚、无板结感,挺括而有弹性,垂感好。

(二)织物正反面鉴别

1、根据花色光泽:正面光泽好、颜色匀净。印花面料正面图案清晰完整。

2、根据洁净程度:正面结晶,疵点、杂质、纱结等多在反面。

3、根据组织特征:单面斜纹面料正面有斜向纹路;双面斜纹面料,斜向纹路饱满清晰的 一面为正面;缎纹面料正面光亮平滑;提花面料正面花纹完整无虚线;纱罗织物正面纹路清晰,绞经突出。

4、根据质感特征:起绒、毛圈面料,有毛绒、毛圈一面为正面。特殊风格的一面为正面。 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凸出的条纹或图案,立体感强。

5、根据布边特征:正面较平整、逛街,反面稍粗糙,有些布边织有或印有文字、号码, 清晰地为正面。有些布边有针眼,凸出的是正面。

6、根据包装形式:单幅面料正面朝下,双幅的正面向里。

7、双面面料:两面在色泽、组织外观上均相同,不分正反;或两面的质感、效应各有差 异,无正反面。

(三)织物经纬向鉴别

1、机织面料 (1)根据布边:与布边平行的匹长方向为经向。 (2)根据伸缩性:经向伸缩性较小,不易变形。 (3)根据经纬密度:密度大的方向为经向。 (4)根据纱线粗细:细者为经向。 (5)根据上浆情况:上浆方向为经向。 (6)根据所用纱线情况:如有股线和单纱,则股线为经向。特殊纱为纬向。 (7)根据交织物的原料:按棉、毛、丝等顺序为经向。 (8)绒条面料:沿绒条方向为经向; 毛巾织物以起毛圈纱的方向为经向。 (9)纱罗织物中:由绞纱的方向为经向。

2、纬编针织面料 (1)片状面料沿布边方向为纵向,筒状环圈方向为横向。 (2)纬编针织物的线圈是沿纵向逐一穿套的,穿套方向为纵向。 (3)拆散时,纱线沿横向逐一退圈脱出。 (4)一般的纬编面料横向延伸性优于纵向。

(四)倒顺识别 面料的倒顺指:毛绒、花格、色光有方向性,即以不同的角度观察或面料以不同角度摆放 显示不同效果。

1、倒顺毛、倒顺绒:用手抚摸面料表面,毛头、绒头倒伏顺滑,且阻力小的方向为顺毛、顺绒。

2、倒顺花、倒顺格

3、倒顺光:主要根据亮度强与弱的方向。

(五)织物原料种类鉴别

(六)织物密度分析

1、梭织物的密度与紧度 密度包括经向和纬向密度,指沿织物纬向(经密)和经向(纬密)的单位长度中纱 线排列的根数,即纱线排列的疏密程度。单位:根/10 cm。 紧度即相对密度:指 织物中纱线的投影面积与织物的全部面积之比。比值大,织物紧密。

2、针织物的紧密度 概念:针织物内单位长度上或单位面积内的线圈数。 分类:横向密度(沿线圈横列方向以 5cm 内的线圈纵行数)、纵向密度和总密度(5 ×5cm2内的线圈数)。 影响因素:线圈长度、纱线性质及粗细。 作用:对保暖性、透气性及强度、弹性、耐磨性等有影响。 第二节 织物的组织结构

一、梭织物的组织结构

(一)形成过程

(二)织物组织

1、基本概念 (1)织物组织:梭织物内经纬纱线相互上下沉浮的规律。 (2)经组织点(或经浮点) :在经纬纱相交处,凡经纱浮于纬纱之上的点。 (3)组织循环(完全组织):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的排列规律在织物中重复出现为一个组 成单元。R j=Rw=2 (4)经面组织:一个完全组织中经组织点多于纬组 织点时 的组织。 (5)浮长:凡连续浮在另一系统纱线上的纱线长度。 (6)飞数(S):在组织循环中,同一系统纱线中相邻两根纱线上相应的经(纬)组织点在 纵向(或横向)所间隔的经(纬)纱根数 。 (7)规则组织:组织点飞数为常数的织物组织 。 (8)梭织物的组织参数:组织循环中的纱线数和组织点飞数。 (9)组织图:表示织物中经、纬纱交织规律的示意图。(意匠图)

2、组织的种类:基本组织、变化组织、联合组织及复杂组织和大提花组织。

(三)原组织

1、概念:凡在组织循环,完全经纱数与完全纬纱数相等,组织点飞数为常数,一个系统 的每根纱线只与另一系统的纱线交织一次的组织。

2、平纹组织: R j=Rw=2 , S j=Sw=1,平纹组织的特点 (1)交织点最多,纱线屈曲最多,浮长线最短,织物坚牢、耐磨、硬挺、平整,弹性较 小,光泽较弱、手感较硬。 (2)纱线间不能挤紧,透气性较好。 (3)外观单调。 (4)能织出各种不同的外观效果。(条纹、格子、起绉、泡泡纱等) 用途:广泛用于各种织物。(棉:平布,麻:夏布,毛:凡立丁、派力司、法兰绒,丝: 纺绸等)

3、斜纹组织 (1)构成:组织图上有经组织点或纬组织点构成的斜线,面料表面上有浮长线构成的斜 纹。一个组织循环不少于 3 根经纱和 3 根纬纱。 (2)表示:分式。 (3)分类:经面斜纹和纬面斜纹。 左斜纹和右斜纹。 单面斜纹和双面斜纹。 急斜纹和缓斜纹。 (4)特点:纱线空隙较少,排列较密,紧密度大于平纹。 柔软、厚实,光泽弹性抗皱 比平纹好好。 耐磨性和坚牢度小于平纹织物。 正反面有区别,(5)用途:棉:卡其、斜纹布、牛仔布,毛:华达呢、哔叽,丝:美丽绸。

4、缎纹组织 构成:经纱或纬纱在织物中形成一些单独的、互不相连的、相距较远的、分布均匀的经组 织点或纬组织点。 特点:(1)循环越大,浮线越长。越柔软、平滑匀整和光亮。 (2)坚实度小于斜纹。密度大于斜纹。 (3)易起皱,不宜水洗。 表示:分式。(分母:S,分子:R).参数:R j=Rw≥5 , 1<S<R-1, S 与 R 互为质数。 分类:经面缎纹和纬面缎纹。 用途:五枚和八枚。 小结

1、光泽:平纹<斜纹<缎纹

2、强度或硬度:平纹>斜纹>缎纹

3、密度:平纹<斜纹<缎纹

(四)变化组织:在原组织的基础上,变更原组织的某个条件而派生的组织。

1、平纹变化组织:重平组织、方平组织、变化重平组织、变化方平组织。

2、斜纹变化组织: (1)加强斜纹组织(2)复合斜纹组织

3、缎纹变化组织: (1)加点缎纹(2)变则缎纹

(五)联合组织

1、条格组织

2、绉组织

3、透孔组织

4、凸条组织

5、蜂巢组织

(六)复杂组织:

1、二重组织

2、双层组织

3、起毛组织

4、纱罗组织

5、毛巾组织

6、大提花组织

二、针织物的结构特征

(一)分类

1、按原料组成分类:纯纺、混纺、交织

2、按生产和形成方式分:纬编和经编

3、按加工成型分:针织坯布和针织成型产品

4、按针织物单双面分:单面和双面针织物(双正和双反)

5、按纱线种类分:普通、变形、花式针织物

6、按组织结构分:基本、变化、花式和复合组织针织物

7、按织物用途分:服装用针织物、室内装饰用针织物、医疗用针织物、产业用针织物 ( 二)针织物的生产流程:

1、准备工序

2、针织工序

3、染整工序

4、成缝工序

(三)针织物组织

1、线圈:是针织物构成的基本单元,决定着针织物 的外观和特性。

2、线圈横列:针织物中线圈按横向连接的行列。 线圈纵行:线圈沿纵向串套的行列。

3、圈距:按线圈横列方向,两个左右相邻线圈对应点间的距离。 圈高:按线圈纵行方向,两个上下相邻线圈对应点间的距离。

4、正面:由线圈圈柱覆盖着圈弧的一面。 反面:由线圈圈弧覆盖着圈柱的一面。

5、表示:结构图和编织图。

(四)基本组织:由线圈以最简单的方式组合而成。包括:纬平针、罗文和双反面组织以 及经编的编链、经平和经缎组织等。

1、纬平针组织(平针组织) (1)概念:由连续的单元线圈单向相互串套而成。是单面纬编针织物的原组织,是最简 单的针织物组织。 (2)特点:结构简单,表面平整。 手感柔软,轻薄透气。 两面有不同的外观,正面 纵向条文、反面弧形线段。 正面光洁、明亮,反面光泽较暗。 纵、横向有较好的延 伸性,横比纵好。 有脱散性和卷边性或线圈歪斜。 (3)表示:结构图和编织图。 (4)适用:内衣、休闲装、运动衫、裤、袜子、手套、T 恤衫和毛衣等。

2、纬编罗纹组织 (1)概念:双面纬编针织物的原组织,由正面线圈纵行和反面线圈纵行相间配置而成。 (2)分类:1+1 罗纹(以一列正面线圈纵行与一列反面线圈纵行配置而成)、2+2 罗纹和 3+3 罗纹、2+3 罗纹、4+5 罗纹等。(3)特点:两面都呈现明显的正面线圈。 横向有较大的弹性和延伸性。密度越大,弹 性越好。 厚度和蓬松度较大。 顺编织方向不能脱散,有逆编织方向脱散性。 卷边小,但左右有一定的卷边性。 (4)用途:弹力背心、衫裤、运动裤、羊毛衫裤及服装的下摆、领口、袖口、裤口、袜 口等。

3、双反面组织 (1)概念:有正面线圈横列和反面线圈横列,以一定的组合相互交替配置而成。 (2)特点:松弛状态时,正反面都是反面横列的外观。 较厚实。 纵向和横向弹性与延伸性相近。 上、下不卷边,都能脱散。 (3)分类:1+

1、2+

2、3+3 等。 (4)用途:适用于婴幼儿服装、袜子、手套、毛衫、头巾等成型针织品。

4、编链组织 (1)概念:每根经纱始终在同一织针上垫纱成圈的组织。 (2)特点:经纱单独成线圈纵行,延伸性小。 (2)分类:闭口和开口。 (3)用途:用于钩编织物和装饰类织物的地组织。复合织物可用于外衣和衬衫类针织物。

5、经平组织 (1)概念:每根经纱在相邻两枚织针上交替垫纱成圈的组织。 (2)特点:两个横列组成一个完全组织。 有一定的纵、横向延伸性。 织物较轻薄, 正反两面均呈菱形网眼外观。 卷边性不显著。逆向脱散,使纵向分成两片。 (3)用途:用于衬衫、外衣等。

6、经缎组织 (1)概念:每根经纱顺序地在 3 枚或 3 枚以上的织针上垫纱成圈,再顺序地在返回原位 过程中逐针垫纱成圈而织成的织物。 (2)特点:卷边性不显著。逆向脱散,使纵向分成两片。 表面形成横向条纹。

2、双罗纹组织(棉毛布) (1)概念:由两个罗纹组织交叉复合而成。 (2)特点:厚实、柔软、保暖。 结构稳定、挺括且悬垂,有一定的弹性。无卷边、不 易脱散。(3)用途:用于内衣和运动衫裤。

3、经绒组织 (1)概念:由每根经纱轮流地在相隔两枚针的织针上垫纱成圈而成。 (2)特点:形态较平整,卷边性类似纬平针组织。 横向延伸性较小,逆向脱散。 (3)用途:用于内、外衣及衬衫等。

4、经斜组织 (1)概念:由每根经纱轮流地在相隔 3 根针的织针上垫纱成圈而成。 (2)特点:与经绒组织相似。延展线更长,横向延伸性更小。 (3)用途:用于外衣。

三、机织物与针织物的比较

1、组织结构 纱线的状态不同:机织物由相互垂直的经纬纱交织而成。纱线弯曲度不很大,联系紧密, 结构较坚实。 针织物由线圈相互串套而成,基本构成要素为线圈。纱线呈弯曲状态,空隙较大,结构较 松散,可移动性强。

2、服用性能 (1)机织物挺括、有形、悬垂,尺寸稳定性较好;针织物伸缩性较大,尺寸稳定性不良, 易变形,不够挺括,影响穿着、美观和耐牢。 (2)机织物的强度和耐磨性优于针织物。 (3)机织物的一般组织脱散性小,不易起毛、勾丝;针织物易起毛、勾丝,脱散性大。 (4)针织物柔软度、透气性比机织物好,穿着舒适,便于活动。 (5)针织物的抗皱性、弹性和延伸性优于机织物。

3、生产工艺 (1)机织物流程长,针织物短且产量高。 (2)机织物对纱线的要求范围较广,针织物对细度、均匀度要求较高。 (3)针织物可直接生产成型产品或半成型产品,提高效率。

4、应用领域 机织物风格多样,用途广泛:外衣裤、西装、大衣、衬衫、室内装饰及工业生产等。针织物柔软、弹性好、合身性优良。用于:内衣、紧身衣、运动衣、舞蹈服、婴儿服装、居家服和休闲服及袜子、手套、毛衣等。

四、非织造布的结构特征(non-woven fabric)

1、概念:(1)不经传统的纺纱、机织或针织的工艺过程,由纤维层构成的纺织品(包括 由纱线层构成的缝编非织造织物)。 (2)直接由纺织纤维、纱线或长 丝,经机械或化学加工,使之粘合或结合而成薄片装或毡装、絮状结构物。(无纺布或无 纺织布)。

2、生产工艺简述 (1)四个环节:纤维准备(开松、除杂、混合、成卷和气流输送)、纤维成网(平行排列、交叉排列和无定向排列)、纤维网结合(粘合法、缝编法和针刺法)、后处理(烘燥、定型、后加工、染色、印花、轧花涂层和复合等)。 (2)方法:干法、湿法、熔融法、缝编法和针扎法。

3、纤网结构非织造物(1)纤网排列方式:平行排列、横向排列和杂乱排列。 (2)纤网加固方式 ①部分纤维得到加固的纤网结构 (由纤维的缠结而得到加固或由纤维形成线圈结构而得到 加固),如针刺法和射流喷网法。用于人造革地布、垫衬布、童装面料及人造毛底基。用 于衬里、垫肩等。 ② 由外加纱线加固的纤网结构。 ③有粘合剂或热粘合作用而得到加固的纤网结构。 A、由粘合剂加固的纤网结构。分点粘合、片膜状粘合、团块粘合及局部粘合等。 B、由热粘合作用加固的纤网结构。

4、纱线型缝编结构的非织造布 (1)纱线层-缝编纱型缝编结构 (2)纱线层- 毛圈型缝编结构

5、非织造布的规格

6、非织造布的特点 (1)非织造布从整个产品系统来说是介于传统纺织品、塑料与纸张三者之间的新型材料。(2)非织造布打破了传统纺纱工艺,从纤维直接到织物,缩短了生产周期,流程短,成 本低,产量高。 (3 )非织造布采用的原料来源广,种类多,除纺织纤维外,还包括传统纺织工艺难以使 用的原料,如纺织下脚纤维、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碳纤维等,根据成品要求选用。 (4)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灵活多样,决定了它外观、性能、结构、用途的多样化。 (5)非织造布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一般分为耐用型和用即弃型两类。

7、非织造布的应用 (1)工业用:如过滤材料,绝缘、隔音、耐热、防震、防毒、防辐射材料,土工布、涂 层织物基布等。 (2)服装用:如外衣料、人造毛皮、保暖絮片、热熔粘合衬、一次性内衣裤、围裙等。 (3)医疗卫生用:如手术衣、绷带、口罩、尿片包布、妇女卫生布、餐巾等。 (4)家纺、家庭装饰用:如地毯、毛毯、墙布、家具布、台布、窗帘等。 (5)其他用途:如汽车用材料、育秧材料、农作物防护布、海面防污吸油毡、揩布、包 装袋、包装布等。 非织造布在服装方面的应用主要有:

1、外衣面料:缝编印花布、缝编衬衫料和裤料、针 刺呢。

2、仿皮革料:缝编仿毛皮、仿山羊皮、仿麂皮、合成绒面里子革。

3、絮片:热熔 絮棉、喷浆絮棉。

4、衬料:热熔衬、肩衬、胸绒、鞋衬、帽衬等。

第三节 织物的服用和加工性能

织物的服用性能与风格特征是选择和运用材料的依据, 关系服装功能和服装款式的体现和 最终的穿着效果及洗涤、晾晒、熨烫、收放等问题。

一、织物的强度和耐用性能

(一)拉伸强度

1、概念:织物在规定的条件下沿经向或纬向拉伸至断裂时所能承受的外力。

2、衡量指标:断裂强度(织物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外力)和断裂伸长率(织 物在断裂时,伸长量与原长度之比)。

