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服装化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11 08:34:46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化学教学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的含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互相转换的条件

(2) 溶液的稀浓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别。 (3) 溶解度的概念、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和团队间的合作精神,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 (2) 提高实验设计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沿着提出问题、实验论证、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思路,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

二、教学重点:

(1) 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概念。

(2) 分析溶液的“稀”与“浓”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区别。

(3) 掌握溶解度的基本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利用实验与数据相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 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3) 掌握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通过前面对溶液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溶液的概念和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为了对溶液作进一步的了解,我们需要对溶液加以分类。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疑问:(1)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质能不能无限溶解呢?

(2)改变溶剂的量或者溶液温度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会改变吗?

演示实验9-8与9-9目的: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有助于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强调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玻璃棒的用途以及实验药品的存放方式,以便加深学生在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的印象,增强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

结论:(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疑问:为什么在提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呢?

目的: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实验结果的分析,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1)只有在指明“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的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才有意义。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关系

加入溶质或者改变温度

饱和溶液

加入溶剂或者改变温度

不饱和溶液

【3】疑问: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采用的“稀溶液”和“浓溶液”是什么意思呢?它们与我们这节课所提到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有什么关系呢?难道“稀溶液“就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就是“饱和溶液”吗?

分析: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而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人们为了粗略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是多少,在不给定条件的情况下把溶液分为“稀溶液”和“浓溶液”。 因此饱和、不饱和溶液与稀、浓溶液没什么必然联系。

【4】提供数据:

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不同物质的质量:

硝酸铵:192克 碳酸钙:0.0013克 食盐:36克 氢氧化钙:0.17克 目的:为了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铺垫。

结论:当温度确定,溶剂量确定时,某溶质的饱和溶液表示溶质溶解的最大值。

课堂练习:

1.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该溶液为 溶液,把该溶液升高温度到100℃,则10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3.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4.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填“不变”、“增加”或“减少”) 5.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6.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7.在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有少量氯化钠经降温、冷却析出晶体余下的液体( ) A.只溶有氯化钠 B.只溶有硝酸钾 C.可以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但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D.可以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但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8.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溶解度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经常用易容、可容、微溶和不溶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

【1】疑问: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结论: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温度等因素有关。(没有给定条件,可以类比稀浓溶液)

【2】疑问: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 视频中的实验操作:

结论: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应满足两个条件:a.在相同温度下 b.在等量溶剂中

(2)固体溶解度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B.100克水溶解了36克食盐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C.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D.20℃时,100克食盐溶液中含有36克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理解溶解度需要注意:

a.在一定温度下 b.标准:100克水中 c.状态:饱和 d.单位:克 (3)溶解度与溶解性之间的区别

物质的溶解性,即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这种溶解能力即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它与溶剂间的关系。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客观上反映了它们溶解性的区别。 20℃时:溶解度大于10克 易溶物质 溶解度大于1克 可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0.1克 微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0.01克 不(难)溶物质 (4)溶解度曲线

【1】疑问:溶解曲线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呢?

引导并且讨论:目的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学会从图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并加以分析。

A.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通过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或者某一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大小。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练习:NaNO3在各种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80 溶解度/g 80 88 96 104 114 124 148 在60℃时将66gNaNO3固体和75g水混合后新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若要使该不饱和溶液转变 为饱和溶液要用哪些方法?请通过计算回答。

B.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5)气体溶解度

阅读38页的讨论

【1】疑问:气体溶解度的定义是什么?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呢?

目的:让学生通过学习固体溶解度,了解其特性来类比推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结论:a.某气体在101千帕,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数。 b.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注意:a.101千帕 b.在一定温度 c.1体积水 d.饱和状态 f.无单位 课堂练习:

1.某温度下,对于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下列有关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B.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g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C.溶解度100g溶解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D.

2.(1999年西安中考题)KNO3在60℃时的溶解度为110g,该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999年安徽中考题)现有某温度下的质量分数相同的两份KNO3溶液100g,甲学生把其中 一份蒸发掉2.5g水后恢复到原温度,析出2g晶体;乙学生把另一份溶液蒸发掉5g水后,恢复 到原温度,析出4.5g晶体,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

推荐第2篇:服装教案

课题:肖像画(4课时)

教学目的:肖像画的特点

如何画肖像画 教学重点:五官的表现

教学难点:表现人物的性格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讨论

一、师导入

请学生相互看一下对方,找一找班上最帅的男生与最漂亮的女生(生兴趣高、) 师结:今天我们学习肖像画

二、师新授

(一)、肖像画

人物画的一种,专指描绘人物形象之画。 师展示人物肖像画一幅,请学生评价

师再展示:三棱五眼

即:“三个等分,正面五个眼睛。”

师画出如下脸形,生玩脸谱游戏

(二)、肖像画的历史:

在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画,绘有墓主人的肖像,形态生动,已具有明显的肖画特征和很高的艺术水平。

在欧洲、肖像画的全盛期是在15世纪以后,著名的肖像画家有.达•芬奇、提香、丢勒等。其中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卓越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成为肖像画中的巨作。

(三)、肖像画的表现方式

中国画 油画 版画 水彩画 抽象画

(四)师示范肖像画的画法

肖像画的要领:

尽量不用画的很复杂,画出简单基本结构即可。

抓住对象的特征,可以“不像”,但做到神似。

可以夸张,把你觉得她美的、独特的地方局部放大。

可以写实,也可以抽象,无论“像”与“不像”都是有价值的艺术品。

三、师小结:

肖像画的比例 人物性格的表现

四、优秀学生作品展示

五、布置作业:

试着给你自己的同桌画一张肖像画,画出你眼里的同桌是长什么样子的。

要求:

作业可以“像”,也可以“不像”,但写生的态度必须是认真的,要努力做到画出他(她)的特征,画出你的感受。

课题:人体比例结构图的画法(2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人体结构的特点

能绘制出人体形体比例图 教学重点:人体的比例 教学难点:形体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导入、示范、演示 教学过程:

一、师导入

猜谜语:有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师结:人

二、师新授

(一)师展示概括的人体比例图,生观赏

师提问:

 (1)、人站着的身高有几个头高?

(2)、人的躯干有几个头高?

(3)、人的上肢下肢有几个头长?

师讲解人体比例口决:一竖二横三体积

 一竖 从头到脚动态线

二横 两肩头,两胯骨点之间连线

三体块 头,胸,骨盆

(二)、师示范画法

师再展示不同年龄段的形体特点:如下所示

师展示人体比例图

(三)、师演示人体比例图的画法

要领:一竖二横三体积

人体的比例

线条的表现

三、师小结

人体比例 结构特点

四、作业布置

请生画出如下服装效果图 要求:人体比例准确

姿态优美

课题:休闲服设计(2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体闲服的种类

休闲服的设计要领 教学重点;休闲服的特点 教学难点:设计与创意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讨论

一、师导入

师展示我们身边的同学着装图片

这些服装的特点?(生讨论) 师结;今天学习休闲服

二、师新授

(一)、概念

休闲服是指在无需特别注重礼节的一般社交场合穿用的风格轻松的服装。 师展示图片如下所示

(二)、休闲服的种类:

职业装、休闲装、运动装

(三)、设计要点:

1.设计要考虑不同的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

如年龄、性别、文化修养、

2 .要注意表现服装的功能性

如款式、材料轻松,配件与袋

3 .要跟紧时代的步伐

(四)、休闲服的款式图设计

(五)、休闲服的效果图如下

三、师小结

休闲服的作用与分类

休闲服的款式特点

四、作业布置

为同学设计休闲服一套 要求:美观与实用

体现时代性

推荐第3篇:服装教案

Unit 6 How much is it?

Part A Let’s learn

一.教学内容:

1.服装词汇的复习.

2.引申句型 I like the blue /…dre /…

-- How much is it? -- It’s……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复习所学过的服装单词,掌握相关单词(能够做到听,说,认读):句型 How much is it? It’s… 并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组织对话完成一定交际任务。

2、能力目标

(1)能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服装如:This is my pants.It’s blue.It’s beautiful. I like it.

(2)能够询问价格,和服务员对话,如:-- Can I help you ? -- Yes.How much is it? ……

(3)能够自己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搭配衣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 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水平,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心灵手巧、热爱生活的良好品德。

三.教学准备

1、CAI 课件(关于服装的);

2、各种各样的服装卡片;

3、各种各样的服装(学生自己最喜欢的).

四.教学过程 1.Warm-up

(1)Free talk 师生日常用语对话;

(2)Weather chant(随 chant 唱唱、跳跳,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课 堂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同时显示课堂内容主题。 )

2.Preview

T 手拿一个装有 marker 的盒子边摇边问:What’s in the box? Gue, please.当学生们猜到是 marker 时又问:What colour is it?(猜谜游戏能够激 励起学生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非常好的复习本 课相关的颜色词汇。)

3.Presentation (1)T 出示 CAI(课件):一个小房间里放了一个关着的橱柜。T 让学生 Gue, 也许更多的学生会用中文说一些服装名称,橱柜打开,T 可以随便引出:Yes, there are many clothes in it.Do you want to know? Clothes.

(2)OK,boys and girls .Let’s have a look .CAI 依次显示不同的服装 Look , what’s this ?.带读单词 dre,学生跟读.师生对话:What colour is it? It’s ….I like the …dre.

(3)CAI 呈现一些不同颜色的同类服装,T 问:What do you like ? 引导学生 用 I like the blue /…dre/…回答。(引申句型的练习) 同时橱柜变成了大大的课题 (4)T:Today is Sunday .Let’s go shopping .CAI 呈现一个服装专卖店。T: Oh ,I like the red sweater .How much is it? (CAI 在 sweater 上出现¥50.)引导 学生回答:It’s 50 Yuan.再带读 How much is it ? 4.活动操练

(1)两人小组活动

S1: What do you like? S2: I like the white jacket.

S1: OK,here you are .(把卡片拿给对方) (2)My clothes 设计大赛

A.从众多服装卡片中自由选择设计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教师 在讲台上解说并示范)

B.Introduce your clothes (以小组为单位,用所学过的英语 自编一段话互相介绍自己的衣服) C.评选最佳设计师 T: Ask and answer each other.(通过问答,再结合作品的设 计及作者的介绍,评出小组最佳设计师。在此基础上通过投影展示评出班级最佳 设计师。)

D.拍卖服装(把学生们设计的服装放在一起,把教室布置成一条购物街,学生们自 由结组。用 Can I help you ? I like the blue /…dre/… It’s…yuan.等句子合编一段对话,然后表演。)

5.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巩固与拓展) 课后可以让学生们自己给自己的家人或是好朋友设计自己觉得漂亮的衣服,可 以把学生们的作品整理,贴在教室的取名为“My clothes”的墙壁上,既美化了教室, 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觉的有成就感。(不方便粘贴的服 装可以让学生们拍成照片。) How much is it?

五、小结评价

总结课堂,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并颁发最佳小组设计奖、最佳班级 设计奖,最佳表演奖。 课后反思: 本堂英语综合实践课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现实需要,学习更新的英语, 学习自己真正需要,自己真正想知道的英语;这样就将学生们的“要我学”变成了 “我要学”,把学生的认识引向了生活中,不再局限在课本上;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而让学生们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服装这一环节,发挥了学生们的想象力,通过服 装设计练习,不仅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重要的是这样还发展了学 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介绍自己的作品, 又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真正把英语运用到了现实生活中去;使它不再仅仅停留在 书本上。让学生们自己觉得“我好棒”,自己能用英语这样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这 样就增强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买卖服装,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 交际能力,其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出英语课与其 它学科的整合,英语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富有生活气息的英语课堂定会充满无限的 生机和活力。最后的小结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发扬民主,学生们的自评,这也 体现出新课标领导下的学生主体性。

推荐第4篇:服装教案

学习服装色彩搭配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型、年龄、气质去选择不同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的功能的衣服。

2、学会服装搭配,在生活中的不同场合穿出自我,使自己更加美丽、大方、充满自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利用现有的衣服尝试服装搭配,穿出自己的风采。

难点:怎样找出适合自己的色彩?怎样搭配服装?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以相关视频导入)

(一)、1.视频中人物是谁?

2..你认为服饰美在生活中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吗?

(引出主题:板书“学习服装搭配”)

(二)、欣赏图片(引出服装搭配与年龄、职业、性别、季节、场合有关系。

1、服装搭配与什么有关系?

三、观察图片(引出服装的运用)

(一)1.观察图片中人物的服饰搭配,然后谈一谈穿着这样的服装可以从事哪些活动?

(引出劳动装、休闲装、运动装、旅游装、牛仔装、访客装)

(二)整体搭配

1、色彩搭配(色相、同类色、临近色、对比色)

2、明度、纯度搭配

3、款式搭配

4、服饰配件搭配

四、扬长避短(以判断题的形式引出服装搭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是否得

五、欣赏服装效果图的各种表现方法

六、学生设计一套自己喜欢的服装,感受其中搭配的乐趣

七、教学评价 当)

学生互相评价,看看对方设计出来的服装是否搭配得当。师给予及时评价。

后记:学生对此课都很感兴趣,有学生不仅谈到了服装搭配中的美,还谈到在生活中心灵美比外表更重要,学生们的想法非常可贵,使得此课更加的充实。

推荐第5篇:服装教案

妈妈的围裙(美术)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两种不同的服饰风格和自己喜欢的各种纹样装饰妈妈的围裙。

2、大胆对不同纹样图案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和合理的布局,创造富有美感的装饰图案。活动准备:ppt、大报纸、彩色笔、水粉颜料、水粉画笔、剪刀、胶带、桌布、抹布 活动过程:

1、观察欣赏并讨论:不同围裙的装饰特征,如:这些围裙上有什么样的花纹,仔细看一看这些花纹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感知和发展不同的纹样,不同的布局。

2、幼儿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和装饰活动。

教师向幼儿介绍工具材料,一组:彩色笔装饰

二组:水粉装饰 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装饰方法为妈妈设计并装饰漂亮的围裙/。 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依据围裙的形状构图,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制作不同的款式的围裙,并运用两种不同的装饰物进行装饰,对不能有规律地进行装饰的幼儿教师要通过单独谈话,作品分析等方法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3、鼓励幼儿将作品布置到墙饰中相互欣赏并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样的花纹装饰的,这些花纹是怎样排列的,等等,引导幼儿从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评价。

创意T恤(美术)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水粉颜料在旧T恤上作画,初步掌握“湿画法”的要领。

2、能自主用颜料和辅助材料绘画装饰T恤,增强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3、感受在布上作画的乐趣,体验艺术表现的快乐,增强环保意识。活动准备:T恤、白纸、颜料、剪刀、彩纸 活动过程:

1、欣赏与谈话导入,幼儿回忆经验,调动制作兴趣。

(1)由于上学期《京剧脸谱》的主题开展,幼儿对在T恤上做画并不陌生,请幼儿回忆在体恤上作画的过程。

(2)请幼儿欣赏其他方式绘制的T恤,观看ppt

2、对幼儿的创想进行提问

你想在运用什么方法来做一件创意T恤(贴、缝、画、染)

3、幼儿根据自己的创想进行操作

4、家中有不用的衣服都能变成一件有创意的事物,变废为宝,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我是小裁缝(综合)

活动目标:

1.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和废物利用的意识。

2.学习用一些废旧材料来设计和装饰一件服装。

3.发展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去服装商店欣赏时装;五名幼儿学会时装表演

2.物质准备:款式不同的衣服数件,范例一件;剪刀、双面胶、旧挂历、装饰用的废旧材料若干 。 活动过程:

一、时装表演引出课题

请五名幼儿穿上款式不同的衣服,伴随音乐进行时装表演,让全体幼儿欣赏。

二、观察范例并讲解示范

1.你看了刚才的时装表演,你喜欢哪一款式样的服装? 为什么? (幼儿自由讨论)

2.出示范例,问:这件衣服是用什么做的?上面有什么?用了哪些材料?.小结:服装是用挂历纸制作的,上面的装饰品有许多,这些亮片是旧包装纸剪贴的,下面的小挂饰是用果冻壳串成的,英文字母是“娃哈哈”瓶的外包装纸。

3.我们来当服装设计师,设计最新、最美、最环保的服装,今天举行一个“绿色时装秀”。

教师示范最基本的背心的做法:先裁剪,将挂历纸对折,并画上衣服的半边轮廓,剪下成衣服的前半片,同样的方法制作后半片,用双面胶粘合肩缝和侧缝,这样就做成衣服的基本样子。再装饰,衣服上的花纹用适当的材料进行设计、装饰,注意颜色的协调搭配。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选择合适的材料,避免太复杂。

2.提醒幼儿将剪下的废纸放入废纸箩中,回收一些废旧材料,尽量避免垃圾的产生。

3.帮助一些能力较差的幼儿设计及制作。

四、展示作品,互相欣赏

让幼儿将衣服套在自己的身上,随着音乐表演,自由发挥,展示自己设计的服装,互相欣赏,最后选出五件最漂亮的作品,放到美术作品展示区。

扣子画

(一) 【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纽扣的外形特点,能在纽扣外形的基础上大胆的想象。

2、尝试运用多种纽扣图形进行添画与组合造型。

3、感受添画、造型的艺术表现形式、体验想象与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察过不同形状的纽扣,有在物体上添画的经验。

2、材料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讲述故事《纽扣王国奇遇记》,引导幼儿自由想象,自由表述。

指导语:如果你也来到纽扣王国,你会看到什么?猜猜看纽扣还会变成什么?

二、探索发现。

1、出示各种纽扣,鼓励幼儿说说这些形状不同的纽扣可以组成什么物体。

2、鼓励幼儿尝试利用多个图形进行组合、添画造型。

指导要点:请几名幼儿在示范画纸上尝试用纽扣图形进行组合添画。教师对幼儿绘画的图案进行评价,并引发幼儿思考:还能组合添画出什么物体。

指导语:怎样让两个或几个纽扣变成一个物体呢?

3、不同纽扣组合的造型,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4、鼓励幼儿大胆构思,说说自己想象中纽扣王国是怎样的。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0页,鼓励幼儿在创意墙中进行创作。

指导语:小朋友们,请根据纽扣的形状组合添画,表现想象中的“纽扣王国”。

2、提醒幼儿合理布局,并尝试用背景来衬托画面。

3、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评议。

1、在集体中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评出“最有趣的纽扣王国”

2、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或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品。

【结束活动】

引导幼儿收拾整理自己的绘画材料,保持环境的整洁。

哪块布料喝水多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

2、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活动准备

各种质地的布块若干(棉布、纱布、绒布、尼龙布、麻布、塑料布等)及眼药水瓶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猜猜:换别的布做伞面,行不行?

2、幼儿分组观察各种布的区别。引导幼儿用眼睛看(颜色),用手摸一摸(厚薄、软硬、粗细),使劲拉一拉,听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教师用棉布实验,将水滴在上面。

(1) 操作之前请幼儿猜猜:水滴上去后会怎样?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2) 教师将水滴上去之后,请幼儿观察,用语言总结变化。(如:水透进布里去了;布把水吸进去了;有水的地方变湿了等。)

4、请幼儿猜想一下,如果用眼药水瓶滴水在其他布的表面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有能力的幼儿可以说一说判断的根据。

5、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协助、指导。

将水滴在不同布的表面,看看水滴在不同材料的表面是如何改变的。是停留在一个地方还是散开;是停留在表面还是渗透进去。如果能渗透,比较一下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快,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慢。再多滴几滴试一试。滴完水后,可以用手在材料上摸一摸,压一压,比较不同材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幼儿交流自己操作时观察到的情况和想法。

6、讨论:哪一种材料吸水性好?哪一种材料吸水性较差?按其吸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一下。选出吸水性最好的和最差的材料,比较它们在外观形态、软硬程度和表面的触感上有什么不同。

7、想一想:吸水性强的布与吸水性差的布各有什么作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中是否有使用这种材料的布做成的东西?为什么会使用它们?(比如:为什么用软的吸水性好的布做毛巾、手帕?为什么用结实的不吸水的布做雨棚、雨伞等?)

8、出示挂图:(1)小明热得满头大汗,在到处找擦汗的东西;(2)妈妈看到地上很脏,想做一个拖把拖地;(3)外面下雨了,爸爸想买一件雨衣,雨衣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小方总是把桌子上弄得油乎乎的,妈妈想铺一张桌布,应该选什么材料?请幼儿根据不同的情况在材料筐中找出一种最合适的布。

【活动延伸】

1、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如醋、油等。让幼儿观察不同的液体在不同布的表面上有什么变化。

2、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布的名称、作用和原料。

服装的由来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服装的起源与演变。

2、知道服装从面料制作到成衣加工最后到穿衣的过程。

3、知道服装来之不易,懂得爱护服装的道理。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知道远古时代,原始人身上穿衣服吗?后来,古代的人们穿什么呢?(用树皮、树叶以及草织成的衣服,还有野兽皮衣)

1、讨论:现代我们穿的衣服是怎样的?我们穿的衣服是从哪里来的?制作服装需要什么材料?服装是怎么做出来的?

2、教师利用收集的资料和教学挂图供幼儿观看,了解服装加工制作的过程。

3、观察后,教师提下列几个问题:

(1)衣服的面料是用什么加工出来的?

(2)做衣服要做哪些事?(旨在让幼儿明白需要量尺寸,裁剪布料,缝合加工,烫衣服等)

(3)衣服做好了,送到哪里去?我们穿的衣服从哪里来的?

4、组织幼儿讨论:我们穿的衣服要经过这么多的程序,要经过这么多叔叔,阿姨的辛勤劳动,才成为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

布贴画

活动目标:

1.能学用布头剪出图案进行贴画活动。

2.知道布艺贴画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民间工艺。

3.在学本领的过程中,感受布贴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色布头,双面胶,剪刀

2.事先与班中保育员阿姨联系,共同设计制定教案。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我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

我们班的阿姨很厉害,不仅每天都给我们的教室收拾的整整齐齐的,而且还会很多的本领。上次教了我们编花篮,今天我们看看阿姨要教我们什么本领。

2.介绍布贴画

请阿姨介绍一下布贴画的传统,布贴画的制作方法及如何让画面更美观(如对称花等)

3.幼儿制作布贴画

师:刚才我们和阿姨学了布贴画,现在我们试试看吧。(幼儿制作布艺贴画)。

4.展评

师:请幼儿来讲讲你做的是什么图案,是如何做的。

(教师鼓励幼儿积极举手,大胆表述自己的经验。)

5.布置教室:将作品布置在教室的特色主题墙上。

认识不同职业的服装(社会)

活动目标:

1、认识各行各业服装的特点,知道服装有辨别身份的功能。

2、培养对各行业人员的尊重和感恩之情。活动准备:请家长协助准备各行业的服装。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交谈自己的理想。

1、小朋友,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呀?

2、那你们知道你们想做的那些工作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吗?

二、出示各行各业工作者的图片,让幼儿进行认识和了解。

1、你们看,我这儿有一些工作者的图片,你们知道他们都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2、幼儿观察并讲述。

3、你们是怎么知道他们是做这些工作的呢?

三、描述各行各业人员的服装特点。

1、不同职业的人穿的衣服也是不同的,谁能来介绍一下他们的衣服有什么特点呢?

2、幼儿看图并大胆进行讲述。

四、简单了解服装与职业的关系。

1、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书中那几个叔叔阿姨穿的衣服,谁能分辨出他们的工作呢?

2、还有一些穿特殊功能衣服的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吧!

3、小结:不同职业的人穿的衣服是不同的,他们穿的衣服一是职业的象征;二是为了更方便地为人民服务。

五、讨论了解各行各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1、小朋友知道这些职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吗?

2、幼儿回答。老师小结:这些人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很重要。有警察叔叔在,坏人就不敢危害社会了;有列车员叔叔在,我们才能安全有序地乘坐火车;还有解放军叔叔,他们为了保护我们的祖国站岗放哨,有了他们,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小朋友们,我们应该尊敬他们!

民族服饰

活动目标

1、认识各民族服装,感受服饰的民族特点

2、使幼儿了解几个重要民族的服饰,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服饰。活动准备:各族服饰图片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小朋友,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那,你们都知道哪几个民族?

2、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代表性服饰,今天我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一下几个民族的服饰(出示图片)

二、漂亮的民族服饰

1、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藏族服饰。藏族的衣服袖子很宽大,穿长靴。 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蒙古族服饰——他的主要特点是身穿长袍,斜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者戴着皮帽子,腰间束腰带,脚穿皮靴。

最后我们来认识一下维吾尔族服饰——男子穿斜领无扣的长袍,腰系长方巾。女子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上对襟背心,小姑娘多梳几十条小辫子。

----我们汉族的衣服最最典型的衣服就是旗袍,很神圣的,女孩子穿上很漂亮。

2、刚才你们在欣赏民族服饰的时候,都看到了些什么不同的地方?逐一提问,引导幼儿发现图案装饰的主要地方。(小结:小朋友看得真仔细,这些美丽的民族服饰的图案主要装饰在衣服的袖口、领口、衣角。

3、那袖子两边的图案是不是一样的?(是)这就叫对称。小朋友再仔细观察,除了袖子还有什么地方能表现对称美?(衣领、裤脚、纽扣)。

4、衣服上的图案有什么颜色?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再看下一张图片。它怎样排列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原来这些民族服饰不仅有对称美,图案的排列也很有规律,就像我们数学里的排序。

5、你们在哪里有见到过这些民族服饰:幼儿回答,如在跳舞的时候有穿过的,电视里又放的等等。

三、体验民族服饰的美丽

1、教师分发幼儿活动手册,幼儿欣赏体验

2、请幼儿根据民族服饰的特点,自己设计民族服饰,让孩子们把画好的服饰用剪刀剪下来,然后让小朋友们分组评比,把设计的好的张贴在教室布置。

创意T恤

(二)

活动目标

1、熟练掌握“湿画法”。在T恤上创意作画。

2、主动用废弃颜料或其他工具做作,大胆创想

3、幼儿乐于参与艺术活动

活动准备:T恤,水粉颜料,刷子,绳子,水盒,水,塑料袋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回忆创意T恤

(一)的方法。“小朋友,请你回忆一下T恤印染有什么步骤?”

第一步,取纯棉的T恤,放图清水中浸透并拧干,到不滴水为止。 第二步,将T恤平铺,找到一个点进行旋转。 第三步,用皮筋固定。

第四步,进行染色(正反画) 第五步,晒干

二、第二次做创意T恤(扎染方法)

第一步和第二步一样,第三步取一个点掀起来再选若干个点扎起来。第四步,用绳子紧紧捆住。第五步,放入塑料袋内阴干。

三、小朋友互相交流

扎染是我们国家十分传统的一种印染方式扎染的方法有十多种,在创意工作室中可以一起去做。

有趣的扎染

活动目标:

1、了解图案扎染的过程,勇于尝试。

2、能够用针线将图案勾勒出来。活动准备:针,线(白),棉布,图案,盆,颜料,视频,铅笔。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

请小朋友观看视频,了解图案扎染的过程。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做出来的? 1.将喜欢的图案用铅笔画在布上。 2.将图案用针线缝起来。 3.用力将线抽在一起,系紧。 4.放入染料中。 5.晒干 6.拆线

二、请小朋友设计图案

请小朋友将喜欢的图案画在布上,开始操作。

三、互相交流

推荐第6篇:甲烷教案化学教学论

化学与材料科学 2010级5班 林蓉

甲烷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甲烷分子的结构式和及其正四面体结构

2.掌握甲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引入两个新概念:结构式、取代反应 2.技能目标

在甲烷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中,学习准确观察模型、利用模型帮助思维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揭示甲烷性质与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二.1.教学重点

甲烷的分子结构及其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甲烷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ppt讲解展示为主,板书,视频观看为辅 四.教学过程

引入:在上课之前先给大家分享一则新闻,请看.......

(按键)

请问这场事故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生:甲烷!

师:我们都知道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那谁知道最简单的有

机化合物是什么呢?

【讲述】今天我们就要开始学习有机化合物了,组成有机物的元素除碳外,通常还有氢、氧、氮、硫、卤素、磷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烃。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最简单烃—甲烷。来源:天然气、沼气、石油气、坑气。

一.甲烷的分子结构及其四面体结构:

【板书】分子式:CH4 电子式:

结构式:

【提问】仔细观察甲烷的模型,大家可以发现它有怎样的特点呢?

【讲述】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键角是109°28/) 二:甲烷的物理性质

【板书】甲烷的物理性质

【实物展示】取一瓶纯净甲烷的气体,指导学生观察气体的颜色、形态,及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根据讨论总结并给予适当纠正,得出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板书】1.氧化反应——燃烧

【实验】点燃甲烷,燃烧,观察火焰颜色。分别用干燥的小烧杯和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烧杯壁和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可以发现干燥的小烧杯内有无色液体生成,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反应方程式

点燃

CH4+2O2===CO2+2H2O 【讲述】沼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用于煮饭烧水等。 【实验】把甲烷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 【实验现象】不褪色

【讲述】通常情况下,甲烷除了不与高锰酸钾溶液等强氧化剂反应外,一般也不与强酸、强碱反应,因此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是,在特定条件下,甲烷也可以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甚至爆炸。 【板书】2.取代反应

【实验】取一个100mL的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20mLCH4和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日光不要直射,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量筒壁上出现油滴,量筒内的液面上升,气体颜色略微变浅。 【讲述】甲烷分子里的氢原子是被氯原子逐步取代的,共生成五种物质,四种取代产物。

引入取代反应的概念: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板书】甲烷与氯气反应——取代反应:

CH4 + Cl2 → CH3Cl + HCl

一氯甲烷

CH3Cl + Cl2 → CH2Cl

2+ HCl

二氯甲烷

CH2Cl2 + Cl2 → CHCl

3+ HCl

三氯甲烷(氯仿)

CHCl3 + Cl2 → CCl

4+ HCl

四氯化碳 【讲解】甲烷的取代反应就是甲烷分子中处于四个顶点的氢原子逐个被氯原子取代,生成氯代甲烷的过程。 (播放多媒体动画)

【板书】3.甲烷受热分解

CH4

C + 2H2

【讲述】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至10000C,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分解产物氢气是合成氨和合成汽油等工业的原料;炭黑是橡胶和染料的工业原料。

总结:甲烷的结构式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推荐第7篇:服装教案(材料)

《多姿多彩的服装设计》教案

王美芳

课题《多姿多彩的服装设计》 课型设计 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八年级的学生

教材版本美术八年级上册(岭南美术出版社)

教材分析本课旨在通过欣赏不同的风格和特点的服装,使学生对服装的文化特点和风格特点有基本的认识,并通过学习基本的服装设计知识,可以进行简单的服装设计。本课立足于不同的风格的服装设计作品的对比来找到服装设计的一些基本规律。在教学中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紧抓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主线,以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去思考并分析服装设计的一些规律。同时在本课中,要求学生在服装设计中也体现这一意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服装穿着已经很敏感,特别是服装打扮这一块与生活息息相关,也非常感兴趣。但由于他们思想发育还不成熟,对来自社会和高年级的负面影响不易辨别,所以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的着装与打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生在小学时大都开设了美术课,有了初步造型能力和简单的动手能力,如绘画、剪、粘贴等,并且在这之前的几节课里学习了色彩的一些基础知识,对色彩如何搭配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设计学生装时,设计难度不是很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服装,了解服装的文化特点以及掌握基本的服装设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服装,激发学生对服装的想象力,并通过制作废弃品作为素材进行设计的效果图,提高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服装设计的欣赏、构思、设计,使学生的联想和创作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服装搭配的基本要素,进行着装的审美体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难点:

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提高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纸、画笔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擦;颜料(蜡笔、水彩、水粉、彩色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图片猜一猜他们是什么职业?(展示图片)

2、学生回答

3、教师: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生活中有不同的工作岗位、他们有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用途,人们都会穿着不同的服装出现。人们说:“服装是无声的语言,服装是人的第二张面孔”,服装的“美”能使自己显得更加美丽、大方,充满自信。今天我们要化身为一名服装设计师,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服装。

导入课题《多姿多彩的服装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热身的一个练习让学生猜一猜图片的人的职业,而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服装。导入新课。】

二、课堂发展:

1、教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服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我们一般会把服装分为哪些种类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礼服、舞台服、运动服、休闲服、工作服。

4、教师:我们的服装如此多种多样,那我们要如何设计属于自己的服装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思考并讨论: (1)视频中的服装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如果让你来设计一套你喜欢的服装,设计中要考虑什么要素?