3、断裂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化纤:锦纶>维纶>涤纶>丙纶>晴纶>氯纶>粘纤>氨纶 天然纤维:麻>丝>棉>毛(麻稍低于丙纶)

4、断裂伸长率由大到小的顺序 化纤:氨纶>锦纶>涤纶>丙纶>晴纶>维纶>粘纤 天然纤维:毛>丝>粘胶>棉>麻

5、合成纤维的面料比天然纤维的面料耐穿,高强高伸的纤维面料>低强高伸纤维面料>高 强低伸的纤维面料>低强低伸的纤维面料

6、断裂机理:纱线由屈曲--伸直--变形--断裂(纱强度和织物密度)

7、测试仪器:拉伸强力仪

8、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缎纹织物

(二)撕裂强度

1、概念:在规定条件下,从经向或纬向撕裂织物所需的外力。

2、原理:局部集中受力,纱线依次逐根断裂,

3、影响因素:受力纱线的伸长能力和织物结构的紧密程度。

4、撕裂强度比较:合纤>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 交织点多强度小 缎纹织物>斜纹织 物>平纹织物

(三)织物的顶裂强度

1、概念:织物局部在垂直于织物平面的负荷作用下受到破坏,称之为顶裂或顶破。

2、测试仪器:弹子式或气压式顶裂试验机。

3、原理:多向受力,裂口成 L 形或直线形。

4、拱肘(膝)

5、影响因素:纱线强力和经纬向的密度。

(四)耐磨强度

1、概念:织物抵抗磨损的能力。

2、影响因素:摩擦的类型、织物的表面摩擦性能、纤维强度、纱线捻度和织物结构。

3、磨损方式:平磨、曲磨、折边磨、动态磨和翻动磨。

4、测试仪器:实际穿着试验与仪器试验。

5、耐磨指标:(1)用一定摩擦次数后织物物理性能的变化表示 (2)用试样出现一定的物理形态变化时的摩擦次数表示。

6、比较:缎纹织物>斜纹织物>平纹织物长丝>短纤维织物 纤维细度适中耐磨 纤维断裂伸长率大,弹性恢复率高耐磨(锦纶、涤纶、丙 纶等,羊毛较优良) 厚型织物耐平磨好,薄型织物耐曲磨及折边磨好。

(五)起毛、起球和钩丝

1、起毛、起球: (1)受摩擦和揉搓使纤维端露出织物表面形成毛茸为起毛;继续摩擦后相互纠缠在一起 形成纤维球为起球。 (2)与纤维性质、纱线性能、织物结构、染整加工及服用条件有关。 (3)长丝>短纤维,粗纤维>细纤维 (4)强度和伸长度好易起毛起球 (5)捻度低的羊毛起毛起球 (6)花式纱线易起毛起球 (7)密度大、表面光滑平整及后整理的织物较小

2、钩丝性 (1)纤维或长丝被钩出、钩断或露出织物表面的现象为钩丝。 (2)与纤维性能、纱线、织物结构及整理加工等有关。 (3)长丝和针织物较严重。纤维伸长和弹性大、结构紧密、条干均匀、捻度大、组织紧 密、表面平整等可缓和钩丝。

(六)耐用性能

1、概念:服装材料的性能保持性。

2、评定指标:耐疲劳性。P75 图

二、织物的形态稳定性能

(一)拉伸变形

1、服装衣料由于拉伸力的作用产生一定程度的伸长。

2、受纤维、纱线的性质及织物结构的综合影响,与服装的保形性、弹性、挺括风格有关。

3、测试方法:(1)定负荷法:伸长率= ×100% (2)定伸长法 :伸长弹性回复率=

(二)压缩变形 表示方法:压缩= (与含气量有关) 压缩弹性回复率=

(三)剪切变形:织物受斜向拉伸力(剪切力)时产生的变形。

(四)收缩变形

1、收缩性:织物在湿、热、洗涤情况下,尺寸收缩的现象。

2、影响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外观及降低耐用性。

(四)收缩变形

1、收缩性:织物在湿、热、洗涤情况下,尺寸收缩的现象。

2、影响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外观及降低耐用性。

3、分类:缩水性和热收缩性。

4、计算:收缩率= (与织物结构及纤维、纱线性能、加工工艺条件有关)

5、缩水性:织物在常温的水中尺寸收缩。 缩水率=(缩水前尺寸-缩水后尺寸)/缩水前尺寸×100% 原因:一是纤维吸湿膨胀变形,二是织物加工中纤维纱线受拉力的作用伸长变形, 三是毛织物的缩绒性。 影响因素:吸湿性大纤维;纱线捻度大的;组织稀疏的织物。

6、热收缩性:织物受热发生收缩的性能。热收缩率表示。 类型:沸水收缩、热空气收缩、饱和蒸汽收缩及熨烫收缩。 注意:合成纤维洗涤熨烫时要掌握温度。(锦纶、腈纶耐热性差,维纶耐湿热性差)

7、缩绒性:毛织物在水、力及热的作用下,纤维相互纠缠而发生毡缩的性能。

(五)折皱变形与抗皱性

1、概念:织物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2、分类:不规则起皱和规则起皱。

3、测试:凸形法测量试样释重后内折边张开的恢复角。

4、影响因素:纤维的初始模量、纤维线密度、纤维表面的摩擦系数、织物组织、织物密度、织物的湿润状态、染整后处理的影响

(六)刚柔性和悬垂性

1、刚柔性 (1)概念:织物的抗弯刚度和柔软度。(织物抵抗其弯曲变形的能力为抗弯刚度) (2)评定方法:斜面法和心形法。p78

2、悬垂性 (1)概念:织物在自然悬垂状态下成波浪屈曲的特性。 (2)测试:伞形悬垂法 p78-p79

三、织物的物理化学性能

(一)含气性与透气性

1、含气性 (1)概念:纤维、纱线和织物内部结构有空隙中含有空气的性质。 (2)表示:含气率(单位体积织物中空气体积所占的比率)、含气量(织物厚度和含气率 的综合体现)及织物中空气的稳定性(织物厚度和蓬松度)。 (3)影响因素:纤维原料的种类、纱线的粗细、组织的结构形态及厚度。 (4)特性:保温和通气。

2、透气性 (1)概念:织物两面存在压力差时,空气透过织物的性能。 (2)表示:透气率(单位时间内流过织物单位面积的空气量 ml/cm2•s ) 。 (3)影响因素:织物的密度、厚度、蓬松度及织物组织、纱线密度和捻度,截面形状及 吸水的影响。 (4)透气性与含气性的关系。

(二)保温性

1、有关因素:通气性、热传导性、热辐射反射、吸收、透过及服装层数和开口形式等。

2、影响因素:纤维的隔热性和织物的厚度。

3、表示:隔热性和导热性

(三)吸湿性、放湿性和吸水性

1、吸湿性、放湿性吸湿性:服装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汽态水的能力。 衡量指标:回潮率或含水率。 对织物影响:形态尺寸、机械性能、染色性能、静电性能。 影响因素:纤维的组成和结构及织物的组织结构。

2、吸水性:织物对液态水的吸收性质。

(四)防水性、拒水性

1、防水性 防水整理:具有通气性的防水整理、无通气性的防水整理

2、拒水性:将水从织物表面反泼的性能。与织物的表面状态有关。

(五)静电性

(六)色彩与光泽 服装外观审美 影响光泽因素:织物表面对光的反射、材质感、色彩、透明度、主观爱好等。 测试:光泽度试验仪。

(七)染色牢度

1、概念:反映织物褪色容易程度的性能指标。

2、分类:日晒牢度、水洗或皂洗牢度、干湿摩擦牢度、汗渍牢度和熨烫牢度。

3、影响因素:纤维材料的着色与固色能力、染料的稳定性、染色工艺及各种外部影响作 用的强弱。

4、褪色机理:纤维材料脱色和染料本身褪色。

四、织物的工艺性能

在服装的加工制作特别是工业化生产过程中, 织物表现出的能对服装工艺造成影响的各方 面特性。

(一)织物的裁剪工艺性

1、方向性:结构方面、外观方面和规格方面。

2、纬斜性

3、工艺回缩性

4、抗剪性

(二)织物的缝制工艺性

1、布边脱散性

2、卷边性

3、滑移性

4、工艺拉伸性

5、熔孔性

6、可缝性

(三)织物的熨烫工艺性

1、热加工性

2、工艺热收缩性

3、耐熨烫性

4、熨烫极光

五、织物的风格与质量评定

(一)风格的评定

1、概念:人们通过视觉和触觉对织物所作出的综合评价。

2、目的:确定外观特征和内在质量。外观:颜色、花型、光泽、布面、纹路、条干

3、质量衡量:手感:光滑或粗糙,柔软或硬挺,弹性、身骨。

4、风格评定(1)主观评定:“一捏、二摸、三抓、四看” (拉、抓、摸、捏、压) (2)客观评定

(二)各类织物的评定

1、本色棉布和涤棉布:物理指标、棉结杂质、布面疵点。

2、印染棉布:内在质量(断裂强度、纬密、缩水率和染色牢度)和外观质量。

3、毛型织物:实物质量(外观、手感、风格)、物理指标(幅宽、平方米重、断裂强度、缩水率和非毛纤维含量)、染色牢度与外观疵点。

4、丝织物:内在质量(长度、幅宽、经纬密度、重量、断 裂强度和缩水率)和外观质量 (织、练、染、印、整)。

5、苎麻布:物理性能(断裂强力和密度)和外观疵点。

6、针织物:内衣以批为单位按物理指标评(横密、纵密、平方米干重和强力)。外衣按物 理指标(分经编和纬编)和外观疵点评。

7、非织造布: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

六、服装材料美感的构成

(一)服装材料的质地与性格

1、服装材料质地形成的原因 (1)纤维原料 (2)组织结构 (3)表面整理技术

2、材料质地与性格所表现出的效果 (1)温暖感:指材料外观质感给人的心理感受以及同种材料的不同加工技术对质感的影 响。 (2)冰冷感:触感、形状尖锐的线条、色彩上的高明度、质感中的硬挺度及精密规整的 图案等。如光泽的影响(强光泽面料、柔光泽面料、无光泽面料、有动感的光泽面料)。 (3)硬挺感:面料性能及色彩(明度、纯度高的色彩感觉挺硬)和图案。(4)柔软感:与材料质地密切相关。 (5)弹性:处于柔软和硬挺之间的表现效果。可产生新造型和新品种。 (6)透明度:透明材料与不透明材料的结合与运用。

(二)服装材料的机理与装饰

1、视觉肌理 (1)概念:用眼看而不用手摸就能感觉到的。 (2)作用:丰富服装材料的装饰效果(图案和纹样)。 实现的方法:手绘、织印、喷绘、渍染、熏灸、拼贴。 印花面料类型:抽象无形的纹样、抽象有形的纹样、几何形纹样、写实纹样等。

2、触觉机理: (1)概念:指手摸能感觉到的肌理。 (2)装饰作用:使服装造型接近立体感。 (3)分类:现成的触觉肌理、改造的触觉肌理、特殊的触觉肌理、色彩具有光泽的触 觉肌理

(三)条格面料的魅力

1、条格面料的构成形式,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简洁明快,有韵律感。图案的构成以横线、竖线、斜线变化为主,通过线的位置、粗细、虚实及方向的变化,组成丰富多彩的条格面 料。

2、条格面料的线条变化趋于单纯简练,有利于色彩的运用和款式的表现。

3、条格面料的运用,有利于弥补人体不足,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四)民族民间传统布料的开发与应用

1、靛蓝花布:起源于汉代,花形粗犷有力、材料色牢度好,具有特殊质朴美和清新的风 格。

2、扎染面料:按设计要求进行折叠缝扎,再经染色而形成花纹图案。起源于秦汉时期, 具有不褪色、不串色的性能。被称为“扎染的灵魂”。

3、蜡染面料:用蜂蜡为防染剂,将蜡加温融化成蜡液,用蜡刀蘸蜡液在布帛上画出花卉 图案,使蜡液渗透并凝固在布帛上。其纹样分:几何图案、自然形象的纹样、象征吉祥的 纹样。

4、冰梅锦:属云锦类。形式上:在梅花纹的圆弧线和冰纹的直线形成了既对比又统一的格调。组织上:采用色织重组织、提花组织。

2、壮锦:采用棉线或麻线作地经、地纬,无捻,两色粗桑丝做彩纬,多位平纹、质朴秀丽。

第四节 各类织物特征及其适用性

一、棉织物:是指以棉纱、线为原料的织物。

(一)棉织物的分类 按纱线的加工:普梳和精梳 按纱线结构:纱织物、线织物和半线织物 按商业经营业务习惯:原色布、漂白布、色布、印花布、色织布、绒布等 按织物组织:平布、斜纹布、缎纹布、绉布、网眼布、提花布等 按特殊功能或特殊后整理:普通和特殊功能、特殊后整理棉布

(二)棉织物的主要服用性能特点

1、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汽性。染色性能良好,但牢度一般。

2、光泽柔和,质感自然质朴,坚牢耐用。

3、手感柔软,但弹性较差。 4.耐碱不耐酸,可做丝光处理。

5、耐热耐光性较好,但长时间日晒及大气下可缓慢氧化。

6、不易虫蛀,易霉变。

7、保暖性好,有温暖感。

(三)常用棉织物品种介绍

1、平布是一种平纹组织的棉织物,是棉织物的主要品种。 (1)结构特点:经纱和纬纱的细度和密度相等或相近,组织简单、结构紧密、表面平整。 (2)种类:细平布(细布,19tex 以下)、中平布(市布,22-30tex )、粗平布(粗布, 32tex 以上) (3)织物风格:细平布布身细薄、平整;中平布布身厚薄中等,较坚牢;粗平布布身厚实,坚牢耐用。 (4)应用:各类女装、内衣及婴幼儿服、茄克等及辅料。

2、府绸是一种细特、高密兼有丝绸风格的棉织物: (1)结构特点:经纬纱支较细,经密高于纬密,采用平纹组织。 (2)种类:纱府绸、全线府绸、半线府绸;普通、半精梳、精疏府绸;隐条、提花府绸; 色织、漂白、印花府绸;防缩、防雨、树脂整理府绸。 (3)风格特征:高级府绸:精梳和全线府绸。质地细薄、丰满清晰、匀整、滑爽、明亮。 适宜高级衬衫妓女夏装等。 厚府绸:罗缎。细经粗纬平纹棱条。颗粒明显、紧密结实、挺爽。适宜 外衣、制服、风衣等。 普通府绸:经纬纱细度差别小。质地稀薄、颗粒不明显、纱条不匀、柔 软但不滑爽。适宜内衣、学生装等。 (4)织物风格:布身紧密,手感细腻柔软,光泽丰润,质地挺括,穿着舒适 透气,布 面匀净,织纹清晰,有丝绸感。

3、泡泡纱:特殊外观的平纹布。凹凸效应:织造法:两种不同张力经纱;化学处 理法:染整加工中利用烧碱作用、机械加工法。 风格特征:外观独特、立体感强,补贴深,轻薄凉爽、美观新颖、柔软。但保形性差, 易磨损。应用:夏季女装、便装、睡衣、童装、床上用品等。

3、绉布(核桃呢):布面皱缩不平、具有特殊风格 结构特点:经纬纱用 29-10tex 纱,普通捻度经纱与高捻度纬纱织成,经染整处理后纬纱 收缩,布面形成绉纹效应的平纹织物。 分类:分普通和高级产品;素色和印花。 风格特征:质地轻薄,手感挺爽,柔软有弹性,不粘身,吸湿透气。 应用:适于夏装。

5、玻璃纱(巴厘纱) (1)结构特点:经纱为单纱,纬纱为超细纱的强捻稀薄平纹织物。 (2)风格特征:最薄的棉织物,手感柔软,布面匀净,布孔清晰,透明度好,透气舒适, 具有“稀、薄、爽”的风格。 (3)分类:漂白、什色、印花;单纱和股线;(3)应用:衬衫、裙装、童装、内衣、睡衣等

6、牛津布是具有特色的棉织物 (1)结构特点:平纹变化组织,经密大于纬密,经纬纱分别为为色纱和漂白纱。 (2)分类:漂白、素色、色经色纬、条形花纹。 (3)风格特征:手感柔软,光泽自然,布面气孔多,吸湿透气,质地柔中有挺,弹性好,平挺保型。 (4)应用:男礼服衬衫、女套裙等

7、卡其是斜纹组织棉织物中的一个重要品种。 (1)结构特点:密度是斜纹中最大的,经密往往是纬密的 1 倍以上 (2)种类:双面卡、单面卡、线卡、半线卡、纱卡;闪光卡其、防雨卡其、磨绒卡其、水洗卡其 (3)织物风格:结构紧密,坚牢耐磨、平整挺括,纹路明显陡直,手感较硬挺。 (4)应用:制服、茄克衫、风衣、裤料

8、华达呢亦称轧别丁。是毛织物的一个品种,用棉为原料的华达呢是仿毛风格的细斜纹 棉织物。 (1)结构特点:组织多为二上二下的加强左斜纹,倾斜角度大于 45 度(2)种类:纱华达呢二上二下加强左斜纹、半线华达呢二上二下右斜纹 (3)织物风格:质地厚实、挺而不硬、耐磨损不折裂 (4)应用:同卡其布

9、棉缎是缎纹棉布的典型产品 (1)结构特点:采用五枚或八枚缎纹,进行丝光和染色、印花后电光整理。 (2)种类:经面缎和纬面缎 (3)织物风格:丝般光泽和缎的风格,手感绵软,质地厚实,有弹性,富立体感。 (4)应用:经济实惠的女外衣、便装、衬衫等。

10、直贡呢(贡缎)是一种缎纹组织的棉织物 (1)结构特点:经向八枚正则缎纹或五枚缎纹,经纬纱支较细,交织点少,经密大于纬 密,经纱浮线较长。 (2)种类:印花和染色;纱直贡呢和线直贡呢。(3)织物风格:结构紧密,质地厚实,富有光泽,手感柔软丰满,悬垂性好,穿着舒适。 (4)应用:男女高档衬衫,各式女装、裙装等。

11、棉平绒:以经纱或纬纱在表面形成短密平整绒毛的棉织物。 (1)结构特点:双层组织,地组织为平纹,分经二重和纬二重两种组织。 (2)风格特征:手感柔软,光泽柔和,质地坚牢,绒面均匀、平整、丰满,保暖性好。 (3)种类:匹染、杂色及印花织物 (3)应用:童装、女装、便装等

12、灯心绒是指割纬起绒,表面形成纵向绒条的起毛棉织物 (1)结构特点:一组经纱和两组纬纱,按不同的组织和固定方法交织割绒后而成。 (2)种类:特细、细条、中条、粗条和阔条; 漂白、杂色、印花、提花 (3)织物风格:质地厚实耐磨,纹路清晰,绒条圆直,手感柔软而富有弹性,光泽柔和, 风格淳朴粗犷,保暖性强。 (4)应用:童装、便装、休闲服、工作装等

13、绒布是经过拉绒后表面呈现散乱绒毛状的棉织物 (1)结构特点:采用平纹或斜纹组织 (2)种类:单面、双面;印花绒和色织绒、提花绒;漂白绒、杂色绒 (3)织物风格:手感柔软,保温性强,穿着舒适,色泽柔和。 (4)应用:冬季睡衣、裤面料、衬衫、外套、被里、童装

二、麻织物:麻纤维纺织加工成的织物

(一)种类:纯麻织物(苎麻和亚麻)、麻棉混纺织物、麻与化纤混纺或交织织物。 原色、漂白、染色、印花手工和机制麻织物

(二)服用性能特点:

1、强度高,坚牢耐用。

2、吸湿性好,吸、放湿速度快,导热性优良。干爽利汗,不贴身。

3、耐碱性好,不耐热酸。防水、耐腐蚀性好,不易霉烂、不虫蛀。

4、处理后染色性好,自然纯朴。

5、光泽自然柔和明亮,高雅大方。

6、绝缘性好,不易起静电。

7、表面有自然的粗细不匀,风格挺爽粗犷。

8、刚性较大,弹性差,易折且不易恢复。

(三)各种麻织物的风格特征及其服装适用性

1、纯麻细纺 (1)种类:苎麻细纺、亚麻漂白细布 色泽主要有:本白、漂白、各种浅色 (2)织物风格:细密、轻薄、挺括、滑爽,透气舒适。 (3)应用:夏季男女衬衫、男高级礼服衬衫、女衣裙等。

2、夏布:手工绩麻成纱,再用木织机以手工方式织成的苎麻布,是中国传统纺织品之一。 (1)产地:湖南浏阳夏布、江西万载夏布和四川隆昌夏布。 (2)命名:以地名命名;以总经线数为夏布名称,如 725 夏布等;以织物幅宽命名,如 18 寸、24 寸抽绣夏布等。 (3)织物风格:细薄、滑爽洁白、颜色洁白,光泽柔和,穿着时有清汗离体、挺括凉爽 的特点。 (4)应用:适于作夏服和高级服装面料及夏令服装和蚊帐。

3、纯麻其他织物 (1)纯麻靛蓝劳动布;厚实挺括、风格特殊,适用于牛仔服和春、秋季套装。 (2)轻薄起绉织物:适于做夏季衬衫和裙衣。 (3)风格粗犷的纯亚麻布:适用于做西服、裙料、裤料等。

4、涤麻混纺布/麻细布、涤/麻凸条织物:透气性好,挺括、凉爽、易洗快干,风格粗 犷豪放,服装保形性及外观均为优异。适于用做夏季外衣及裙。

5、新开发的涤纶差别织物:具有光亮的外观、柔软飘逸的风格,适于用做春、夏裙衣及 时装等衣料。

6、东洋纺系列化涤麻:涤纶及麻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柔软、光亮和麻感。适于 新颖衬衫面料。

7、棉麻混纺布:棉麻混纺粗平布,风格粗犷、平挺厚实,适于做外衣、工作服等。棉麻混纺细平布,具有干爽挺括风格,且较柔软细薄,适于用做春夏季衬衫面料。大麻/棉(55 %/45%)靛蓝牛仔布,提花丝/麻纺,精纺罗布麻/棉织物,具有棉的柔软、丝的光泽、麻的滑爽之特性和抗菌作用,适于作保健服装。

8、交织麻织物:棉麻交织布、丝麻交织布以平纹组织为多,漂白麻布为主。主要风格特 征是质地细密、坚牢耐用,布面洁净,手感均比纯麻织物柔软。其中轻薄较细的交织麻布 适用于夏季衬衫、衣裙等衣料;较厚的粗支织物则宜用做裤料、海军服、外衣及工作服面 料。其他麻交织布,麻/棉/氨弹力织物、丝/亚麻交织凸花厚缎等。外观风格新颖别致, 穿着舒适具有多种服用性能,为高档麻交织衣料,均适用于秋冬季外用服装及时装面料。

三、丝织物

(一)分类 (1)按原料分:真丝、柞丝、绢丝、人造丝、交织丝织物。 (2)综合分:纺、绉、绸、绫、罗、缎、锦、绡、绢、纱、绨、葛、绒、呢。 (3)按染整加工分:生织、熟织丝绸。 (4)按外观色相分:素色、印花、织花丝绸。

(二)主要特点:天然丝绸光泽莹莹、风格翩翩,素有衣料女皇之称。

(三)加工方法:缫丝或绢丝纺织而成。

(四)丝织物服用性能特征 1.丝织物的强度高于纯毛织物,抗皱性比毛织物差。 2.桑丝织物色白细腻、光泽柔和明亮、手感爽滑柔软。有丝鸣声。 3.柞丝织物色黄光暗,外观较粗糙,手感柔而不爽、略带涩滞,坚牢耐用。其光洁度、柔软度、白净度、鲜艳度和弹性比桑丝差。 4.丝织物的耐热性较好,但温度过高会发生变色、炭化。熨时垫布以免出极光。对柞丝 织物应避免喷水,以防造成水渍难以除去,影响织物外观。 5.绢纺织物表面较为粗糙,有碎蛹屑呈现黑点,手感涩滞柔软,呈乳白本色,别有风格。 6.丝织物耐光性在各类织物中最差,故长期光照服用性差。 7.对无机酸较稳定,但浓度大时会造成水解。对碱反应敏感,洗涤时应采用中性皂。

8、易虫蛀。

(五)各种丝织物的风格特征及其适用性 纺类织物采用桑蚕丝、绢丝及人造丝为原料,平纹组织,经纬丝一般不加捻或弱捻。

1、电力纺:电力纺亦称纺绸,以平纹组织织成桑蚕丝生织纺类丝织物。其风格特征是布 身细密轻薄、柔软滑爽平挺,光泽洁白明亮柔和。有染色、印花、色织条格等。穿着舒适合身,重的可作夏季男女衬衫、裤子、裙子等;轻的可作头巾、彩绸、绢花等。以及服装 里料和工业用绸。

2、杭纺:又名“素大绸”、“老纺”。以平纹组织织成桑蚕纺类丝织物。其风格特征是 绸面光滑平整,织纹清晰,质地厚实坚牢,色光柔和自然,手感滑爽挺括,穿着舒适凉爽。 适于制作夏季衬衫、便装、外衣等。

3、绢丝纺和雪纺、洋纺、无光纺、有光纺、涤丝纺、尼龙纺等。 绉类织物是用纯桑丝的紧捻纱以平纹织成,绸面呈现有皱纹的织物。(捻度和捻向、经纬 线张力、收缩性、轧纹、组织)

1、双绉:采用平经皱纬的制造方法织制平纹组织织物。分为:漂白、素色、印花、扎染、拔染等。织物表面具有隐约细皱纹,质地轻柔、坚韧,光泽柔和,手感滑糯,凉爽舒适,平整光亮,缩水率较大, 富有弹性的双面织物,一般适于制作裙子、裤子、衬衫等。

2、碧绉:亦称单绉,也是平经皱纬织物。织物表面具有均布的螺旋状粗斜纹闪光皱纹, 比双绉厚实,表面光泽较好,质地柔软,手感滑爽,富有弹性。适于制作男女衬衫、外衣、便服等。

3、桑丝缎:春桑蚕丝平经与绉纬生织的提花绉类丝织物。质地细密柔软、表面光滑明亮、精致细腻 绫类织物 绫类丝绸按原料分为有纯桑蚕丝织品、合纤织品和交织品。绫类织物的地纹是各种经面斜 纹组织或以经面斜纹组织为主,混用其他组织制成的花素织物。常见的绫类织物品种有花 素绫、广陵、交织绫、尼棉绫等。素绫是用纯桑蚕丝做原料的丝织品,质地轻薄,用于裱 画裱图。其他绫类织物色光漂亮,手感柔软,可以做四季服装。 罗类织物用合股丝作经纬纱织成的绞经织物,绸面有绞纱形成的孔眼的纯蚕丝织物。 织物表面具有纱空眼的花素织物统称罗类丝绸。 罗类丝绸织物的品种有横罗、直罗、花罗。 罗类丝绸产于浙江省的杭州市,因此又称杭罗。杭罗品质优良,是罗类织物的传统名品。 特点是面料风格雅致,质地紧密结实,纱孔通风,透凉,穿着舒适,凉爽,是夏季良好衣料。 绸类织物有平纹、变化组织等不同外观的薄型丝织物,其他大类归不进去的薄型丝织物均 可归入绸类。

1、塔夫绸:是一种高档绸。用平纹组织和较高的密度,织成绸织物。其风格特征为质地 紧密,绸面细洁光滑、平挺美观,光泽柔和自然,不易脏污。但易折皱。品种有素色及印 花等,适用于各种女用服装、节日礼服、男便服等服装衣料和头巾、伞布之类用料。

2、柞丝绸:柞蚕丝为原料的绸织物,以平纹和斜纹组织为主。其特点是质地较厚实,手 感略硬、绸身平挺、富有弹性,略有光泽,本色呈米黄色,以本白色为主。适用于夏季西 服套装、裙衣、便服等。

3、绵绸:亦称仔丝绸、疙瘩绸,属绢纺绸。是用缫丝及丝织的下脚丝、丝屑、茧渣等为 原料. 采用平纹组织织成。 其风格特征是纱条粗细不匀形成不平整绸品, 本白略带乳黄色, 稍有闪光点,质地厚实富有弹性,手感黏柔粗糙。适用于女用衬衫、便装等面料。 缎类织物缎纹组织的丝织物。缎面光泽明亮,手感光滑柔软。

1、素软缎:是桑丝与人造丝的交织物,以八枚缎纹织成。缎面经丝浮线较长,排列细密, 具有纹面光滑如镜、质地柔软、背面呈细斜纹状的风格特点。可作女装、里料、绣衣、戏 装、被面等。

2、花软缎:为缎纹地的提花组织,桑丝为地、人造丝提花。色泽协调、花纹层次分明, 质地柔软光滑,穿着舒适合身,有华丽富贵之感。适于做男女棉衣、便服、戏装、少数民 族服饰等。 锦类织物:三色以上的缎纹织物。 织锦缎和古香缎:属于丝织物中最为精制的产品,以经面缎纹提花组织织成。风格特征是 花纹细腻,质地厚实紧密,缎身平挺,色泽绚丽,通常为 3 色以上,最多可达 7~10 色。 适于做女旗袍、上装、便服、睡衣、礼服和少数民族节日盛装等高档服用衣料。 二者不同之处是,织锦缎是缎地绒花彩色花纹,有豪华富丽之感;而古香缎则以古雅山水 风景和花卉巧布缎面,其民族工艺风格更浓,且稍许松薄。 云锦:属于我国具有 600 年历史的高级艺术丝织物,亦为少数民族服装的高级衣料。主要 包括库缎、库锦和妆花缎三类品种。

1、妆花缎是云锦中最华丽而有代表性的产品,它以桑丝、金银线、人造丝为经纬纱, 缎纹提花组织织成。花纹色彩变化多样,配色十分复杂,少则 4 色、多达 18 色,色彩协 调,花纹具有古色古香的民族风格特征。

2、库锦是属于一种花纹全部用金银线织成且缎面花满,并以小花纹为主的丝织物。其风格特征是:织物表面金光闪烁,银光灿烂,颇有富丽华贵之外观,质地厚实平挺,惟 一不足是触感欠佳。

3、库缎为缎纹地提本色花较多的桑丝缎。其质地坚实挺括,缎面平整光洁且有亮暗 花纹。 绡类织物地纹采用平纹组织或假纱组织,织成与纱组织孔眼类似的轻薄透明的织物。

1、真丝绡:亦称平素绡,其经纬纱单向强捻织造而成的平纹织物,经树脂整理形成绡。 其风格特征是质地稀薄、透明度好、手感挺滑,适于做婚礼服、芭蕾舞衣裙、时装及童装 等衣料。

2、尼龙丝绡:服装佩饰用料。质地稀薄透明、挺滑、坚牢耐用,舒适感差。用于做头巾、童装等。 纱类织物采用加捻桑丝织成的透明轻薄丝织物。

1、乔其纱: (乔其皱):源于法国。采用平纹组织织成。在漂练过程中产生收缩而使绸面 具有乔其纱的风格特征。它具有细微均匀的皱纹,明显的纱孔,轻薄透明、光泽柔和、轻 薄而稀疏的质地,悬垂飘逸、弹性好,穿着舒适合体,但易钩丝。用于衬衫、裙子、舞台 服装暨少数民族服饰用。

2、莨纱:亦称香云纱。以平纹地组织提花织成坯纱,再进行拷制处理,形成香云纱。莨 纱多为黑色,布面油亮、爽滑,轻快透凉;但不宜折叠,摩擦后易损,造成脱胶而影 响外观。适于制作夏季服装,特别是老年便装。 葛类织物属于桑丝和人造丝交织物,或用全桑丝合股线为经纬织成,绸身反面起缎背,是 具有明显横向凸纹的花素丝织物。 绒类织物属桑丝和人造丝交织的起毛织物。表面绒毛密立,质地厚实,富有弹性。外观有 绒毛,质地较坚牢。常见的有乔其立绒,金丝绒,申丽绒,利亚绒等,它们的特点是手感 良好,庄丽华贵,可以作帷幕,窗帘,旗袍和其他服装。但穿时要注意不要溅上水滴,因 为各种绒都不易洗涤。 绢类织物平纹组织,质地轻薄,坚韧挺括平整,一般常见的有天香绢,筛绢等。天香绢可 以做妇女服装,童装等,它的缎花容易起毛,不宜多洗。为桑丝和人造丝交织成的平纹织 物。常见的品种有天香绢,为传统的绢类织物,以厂丝为经、有光人造丝为纬,以平纹地 提花组织织成。其质地细密,较缎与锦薄而韧,适用于女装。绨类织物 常用有光人造丝为经、棉短纤纱为纬织制的交织物。 呢类织物 丝织物中最丰厚的织物,如用仔丝绢纺而织成的织物等。