5、学生回答

6、教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可以归纳出服装设计的三要素:

一、造型、

二、色彩、

三、面料

(一)、造型

1、教师:造型分为内造型与外造型,什么是外造型、内造型?

2、学生回答

3、教师:外造型主要是指服装的外部轮廓剪影,外轮廓剪影可归纳成 A、H、X形等。

内造型指服装内部的款式,包括衣领、口袋、袖口等。

(二)、色彩

1、教师:猜一猜哪一个是冷色、暖色?思考图片,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给它进行搭配出一件冷色调的礼服与暖色调的礼服?

学生答。

师:不同造型色彩搭配会产生不同的风格。(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些人物的衣着在色彩搭配上,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暖色调给人以热情、温暖的感觉,冷色调给人以沉着、冷静的感觉,对比色调给人以强烈、醒目的感觉。色彩搭配的不同就让这个人看上去具有了不同的性格。

师:另外服装除了色彩冷暖、对比的搭配还有色彩和花色的搭配,有时侯一件小小的饰物也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示图片,请同学欣赏饰品、包包、帽子搭配的效果图)

【通过一个游戏让学生复习冷暖色,进而搭配。】

(三)、面料

教师:我们的校服的面料是耐脏、耐磨的,面料的选择会根据季节、功能的不同有不同的选择。

三、如何创作

(1)如何画服装设计图?

1、教师出示服装设计中人物形态描绘图,示范讲解人物形态的画法

2、出示服装设计效果图让学生欣赏

3、教师播放视频:示范讲解设计步骤。

4、教师示范利用材料粘贴服装设计作品

【设计意图:指导制作方法,对方法步骤进行梳理与提示】

(2)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3)布置作业,学生创作。 (4)作品评价 (5)课堂总结

对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最后作业效果,所存在问题进行简要的评价与小结。

四、课堂拓展

欣赏不同形式的服装创意。

推荐第8篇:服装材料教案

服装材料教案

授课教师:陈莉芳 授课班级:服设0912班

单元课教案首页

第 1 次课课题 服装面料 课时数 16 授课内容 第一章 服装用纤维第二章 服装用纱线第三章 服装用织物第四章 裘皮与皮革第五章 新型服装材料第六章 服装辅料第七章 服装材料的保养教学目的与要求

必备知识

(1)了解服装材料的概念与类别; (2)了解服装用纤维原料;

(3) 了解服装用织物的分类及组织结构;

(4) 掌握常用服装面料、服装辅料的鉴别与运用;

(5) 熟悉新型服装材料的服用功能;

(6) 掌握选择服装材料的原则、依据、方法与要求;

(7) 掌握再造面料的方法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职业能力

(1)能合理选择、使用服装材料; (2)具备识别常用面料、辅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对服装面料进行艺术再造,并合理的运用到设计中;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对市场上各式服装面料的分析鉴别的能力; (5)通过对面料市场的考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类面料的外观及手感特性。

重点 了解服装面料的种类与其性能难点 服装面料的鉴别教学设计 图片启发式/互动式/讲解、实验鉴别各类面料教具 多媒体课件授课情况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授课地点 B课:服设0912班 第1周星期 3第5节至第1周星期5第6节 第3制版室逸美楼302 注:

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

2、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Ⅰ导入新课: 服装以面料制作而成,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制作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所穿著的服装,宜选纯棉、纯毛、纯丝、纯麻制品。以这四种纯天然质地面料制作的服装,大都档次较高。有时,穿著纯皮革制作的服装,也是允许的。

Ⅱ授课过程:第一章 服装用纤维第一节 纤维分类及其形态结构特征

一、什么是纺织纤维?

1、细度很细,直径一般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而长度比直径大百倍、千倍以上的 细长物质称为纤维,如棉花、叶络、肌肉、毛发等。

2、又细又长,具有一定强度、韧性和可纺性能的线状材料称为纺织纤维。

3、纺织纤维有以下特性: (1)一定的长度和细度 (2)一定的机械性能(强力、变形、弹性、耐磨、柔软性等) 一定的吸湿性、导电性和热学性质 (3)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染色性能 (4)特种工业 用纺织纤维有特殊要求。

二、纤维的分类

1、按纤维长度分:长丝和短纤维。

2、按它的来源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1)天然纤维:自然界原有的,或从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中、人工饲养的动物中获 得的纺织纤维。根据它的生物属性又可分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 (2)化学纤维是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聚物为原料,主要经过化学方法加工制造出 来的纺织纤维。按原料、加工方法和组成成分的不同,又分为再生纤维、醋酯纤维、合成 纤维和无机纤维四类。再生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纤维、醋酯纤维、铜氨纤维、竹纤维化学纤维: 再生蛋白质纤维:蛹蛋白纤维、牛奶丝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玉米纤维 合成纤维: 涤纶 Polyester(Terylene)(T)、锦纶 Polyamide(Nylon)(N)、腈纶 Acrylik (A)、维纶 Vinylon(V)、氨纶(Lycra)(L)、丙纶 Polypropylene、氯纶 Chloro

三、纤维的形态特征及其影响

(一)纤维的形态结构特征 影响纤维服用性的形态结构特征-----纤维的长度、细度和横断面、纵截面形状及纤 维内部存在的各种缝隙和孔洞。

1、纤维的长度:对织物的外观和纱线的质量及织物的手感有影响。

2、纤维的细度:衡量纤维品质的重要指标,纤维越细,手感越柔软。

3、纤维断面形态

(二)纤维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组成纤维的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纤维的结构特征,影响纤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 排列。其中,种类决定了纤维的耐酸碱、染色燃烧等化学性质。 其亲水集团的多少和 强弱影响纤维的吸水性。分子极性的强弱影响纤维的电学性质。大分子的聚合度与纤维的 力学性质极为密切。纤维大分子的结晶度的大小对吸湿能力、染色性、比重、透气性、力 学性质有影响。

第二节 常用纤维的性能特征

一、天然纤维

(一)棉

1、棉纤维的形成 棉纤维是由胚珠(即将来的棉籽)表皮壁上的细胞伸长加厚而成。一个细胞就长成一 根纤维,它的一端着生于棉籽表面,另一端呈封闭状。 棉籽上长满了纤维,这就称为籽棉。除掉棉籽的叫皮棉。用来纺纱的叫原棉。用作棉 衣和被褥的叫絮棉。 棉纤维的生长可分为伸长期、加厚期和转曲期三个时期。

2、棉纤维的分类

(1)按棉花的品种分 陆地棉:又称为细绒棉,因最早在美洲大陆种植而得名,其纤维细度的长度中等,手 扯长度为 23--33mm,细度为 143--222mtex 左右,一般可纺粗于 10tex 的棉纱。 海岛棉:又称长绒棉,原产美洲西印度群岛,后传入北美洲东南沿海岛屿种植,故名。 长绒棉纤维细长,手扯长度在 33mm 以上,一般为 33--45mm,细度细于 143mtex,一般为111--143mtex 左右。它品质优良,是高档棉纺产品的原料。 亚洲棉:又称粗绒棉,原产于印度,在中国种植已有二千多年,故又称中棉。由于纤 维粗短,只能适应个别纺织品种的需要,近年大部为陆地棉所取代。 非洲棉:又称草棉,原产于非洲,品质与亚洲棉接近,因纤维粗短,已逐渐淘汰。 (2)按棉花的初加工分 棉花的初加工过程是指将籽棉上的纤维与棉籽分离的过程,称为轧棉又称轧花。籽棉 经轧花后得到的棉制品称为皮棉。皮棉重量占原来籽棉重量的百分率称为衣分率。 根据籽棉加工采用的轧棉机不同,得到的皮棉有锯齿棉和皮辊棉两种。皮辊轧花机 加工的皮棉称为皮辊棉;用锯齿式轧花机加工的皮棉称为锯齿棉。 (3)按原棉的色泽分 白棉 正常成熟,正常吐絮的棉花,不管原棉的色泽呈洁白、乳白或淡黄色,都称为白 棉。棉纺厂使用的原棉,绝大部分为白棉。 黄棉 棉花生长晚期,棉铃经霜冻伤后枯死,铃壳上的色素染到纤维上,使原棉颜色发 黄。黄棉一般都属低级棉,棉纺厂仅有少量使用。 灰棉 棉花在多雨地区生长时,棉纤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吐絮后,由于雨量多,日照 少,温度低,使纤维成熟受到影响,原棉颜色呈现灰白,这种原棉称为灰棉。灰棉强力低、质量差,棉纺厂很少使用。 天然彩色棉 天然彩色棉是生物学家利用生物遗传方法,在棉花的植株上置入产生某种 颜色的基因,让这种基因使棉株具有活性,从而使棉桃内的纤维变成相应的颜色而取得。

3、棉纤维的形态结构特征

(1)棉纤维的横向形态:腰圆形,有中腔。 (2)棉纤维的纵向结构形态:扁平带状,有天然转曲。

4、棉纤维的服用性能 (1)色泽:白色或乳白色、淡黄色,光泽较差。丝光、压光、漂白或荧光增白可改善。 (2)染色:染色性能好,可染成各种颜色。 (3)强度和伸长:棉纤维强度较高,且湿强大于干强。变形能力差,断裂伸长率为 3%--7%。(4)吸湿性:棉纤维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亲水基团),吸水后,变粗变短,需预 缩。 (5)弹性:弹性较差,易起皱,洗后需熨烫处理。 (6)舒适性:透气性好(吸湿和芯吸效应),不易起静电。 (7)耐磨性:耐磨性一般,不耐穿,但耐水洗。 (8)保暖性:是热的不良导体,且中腔有不流动的空气,保暖性较好。 (9)可塑性:棉纤维在 105 度时,可任意改变形状。 (10)耐碱性:棉纤维有较好的耐碱性,稀碱在常温下不影响棉的强度。 (11)耐酸型:棉纤维耐酸性较差。 (12)易霉变:微生物和霉菌对棉有破坏作用,应清洗防潮。 (13)耐热性:棉织物的熨烫温度可达 190 度左右。

5、常见的棉织物 平纹类:平布、府绸、麻纱等。 斜纹类:卡其、华达呢等。 缎纹类:直贡、横贡等。 起绒类:灯心绒、平绒等。 起皱类:绉布、泡泡纱等。 色织布:牛津纺、劳动布等。 针织类:汗布和棉毛布等。

(二)麻纤维

1、麻纤维的分类 麻纤维是从各种麻类植物取得的纤维的统称。包括韧皮纤维和叶纤维。 韧皮纤维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苎麻、亚麻、黄麻、洋麻、大麻、苘麻等。这类纤维质地柔软,适宜纺织加工,商业上称为“软质纤维”。其中苎麻纤维品质优良,单纤维长, 可采用单纤维纺纱,其它麻类纤维,单纤维很短,一般都用工艺纤维纺纱。 叶纤维中有价值的有剑麻和蕉麻,这类纤维比较粗硬,商业上称为“硬质纤维”,纤 维长,强度高,伸长小,耐海水浸蚀,不易霉变,适宜制作绳缆,织制包装用布或粗麻袋。 以产量较少和风格独特,被誉为珍贵纤维。

2、主要产地 亚麻:前苏联、法国、比利时和爱尔兰等,我国主要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 苎麻(中国草):中国、菲律宾、巴西等,我国主要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四川 等的。

3、麻纤维的形态结构特征 (1)麻纤维的横向形态:腰圆形或多角形,有中腔(苎麻有裂缝)。 (2)麻纤维的纵向形态:有横节、竖纹。

4、麻纤维的服用性能 (1)色泽:多为象牙色,另有棕黄和灰色。不易染色,且有色差,光泽与整理有关。 (2)强度和伸长:具有较高的强度,居天然纤维之首,是羊毛的 4 倍,棉的 2 倍;湿强 高于干强,伸长率低,是天然纤维之末。 (3)吸湿性: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散湿性,凉爽舒适;但缩水率大,易改变尺寸。 (4)导热性:导热速度快,穿着凉爽,不贴身。 (5)弹性:较差,易皱;延展性差,脆、硬,易断。 (6)化学性能:耐碱不耐酸,耐碱比棉差,耐酸比棉强。 (7)抗菌防霉:对多种病菌和霉菌有抑制作用,有抗菌防霉和除臭的功能。 (8)易洗去污:水洗柔软,污垢易清除。 (9)耐热性:较好,熨烫温度可达200 度。

5、应用 主要用于套装,衬衫,连衣裙,桌布,餐巾,抽绣工艺品等。

(三)毛纤维 羊毛纤维

1、主要产地 澳大利亚、前苏联、新西兰、阿根廷、南非和中国。其中,澳大利亚的美利努羊是世 界上品质最为优良的、产量最高的羊种。 我国有新疆、内蒙古、青海和甘肃等主要产地。

2、羊毛纤维的分类 (1)按纤维结构分:可分为绒毛、两型毛、粗毛、死毛。绒毛:具有鳞片层和皮质层,没有髓质层,绒毛品质优良,纺纱性能好。 两型毛:具有鳞片层、皮质层和有断续髓质层。毛纤维有显著的粗细不匀,纺纱性能差 些。粗毛:具有鳞片层、皮质层和连续的髓质层。纺纱性能较差。 死毛:除鳞片层外,整根纤维几乎全部是髓质层,色泽呆白,脆弱易断,无纺纱价值。

(2)按毛被上的纤维类型分:可分为同质毛、异质毛。 同质毛:羊体各毛丛由同一类型毛纤维组成。纤维的细度、长度基本一致,同质毛一般按 细度分成各种支数毛。 异质毛: 羊体各毛丛中由两种及以上类型毛纤维组成。 异质毛一般按粗腔毛含量进行分级, 异质毛质量不及同质毛。

(3)按绵羊品种分:分细羊毛、长羊毛、半细毛、粗羊毛 细羊毛:细毛羊身上取得的羊毛。纤维很细,直径为 25μm 以下的同质毛。细羊毛纺纱性 能优良,是粗纺织物和高级精纺织物的原料。 长羊毛:纤维粗长,毛丛长度在 10cm 以上,纤维平均直径在 29--55μm 之间,有明亮的 光泽。是织制长毛绒织物、衬里、毛毯和工业用呢的原料。半细毛:纤维直径在 25--45μm 之间的同质毛。纺纱性能较好,是纺制针织绒线和高级粗 绒线的原料,也可加工成粗纺织物和工业用呢等。 粗羊毛:纤维平均直径为 36--62μm,纺纱性能较差。主要用于织制地毯,故又称地毯毛。

(4)按取毛方式和取毛后原毛的形状分:可分为套毛、散毛、抓毛。

(5)按剪毛的季节分:春毛、秋毛、伏毛。

3、羊毛纤维的形态结构特征

(1)羊毛纤维的横向形态: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外包鳞片。 (2)羊毛纤维的纵向形态:为鳞片包覆的圆柱形,且有天然转曲。

4、羊毛纤维的服用性能 (1)羊毛纤维的缩绒性 羊毛的缩绒性的定义 指羊毛纤维的集合体在一定的湿热条件下,经机械外力的 反复挤压,逐渐收缩紧密、并互相穿插纠缠、交编毡化的现象。缩绒性是毛纤维所特有的。 产生缩绒的原因 羊毛的定向摩擦效应、优良的弹性、稳定的卷曲是羊毛缩绒的内在原因,较细的羊毛,鳞片密度大,卷曲正常,弹性好,定向摩擦效应大,缩绒性好。 温湿度、化学试剂和外力的作用是促进羊毛缩绒的外在原因。 缩绒性对羊毛产品的影响 利用缩绒性,可以把松散的短毛纤维结合成具有一定 机械强度、形状、密度的毛毡片,这一作用称为毡合。 利用羊毛的缩绒性,在粗纺毛织物的整理中,经过缩绒工艺(又称缩呢),织物的长度缩短、厚度和紧度增加,织纹不露底,表面被一层绒毛所覆盖,手感丰厚柔软,保暖 性好,具有独特风格。 另一方面,羊毛的缩绒性使毛织物和羊毛针织品在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尺寸收缩和 变形,产生起毛起球等现象,影响了穿用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因此,大多数精纺毛织品、绒线、针织物在整理过程中都要经过防缩绒处理。生产上通常采用破坏鳞片层的方法来达到防缩绒的目的。

(2)羊毛纤维的强伸性:羊毛纤维的拉伸强度是天然纤维中最低的,其断裂长度只 有 9~18km;而其在外力作用下的伸长能力是天然纤维中最大的,断裂伸长率为 25%~, 并且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能力。手感柔软。 (3)色泽:奶油色、棕色或黑色,易染色。 (4)吸湿性:纺织纤维中吸湿性最好的,有一定的蓄水能力,且吸湿防热。 (5)耐酸碱性:耐酸性好(抗 80%硫酸),耐碱性较差(5%氢氧化钠煮沸 10 分钟即 溶解)。 (6)耐光性:较差,可发黄,强力下降。 (7)保暖性:较好。卷曲有静止空气。 (8)耐热性:较差,熨烫温度为 160~180 度。 (9)耐微生物:易受虫蛀,易霉变。

5、羊毛纤维的应用 主要用于:织造各种内衣和外衣,以及围巾、手套等。

其他毛纤维

(一)山羊绒(Cashmere fibers) ? 从绒山羊身上抓取下来的毛,由原绒、两型毛、发毛组成。经分梳后,为绒和粗毛两 大类。十分名贵。被称为“软黄金”。

1、主要产地:国内外市场上称山羊绒为开司米绒。生产山羊绒的国家主要有中国、伊朗、蒙古、阿富汗、印度、俄罗斯、土耳其等国。我国产量最高,居世界第一位。我国 主要产地为内蒙、宁夏、甘肃、新疆、陕西以及西藏、河北、辽宁等省。以内蒙产量最高, 质量最好。

2、主要种类:有白绒、青绒、紫绒三种。以白绒最珍贵。

3、结构: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没有髓质层。山羊绒鳞的边缘光滑,呈环状覆盖, 间距最大。(见图片)

4、性能: ①卷曲数较细羊毛少。 ②吸湿能力、弹性、强伸 性 优于绵羊毛。 ③比绵羊毛更细、柔软、保暖,其产品具有轻柔、滑糯细腻、丰满、弹性好等优良特性。

(二)牦牛绒(Yak fibers) 牦牛毛的细毛部分为牦牛绒,呈深咖啡色,是针织毛衣、粗纺、精纺毛料的高档原料。 牦牛绒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极少量绒有点状毛髓。鳞片呈不规则环状紧贴毛干。 横截面为近似圆形。 牦牛绒手感柔软、滑腻、弹性好,光泽柔和。

(三)驼绒( Camel fibers)

1、品种及产地:以双峰驼的绒毛质量最好,单峰驼的纤维质量差,无纺纱价值。我国 骆驼多产于内蒙、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年产原毛量约占世界驼毛产量的 20%, 是世界上最大的产地之一。

2、纤维结构:骆驼毛中含有细毛和组毛两类纤维。通称细毛为驼绒,粗毛为驼毛。驼 绒主要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极少数驼绒有髓质层,呈点状,间断线状颁。鳞片呈环状 或斜条状紧贴毛干,边缘光滑,横截面为近似圆形。(如图)驼毛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 质层三部分组成。横截面为椭圆形。

3、性能:驼绒各方面的性能与山羊绒相似,但不易毡缩。

(四)兔毛(Rabbit fibers)

1、主要品种和产地:兔毛有普通兔毛和安哥拉兔毛两种,以土耳其安哥拉所产兔毛 最有名。我国兔毛主要产于江苏、浙江等省,产量约占全世界的 80%~90%。

2、纤维结构:兔毛纤维分绒毛和粗毛两个类型。兔毛纤维都是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 质层组成。绒毛的鳞片呈环形,斜条状,排列细密。绒毛的髓腔呈单列断续状或窄块状, 粗毛的髓腔较宽,呈多列块状。(见图片)

3、主要性能:兔毛纤维的特点是细、轻、软、滑、光泽洁白,蓬松保暖,保湿能力强, 为优良的纺织原料。但兔毛强度较低,卷曲少,抱合力较差,纯纺有一定困难,一般与羊 毛或其它纤维混纺。

(五)马海毛(Mohair) 马海毛是安哥拉山羊毛,原产于土耳其安哥拉省。目前南非、土耳其、美国为马海毛 三大产地,其中以土耳其所产马海毛品质较好。

1、结构特征:马海毛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三部分组成。鳞片密度小、紧贴毛干,平坦光滑,具有可贵的丝光,不易毡缩。皮质层几乎都是正皮质,只有少量偏皮质包在外 面,因而卷曲少。(图片)

2、主要特性:纤维长度长,光泽明亮,强度、弹性好,对化学药品的反应比绵羊毛敏 感些。

(六)羊驼毛(Alpaca) 羊驼属骆驼科,主要产于秘鲁。羊驼毛为粗、细毛混在一起的毛。其中较细的纤维仅 由鳞片层、皮质层组成,无髓质层,横截面为圆形。较粗的纤维大都有髓质层,横截面为 椭圆形。羊驼毛浓密细长、柔软、色泽鲜艳,有乳白色、棕黄色、浅灰等六种颜色。

(四)丝纤维

1、蚕丝的品种 (1)按饲养方式分 有家蚕丝和野蚕丝 (2)按化性分 化性指蚕儿在一年内孵化的次数。以一化性的丝质最好。 (3)按产地分 有中国种、日本种、欧洲种三个系统。 (4)按饲养季节分 有春蚕丝、夏蚕丝、秋蚕丝。 (5)按初加工分 有生丝和熟丝。

2、蚕丝的物质组成和化学结构 蚕丝主要由丝素和包覆在丝素外的丝胶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蜡质、脂肪和灰分等。 蚕丝是天然蛋白质纤维,组成其大分子的单基是α—氨基酸

3、蚕丝的形态结构 桑蚕丝的横截面一根蚕丝由两根丝素外包覆丝胶组成。柞蚕丝的横截面较桑蚕丝扁平。

4、制丝制丝即茧的工艺加工, 一般系指从剥茧到制取生丝的整个工艺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工序: (1)混茧、剥茧和选茧。 (2)煮茧 使丝胶适当的膨润、软化、溶解,以利缫丝顺利进行 (3)缫丝 利用缫丝机将几根茧丝通过丝胶的胶合构成生丝的过程。 (4)复整 在复摇机上,把缫制的生丝,制成一定规格的丝绞,再经过整理打包,成 为丝纺原料。

5、蚕丝的服用性能 (1)长度 从蚕茧上缫取的茧丝长度很长,经缫丝数根合并后的生丝不需要纺纱即可 织造。 (2) 细度 蚕丝的细度按国家标准规定应该用特克斯来表示, 但目前仍习惯以纤度表示。 纤度是指 9000m 长的蚕丝的公定重量支数。 (3)强度和伸长率 蚕丝的强度比羊毛大 3 倍,断裂伸长率略低于羊毛。 (4)吸湿性 蚕丝的吸湿能力较强。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可达 9%--13%。 (5)蚕丝的触感和光泽 蚕丝纤维平滑而富有弹性,因此具有优良的触感。蚕丝还具有 其它纤维所不能比拟的优雅而美丽的光泽, 这种特殊的光泽主要是丝素的三角形截面以及 茧丝的层状结构所形成的。 (6) 蚕丝的化学性质 蚕丝是两性化合物, 即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和酸作用又能和碱作用。 蚕丝对酸的抵抗能力优于对碱的抵抗能力。 (7)丝鸣 生丝精练后,置于酸性溶液中处理一下,放在一起用力摩擦时,即会产生一 种悦耳的声响,称为丝鸣。丝鸣对鉴别真丝绸和纺丝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6、其他

1、柞蚕丝:野蚕丝。我国占世界总产量的 90% 。柞蚕茧呈椭圆形,为黄褐色,且不易 除去。优点:保暖性、耐水性、强力、湿强、耐光性、耐酸、耐碱性。缺点:光泽、色泽、柔软、细腻、光洁度等。致命缺点易产生水渍。

2、双宫丝:用双宫茧制得,松紧不

一、粗细不

一、光泽较差。但面料厚重,别具风格。

3、绢丝:以蚕丝的废丝、废茧、茧衣等为原料,加工成短纤维,在纺成长丝。光泽优 良,粗细均匀,强力与伸长率较好。保暖性、吸湿性好。缺点是多次洗涤后易发毛。

二、化学纤维

化学纤维 是指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聚物为原料, 以过化学方法和机械加工制成的纤维。

(一)化学纤维的分类

1、按原料的来源分 (1)人造纤维 是以天然的高聚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纺丝而成。包括再 生纤维素纤维(如粘胶纤维和铜氨纤维)和再生蛋白质纤维。 (2)合成纤维 是以天然的低分子化合物为原料,通过有机合成制得的高聚物,再经过 机械加工制得的纺织纤维。

2、按化学组成分 按照化学纤维的化学组成分,可将化学纤维分为许多种,几种常见化学纤维名称、组 成单体、分子结构、国内外商品名称、纤维代号见下表。

(二)化学纤维制造概述 化学纤维的制造必须经过高聚物的聚合或提纯、纺丝液的制备、纺丝和后加工四个步骤。

1、高聚物的聚合或提纯

2、纺丝流体的制备

3、纺丝常用的纺丝方法有熔体纺丝法和溶液纺丝法两大类。(1)熔体纺丝 (2)溶液纺丝 (3)其他纺丝方法 复合纤维纺丝法、异形纤维纺丝法、着色纤维纺丝法、超细纤维纺丝法

(三)常见化纤的特性简介

1、粘胶纤维 纤维的主要特征 (1)普通粘胶纤维的截面为锯齿且有皮芯结构,纵向平直有沟槽(见图) (2)强度小于棉,断裂伸长率大于棉。吸湿后强度明显下降,湿强只有干强的 50%左右。 (3)耐磨性较差,吸湿后耐磨性更差。 (4)小负荷下容易变形,尺寸稳定性较差。 (5)吸湿能力优于棉,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可达 13%左右。 (6)耐热性和热稳定性较好。 (7)染色性能良好,染色色谱全,能染出鲜艳的颜色。 (8)较耐碱而不耐酸。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粘胶纤维因其吸湿性好,穿着舒适,可纺性好,与棉、毛及其 它合成纤维混纺、交织,用于各类服装及装饰用品。粘胶长丝用于织制丝绸类织物,高强 力粘胶可用作轮胎帘子线、运输带等工业用品。

2、铜氨纤维 铜氨纤维也是再生纤维素纤维, 它是将棉短绒等天然纤维素高聚物溶解在氢氧化铜溶 液中,或碱性铜盐的浓氨溶液内,制成纺丝液,再进行湿法纺丝和后加工制成铜氨纤维。 铜氨纤维的基本特征: (1)纤维截面为圆形,且有皮芯结构,纵向平直光滑。 (2)铜氨纤维干强与粘胶纤维相近,湿强为干强的 50%左右。 (3)吸湿能力与粘胶纤维相近,在通常大气条件下回潮率为 12%-13%左右。 (4)染色性很好,色谱全。 (5)较耐碱而不耐酸。 (6)耐热性和热稳定性较好。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柔软纤细,光泽柔和,常用作高档丝织或针织物。由于原料的 限制,工艺较为复杂,产量较低。

3、醋酯纤维 纤维的主要特征: (1)醋酯纤维截面为多瓣形、片状或耳状,无皮芯结构 (2)二醋酯纤维的强度比粘胶纤维小,湿强约为干强的 60%左右;三醋酯纤维湿强与干 强相接近。 (3)吸湿能力比粘胶纤维差,在一般大气条件下,二醋酯纤维回潮率为 6.5%左右,三醋酯纤维为 4.5%左右。 (4)染色性能较粘胶纤维差,通常采用分散性染料和特种染料染色。 (5)醋酯纤维对稀碱和稀酸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对于浓碱会使纤维皂化分解。 (6)醋酯纤维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较好,具有持久的压烫整理性能。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吸湿较低,不易污染,洗涤容易,且手感柔软,弹性好,不易起 皱,故较适合于制作妇女的服装面料、衬里料、贴身女衣裤等。也可与其它纤维交织生产 各种绸缎制品。

4、涤纶 涤纶为聚酯类纤维中用途最广,产量最高的一种。 涤纶纤维的基本特征 (1)涤纶为熔体纺丝,故常见纤维的截面为圆形,纵向为圆棒状 (2)涤纶的拉伸断裂强力和拉伸断裂伸长率都较高,可将纤维分为高强低伸型、中 强中伸型和低强高伸型。 (3)涤纶在小负荷下不易变形,即初始模量高,在常见纤维中仅次于麻纤维。涤纶 的弹性优良。因此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好,挺括抗皱。 (4)吸湿性差,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只有 0.4%左右。 (5)染色性较差,多采用分散染料进行高温高压染色。 (6)有很好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但涤纶织物遇火种易产生熔孔。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在服装、装饰、工业中的应用都十分广泛。其短纤维可与天然 纤维以及其它化纤混纺,加工不同性能的纺织制品,用于服装、装饰及各种不同领域。涤 纶长丝,特别是变形丝可用于针织、机织制成各种不同的仿真型内外衣。长丝还可以用于 轮胎帘子线、工业绳索、传动带等工业制品。