四、毛织物

(一)分类:按染色分:纤维染色、条染、线染、匹染。 按其加工系统及织物外观特征不同分有:精纺毛织物、粗纺毛织物、长毛绒、人造毛皮及驼绒等。

(二)毛织物服用性能特征

1、导热性小,有天然卷曲,蓬松,保暖性好。

2、吸湿性强,适合湿冷环境穿着。

3、弹性恢复率高,抗皱能力强,手感柔和、挺括,有弹性。

4、可塑性好,易成型。

5、染色性优良,色牢度好。

6、耐磨性较好。

7、不易暴晒。

8、有缩绒性。

9、耐碱性不好。

10、易虫蛀。

(三)各种毛织物的风格特征及服装适用性

1、精纺毛织物:织成高中档夏春秋各季理想的服装衣料 轻薄精纺毛料:传统的轻薄精纺毛织物有派力司与凡立丁,主要用于制作夏季服装。 派力司用羊毛或混入一定比例的涤纶, 用平纹组织织成的双经双纬或双经单纬混色织 物。其风格特征是呢面上有独特的混色雨丝条花,并呈现不规则十字花纹均布于布面;色 泽以浅灰、中灰为主,也有少量杂色,表面光洁,质地轻薄,手感爽利。涤毛派力司挺括 抗皱,易洗涤、易干,有良好的穿着性能,为夏季理想的男女外用套装、礼仪服、两用衬 衫、长短西裤等衣料。 凡立丁用羊毛或混有一定比例的涤纶,纺成捻度较大的精梳毛纱,以平纹组织织成。 经过压光整理后质地细洁、轻薄滑爽,比派力司稍感柔糯,多为匹染素色,以浅色为主, 亦有本白色及少量深色,适于用做夏季男女西服、裙衣、西裤等衣料。 精纺毛织物 华达呢:又名轧别丁,紧密斜纹毛织物。以藏青、米色、咖啡、银灰色为主,亦有少 量本白色或以花色线织成的闪光华达呢。 其风格特征是经密大, 贡子平直、呢面清晰斜纹, 手感滑糯而厚实,质地紧密且富有弹性,布面光洁平整、色光柔和自然。分:单面、双面 和缎褙三种。一般适于制作春秋西服套装及风雨衣。注意:易出现极光。哔叽:素色斜纹精纺毛织物。根据采用的原料和规格不同可分为哔叽、中厚哔叽、薄哔叽几种。其风格特征是呢面隐约斜纹,手感软糯、有身骨,色泽以藏青为主,也有少量 本白色及杂色。按呢面分:光面和毛面。按用纱粗细和织物重量分:厚、中厚和薄。按原料分:纯毛、毛涤、毛粘、毛粘锦混纺和纯化纤涤粘。 薄哔叽为斜纹组织。其主要风格特征是呢面细洁,手感柔软轻薄,色泽多为本白色或高雅艳丽的浅色,主要用做女衣裙、女套装或时装等高级服装衣料。 中厚哔叽经纬密度介于哔叽与薄哔叽之间, 为斜纹组织。 其呢面具有明显的宽平斜纹,手感厚实柔糯,有较好弹性,色泽以藏青为主,也有米色、灰色等,主要用于春秋季男装、茄克等衣料。 啥味呢:有轻微绒面的精纺毛织物。其色泽以灰色、咖啡等混色为主。由于混用原料 和整理加工方法不同,有毛面啥味呢、光面啥味呢及混纺啥味呢三种,其风格特征各有所 异。 毛面啥味呢光泽自然柔和,底纹隐约可见,手感不板不糙、糯而不烂,有身骨。 光面啥味呢呢面无茸毛,纹路清晰,光洁平整且无极光,手感滑而挺括。 混纺啥味呢以涤/毛混纺织成,主要风格特点是挺括抗皱、易洗免烫,有较好的服装 保形性。 印花毛条啥味呢呢面布满均匀而微细的不同色点, 素雅大方别具一格, 绒面丰满细腻, 手感滑糯并富有弹性。 适于做春秋男女西服、中山装及茄克等服装用料。 精纺毛织物 薄花呢:平纹组织,正反捻向或色纱形成条花、隐格等细小花型。风格特征:质地轻 薄、手感滑爽,多以浅色为主,穿着舒适挺括,是夏季男女衬衫、西裤、女衣裙等服装之 理想衣料。 常见的品种有条花呢与素花呢,条花呢主要适于制作男女西服套装,素花呢 除用做西装衣料外还多用做春秋便服、女衣裙、男女两用衫等衣料。 中厚花呢:主要品种:单面花呢(牙签条),采用斜纹变化组织织成,是花呢中最厚的 产品。其主要风格特征为呢面具有凹凸条纹或花纹,正反面花纹明显不同,手感厚实,富 有弹性。全毛花呢光泽柔和,膘光足,混纺花呢防缩耐磨、成衣保形性好。适于制作西服 套装。礼服呢: 又称直贡呢, 是精纺毛织物中历史悠久的传统高级产品。 采用变化斜纹组织, 为精纺毛织物中经纬密最大且最厚的品种。其风格特征是呢面平滑、质地厚实,表面呈 75°倾斜纹路、细洁平整,光泽乌亮美观,主要适于制作高级春秋大衣、皮大衣、礼服、便装、民族服装等。驼丝锦:精纺毛织物的传统高档品种之一。织物表面平整滑润,织纹细腻,光泽明亮, 手感柔软,有丰厚感。织物采用五枚或八枚经缎组织织制。主要用于制作礼服、西服套装、骑装等。驼丝锦除精纺品种外,还有粗纺品种和精、粗交织的产品。

2、粗纺毛织物一般使用分级国毛、精梳短毛、部分化纤为原料纺成支数较低的粗梳毛纱, 再织成高、中、低各档织物。它是春、秋、冬各季理想的服装面料。 麦尔登:属粗梳毛纺呢绒中主要品种之一。用斜纹或破斜纹组织织成,其风格特征是 手感丰满,呢面细洁平整,身骨挺实,富有弹性,耐磨不易起球,色泽柔和美观,适用于 男女冬季各式服装、春秋短外衣等高档服装面料。 法兰绒:属中高档混色粗纺呢绒。用平纹及与斜纹组织织制,以散毛染色,按色泽要 求混成浅灰或深灰两种。法兰绒的风格特征是呢面细洁平整、手感柔软丰满、混色均匀, 并具有法兰绒传统的黑白夹花的灰色风格,薄型的稍露地、厚型的质地厚实紧密,混纺法兰绒因有粘胶,故身骨较软。适于做春秋大衣、风衣、西服套装、西裤、便服等高中档男 女服装面料。 制服呢:有粗制服呢及细制服呢两种。其风格特征是制服呢表面均有茸毛,但不丰满 略有露地,质地较厚实,有一定的保暖性,色泽以蓝黑素色为主。其风格差异为:细制服 呢外观细致,呢面粗腔毛及未上色死毛少;粗制服呢呢面粗,但耐穿性好。一般细制服呢 用于制作套装或上衣、西裤、便服等,而粗制服呢用于制作长、短大衣。 大衣呢:厚重粗纺织物。风格特征不同:男式以深色、暗色、厚型为主;女式稍轻薄, 花式混色为主。相同:保暖性好,质地厚实,多为起毛及双层组织。按外观风格分为平厚、立绒、顺毛、拷花、花式五种;按外观分为纹面、呢面和毛面。 粗花呢、火姆司本、海力斯、女士呢、海军呢和大众呢(学生呢)。

五、人造纤维

(一)人造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特点

1.吸湿性在化纤中最佳,其穿着舒适性与染色性较好。 2.手感柔软、染色性好,色泽艳丽,但易褪色。 3.普通粘胶织物的悬垂性好,刚度、回弹性及抗皱性较差,湿态强力仅为干态强力的 50%左右。服装的保形性与洗涤耐穿性均差,但价格低廉。 4.富纤织物的干、湿强度均比普通粘胶织物高,挺括抗皱性亦好。色泽鲜艳程度稍差,一般以单色印花为佳。 5.耐热性较好,但水洗温度不宜过高。 6.耐磨性不良,易起毛、破裂。 7.新型环保型天丝纤维织物集棉、涤纶和粘胶纤维的优点于一身,手感柔软,抗皱性 好,吸湿透气性强,穿着舒适。天丝纤维的国外商品名为 Tencel、Lyocell。 人造纤维

(二)类型:根据纤维的加工长度及外观形状:丝型: 有光纺、无光纺、美丽绸、软缎、富春纺、缎条青年纺。毛型:粘胶人造毛与羊毛混纺织物、粘胶人造毛与合成纤维混纺织 物。棉型:人造棉布、人造棉色织布、粘/棉平布。中长型:中长平纹呢、中长花呢、中 长板司呢、中长绉纹呢、中长法兰绒。

(三)人造纤维素纤维织物的风格特征及服装适用性

1、人造棉平布平纹组织,分人造棉细平布、中平布。其风格特征为织物质地均匀细洁,色泽艳丽,手感滑爽,穿着舒适,透气及悬垂性均较好。但缩水率较大,湿强力低,故服装保形性及耐穿性较棉布差。主要适用于夏季女衣裙、衬衫、冬季棉衣、童装等衣料。

2、富纤布指用棉型富纤为原料、以平纹、斜纹组织织成的富纤细布、富纤斜纹布、富纤华达呢等织物。其主要风格特征与粘胶纤维同类织物的差异为:色泽鲜艳度较差,手感挺滑,抗皱性稍好,坚牢耐用,缩水率较小,湿强力较普通粘胶织物高。主要适于做夏季服装、女衣裙、童装等衣料。

六、涤纶织物

(一)服用特性与质感特征

1、强度高,耐穿耐用。

2、耐磨性仅次于锦纶。

3、弹性恢复力强,挺括、不易皱折,保 型性好。

4、自然免烫。

5、耐日光性好。

6、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好。

7、耐腐蚀性好。不虫 蛀,不发霉。

8、吸湿导湿性差。

9、染色困难,但色牢度好。

(二)主要品种:

1、棉型涤纶织物:涤/棉府绸、涤/棉细纺、涤/棉麻纱、涤/棉卡其、涤/棉泡泡纱、涤/ 棉烂花布。

2、毛型涤纶织物:纯涤纶毛型织物、涤纶混纺毛型织物。

3、中长型涤纶织物:涤/粘或涤/腈中长平纹呢、啥味呢、派力司、华达呢、板司呢、绉纹呢、花呢、法兰绒、大衣呢。

4、丝型涤纶织物:纯涤纶丝绸、涤纶交织丝绸、涤棉纬长丝织物。

5、麻型涤纶织物:纯涤纶麻型织物、涤纶与麻混纺织物。

6、涤纶仿麂皮织物

七、锦纶

(一)服用特性与质感特征

1、强度和耐磨性最强。

2、弹性回复能力和延展性好。

3、挺括感、保型性和抗皱性不如涤纶织物。

4、吸湿性较好,染色性能较好。

5、比重小,织物轻盈。

6、耐腐蚀性好,不发霉,不腐烂,不虫蛀。

7、耐热性不良。

8、耐日光性差。

9、易起毛起球,静电大,易玷污。

(二)主要品种:

1、丝型锦纶织物:尼丝绸(尼龙纺)、锦纹绉、锦纶塔夫绸、锦益缎、锦合绉。

2、毛型锦纶织物

八、腈纶

(一)服用特性与质感特征

1、合成羊毛,外观丰满,含气量大,手感蓬松,柔软。色泽鲜艳明快。

2、保暖性优于羊毛织物。

3、质地轻。

4、弹性回复率和抗皱折性较好。

5、强度比锦纶和涤纶织物低,但高于羊毛织物。

6、耐晒性好。

7、化学稳定性较好,不虫蛀,不发霉,不腐烂。

8、免烫性较好。

9、吸湿性不如锦纶织物,静电较大,易吸附灰尘。

10、耐磨型较差。

(二)主要品种:

1、纯纺织物腈纶:腈纶膨体女士呢、腈纶精纺花呢、腈纶膨体粗花呢、腈纶膨体大衣呢。

2、腈纶混纺织物:腈纶与棉混纺织物、腈纶与羊毛混纺织物、腈纶与涤纶混纺织物、腈纶与粘胶混纺织物。

3、腈纶毛皮

九、氨纶(弹性纤维),斯潘达克斯。

(一)服用特性与质感特征

1、极高的弹性伸长和弹性回复能力。

2、合身贴体,抗皱保型。

3、染色性和色牢度较好。耐腐蚀,耐汗,耐海水。

4、强度低,吸湿性不良。

(二)主要品种:棉+氨纶织物、羊毛+氨纶织物、真丝+氨纶织物、化学纤维+氨纶织物。

十、维纶织物

(一)服用性能特点:

1、吸湿性好。合成棉花。

2、强度较高,耐磨性较好。

3、保暖性与羊毛织物接近。

4、耐晒性较好。

5、化学稳定性 好。耐腐蚀,耐酸碱。

6、尺寸稳定性不好。易折皱,起毛。

7、染色性差。

8、耐湿热性 差。

(二)主要品种:维纶纯纺织物、维纶与棉混纺织物、维纶与粘胶混纺织物。

十一、丙纶织物

(一)服用性能特点:

1、很好的强度。

2、耐磨性仅低于锦纶织物,

3、比重较小,质地 轻。

4、耐腐蚀性好,不腐烂,不霉变。

5、吸湿性极小。

6、超细旦丙纶丝具有芯吸作用。

7、易洗快干,不缩水。

8、染色困难。

9、耐热性和热稳定性较差,受热易软化收缩。

(二)主要品种:色织丙纶吹捻丝粗纺呢绒、棉/丙细布(平布、麻纱)、丙/棉烂花布、细旦超细旦丙纶长丝织物。

第四章 服装用裘皮与皮革

一、概述

(一)发展历史:产生原因:御寒和防外来伤害 加工发展过程:利用油脂骨髓---烟熏---植鞣法---铬鞣法

(二)基本概念:裘皮、皮草、皮革、生皮

(三)应用

二、毛皮---天然毛皮

(一)毛皮的结构:毛被、皮板

(二)毛皮的鞣制

1、准备工序:清除油污和脏物、乳肉、乳油,增加皮板水分含量。 包括:浸水、洗涤、削里、毛被脱脂(乳化法、吸附法、酶法、萃取法)、浸酸软化。

2、鞣制工序:改善毛皮质量,提高皮板的稳定性和牢度。 包括:铬鞣法、铬—铝鞣法、醛鞣法、油鞣法、干鞣法。

3、染色与整理工序:染色后整理使皮板坚牢、轻柔,毛被光洁、艳丽。 包括:加油、干燥、洗毛、拉软、皮板磨里、毛被整理。

(三)毛皮的分类 按季节分:春皮、夏皮、秋皮、冬皮。 按毛的外形分:直毛皮和曲毛皮。 按毛的长短分:长毛和短毛。 按毛的粗细分:粗毛和细毛。 按生活环境分:陆地动物皮毛和海产动物皮毛。 按饲养方法分:家养动物皮毛和野生动物皮毛。 按皮板厚薄、毛被的长短及外观质量分:小毛细皮、大毛细皮、粗毛皮和杂毛皮。

(四)天然裘皮的主要品种

1、小毛细皮:珍贵毛皮。毛短细密柔软。用于制毛皮帽、大衣等。 主要有:紫貂皮、水獭皮、扫雪皮、黄鼬皮、灰鼠皮、银鼠皮、麝鼠皮、香狸皮、海狸鼠 皮、旱獭皮、水貂皮、猸子皮、小灵猫皮等。

2、大毛细皮:较珍贵的长毛毛皮。用于制皮帽、大衣、斗篷等。主要有:狐皮、貉子皮、猞猁皮、獾皮、狸子皮、青徭皮。

3、粗毛皮:中档毛皮。用于制帽、大衣、马甲、衣里、褥垫等。 主要有:羊皮、狗皮、狼皮、豹皮等。

4、杂毛皮:皮质稍差低档毛皮。用于制衣、帽及童大衣等。 主要有:猫皮、兔皮等。

(四)毛皮的质量与性能

1、毛被的疏密度: (1)概念:单位面积上毛的数目和毛的细度。 (2)作用:御寒能力、毛被的耐磨性和外观质量。 (3)影响因素:价值(毛密绒足)、质量(季节、部位)、染色(细度、有无髓质) 。