5、锦纶 是合成纤维中工业化生产最早的品种,其品种很多,常用的主要有锦纶 6 和锦 纶 66。 锦纶的主要特征: (1)为熔体纺丝纤维。截面、纵面形态与涤纶相似。 (2)吸湿能力是常见合成纤维中较好的,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可达 4.5%左右, 有些品种如锦纶 4 可达 7%。 (3)耐磨性是常见纺织纤维中最好的。(4)小负荷下容易变形,所以织物保形性和硬挺性不及涤纶织物。 (5)耐热、耐晒性较差,晒后发黄发脆。遇火种会熔成小孔。 (6)染色性能好,色谱较全。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产量仅次于涤纶,其产品以长丝为主,主要用于做民用的袜子、围巾、长丝织物及刷子的丝,还可用于织制地毯等。用于工业的可制造

6、腈纶 腈纶纤维的主要特征 (1)为湿法纺丝纤维。截面为圆形或哑铃形,纵面平滑或有 1-2 根沟槽 (2)吸湿能力比涤纶好,比锦纶差,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为 2%左右。 (3)强度比涤纶、锦纶低,断裂伸长率则与涤纶、锦纶相似,弹性较差些。 (4)耐磨性是合成纤维中最差的。 (5)耐日晒性特别优良,在常见纺织纤维中居首位。 (6)具有特殊的热收缩性,可将普通腈纶再一次热位伸后骤冷,得到的纤维如果在松 弛状态下受到高温处理会发生大幅度回缩。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蓬松柔软且外观酷似羊毛,从而有合成羊毛之称,故常制成短 纤维与羊毛、棉或其它化纤混纺,织制毛型织物或纺成绒线。粗旦腈纶可织制毛毯或人造 毛皮。利用腈纶特殊的热收缩性,可纺成膨松性好、毛型感强的膨体纱。

7、维纶 维纶纤维的主要特征: (1)为湿法纺丝纤维。截面为腰圆形,纵面平直,有 1-2 根沟槽 (2)吸湿能力是常见合成纤维中最好的,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可达 5%左右。 (3)强度大于棉,断裂伸长率和弹性大于棉而差于其他常见合成纤维。 (4)耐热水性差,所以须经缩醛化处理,否则耐热水性很差,在热水中收缩大,并会溶 解于热水。 (5)染色性能较差,染色色谱不全。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性质接近于棉,有合成棉花之称。维纶织物的坚牢度优于棉织 物,但缺少毛型感。维纶主要以短纤维为主,常与棉纤维混纺。由于纤维性能的限制。一 般只制作低档的民用织物。由于维纶与橡胶有很好的粘合性能,被大量用于工业制品,如绳索、水龙带、渔网、帆布帐篷等。

8、丙纶:丙纶的主要特征: (1)为熔体纺丝纤维,截面、纵面形态与涤纶相似。 (2)密度小,是常见纺织纤维中最轻的。 (3)具有较稳定的化学性质,对酸碱的抵抗能力较强,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4)几乎不吸湿,但有芯吸作用。 (5)强伸性较好,可与中强中伸型涤纶比美。耐磨性、弹性较好,仅次于锦纶。 (6)耐晒性差,易老化,因而制造时常添加防老化剂。 (7)染色性较差,色谱不全。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短纤维可以纯纺或与棉纤维、粘胶纤维混纺,织制服装面料、地毯等。在工业上可用作土工布、滤布、人造草坪等。裂膜纤维则大量用于包装材料、绳 索等。

9、氯纶:氯纶的主要特性: (1)可用湿法或干法纺丝。截面接近圆形,纵面平滑或有 1-2 根沟槽。 (2)耐酸碱性都很好。 (3)吸湿能力极小,几乎不吸湿。 (4)强度接近于棉而大于羊毛。断裂伸长率大于棉。弹性比棉好,比羊毛差,是合成 纤维中较差者。 (5)耐日晒性较好,但耐热性差。 (6)具有难燃性。 (7)电绝缘性强,易积聚静电,产生的阴离子有助于关节炎的治疗。 (8)染色性能较差。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主要用于制作各种针织内衣、绒线、毯子、絮制品等;还可制 成鬃丝,用来编织窗纱、筛网、绳子等;此外还可用于工业滤布、工作服、绝缘布等。

10、氨纶 是一种线型大分子构成的弹性纤维。它有聚酯型弹性纤维和聚醚型弹性纤维 两类。主要特性: (1)聚酯型弹性纤维截面呈蚕豆状,聚醚型弹性纤维截面呈三角形。(2)吸湿性较差,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为 0.8%-1%左右 (3)强度比橡胶丝高 2-3 倍,但与纺织纤维相比,则强度很低,是常见纺织纤维中强 度最低的。 (4)具有高伸长,高弹性。其断裂伸长率可达 480%-700%,且在断裂伸长以内的弹性 恢复率在 95%-98%。 (5)有较好的耐酸、耐碱、耐光、耐磨等性质。 主要用途及使用性能:主要用于纺制有弹性的织物,作紧身衣、袜子等。除了织造针 织罗口外,很少直接使用氨纶裸丝。一般将氨纶丝与其它纤维的纱线一起做成包芯纱或加 捻后使用。

11、芳纶 芳纶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纤维,属于聚酰胺纤维,其构成纤维的大分子长链中, 连接酰胺基之间的是芳香环或芳香环的衍生物,所以把这类纤维统称为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简称芳纶。芳纶的代表产品有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甲胺纤维,即芳纶 1313;聚对苯 二甲酰对苯二甲胺纤维,即芳纶 1414;聚对氨基苯甲酰纤维,即芳纶 14 等。

芳纶 1313 耐高湿纤维的性能特征及用途 (1)强度较高,在通常条件下,强度为 48.4CN/ tex,断裂伸长率为 17%。 (2) 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腐蚀性和防燃性。如在 260℃的高温下连续使用 100h,其强度仍能 保持原强度的 65%,在 300℃下使用一周仍保持原强度的 50%。 (3)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航空飞行服、宇宙航行服、原子能工业的防护服以及绝缘服、消防服装等; 另外它也用于制作防火帘、防燃手套、高温下的化工过滤布和气体滤袋、高温运输带、机 电高温绝缘材料以及民航机中的装饰织物等。

芳纶 1414 高强耐高湿纤维的性能特征及用途 (1) 机械性质: 芳纶 1414 是目前使用的纤维中强度最高的纤维, 其强度为 193.6CN/ tex, 断裂伸长为 4%,初始模量远远高于其它品种的强力纤维,初始模量为 4400CN/ tex,为聚 酰胺纤维的 11 倍左右,为涤纶的 4 倍左右。 (2)热学性质:纤维的热稳定性远高于其它纤维,在 150℃下收缩率为 0,在较高的温度 下仍能保持很高,熔点为 600℃,最高使用温度为 232℃。 (3)主要用途它是一种为航空工业和宇宙航行等特种用途而研究、制造的高性能纤维。目前它主要 用于制造宇宙飞船、火箭和飞机等结构材料的增强塑料或层压制品的组成物,用于代替比 它昂贵得多的氮化纤维的石墨纤维。

第三节 纤维服用性能分析

一、外观性能

(一)长度和细度

1、纤维的长度: 概念:纤维伸直但未伸长时两端的距离。 性质:服用纺织纤维的长度以 mm 为单位,一般在 10mm 以上。天然纤维的长度取决于纤维 的种类、品种和生长条件,化学纤维可按需控制。 作用:与纱线、面料和服装的质量关系密切。 ① 长度越长,纱线强度越高,织物和服装的 结实程度越好。 ②纤维的加长,使纱线上的纤维头端露出减少,面料表面光洁、毛羽少。

1、细度: 概念:衡量服用纺织纤维粗细程度的指标。 作用:与成纱、织物和服装性能关系密切。较细的纤维制成织物轻薄、光泽好、手感柔软、透气性好。 直接指标测定:根据纤维截面形状直接测量细度的指标。(圆形)

(二)色泽 色泽包括色度、光泽和色彩,是纤维的重要性质,其强弱主要由表面对光的反射而定。 影响因素:纤维表面的光泽、染色鲜艳程度和染色牢度。

1、纤维表面状态影响反射光线的强度。

2、截面形状影响光的反射。(1)圆形:柔和,如加捻则反射光强烈。 (2)三角形:反射光线不均匀且分散,加捻使长度方向的光均匀,则光闪烁。如:三 叶形。 (3)多角形或多边形:光泽黯淡。

3、纤维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影响其染色的难易程度和牢度。

(三)刚度概念: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作用: 对织物的悬垂性有影响。

(四)弹性 概念:指其抵抗外力作用,要求恢复到原状态的能力。常用弹性回复率表示。 作用:影响织物的抗皱性、回复性和服装外观保形性及形状稳定性。

(五)可塑性 概念:指纤维在加湿、加热的状态下,通过机械作用改变形状能力。 作用:可使织物永久定形。

(六)起毛起球 概念:纤维端伸出织物表面形成绒毛及小球状突起的现象。 影响因素:表面较光滑而又强力大、线密度细等。 作用:影响外观,不易脱落。

二、舒适性

(一)导热性 概念:纤维传导热量的能力。 形成原因:纤维是多孔性物质,其内部、之间有很多空隙,充满空气。 表示:导热系数。

(二)吸湿性 概念:指纤维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是一种动态平衡)

1、表示方法:常用指标有含水率和回潮率两种。含水率:纤维中所含水分重量占纤维湿重的百分率。 公定回潮率:相对湿度 65%±2%,温度 20oC ±2oC 条件下的回潮率。

2、吸湿机理:大气中水分子被吸附于纤维的表面逐步向内部扩散

3、吸湿性对纤维性能的影响: (1)对纤维重量的影响 (2)对纤维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影响 (3)对纤维力学性质的影响 (4)对纤维吸湿放热的影响(5)对纤维电学性质的影响 (6)对纤维光学性质的影响

(三)触觉感和弹性 触觉感:纤维表面的粗糙或光滑会影响与人体接触的舒适感。 弹性:服装的功能之一,使着装人体感觉舒适。

(四)体积质量 概念:单位体积的纤维重量,用 或 表示。 作用:影响织物的覆盖性、服装的重量。

三、耐用性能

(一)拉伸强度和延伸性 概念:拉伸力:沿纤维长度方向作用的外力。 拉伸变形:纤维在拉伸力作用下的伸长。 绝对强力:纤维受拉伸以致断裂所需的力。 相对强力:每特纤维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影响耐用性因素:拉伸强度、弹性、回弹性和延伸性。

(二)耐气候性和耐磨性 概念:纤维抵抗外界各种侵害的性能成为耐气候性。 耐日光性顺序:腈纶>麻>棉>羊毛>粘胶纤维>醋脂纤维>涤纶>锦纶>丝>丙纶 耐磨顺序:锦纶>涤纶>氨纶>亚麻>腈纶>棉>丝>羊毛>粘胶纤维>醋脂纤维 热稳定性: 用在一定温度下纤维强力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的程度来表示。 最好的是涤纶。 燃烧性: 取决于纤维的化学结构。 用发火点、点燃温度和燃烧温度来表示。 分为易燃纤(腈 纶与纤维素纤维)、可燃纤维(羊毛、蚕丝、涤纶和维纶,锦纶、涤纶)、难燃纤维(氯纶)、不燃纤维(石棉)。

(三)耐热性 概念:纤维抵抗温度的能力。 作用:

1、热定形。合成纤维加热时经过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

2、降低纤维的强度和弹性。热稳定性: 用在一定温度下纤维强力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的程度来表示。 最好的是涤纶。 3 /mm mg 3 /cm g燃烧性:取决于纤维的化学结构。用发火点、点燃温度和燃烧温度来表示。分为易燃纤维 (腈纶与纤维素纤维)、可燃纤维(羊毛、蚕丝、涤纶和维纶,锦纶、涤纶)、难纤维(氯 纶)、不燃纤维(石棉)。

(四)熔孔性 概念:纤维制品在接触到烟灰和火花等热体时,在织物上形成孔洞的性能。(涤纶和 锦纶)

(五)耐化学品性 概念:纤维抵抗化学品破坏的能力。 不同纤维的耐化学性比较: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与合成纤维的不同。

四、保养性能 纤维的保养性能取决于抗霉抗虫抗微生物性能和洗涤性能。

第四节 纤维的鉴别

鉴别的依据:显微结构、外观形态、化学与物理性能上的差别。

鉴别的步骤:

1、判断纤维的大类

2、具体分出品种

3、最后验证

一、手感目测法 鉴别依据:根据纤维外观形态、色泽、手感、伸长、强度等特征来加以识别。(如: 棉、麻、毛氏短纤维,且棉最短而细、有杂志和疵点。麻手感较粗硬,毛卷曲而有弹性,丝长 而细且有光泽。粘胶干湿强度差别大,氨纶弹性大等。) 适用于:呈散纤维状态的原料。 缺点:具有局限性。

二、燃烧法 鉴别依据:纤维化学组成不同,燃烧特性不同。 鉴别方法:将试样慢慢接近火焰,观察在火焰热带中的反应、在火中的燃烧、离开火焰延 烧情况及产生的气味和灰烬。

三、显微镜观察法 鉴别依据:纤维的外观形态、纵面、截面形态特征。 鉴别仪器:生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适用于:纯纺、混纺和交织产品。注意:

1、异形纤维的鉴别

2、仿天然纤维的鉴别。

四、溶解法 鉴别依据:根据各种纤维的化学组成不同,在各种化学溶液中的溶解性能各异的原理。 适 用 于:各种纤维和产品。包括已染色的和混合成分的纤维、纱线和织物。 鉴别步骤:纯纺织物选择相应的溶液。

五、药品着色法 P29 鉴别依据:根据各种纤维的化学组成不同,对各种化学药品有不同的着色性能。 适用于:未染色或未经整理剂处理过的单一成分的纤维、纱线或织物。

六、熔点法鉴别依据:根据某些合成纤维的熔融特性,在化纤熔点仪或附有加热和测温装置的偏振光 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消光时的温度来测定纤维的熔点。

七、红外吸收光谱鉴别法 鉴别依据:根据纤维分子的各种化学基团,不论它存在于哪一种化合物都有自己的特定的 红外吸收带的位置, 利用此原理将测得试样的红外光谱图与已知纤维的红外光谱图核对比 较。

八、密度法 鉴定依据:各种纤维具有不同密度的特点。

九、荧光法 鉴定依据:利用紫外线荧光灯照射纤维,根据各种纤维光致发光的性质不同,纤维的荧光 颜色也不同的特点。 适 用 于:荧光颜色差异大的纤维。 方法特点:设备简单,使用方便、快速。

第二章 服装用的纱线 第一节 纱线的分类及其特征

一、纱线:由纺织纤维所制成的细而柔软,并具有一定力学性质的连续长条,统称纱线。是纱和线的统称。 纱: 纤维纺成单股纱线为单纱。由短纤维沿轴向排列并经加捻纺制而成;或由长 丝加捻或不加捻并合而成的连续纤维束。 线: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纱并合加捻而成为股线。

二、纱线的分类

(一)按纱线的原料分

1、纯纺纱线

2、混纺纱线

3、化纤纱线(混纤纱线)

(二)按纱线中的纤维状态分

1、短纤维纱线

2、长丝纱线

3、繅出丝

4、裂膜丝

(三)按纱线的后加工分

1、丝光纱

2、烧毛纱

3、本色纱

4、染色纱

5、漂白纱

(四)按纺纱工艺分

1、精梳棉纱与普梳棉纱

2、精梳毛纱与普梳毛纱

(五)按纱线结构分

1、简单纱线: 单纱、股线、复捻多股线

2、复杂纱线:花式纱、包芯纱、包缠纱和变形纱等。

(六)按用途分

1、织造用纱:机织用、针织用。

2、其他用途纱线:缝纫线、刺绣线、编织、工业用、绳索用。

(七)按纺纱方法分:环锭纱、气流沙、涡流纱和静电纱等。

三、针织绒线

(一)概念:用于机器或手编纯毛及毛混纺针织衫的纱线。

(二)分类

1、按纱的粗细分:粗绒线、细绒线和针织绒线。

2、按原料分:纯毛、混纺和纯化纤。

3、按用途分:编结绒线和针织线(以 6 公支为界)。

4、按纺纱系统分:粗梳绒线、精梳绒线、半精梳绒线和花式绒线。

(三)针织绒线的品号 由四位数字组成:类别、原料及单纱支数(见下表)。 第 3,第 4 位数字连起来代表该产品的单股毛纱的公制支数,一根 绒线是由多股毛纱并捻而成,目前生产的绒线大多数是 4 股毛纱并捻 而成的。 单纱支数是二位整数的细绒线或针织绒,支数代号就表示其支数,如 18/4(56 texX4)细绒线的支数代号就是 18。单纱支数由一位整数和一位小数表示的粗绒线,其支 数代号将略去小数点,如 8.0 公支/4(125 texX4)和 7.5 公支/4(133 texX4)的粗绒线, 其支数代号分别为 80 和 75。 根据上述对绒线的针织绒品号的组成及其含义的说明,举例如下: 216----同质毛的全毛精纺细绒线,单股毛纱为 16 公支(63 tex)。单根毛纱为 4 公支(250 tex); 880----纯化纤精纺生产的腈纶粗绒线,单股毛纱为 8 公支(125 tex).单根毛纱为 2 公支(500 tex); 1365---同质毛与粘胶纤维混纺的粗纺毛/粘粗绒线,单股毛纱为 6.5 公支(154 tex.)单根毛纱为 1.6 公支(625 tex); 2826-----精纺针织绒线,纯化纤纱(目前多为腈纶膨体纱),单股纱为 26 公支(38.5.tex),单根毛纱为 13 公支(77 tex); 3028-----粗纺针织绒线,由山羊绒或山羊绒与其他纤维(锦纶除外)混纺而成,单股 毛纱为 28 公支(36 tex),单根毛纱为 14 公支(72 tex);

四、纱线的捻度、捻向和线密度

(一)捻度和捻向

1、概念 捻度:纱线单位长度上的捻回数(纱线加捻时,两个截面的相对回转数)。 捻向:纱线加捻的方向。

2、表示方法:如:ZSZ。

3、加捻对纱线性质的影响:捻缩、对密度和直径的影响、对强度的影响、对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对光泽和手感的影响

(二)细度

1、概念:纱线的粗细程度。是描述纱线结构的重要指标。

2、作用:对织物的结构、外观、物理机械性能、手感、风格等有影响。

3、表示方法 定长制:线密度和旦数。值越大,线越粗。 定重制:公制支数和英制支数。值越大,线越细。

(一)定长制

1、线密度(Tt,特数或号数):1000 米长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 单位:特(克斯),tex 或分特,dtex 。 表示:股线时,以单纱的特数相加来表示。如:14+13 或 14*2 公式:Tt=G×1000/L

2、旦数(den,纤度、啰数):9000 米长的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常表示化纤和 长丝。 单位:旦。 表示:n 根 D 旦的单丝为 nD 旦,股线如,2*3*150 公式:Nden=G×9000/L

(二)定重制

1、公制支数(Nm):在公定回潮率时,1g 重的纱线所具有的长度。 单位:公支 表示:棉、麻及毛、毛型化纤等, 股线如:21/22/23 或 50/2 公式: Nm=L/G

2、英制支数(Ne): 在公定回潮率时, 1 磅重的纱线所具有的长度。其标准长度是纱线 种类而不同。如:棉 840 码为 1 英支,精梳毛 560 码为 1 英支,粗梳毛 256 码为 1 英支, 麻 300 码为 1 英支。 单位:英支 表示:同公制支数。

(三)换算

1、特数与公制支数:Tt=1000/Nm

2、特数与旦数:Tt=Nden/9

3、公制支数与旦数:Nm=9000/Nden

4、英制支数与特数: 棉纱:Ne=583/Tt 纯化纤:Ne=590.5/Tt 棉与化纤混纺:Ne=C/Tt(C 为换算常数 P37)

第二节 复杂纱线

一、花式纱线

(一)概念:通过各种加工方法而获得的具有特殊外观、手感、结构和质地的纱线。主要特征:纱线的截面粗细不匀,并有纱圈、环圈、扭结、螺旋或结子等新颖外观。

(二)分类和结构 花式纱线:特殊花式线、花式线、花色线

(三)花式纱线的基本结构 组成:芯纱:位于纱中心,是构成花式线强力的主要成分。 饰纱:形成花式线的花式效果,决定花式线的色彩、花型和手感。固纱:用来固定花型,用强力好的细纱。 缺点: 强力较低,耐磨性低,易起球和钩丝。

(四)花式纱线的种类

1、圈圈线:波形线、小圈线、大圈线、球绒线:用于色织女线呢、花呢、大衣呢和手编 毛线等。

2、竹节纱

3、结子线(疙瘩线):饰纱围绕芯纱,在短距离上形成一个结子。有长结子和短结子之分。

4、大肚纱(断丝线):两根交捻的纱线中夹入一小段断续的纱线或粗纱。

5、彩点线:纱上有单色或多色彩点,长度短,体积小。

6、螺旋线:有不同色彩、纤维、粗细或光泽的纱线捻合而成。

7、辫子线和花股线:以两股细纱合捻,再把合股加捻的双股线两根或几根并合加捻。

8、金银丝线和夹丝线

9、拉毛线:分长毛型和短毛型。

10、膨体纱:先由不同收缩率的纤维混纺成纱线,在蒸汽或热空气或沸水中处理,把与之 一起混纺的低收缩率的纤维拉成弯曲状,使整根纱线形成蓬松状。

11、包芯纱线:由芯纱和外纱组成。

12、雪尼尔线:纤维被握持在合股的芯纱上,状如瓶刷,手感柔软。

二、变形纱

(一)概念:合成纤维长丝再热、机械或喷气作用下,使伸直状态长丝变为卷曲状的长丝。

(二)变形纱的特点 ⑴不仅改变了外观,而且还改善了纱的吸湿性、透气性、柔软性、蓬松性、弹性和保 暖性。 ⑵还改善了织物的舒适性、覆盖性 ⑶还改善了织物光泽,给人以天然纤维的视觉感 ⑷还可仿棉、麻、丝、毛的风格 ⑸见 P46 表 3-3:短纤维纱、光滑长丝纱和变形纱的性能对比。 变形纱

(三)类型

1、根据变形工艺,分波状、卷曲状、膨体状或 缠结状。

2、根据用途分:弹力纱、低弹纱和膨体纱。

第三节 新型纺纱方法纺织的纱线

一、气流纱: 特点:蓬松、耐磨、染色性能好,毛羽少。 缺点:强力较低。 用途:平布、绒布、纱罗、灯芯绒及部分针织品。

二、涡流纱:利用固定不动的涡流纺纱管代替高速回转的纺纱杯。特点:耐磨、透气、染色性能好。 缺点:强力较低,条干均匀度较差。 用途:起绒织物。

三、包缠纱(平行纱)

(一)概念:利用空心锭子所纺制的纱。

(二)品种

1、普通包芯纱 (1)以棉纱为芯外包 35%—50%真丝。吸湿舒适,有光泽。 (2)以羊毛为芯外包真丝。保暖,有光泽。 (3)以锦纶为芯外包真丝。重量轻、强力好。 (4)以涤纶为芯外包真丝。悬垂性、抗皱回复性、耐用性好。 (5)以绢丝为芯外包真丝。

2、结构包缠纱

3、弹性包缠纱

四、其他新型纺纱纺制的纱线

(一)尘笼纱:纱较粗,用于织制工作服、外衣和装饰织物。

(二)自捻纱:用于花式织物和绒面织物。

(三)喷气纱:强力低,手感粗糙蓬松,用于上衣、运动衣和工作服。

第四节 纱线品质对织物外观和性能的影响 纱线结构---- 纱线品质---- 织物外观和性能

1、纱线的外观 光泽:捻度和捻向的影响。

2、舒适性:纱线的结构特征与服装的保暖性、手感有关。纱线的吸湿性与服装舒适性 有关。

3、耐用性能: 纱线的拉伸强力、弹性和耐磨性能与织物和服装的耐用性能有关。 长丝纱强力﹥短纤维纱 性能差的纤维纯纺纱﹤混纺纱强力﹤性能好的纤维纯纺纱 膨体纱拉伸断裂强度较小 纱线捻度宜采用中度

4、保管性能:纱线的品质影响保管性能。如捻度的影响和对热的敏感等。

第五节 纱线结构对服装面料的影响

一、纤维长短与服装面料:面料风格。

二、纱线的细度与服装面料:外观质感和性能。

三、纱线的捻度与服装面料:强力、光泽、吸湿染色等。

四、纱线的捻向与服装面料:外观和手感。

五、纱线的形态与服装面料:色彩和肌理质感。第三章 服装用织物 第一节 织物概述

一、织物的分类

(一)按织造方法分:机织物、针织物和无纺布。

(二)按纺织品在服装中的用途分:面料和辅料

(三)按起花工艺分:原色面料、染色面料、织花面料、色纺面料、花色纱线面料、烂花 面料、绣花面料、轧花面料、轧皱面料及其他。

(四)按织物的组织结构分: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缎纹织物、变化组织织物、复合组织 织物和提花组织织物。

(五)按组成织物的原料分类:纯纺织物、混纺织物和交织织物。

二、织物的量度

(一)长度

1、梭织物的长度:用匹长量度(匹长:织物沿其长度方向, 两端最外边完整的纬纱之 间的距离。单位:米)。

2、针织物的长度:匹长分定重方式和定长方式。

(二)宽度

1、梭织物的幅宽:织物沿宽度方向,最外边的两根经纱间的距离,单位:厘米。

2、针织物的幅宽

(三)织物的厚度 织物的厚度指在一定压力下织物的绝对厚度,以 mm 为单位。与体积重量、蓬松度、刚柔 度有关,影响服装的风格、保暖性、透气性、悬垂性、重量和耐磨性等。 分类:厚型、中型和薄型

(四)织物的重量 概念:干燥无浆织物,单位面积所具有的重量。 计量:以每米克重(g/m)或以每平方米克重(g/m2)。 作用:影响服装的服用性能、加工性能及计算价格。

(五)织物的体积重量 概念:织物单位体积内重量。表示:克/厘米3。 作用:影响手感、导热性和透通性。

三、织物的分析鉴别

(一)各类型纺织面料及相似易混淆面料的鉴别

1、棉型面料—纯棉、棉混纺及棉型化纤面料。(1)纯棉:光泽一般,无亮光,布面不够整洁。手感柔 ■软,有温暖感,弹性不好。高支、精梳获丝光等有改善。 (2)棉涤:光泽比纯棉好,较明亮。布面细洁平滑,无棉结。手感挺括滑爽,弹性较好。 (3)粘纤:光泽好,色泽鲜艳。布面光滑细洁,手感柔软重垂,悬垂下坠感好,抗皱性 差。湿强差。

2、毛型面料—纯毛、毛混纺及化纤仿毛面料。(1)纯毛精纺:多为薄型和中型。表面光洁平整,质地精细,纹路清晰,光泽柔和,有 膘光感,色正。手感柔软、滑糯,身骨挺括、悬垂。 (2)纯毛粗纺:多为厚型和中型。呢面丰满,质地或蓬松或致密。正面不露纹地。手感 柔软、温暖、丰厚、无板结感,挺括而有弹性,垂感好。

(二)织物正反面鉴别

1、根据花色光泽:正面光泽好、颜色匀净。印花面料正面图案清晰完整。

2、根据洁净程度:正面结晶,疵点、杂质、纱结等多在反面。

3、根据组织特征:单面斜纹面料正面有斜向纹路;双面斜纹面料,斜向纹路饱满清晰的 一面为正面;缎纹面料正面光亮平滑;提花面料正面花纹完整无虚线;纱罗织物正面纹路清晰,绞经突出。

4、根据质感特征:起绒、毛圈面料,有毛绒、毛圈一面为正面。特殊风格的一面为正面。 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凸出的条纹或图案,立体感强。

5、根据布边特征:正面较平整、逛街,反面稍粗糙,有些布边织有或印有文字、号码, 清晰地为正面。有些布边有针眼,凸出的是正面。

6、根据包装形式:单幅面料正面朝下,双幅的正面向里。

7、双面面料:两面在色泽、组织外观上均相同,不分正反;或两面的质感、效应各有差 异,无正反面。

(三)织物经纬向鉴别

1、机织面料 (1)根据布边:与布边平行的匹长方向为经向。 (2)根据伸缩性:经向伸缩性较小,不易变形。 (3)根据经纬密度:密度大的方向为经向。 (4)根据纱线粗细:细者为经向。 (5)根据上浆情况:上浆方向为经向。 (6)根据所用纱线情况:如有股线和单纱,则股线为经向。特殊纱为纬向。 (7)根据交织物的原料:按棉、毛、丝等顺序为经向。 (8)绒条面料:沿绒条方向为经向; 毛巾织物以起毛圈纱的方向为经向。 (9)纱罗织物中:由绞纱的方向为经向。

2、纬编针织面料 (1)片状面料沿布边方向为纵向,筒状环圈方向为横向。 (2)纬编针织物的线圈是沿纵向逐一穿套的,穿套方向为纵向。 (3)拆散时,纱线沿横向逐一退圈脱出。 (4)一般的纬编面料横向延伸性优于纵向。

(四)倒顺识别 面料的倒顺指:毛绒、花格、色光有方向性,即以不同的角度观察或面料以不同角度摆放 显示不同效果。

1、倒顺毛、倒顺绒:用手抚摸面料表面,毛头、绒头倒伏顺滑,且阻力小的方向为顺毛、顺绒。

2、倒顺花、倒顺格

3、倒顺光:主要根据亮度强与弱的方向。

(五)织物原料种类鉴别

(六)织物密度分析

1、梭织物的密度与紧度 密度包括经向和纬向密度,指沿织物纬向(经密)和经向(纬密)的单位长度中纱 线排列的根数,即纱线排列的疏密程度。单位:根/10 cm。 紧度即相对密度:指 织物中纱线的投影面积与织物的全部面积之比。比值大,织物紧密。

2、针织物的紧密度 概念:针织物内单位长度上或单位面积内的线圈数。 分类:横向密度(沿线圈横列方向以 5cm 内的线圈纵行数)、纵向密度和总密度(5 ×5cm2内的线圈数)。 影响因素:线圈长度、纱线性质及粗细。 作用:对保暖性、透气性及强度、弹性、耐磨性等有影响。 第二节 织物的组织结构

一、梭织物的组织结构

(一)形成过程

(二)织物组织

1、基本概念 (1)织物组织:梭织物内经纬纱线相互上下沉浮的规律。 (2)经组织点(或经浮点) :在经纬纱相交处,凡经纱浮于纬纱之上的点。 (3)组织循环(完全组织):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的排列规律在织物中重复出现为一个组 成单元。R j=Rw=2 (4)经面组织:一个完全组织中经组织点多于纬组 织点时 的组织。 (5)浮长:凡连续浮在另一系统纱线上的纱线长度。 (6)飞数(S):在组织循环中,同一系统纱线中相邻两根纱线上相应的经(纬)组织点在 纵向(或横向)所间隔的经(纬)纱根数 。 (7)规则组织:组织点飞数为常数的织物组织 。 (8)梭织物的组织参数:组织循环中的纱线数和组织点飞数。 (9)组织图:表示织物中经、纬纱交织规律的示意图。(意匠图)

2、组织的种类:基本组织、变化组织、联合组织及复杂组织和大提花组织。

(三)原组织

1、概念:凡在组织循环,完全经纱数与完全纬纱数相等,组织点飞数为常数,一个系统 的每根纱线只与另一系统的纱线交织一次的组织。

2、平纹组织: R j=Rw=2 , S j=Sw=1,平纹组织的特点 (1)交织点最多,纱线屈曲最多,浮长线最短,织物坚牢、耐磨、硬挺、平整,弹性较 小,光泽较弱、手感较硬。 (2)纱线间不能挤紧,透气性较好。 (3)外观单调。 (4)能织出各种不同的外观效果。(条纹、格子、起绉、泡泡纱等) 用途:广泛用于各种织物。(棉:平布,麻:夏布,毛:凡立丁、派力司、法兰绒,丝: 纺绸等)

3、斜纹组织 (1)构成:组织图上有经组织点或纬组织点构成的斜线,面料表面上有浮长线构成的斜 纹。一个组织循环不少于 3 根经纱和 3 根纬纱。 (2)表示:分式。 (3)分类:经面斜纹和纬面斜纹。 左斜纹和右斜纹。 单面斜纹和双面斜纹。 急斜纹和缓斜纹。 (4)特点:纱线空隙较少,排列较密,紧密度大于平纹。 柔软、厚实,光泽弹性抗皱 比平纹好好。 耐磨性和坚牢度小于平纹织物。 正反面有区别,(5)用途:棉:卡其、斜纹布、牛仔布,毛:华达呢、哔叽,丝:美丽绸。

4、缎纹组织 构成:经纱或纬纱在织物中形成一些单独的、互不相连的、相距较远的、分布均匀的经组 织点或纬组织点。 特点:(1)循环越大,浮线越长。越柔软、平滑匀整和光亮。 (2)坚实度小于斜纹。密度大于斜纹。 (3)易起皱,不宜水洗。 表示:分式。(分母:S,分子:R).参数:R j=Rw≥5 , 1<S<R-1, S 与 R 互为质数。 分类:经面缎纹和纬面缎纹。 用途:五枚和八枚。 小结

1、光泽:平纹<斜纹<缎纹

2、强度或硬度:平纹>斜纹>缎纹

3、密度:平纹<斜纹<缎纹

(四)变化组织:在原组织的基础上,变更原组织的某个条件而派生的组织。

1、平纹变化组织:重平组织、方平组织、变化重平组织、变化方平组织。

2、斜纹变化组织: (1)加强斜纹组织(2)复合斜纹组织

3、缎纹变化组织: (1)加点缎纹(2)变则缎纹

(五)联合组织

1、条格组织

2、绉组织

3、透孔组织

4、凸条组织

5、蜂巢组织

(六)复杂组织:

1、二重组织

2、双层组织

3、起毛组织

4、纱罗组织

5、毛巾组织

6、大提花组织

二、针织物的结构特征

(一)分类

1、按原料组成分类:纯纺、混纺、交织

2、按生产和形成方式分:纬编和经编

3、按加工成型分:针织坯布和针织成型产品

4、按针织物单双面分:单面和双面针织物(双正和双反)

5、按纱线种类分:普通、变形、花式针织物

6、按组织结构分:基本、变化、花式和复合组织针织物

7、按织物用途分:服装用针织物、室内装饰用针织物、医疗用针织物、产业用针织物 ( 二)针织物的生产流程:

1、准备工序

2、针织工序

3、染整工序

4、成缝工序

(三)针织物组织

1、线圈:是针织物构成的基本单元,决定着针织物 的外观和特性。

2、线圈横列:针织物中线圈按横向连接的行列。线圈纵行:线圈沿纵向串套的行列。

3、圈距:按线圈横列方向,两个左右相邻线圈对应点间的距离。圈高:按线圈纵行方向,两个上下相邻线圈对应点间的距离。

4、正面:由线圈圈柱覆盖着圈弧的一面。反面:由线圈圈弧覆盖着圈柱的一面。

5、表示:结构图和编织图。

(四)基本组织:由线圈以最简单的方式组合而成。包括:纬平针、罗文和双反面组织以 及经编的编链、经平和经缎组织等。

1、纬平针组织(平针组织) (1)概念:由连续的单元线圈单向相互串套而成。是单面纬编针织物的原组织,是最简 单的针织物组织。 (2)特点:结构简单,表面平整。 手感柔软,轻薄透气。 两面有不同的外观,正面 纵向条文、反面弧形线段。 正面光洁、明亮,反面光泽较暗。 纵、横向有较好的延 伸性,横比纵好。 有脱散性和卷边性或线圈歪斜。 (3)表示:结构图和编织图。 (4)适用:内衣、休闲装、运动衫、裤、袜子、手套、T 恤衫和毛衣等。

2、纬编罗纹组织 (1)概念:双面纬编针织物的原组织,由正面线圈纵行和反面线圈纵行相间配置而成。 (2)分类:1+1 罗纹(以一列正面线圈纵行与一列反面线圈纵行配置而成)、2+2 罗纹和 3+3 罗纹、2+3 罗纹、4+5 罗纹等。(3)特点:两面都呈现明显的正面线圈。 横向有较大的弹性和延伸性。密度越大,弹 性越好。 厚度和蓬松度较大。 顺编织方向不能脱散,有逆编织方向脱散性。 卷边小,但左右有一定的卷边性。 (4)用途:弹力背心、衫裤、运动裤、羊毛衫裤及服装的下摆、领口、袖口、裤口、袜 口等。

3、双反面组织 (1)概念:有正面线圈横列和反面线圈横列,以一定的组合相互交替配置而成。 (2)特点:松弛状态时,正反面都是反面横列的外观。 较厚实。 纵向和横向弹性与延伸性相近。 上、下不卷边,都能脱散。 (3)分类:1+

1、2+

2、3+3 等。 (4)用途:适用于婴幼儿服装、袜子、手套、毛衫、头巾等成型针织品。

4、编链组织 (1)概念:每根经纱始终在同一织针上垫纱成圈的组织。 (2)特点:经纱单独成线圈纵行,延伸性小。 (2)分类:闭口和开口。 (3)用途:用于钩编织物和装饰类织物的地组织。复合织物可用于外衣和衬衫类针织物。

5、经平组织 (1)概念:每根经纱在相邻两枚织针上交替垫纱成圈的组织。 (2)特点:两个横列组成一个完全组织。 有一定的纵、横向延伸性。 织物较轻薄, 正反两面均呈菱形网眼外观。 卷边性不显著。逆向脱散,使纵向分成两片。 (3)用途:用于衬衫、外衣等。

6、经缎组织 (1)概念:每根经纱顺序地在 3 枚或 3 枚以上的织针上垫纱成圈,再顺序地在返回原位 过程中逐针垫纱成圈而织成的织物。 (2)特点:卷边性不显著。逆向脱散,使纵向分成两片。 表面形成横向条纹。

2、双罗纹组织(棉毛布) (1)概念:由两个罗纹组织交叉复合而成。 (2)特点:厚实、柔软、保暖。 结构稳定、挺括且悬垂,有一定的弹性。无卷边、不 易脱散。(3)用途:用于内衣和运动衫裤。

3、经绒组织 (1)概念:由每根经纱轮流地在相隔两枚针的织针上垫纱成圈而成。 (2)特点:形态较平整,卷边性类似纬平针组织。 横向延伸性较小,逆向脱散。 (3)用途:用于内、外衣及衬衫等。

4、经斜组织 (1)概念:由每根经纱轮流地在相隔 3 根针的织针上垫纱成圈而成。 (2)特点:与经绒组织相似。延展线更长,横向延伸性更小。 (3)用途:用于外衣。

三、机织物与针织物的比较

1、组织结构 纱线的状态不同:机织物由相互垂直的经纬纱交织而成。纱线弯曲度不很大,联系紧密, 结构较坚实。 针织物由线圈相互串套而成,基本构成要素为线圈。纱线呈弯曲状态,空隙较大,结构较 松散,可移动性强。

2、服用性能 (1)机织物挺括、有形、悬垂,尺寸稳定性较好;针织物伸缩性较大,尺寸稳定性不良, 易变形,不够挺括,影响穿着、美观和耐牢。 (2)机织物的强度和耐磨性优于针织物。 (3)机织物的一般组织脱散性小,不易起毛、勾丝;针织物易起毛、勾丝,脱散性大。 (4)针织物柔软度、透气性比机织物好,穿着舒适,便于活动。 (5)针织物的抗皱性、弹性和延伸性优于机织物。

3、生产工艺 (1)机织物流程长,针织物短且产量高。 (2)机织物对纱线的要求范围较广,针织物对细度、均匀度要求较高。 (3)针织物可直接生产成型产品或半成型产品,提高效率。

4、应用领域 机织物风格多样,用途广泛:外衣裤、西装、大衣、衬衫、室内装饰及工业生产等。针织物柔软、弹性好、合身性优良。用于:内衣、紧身衣、运动衣、舞蹈服、婴儿服装、居家服和休闲服及袜子、手套、毛衣等。

四、非织造布的结构特征(non-woven fabric)

1、概念:(1)不经传统的纺纱、机织或针织的工艺过程,由纤维层构成的纺织品(包括 由纱线层构成的缝编非织造织物)。 (2)直接由纺织纤维、纱线或长 丝,经机械或化学加工,使之粘合或结合而成薄片装或毡装、絮状结构物。(无纺布或无 纺织布)。

2、生产工艺简述 (1)四个环节:纤维准备(开松、除杂、混合、成卷和气流输送)、纤维成网(平行排列、交叉排列和无定向排列)、纤维网结合(粘合法、缝编法和针刺法)、后处理(烘燥、定型、后加工、染色、印花、轧花涂层和复合等)。 (2)方法:干法、湿法、熔融法、缝编法和针扎法。

3、纤网结构非织造物(1)纤网排列方式:平行排列、横向排列和杂乱排列。(2)纤网加固方式 ①部分纤维得到加固的纤网结构 (由纤维的缠结而得到加固或由纤维形成线圈结构而得到 加固),如针刺法和射流喷网法。用于人造革地布、垫衬布、童装面料及人造毛底基。用 于衬里、垫肩等。 ② 由外加纱线加固的纤网结构。 ③有粘合剂或热粘合作用而得到加固的纤网结构。 A、由粘合剂加固的纤网结构。分点粘合、片膜状粘合、团块粘合及局部粘合等。 B、由热粘合作用加固的纤网结构。

4、纱线型缝编结构的非织造布 (1)纱线层-缝编纱型缝编结构 (2)纱线层- 毛圈型缝编结构

5、非织造布的规格

6、非织造布的特点 (1)非织造布从整个产品系统来说是介于传统纺织品、塑料与纸张三者之间的新型材料。(2)非织造布打破了传统纺纱工艺,从纤维直接到织物,缩短了生产周期,流程短,成 本低,产量高。 (3 )非织造布采用的原料来源广,种类多,除纺织纤维外,还包括传统纺织工艺难以使 用的原料,如纺织下脚纤维、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碳纤维等,根据成品要求选用。 (4)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灵活多样,决定了它外观、性能、结构、用途的多样化。 (5)非织造布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一般分为耐用型和用即弃型两类。

7、非织造布的应用 (1)工业用:如过滤材料,绝缘、隔音、耐热、防震、防毒、防辐射材料,土工布、涂 层织物基布等。 (2)服装用:如外衣料、人造毛皮、保暖絮片、热熔粘合衬、一次性内衣裤、围裙等。 (3)医疗卫生用:如手术衣、绷带、口罩、尿片包布、妇女卫生布、餐巾等。 (4)家纺、家庭装饰用:如地毯、毛毯、墙布、家具布、台布、窗帘等。 (5)其他用途:如汽车用材料、育秧材料、农作物防护布、海面防污吸油毡、揩布、包 装袋、包装布等。 非织造布在服装方面的应用主要有:

1、外衣面料:缝编印花布、缝编衬衫料和裤料、针 刺呢。

2、仿皮革料:缝编仿毛皮、仿山羊皮、仿麂皮、合成绒面里子革。

3、絮片:热熔 絮棉、喷浆絮棉。

4、衬料:热熔衬、肩衬、胸绒、鞋衬、帽衬等。

第三节 织物的服用和加工性能

织物的服用性能与风格特征是选择和运用材料的依据, 关系服装功能和服装款式的体现和 最终的穿着效果及洗涤、晾晒、熨烫、收放等问题。

一、织物的强度和耐用性能

(一)拉伸强度

1、概念:织物在规定的条件下沿经向或纬向拉伸至断裂时所能承受的外力。

2、衡量指标:断裂强度(织物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外力)和断裂伸长率(织 物在断裂时,伸长量与原长度之比)。

3、断裂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化纤:锦纶>维纶>涤纶>丙纶>晴纶>氯纶>粘纤>氨纶 天然纤维:麻>丝>棉>毛(麻稍低于丙纶)

4、断裂伸长率由大到小的顺序 化纤:氨纶>锦纶>涤纶>丙纶>晴纶>维纶>粘纤 天然纤维:毛>丝>粘胶>棉>麻

5、合成纤维的面料比天然纤维的面料耐穿,高强高伸的纤维面料>低强高伸纤维面料>高 强低伸的纤维面料>低强低伸的纤维面料

6、断裂机理:纱线由屈曲--伸直--变形--断裂(纱强度和织物密度)

7、测试仪器:拉伸强力仪

8、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缎纹织物

(二)撕裂强度

1、概念:在规定条件下,从经向或纬向撕裂织物所需的外力。

2、原理:局部集中受力,纱线依次逐根断裂,

3、影响因素:受力纱线的伸长能力和织物结构的紧密程度。

4、撕裂强度比较:合纤>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 交织点多强度小 缎纹织物>斜纹织 物>平纹织物

(三)织物的顶裂强度

1、概念:织物局部在垂直于织物平面的负荷作用下受到破坏,称之为顶裂或顶破。

2、测试仪器:弹子式或气压式顶裂试验机。

3、原理:多向受力,裂口成 L 形或直线形。

4、拱肘(膝)

5、影响因素:纱线强力和经纬向的密度。

(四)耐磨强度

1、概念:织物抵抗磨损的能力。

2、影响因素:摩擦的类型、织物的表面摩擦性能、纤维强度、纱线捻度和织物结构。

3、磨损方式:平磨、曲磨、折边磨、动态磨和翻动磨。

4、测试仪器:实际穿着试验与仪器试验。

5、耐磨指标:(1)用一定摩擦次数后织物物理性能的变化表示 (2)用试样出现一定的物理形态变化时的摩擦次数表示。

6、比较:缎纹织物>斜纹织物>平纹织物长丝>短纤维织物 纤维细度适中耐磨 纤维断裂伸长率大,弹性恢复率高耐磨(锦纶、涤纶、丙 纶等,羊毛较优良) 厚型织物耐平磨好,薄型织物耐曲磨及折边磨好。

(五)起毛、起球和钩丝

1、起毛、起球: (1)受摩擦和揉搓使纤维端露出织物表面形成毛茸为起毛;继续摩擦后相互纠缠在一起 形成纤维球为起球。 (2)与纤维性质、纱线性能、织物结构、染整加工及服用条件有关。 (3)长丝>短纤维,粗纤维>细纤维 (4)强度和伸长度好易起毛起球 (5)捻度低的羊毛起毛起球 (6)花式纱线易起毛起球 (7)密度大、表面光滑平整及后整理的织物较小

2、钩丝性 (1)纤维或长丝被钩出、钩断或露出织物表面的现象为钩丝。 (2)与纤维性能、纱线、织物结构及整理加工等有关。 (3)长丝和针织物较严重。纤维伸长和弹性大、结构紧密、条干均匀、捻度大、组织紧 密、表面平整等可缓和钩丝。

(六)耐用性能

1、概念:服装材料的性能保持性。

2、评定指标:耐疲劳性。P75 图

二、织物的形态稳定性能

(一)拉伸变形

1、服装衣料由于拉伸力的作用产生一定程度的伸长。

2、受纤维、纱线的性质及织物结构的综合影响,与服装的保形性、弹性、挺括风格有关。

3、测试方法:(1)定负荷法:伸长率= ×100% (2)定伸长法 :伸长弹性回复率=

(二)压缩变形 表示方法:压缩= (与含气量有关) 压缩弹性回复率=

(三)剪切变形:织物受斜向拉伸力(剪切力)时产生的变形。

(四)收缩变形

1、收缩性:织物在湿、热、洗涤情况下,尺寸收缩的现象。

2、影响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外观及降低耐用性。

(四)收缩变形

1、收缩性:织物在湿、热、洗涤情况下,尺寸收缩的现象。

2、影响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外观及降低耐用性。

3、分类:缩水性和热收缩性。

4、计算:收缩率= (与织物结构及纤维、纱线性能、加工工艺条件有关)

5、缩水性:织物在常温的水中尺寸收缩。缩水率=(缩水前尺寸-缩水后尺寸)/缩水前尺寸×100% 原因:一是纤维吸湿膨胀变形,二是织物加工中纤维纱线受拉力的作用伸长变形, 三是毛织物的缩绒性。 影响因素:吸湿性大纤维;纱线捻度大的;组织稀疏的织物。

6、热收缩性:织物受热发生收缩的性能。热收缩率表示。 类型:沸水收缩、热空气收缩、饱和蒸汽收缩及熨烫收缩。 注意:合成纤维洗涤熨烫时要掌握温度。(锦纶、腈纶耐热性差,维纶耐湿热性差)

7、缩绒性:毛织物在水、力及热的作用下,纤维相互纠缠而发生毡缩的性能。

(五)折皱变形与抗皱性

1、概念:织物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2、分类:不规则起皱和规则起皱。

3、测试:凸形法测量试样释重后内折边张开的恢复角。

4、影响因素:纤维的初始模量、纤维线密度、纤维表面的摩擦系数、织物组织、织物密度、织物的湿润状态、染整后处理的影响

(六)刚柔性和悬垂性

1、刚柔性 (1)概念:织物的抗弯刚度和柔软度。(织物抵抗其弯曲变形的能力为抗弯刚度) (2)评定方法:斜面法和心形法。p78

2、悬垂性 (1)概念:织物在自然悬垂状态下成波浪屈曲的特性。 (2)测试:伞形悬垂法 p78-p79

三、织物的物理化学性能

(一)含气性与透气性

1、含气性 (1)概念:纤维、纱线和织物内部结构有空隙中含有空气的性质。 (2)表示:含气率(单位体积织物中空气体积所占的比率)、含气量(织物厚度和含气率 的综合体现)及织物中空气的稳定性(织物厚度和蓬松度)。 (3)影响因素:纤维原料的种类、纱线的粗细、组织的结构形态及厚度。 (4)特性:保温和通气。

2、透气性 (1)概念:织物两面存在压力差时,空气透过织物的性能。 (2)表示:透气率(单位时间内流过织物单位面积的空气量 ml/cm2•s ) 。 (3)影响因素:织物的密度、厚度、蓬松度及织物组织、纱线密度和捻度,截面形状及 吸水的影响。 (4)透气性与含气性的关系。

(二)保温性

1、有关因素:通气性、热传导性、热辐射反射、吸收、透过及服装层数和开口形式等。

2、影响因素:纤维的隔热性和织物的厚度。

3、表示:隔热性和导热性

(三)吸湿性、放湿性和吸水性

1、吸湿性、放湿性吸湿性:服装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汽态水的能力。衡量指标:回潮率或含水率。 对织物影响:形态尺寸、机械性能、染色性能、静电性能。 影响因素:纤维的组成和结构及织物的组织结构。

2、吸水性:织物对液态水的吸收性质。

(四)防水性、拒水性

1、防水性 防水整理:具有通气性的防水整理、无通气性的防水整理

2、拒水性:将水从织物表面反泼的性能。与织物的表面状态有关。

(五)静电性

(六)色彩与光泽 服装外观审美 影响光泽因素:织物表面对光的反射、材质感、色彩、透明度、主观爱好等。 测试:光泽度试验仪。

(七)染色牢度

1、概念:反映织物褪色容易程度的性能指标。

2、分类:日晒牢度、水洗或皂洗牢度、干湿摩擦牢度、汗渍牢度和熨烫牢度。

3、影响因素:纤维材料的着色与固色能力、染料的稳定性、染色工艺及各种外部影响作 用的强弱。

4、褪色机理:纤维材料脱色和染料本身褪色。

四、织物的工艺性能

在服装的加工制作特别是工业化生产过程中, 织物表现出的能对服装工艺造成影响的各方 面特性。

(一)织物的裁剪工艺性

1、方向性:结构方面、外观方面和规格方面。

2、纬斜性

3、工艺回缩性

4、抗剪性

(二)织物的缝制工艺性

1、布边脱散性

2、卷边性

3、滑移性

4、工艺拉伸性

5、熔孔性

6、可缝性

(三)织物的熨烫工艺性

1、热加工性

2、工艺热收缩性

3、耐熨烫性

4、熨烫极光

五、织物的风格与质量评定

(一)风格的评定

1、概念:人们通过视觉和触觉对织物所作出的综合评价。

2、目的:确定外观特征和内在质量。外观:颜色、花型、光泽、布面、纹路、条干

3、质量衡量:手感:光滑或粗糙,柔软或硬挺,弹性、身骨。

4、风格评定(1)主观评定:“一捏、二摸、三抓、四看” (拉、抓、摸、捏、压) (2)客观评定

(二)各类织物的评定

1、本色棉布和涤棉布:物理指标、棉结杂质、布面疵点。

2、印染棉布:内在质量(断裂强度、纬密、缩水率和染色牢度)和外观质量。

3、毛型织物:实物质量(外观、手感、风格)、物理指标(幅宽、平方米重、断裂强度、缩水率和非毛纤维含量)、染色牢度与外观疵点。

4、丝织物:内在质量(长度、幅宽、经纬密度、重量、断 裂强度和缩水率)和外观质量 (织、练、染、印、整)。

5、苎麻布:物理性能(断裂强力和密度)和外观疵点。

6、针织物:内衣以批为单位按物理指标评(横密、纵密、平方米干重和强力)。外衣按物 理指标(分经编和纬编)和外观疵点评。

7、非织造布: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

六、服装材料美感的构成

(一)服装材料的质地与性格

1、服装材料质地形成的原因 (1)纤维原料 (2)组织结构 (3)表面整理技术

2、材料质地与性格所表现出的效果 (1)温暖感:指材料外观质感给人的心理感受以及同种材料的不同加工技术对质感的影 响。 (2)冰冷感:触感、形状尖锐的线条、色彩上的高明度、质感中的硬挺度及精密规整的 图案等。如光泽的影响(强光泽面料、柔光泽面料、无光泽面料、有动感的光泽面料)。 (3)硬挺感:面料性能及色彩(明度、纯度高的色彩感觉挺硬)和图案。(4)柔软感:与材料质地密切相关。 (5)弹性:处于柔软和硬挺之间的表现效果。可产生新造型和新品种。 (6)透明度:透明材料与不透明材料的结合与运用。

(二)服装材料的机理与装饰

1、视觉肌理 (1)概念:用眼看而不用手摸就能感觉到的。 (2)作用:丰富服装材料的装饰效果(图案和纹样)。 实现的方法:手绘、织印、喷绘、渍染、熏灸、拼贴。 印花面料类型:抽象无形的纹样、抽象有形的纹样、几何形纹样、写实纹样等。

2、触觉机理: (1)概念:指手摸能感觉到的肌理。 (2)装饰作用:使服装造型接近立体感。 (3)分类:现成的触觉肌理、改造的触觉肌理、特殊的触觉肌理、色彩具有光泽的触 觉肌理

(三)条格面料的魅力

1、条格面料的构成形式,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简洁明快,有韵律感。图案的构成以横线、竖线、斜线变化为主,通过线的位置、粗细、虚实及方向的变化,组成丰富多彩的条格面 料。

2、条格面料的线条变化趋于单纯简练,有利于色彩的运用和款式的表现。

3、条格面料的运用,有利于弥补人体不足,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四)民族民间传统布料的开发与应用

1、靛蓝花布:起源于汉代,花形粗犷有力、材料色牢度好,具有特殊质朴美和清新的风 格。

2、扎染面料:按设计要求进行折叠缝扎,再经染色而形成花纹图案。起源于秦汉时期, 具有不褪色、不串色的性能。被称为“扎染的灵魂”。

3、蜡染面料:用蜂蜡为防染剂,将蜡加温融化成蜡液,用蜡刀蘸蜡液在布帛上画出花卉 图案,使蜡液渗透并凝固在布帛上。其纹样分:几何图案、自然形象的纹样、象征吉祥的 纹样。

4、冰梅锦:属云锦类。形式上:在梅花纹的圆弧线和冰纹的直线形成了既对比又统一的格调。组织上:采用色织重组织、提花组织。

2、壮锦:采用棉线或麻线作地经、地纬,无捻,两色粗桑丝做彩纬,多位平纹、质朴秀丽。

第四节 各类织物特征及其适用性

一、棉织物:是指以棉纱、线为原料的织物。

(一)棉织物的分类 按纱线的加工:普梳和精梳 按纱线结构:纱织物、线织物和半线织物 按商业经营业务习惯:原色布、漂白布、色布、印花布、色织布、绒布等 按织物组织:平布、斜纹布、缎纹布、绉布、网眼布、提花布等 按特殊功能或特殊后整理:普通和特殊功能、特殊后整理棉布

(二)棉织物的主要服用性能特点

1、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汽性。染色性能良好,但牢度一般。

2、光泽柔和,质感自然质朴,坚牢耐用。

3、手感柔软,但弹性较差。4.耐碱不耐酸,可做丝光处理。

5、耐热耐光性较好,但长时间日晒及大气下可缓慢氧化。

6、不易虫蛀,易霉变。

7、保暖性好,有温暖感。

(三)常用棉织物品种介绍

1、平布是一种平纹组织的棉织物,是棉织物的主要品种。(1)结构特点:经纱和纬纱的细度和密度相等或相近,组织简单、结构紧密、表面平整。 (2)种类:细平布(细布,19tex 以下)、中平布(市布,22-30tex )、粗平布(粗布, 32tex 以上) (3)织物风格:细平布布身细薄、平整;中平布布身厚薄中等,较坚牢;粗平布布身厚实,坚牢耐用。 (4)应用:各类女装、内衣及婴幼儿服、茄克等及辅料。

2、府绸是一种细特、高密兼有丝绸风格的棉织物: (1)结构特点:经纬纱支较细,经密高于纬密,采用平纹组织。 (2)种类:纱府绸、全线府绸、半线府绸;普通、半精梳、精疏府绸;隐条、提花府绸; 色织、漂白、印花府绸;防缩、防雨、树脂整理府绸。 (3)风格特征:高级府绸:精梳和全线府绸。质地细薄、丰满清晰、匀整、滑爽、明亮。 适宜高级衬衫妓女夏装等。 厚府绸:罗缎。细经粗纬平纹棱条。颗粒明显、紧密结实、挺爽。适宜 外衣、制服、风衣等。 普通府绸:经纬纱细度差别小。质地稀薄、颗粒不明显、纱条不匀、柔 软但不滑爽。适宜内衣、学生装等。 (4)织物风格:布身紧密,手感细腻柔软,光泽丰润,质地挺括,穿着舒适 透气,布 面匀净,织纹清晰,有丝绸感。

3、泡泡纱:特殊外观的平纹布。凹凸效应:织造法:两种不同张力经纱;化学处 理法:染整加工中利用烧碱作用、机械加工法。 风格特征:外观独特、立体感强,补贴深,轻薄凉爽、美观新颖、柔软。但保形性差, 易磨损。应用:夏季女装、便装、睡衣、童装、床上用品等。

3、绉布(核桃呢):布面皱缩不平、具有特殊风格 结构特点:经纬纱用 29-10tex 纱,普通捻度经纱与高捻度纬纱织成,经染整处理后纬纱 收缩,布面形成绉纹效应的平纹织物。 分类:分普通和高级产品;素色和印花。 风格特征:质地轻薄,手感挺爽,柔软有弹性,不粘身,吸湿透气。 应用:适于夏装。

5、玻璃纱(巴厘纱) (1)结构特点:经纱为单纱,纬纱为超细纱的强捻稀薄平纹织物。 (2)风格特征:最薄的棉织物,手感柔软,布面匀净,布孔清晰,透明度好,透气舒适, 具有“稀、薄、爽”的风格。 (3)分类:漂白、什色、印花;单纱和股线;(3)应用:衬衫、裙装、童装、内衣、睡衣等

6、牛津布是具有特色的棉织物 (1)结构特点:平纹变化组织,经密大于纬密,经纬纱分别为为色纱和漂白纱。 (2)分类:漂白、素色、色经色纬、条形花纹。 (3)风格特征:手感柔软,光泽自然,布面气孔多,吸湿透气,质地柔中有挺,弹性好,平挺保型。 (4)应用:男礼服衬衫、女套裙等

7、卡其是斜纹组织棉织物中的一个重要品种。(1)结构特点:密度是斜纹中最大的,经密往往是纬密的 1 倍以上 (2)种类:双面卡、单面卡、线卡、半线卡、纱卡;闪光卡其、防雨卡其、磨绒卡其、水洗卡其 (3)织物风格:结构紧密,坚牢耐磨、平整挺括,纹路明显陡直,手感较硬挺。 (4)应用:制服、茄克衫、风衣、裤料

8、华达呢亦称轧别丁。是毛织物的一个品种,用棉为原料的华达呢是仿毛风格的细斜纹 棉织物。 (1)结构特点:组织多为二上二下的加强左斜纹,倾斜角度大于 45 度(2)种类:纱华达呢二上二下加强左斜纹、半线华达呢二上二下右斜纹 (3)织物风格:质地厚实、挺而不硬、耐磨损不折裂 (4)应用:同卡其布