2、毛被的颜色和色调:取决于毛被的种类和毛皮的质量,决定毛皮的价值。

3、毛的长度:毛的平均伸直长度。决定毛被的高度和毛皮的御寒能力。

4、毛被的光泽:取决于鳞片层的构造、针毛质量、生长环境及皮脂腺分泌物的油润程度。

5、毛被的弹性:取决于原料皮毛被的弹性和加工方法。

6、毛被的柔软度:取决于毛的长度、细度、兽龄及有髓毛和无髓毛的数量之比。

7、毛被的成毡性:毛在外力作用下散乱纠缠的结果。

8、皮板的厚度毛皮的强度、御寒能力和重量。

9、毛被和皮板结合的强度:取决于皮板强度(皮板厚度、胶原纤维的组织特性)、毛与板的结合牢度(种类、毛囊深度、真皮纤维皮囊的紧密程度及生皮的保存)、毛的断裂强 度(毛的皮质层的发达程度)。

(五)裘皮服装

1、我国的穿“裘”历史悠久。

2、裘皮是各国古代的等级象征。

3、现代的裘皮服装:款式繁多(A、H、V、T)、工艺精湛、外观绚丽、配件高档。

4、现代裘皮的流行品种(水貂皮、波斯羔皮、狐狸皮---三大支柱,狸子批、貉子皮、艾 虎皮、猞猁皮、山羊皮)。

5、流行趋势

(六)裘皮服装的缝制工艺

1、选料:鉴定选择与原料皮(种类、等级、毛色、毛长、质量及使用量的估算)。

2、配料:原料安排和操作范围的适当定位、定形工作(毛质、毛色、毛绒、厚薄、面积 等)。

3、吹缝:把原料皮的边缘缺陷及伤残理破为整,安排毛被的强弱位置,确定需对齐和挖 补的位置。

4、机缝水缝:将吹缝工序剪出剪口和拼接挖补部分缝合。

5、靠活:质量把关工序,定质、定量、定位。

6、抨皮:要求对皮质的准确判断和正确的抨皮形式。

7、裁制:既保留毛被华丽的天然花色又使毛被的外观一致。

8、印活:检查毛被皮板合格程度,修改存在毛病。

9、机缝:将衣片对其边缘缝合成衣。

10、清倭:依据靠活的位置,把机缝成的条或块形半成品倭在一起形成衣片。

11、钉活:固定成品或半成品外形的方法。

12、整修:找补、溜毛、旋边、除灰、顺水(剪毛刀毛)、打水、灌浆赶花、滑钩、顺色、烫平(90°C)。

(七)怎样洗涤毛皮服装? 先把毛皮服装放在阳光下晒, 拍去上面积存的尘土, 用刷子轻轻刷开粘连在一起的毛, 往毛上喷一些水,再均匀地撒上一层滑石粉,用手遍擦毛皮,使污垢沾在滑石粉上 ,再 将粉抖去,晾干后拍净毛里的滑石粉,就能除去毛皮服装上的污垢。要是毛皮服装较脏, 积垢又多,可把滑石粉和水调成浆汁,用刷子蘸着刷,多刷几次再晾干,然后把滑石粉拍 干净。

三、毛皮---人造毛皮

(一)人造毛皮的概念:是仿兽皮织物的总称。

(二)人造毛皮的组成:底布和毛绒。

(三)人造毛皮的特点:风格独特,毛绒整齐,毛色均匀,花纹连续,光泽和弹性良好, 质轻保暖,排湿透气,抗霉防蛀,易于收藏,价低,可水洗。缺点:防风性较差,易脱毛 或打结。

(四)人造毛皮的分类:按加工方式分:机织人造毛皮、针织人造毛皮、非织造人造毛皮。

(五)按绒面外观分:平剪绒、长毛绒、仿动物毛皮类。

(六)按服用档次分:高档流行色人造毛皮、高档仿天然裘皮、中档提花平剪绒毛皮、低 档素色平剪绒毛皮。

(七)人造毛皮的主要品种:长毛绒、仿裘皮、仿羔皮、仿水獭皮。

(八)人造毛皮的生产及特点

1、针织人造毛皮:采用在纬平针组织(涤纶、锦纶或棉纱)基础上形成的毛绒组织(腈 纶、氯纶或粘胶) 在针织毛皮机上织成的。 既有天然毛皮的外观又有良好的弹性和透气性。

2、梭织人造毛皮:以毛纱或棉纱做经纬纱、羊毛或腈纶等低捻纱做毛绒在毛绒织机上织 成,经割绒而成。绒毛固结坚牢,但生产流程长。

3、人造卷毛皮:使毛被成卷仿绵羊羔皮的外观。 粘胶法:以粘胶纤维或腈纶纤 维为原料。 针织法:在针织人造毛皮的基础上对毛被进行热收缩定形处理。

(九)人造毛皮的缝制要点

1、裁剪:注意毛的顺向,和花色的对称和搭配。

2、缝制:毛面相对,顺毛机缝,上下层衣料受力均匀。

3、三个关键环节 (1)张幅有限,注意拼接方式。 (2)材质各异,注意精选细配。 (3)毛色形状可调,注意加工方法。

(十)人造毛皮的洗涤 人造毛皮和仿兽皮都是晴纶织物,洗涤时先在冷水中浸泡 3—5 分钟,然后把水挤干 放入 30 一 40℃的优质洗涤液中,用手轻轻揉洗,再放在洗衣板上,用刷子把衣服里子刷 干净。比较脏的地方可蘸些洗涤剂刷洗,最后再放入洗涤液中拎洗。拎洗几下后,用双手 挤出衣服上的洗涤液,再进行漂洗。漂洗可用 40℃温水洗 2 次,冷水洗 1 次,每次漂洗 都要先甩干。漂洗完后把衣服抖平晾起,晾干后再双手抖一抖,用梳子整理一下皮毛。

作业与思考题

1、裘皮是如何分类的?

2、最为珍贵的裘皮服装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常见的人造毛皮主要有哪几类?

三、皮革---天然皮革

(一)天然皮革的概念:由动物毛皮经加工除去动物毛并鞣制而成的皮革材料。

(二)天然皮革的分类:

1、按来源分:兽皮革(牛、羊、猪、马、鹿、麂、羚羊)、海兽皮革(海猪)、鱼皮革(鲨 鱼、鲸、海豚、海豹、河马)、爬虫皮革(蛇、鳄鱼、蜥蜴)。

2、按用途:服装用革(正面革和绒面革)和鞋用革(鞋面革、底革、鞋里革、内底革)、球革、箱包革、装具革、工业用革、国防用革。

3、按张幅和重量分:轻革和重革。

4、按鞣制方法分: 铝鞣革、油鞣革、铬鞣革。

(三)天然皮革的加工过程

(四)皮革的质量评定: 外观质量:感官评定。

1、身骨:皮革整体挺括的程度。

2、软硬度:皮革软硬的程度。

3、粒面细度:加工后皮革里面细致光亮的程度。

4、皮面残疵及皮板缺陷:由于外伤或加工不当引起的革面病灶。外伤残、虻眼、糟板、油板、反盐、裂面、硬板、脱色掉浆、露地。 内在质量:化学、物理性能指标。

1、含水量:含水量=试样重量-烘干后试样重量

2、含油量:含油量=试样干重-抽提后试样重量

3、含铬量

4、酸碱量

5、抗张强度:单位横断面积上所承受的力。表示牢度。

6、延伸率:皮革受力后伸长变形的能力。

7、撕裂强度:试样边缘集中受力开始撕裂时的最大负荷。

8、缝裂强度:缝纫牢度。试样边缘集中受力开始拉裂时的最大负荷。

9、崩裂力:皮革抵抗顶破的强度指标。

10、透气性:以一定时间、一定压力下试样单位面积上所透过的空气的体积。

11、耐磨性:抗磨强度。试样经一定次数的磨耗重量或厚度的损失。

(五)服用皮革的主要品种及特性

1、猪皮革:毛孔圆而粗大,倾斜伸入革内,明显地三点组成一小撮,具有特殊风格。透气 性比牛皮好,较耐折、耐磨。缺点:皮质粗硬,弹性较差。

2、牛皮革:黄牛革表面毛孔呈圆形,毛孔密而均匀,排列不规则;牛皮革因牛身上的部 位不同,质量差异较大,脊部中心皮的真皮层厚而均匀、毛孔细密、分布均匀、坚实致密; 头颈皮有明显的皱皮,皮层厚度不均,毛孔大小不一;侧边皮真皮层薄,毛孔稀而大,结 构松弛。

3、羊皮革:分为山羊皮和绵羊皮两种。山羊皮皮身较薄、皮面略粗,几个毛孔组成一组 以鱼鳞状排列,成品革结实、有光泽、透气、坚牢、柔韧;绵羊皮表面薄,成品革延伸性 较好,但不耐拉扯。

4、驴马皮革、麂皮革、蛇皮革。

(六)皮革的缝制特点

1、需经过选料、配色、制型、入型、整烫、裁剪、缝制等工序。

2、用料估算:布幅宽(m)Χ估算的用布量(m)=估用革量(m2) 实际用革量=估用革量Χ(1+损耗率) 所需的皮张数=实际用革量/皮平均面积

2、需依据设计好的纸样裁剪。

3、采用手缝或机缝。

(七)服装革的质量要求 轻、松、软、挺、滑、香、牢 重量轻,纤维疏松,革身丰满柔软、平挺而有一定弹性,手感滑爽,具有悦人的幽香,具 有一定的牢度。

四、皮革---人造皮革

(一)人造皮革的种类和特点

1、聚氯乙烯人造革:分普通革和泡沫人造革 (1)生产方法:涂刮法、压延法,着色和压花。 (2)性能

2、聚氨酯合成革:PU 革 (1)生产方法:纤维质底基、中间增强层、微孔弹性聚氨酯面层。 (2)性能:与聚氯乙烯人造革相比:强度和耐磨性高;服用舒适性优;不含增塑剂,表 面光滑紧密;使用温度范围广(-40~ +45°C);耐光老化性和耐水解稳定性好;柔韧耐 ?磨。

3、人造麂皮:(1)磨毛 (2)植绒

(二)人造革的选用

1、人造皮革面料的各向弹性差异取决于底布组织结构。在服装排料和裁剪过程中, 需要按纸样所标注布纹方向操作。

2、人造皮革面料以涂饰层为正面,光泽好,防水,易刷洗去污。不易表面熨烫。

3、人造皮革面料表面平整,形态稳定无皱折,悬垂性差,且弹性恢复率高,不适作 褶裥的定型处理,用分割裁片处理。

4、人造皮革面料可缝性好,适合用涤纶或锦纶低弹缝纫线车缝,可省包缝工序。

5、人造皮革面料接触机油等化学溶剂易变色或老化。

6、人造皮革易清洗且不变形,布里适合用涤纶丝绸面料。

(三)真假毛皮与皮革的区分

1、外观

2、断面和反面

3、吸湿透气性

4、闻味

第五章 新型服装材料

一、概述

(一)服装新材料的含义:以与人类亲善为目、视环境友好为目

(二)分类

1、按纤维种类分: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

2、按性能分:功能性服装材料、智能型纤维、高性能纤维

(三)发展过程及发展方向

1、新纤维的推陈出新

2、纱线的结构、性能、花色及加工方法的改进

3、织物形式多样化

4、用途的多样化

二、超细纤维服装新材料

(一)超细纤维的分类

1、按纤维与蚕丝线密度接近或超越的程度:细特纤维、超细纤维

2、按纤维的基本性能和大致应用范围:细特纤维、超细纤维、极细纤维、超极细纤维

(二)超细纤维织物

1、超细纤维及其面料的特点: (1)面料的手感更加柔软:纤维的线密度与截面积成正比,短纤维的抗弯刚度与截面积 的平方成正比。 (2)面料的服用舒适性更好:保暖性、透气、透湿、拒水、防风等能力提高。 (3)仿真丝效果好 (4)面料的去污性增强

2、超细纤维面料 (1)仿真丝面料 (2)高密度防水透气织物 (3)桃皮绒面料 (4)人造麂皮绒面料 (5)超细高收缩纤维面料 (6)杜邦新型超细纤维面料

三、高感性服装新材料

(一)触感优越的服装材料

1、仿蚕丝纤维:薄起毛超柔软风格、新蚕丝超蓬松风格、超悬垂风格、新梳毛风格。

2、桃皮绒织物:同时具有蚕丝的优良特性和桃子表面特征。

3、仿羊毛纤维:有光、异形和改性纤维。具有蚕丝般柔和的光泽、风格细腻、滑润、柔 软、卷曲度好、抗起球起毛,具有独特的触感和良好的服用性能。

4、其他触感优越的服装材料 (1)仿粘胶纤维 (2)形态变化纤维 (3)触感纤维 (4)高触感材料

(二)变色服装材料

1、热敏变色纤维: (1)概念:纤维表面颜色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纤维。 (2)原理:利用微胶囊技术、涂层技术和液晶材料。 (3)应用:时装、泳装、舞台装等。

2、光敏变色纤维 (1)概念:在光的刺激下纤维发生颜色和导电性可逆变化的纤维。 (2)原理:根据外界的光照度、紫外线受光量的多少,使纤维色泽发生可逆性的变化。

3、其他:深色效果纤维、蓄光纤维、再归反射纤维衣料

(三)除臭香味新材料

1、消臭织物:消除环境中已经产生的臭气 (1)利用香精油、薰衣草精油 (2)用活性炭、浮石、硅胶(3)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功能

2、抗菌防臭织物:通过控制微生物的繁殖类防止臭味产生。

3、香味纤维织物

四、功能性服装新材料

(一)舒适性服装新材料

1、保暖调温服装材料 (1)远红外线热纤维:利用可发射远红外线的陶瓷粉末或钛元素为添加剂。用作:毯子、席子、运动服、内衣、袜子和防寒服。 (2)调温纤维:用于飞行服、宇航服、消防服、极地探险服、滑雪服和运动服。 (3)太阳能放热纤维:用于滑雪服、运动衫、紧身衣。 (4)其他:电热纤维、太阳绒、化学保温、调温纤维、吸湿放热纤维

2、透视吸汗服装材料 (1)多孔高吸水吸湿纤维 (2)吸汗速干纤维 (3)防水透湿纤维

3、凉爽服装材料:凉爽棉、凉爽纤维、凉爽裤袜、空调型 T 恤、复合型干爽织物、防热 服

(二)卫生、保健服装新材料

1、甲克素保健纺织服装用品 特点:防菌保护皮肤、抗霉菌、保湿性、可染性、抗静电性。 用途:医疗:缝合线、纱布、人造皮肤。 工业:吸收放射线罩布、话筒布、抗污罩布。 服用:抗菌防臭保健纺织品。

2、远红外保健纺织服装用品

3、托玛琳保健纺织服装用品 性能:发射远红外线、释放负离子、使体液呈弱碱性、生物电的性能、抑菌除臭镇静镇痛、冬暖夏凉。

4、抗菌服装用品:AB 抗菌织物、嵌入矿物质织物、抗菌性腈纶、抗菌甲克素面料

5、营养织物:负离子营养织物、罗布麻织物、磁性布、蛋白粘胶长丝织物、纳米营养织 物、美容 T 恤、莨纱保健织物

6、抗污染织物:纳米裤、汗渍不明显面料

7、其他保健纺织服装用品:药物服装材料、微元生化纤维、磁疗服装材料、电疗织物、健身按摩保健服装、生命衬衫、防臭织物、防螨面料、抗血栓的长筒袜、能自然减肥的睡

(三)防护服装新材料

1、防紫外线服装材料

2、防微波辐射服装材料

3、防 X 射线服装材料

4、防中子辐射服装材料

5、化学防护服装材料

6、耐热阻燃防护服装材料

7、防弹服装材料

8、防毒织物

9、智能型织物

10、其他:三防服、伤情检测服、防蚊虫服装、热防护金属镀膜布、安全反光服装材料、抗静电腈纶面料、导电性的聚酯纤维面料

五、生态服装新材料

(一)绿色天然纤维

1、绿色生态棉纤维:不打药、自行脱叶、转基因等。

2、天然彩色棉纤维 识别:(1)我国多为深色、浅不同的棕绿两类颜色。(2)颜色不鲜艳。(3)有认证书。

3、竹纤维:可降解、抗菌性能、吸湿性

4、其他:白松纤维、生物弹性织物、彩色蚕丝。

(二)绿色再生纤维

1、新型纤维素纤维 (1)天丝(Tyocell、Tencel)优点:a.生物降解。b.干强和湿强较高。c.良好悬垂性。d.柔软光滑、有丝般的光泽、良 好的吸湿、透湿性,易漂染、色泽鲜艳。e.风格和手感各异。 缺点:摩擦后起毛。 (2)莫代尔(Modal):可生物降解,色泽鲜艳、棉的柔软、麻的滑爽,丝的光泽,吸水 性优于棉。

2、大豆纤维 优点:(1)外观华贵:光泽、悬垂、织纹细腻。(2)舒适性好:柔软、滑爽、轻。(3)染 色性好:鲜艳、耐日晒、耐汗渍。(4)物理机械性能好 (5)具有保健功能性。

3、甲壳素纤维

4、玉米纤维(PLA,Lactron) 特征:(1)良好的形态保持性 (2)较好的光泽度 (3)具有丝般的手感(4)良好的芯 吸性能

5、牛奶纤维(牛奶丝或牛奶绒) 性能特点:(1)悬垂性、通透性好。(2)内衣裤具有矫正身形的功能。(3)具有润肌养肤、抗菌消炎的功能。

6、再生蜘蛛丝纤维 优点:高强度、高韧性、高弹性、耐热性、与人体的相容性。

六、高性能服装新材料

(一)碳纤维

1、类型及力学性能 (1)普通型:900~1200°C 下炭化,弹性和强力较低。 (2)高强度型:1300~1700 °C 下炭化,强度很高。 (3)高模量(石墨纤维):2500 °C 以上高温石墨化,较高的强度。

2、其他性能:耐高温性、氧化性、耐酸碱性。

(二)芳纶

1、芳纶 1313(Nomex)性能:耐热性、难燃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

2、PBI 纤维(Togylen):聚苯并咪唑,高分子耐热纤维。 性能:纺织加工性、阻燃性、吸湿性、染色性、热稳性、化学稳定性、耐光性。

3、PBO 纤维:柴隆(Zylon),聚对苯撑苯并双唑。增强超级纤维。 性能:强力、模量,耐热、阻燃性,耐冲击、摩擦性。

4、氟纶:聚四氟乙烯纤维(PTEE)。优良性能:化学稳定性、耐气候性、温度适应性、阻 燃性、电绝缘性、抗辐射性。

七、高科技服装及材料

(一)宇航服

1、结构:服装部分、生命维持系统、通讯及控制系统。

(二)运 动 服

1、吸水吸汗服装:WELLKEY 多孔聚酯纤维面料。

2、透湿防水服装:新型碳氟纤维(Gore-tex)

3、低空气阻力服装:COSMOPION 超细锦纶双经平织物。

4、保温服装:Thermostat.