9、棉缎是缎纹棉布的典型产品 (1)结构特点:采用五枚或八枚缎纹,进行丝光和染色、印花后电光整理。 (2)种类:经面缎和纬面缎 (3)织物风格:丝般光泽和缎的风格,手感绵软,质地厚实,有弹性,富立体感。 (4)应用:经济实惠的女外衣、便装、衬衫等。

10、直贡呢(贡缎)是一种缎纹组织的棉织物 (1)结构特点:经向八枚正则缎纹或五枚缎纹,经纬纱支较细,交织点少,经密大于纬 密,经纱浮线较长。 (2)种类:印花和染色;纱直贡呢和线直贡呢。(3)织物风格:结构紧密,质地厚实,富有光泽,手感柔软丰满,悬垂性好,穿着舒适。 (4)应用:男女高档衬衫,各式女装、裙装等。

11、棉平绒:以经纱或纬纱在表面形成短密平整绒毛的棉织物。(1)结构特点:双层组织,地组织为平纹,分经二重和纬二重两种组织。 (2)风格特征:手感柔软,光泽柔和,质地坚牢,绒面均匀、平整、丰满,保暖性好。 (3)种类:匹染、杂色及印花织物 (3)应用:童装、女装、便装等

12、灯心绒是指割纬起绒,表面形成纵向绒条的起毛棉织物 (1)结构特点:一组经纱和两组纬纱,按不同的组织和固定方法交织割绒后而成。 (2)种类:特细、细条、中条、粗条和阔条; 漂白、杂色、印花、提花 (3)织物风格:质地厚实耐磨,纹路清晰,绒条圆直,手感柔软而富有弹性,光泽柔和, 风格淳朴粗犷,保暖性强。 (4)应用:童装、便装、休闲服、工作装等

13、绒布是经过拉绒后表面呈现散乱绒毛状的棉织物 (1)结构特点:采用平纹或斜纹组织 (2)种类:单面、双面;印花绒和色织绒、提花绒;漂白绒、杂色绒 (3)织物风格:手感柔软,保温性强,穿着舒适,色泽柔和。 (4)应用:冬季睡衣、裤面料、衬衫、外套、被里、童装

二、麻织物:麻纤维纺织加工成的织物

(一)种类:纯麻织物(苎麻和亚麻)、麻棉混纺织物、麻与化纤混纺或交织织物。原色、漂白、染色、印花手工和机制麻织物

(二)服用性能特点:

1、强度高,坚牢耐用。

2、吸湿性好,吸、放湿速度快,导热性优良。干爽利汗,不贴身。

3、耐碱性好,不耐热酸。防水、耐腐蚀性好,不易霉烂、不虫蛀。

4、处理后染色性好,自然纯朴。

5、光泽自然柔和明亮,高雅大方。

6、绝缘性好,不易起静电。

7、表面有自然的粗细不匀,风格挺爽粗犷。

8、刚性较大,弹性差,易折且不易恢复。

(三)各种麻织物的风格特征及其服装适用性

1、纯麻细纺 (1)种类:苎麻细纺、亚麻漂白细布 色泽主要有:本白、漂白、各种浅色 (2)织物风格:细密、轻薄、挺括、滑爽,透气舒适。 (3)应用:夏季男女衬衫、男高级礼服衬衫、女衣裙等。

2、夏布:手工绩麻成纱,再用木织机以手工方式织成的苎麻布,是中国传统纺织品之一。(1)产地:湖南浏阳夏布、江西万载夏布和四川隆昌夏布。 (2)命名:以地名命名;以总经线数为夏布名称,如 725 夏布等;以织物幅宽命名,如 18 寸、24 寸抽绣夏布等。 (3)织物风格:细薄、滑爽洁白、颜色洁白,光泽柔和,穿着时有清汗离体、挺括凉爽 的特点。 (4)应用:适于作夏服和高级服装面料及夏令服装和蚊帐。

3、纯麻其他织物 (1)纯麻靛蓝劳动布;厚实挺括、风格特殊,适用于牛仔服和春、秋季套装。 (2)轻薄起绉织物:适于做夏季衬衫和裙衣。 (3)风格粗犷的纯亚麻布:适用于做西服、裙料、裤料等。

4、涤麻混纺布/麻细布、涤/麻凸条织物:透气性好,挺括、凉爽、易洗快干,风格粗 犷豪放,服装保形性及外观均为优异。适于用做夏季外衣及裙。

5、新开发的涤纶差别织物:具有光亮的外观、柔软飘逸的风格,适于用做春、夏裙衣及 时装等衣料。

6、东洋纺系列化涤麻:涤纶及麻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柔软、光亮和麻感。适于 新颖衬衫面料。

7、棉麻混纺布:棉麻混纺粗平布,风格粗犷、平挺厚实,适于做外衣、工作服等。棉麻混纺细平布,具有干爽挺括风格,且较柔软细薄,适于用做春夏季衬衫面料。大麻/棉(55 %/45%)靛蓝牛仔布,提花丝/麻纺,精纺罗布麻/棉织物,具有棉的柔软、丝的光泽、麻的滑爽之特性和抗菌作用,适于作保健服装。

8、交织麻织物:棉麻交织布、丝麻交织布以平纹组织为多,漂白麻布为主。主要风格特 征是质地细密、坚牢耐用,布面洁净,手感均比纯麻织物柔软。其中轻薄较细的交织麻布 适用于夏季衬衫、衣裙等衣料;较厚的粗支织物则宜用做裤料、海军服、外衣及工作服面 料。其他麻交织布,麻/棉/氨弹力织物、丝/亚麻交织凸花厚缎等。外观风格新颖别致, 穿着舒适具有多种服用性能,为高档麻交织衣料,均适用于秋冬季外用服装及时装面料。

三、丝织物

(一)分类 (1)按原料分:真丝、柞丝、绢丝、人造丝、交织丝织物。 (2)综合分:纺、绉、绸、绫、罗、缎、锦、绡、绢、纱、绨、葛、绒、呢。 (3)按染整加工分:生织、熟织丝绸。 (4)按外观色相分:素色、印花、织花丝绸。

(二)主要特点:天然丝绸光泽莹莹、风格翩翩,素有衣料女皇之称。

(三)加工方法:缫丝或绢丝纺织而成。

(四)丝织物服用性能特征 1.丝织物的强度高于纯毛织物,抗皱性比毛织物差。 2.桑丝织物色白细腻、光泽柔和明亮、手感爽滑柔软。有丝鸣声。 3.柞丝织物色黄光暗,外观较粗糙,手感柔而不爽、略带涩滞,坚牢耐用。其光洁度、柔软度、白净度、鲜艳度和弹性比桑丝差。 4.丝织物的耐热性较好,但温度过高会发生变色、炭化。熨时垫布以免出极光。对柞丝 织物应避免喷水,以防造成水渍难以除去,影响织物外观。 5.绢纺织物表面较为粗糙,有碎蛹屑呈现黑点,手感涩滞柔软,呈乳白本色,别有风格。 6.丝织物耐光性在各类织物中最差,故长期光照服用性差。 7.对无机酸较稳定,但浓度大时会造成水解。对碱反应敏感,洗涤时应采用中性皂。

8、易虫蛀。

(五)各种丝织物的风格特征及其适用性 纺类织物采用桑蚕丝、绢丝及人造丝为原料,平纹组织,经纬丝一般不加捻或弱捻。

1、电力纺:电力纺亦称纺绸,以平纹组织织成桑蚕丝生织纺类丝织物。其风格特征是布 身细密轻薄、柔软滑爽平挺,光泽洁白明亮柔和。有染色、印花、色织条格等。穿着舒适合身,重的可作夏季男女衬衫、裤子、裙子等;轻的可作头巾、彩绸、绢花等。以及服装 里料和工业用绸。

2、杭纺:又名“素大绸”、“老纺”。以平纹组织织成桑蚕纺类丝织物。其风格特征是 绸面光滑平整,织纹清晰,质地厚实坚牢,色光柔和自然,手感滑爽挺括,穿着舒适凉爽。 适于制作夏季衬衫、便装、外衣等。

3、绢丝纺和雪纺、洋纺、无光纺、有光纺、涤丝纺、尼龙纺等。绉类织物是用纯桑丝的紧捻纱以平纹织成,绸面呈现有皱纹的织物。(捻度和捻向、经纬 线张力、收缩性、轧纹、组织)

1、双绉:采用平经皱纬的制造方法织制平纹组织织物。分为:漂白、素色、印花、扎染、拔染等。织物表面具有隐约细皱纹,质地轻柔、坚韧,光泽柔和,手感滑糯,凉爽舒适,平整光亮,缩水率较大, 富有弹性的双面织物,一般适于制作裙子、裤子、衬衫等。

2、碧绉:亦称单绉,也是平经皱纬织物。织物表面具有均布的螺旋状粗斜纹闪光皱纹, 比双绉厚实,表面光泽较好,质地柔软,手感滑爽,富有弹性。适于制作男女衬衫、外衣、便服等。

3、桑丝缎:春桑蚕丝平经与绉纬生织的提花绉类丝织物。质地细密柔软、表面光滑明亮、精致细腻 绫类织物 绫类丝绸按原料分为有纯桑蚕丝织品、合纤织品和交织品。绫类织物的地纹是各种经面斜 纹组织或以经面斜纹组织为主,混用其他组织制成的花素织物。常见的绫类织物品种有花 素绫、广陵、交织绫、尼棉绫等。素绫是用纯桑蚕丝做原料的丝织品,质地轻薄,用于裱 画裱图。其他绫类织物色光漂亮,手感柔软,可以做四季服装。 罗类织物用合股丝作经纬纱织成的绞经织物,绸面有绞纱形成的孔眼的纯蚕丝织物。 织物表面具有纱空眼的花素织物统称罗类丝绸。 罗类丝绸织物的品种有横罗、直罗、花罗。 罗类丝绸产于浙江省的杭州市,因此又称杭罗。杭罗品质优良,是罗类织物的传统名品。 特点是面料风格雅致,质地紧密结实,纱孔通风,透凉,穿着舒适,凉爽,是夏季良好衣料。 绸类织物有平纹、变化组织等不同外观的薄型丝织物,其他大类归不进去的薄型丝织物均 可归入绸类。

1、塔夫绸:是一种高档绸。用平纹组织和较高的密度,织成绸织物。其风格特征为质地 紧密,绸面细洁光滑、平挺美观,光泽柔和自然,不易脏污。但易折皱。品种有素色及印 花等,适用于各种女用服装、节日礼服、男便服等服装衣料和头巾、伞布之类用料。

2、柞丝绸:柞蚕丝为原料的绸织物,以平纹和斜纹组织为主。其特点是质地较厚实,手 感略硬、绸身平挺、富有弹性,略有光泽,本色呈米黄色,以本白色为主。适用于夏季西 服套装、裙衣、便服等。

3、绵绸:亦称仔丝绸、疙瘩绸,属绢纺绸。是用缫丝及丝织的下脚丝、丝屑、茧渣等为 原料. 采用平纹组织织成。 其风格特征是纱条粗细不匀形成不平整绸品, 本白略带乳黄色, 稍有闪光点,质地厚实富有弹性,手感黏柔粗糙。适用于女用衬衫、便装等面料。 缎类织物缎纹组织的丝织物。缎面光泽明亮,手感光滑柔软。

1、素软缎:是桑丝与人造丝的交织物,以八枚缎纹织成。缎面经丝浮线较长,排列细密, 具有纹面光滑如镜、质地柔软、背面呈细斜纹状的风格特点。可作女装、里料、绣衣、戏 装、被面等。

2、花软缎:为缎纹地的提花组织,桑丝为地、人造丝提花。色泽协调、花纹层次分明, 质地柔软光滑,穿着舒适合身,有华丽富贵之感。适于做男女棉衣、便服、戏装、少数民 族服饰等。 锦类织物:三色以上的缎纹织物。 织锦缎和古香缎:属于丝织物中最为精制的产品,以经面缎纹提花组织织成。风格特征是 花纹细腻,质地厚实紧密,缎身平挺,色泽绚丽,通常为 3 色以上,最多可达 7~10 色。 适于做女旗袍、上装、便服、睡衣、礼服和少数民族节日盛装等高档服用衣料。 二者不同之处是,织锦缎是缎地绒花彩色花纹,有豪华富丽之感;而古香缎则以古雅山水 风景和花卉巧布缎面,其民族工艺风格更浓,且稍许松薄。 云锦:属于我国具有 600 年历史的高级艺术丝织物,亦为少数民族服装的高级衣料。主要 包括库缎、库锦和妆花缎三类品种。

1、妆花缎是云锦中最华丽而有代表性的产品,它以桑丝、金银线、人造丝为经纬纱, 缎纹提花组织织成。花纹色彩变化多样,配色十分复杂,少则 4 色、多达 18 色,色彩协 调,花纹具有古色古香的民族风格特征。

2、库锦是属于一种花纹全部用金银线织成且缎面花满,并以小花纹为主的丝织物。其风格特征是:织物表面金光闪烁,银光灿烂,颇有富丽华贵之外观,质地厚实平挺,惟 一不足是触感欠佳。

3、库缎为缎纹地提本色花较多的桑丝缎。其质地坚实挺括,缎面平整光洁且有亮暗 花纹。 绡类织物地纹采用平纹组织或假纱组织,织成与纱组织孔眼类似的轻薄透明的织物。

1、真丝绡:亦称平素绡,其经纬纱单向强捻织造而成的平纹织物,经树脂整理形成绡。其风格特征是质地稀薄、透明度好、手感挺滑,适于做婚礼服、芭蕾舞衣裙、时装及童装 等衣料。

2、尼龙丝绡:服装佩饰用料。质地稀薄透明、挺滑、坚牢耐用,舒适感差。用于做头巾、童装等。 纱类织物采用加捻桑丝织成的透明轻薄丝织物。

1、乔其纱: (乔其皱):源于法国。采用平纹组织织成。在漂练过程中产生收缩而使绸面 具有乔其纱的风格特征。它具有细微均匀的皱纹,明显的纱孔,轻薄透明、光泽柔和、轻 薄而稀疏的质地,悬垂飘逸、弹性好,穿着舒适合体,但易钩丝。用于衬衫、裙子、舞台 服装暨少数民族服饰用。

2、莨纱:亦称香云纱。以平纹地组织提花织成坯纱,再进行拷制处理,形成香云纱。莨 纱多为黑色,布面油亮、爽滑,轻快透凉;但不宜折叠,摩擦后易损,造成脱胶而影 响外观。适于制作夏季服装,特别是老年便装。 葛类织物属于桑丝和人造丝交织物,或用全桑丝合股线为经纬织成,绸身反面起缎背,是 具有明显横向凸纹的花素丝织物。 绒类织物属桑丝和人造丝交织的起毛织物。表面绒毛密立,质地厚实,富有弹性。外观有 绒毛,质地较坚牢。常见的有乔其立绒,金丝绒,申丽绒,利亚绒等,它们的特点是手感 良好,庄丽华贵,可以作帷幕,窗帘,旗袍和其他服装。但穿时要注意不要溅上水滴,因 为各种绒都不易洗涤。 绢类织物平纹组织,质地轻薄,坚韧挺括平整,一般常见的有天香绢,筛绢等。天香绢可 以做妇女服装,童装等,它的缎花容易起毛,不宜多洗。为桑丝和人造丝交织成的平纹织 物。常见的品种有天香绢,为传统的绢类织物,以厂丝为经、有光人造丝为纬,以平纹地 提花组织织成。其质地细密,较缎与锦薄而韧,适用于女装。绨类织物 常用有光人造丝为经、棉短纤纱为纬织制的交织物。 呢类织物 丝织物中最丰厚的织物,如用仔丝绢纺而织成的织物等。

四、毛织物

(一)分类:按染色分:纤维染色、条染、线染、匹染。按其加工系统及织物外观特征不同分有:精纺毛织物、粗纺毛织物、长毛绒、人造毛皮及驼绒等。

(二)毛织物服用性能特征

1、导热性小,有天然卷曲,蓬松,保暖性好。

2、吸湿性强,适合湿冷环境穿着。

3、弹性恢复率高,抗皱能力强,手感柔和、挺括,有弹性。

4、可塑性好,易成型。

5、染色性优良,色牢度好。

6、耐磨性较好。

7、不易暴晒。

8、有缩绒性。

9、耐碱性不好。

10、易虫蛀。

(三)各种毛织物的风格特征及服装适用性

1、精纺毛织物:织成高中档夏春秋各季理想的服装衣料 轻薄精纺毛料:传统的轻薄精纺毛织物有派力司与凡立丁,主要用于制作夏季服装。 派力司用羊毛或混入一定比例的涤纶, 用平纹组织织成的双经双纬或双经单纬混色织 物。其风格特征是呢面上有独特的混色雨丝条花,并呈现不规则十字花纹均布于布面;色 泽以浅灰、中灰为主,也有少量杂色,表面光洁,质地轻薄,手感爽利。涤毛派力司挺括 抗皱,易洗涤、易干,有良好的穿着性能,为夏季理想的男女外用套装、礼仪服、两用衬 衫、长短西裤等衣料。 凡立丁用羊毛或混有一定比例的涤纶,纺成捻度较大的精梳毛纱,以平纹组织织成。 经过压光整理后质地细洁、轻薄滑爽,比派力司稍感柔糯,多为匹染素色,以浅色为主, 亦有本白色及少量深色,适于用做夏季男女西服、裙衣、西裤等衣料。 精纺毛织物 华达呢:又名轧别丁,紧密斜纹毛织物。以藏青、米色、咖啡、银灰色为主,亦有少 量本白色或以花色线织成的闪光华达呢。 其风格特征是经密大, 贡子平直、呢面清晰斜纹, 手感滑糯而厚实,质地紧密且富有弹性,布面光洁平整、色光柔和自然。分:单面、双面 和缎褙三种。一般适于制作春秋西服套装及风雨衣。注意:易出现极光。哔叽:素色斜纹精纺毛织物。根据采用的原料和规格不同可分为哔叽、中厚哔叽、薄哔叽几种。其风格特征是呢面隐约斜纹,手感软糯、有身骨,色泽以藏青为主,也有少量 本白色及杂色。按呢面分:光面和毛面。按用纱粗细和织物重量分:厚、中厚和薄。按原料分:纯毛、毛涤、毛粘、毛粘锦混纺和纯化纤涤粘。 薄哔叽为斜纹组织。其主要风格特征是呢面细洁,手感柔软轻薄,色泽多为本白色或高雅艳丽的浅色,主要用做女衣裙、女套装或时装等高级服装衣料。 中厚哔叽经纬密度介于哔叽与薄哔叽之间, 为斜纹组织。 其呢面具有明显的宽平斜纹,手感厚实柔糯,有较好弹性,色泽以藏青为主,也有米色、灰色等,主要用于春秋季男装、茄克等衣料。 啥味呢:有轻微绒面的精纺毛织物。其色泽以灰色、咖啡等混色为主。由于混用原料 和整理加工方法不同,有毛面啥味呢、光面啥味呢及混纺啥味呢三种,其风格特征各有所 异。 毛面啥味呢光泽自然柔和,底纹隐约可见,手感不板不糙、糯而不烂,有身骨。 光面啥味呢呢面无茸毛,纹路清晰,光洁平整且无极光,手感滑而挺括。 混纺啥味呢以涤/毛混纺织成,主要风格特点是挺括抗皱、易洗免烫,有较好的服装 保形性。 印花毛条啥味呢呢面布满均匀而微细的不同色点, 素雅大方别具一格, 绒面丰满细腻, 手感滑糯并富有弹性。 适于做春秋男女西服、中山装及茄克等服装用料。 精纺毛织物 薄花呢:平纹组织,正反捻向或色纱形成条花、隐格等细小花型。风格特征:质地轻 薄、手感滑爽,多以浅色为主,穿着舒适挺括,是夏季男女衬衫、西裤、女衣裙等服装之 理想衣料。 常见的品种有条花呢与素花呢,条花呢主要适于制作男女西服套装,素花呢 除用做西装衣料外还多用做春秋便服、女衣裙、男女两用衫等衣料。 中厚花呢:主要品种:单面花呢(牙签条),采用斜纹变化组织织成,是花呢中最厚的 产品。其主要风格特征为呢面具有凹凸条纹或花纹,正反面花纹明显不同,手感厚实,富 有弹性。全毛花呢光泽柔和,膘光足,混纺花呢防缩耐磨、成衣保形性好。适于制作西服 套装。礼服呢: 又称直贡呢, 是精纺毛织物中历史悠久的传统高级产品。 采用变化斜纹组织, 为精纺毛织物中经纬密最大且最厚的品种。其风格特征是呢面平滑、质地厚实,表面呈 75°倾斜纹路、细洁平整,光泽乌亮美观,主要适于制作高级春秋大衣、皮大衣、礼服、便装、民族服装等。驼丝锦:精纺毛织物的传统高档品种之一。织物表面平整滑润,织纹细腻,光泽明亮, 手感柔软,有丰厚感。织物采用五枚或八枚经缎组织织制。主要用于制作礼服、西服套装、骑装等。驼丝锦除精纺品种外,还有粗纺品种和精、粗交织的产品。

2、粗纺毛织物一般使用分级国毛、精梳短毛、部分化纤为原料纺成支数较低的粗梳毛纱, 再织成高、中、低各档织物。它是春、秋、冬各季理想的服装面料。 麦尔登:属粗梳毛纺呢绒中主要品种之一。用斜纹或破斜纹组织织成,其风格特征是 手感丰满,呢面细洁平整,身骨挺实,富有弹性,耐磨不易起球,色泽柔和美观,适用于 男女冬季各式服装、春秋短外衣等高档服装面料。 法兰绒:属中高档混色粗纺呢绒。用平纹及与斜纹组织织制,以散毛染色,按色泽要 求混成浅灰或深灰两种。法兰绒的风格特征是呢面细洁平整、手感柔软丰满、混色均匀, 并具有法兰绒传统的黑白夹花的灰色风格,薄型的稍露地、厚型的质地厚实紧密,混纺法兰绒因有粘胶,故身骨较软。适于做春秋大衣、风衣、西服套装、西裤、便服等高中档男 女服装面料。 制服呢:有粗制服呢及细制服呢两种。其风格特征是制服呢表面均有茸毛,但不丰满 略有露地,质地较厚实,有一定的保暖性,色泽以蓝黑素色为主。其风格差异为:细制服 呢外观细致,呢面粗腔毛及未上色死毛少;粗制服呢呢面粗,但耐穿性好。一般细制服呢 用于制作套装或上衣、西裤、便服等,而粗制服呢用于制作长、短大衣。 大衣呢:厚重粗纺织物。风格特征不同:男式以深色、暗色、厚型为主;女式稍轻薄, 花式混色为主。相同:保暖性好,质地厚实,多为起毛及双层组织。按外观风格分为平厚、立绒、顺毛、拷花、花式五种;按外观分为纹面、呢面和毛面。 粗花呢、火姆司本、海力斯、女士呢、海军呢和大众呢(学生呢)。

五、人造纤维

(一)人造纤维素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特点

1.吸湿性在化纤中最佳,其穿着舒适性与染色性较好。 2.手感柔软、染色性好,色泽艳丽,但易褪色。 3.普通粘胶织物的悬垂性好,刚度、回弹性及抗皱性较差,湿态强力仅为干态强力的 50%左右。服装的保形性与洗涤耐穿性均差,但价格低廉。 4.富纤织物的干、湿强度均比普通粘胶织物高,挺括抗皱性亦好。色泽鲜艳程度稍差,一般以单色印花为佳。 5.耐热性较好,但水洗温度不宜过高。 6.耐磨性不良,易起毛、破裂。 7.新型环保型天丝纤维织物集棉、涤纶和粘胶纤维的优点于一身,手感柔软,抗皱性 好,吸湿透气性强,穿着舒适。天丝纤维的国外商品名为 Tencel、Lyocell。 人造纤维

(二)类型:根据纤维的加工长度及外观形状:丝型: 有光纺、无光纺、美丽绸、软缎、富春纺、缎条青年纺。毛型:粘胶人造毛与羊毛混纺织物、粘胶人造毛与合成纤维混纺织 物。棉型:人造棉布、人造棉色织布、粘/棉平布。中长型:中长平纹呢、中长花呢、中 长板司呢、中长绉纹呢、中长法兰绒。

(三)人造纤维素纤维织物的风格特征及服装适用性

1、人造棉平布平纹组织,分人造棉细平布、中平布。其风格特征为织物质地均匀细洁,色泽艳丽,手感滑爽,穿着舒适,透气及悬垂性均较好。但缩水率较大,湿强力低,故服装保形性及耐穿性较棉布差。主要适用于夏季女衣裙、衬衫、冬季棉衣、童装等衣料。

2、富纤布指用棉型富纤为原料、以平纹、斜纹组织织成的富纤细布、富纤斜纹布、富纤华达呢等织物。其主要风格特征与粘胶纤维同类织物的差异为:色泽鲜艳度较差,手感挺滑,抗皱性稍好,坚牢耐用,缩水率较小,湿强力较普通粘胶织物高。主要适于做夏季服装、女衣裙、童装等衣料。

六、涤纶织物

(一)服用特性与质感特征

1、强度高,耐穿耐用。

2、耐磨性仅次于锦纶。

3、弹性恢复力强,挺括、不易皱折,保 型性好。

4、自然免烫。

5、耐日光性好。

6、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好。

7、耐腐蚀性好。不虫 蛀,不发霉。

8、吸湿导湿性差。

9、染色困难,但色牢度好。

(二)主要品种:

1、棉型涤纶织物:涤/棉府绸、涤/棉细纺、涤/棉麻纱、涤/棉卡其、涤/棉泡泡纱、涤/ 棉烂花布。

2、毛型涤纶织物:纯涤纶毛型织物、涤纶混纺毛型织物。

3、中长型涤纶织物:涤/粘或涤/腈中长平纹呢、啥味呢、派力司、华达呢、板司呢、绉纹呢、花呢、法兰绒、大衣呢。

4、丝型涤纶织物:纯涤纶丝绸、涤纶交织丝绸、涤棉纬长丝织物。

5、麻型涤纶织物:纯涤纶麻型织物、涤纶与麻混纺织物。

6、涤纶仿麂皮织物

七、锦纶

(一)服用特性与质感特征

1、强度和耐磨性最强。

2、弹性回复能力和延展性好。

3、挺括感、保型性和抗皱性不如涤纶织物。

4、吸湿性较好,染色性能较好。

5、比重小,织物轻盈。

6、耐腐蚀性好,不发霉,不腐烂,不虫蛀。

7、耐热性不良。

8、耐日光性差。

9、易起毛起球,静电大,易玷污。

(二)主要品种:

1、丝型锦纶织物:尼丝绸(尼龙纺)、锦纹绉、锦纶塔夫绸、锦益缎、锦合绉。

2、毛型锦纶织物

八、腈纶

(一)服用特性与质感特征

1、合成羊毛,外观丰满,含气量大,手感蓬松,柔软。色泽鲜艳明快。

2、保暖性优于羊毛织物。

3、质地轻。

4、弹性回复率和抗皱折性较好。

5、强度比锦纶和涤纶织物低,但高于羊毛织物。

6、耐晒性好。

7、化学稳定性较好,不虫蛀,不发霉,不腐烂。

8、免烫性较好。

9、吸湿性不如锦纶织物,静电较大,易吸附灰尘。

10、耐磨型较差。

(二)主要品种:

1、纯纺织物腈纶:腈纶膨体女士呢、腈纶精纺花呢、腈纶膨体粗花呢、腈纶膨体大衣呢。

2、腈纶混纺织物:腈纶与棉混纺织物、腈纶与羊毛混纺织物、腈纶与涤纶混纺织物、腈纶与粘胶混纺织物。

3、腈纶毛皮

九、氨纶(弹性纤维),斯潘达克斯。

(一)服用特性与质感特征

1、极高的弹性伸长和弹性回复能力。

2、合身贴体,抗皱保型。

3、染色性和色牢度较好。耐腐蚀,耐汗,耐海水。

4、强度低,吸湿性不良。

(二)主要品种:棉+氨纶织物、羊毛+氨纶织物、真丝+氨纶织物、化学纤维+氨纶织物。

十、维纶织物

(一)服用性能特点:

1、吸湿性好。合成棉花。

2、强度较高,耐磨性较好。

3、保暖性与羊毛织物接近。

4、耐晒性较好。

5、化学稳定性 好。耐腐蚀,耐酸碱。

6、尺寸稳定性不好。易折皱,起毛。

7、染色性差。

8、耐湿热性 差。

(二)主要品种:维纶纯纺织物、维纶与棉混纺织物、维纶与粘胶混纺织物。

十一、丙纶织物

(一)服用性能特点:

1、很好的强度。

2、耐磨性仅低于锦纶织物,

3、比重较小,质地 轻。

4、耐腐蚀性好,不腐烂,不霉变。

5、吸湿性极小。

6、超细旦丙纶丝具有芯吸作用。

7、易洗快干,不缩水。

8、染色困难。

9、耐热性和热稳定性较差,受热易软化收缩。

(二)主要品种:色织丙纶吹捻丝粗纺呢绒、棉/丙细布(平布、麻纱)、丙/棉烂花布、细旦超细旦丙纶长丝织物。

第四章 服装用裘皮与皮革

一、概述

(一)发展历史:产生原因:御寒和防外来伤害 加工发展过程:利用油脂骨髓---烟熏---植鞣法---铬鞣法

(二)基本概念:裘皮、皮草、皮革、生皮

(三)应用

二、毛皮---天然毛皮

(一)毛皮的结构:毛被、皮板

(二)毛皮的鞣制

1、准备工序:清除油污和脏物、乳肉、乳油,增加皮板水分含量。包括:浸水、洗涤、削里、毛被脱脂(乳化法、吸附法、酶法、萃取法)、浸酸软化。

2、鞣制工序:改善毛皮质量,提高皮板的稳定性和牢度。包括:铬鞣法、铬—铝鞣法、醛鞣法、油鞣法、干鞣法。

3、染色与整理工序:染色后整理使皮板坚牢、轻柔,毛被光洁、艳丽。包括:加油、干燥、洗毛、拉软、皮板磨里、毛被整理。

(三)毛皮的分类 按季节分:春皮、夏皮、秋皮、冬皮。 按毛的外形分:直毛皮和曲毛皮。 按毛的长短分:长毛和短毛。 按毛的粗细分:粗毛和细毛。 按生活环境分:陆地动物皮毛和海产动物皮毛。 按饲养方法分:家养动物皮毛和野生动物皮毛。 按皮板厚薄、毛被的长短及外观质量分:小毛细皮、大毛细皮、粗毛皮和杂毛皮。