5、NEOPRENE 材料运动服装:合成发泡橡胶材料。

6、其他:锦纶和氨纶经平织物的泳衣,木棉种子织物的救生衣、皮革或极细纤维织制的 摩托车服。

八、新合成纤维服装材料

(一)新型合成纤维面料

1、PBT 纤维面料: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工程塑料。 特点:

1、耐久性、尺寸稳定性和弹性。

2、手感柔软、吸湿性、耐磨性好。

3、染色性能 好。

4、耐化学药品性、耐光性和耐热性。

2、PEN 纤维面料: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纤维。 ●性能:(1)高模量、高强度、拉伸性好。(2)尺寸稳定性好,不变形,熔点温度高。(3) 化学稳定性和抗水解性好。

3、PTT 纤维面料: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柔软性和回弹性好。

(二)仿生学新服装材料

1、仿天然毛皮组合结构的服装材料:类似貂皮的人造皮。

2、仿荷叶结构的超微细结构服装材料

3、仿昆虫翼翅的形态-结构服装材料

4、仿制夜蛾角膜的新材料 服装材料的选择选择服装材料的原则和依据 5W1H 原则 Who:谁穿? Why:为什么穿? Where:什么地方和场合穿? When:什么时间和季节穿? What:选择什么材料? How many:什么价格? 选择服装材料的原则和依据 根据消费者对服装品质和性能的要求选择服装材料

1、服装外观审美性

2、服装穿着的舒适性

3、服装优良的服用性能和耐用性能

4、穿用方便和易管理性

5、安全性与经济性 选择服装材料的原则和依据 参照服装材料的流行趋势进行选择

1、流行信息的超前性

2、信息发布的权位组织和机构

3、流行信息的分析应用 选择服装材料的方法和要求 1 材料的外观、手感和风格 1.1 织物的外观 1.1.1 织物的颜色要纯正 1.1.2 织物的布面要纹路清晰 1.1.3 布边要顺直而平整 1.1.4 不免的光泽自然 1.1.5 布面的花型图案应符合要求 选择服装材料的方法和要求 1.2 织物的手感 1.3 织物的风格 2 材料的染色牢度 3 选择服装材料应注意的问题 3.1 定织定染 3.2 善于利用织物的标签和匹头尾的字样 3.3 进行必要的测试 选择服装材料的方法和要求 考虑的重点

1、侧重点

2、统一性:整体协调

3、匹配性:面辅料

4、针对性:穿者、场合和流行因素

5、经济性 选择和运用服装材料的内容

1、根据所设计的服装款式,选择相应的面料和辅料。

2、运用已有的面辅料设计制作符合要求的服装。

3、设计制作穿着过程中正确处理和使用材料,体现最佳效果。 选择和运用服装材料的重要性 服装设计与服装材料

1、不同款式的服装需通过不同的材料表现。(职业装、礼服、休闲装)

2、同一款式的服装用不同的材料表现不同的效果。(宽松的连衣裙:丝、棉麻、砂洗)

3、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服用性能,适合于不同需要的服装。

4、面料的风格特征决定服装款式的特色和可行性。

5、面料采用不同的后整理工艺,使服装有不同的舒适感和装饰感。

6、同一类面料有不同的外观特征。(粗纺呢绒:呢面、绒面、纹面;纱类:棉、涤棉) 选择和运用服装材料的重要性 服装穿着与服装材料

1、衣料和服装的选购:季节、款式、场合。

2、衣料与服装的搭配:质地、肌理、色彩、图案。

3、服装的洗涤、晾晒、熨烫和收藏。 合理选择与运用服装材料的前提

1、熟悉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2、掌握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3、了解材料的生产工艺和特殊整理

4、分析流行趋势和对象需求 1 礼服 1.1 种类:礼仪服、社交服、婚礼服、丧礼服、晚礼服等。 1.2 男礼服:大礼服、准礼服、社交西服。 1.3 女式礼服:夜礼服和婚礼服。 1.4 西装:春季:单面华达呢、啥味呢、哔叽、驼丝锦等。 夏季:凡立丁、派立司等。 冬季:双面华达呢、贡呢、法兰绒、粗花呢等。 2 日常生活服装 类型:外出服装和居家服。外出服装特点:流行性、装饰性。 材料:真丝绸、丝光棉、人造棉、氨纶混纺、棉府绸、天丝混纺;纯毛、毛涤、莱卡混纺、仿麂皮、毛及混纺、羊绒等。 居家服特点:轻便舒适;材料:纯棉布、针织布、棉毛布。 3 休闲装 特点:柔软、舒适、便于活动。 材料:光泽和各种花色及卫生易管理衣料。如:棉及混纺(灯心绒、牛仔、涂 层)、涤及混纺、毛及混纺及氨纶弹性面料。 4 职业装 职业场合的穿着,与职业特点密切相关。 职业制服类(穿着统一)分为职业时装类(由行业、企业、部门而定)各类服装的材料选 择。 6 运动装 特点:有弹性、散热、透气、吸汗。 7 舞台装 材料特点:适应角色、注意灯光、不强调质量。 8 童装:婴幼儿装、小童装、大童装。 特点:舒适、安全、趣味和耐用耐洗。 材料:纯棉薄绒布、棉毛布;棉、涤棉、粘胶、涤棉卡其、细帆布;灯心绒、膨体拉毛布、牛仔布等。

9、内衣:卫生、装饰、矫形。

第六章 服装辅料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除面料以外用于服装上的其它一切材料。

二、主要内容:里料、填料、衬料、垫料、线料、紧扣材料、商标标志等。

三、重要作用:决定服装色彩、造型、手感、风格影响服装的加工性能、服用性能和价格。

四、选用依据:服装种类、着装环境、款式造型、质量档次、使用保养及面料色彩和性能。

五、在服装中的适应性:舒适卫生(透气与保暖、重量与压力、污染与危害)、功能。

六、发展概况:古埃及的亚麻衬、原始时代的腰带、文艺复兴时期的衬垫和鞋带、巴洛克 艺术时代的衬架、扣紧材料的使用、拉链的发明。

第二节 服装衬料与垫料

一、服装用衬料

(一)衬料的概念:用于改善面料风格对服装的局部起到加固、定型作用的辅料。

(二)我国衬布发展历史:第 1 代(19 世纪末麻棉衬布)、第 2 代(20 世纪 30~50 年代毛衬)、第 3 代(60~70 年代树脂衬)、第 4 代(80 年代后粘合衬)

(三)衬料的使用部位和作用

1、服装用衬的主要部位:衣领、驳头、前衣片的止口、挂面、胸部、肩部、袖窿、袖山 部、袖口、下摆、摆衩、衣裤的口袋盖及袋口,裤腰和裤门襟。

2、衬的作用: (1)使服装获得满意的造型 (2)提高服装的抗皱能力、强度和力学性能 (3)使服装折边清晰平直而美观 (4)保持服装结构形状和尺寸的稳定 (5)使服装厚实并提高服装保暖性 (6)改善服装的加工性 (7)对服装起到衬托、支撑、造型的作用 (8)修饰人体的缺陷达到最佳穿着效果 (9)提高服装的耐用性

(四)衬料的分类与特点

1、衬的分类方法: 按衬的使用原料分:棉衬、毛衬、化学衬、纸衬等。 按使用的对象分:衬衣衬、外衣衬、裘皮衬、鞋靴衬、丝绸衬、绣花衬等。 按使用的方式和部位分:衣衬、胸衬、领衬、领地呢、腰衬、折边衬、牵条衬等。 按衬的厚薄和重量分:厚重型衬、中型衬与轻薄型衬。 按加工和使用方式分:粘合衬和非粘合衬。 按衬的底布分:梭织衬、针织衬和非织造衬。 按基布种类及加工方式分:棉麻衬、马尾衬、黑炭衬、树脂衬、粘合衬、腰衬、领 衬、非织造衬。

2、各类衬料的特点 (1)棉衬:低档衬,分细平布衬(腰衬、挂面等)和粗平布衬(西服、中山装、大衣); 牵条衬(袖窿、底边)。 特点:布面平整,手感柔软,牢度好。有缩水性。 (2)麻衬:分纯麻衬(高档西服)、麻混纺衬和棉布上胶衬。平纹组织。 (3)马尾衬(马鬃衬):马尾鬃作纬纱,棉或涤棉或毛作经纱。现也用包芯马尾纱作纬纱。 特点:弹性好不易皱折变形。 用途:高档西装、大衣。制服的胸衬。 (4)黑炭衬(毛鬃衬):毛纤维纯纺或作纬纱,棉为经纱,树脂处理形成。多为深灰与杂 色。新型衬有:本白色衬、轻薄型衬、低甲醛衬等。特点:硬挺有弹性,造型好。用途:中高档面料的衬布。 选用原则:面料的厚薄手感、服装的风格和设计要求、衬的厚薄弹性缩水率手感 和成本。 发展方向:轻、薄、软、挺,粘合和组合等高档化。 (5)树脂衬:以棉、涤棉或纯涤纶布为基布,经漂染和树脂胶浸渍处理加工制成的衬布。 特点:硬挺度高、弹性好、缩率小。耐水洗、尺寸稳定,板硬。甲醛含量较高。 分类:纯棉、混纺、纯化纤;软、中、硬;本白、半漂白、漂白。 (6)领带衬布:由羊毛、化纤、棉等纯纺、混纺或交织成布,经后整理而成。造型、保 型和补强。 质量要求:厚实感;手感柔软;有弹性;耐洗性能良好。 (7)其他衬:腰衬、组合衬、牵条衬、领底呢、绣花衬和纸衬等。

3、粘合衬

(1)概念:将热溶胶涂于底布上制成的衬。

(2)常用名词:基布、热熔粘合衬布、热溶胶、土层加工、压烫粘合。

(3)作用:缝制的合理化和省力化、形成优美外形、防止穿着变形、改善面料和服装的 服用性能。

(4) 分类和性能:

1、按底布种类分:梭织粘合衬、针织粘合衬、非织造粘合衬。

2、按热溶胶的种类分:聚酰胺(PA)、聚酯(PES)、聚乙烯(PE)、乙烯-醋酸乙烯 共聚物(EVA)、聚氯乙烯(PVC)。

3、按热溶胶的涂布方式分:撒分粘合衬、粉点粘合衬、浆点粘合衬、双点粘合衬、薄膜粘合衬。

4、按粘合衬的用途分:主衬(大身衬)、补强衬、牵条衬、双面衬、绣花衬等。

5、按使用对象分:外衣衬、衬衣衬、裘皮衬和丝绸衬。

(5)我国发展方向:加速结构调整,形成规模化生产;加强产品开发;提高产品档次, 实施名牌战略;改革经营机制。 (6)质量要求:

1、涂布均匀与衣料粘合要牢,有一定的剥离强度,不脱胶。

2、缩水率与面料一致,不起泡,不起皱。

3、热缩率与面料一致,压烫后有较强的保型性。

4、压烫应不损伤面料,保持面料的风格和手感。

5、具有抗老化性,无吸绿泛黄现象。

6、游离甲醛含量符合质量要求。

7、永久粘合衬有良好的耐干洗和湿洗性能。

8、能耐熨烫加工。

9、有较好的随机性和弹性,具有适宜的手感,能适应服装软中硬的要求。

10、有良好的可剪切性和缝纫性。 (7)主要指标 剥离强度:涂布量大小;涂层加工方法和条件;涂层几何形状及胶粒的密度;热溶胶的物 化性质;底布的影响;面料的影响;压烫加工的影响。尺寸稳定性:干热尺寸变化;水洗 后的尺寸变化;粘合洗涤后的尺寸变化。耐洗性能:耐化学干洗和耐水洗。其他:手感; 渗料性能;随动性能;透气性能;剪切性能和缝纫性能;抗老化性能。 (8)压烫方式与压烫工艺 压烫方式:单层压烫;多层压烫(两层正面相对的衬料夹在两层相对的面料之间的压烫、两层衬料在面料的上或下方进行压烫、一层双面涂层胶的粘合衬夹在两层面料之间进行一 次压烫、两次粘合压烫)。 压烫工艺:压烫温度、压烫压力、压烫时间。

(四)服装衬料的选择

1、服装的类别和用衬的部位。 (1)类别:男装:很好的造型性、保形性和耐洗性,能经受中间压烫和最后整烫的考验。 女装:良好的手感和优美的造型,防止渗料和局部收缩。 童装:一般用无纺粘合衬布。 (1) 部位:上衣前身部位:主衬,较厚而有弹性的衬,与面料配伍。 边口部位:轻薄的无纺粘合衬。 零部件:手感和耐洗性能。 特殊部位:牵条衬:分 12°和 45°斜牵条粘合衬。

2、服装面料的特性。(1)面料纤维的特性:与面料配伍(羊毛:粘合前对缩水率控制;丝:低熔点、细颗粒; 棉:缩水率配伍;麻:粘合能力强;合纤:压烫温度低于定性温度。) (2)面料的组织结构:薄和半透明面料:细小颗粒的粘合衬及合适颜色;弹性面料:弹 性与面料一致;光滑面料:有细小胶粒而粘合力较强;表面处理的面料:低压力粘合衬布。

3、服装设计与造型。

4、服装的使用和保养。

5、价格和成本。

6、制衣生产设备条件。

二、服装用垫料

1、概念:服装底特定部位所制作的用以支撑或辅垫的材料。

2、肩垫:能使肩部加高加厚,从而穿着挺括、平整、美观。 分:针刺肩垫、热定形肩垫、海绵及泡沫料肩垫。或:棉絮肩垫、„泡沫塑料肩垫、化纤肩垫

3、胸垫(胸绒):用于西服、大衣等的前胸夹里。使服装悬垂性好、立体感强、弹性好、挺括、丰满、造型美观、保型性好。

第三节 服装里料及絮填材料

一、服装里料

(一)概念:用来部分或全部覆盖服装里面的材料。

(二)作用与种类:

1、作用:覆盖服装缝头和其他辅料;使服装穿脱方便并舒适美观;可使服装提高质量档 次并获得良好的保型性;使服装保暖并耐穿;增加服装的附加值;保护服装面料。

2、种类:按织造组织分:平纹、斜纹、缎纹和提花里料;按后整理分:染色、印花、压花、防水涂层、防静电里料; 按原料纤维分:天然里料(面部里料、真丝里料);化学纤维里料(粘胶纤维 里料、醋脂纤维铜氨纤维里料、涤纶或锦纶长丝里料)、混纺和交织里料(涤棉混纺、粘 胶长丝与棉纱交织)。

(三)服装里料的选配原则

1、悬垂性、厚薄质地、色彩:

2、性能:收缩性、色牢度、导电性、强度和功能性等。

3、摩擦系数。

4、缝线脱线

5、价格

6、实用性和方便性

(四)里料在服装上的应用

1、真丝里料:光泽明亮、轻薄细致、透气性好。用于真丝高级服装和丝绵服装及丝绒服 装。主要有:电力纺、绢丝纺、洋纺等。

2、人造丝及人造丝交织里料:吸湿性好。粘胶人造丝主要有:美丽绸、羽纱。用于呢绒 服装里料和厚型毛料西服里料;铜氨丝里布:柔软如丝、通爽透气、色泽自然,用于名贵 皮草、礼服及其他高级衣料;醋酯布里料:表面光滑柔软,回弹性和吸湿性都好,用于高 级时装衣料。

3、合纤及合纤交织里料:外观挺括、手感光洁、富有弹性,合纤里料主要有:涤纶里料 (涤塔夫、涤美丽绸、涤细纹绸等,用于男女时装、休闲装和西服。)和锦纶里料(耐磨 柔和、弹性好,易变形,耐热耐光差,主要有:尼丝纺,用于登山服、运动服、女装等)。 合纤交织里料主要以涤棉交织为主(降低静电、透气舒适,但硬、悬垂性较差。用于棉职 业服、冬装、大衣等)。

二、服装的絮填材料

(一)概念:服装填料是服装面料与里料之间起填充作用的材料。

(二)填料的作用 其主要作用是保温(消极和积极)。 要求是:热的不良导体;保健、抗菌、除臭;轻薄、柔软。

(三)絮填料的分类、主要品种性能及用途

1、按材料的质地分:棉花、丝绵、羽绒、骆驼绒、羊绒、毛皮、腈纶棉等。

2、按材料的用途分:服装面料类(裘皮、羊绒等)、服装填充用(棉絮及各种絮片)、服饰用(鞋用革、絮料)、卧具用(棉絮、毡、毯和腈纶棉)。

3、按材料加工方法分:热熔棉、针刺棉、喷胶棉等。

4、按材料的外观分:絮料填料(棉花、丝绵、羽绒、骆驼绒、羊绒)、絮片类填料(热 熔絮片、喷胶棉絮片、泡沫塑料片、美达棉、毛型复合絮片、金属镀膜复合絮片、远 红外棉复合絮片)。

第三节 服装扣紧材料

一、内容:纽扣、拉链、钩环、尼龙搭扣、绳带等。

二、钮扣

(一)钮扣的种类和特点 ?按钮扣的结构分:有眼钮扣、有脚钮扣、按扣、编结钮扣。 ?按钮扣的材料分:树脂扣、ABC 注塑(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塑料)及电镀钮 扣、电玉扣、胶木扣、金属扣、有机玻璃扣、塑料扣、木扣和竹扣、贝壳扣、织物包覆扣 和编结扣、组合扣、其他钮扣(玻璃扣、骨扣、牛角扣)。

(二)钮扣的选用

1、在设计服装时应一并考虑选用钮扣(颜色和款式)

2、钮扣的大小尺寸和重量应与面料配伍。

3、钮扣的性能应与服装穿着与管理条件配伍。

4、钉扣时在服装背面垫扣,里料上缀以备用扣。

5、价格与服装配伍。

三、拉链

(一)结构

(二)术语和含义:拉链、拉牙、牙链、牙链宽度、长度、拉头、上止、下止、拉链带、自锁装置、闭尾拉链、开尾拉链、双拉头拉链、米装拉链。

(三)拉链的种类:

1、按结构形态分:闭尾拉链、开尾拉链、双拉头拉链。 按加工工艺分:连续冲压排牙成型(铜、铝)、注塑成型、加热积压成型(螺旋、隐形。 编织)、溶化压铸成型(铸锌)。

2、按构成材料分:金属拉链、塑胶拉链、尼龙拉链。饰用(鞋用革、絮料)、卧具用(棉絮、毡、毯和腈纶棉)。

3、按材料加工方法分:热熔棉、针刺棉、喷胶棉等。

4、按材料的外观分:絮料填料(棉花、丝绵、羽绒、骆驼绒、羊绒)、絮片类填料(热 熔絮片、喷胶棉絮片、泡沫塑料片、美达棉、毛型复合絮片、金属镀膜复合絮片、远 红外棉复合絮片)。 第三节 服装扣紧材料

一、内容:纽扣、拉链、钩环、尼龙搭扣、绳带等。

二、钮扣

(一)钮扣的种类和特点 ?按钮扣的结构分:有眼钮扣、有脚钮扣、按扣、编结钮扣。 ?按钮扣的材料分:树脂扣、ABC 注塑(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塑料)及电镀钮 扣、电玉扣、胶木扣、金属扣、有机玻璃扣、塑料扣、木扣和竹扣、贝壳扣、织物包覆扣 和编结扣、组合扣、其他钮扣(玻璃扣、骨扣、牛角扣)。

(二)钮扣的选用

1、在设计服装时应一并考虑选用钮扣(颜色和款式)

2、钮扣的大小尺寸和重量应与面料配伍。

3、钮扣的性能应与服装穿着与管理条件配伍。

4、钉扣时在服装背面垫扣,里料上缀以备用扣。

5、价格与服装配伍。

三、拉链

(一)结构

(二)术语和含义:拉链、拉牙、牙链、牙链宽度、长度、拉头、上止、下止、拉链带、自锁装置、闭尾拉链、开尾拉链、双拉头拉链、米装拉链。

(三)拉链的种类: 按结构形态分:闭尾拉链、开尾拉链、双拉头拉链。 按加工工艺分:连续冲压排牙成型(铜、铝)、注塑成型、加热积压成型(螺旋、隐形。 编织)、溶化压铸成型(铸锌)。 按构成材料分:金属拉链、塑胶拉链、尼龙拉链。

2、选用原则:根据服装的档次、风格、颜色、厚薄确定绳带的材料、花色和粗细。

3、带类材料:松紧带、橡胶筋与橡皮线、罗纹带、锦纶丝裤带、维纶裤带、腰夹等。

(二)尼龙搭扣:

1、结构:一条表面为圈形,一条有钩的两条尼龙带相向接触并压紧时,圈钩扣紧。

2、作用:迅速扣紧和开启。

(三)服装扣紧用的钩和环

1、原料:金属、树脂或塑料。

2、使用部位:裙腰、裤腰、女胸衣等。

四、选择扣紧材料的要点

1、服装的种类

2、服装的设计和款式

3、服装的用途和功能

4、服装的保养方式

5、服装的材料

6、扣紧件的位置和服装开启形式

7、扣紧件的应用方式

第四节 缝纫线和其他辅料

一、缝纫线的种类和特点

1、按缝纫线原料分:天然纤维缝纫线、合成纤维缝纫线。

2、天然纤维缝纫线:棉缝纫线(软线、丝光棉线、蜡光线或轴线、宝塔线)、丝线

3、合成纤维及混纺缝纫线:涤纶线(涤纶长丝线:特点含油率较高强力高可提高缝制效 率外观光泽和色牢度较好、涤纶长丝弹力缝纫线、涤纶短纤维线)、锦纶线(有长丝线、短纤维线和弹力变形线三种,强力大弹性好质量轻,锦纶长丝线和透明线)、腈纶线与维 纶线(腈纶:耐光、染色好;维纶:强度好、化学稳定高)。

4、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混合缝纫线:涤棉缝纫线、包芯缝纫线。

5、按缝纫线的卷装形式分:木芯线(木纱团)、纡子线(纸管线)、锥形管缝纫线、梯形 一面坡宝塔线。

6、另外工艺装饰线:金银线、绣花线、编织线

二、缝纫线的质量和可缝性

(一)缝纫线的质量要求与评定:强度、光滑的表面、条干均匀、弹性好、缩率小、染色 牢度好、耐化学品性能好、优良的可缝性。

(二)缝纫线的可缝性:

1、概念:能顺利缝纫和形成良好的线迹并保持一定的机械性能。

2、影响:生产效率、缝制质量、服用性能。

3、缝纫线断头的原因:质量差、成缝机构不良、参数调节不良。

4、可缝性的计量方法:定长制、定时制、层数制、张力制。

三、缝纫线的选用

(一)选择的依据

1、面料种类和性能:原料、粗细、强度、颜色。

2、服装种类、穿着环境、保养方式和用途。

3、接缝与线迹的种类。

4、价格和质量。

(二)用量计算

1、影响因素:线迹种类、接缝形式、衣料厚薄、缝口厚度、缝线特数、缝线张力。

2、常用方法:实测估算、经验估算、几何运算。

四、其他辅料

(一)花边

1、编织花边:棉纱为经纱、棉纱或人造丝或金银丝为纬纱,用于:女装、童装、内衣、睡衣和羊毛衫。

2、针织花边:锦纶丝、涤纶丝或人造丝为料。用于内衣和装饰物。

3、刺绣花边:水溶花边,用于高档女时装或衬衫领。

4、梭织花边:质地紧密、立体感强。

(二)商标和标志:区别的标记。用文字和图形表示。种类:胶纸、塑料、皮革和金属等。 其大小、厚薄、色彩和价值与服装配伍。

(三)产品明示牌:原料成分、使用和保养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第七章 服装及其材料的保养和整理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服装及其材 料常用的洗涤、熨烫、染整和 保管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服装及其材料常用的洗 涤、熨烫和保管方法。

2、使学生了解服装及其材料常 用的染整的方法。

服装及其材料的去污

服装上的污垢 1 污垢的种类 1.1 污垢:1/100 到几个微米大小的尘埃及各种化学物品。 体内 固体污垢 1.2 来源 1.3 类型 油质污垢 体外 水溶污垢 2 服装与污垢结合的形式 2.1 机械性吸附 2.1 物理结合 2.2 化学结合 服装及其材料的去污 服装的去渍 1 去渍的方法:喷射法、揩试法、浸泡法、吸收法。 2 去渍的目的:去污、使服装的疲劳得到恢复。 3 去污的步骤 3.1 原则:及时处理、正确识别、区别对待、先试后除、由浅入深、保护衣料、注意安 全。 3.2 步骤 3.2.1 确定是干性去渍还是湿性去渍。 3.2.2 确定去渍对服装的损伤程度。 3.2.3 确定去渍是否方便与费用是否经济。 服装及其材料的去污 服装的水洗 1 选择洗涤方式的原则:根据污垢的内容、服装材料、服装款式。 2 特点:以水为载体,加一定洗涤剂和作用力,去除水溶性污垢,简便、快捷、经济。 3 洗涤条件 3.1 水:水的溶解能力和分散能力强、使用方便、不燃、无毒、无 味、价廉。 3.2 洗涤剂:能够去除污垢的物质:肥皂、皂片、洗衣粉。 3.2.1 表面活性剂:分类:阳离子型、阴离子型(肥皂、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两性型、非离子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 醚、聚醚)。 3.2.2 助洗剂:无机助洗剂、有机助洗剂、其他助剂。 3.2.3 注意:使污垢悬浮或分散;节能高效,无毒。 3.3 水洗类型:手洗和机洗。 服装及其材料的去污 4 洗涤方式 4.1 服装分类:按颜色分、按服装精细程度分、按纤维原料分。 4.2 水洗服装分类:白色纯棉纯麻服装,白色或浅色棉、麻及混纺物服装,中色棉,白色或浅色化纤织物服装,深色 棉、麻及混纺织物服装,深色化纤服装。 4.3 洗涤温度 4.4 干燥:脱水、自然干燥(阴干、滴干、平摊晾干)。 4.5 手洗方式:搓洗法、挤压法、刷洗法、振荡法、煮洗。 服装及其材料的去污 服装的干洗(化学清洗法) 1 特点:利用干洗剂在干洗机中洗涤衣物。 2 适用范围:适用与湿水后易变形、褪色及质地精致、细薄易损的面料和服装。如:毛 织物、丝绸织物、皮革。 3 干洗剂: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抗再污染组分、其他助剂。 4 干洗设备 5 干洗工艺:洗涤(装衣量、洗涤时间、洗涤速度、溶剂重量)、脱液、烘干与冷却。 6 干洗中易出现的问题:钮扣溶解或掉绒、收缩与僵硬、掉色。

服装及其材料的去污

特殊污渍的去除

一、食品污渍 酱油:水、洗涤剂、漂白剂; 果汁:低浓度氨水; 牛奶:氨水、洗涤剂; 茶水:水、洗涤剂、漂白剂;巧克力:氨水; 物油:家用干洗剂、皂液。

二、油渍 机油:汽油、家用干洗剂; 鞋油:汽油;圆珠笔油:酒精。

三、油色污渍 墨水:草酸、氨水;油漆:松节油;墨汁:饭粒、热牛奶; 红汞:酒精、草酸;铁锈:鲜柠檬汁。

四、人体污渍 血液:冷水、加酶洗衣粉、阿司匹林水溶液; 油垢:衣领净、家用干洗剂; 汗液:温水、草酸、食盐加氨水。

五、化妆品 口红:酒精、皂液;美容霜:洗涤剂;粉底霜:家用干洗剂、苯; 香水:酒精、氨水。 服装及其材料的熨烫 1 熨烫作用:使服装平整、挺括、折线分明、合身、有立体感。

2 熨烫工艺条件 2.1 熨烫温度:与纤维种类、材料厚薄、熨烫时间有关。 2.2 熨烫湿度:给湿方法:垫布喷水和蒸汽喷湿; 对服装定形效果的影响:与湿度大小有关; 类型:干烫和湿烫。 2.3 熨烫压力:随服装的材料、造型和褶裥等要求而定。 2.4 熨烫时间 服装及其材料的熨烫

3 熨烫的种类和方式 3.1 依熨烫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分 3.1.1 手工熨烫:推烫、注烫、托烫、侧烫、压烫、焖烫、悬烫。 3.1.2 机械熨烫 3.2 依熨烫的工序分:预烫、中间熨烫、成品熨烫。 4 各种服装材料的熨烫:棉织物、麻织物、丝织 物、毛织物、粘胶纤维织物、合成纤维织物(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氯纶)、混纺织物。 服装及其材料的染整 1 服装及其织物的染色 1.1 染料基本知识: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酸 性媒介染料、碱性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硫 化染料、缩聚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分散染料。 1.2 染色方式:纤维染色、纱线染色、织物染 色、服装染色。 服装及其材料的染整 2 服装及其织物的印花 2.1 概念:在局部施以染料从而获得花纹图案的加工过程。 2.2 工序:图案设计、花纹雕刻或花版制作、色浆配制、印花、蒸化、水洗。 2.3 印花的方法 2.3.1 直接印花:滚筒印花、筛网印花(平网印花、圆网印花)。 2.3.2 间接印花:转移印花(熔融转移印花法、剥离转移印 花法、泳移转移印花法、气相转移印花法)、颜料印花、拔染和防染印花。 2.4 特种印花:微囊印花、发光印花(荧光、夜光、珠 光)、消光印花、发泡印花、金银印花、喷射印花。 服装及其材料的染整 3 服装及其织物的整理 3.1 服装及其材料的一般整理 3.1.1 水洗、石磨洗、砂洗和酶洗 3.1.2 轧光、电光和轧纹 3.1.3 定幅整理 3.1.4 蒸绸、蒸呢 3.1.5 防缩防皱整理:预焙烘干、气化法、浸渍法、后焙烘法。 3.1.6 起毛、植绒整理 3.1.7 柔软、硬挺整理 3.1.8 增重整理 服装及其材料的染整 4 服装及其材料的特殊整理 4.1 拒水整理:防水整理、拒水整理、拒水透湿整理。 4.2 阻燃整理 4.3 防污整理 4.4 抗静电整理 4.5 防蛀整理 4.6 防霉整理

服装及其材料的保管 1 防止服装在存放过程中变质 1.1 服装发脆:虫害和发霉、整理剂和染料发生水结合氧化、残留物对纤维的影响、光 和热的作用。 1.2 服装变色:空气的氧化、整理剂作用、光和热的作用、染料的升华、油剂的氧化和 残留溶剂的蒸发。 2 放湿和防霉