(四)天然裘皮的主要品种

1、小毛细皮:珍贵毛皮。毛短细密柔软。用于制毛皮帽、大衣等。 主要有:紫貂皮、水獭皮、扫雪皮、黄鼬皮、灰鼠皮、银鼠皮、麝鼠皮、香狸皮、海狸鼠 皮、旱獭皮、水貂皮、猸子皮、小灵猫皮等。

2、大毛细皮:较珍贵的长毛毛皮。用于制皮帽、大衣、斗篷等。主要有:狐皮、貉子皮、猞猁皮、獾皮、狸子皮、青徭皮。

3、粗毛皮:中档毛皮。用于制帽、大衣、马甲、衣里、褥垫等。 主要有:羊皮、狗皮、狼皮、豹皮等。

4、杂毛皮:皮质稍差低档毛皮。用于制衣、帽及童大衣等。 主要有:猫皮、兔皮等。

(四)毛皮的质量与性能

1、毛被的疏密度: (1)概念:单位面积上毛的数目和毛的细度。 (2)作用:御寒能力、毛被的耐磨性和外观质量。 (3)影响因素:价值(毛密绒足)、质量(季节、部位)、染色(细度、有无髓质) 。

2、毛被的颜色和色调:取决于毛被的种类和毛皮的质量,决定毛皮的价值。

3、毛的长度:毛的平均伸直长度。决定毛被的高度和毛皮的御寒能力。

4、毛被的光泽:取决于鳞片层的构造、针毛质量、生长环境及皮脂腺分泌物的油润程度。

5、毛被的弹性:取决于原料皮毛被的弹性和加工方法。

6、毛被的柔软度:取决于毛的长度、细度、兽龄及有髓毛和无髓毛的数量之比。

7、毛被的成毡性:毛在外力作用下散乱纠缠的结果。

8、皮板的厚度毛皮的强度、御寒能力和重量。

9、毛被和皮板结合的强度:取决于皮板强度(皮板厚度、胶原纤维的组织特性)、毛与板的结合牢度(种类、毛囊深度、真皮纤维皮囊的紧密程度及生皮的保存)、毛的断裂强 度(毛的皮质层的发达程度)。

(五)裘皮服装

1、我国的穿“裘”历史悠久。

2、裘皮是各国古代的等级象征。

3、现代的裘皮服装:款式繁多(A、H、V、T)、工艺精湛、外观绚丽、配件高档。

4、现代裘皮的流行品种(水貂皮、波斯羔皮、狐狸皮---三大支柱,狸子批、貉子皮、艾 虎皮、猞猁皮、山羊皮)。

5、流行趋势

(六)裘皮服装的缝制工艺

1、选料:鉴定选择与原料皮(种类、等级、毛色、毛长、质量及使用量的估算)。

2、配料:原料安排和操作范围的适当定位、定形工作(毛质、毛色、毛绒、厚薄、面积 等)。

3、吹缝:把原料皮的边缘缺陷及伤残理破为整,安排毛被的强弱位置,确定需对齐和挖 补的位置。

4、机缝水缝:将吹缝工序剪出剪口和拼接挖补部分缝合。

5、靠活:质量把关工序,定质、定量、定位。

6、抨皮:要求对皮质的准确判断和正确的抨皮形式。

7、裁制:既保留毛被华丽的天然花色又使毛被的外观一致。

8、印活:检查毛被皮板合格程度,修改存在毛病。

9、机缝:将衣片对其边缘缝合成衣。

10、清倭:依据靠活的位置,把机缝成的条或块形半成品倭在一起形成衣片。

11、钉活:固定成品或半成品外形的方法。

12、整修:找补、溜毛、旋边、除灰、顺水(剪毛刀毛)、打水、灌浆赶花、滑钩、顺色、烫平(90°C)。

(七)怎样洗涤毛皮服装? 先把毛皮服装放在阳光下晒, 拍去上面积存的尘土, 用刷子轻轻刷开粘连在一起的毛, 往毛上喷一些水,再均匀地撒上一层滑石粉,用手遍擦毛皮,使污垢沾在滑石粉上 ,再 将粉抖去,晾干后拍净毛里的滑石粉,就能除去毛皮服装上的污垢。要是毛皮服装较脏, 积垢又多,可把滑石粉和水调成浆汁,用刷子蘸着刷,多刷几次再晾干,然后把滑石粉拍 干净。

三、毛皮---人造毛皮

(一)人造毛皮的概念:是仿兽皮织物的总称。

(二)人造毛皮的组成:底布和毛绒。

(三)人造毛皮的特点:风格独特,毛绒整齐,毛色均匀,花纹连续,光泽和弹性良好, 质轻保暖,排湿透气,抗霉防蛀,易于收藏,价低,可水洗。缺点:防风性较差,易脱毛 或打结。

(四)人造毛皮的分类:按加工方式分:机织人造毛皮、针织人造毛皮、非织造人造毛皮。

(五)按绒面外观分:平剪绒、长毛绒、仿动物毛皮类。

(六)按服用档次分:高档流行色人造毛皮、高档仿天然裘皮、中档提花平剪绒毛皮、低 档素色平剪绒毛皮。

(七)人造毛皮的主要品种:长毛绒、仿裘皮、仿羔皮、仿水獭皮。

(八)人造毛皮的生产及特点

1、针织人造毛皮:采用在纬平针组织(涤纶、锦纶或棉纱)基础上形成的毛绒组织(腈 纶、氯纶或粘胶) 在针织毛皮机上织成的。 既有天然毛皮的外观又有良好的弹性和透气性。

2、梭织人造毛皮:以毛纱或棉纱做经纬纱、羊毛或腈纶等低捻纱做毛绒在毛绒织机上织 成,经割绒而成。绒毛固结坚牢,但生产流程长。

3、人造卷毛皮:使毛被成卷仿绵羊羔皮的外观。粘胶法:以粘胶纤维或腈纶纤 维为原料。 针织法:在针织人造毛皮的基础上对毛被进行热收缩定形处理。

(九)人造毛皮的缝制要点

1、裁剪:注意毛的顺向,和花色的对称和搭配。

2、缝制:毛面相对,顺毛机缝,上下层衣料受力均匀。

3、三个关键环节 (1)张幅有限,注意拼接方式。 (2)材质各异,注意精选细配。 (3)毛色形状可调,注意加工方法。

(十)人造毛皮的洗涤 人造毛皮和仿兽皮都是晴纶织物,洗涤时先在冷水中浸泡 3—5 分钟,然后把水挤干 放入 30 一 40℃的优质洗涤液中,用手轻轻揉洗,再放在洗衣板上,用刷子把衣服里子刷 干净。比较脏的地方可蘸些洗涤剂刷洗,最后再放入洗涤液中拎洗。拎洗几下后,用双手 挤出衣服上的洗涤液,再进行漂洗。漂洗可用 40℃温水洗 2 次,冷水洗 1 次,每次漂洗 都要先甩干。漂洗完后把衣服抖平晾起,晾干后再双手抖一抖,用梳子整理一下皮毛。

作业与思考题

1、裘皮是如何分类的?

2、最为珍贵的裘皮服装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常见的人造毛皮主要有哪几类?

三、皮革---天然皮革

(一)天然皮革的概念:由动物毛皮经加工除去动物毛并鞣制而成的皮革材料。

(二)天然皮革的分类:

1、按来源分:兽皮革(牛、羊、猪、马、鹿、麂、羚羊)、海兽皮革(海猪)、鱼皮革(鲨 鱼、鲸、海豚、海豹、河马)、爬虫皮革(蛇、鳄鱼、蜥蜴)。

2、按用途:服装用革(正面革和绒面革)和鞋用革(鞋面革、底革、鞋里革、内底革)、球革、箱包革、装具革、工业用革、国防用革。

3、按张幅和重量分:轻革和重革。

4、按鞣制方法分: 铝鞣革、油鞣革、铬鞣革。

(三)天然皮革的加工过程

(四)皮革的质量评定: 外观质量:感官评定。

1、身骨:皮革整体挺括的程度。

2、软硬度:皮革软硬的程度。

3、粒面细度:加工后皮革里面细致光亮的程度。

4、皮面残疵及皮板缺陷:由于外伤或加工不当引起的革面病灶。外伤残、虻眼、糟板、油板、反盐、裂面、硬板、脱色掉浆、露地。 内在质量:化学、物理性能指标。

1、含水量:含水量=试样重量-烘干后试样重量

2、含油量:含油量=试样干重-抽提后试样重量

3、含铬量

4、酸碱量

5、抗张强度:单位横断面积上所承受的力。表示牢度。

6、延伸率:皮革受力后伸长变形的能力。

7、撕裂强度:试样边缘集中受力开始撕裂时的最大负荷。

8、缝裂强度:缝纫牢度。试样边缘集中受力开始拉裂时的最大负荷。

9、崩裂力:皮革抵抗顶破的强度指标。

10、透气性:以一定时间、一定压力下试样单位面积上所透过的空气的体积。

11、耐磨性:抗磨强度。试样经一定次数的磨耗重量或厚度的损失。

(五)服用皮革的主要品种及特性

1、猪皮革:毛孔圆而粗大,倾斜伸入革内,明显地三点组成一小撮,具有特殊风格。透气 性比牛皮好,较耐折、耐磨。缺点:皮质粗硬,弹性较差。

2、牛皮革:黄牛革表面毛孔呈圆形,毛孔密而均匀,排列不规则;牛皮革因牛身上的部 位不同,质量差异较大,脊部中心皮的真皮层厚而均匀、毛孔细密、分布均匀、坚实致密; 头颈皮有明显的皱皮,皮层厚度不均,毛孔大小不一;侧边皮真皮层薄,毛孔稀而大,结 构松弛。

3、羊皮革:分为山羊皮和绵羊皮两种。山羊皮皮身较薄、皮面略粗,几个毛孔组成一组 以鱼鳞状排列,成品革结实、有光泽、透气、坚牢、柔韧;绵羊皮表面薄,成品革延伸性 较好,但不耐拉扯。

4、驴马皮革、麂皮革、蛇皮革。

(六)皮革的缝制特点

1、需经过选料、配色、制型、入型、整烫、裁剪、缝制等工序。

2、用料估算:布幅宽(m)Χ估算的用布量(m)=估用革量(m2) 实际用革量=估用革量Χ(1+损耗率) 所需的皮张数=实际用革量/皮平均面积

2、需依据设计好的纸样裁剪。

3、采用手缝或机缝。

(七)服装革的质量要求 轻、松、软、挺、滑、香、牢 重量轻,纤维疏松,革身丰满柔软、平挺而有一定弹性,手感滑爽,具有悦人的幽香,具 有一定的牢度。

四、皮革---人造皮革

(一)人造皮革的种类和特点

1、聚氯乙烯人造革:分普通革和泡沫人造革 (1)生产方法:涂刮法、压延法,着色和压花。 (2)性能

2、聚氨酯合成革:PU 革 (1)生产方法:纤维质底基、中间增强层、微孔弹性聚氨酯面层。 (2)性能:与聚氯乙烯人造革相比:强度和耐磨性高;服用舒适性优;不含增塑剂,表 面光滑紧密;使用温度范围广(-40~ +45°C);耐光老化性和耐水解稳定性好;柔韧耐 ?磨。

3、人造麂皮:(1)磨毛 (2)植绒

(二)人造革的选用

1、人造皮革面料的各向弹性差异取决于底布组织结构。在服装排料和裁剪过程中, 需要按纸样所标注布纹方向操作。

2、人造皮革面料以涂饰层为正面,光泽好,防水,易刷洗去污。不易表面熨烫。

3、人造皮革面料表面平整,形态稳定无皱折,悬垂性差,且弹性恢复率高,不适作 褶裥的定型处理,用分割裁片处理。

4、人造皮革面料可缝性好,适合用涤纶或锦纶低弹缝纫线车缝,可省包缝工序。

5、人造皮革面料接触机油等化学溶剂易变色或老化。

6、人造皮革易清洗且不变形,布里适合用涤纶丝绸面料。

(三)真假毛皮与皮革的区分

1、外观

2、断面和反面

3、吸湿透气性

4、闻味

第五章 新型服装材料

一、概述

(一)服装新材料的含义:以与人类亲善为目、视环境友好为目

(二)分类

1、按纤维种类分: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

2、按性能分:功能性服装材料、智能型纤维、高性能纤维

(三)发展过程及发展方向

1、新纤维的推陈出新

2、纱线的结构、性能、花色及加工方法的改进

3、织物形式多样化

4、用途的多样化

二、超细纤维服装新材料

(一)超细纤维的分类

1、按纤维与蚕丝线密度接近或超越的程度:细特纤维、超细纤维

2、按纤维的基本性能和大致应用范围:细特纤维、超细纤维、极细纤维、超极细纤维

(二)超细纤维织物

1、超细纤维及其面料的特点: (1)面料的手感更加柔软:纤维的线密度与截面积成正比,短纤维的抗弯刚度与截面积 的平方成正比。 (2)面料的服用舒适性更好:保暖性、透气、透湿、拒水、防风等能力提高。 (3)仿真丝效果好 (4)面料的去污性增强

2、超细纤维面料 (1)仿真丝面料 (2)高密度防水透气织物 (3)桃皮绒面料 (4)人造麂皮绒面料 (5)超细高收缩纤维面料 (6)杜邦新型超细纤维面料

三、高感性服装新材料

(一)触感优越的服装材料

1、仿蚕丝纤维:薄起毛超柔软风格、新蚕丝超蓬松风格、超悬垂风格、新梳毛风格。

2、桃皮绒织物:同时具有蚕丝的优良特性和桃子表面特征。

3、仿羊毛纤维:有光、异形和改性纤维。具有蚕丝般柔和的光泽、风格细腻、滑润、柔 软、卷曲度好、抗起球起毛,具有独特的触感和良好的服用性能。

4、其他触感优越的服装材料 (1)仿粘胶纤维 (2)形态变化纤维 (3)触感纤维 (4)高触感材料

(二)变色服装材料

1、热敏变色纤维: (1)概念:纤维表面颜色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纤维。 (2)原理:利用微胶囊技术、涂层技术和液晶材料。 (3)应用:时装、泳装、舞台装等。

2、光敏变色纤维 (1)概念:在光的刺激下纤维发生颜色和导电性可逆变化的纤维。 (2)原理:根据外界的光照度、紫外线受光量的多少,使纤维色泽发生可逆性的变化。

3、其他:深色效果纤维、蓄光纤维、再归反射纤维衣料

(三)除臭香味新材料

1、消臭织物:消除环境中已经产生的臭气 (1)利用香精油、薰衣草精油 (2)用活性炭、浮石、硅胶(3)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功能

2、抗菌防臭织物:通过控制微生物的繁殖类防止臭味产生。

3、香味纤维织物

四、功能性服装新材料

(一)舒适性服装新材料

1、保暖调温服装材料 (1)远红外线热纤维:利用可发射远红外线的陶瓷粉末或钛元素为添加剂。用作:毯子、席子、运动服、内衣、袜子和防寒服。 (2)调温纤维:用于飞行服、宇航服、消防服、极地探险服、滑雪服和运动服。 (3)太阳能放热纤维:用于滑雪服、运动衫、紧身衣。 (4)其他:电热纤维、太阳绒、化学保温、调温纤维、吸湿放热纤维

2、透视吸汗服装材料 (1)多孔高吸水吸湿纤维 (2)吸汗速干纤维 (3)防水透湿纤维

3、凉爽服装材料:凉爽棉、凉爽纤维、凉爽裤袜、空调型 T 恤、复合型干爽织物、防热 服

(二)卫生、保健服装新材料

1、甲克素保健纺织服装用品 特点:防菌保护皮肤、抗霉菌、保湿性、可染性、抗静电性。 用途:医疗:缝合线、纱布、人造皮肤。 工业:吸收放射线罩布、话筒布、抗污罩布。 服用:抗菌防臭保健纺织品。

2、远红外保健纺织服装用品

3、托玛琳保健纺织服装用品 性能:发射远红外线、释放负离子、使体液呈弱碱性、生物电的性能、抑菌除臭镇静镇痛、冬暖夏凉。

4、抗菌服装用品:AB 抗菌织物、嵌入矿物质织物、抗菌性腈纶、抗菌甲克素面料

5、营养织物:负离子营养织物、罗布麻织物、磁性布、蛋白粘胶长丝织物、纳米营养织 物、美容 T 恤、莨纱保健织物

6、抗污染织物:纳米裤、汗渍不明显面料

7、其他保健纺织服装用品:药物服装材料、微元生化纤维、磁疗服装材料、电疗织物、健身按摩保健服装、生命衬衫、防臭织物、防螨面料、抗血栓的长筒袜、能自然减肥的睡

(三)防护服装新材料

1、防紫外线服装材料

2、防微波辐射服装材料

3、防 X 射线服装材料

4、防中子辐射服装材料

5、化学防护服装材料

6、耐热阻燃防护服装材料

7、防弹服装材料

8、防毒织物

9、智能型织物

10、其他:三防服、伤情检测服、防蚊虫服装、热防护金属镀膜布、安全反光服装材料、抗静电腈纶面料、导电性的聚酯纤维面料

五、生态服装新材料

(一)绿色天然纤维

1、绿色生态棉纤维:不打药、自行脱叶、转基因等。

2、天然彩色棉纤维 识别:(1)我国多为深色、浅不同的棕绿两类颜色。(2)颜色不鲜艳。(3)有认证书。

3、竹纤维:可降解、抗菌性能、吸湿性

4、其他:白松纤维、生物弹性织物、彩色蚕丝。

(二)绿色再生纤维

1、新型纤维素纤维 (1)天丝(Tyocell、Tencel)优点:a.生物降解。b.干强和湿强较高。c.良好悬垂性。d.柔软光滑、有丝般的光泽、良 好的吸湿、透湿性,易漂染、色泽鲜艳。e.风格和手感各异。 缺点:摩擦后起毛。 (2)莫代尔(Modal):可生物降解,色泽鲜艳、棉的柔软、麻的滑爽,丝的光泽,吸水 性优于棉。

2、大豆纤维 优点:(1)外观华贵:光泽、悬垂、织纹细腻。(2)舒适性好:柔软、滑爽、轻。(3)染 色性好:鲜艳、耐日晒、耐汗渍。(4)物理机械性能好 (5)具有保健功能性。

3、甲壳素纤维

4、玉米纤维(PLA,Lactron) 特征:(1)良好的形态保持性 (2)较好的光泽度 (3)具有丝般的手感(4)良好的芯 吸性能

5、牛奶纤维(牛奶丝或牛奶绒) 性能特点:(1)悬垂性、通透性好。(2)内衣裤具有矫正身形的功能。(3)具有润肌养肤、抗菌消炎的功能。

6、再生蜘蛛丝纤维 优点:高强度、高韧性、高弹性、耐热性、与人体的相容性。

六、高性能服装新材料

(一)碳纤维

1、类型及力学性能 (1)普通型:900~1200°C 下炭化,弹性和强力较低。 (2)高强度型:1300~1700 °C 下炭化,强度很高。 (3)高模量(石墨纤维):2500 °C 以上高温石墨化,较高的强度。

2、其他性能:耐高温性、氧化性、耐酸碱性。

(二)芳纶

1、芳纶 1313(Nomex)性能:耐热性、难燃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

2、PBI 纤维(Togylen):聚苯并咪唑,高分子耐热纤维。 性能:纺织加工性、阻燃性、吸湿性、染色性、热稳性、化学稳定性、耐光性。

3、PBO 纤维:柴隆(Zylon),聚对苯撑苯并双唑。增强超级纤维。 性能:强力、模量,耐热、阻燃性,耐冲击、摩擦性。

4、氟纶:聚四氟乙烯纤维(PTEE)。优良性能:化学稳定性、耐气候性、温度适应性、阻 燃性、电绝缘性、抗辐射性。

七、高科技服装及材料

(一)宇航服

1、结构:服装部分、生命维持系统、通讯及控制系统。

(二)运 动 服

1、吸水吸汗服装:WELLKEY 多孔聚酯纤维面料。

2、透湿防水服装:新型碳氟纤维(Gore-tex)

3、低空气阻力服装:COSMOPION 超细锦纶双经平织物。

4、保温服装:Thermostat.

5、NEOPRENE 材料运动服装:合成发泡橡胶材料。

6、其他:锦纶和氨纶经平织物的泳衣,木棉种子织物的救生衣、皮革或极细纤维织制的 摩托车服。

八、新合成纤维服装材料

(一)新型合成纤维面料

1、PBT 纤维面料: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工程塑料。 特点:

1、耐久性、尺寸稳定性和弹性。

2、手感柔软、吸湿性、耐磨性好。

3、染色性能 好。

4、耐化学药品性、耐光性和耐热性。

2、PEN 纤维面料: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纤维。 ●性能:(1)高模量、高强度、拉伸性好。(2)尺寸稳定性好,不变形,熔点温度高。(3) 化学稳定性和抗水解性好。

3、PTT 纤维面料: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柔软性和回弹性好。

(二)仿生学新服装材料

1、仿天然毛皮组合结构的服装材料:类似貂皮的人造皮。

2、仿荷叶结构的超微细结构服装材料

3、仿昆虫翼翅的形态-结构服装材料

4、仿制夜蛾角膜的新材料 服装材料的选择选择服装材料的原则和依据 5W1H 原则 Who:谁穿? Why:为什么穿? Where:什么地方和场合穿? When:什么时间和季节穿? What:选择什么材料? How many:什么价格? 选择服装材料的原则和依据 根据消费者对服装品质和性能的要求选择服装材料

1、服装外观审美性

2、服装穿着的舒适性

3、服装优良的服用性能和耐用性能

4、穿用方便和易管理性

5、安全性与经济性 选择服装材料的原则和依据 参照服装材料的流行趋势进行选择

1、流行信息的超前性

2、信息发布的权位组织和机构

3、流行信息的分析应用 选择服装材料的方法和要求 1 材料的外观、手感和风格 1.1 织物的外观 1.1.1 织物的颜色要纯正 1.1.2 织物的布面要纹路清晰 1.1.3 布边要顺直而平整 1.1.4 不免的光泽自然 1.1.5 布面的花型图案应符合要求 选择服装材料的方法和要求 1.2 织物的手感 1.3 织物的风格 2 材料的染色牢度 3 选择服装材料应注意的问题 3.1 定织定染 3.2 善于利用织物的标签和匹头尾的字样 3.3 进行必要的测试 选择服装材料的方法和要求 考虑的重点

1、侧重点

2、统一性:整体协调

3、匹配性:面辅料

4、针对性:穿者、场合和流行因素

5、经济性 选择和运用服装材料的内容

1、根据所设计的服装款式,选择相应的面料和辅料。

2、运用已有的面辅料设计制作符合要求的服装。

3、设计制作穿着过程中正确处理和使用材料,体现最佳效果。选择和运用服装材料的重要性 服装设计与服装材料

1、不同款式的服装需通过不同的材料表现。(职业装、礼服、休闲装)

2、同一款式的服装用不同的材料表现不同的效果。(宽松的连衣裙:丝、棉麻、砂洗)

3、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服用性能,适合于不同需要的服装。

4、面料的风格特征决定服装款式的特色和可行性。

5、面料采用不同的后整理工艺,使服装有不同的舒适感和装饰感。

6、同一类面料有不同的外观特征。(粗纺呢绒:呢面、绒面、纹面;纱类:棉、涤棉) 选择和运用服装材料的重要性 服装穿着与服装材料

1、衣料和服装的选购:季节、款式、场合。

2、衣料与服装的搭配:质地、肌理、色彩、图案。

3、服装的洗涤、晾晒、熨烫和收藏。合理选择与运用服装材料的前提

1、熟悉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2、掌握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3、了解材料的生产工艺和特殊整理

4、分析流行趋势和对象需求 1 礼服 1.1 种类:礼仪服、社交服、婚礼服、丧礼服、晚礼服等。 1.2 男礼服:大礼服、准礼服、社交西服。 1.3 女式礼服:夜礼服和婚礼服。 1.4 西装:春季:单面华达呢、啥味呢、哔叽、驼丝锦等。 夏季:凡立丁、派立司等。 冬季:双面华达呢、贡呢、法兰绒、粗花呢等。 2 日常生活服装 类型:外出服装和居家服。外出服装特点:流行性、装饰性。 材料:真丝绸、丝光棉、人造棉、氨纶混纺、棉府绸、天丝混纺;纯毛、毛涤、莱卡混纺、仿麂皮、毛及混纺、羊绒等。 居家服特点:轻便舒适;材料:纯棉布、针织布、棉毛布。 3 休闲装 特点:柔软、舒适、便于活动。 材料:光泽和各种花色及卫生易管理衣料。如:棉及混纺(灯心绒、牛仔、涂 层)、涤及混纺、毛及混纺及氨纶弹性面料。 4 职业装 职业场合的穿着,与职业特点密切相关。 职业制服类(穿着统一)分为职业时装类(由行业、企业、部门而定)各类服装的材料选 择。 6 运动装 特点:有弹性、散热、透气、吸汗。 7 舞台装 材料特点:适应角色、注意灯光、不强调质量。 8 童装:婴幼儿装、小童装、大童装。 特点:舒适、安全、趣味和耐用耐洗。 材料:纯棉薄绒布、棉毛布;棉、涤棉、粘胶、涤棉卡其、细帆布;灯心绒、膨体拉毛布、牛仔布等。

9、内衣:卫生、装饰、矫形。

第六章 服装辅料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除面料以外用于服装上的其它一切材料。

二、主要内容:里料、填料、衬料、垫料、线料、紧扣材料、商标标志等。

三、重要作用:决定服装色彩、造型、手感、风格影响服装的加工性能、服用性能和价格。

四、选用依据:服装种类、着装环境、款式造型、质量档次、使用保养及面料色彩和性能。

五、在服装中的适应性:舒适卫生(透气与保暖、重量与压力、污染与危害)、功能。

六、发展概况:古埃及的亚麻衬、原始时代的腰带、文艺复兴时期的衬垫和鞋带、巴洛克 艺术时代的衬架、扣紧材料的使用、拉链的发明。

第二节 服装衬料与垫料

一、服装用衬料

(一)衬料的概念:用于改善面料风格对服装的局部起到加固、定型作用的辅料。

(二)我国衬布发展历史:第 1 代(19 世纪末麻棉衬布)、第 2 代(20 世纪 30~50 年代毛衬)、第 3 代(60~70 年代树脂衬)、第 4 代(80 年代后粘合衬)

(三)衬料的使用部位和作用

1、服装用衬的主要部位:衣领、驳头、前衣片的止口、挂面、胸部、肩部、袖窿、袖山 部、袖口、下摆、摆衩、衣裤的口袋盖及袋口,裤腰和裤门襟。

2、衬的作用: (1)使服装获得满意的造型 (2)提高服装的抗皱能力、强度和力学性能 (3)使服装折边清晰平直而美观 (4)保持服装结构形状和尺寸的稳定 (5)使服装厚实并提高服装保暖性 (6)改善服装的加工性 (7)对服装起到衬托、支撑、造型的作用 (8)修饰人体的缺陷达到最佳穿着效果 (9)提高服装的耐用性

(四)衬料的分类与特点

1、衬的分类方法: 按衬的使用原料分:棉衬、毛衬、化学衬、纸衬等。 按使用的对象分:衬衣衬、外衣衬、裘皮衬、鞋靴衬、丝绸衬、绣花衬等。 按使用的方式和部位分:衣衬、胸衬、领衬、领地呢、腰衬、折边衬、牵条衬等。 按衬的厚薄和重量分:厚重型衬、中型衬与轻薄型衬。 按加工和使用方式分:粘合衬和非粘合衬。 按衬的底布分:梭织衬、针织衬和非织造衬。 按基布种类及加工方式分:棉麻衬、马尾衬、黑炭衬、树脂衬、粘合衬、腰衬、领 衬、非织造衬。

2、各类衬料的特点 (1)棉衬:低档衬,分细平布衬(腰衬、挂面等)和粗平布衬(西服、中山装、大衣); 牵条衬(袖窿、底边)。 特点:布面平整,手感柔软,牢度好。有缩水性。 (2)麻衬:分纯麻衬(高档西服)、麻混纺衬和棉布上胶衬。平纹组织。 (3)马尾衬(马鬃衬):马尾鬃作纬纱,棉或涤棉或毛作经纱。现也用包芯马尾纱作纬纱。 特点:弹性好不易皱折变形。 用途:高档西装、大衣。制服的胸衬。 (4)黑炭衬(毛鬃衬):毛纤维纯纺或作纬纱,棉为经纱,树脂处理形成。多为深灰与杂 色。新型衬有:本白色衬、轻薄型衬、低甲醛衬等。特点:硬挺有弹性,造型好。用途:中高档面料的衬布。 选用原则:面料的厚薄手感、服装的风格和设计要求、衬的厚薄弹性缩水率手感 和成本。 发展方向:轻、薄、软、挺,粘合和组合等高档化。 (5)树脂衬:以棉、涤棉或纯涤纶布为基布,经漂染和树脂胶浸渍处理加工制成的衬布。 特点:硬挺度高、弹性好、缩率小。耐水洗、尺寸稳定,板硬。甲醛含量较高。 分类:纯棉、混纺、纯化纤;软、中、硬;本白、半漂白、漂白。 (6)领带衬布:由羊毛、化纤、棉等纯纺、混纺或交织成布,经后整理而成。造型、保 型和补强。 质量要求:厚实感;手感柔软;有弹性;耐洗性能良好。 (7)其他衬:腰衬、组合衬、牵条衬、领底呢、绣花衬和纸衬等。

3、粘合衬

(1)概念:将热溶胶涂于底布上制成的衬。

(2)常用名词:基布、热熔粘合衬布、热溶胶、土层加工、压烫粘合。

(3)作用:缝制的合理化和省力化、形成优美外形、防止穿着变形、改善面料和服装的 服用性能。

(4) 分类和性能:

1、按底布种类分:梭织粘合衬、针织粘合衬、非织造粘合衬。

2、按热溶胶的种类分:聚酰胺(PA)、聚酯(PES)、聚乙烯(PE)、乙烯-醋酸乙烯 共聚物(EVA)、聚氯乙烯(PVC)。

3、按热溶胶的涂布方式分:撒分粘合衬、粉点粘合衬、浆点粘合衬、双点粘合衬、薄膜粘合衬。

4、按粘合衬的用途分:主衬(大身衬)、补强衬、牵条衬、双面衬、绣花衬等。

5、按使用对象分:外衣衬、衬衣衬、裘皮衬和丝绸衬。

(5)我国发展方向:加速结构调整,形成规模化生产;加强产品开发;提高产品档次, 实施名牌战略;改革经营机制。 (6)质量要求:

1、涂布均匀与衣料粘合要牢,有一定的剥离强度,不脱胶。

2、缩水率与面料一致,不起泡,不起皱。

3、热缩率与面料一致,压烫后有较强的保型性。

4、压烫应不损伤面料,保持面料的风格和手感。

5、具有抗老化性,无吸绿泛黄现象。

6、游离甲醛含量符合质量要求。

7、永久粘合衬有良好的耐干洗和湿洗性能。

8、能耐熨烫加工。

9、有较好的随机性和弹性,具有适宜的手感,能适应服装软中硬的要求。

10、有良好的可剪切性和缝纫性。(7)主要指标 剥离强度:涂布量大小;涂层加工方法和条件;涂层几何形状及胶粒的密度;热溶胶的物 化性质;底布的影响;面料的影响;压烫加工的影响。尺寸稳定性:干热尺寸变化;水洗 后的尺寸变化;粘合洗涤后的尺寸变化。耐洗性能:耐化学干洗和耐水洗。其他:手感; 渗料性能;随动性能;透气性能;剪切性能和缝纫性能;抗老化性能。 (8)压烫方式与压烫工艺 压烫方式:单层压烫;多层压烫(两层正面相对的衬料夹在两层相对的面料之间的压烫、两层衬料在面料的上或下方进行压烫、一层双面涂层胶的粘合衬夹在两层面料之间进行一 次压烫、两次粘合压烫)。 压烫工艺:压烫温度、压烫压力、压烫时间。

(四)服装衬料的选择

1、服装的类别和用衬的部位。(1)类别:男装:很好的造型性、保形性和耐洗性,能经受中间压烫和最后整烫的考验。 女装:良好的手感和优美的造型,防止渗料和局部收缩。 童装:一般用无纺粘合衬布。 (1) 部位:上衣前身部位:主衬,较厚而有弹性的衬,与面料配伍。 边口部位:轻薄的无纺粘合衬。 零部件:手感和耐洗性能。 特殊部位:牵条衬:分 12°和 45°斜牵条粘合衬。

2、服装面料的特性。(1)面料纤维的特性:与面料配伍(羊毛:粘合前对缩水率控制;丝:低熔点、细颗粒; 棉:缩水率配伍;麻:粘合能力强;合纤:压烫温度低于定性温度。) (2)面料的组织结构:薄和半透明面料:细小颗粒的粘合衬及合适颜色;弹性面料:弹 性与面料一致;光滑面料:有细小胶粒而粘合力较强;表面处理的面料:低压力粘合衬布。

3、服装设计与造型。

4、服装的使用和保养。

5、价格和成本。

6、制衣生产设备条件。

二、服装用垫料

1、概念:服装底特定部位所制作的用以支撑或辅垫的材料。

2、肩垫:能使肩部加高加厚,从而穿着挺括、平整、美观。分:针刺肩垫、热定形肩垫、海绵及泡沫料肩垫。或:棉絮肩垫、„泡沫塑料肩垫、化纤肩垫

3、胸垫(胸绒):用于西服、大衣等的前胸夹里。使服装悬垂性好、立体感强、弹性好、挺括、丰满、造型美观、保型性好。

第三节 服装里料及絮填材料

一、服装里料

(一)概念:用来部分或全部覆盖服装里面的材料。

(二)作用与种类:

1、作用:覆盖服装缝头和其他辅料;使服装穿脱方便并舒适美观;可使服装提高质量档 次并获得良好的保型性;使服装保暖并耐穿;增加服装的附加值;保护服装面料。

2、种类:按织造组织分:平纹、斜纹、缎纹和提花里料;按后整理分:染色、印花、压花、防水涂层、防静电里料; 按原料纤维分:天然里料(面部里料、真丝里料);化学纤维里料(粘胶纤维 里料、醋脂纤维铜氨纤维里料、涤纶或锦纶长丝里料)、混纺和交织里料(涤棉混纺、粘 胶长丝与棉纱交织)。

(三)服装里料的选配原则

1、悬垂性、厚薄质地、色彩:

2、性能:收缩性、色牢度、导电性、强度和功能性等。

3、摩擦系数。

4、缝线脱线

5、价格

6、实用性和方便性

(四)里料在服装上的应用

1、真丝里料:光泽明亮、轻薄细致、透气性好。用于真丝高级服装和丝绵服装及丝绒服 装。主要有:电力纺、绢丝纺、洋纺等。

2、人造丝及人造丝交织里料:吸湿性好。粘胶人造丝主要有:美丽绸、羽纱。用于呢绒 服装里料和厚型毛料西服里料;铜氨丝里布:柔软如丝、通爽透气、色泽自然,用于名贵 皮草、礼服及其他高级衣料;醋酯布里料:表面光滑柔软,回弹性和吸湿性都好,用于高 级时装衣料。

3、合纤及合纤交织里料:外观挺括、手感光洁、富有弹性,合纤里料主要有:涤纶里料 (涤塔夫、涤美丽绸、涤细纹绸等,用于男女时装、休闲装和西服。)和锦纶里料(耐磨 柔和、弹性好,易变形,耐热耐光差,主要有:尼丝纺,用于登山服、运动服、女装等)。 合纤交织里料主要以涤棉交织为主(降低静电、透气舒适,但硬、悬垂性较差。用于棉职 业服、冬装、大衣等)。

二、服装的絮填材料

(一)概念:服装填料是服装面料与里料之间起填充作用的材料。

(二)填料的作用 其主要作用是保温(消极和积极)。 要求是:热的不良导体;保健、抗菌、除臭;轻薄、柔软。

(三)絮填料的分类、主要品种性能及用途

1、按材料的质地分:棉花、丝绵、羽绒、骆驼绒、羊绒、毛皮、腈纶棉等。

2、按材料的用途分:服装面料类(裘皮、羊绒等)、服装填充用(棉絮及各种絮片)、服饰用(鞋用革、絮料)、卧具用(棉絮、毡、毯和腈纶棉)。

3、按材料加工方法分:热熔棉、针刺棉、喷胶棉等。

4、按材料的外观分:絮料填料(棉花、丝绵、羽绒、骆驼绒、羊绒)、絮片类填料(热 熔絮片、喷胶棉絮片、泡沫塑料片、美达棉、毛型复合絮片、金属镀膜复合絮片、远 红外棉复合絮片)。

第三节 服装扣紧材料

一、内容:纽扣、拉链、钩环、尼龙搭扣、绳带等。

二、钮扣

(一)钮扣的种类和特点 ?按钮扣的结构分:有眼钮扣、有脚钮扣、按扣、编结钮扣。 ?按钮扣的材料分:树脂扣、ABC 注塑(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塑料)及电镀钮 扣、电玉扣、胶木扣、金属扣、有机玻璃扣、塑料扣、木扣和竹扣、贝壳扣、织物包覆扣 和编结扣、组合扣、其他钮扣(玻璃扣、骨扣、牛角扣)。

(二)钮扣的选用

1、在设计服装时应一并考虑选用钮扣(颜色和款式)

2、钮扣的大小尺寸和重量应与面料配伍。

3、钮扣的性能应与服装穿着与管理条件配伍。

4、钉扣时在服装背面垫扣,里料上缀以备用扣。

5、价格与服装配伍。

三、拉链

(一)结构

(二)术语和含义:拉链、拉牙、牙链、牙链宽度、长度、拉头、上止、下止、拉链带、自锁装置、闭尾拉链、开尾拉链、双拉头拉链、米装拉链。

(三)拉链的种类:

1、按结构形态分:闭尾拉链、开尾拉链、双拉头拉链。按加工工艺分:连续冲压排牙成型(铜、铝)、注塑成型、加热积压成型(螺旋、隐形。 编织)、溶化压铸成型(铸锌)。

2、按构成材料分:金属拉链、塑胶拉链、尼龙拉链。饰用(鞋用革、絮料)、卧具用(棉絮、毡、毯和腈纶棉)。

3、按材料加工方法分:热熔棉、针刺棉、喷胶棉等。

4、按材料的外观分:絮料填料(棉花、丝绵、羽绒、骆驼绒、羊绒)、絮片类填料(热 熔絮片、喷胶棉絮片、泡沫塑料片、美达棉、毛型复合絮片、金属镀膜复合絮片、远 红外棉复合絮片)。 第三节 服装扣紧材料

一、内容:纽扣、拉链、钩环、尼龙搭扣、绳带等。

二、钮扣

(一)钮扣的种类和特点 ?按钮扣的结构分:有眼钮扣、有脚钮扣、按扣、编结钮扣。 ?按钮扣的材料分:树脂扣、ABC 注塑(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塑料)及电镀钮 扣、电玉扣、胶木扣、金属扣、有机玻璃扣、塑料扣、木扣和竹扣、贝壳扣、织物包覆扣 和编结扣、组合扣、其他钮扣(玻璃扣、骨扣、牛角扣)。

(二)钮扣的选用

1、在设计服装时应一并考虑选用钮扣(颜色和款式)

2、钮扣的大小尺寸和重量应与面料配伍。

3、钮扣的性能应与服装穿着与管理条件配伍。

4、钉扣时在服装背面垫扣,里料上缀以备用扣。

5、价格与服装配伍。

三、拉链

(一)结构

(二)术语和含义:拉链、拉牙、牙链、牙链宽度、长度、拉头、上止、下止、拉链带、自锁装置、闭尾拉链、开尾拉链、双拉头拉链、米装拉链。

(三)拉链的种类: 按结构形态分:闭尾拉链、开尾拉链、双拉头拉链。 按加工工艺分:连续冲压排牙成型(铜、铝)、注塑成型、加热积压成型(螺旋、隐形。 编织)、溶化压铸成型(铸锌)。 按构成材料分:金属拉链、塑胶拉链、尼龙拉链。

2、选用原则:根据服装的档次、风格、颜色、厚薄确定绳带的材料、花色和粗细。

3、带类材料:松紧带、橡胶筋与橡皮线、罗纹带、锦纶丝裤带、维纶裤带、腰夹等。

(二)尼龙搭扣:

1、结构:一条表面为圈形,一条有钩的两条尼龙带相向接触并压紧时,圈钩扣紧。

2、作用:迅速扣紧和开启。

(三)服装扣紧用的钩和环

1、原料:金属、树脂或塑料。

2、使用部位:裙腰、裤腰、女胸衣等。

四、选择扣紧材料的要点

1、服装的种类

2、服装的设计和款式

3、服装的用途和功能

4、服装的保养方式

5、服装的材料

6、扣紧件的位置和服装开启形式

7、扣紧件的应用方式

第四节 缝纫线和其他辅料

一、缝纫线的种类和特点

1、按缝纫线原料分:天然纤维缝纫线、合成纤维缝纫线。

2、天然纤维缝纫线:棉缝纫线(软线、丝光棉线、蜡光线或轴线、宝塔线)、丝线

3、合成纤维及混纺缝纫线:涤纶线(涤纶长丝线:特点含油率较高强力高可提高缝制效 率外观光泽和色牢度较好、涤纶长丝弹力缝纫线、涤纶短纤维线)、锦纶线(有长丝线、短纤维线和弹力变形线三种,强力大弹性好质量轻,锦纶长丝线和透明线)、腈纶线与维 纶线(腈纶:耐光、染色好;维纶:强度好、化学稳定高)。

4、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混合缝纫线:涤棉缝纫线、包芯缝纫线。

5、按缝纫线的卷装形式分:木芯线(木纱团)、纡子线(纸管线)、锥形管缝纫线、梯形 一面坡宝塔线。

6、另外工艺装饰线:金银线、绣花线、编织线

二、缝纫线的质量和可缝性

(一)缝纫线的质量要求与评定:强度、光滑的表面、条干均匀、弹性好、缩率小、染色 牢度好、耐化学品性能好、优良的可缝性。

(二)缝纫线的可缝性:

1、概念:能顺利缝纫和形成良好的线迹并保持一定的机械性能。

2、影响:生产效率、缝制质量、服用性能。

3、缝纫线断头的原因:质量差、成缝机构不良、参数调节不良。

4、可缝性的计量方法:定长制、定时制、层数制、张力制。

三、缝纫线的选用

(一)选择的依据

1、面料种类和性能:原料、粗细、强度、颜色。

2、服装种类、穿着环境、保养方式和用途。

3、接缝与线迹的种类。

4、价格和质量。

(二)用量计算

1、影响因素:线迹种类、接缝形式、衣料厚薄、缝口厚度、缝线特数、缝线张力。

2、常用方法:实测估算、经验估算、几何运算。

四、其他辅料

(一)花边

1、编织花边:棉纱为经纱、棉纱或人造丝或金银丝为纬纱,用于:女装、童装、内衣、睡衣和羊毛衫。

2、针织花边:锦纶丝、涤纶丝或人造丝为料。用于内衣和装饰物。

3、刺绣花边:水溶花边,用于高档女时装或衬衫领。

4、梭织花边:质地紧密、立体感强。

(二)商标和标志:区别的标记。用文字和图形表示。种类:胶纸、塑料、皮革和金属等。 其大小、厚薄、色彩和价值与服装配伍。

(三)产品明示牌:原料成分、使用和保养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第七章 服装及其材料的保养和整理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服装及其材 料常用的洗涤、熨烫、染整和 保管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服装及其材料常用的洗 涤、熨烫和保管方法。

2、使学生了解服装及其材料常 用的染整的方法。

服装及其材料的去污

服装上的污垢 1 污垢的种类 1.1 污垢:1/100 到几个微米大小的尘埃及各种化学物品。 体内 固体污垢 1.2 来源 1.3 类型 油质污垢 体外 水溶污垢 2 服装与污垢结合的形式 2.1 机械性吸附 2.1 物理结合 2.2 化学结合 服装及其材料的去污 服装的去渍 1 去渍的方法:喷射法、揩试法、浸泡法、吸收法。 2 去渍的目的:去污、使服装的疲劳得到恢复。 3 去污的步骤 3.1 原则:及时处理、正确识别、区别对待、先试后除、由浅入深、保护衣料、注意安 全。 3.2 步骤 3.2.1 确定是干性去渍还是湿性去渍。 3.2.2 确定去渍对服装的损伤程度。 3.2.3 确定去渍是否方便与费用是否经济。 服装及其材料的去污 服装的水洗 1 选择洗涤方式的原则:根据污垢的内容、服装材料、服装款式。 2 特点:以水为载体,加一定洗涤剂和作用力,去除水溶性污垢,简便、快捷、经济。 3 洗涤条件 3.1 水:水的溶解能力和分散能力强、使用方便、不燃、无毒、无 味、价廉。 3.2 洗涤剂:能够去除污垢的物质:肥皂、皂片、洗衣粉。 3.2.1 表面活性剂:分类:阳离子型、阴离子型(肥皂、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两性型、非离子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 醚、聚醚)。 3.2.2 助洗剂:无机助洗剂、有机助洗剂、其他助剂。 3.2.3 注意:使污垢悬浮或分散;节能高效,无毒。 3.3 水洗类型:手洗和机洗。 服装及其材料的去污 4 洗涤方式 4.1 服装分类:按颜色分、按服装精细程度分、按纤维原料分。 4.2 水洗服装分类:白色纯棉纯麻服装,白色或浅色棉、麻及混纺物服装,中色棉,白色或浅色化纤织物服装,深色 棉、麻及混纺织物服装,深色化纤服装。 4.3 洗涤温度 4.4 干燥:脱水、自然干燥(阴干、滴干、平摊晾干)。 4.5 手洗方式:搓洗法、挤压法、刷洗法、振荡法、煮洗。 服装及其材料的去污 服装的干洗(化学清洗法) 1 特点:利用干洗剂在干洗机中洗涤衣物。 2 适用范围:适用与湿水后易变形、褪色及质地精致、细薄易损的面料和服装。如:毛 织物、丝绸织物、皮革。 3 干洗剂: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抗再污染组分、其他助剂。 4 干洗设备 5 干洗工艺:洗涤(装衣量、洗涤时间、洗涤速度、溶剂重量)、脱液、烘干与冷却。 6 干洗中易出现的问题:钮扣溶解或掉绒、收缩与僵硬、掉色。

服装及其材料的去污

特殊污渍的去除

一、食品污渍 酱油:水、洗涤剂、漂白剂; 果汁:低浓度氨水; 牛奶:氨水、洗涤剂; 茶水:水、洗涤剂、漂白剂;巧克力:氨水; 物油:家用干洗剂、皂液。

二、油渍 机油:汽油、家用干洗剂; 鞋油:汽油;圆珠笔油:酒精。

三、油色污渍 墨水:草酸、氨水;油漆:松节油;墨汁:饭粒、热牛奶; 红汞:酒精、草酸;铁锈:鲜柠檬汁。

四、人体污渍 血液:冷水、加酶洗衣粉、阿司匹林水溶液; 油垢:衣领净、家用干洗剂; 汗液:温水、草酸、食盐加氨水。

五、化妆品 口红:酒精、皂液;美容霜:洗涤剂;粉底霜:家用干洗剂、苯; 香水:酒精、氨水。 服装及其材料的熨烫 1 熨烫作用:使服装平整、挺括、折线分明、合身、有立体感。

2 熨烫工艺条件 2.1 熨烫温度:与纤维种类、材料厚薄、熨烫时间有关。 2.2 熨烫湿度:给湿方法:垫布喷水和蒸汽喷湿; 对服装定形效果的影响:与湿度大小有关; 类型:干烫和湿烫。 2.3 熨烫压力:随服装的材料、造型和褶裥等要求而定。 2.4 熨烫时间 服装及其材料的熨烫

3 熨烫的种类和方式 3.1 依熨烫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分 3.1.1 手工熨烫:推烫、注烫、托烫、侧烫、压烫、焖烫、悬烫。 3.1.2 机械熨烫 3.2 依熨烫的工序分:预烫、中间熨烫、成品熨烫。 4 各种服装材料的熨烫:棉织物、麻织物、丝织 物、毛织物、粘胶纤维织物、合成纤维织物(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氯纶)、混纺织物。 服装及其材料的染整 1 服装及其织物的染色 1.1 染料基本知识: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酸 性媒介染料、碱性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硫 化染料、缩聚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分散染料。 1.2 染色方式:纤维染色、纱线染色、织物染 色、服装染色。 服装及其材料的染整 2 服装及其织物的印花 2.1 概念:在局部施以染料从而获得花纹图案的加工过程。 2.2 工序:图案设计、花纹雕刻或花版制作、色浆配制、印花、蒸化、水洗。 2.3 印花的方法 2.3.1 直接印花:滚筒印花、筛网印花(平网印花、圆网印花)。 2.3.2 间接印花:转移印花(熔融转移印花法、剥离转移印 花法、泳移转移印花法、气相转移印花法)、颜料印花、拔染和防染印花。 2.4 特种印花:微囊印花、发光印花(荧光、夜光、珠 光)、消光印花、发泡印花、金银印花、喷射印花。 服装及其材料的染整 3 服装及其织物的整理 3.1 服装及其材料的一般整理 3.1.1 水洗、石磨洗、砂洗和酶洗 3.1.2 轧光、电光和轧纹 3.1.3 定幅整理 3.1.4 蒸绸、蒸呢 3.1.5 防缩防皱整理:预焙烘干、气化法、浸渍法、后焙烘法。 3.1.6 起毛、植绒整理 3.1.7 柔软、硬挺整理 3.1.8 增重整理 服装及其材料的染整 4 服装及其材料的特殊整理 4.1 拒水整理:防水整理、拒水整理、拒水透湿整理。 4.2 阻燃整理 4.3 防污整理 4.4 抗静电整理 4.5 防蛀整理 4.6 防霉整理

服装及其材料的保管 1 防止服装在存放过程中变质 1.1 服装发脆:虫害和发霉、整理剂和染料发生水结合氧化、残留物对纤维的影响、光 和热的作用。 1.2 服装变色:空气的氧化、整理剂作用、光和热的作用、染料的升华、油剂的氧化和 残留溶剂的蒸发。 2 放湿和防霉

3 各类服装保管注意事项 3.1 棉、麻服装:存放时,衣服须洗净、晒干、折平,衣橱、柜箱、聚乙烯包装袋都要保持清洁干净和干燥,防止霉变。白色服装与深色服装存入时最好分开,防止沾色或泛黄。 3.2 呢绒服装:各种呢绒服装穿着一段时间后,要晾晒拍打,去除灰尘。不穿时放在干燥处。宜悬挂存放,且将织物反面外翻,以防褪色风化,出现风印。存放前,应刷清或洗净、烫平、晒干,通风晾放一天。高档呢绒服装,最好挂在衣橱内,勿叠压,以免变形而影响外观。在存放全毛或混纺服装时,要将樟脑丸用薄纸包好,放在衣服口袋里或衣橱、箱子内。毛绒服装宜与其它服装隔开存放,以免掉绒掉毛,沾污其他服装。 3.3 化纤服装:人造纤维服装宜平放,不宜长期吊挂,以免因悬垂而伸长。在存放含天然纤维的混纺织物服装时,可放少量樟脑丸或去虫剂,但不要接触;对涤纶、锦纶等合成纤维的服装,则不需放樟脑丸,更不能放卫生球,以免其中的二萘酚对服装及织物造成损害。 3.4 裘皮服装:收藏时不宜折叠,应用衣架悬挂在柜橱内。存放时,不要与其他皮件、皮物紧贴,以防粘牢。适当放入少量包好的卫生球,注意防潮防霉,受潮后要及时晾晒。 4 存放衣物的方法 4.1 分类存放; 4.2 防霉防蛀; 4.3 定期检查 4.4 合理淘汰; 4.5 随时整理

Ⅲ、小结:(1)了解服装材料的概念与类别;(2)了解服装用纤维原料; (3) 了解服装用织物的分类及组织结构; (4) 掌握常用服装面料、服装辅料的鉴别与运用; (5) 熟悉新型服装材料的服用功能; (6) 掌握选择服装材料的原则、依据、方法与要求;

Ⅳ、实训安排:

一、市场调研

1、进行市场调研(课余),去面料市场收集面料小样。调查分析评价三个服装品牌的材料选用情况,并做具体描述,作市场调研报告书一份。要求:要求用文字描述详细,思路清晰,表述清楚。

单元课教案首页第 2 次课课题

市场调查、面料采集、面料鉴别 课时数 16 授课内容 品牌市场调查、采集面料小样以及服装辅料、面料鉴别

教学目的与要求 必备知识

1、掌握常用服装材料的特性、功能和方法。

2、具备鉴别常用服装面料、辅料的能力,并合理的运用到设计中。职业能力 对棉、麻、丝、毛、化纤、针织、裘皮面料及辅料有一个较全面的掌握;

重点 面料的分类与鉴别 难点 面料的分类与鉴别

教学设计 图片启发式/互动式/讲解、实验鉴别各类面料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情况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授课地点 B课:服设0912班 第2周星期 3第5节至第2周星期5第6节 第3制版室逸美楼302

注:

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

2、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单元课教案首页第 3 次课课题 服装再造 课时数 16 授课内容

第八章 面料改造

教学目的与要求 必备知识 掌握再造面料的方法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职业能力 (1)能合理选择、使用服装材料;(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对服装面料进行艺术再造,并合理的运用到设计中;(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对市场上各式服装面料的分析鉴别的能力;重点 再造面料的方法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难点 再造面料的方法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 图片启发式/互动式/讲解、实验鉴别各类面料教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情况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授课地点 B课:服营0912班 第3周星期 3第5节至第3周星期5第6节 第3制版室逸美楼302

注:

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

2、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

Ⅰ导入新课:面料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现今的服装设计大多先从面料的设计搭配处理入手,根据面料的质地,手感,图案特点等来构思。服装面料的再设计就是利用对现有材料的观察与分析,大胆想象,从周边的事物中(自然界、各民族文化、人类服装史及绘画、雕塑、建筑等姊妹艺术)汲取灵感,换位思考,利用剪、贴、扎、系、拼、补、折、叠、抽、钩、绗、染、磨、烧、粘、绘等各种技术及传统工艺,结合设计的审美原则对现有的材料进行改造、重组,多元复合或者单元并置的方法,选出最佳方案,从而达到材料创新的目的。

Ⅱ授课过程: 第八章 服装面料再造

一、服装材料的设计原则

1、对比与协调:在材料的再设计中可以运用以下的对比方式:薄厚对比、轻重对比、软硬对比、粗细对比、疏密对比、皱褶与光滑对比、亮与暗对比、凹凸对比、透与不透对比

2、比例分割将原来一体的面料根据美的比例原则分割成数块,可按横线、垂线、斜线及几种线条的综合利用,再按不同的纱向、正反面与不同的材质、不同的肌理重新配置,重新组合成新的面料

3、统一与变化:形状、色彩和材料由相同或相似的各种要素汇集成统一,给人以整齐感、秩序感;变化是指形状、色彩、材质相异的各种因素组合在一起给人以差异性与多样性,造成一种对比的感觉。

4、节奏与韵律:材料设计中可将节奏与韵律用面积的大小变化,颜色的重复、深浅变化,材质的变化,褶皱的粗细变化等加以表现。

5、材料色彩的运用原则:在面料再造设计时不仅会利用色相、明度、纯度、色彩面积、冷暖等变化手法,而且也当考虑到同色不同材料及同材质不同颜色的色彩效应。

6、点、线、面的运用:通过点的形状、位置、数量、排列等因素的变化,可产生不同的心理及视觉效果。线的粗细、宽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感觉。面中几何形具有机械、冷静、现代感强、易于加工制作的特点;自由形面具有轻松、活波、自然的特点材料再造中合理运用好点、线、面的关系,可以达到和谐与生动的视觉效果

7、不同肌理的运用:面料肌理效果可分为触觉肌理和视觉肌理,触觉肌理有滑爽、粗糙、软、硬、轻、重、凉、暖等。视觉肌理有立体的和平面的、有光的和无光的、光滑和皱褶等。分为:同材质的不同肌理组合、不同材质的不同肌理组合

8、自由的表现形式:各种不相关的事物放在一起,而不用考虑连贯性、审美原则等。比如对面料进行拼凑、随意烧洞等破坏性处理等 第一节 艺术再造的定义与手段

一、定义——是通过对面料的再次加工处理,创造出一种新的富有视觉、触觉、质感变化的装饰形式。二.手段

1、面料的变形处理:指打皱抽褶处理,或局部进行挤压、拧等定型处理。

2、面料的破坏性处理:指剪、镂空、烧、打磨等处理,改变面料的原有结构,形成另一种状态

3、面料的重塑造型处理:指把面料折叠成正方形、三角形、星形或塑造成圆形。粽子形、花形、叶形等,形成半立体效果,具有浮雕感。

4、面料的叠合处理: 指把集中不同质感或不同色彩的面料进行叠加,形成重重叠叠、相互渗透、虚实相间的效果。

5、面料的装饰效果:指在面料表面,添加不同的装饰材料,如贴、绣、缝、拼、装饰线、涂色、粘珠等。表现形式:(1)绗缝:具有保温和装饰的双重功能。在两片之间加入填充物后缉线、产生浮雕图案效果。可以均匀填充絮添材料后进行绗缝,也可选择性地为了增加图案的立体效果在有图案的部位填充絮添材料。(2)皱缩缝:是将织物缝缩成褶皱的装饰技艺。现在常用来装饰袖口、肩部育克、腰带等。(3)细褶缝:是在薄软的织物上以一定的间隔,从正面或反面捏出细褶,表现立体浮雕图案的技艺。(4)装饰线迹接缝:是用刺绣线迹将布与布拼接起来,形成一种拼接效果。(5)扎染、蜡染:扎染是一种先扎后染的防染工艺。通过捆扎、缝扎、折叠、遮盖等扎结手法,而使染料无法渗入到所扎布面之中的一种工艺形式。蜡染是一种防染工艺,是通过将蜡融化后绘制在面料上封住布丝,从而起到防止染料入浸的一种形式。(6)丝网印:是在一种轻薄的丝织品上制版印花,是通过丝网的漏印,将设计者的创作意图直接印制在表面材料上,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适合少量时装的手工印花,灵活便利易于操作。(7)染料手绘(8)绳编:是利用各种原料、粗细不同的绳子,通过各种扎、结的扣子,编成各种所需的网状形态。(9)钩:是用钩针钩出所需要的形状。钩出的肌理随针法的变化而变化。可松可紧,可硬可软,可细腻可粗犷,风格不同。钩的技法通常可与机织面料结合使用。(10)剪:是在皮革及一些机织面料上利用剪纸艺术处理成各种镂空的效果。(11)撕:是用手撕的方法做出材料随意的肌理效果。(12)喷绘:是借助于一定的工具在时装面料表面喷上许多色点,利用色点的疏密变化表现各种图形或图像的面料再造方法。分为手工喷绘和电脑喷绘。(13)做旧:是利用水洗、砂洗、砂纸磨毛、染色等手段,使面料由新变旧,从而更加符合创意主题和情境需要的面料再造方法。做旧分为手工做旧、机械做旧、整体做旧和局部做旧。(14)烧:是利用烟头在成衣上做出大小、形状各异的孔洞来,孔洞的周围留下棕色的燃烧痕迹。在面料处理时,利用以上的各种技法可以再造出既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内涵,又独具美感和特色的材料。由这些面料制作的服装更具个性和神采。

第二节 再造面料的类型

一、加法型:指用各种手法,将相同或不同的材料重合叠加,组合而成的立体,有层次,富有创意的新材料。

二、减法型:将原有材料通过抽丝、剪除、镂空、撕裂、磨损、烧、腐蚀等手法除掉部分材料或破坏局部,使其改变原来的肌理效果,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形式

三、变形型:将原来的面料经过抽褶、裥饰缝,从正面或反面捏褶的处理,用拧、挤、堆积、黏合等手法,使面料具有立体感、浮雕感的变形处理。

四、综合法:同时采用以上几种方法,设计出新的富有创意变化的再造材料

第三节 再造面料在服装中的运用

一、再造面料在服装局部的运用一般来说,再造后的面料具有变化,生动、立体、多样化、复杂等特点,用再造材料进行服装局部的设计,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且还能起到强调服装设计的要点,注意要与整体款式设计相呼应,才能产生独特的美感。

二、再造面料的整体运用再造材料也可用于整个服装之中,这样的服装更应强调再造面料新颖独特的魅力,也就是说再造材料具有丰富的“艺术语言”,所以,款式设计应力求简洁,设计的重点是材料而不是款式。

三、高科技在面料设计中的运用在现代的服饰材料艺术中,材料和科技是同等重要的。从80年代以来,服饰艺术单纯地在造型结构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已经力不从心了,因此材料的开发和创新已越来越受到设计师们的重视。有人说21世纪的服装设计趋势将是以材质为构思创作源,比拼面料处理搭配技巧,通过材料来表现其设计特色的时代。而材料的开发和再造,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科技的进步。