3 各类服装保管注意事项 3.1 棉、麻服装:存放时,衣服须洗净、晒干、折平,衣橱、柜箱、聚乙烯包装袋都要保持清洁干净和干燥,防止霉变。白色服装与深色服装存入时最好分开,防止沾色或泛黄。 3.2 呢绒服装:各种呢绒服装穿着一段时间后,要晾晒拍打,去除灰尘。不穿时放在干燥处。宜悬挂存放,且将织物反面外翻,以防褪色风化,出现风印。存放前,应刷清或洗净、烫平、晒干,通风晾放一天。高档呢绒服装,最好挂在衣橱内,勿叠压,以免变形而影响外观。在存放全毛或混纺服装时,要将樟脑丸用薄纸包好,放在衣服口袋里或衣橱、箱子内。毛绒服装宜与其它服装隔开存放,以免掉绒掉毛,沾污其他服装。 3.3 化纤服装:人造纤维服装宜平放,不宜长期吊挂,以免因悬垂而伸长。在存放含天然纤维的混纺织物服装时,可放少量樟脑丸或去虫剂,但不要接触;对涤纶、锦纶等合成纤维的服装,则不需放樟脑丸,更不能放卫生球,以免其中的二萘酚对服装及织物造成损害。 3.4 裘皮服装:收藏时不宜折叠,应用衣架悬挂在柜橱内。存放时,不要与其他皮件、皮物紧贴,以防粘牢。适当放入少量包好的卫生球,注意防潮防霉,受潮后要及时晾晒。 4 存放衣物的方法 4.1 分类存放; 4.2 防霉防蛀; 4.3 定期检查 4.4 合理淘汰; 4.5 随时整理

Ⅲ、小结:(1)了解服装材料的概念与类别;(2)了解服装用纤维原料; (3) 了解服装用织物的分类及组织结构; (4) 掌握常用服装面料、服装辅料的鉴别与运用; (5) 熟悉新型服装材料的服用功能; (6) 掌握选择服装材料的原则、依据、方法与要求;

Ⅳ、实训安排:

一、市场调研

1、进行市场调研(课余),去面料市场收集面料小样。调查分析评价三个服装品牌的材料选用情况,并做具体描述,作市场调研报告书一份。要求:要求用文字描述详细,思路清晰,表述清楚。

单元课教案首页第 2 次课课题

市场调查、面料采集、面料鉴别 课时数 16 授课内容 品牌市场调查、采集面料小样以及服装辅料、面料鉴别

教学目的与要求 必备知识

1、掌握常用服装材料的特性、功能和方法。

2、具备鉴别常用服装面料、辅料的能力,并合理的运用到设计中。 职业能力 对棉、麻、丝、毛、化纤、针织、裘皮面料及辅料有一个较全面的掌握;

重点 面料的分类与鉴别 难点 面料的分类与鉴别

教学设计 图片启发式/互动式/讲解、实验鉴别各类面料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情况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授课地点 B课:服设0912班 第2周星期 3第5节至第2周星期5第6节 第3制版室逸美楼302

注:

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

2、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单元课教案首页第 3 次课课题 服装再造 课时数 16 授课内容

第八章 面料改造

教学目的与要求 必备知识 掌握再造面料的方法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职业能力 (1)能合理选择、使用服装材料;(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对服装面料进行艺术再造,并合理的运用到设计中;(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对市场上各式服装面料的分析鉴别的能力;重点 再造面料的方法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难点 再造面料的方法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 图片启发式/互动式/讲解、实验鉴别各类面料教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情况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授课地点 B课:服营0912班 第3周星期 3第5节至第3周星期5第6节 第3制版室逸美楼302

注:

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

2、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Ⅰ导入新课:面料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现今的服装设计大多先从面料的设计搭配处理入手,根据面料的质地,手感,图案特点等来构思。服装面料的再设计就是利用对现有材料的观察与分析,大胆想象,从周边的事物中(自然界、各民族文化、人类服装史及绘画、雕塑、建筑等姊妹艺术)汲取灵感,换位思考,利用剪、贴、扎、系、拼、补、折、叠、抽、钩、绗、染、磨、烧、粘、绘等各种技术及传统工艺,结合设计的审美原则对现有的材料进行改造、重组,多元复合或者单元并置的方法,选出最佳方案,从而达到材料创新的目的。

Ⅱ授课过程: 第八章 服装面料再造

一、服装材料的设计原则

1、对比与协调:在材料的再设计中可以运用以下的对比方式:薄厚对比、轻重对比、软硬对比、粗细对比、疏密对比、皱褶与光滑对比、亮与暗对比、凹凸对比、透与不透对比

2、比例分割将原来一体的面料根据美的比例原则分割成数块,可按横线、垂线、斜线及几种线条的综合利用,再按不同的纱向、正反面与不同的材质、不同的肌理重新配置,重新组合成新的面料

3、统一与变化:形状、色彩和材料由相同或相似的各种要素汇集成统一,给人以整齐感、秩序感;变化是指形状、色彩、材质相异的各种因素组合在一起给人以差异性与多样性,造成一种对比的感觉。

4、节奏与韵律:材料设计中可将节奏与韵律用面积的大小变化,颜色的重复、深浅变化,材质的变化,褶皱的粗细变化等加以表现。

5、材料色彩的运用原则:在面料再造设计时不仅会利用色相、明度、纯度、色彩面积、冷暖等变化手法,而且也当考虑到同色不同材料及同材质不同颜色的色彩效应。

6、点、线、面的运用:通过点的形状、位置、数量、排列等因素的变化,可产生不同的心理及视觉效果。线的粗细、宽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感觉。面中几何形具有机械、冷静、现代感强、易于加工制作的特点;自由形面具有轻松、活波、自然的特点材料再造中合理运用好点、线、面的关系,可以达到和谐与生动的视觉效果

7、不同肌理的运用:面料肌理效果可分为触觉肌理和视觉肌理,触觉肌理有滑爽、粗糙、软、硬、轻、重、凉、暖等。视觉肌理有立体的和平面的、有光的和无光的、光滑和皱褶等。分为:同材质的不同肌理组合、不同材质的不同肌理组合

8、自由的表现形式:各种不相关的事物放在一起,而不用考虑连贯性、审美原则等。比如对面料进行拼凑、随意烧洞等破坏性处理等 第一节 艺术再造的定义与手段

一、定义——是通过对面料的再次加工处理,创造出一种新的富有视觉、触觉、质感变化的装饰形式。二.手段

1、面料的变形处理:指打皱抽褶处理,或局部进行挤压、拧等定型处理。

2、面料的破坏性处理:指剪、镂空、烧、打磨等处理,改变面料的原有结构,形成另一种状态

3、面料的重塑造型处理:指把面料折叠成正方形、三角形、星形或塑造成圆形。粽子形、花形、叶形等,形成半立体效果,具有浮雕感。

4、面料的叠合处理: 指把集中不同质感或不同色彩的面料进行叠加,形成重重叠叠、相互渗透、虚实相间的效果。

5、面料的装饰效果:指在面料表面,添加不同的装饰材料,如贴、绣、缝、拼、装饰线、涂色、粘珠等。表现形式:(1)绗缝:具有保温和装饰的双重功能。在两片之间加入填充物后缉线、产生浮雕图案效果。可以均匀填充絮添材料后进行绗缝,也可选择性地为了增加图案的立体效果在有图案的部位填充絮添材料。(2)皱缩缝:是将织物缝缩成褶皱的装饰技艺。现在常用来装饰袖口、肩部育克、腰带等。(3)细褶缝:是在薄软的织物上以一定的间隔,从正面或反面捏出细褶,表现立体浮雕图案的技艺。(4)装饰线迹接缝:是用刺绣线迹将布与布拼接起来,形成一种拼接效果。(5)扎染、蜡染:扎染是一种先扎后染的防染工艺。通过捆扎、缝扎、折叠、遮盖等扎结手法,而使染料无法渗入到所扎布面之中的一种工艺形式。蜡染是一种防染工艺,是通过将蜡融化后绘制在面料上封住布丝,从而起到防止染料入浸的一种形式。(6)丝网印:是在一种轻薄的丝织品上制版印花,是通过丝网的漏印,将设计者的创作意图直接印制在表面材料上,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适合少量时装的手工印花,灵活便利易于操作。(7)染料手绘(8)绳编:是利用各种原料、粗细不同的绳子,通过各种扎、结的扣子,编成各种所需的网状形态。(9)钩:是用钩针钩出所需要的形状。钩出的肌理随针法的变化而变化。可松可紧,可硬可软,可细腻可粗犷,风格不同。钩的技法通常可与机织面料结合使用。(10)剪:是在皮革及一些机织面料上利用剪纸艺术处理成各种镂空的效果。(11)撕:是用手撕的方法做出材料随意的肌理效果。(12)喷绘:是借助于一定的工具在时装面料表面喷上许多色点,利用色点的疏密变化表现各种图形或图像的面料再造方法。分为手工喷绘和电脑喷绘。(13)做旧:是利用水洗、砂洗、砂纸磨毛、染色等手段,使面料由新变旧,从而更加符合创意主题和情境需要的面料再造方法。做旧分为手工做旧、机械做旧、整体做旧和局部做旧。(14)烧:是利用烟头在成衣上做出大小、形状各异的孔洞来,孔洞的周围留下棕色的燃烧痕迹。在面料处理时,利用以上的各种技法可以再造出既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内涵,又独具美感和特色的材料。由这些面料制作的服装更具个性和神采。

第二节 再造面料的类型

一、加法型:指用各种手法,将相同或不同的材料重合叠加,组合而成的立体,有层次,富有创意的新材料。

二、减法型:将原有材料通过抽丝、剪除、镂空、撕裂、磨损、烧、腐蚀等手法除掉部分材料或破坏局部,使其改变原来的肌理效果,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形式

三、变形型:将原来的面料经过抽褶、裥饰缝,从正面或反面捏褶的处理,用拧、挤、堆积、黏合等手法,使面料具有立体感、浮雕感的变形处理。

四、综合法:同时采用以上几种方法,设计出新的富有创意变化的再造材料

第三节 再造面料在服装中的运用

一、再造面料在服装局部的运用一般来说,再造后的面料具有变化,生动、立体、多样化、复杂等特点,用再造材料进行服装局部的设计,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且还能起到强调服装设计的要点,注意要与整体款式设计相呼应,才能产生独特的美感。

二、再造面料的整体运用再造材料也可用于整个服装之中,这样的服装更应强调再造面料新颖独特的魅力,也就是说再造材料具有丰富的“艺术语言”,所以,款式设计应力求简洁,设计的重点是材料而不是款式。

三、高科技在面料设计中的运用在现代的服饰材料艺术中,材料和科技是同等重要的。从80年代以来,服饰艺术单纯地在造型结构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已经力不从心了,因此材料的开发和创新已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重视。有人说21世纪的服装设计趋势将是以材质为构思创作源,比拼面料处理搭配技巧,通过材料来表现其设计特色的时代。而材料的开发和再造,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科技的进步。

1、数码印染技术在面料设计中的运用数码印染技术是印染技术与电脑技术的完美结合。图案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设计,可以随心所欲,充分体现设计师的个性。然后可通过数码喷印技术印出来,色彩丰富,可进行2万种颜色的高精细图案的印制,并且大大缩短从设计到生产的时间,做到了单件个性化的生产。

2、其他高科技技术在面料设计中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服装材料越来越紧密地与高科技结合起来。目前已出现了能够通电话或者上网的滑雪运动衫,用于皮肤病患者的止痒服装、防臭的内衣和袜子,适用于恶劣天气下的超轻手套、太阳能服装,具有记忆能力的内衣及安全性服装。所有这些服装,所以设计师们应融入今天的高科技的环境中,不断开发新纤维、新纱线、高科技的新面料、并将计算机、商务、网络等各种高科技运用于功能性服装的设计中来。

第四节 纺织后对面料进行再造的方法

1、改善织物外观性能的后整理(1)磨毛:是指用砂磨辊使织物表面产生一层短绒毛的整理工艺,也称磨绒。(2)拉绒:是指用刺毛辊对面料进行拉抓,将纤维拉出在织物表面形成短密绒毛的工艺过程。拉抓压力的大小和拉抓次的多少,是保证拉绒质量的关键。(3)割绒:是指将起绒组织的起绒纱线割断,使之矗立,形成整齐绒毛的加工过程。(4)轧花:是指利用织物在湿热条件下的可塑性,用轧辊将织物压平、压扁、压光、压出纹理,以增强织物的光泽、光滑、平挺、外观纹理效果的工艺过程。(5)增白:利用光的补色原理,用上蓝和荧光的方式,增强织物白度的整理工艺过程。(6)水洗、砂洗、石磨:都是对面料进行的整旧处理的加工方法。(7)涂层:是指在织物表面涂覆或粘合一层高分子材料,使织物具有特殊功能或特殊外观的整理工艺。

2、增强织物外观装饰效果的后整理(1)绣花:是指用针线在面料上进行缝纫,由缝纫线线迹形成花纹图案的加工过程。绣花有手绣、机绣、电脑绣,彩色绣、十字绣等不同的绣花工艺。(2)烂花:是指用化学的方法,烂去织物中部分纤维,使织物形成半透明图案的加工工艺。(3)剪花:是指将织花面料的长浮长,用剪刀剪断,将纱线留在面料上形成特殊外观风格的工艺过程。(4)轧花、轧皱:是指利用合成纤维的热塑性能,在加热时对面料进行轧花定型,冷却后花纹保持,水洗不掉的工艺过程。(5)植绒:是指用粘合的方法将细短绒毛吸附在面料上,形成花纹图案的加工方法。(6)泡沫印花、滴塑印花:是指将发泡剂加入染液进行印染加工,使花纹图案突起并具有柔软手感的印花工艺过程。(7)绒线绣、绳带绣:是指将不同装饰感的纱线、绳带用缝缀的方式连接在面料上,形成花纹图案的工艺过程。(8)亮片绣、珠绣:用缝钉的方式将漂亮的珠子、亮片添加到织物上,形成装饰图案的加工工艺。(9)贴花:将布料剪出图案,用缝纫的方法在周边缝绣,连接到面料上去的加工工艺。(10)贴布绣:将与本身面料不同外观和质地的织物,用缝纫线缝缀到面料上的加工工艺。(11)绗缝绣:是指在带有填充物的面料上进行的各种绣花加工工艺。(12)缉线:将面料用缉线的方式形成花纹图案的工艺过程。(13)手绘:是指在面料上手工绘画花纹、图案的工艺过程。(14)扎染:是指用绳线结扎防染、手工染色,形成花纹图案的加工工艺。(15)蜡染:是指用封蜡防染、手工染色,形成花纹图案的加工工艺。(16)粘合:是指将仿钻、仿琉璃、仿玛瑙等晶莹剔透的装饰物,或者绣花图案、泡沫图案等装饰图案,用压烫粘合的方式添加到织物中去的工艺过程。(17)打孔、镂空绣花:是指用减缺方式对面料的加工处理。(18)撕破、毛边:是指将织物的经纬纱线剪断或者抽去的方式,使织物破损、短缺的加工工艺。(19)拼接:是指将不同原料、不同质地、不同色彩图案的织物,以一定的形状连接在一起的加工工艺。(20)缝缀:是指用针线绕缝的方式将各种装饰物吊挂、缝缀在面料上,以达到装饰目的的加工工艺。

3、几种起花工艺相结合的面料在很多服装面料中我们看到,织物的加工整理已不仅限于某一种,几种起花工艺相结合的面料在服装中已越来越多,如织花、印花、缝缀饰物的服装面料,烂花、印花、压皱的服装面料,带珠绣、亮片绣的绣花面料,拼接加珠绣的服装面料,印花加珠绣的面料等。随着人们对服装美的追求,各种新的工艺还在不断的诞生,了解、懂得、学会和应用各种不同的加工、整理工艺,创作、美化服装材料,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相信我们的服装将会更美。纤维制品的后整理加工运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使织物或改变原来的形态,变皱、变挺括,变毛、变光洁、变陈旧,变出凹凸感、变出浮雕感;或添加装饰材料、装饰图案、装饰物品等,使织物更漂亮妩媚,更高贵典雅,更显珠光宝气,更显玲珑可爱或减缺部分材料,使之凹陷、缺损、透明,达到另一种美的观感。织物的后整理加工方法不胜枚举,效果各不一样,细细咀嚼品味,就会有自己的心得。织物的后整理加工就像房屋的装修,可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品位和风格来。把对面料外观的思考、设计、创作,与各种面料加工工艺结合起来,我们就能获得更多崭新的、独一无二的、属于我们自己个性服装的新面料,我们对服装的设计才能更完美。

Ⅲ、小结:

1、服装面料的基础知识;

2、服装面料的鉴别;

3、服装面料的再造;

4、服装面料的应用。

Ⅳ、实训安排:对面料进行艺术改造,并结合服装款式图,将其合理地运用于服装设计之中。要求:

1、制作六至八款面料小样。

2、材料改造独特、构思巧妙、新颖。

3、配色美观、制作精良。

4、以上作业统一用八开纸装裱,自由排版。

服装教案

服装教案

服装教案

服装教案

服装教案(材料)

服装法律法规教案

服装缝纫教案

12.服装教案

《服装结构设计》电子教案

服装色彩教案(第一章)

服装材料教案
《服装材料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案服装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