1、数码印染技术在面料设计中的运用数码印染技术是印染技术与电脑技术的完美结合。图案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设计,可以随心所欲,充分体现设计师的个性。然后可通过数码喷印技术印出来,色彩丰富,可进行2万种颜色的高精细图案的印制,并且大大缩短从设计到生产的时间,做到了单件个性化的生产。

2、其他高科技技术在面料设计中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服装材料越来越紧密地与高科技结合起来。目前已出现了能够通电话或者上网的滑雪运动衫,用于皮肤病患者的止痒服装、防臭的内衣和袜子,适用于恶劣天气下的超轻手套、太阳能服装,具有记忆能力的内衣及安全性服装。所有这些服装,所以设计师们应融入今天的高科技的环境中,不断开发新纤维、新纱线、高科技的新面料、并将计算机、商务、网络等各种高科技运用于功能性服装的设计中来。

第四节 纺织后对面料进行再造的方法

1、改善织物外观性能的后整理(1)磨毛:是指用砂磨辊使织物表面产生一层短绒毛的整理工艺,也称磨绒。(2)拉绒:是指用刺毛辊对面料进行拉抓,将纤维拉出在织物表面形成短密绒毛的工艺过程。拉抓压力的大小和拉抓次的多少,是保证拉绒质量的关键。(3)割绒:是指将起绒组织的起绒纱线割断,使之矗立,形成整齐绒毛的加工过程。(4)轧花:是指利用织物在湿热条件下的可塑性,用轧辊将织物压平、压扁、压光、压出纹理,以增强织物的光泽、光滑、平挺、外观纹理效果的工艺过程。(5)增白:利用光的补色原理,用上蓝和荧光的方式,增强织物白度的整理工艺过程。(6)水洗、砂洗、石磨:都是对面料进行的整旧处理的加工方法。(7)涂层:是指在织物表面涂覆或粘合一层高分子材料,使织物具有特殊功能或特殊外观的整理工艺。

2、增强织物外观装饰效果的后整理(1)绣花:是指用针线在面料上进行缝纫,由缝纫线线迹形成花纹图案的加工过程。绣花有手绣、机绣、电脑绣,彩色绣、十字绣等不同的绣花工艺。(2)烂花:是指用化学的方法,烂去织物中部分纤维,使织物形成半透明图案的加工工艺。(3)剪花:是指将织花面料的长浮长,用剪刀剪断,将纱线留在面料上形成特殊外观风格的工艺过程。(4)轧花、轧皱:是指利用合成纤维的热塑性能,在加热时对面料进行轧花定型,冷却后花纹保持,水洗不掉的工艺过程。(5)植绒:是指用粘合的方法将细短绒毛吸附在面料上,形成花纹图案的加工方法。(6)泡沫印花、滴塑印花:是指将发泡剂加入染液进行印染加工,使花纹图案突起并具有柔软手感的印花工艺过程。(7)绒线绣、绳带绣:是指将不同装饰感的纱线、绳带用缝缀的方式连接在面料上,形成花纹图案的工艺过程。(8)亮片绣、珠绣:用缝钉的方式将漂亮的珠子、亮片添加到织物上,形成装饰图案的加工工艺。(9)贴花:将布料剪出图案,用缝纫的方法在周边缝绣,连接到面料上去的加工工艺。(10)贴布绣:将与本身面料不同外观和质地的织物,用缝纫线缝缀到面料上的加工工艺。(11)绗缝绣:是指在带有填充物的面料上进行的各种绣花加工工艺。(12)缉线:将面料用缉线的方式形成花纹图案的工艺过程。(13)手绘:是指在面料上手工绘画花纹、图案的工艺过程。(14)扎染:是指用绳线结扎防染、手工染色,形成花纹图案的加工工艺。(15)蜡染:是指用封蜡防染、手工染色,形成花纹图案的加工工艺。(16)粘合:是指将仿钻、仿琉璃、仿玛瑙等晶莹剔透的装饰物,或者绣花图案、泡沫图案等装饰图案,用压烫粘合的方式添加到织物中去的工艺过程。(17)打孔、镂空绣花:是指用减缺方式对面料的加工处理。(18)撕破、毛边:是指将织物的经纬纱线剪断或者抽去的方式,使织物破损、短缺的加工工艺。(19)拼接:是指将不同原料、不同质地、不同色彩图案的织物,以一定的形状连接在一起的加工工艺。(20)缝缀:是指用针线绕缝的方式将各种装饰物吊挂、缝缀在面料上,以达到装饰目的的加工工艺。

3、几种起花工艺相结合的面料在很多服装面料中我们看到,织物的加工整理已不仅限于某一种,几种起花工艺相结合的面料在服装中已越来越多,如织花、印花、缝缀饰物的服装面料,烂花、印花、压皱的服装面料,带珠绣、亮片绣的绣花面料,拼接加珠绣的服装面料,印花加珠绣的面料等。随着人们对服装美的追求,各种新的工艺还在不断的诞生,了解、懂得、学会和应用各种不同的加工、整理工艺,创作、美化服装材料,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相信我们的服装将会更美。纤维制品的后整理加工运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使织物或改变原来的形态,变皱、变挺括,变毛、变光洁、变陈旧,变出凹凸感、变出浮雕感;或添加装饰材料、装饰图案、装饰物品等,使织物更漂亮妩媚,更高贵典雅,更显珠光宝气,更显玲珑可爱或减缺部分材料,使之凹陷、缺损、透明,达到另一种美的观感。织物的后整理加工方法不胜枚举,效果各不一样,细细咀嚼品味,就会有自己的心得。织物的后整理加工就像房屋的装修,可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品位和风格来。把对面料外观的思考、设计、创作,与各种面料加工工艺结合起来,我们就能获得更多崭新的、独一无二的、属于我们自己个性服装的新面料,我们对服装的设计才能更完美。

Ⅲ、小结:

1、服装面料的基础知识;

2、服装面料的鉴别;

3、服装面料的再造;

4、服装面料的应用。

Ⅳ、实训安排:对面料进行艺术改造,并结合服装款式图,将其合理地运用于服装设计之中。要求:

1、制作六至八款面料小样。

2、材料改造独特、构思巧妙、新颖。

3、配色美观、制作精良。

4、以上作业统一用八开纸装裱,自由排版。

推荐第9篇:服装法律法规教案

法律法规培训

为了提高我们员工的商品质量意识和处理柜台矛盾的能力,质管办组织了这一次法律法规培训,希望大家在售前、售中、售后工作中作好我们的商品自查、销售工作以及完善我们的售后服务。这一次我们是以早班会的形式着重的讲一下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要点,以及分析一下在处理售后时遇到的部分案例。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安全权 知情权 选择权 公平交易权 求偿权 结社权 获取知识权 受尊重权 监督权

1、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根据《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纺织产品必须符合(安全技术要求:GB18401—2003)

三大类纺织新产品分别应符合A、B、C三类安全指标要求。2006年起必须符合该新标准,否则禁止销售。新生产的符合该规范的服装,要标明“GB18401—2003”的标识,没有取得相关安全标识的服装将禁止销售。

安全指标分为ABC三类,该规范将纺织产品分为婴幼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三大类

A类:婴幼儿用品: 年龄在24个月以内的婴幼儿使用的纺织产品。 B类: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在穿着或使用时,产品的大部分面积

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的纺织产品(如内衣、衬衣等)。

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在穿着或使用时,产品不直接与人体 皮肤接触、或仅有小部分面积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的纺织产品。 婴幼儿用品必须在使用说明上标注\"婴幼儿用品\"字样。其他产品应在使用说明上标明所符合的安全技术要求类别。

除了商品的安全,平时我们在工作中,做了哪些涉及到顾客安全方面的工作:(如

1、扶梯

2、地上的水渍

3、防盗对顾客随身物品的提醒)同时,应注意卖场环境包括促销活动的现场维护、卖场的安全隐患、货品的摆放是否安全、易于顾客观看、拿取等。

2、知情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知悉商品的真实情况和服务的真实状况的权利。

消费者知情权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关于商品或者服务的基本情况:包括商品名称、商标、产地、生产者名称、所含成分、生产日期;

(二)有关技术状况的情况:包括商品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使用说明书、检验合格证书等。

(三)有关销售状况,包括售后服务、价格、赠品等

《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要点

(1)价签价目齐全,标价内容真实明确,字迹清楚,货签对位,标示醒目。价格变动应当及时调整。

(2)降价商品用降价标价签,如实标明降价原因,原价和现价,保留降价前记录。

原价:是同一经营者在同一经营场地的同一商品在此次降价前的实际成交价格,而不是以前较高的成交价格。经营者应保留降价前十日内的销售价格资料备查。

(3)标价签:必须使用由市区物价检查处(所)监制的标价签。 (4)标价签填写内容(提问)

1 品名。品牌名称+商品名称 (步森衬衫)

2 产地。产地是指产品的最终制作地、加工地或者组装地或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进口商品要写明生产国。(市级以上:如广东省中山市应写为广东)

3 规格。填写商品尺寸、容积、功率、重量等,其计量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规定的计量单位 4 等级。填写商品的档次,级别。如一等品 5 计量单位。个、只、双等 6 零售价格 7 物价员签字 8 商品编码

例:某皮鞋品牌柜台上突然展示出一个挎包,柜台又无任何明示,当职员问到时,员工告知:买满500元可赠送挎包一个。请问你如何看待? 侵犯了顾客的什么权? 分析: 柜台上有活动就应有明示(POP、宣传单),柜台上无任何明示,赠与不赠只掌握在营业员手中,想送就送,或有送这个顾客不送那个顾客的权力,对每一位顾客来说没有公平公正,侵犯了顾客的公平交易权同时也侵犯了顾客的知情权。消法第3章《经营者的义务》第19条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

例:顾客看中一款西裤,要求试穿2尺3的,员工发现无货,在未告之顾客的情况下,将2尺4的裤子拿给顾客试穿,顾客试穿后发现明显偏大,顾客便询问员工,员工才告诉顾客实情,顾客非常生气,对员工进行了投诉。请问你怎样看待此事? 分析:

员工的做法不对,不诚信。侵犯了顾客的知情权。顾客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的尺码,也明确告之员工。员工发现没有顾客所需的尺码应及时告之,如型号偏小,可建议顾客试穿大一个型号的,或请顾客挑选其它款式,而不应采用欺瞒的形式,擅自作主,给顾客带来麻烦。

3、选择权: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和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有买或不买、买这种商品或不买这种商品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例:顾客购某品牌服装,原价为199元现打5折,顾客缴款金额为100元,请问侵犯了顾客的什么权?

分析:侵犯了顾客的公平交易权,因199元打5析后实标价格应为99。5元,但顾客缴款金额为100元,多收顾客0.5元。(举例:超市多收分币明示在收银台找补)

5、求偿权: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例:顾客在某品牌购买了一款皮夹,购买时询问员工皮夹是否是真皮的,员工随口回答为是。顾客买回家后,家人发现不是真皮的,顾客找到商场要求赔偿,且顾客称自己是利用上班时间前来,坚持索要误工费、打车费,请问顾客的要求是否合理,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分析:

1、首先员工缺乏商品知识,对自已品牌的商品材质不了解;工作没有责任心,在自己不清楚的情况下,敷衍作答,没有将商品的真实情况告之顾客,侵犯顾客知情权。

2、后经过了解,该员工才来2天,属于无意的过失行为,并非有意的。向顾客道歉,根据公司的对外承诺员工工作失误给顾客造成麻烦者,对顾客进行奖励。

3、所谓误工费,是指给消费者带来人身伤害,一般这类情况下,才能认定为误工。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处理,需凭单位工资证明给予报销。可告诉顾客公司的上班时间早上9:00—晚上9:30,顾客可在他方便的时候随时前来解决问题。

对于路费公司有一个补偿标准(视情况酌情补偿以公交车费报销):市区2元;近郊4元;远郊及外地顾客6-20元(或邮寄办法)

4、如员工明知道皮夹不是真皮的,却告之顾客是真皮的,有意欺骗顾客的行为,则构成了欺诈行为。按照《消法》第49条应给予赔偿。

例:顾客购买了两条货号相同、价格相同的围巾,买回家后发现,一条材质为100%涤纶,另一条为100%羊毛,顾客认为受到了欺骗,来到商场要求赔偿提出退一赔十。如果你是营业员会如何处理? 分析:

1、首先员工应立即检查柜台上的商品,看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员工应做好上柜检查工作,应清楚知道、熟悉自己的商品。

2、安抚顾客的情绪,并向生产产家索要该款商品的检测报告,后厂家出示检验报告与商品相符。

3、向顾客解释,国家没有规定同规格、同型号的商品必须使用同一材质,可告诉顾客两种面料的围巾各有各的优点,涤纶面料的不刺激皮肤,不易褪色,易于收藏;羊毛面料的保暖性较好。

4、对于顾客提出的赔偿要求不予支持,且对退一赔十的说法国家没有相关规定,公司也无此对外承诺。如商品保持原样,可按照公司15日不满意退换货进行处理。

任何一家大型商场不论在服务或产品质量上都会出现不尽如人意、有瑕疵的地方,所以国家才制定了消法、产品质量法等规定,国家也允许企业有改正错误的机会。所以在处理售后特别是商场有过失行为时,首先要求得顾客的谅解,再跟顾客讲清国家法律法规,另适当给予顾客补偿,宽慰顾客心情。同时,我们在处理售后问题时,要将对顾客的赔偿委婉的表示成补偿或是按公司管理细则作出的奖励。

6、依法结社权: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7、获取知识权: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商品知识:如面料的特性、维护(羊毛易起毛、起球)、保养、如何洗涤、皮鞋的售后服务(油浸皮的护理)等。

8、受尊重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俗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9、监督权: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总服务台受理的投诉、建立的意见簿、义务监督员等)

《产品质量法》 要点

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商场规定:产品标识检查、感官检查、必要的产品内在质量检查。问上柜四道关:四道关:签约索证、入库验收、上柜检查、质量监督)

问:服装标识的标识有哪些?纺织品和服装标识要求

1 制造者的名称、地址 2 产品名称 3 产品号型和规格

4 采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皮革服装应标明皮革的种类名称,有标准规定的应符合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 5 洗涤方法

6 产品的执行标准: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HB)、企业标准(QB)。

7 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8 安全技术要求

*销售者应当采取措施,保持销售产品的质量。(食品、化妆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销售者不得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和失效、变质的产品。 *销售者销售的产品的标识应当符合规定。

*销售者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 *销售者不得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

*销售者销售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二、13种价格欺诈行为

什么是欺诈消费行为?

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诱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进行交易的行为。 请大家举例:你所知道的价格欺诈的行为有那些?

1、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购买的。

例:顾客购买某品牌服装一件,产地是上海,走时较匆忙,将价签一并带走,回家后发现价签与标识不符,标识上的产地是天津,顿时顾客感到受了欺骗,要求商场退货,并作出赔偿。 分析: (1) 经了解,该品牌确实有两个产地,员工工作失误,未做好上柜检查工作(员工应对商品、标识、价签等进行检查),以致出现错误。是一种无意的过失行为,按照公司的对外承诺给予顾客一定奖励。

(2) 如明知是国产品牌(上海)标示成国外的品牌(日本),这是属于有意行为,购成了欺诈。按照《消法》的49条规定给予赔偿。

2、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的。

例:

1、特卖会

2、超市

3、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者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的。

4、使用欺骗性或者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的。

例:POP的规范,有些柜台活动已结束,POP仍悬挂在柜台上。

5、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度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者无从比较的。(虚夸标价)

6、降价商品所标示的折扣幅度或服务与实际不符。(虚假打折)

例:POP标示全场5折起,但故意将“起”字写很小,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很不规范。

7、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的。例:买一条西裤送“皮尔卡丹”袜子一双不标示品名“皮尔卡丹”,与数量一双。或者是三无产品、不合格产品的。

赠品等同于商品,如有“三包”的应严格按照“三包”规定执行。

8、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的;

例:衣服上有污渍须在小票上注明处理品,并写清楚在衣服的什么位臵。

9、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者含糊标示附加条件的。

例:买一送一,不写品名(所赠非所购商品);如精美礼品、大礼包,模糊品名;限量馈赠没有标明馈赠物品总量

10、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有价格承诺,不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的。

例:“百盛”做促销活动:满100送50,顾客满300元也送50,店堂内无任何明示,不累计、不类推。

11、谎称销售价格低于其他经营者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的。

例:皮鞋或服装本商场卖100元,告诉顾客其他商场卖150元,实际都是100元。

12、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者质量与价格不符的。

13、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

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如:盐、水、电、气费等。我们的商品大多数都是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自主定价,属于市场调节价。

同时:《消法》第49条规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例: 顾客试穿后欲购买休闲裤,向员工核实价格,员工告之175元,顾客请员工将裤子留下,自己到其它柜台去配上衣,当顾客返回要求购买时,员工却告之货已卖完,顾客不服在现场吵闹,这时员工才告之,经核查,这条裤子的售价为225元,顾客坚持以175元的价格购买,请问该如何解决? 分析:

1、员工未做好商品上柜检查工作,致使价格出错,引起投诉。

2、员工一错再错,在得知价格错误时,应如实告诉顾客,取得顾客的谅解,而不应欺瞒顾客。

3、在自己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应及时通知柜组长,尽量避免顾客在营业现场进行吵闹,影响卖场营业秩序。

4、向顾客道歉,以175元的价格售与顾客,差价由责任人自行承担。

公司解决售后问题的程序:

营业员—柜组长—值班长—分公司—质管办 例:世纪新都商场开业期间,某营业员为了促销,向顾客介绍“利典安”女包为其独家品牌,其它商场绝对没有,贵宾卡享受9折优惠,顾客购买后却无意在重百看见此包,且正以6折优惠。于是,顾客又在重百购买后随后来到新世纪要求索赔。大家如何看待这个案例? 分析:

1、侵犯犯了顾客的知情权,营业员未如实介绍商品。

2、未作好商品采价工作,致使与邻近商场折扣力度不一,违背了商场的定价原则。(不高于周边商场的平均水平)

3、顾客致歉,退差价,并对顾客进行奖励。

例:顾客购买了某品牌棉絮两床,在使用一年后,无意发现其中一床棉絮内竞装有烟头等杂物,将另一床棉絮拿到商场现场拆开看也发现相同情况,顾客十分生气,要求商场解决。 分析:

1、根据商场质量先行负责制,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首先应该向顾客致歉,并予以退货。

3、此举构成欺诈(产品不得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者质量与价格不符)。应按照《消法》49条的规定进行赔偿(退一赔一)。

处理顾客投诉的要点

1、正确看待顾客的不满、抱怨甚至投诉,有期望才会有抱怨

2、树立顾客永远是正确的观念

3、克制自己,避免感情用事

4、牢记自己代表了公司的形象

5、迅速

6、说明事件的原因

7、对情绪特别激动的顾客要巧妙处理

(1)撤换当事人 (2)改变场所

倾听:保持微笑,认真听取,不要遗漏细节,不要打断顾客的陈述,不要急于作过多的解释,对顾客的抱怨表示理解,并做好投诉记录工作。

询问:重复重点,分析事件的严重性,确认问题是否可解决。

六、商标法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对商品的检查中商标也成为一个检查重点,特别是注册商标.为了保障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国家特出台了《商标法》以保护商标专用权、维护商标信誉。

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商标注册人有权标明“注册商标”或者注册标记。

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六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在此期间未能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予六个月的宽展期。宽展期满仍未提出申请的,注销其注册商标。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十年。 据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例:梦娇公子图形与法国梦特娇相似,使用时只选用相似部分,忽略其它部分,又将香港梦特娇公司字样放大,缩小梦娇公子字样,有意混淆视听.)

(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例

“傍名牌”新手法 分开注册

整合使用

如领舞者鞋,厂方在进行商标注册时图文为一个人形旁边标注领舞者字样,注册公司为香港佐丹奴有限公司。但厂商在标注时却直接把领舞者这三个字舍去了,在他的商标图文旁加上了佐丹奴。厂家在商标注册时图文标志旁写有领舞者字样。国家规定注册商标时用的是什么图文和字样,在销售时必须一样。

法律法规教案

大纲: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产品质量法

二、13种欺诈行为

三、《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要点

四、纺织品和服装标识要求

五、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六、商标法

教学目的: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对现代商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法律法规也因此而产生了许多变更.为了加强和提高员工处理柜台矛盾的能力,增强员工的维权意识,我们在此一起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教学时数:1小时

推荐第10篇:服装缝纫教案

《服装工艺》实验教案

叶依子

第一章 成衣工艺概述

教学目的:

《服装工艺》课程是高等美术院校的学科基础课程,属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纺织纤维通过缝合造型基本知识;熟悉服装造型的前期内容;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动手意识;为未来服装设计成衣缝制部分奠定基础。 教学要点:

要求学生对服装设计和服装结构知识正确理解和实践;引导培养学生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思想;掌握正确的工艺造型方法内容。 学习方法:

理论讲授与实验室操作相结合。

第一节

成衣工艺学概述

一、成衣工艺学 1.成衣的概念

在讲述具体内容之前,我们首先介绍一下成衣的概念。成衣:按标准号型成批量生产的成品衣服,这是要对于在裁缝店定做和自己家里制作服装而出现的一个概念,我们现在服装店中一般出售的都是成衣。 2.成衣工艺学的概念

成衣工艺学则是针对成衣生产而产生的一门研究成衣生产技术与工艺的科学。

第二节

成衣工艺发展概况

一、成衣工艺的影响因素 1.服装加工工具的进步

从最原始的骨针、动物筋制成的线,发展到现在服装常见的加工工具和设备4000余种,出现了包括单缝机、链缝机、绷缝机、包缝机、刺绣机、锁眼机、钉扣机、打结机等缝纫等缝纫机械,打褶机、拔裆机、粘衬机、各种部件熨烫机和成品熨烫机等熨烫机械,摊布机、电动裁布机、模板冲压机等裁切机械,以及电子计算机在服装工业中的应用和柔性吊挂生产线系统等。成衣工艺也由原始的手工作业, 1

发展到机械化自动化作业,服装机械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成衣工艺的发展,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简化和优化生产工艺。 2.服装材料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服装材料的种类很多,有天然的动物纤维、植物纤维、矿物纤维和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以及各种纤维的混纺、交织的织物。新的风格的织物形态和新涂料的产生,推动各种湿热塑型工艺、粘接缝制工艺的发展,从而改进了部件的组合形式,促进新工艺的产生和旧工艺的改进,提高加工效率和制品质量,这里可以举一很常见的例子:粘合衬的运用,代替传统的布衬、麻衬、毛衬等,既简化了成衣工艺又提高了服装质量。

3 .服装品种发展和款式流行趋势

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使服装种类不断增加,主要体现在两上方面: (1)品种的增加,如一些特种职业服和防护服,这些服装具有不同的特殊要求。 (2)服装款式的增多,服装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的特点,要求服装企业能够快速反应市场需求,柔性吊挂线系统、单元同步生产系统、快速反应系统等生产方式的产生,正是这种需求的反应,相应地这些系统也促进了新工艺的产生,旧工艺的改善。

二、成衣工艺技术发展的方向

1、服装机械设备技术

服装机械设备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化,尽量减少生产和过程,提高设备利用率,采用高新技术和设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生产过程管理、仓储管理、产品配送及企业管理,促使成衣工业向高效率、高质量发展。

2、成衣生产程序化

成衣生产过程实现程序化生产,使整个成衣制品生产形成自动化流水线,由原来的每人单独做一件改为流水线生产,对工人的技术要求相对降低,而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

3、纺织技术科学化

采用纺织工业、服饰工业及现代最新技术成果,开发适应新材料的合理而科学的成衣技术,发展无缝缝制、成形立体编织等。“一步法”、“非缝纫”.

三、我国服装生产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我国的成衣工艺历史比较久,但发展缓慢,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停留在个体制作和手工作坊的生产形态,现在我国的服装企业也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而国外的服装生产已经过机械化生产的六十年代、自动化生产的七十年代、计算机化生产的八十年代到计算机网络化生产的九十年代。我国现有的服装企业中约有80%是中小型企业,而且大多是数量型企业,以廉价的劳动加工及大批量的生产在市场参与竞争,据调查,70%的欧洲服装企业拥有服装CAD系统,台湾拥有服装CAD 2

系统的企业所占比例为30%,而我国仅为2.5%,而且柔性吊挂生产系统、单元同步生产系统、快速反应系统在我国应用也很少,由此也可看出我国服装工业技术的落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是中国服装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根据产业竞争理论,一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或利润率)是产业内部竞争状态、要素供给条件、市场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及替代品的发展、新进入者的威胁共五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达国家服装工业的发展历程也表明,劳动力成本在竞争中越来越退居次要地位。因此,判断中国服装工业在未来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有必要从以下五方面加以考察。

1.业竞争低价无序

依靠成本、价格进行激烈竞争是中国服装工业的现状,多数企业忽视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型人材的培养,重硬件轻软件,重生产轻研发,重仿制轻独创,忽视设计、品牌和创新。服装出口基本上是“贴牌生产”,导致加工贸易比重高而出口单价低。目前我国服装行业还没有一个国际品牌,这与我国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2、产业信息化水平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装产业信息化水平很低。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发达国家服装企业已广泛应用于信息采集传递、产品设计、生产管理、电子商务等环节。服装CAD/CAM系统在一些国家达到60-70%的普及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也得到广泛应用,建成了小批量、高质量、多品种、短周期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而我国服装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虽然在“九五”期间有很大提高,但信息化水平低,CAD/CAM的普及率仅为2.5%,企业对信息和网络通讯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还比较陌生,获取国际市场信息的速度慢,缺乏对服装发展趋势的把握。

3、要素供给源源不断

服装行业的要素供给主要包括作为主要原料的面料和劳动力供给。我国面料加工能力处于世界前列。多年来国内面料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中低档面料已严重过剩,一般面料企业对服装企业不具有侃价实力,服装企业处于相对有利谈判地位。

我国高档面料的开发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目前我国出口服装中约有50%使用进口面料,高档面料已成为制约服装行业发展的瓶颈。2002年我国进口面料的平均关税在17%以上,我国承诺2005年将关税降低到11%左右,下降35%;目前国家的产业政策鼓励国产面料开发以顶替进口,因此今后无论是进口面料关税的降低,还是国产面料能够顶替进口,都将降低出口服装的面料成本(面料成本占服装总成本的55%左右)。高档面料对服装的瓶颈制约将逐步消除。劳动力是我国最丰富的资源,虽然近年来东部的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但随着中西部开发的推进,中西部充足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将为服装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

4、产能大于需求增长

服装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需求是稳步增长的。这种增长不但来自人口数量的增长,今后更体现在生活质量提高带来的消费增长。但多年来我国服装产能远远超过需求的增长,服装市场已连续多年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一般产品大量积压,消费者对服装产品的侃价能力不断增强,国内服装价格已连续下跌。市场体系建设是影响市场流通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缺乏成熟、高效的服装流通体系,缺乏像沃尔玛、日本迅销一类的大型服装流通企业。发达国家流行的专卖店、大卖场等连锁商业模式在我国仅初露端倪。诚信建设的缺乏也是导致我国市场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企业间缺乏契约与诚信合作,造成交易成本高企,商品流通阻滞。

5、社会投资蜂拥而入

由于服装行业能够大量吸收劳动力就业,且投资少,见效快,进入壁垒低,在利益的驱使下,80年代起社会投资不断向服装产业集中,许多面料企业也纷纷向服装下游扩张。随着竞争形式向品牌和设计阶段的过渡,未来服装行业的进入壁垒将不断提高,加之行业利润率的下降,新的进入者将放慢进入的步伐。

从上述五种因素分析看出,我国服装行业在要素供给方面基本无约束(高档面料的约束将逐步缓解);市场需求方面虽然国内市场供过于求,但国际市场的出口空间很大;相关产业和无替代品不构成对其威胁。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服装行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行业内部低水平削价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又决定了行业利润率不会长期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我国的服装产业在调整中发展,竞争中前进,出现了几个新特点。 (1)服装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上"系列化"、"多层次化"发展趋势明显。 (2)新增生产能力集中在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常规产品上。 (3)行业内中型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4) 服装生产工程的组成。

成衣工艺加工方法是要根据不同品种、款式和要求制订出特定的加工手段和生产工序,虽说加工方法、顺序不同,生产形态也是不定形的,但是其生产过程及工序基本是一致的,服装生产工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生产工序和环节组成: (1)板制作工艺:基础纸样、样衣试制、纸样修正、系列样板制作。 (2)生产准备:面、辅料选用、预算、测试、整理。

(3)裁剪工艺:分床划样、排料、铺料、剪切、验片、打号等。

(4)缝制工艺:是整个加工过程中技术较复杂也较为重要的工序,包括如何确定加工方法,划分工序,组织工序,选择线迹、缝型机器设备和工具等。

(5)熨烫塑型工艺:是将成品或半成品通过施加一定的温度、湿度、压力、时间等条件的操作工艺,使织物按要求改变其经纬密度及衣片外形,进一步改善服装立体外形,包括湿热加工的物理、化学特性,衣片归缩、拉伸塑形原理和手工机械进 4

行熨烫的加工工艺方法,定形技术要求等内容。

(6)成品品质控制:使产品达到计划质量与目标质量相统一的控制措施。 (7)后整理、包装、储运。

(8)生产技术文件的制订:总体计划、商品计划、款式技术说明书、成品规格表、加工工艺流程图、生产流水线工程设计、工艺卡、质量标准、标准系列样板和产品样品等技术资料和文件。

服装生产工程顺序名词术语,同学们可见课本. 【实验项目】

1.熟悉服装实验室各种缝型机器设备和熨烫塑型工具设备。2.学习熨烫、裁剪等工艺技术。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服装实验室各种缝型机器设备和熨烫塑型工具设备,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2.通过参与熨烫和裁剪等工艺制作流程,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服装生产流程,培养学生对整个服装制作过程的操作能力。【实验工具和材料】

1.各种服装裁剪工具 2.各种服装熨烫工具 3.各种服装缝制工具和设备

【方法和步骤】

1.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2.要领讲授和工艺流程示范相结合。

第二章 成衣基础工艺

教学目的:

成衣工艺基础理论是本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纺织纤维通过缝合造型基本知识;熟悉服装造型的前期内容手针工艺和基础缝纫工艺;为未来服装设计成衣缝制部分奠定基础。 教学要点:

要求学生对服装设计和服装结构知识正确理解和实践;引导学生手针工艺和基础缝纫工艺,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思想;掌握正确的工艺造型方法内容。学习方法:

理论讲授与实验室操作相结合。

成衣工艺基础理论,同学们在以后的服装制作工艺中将接触到一部分,手针工

艺和基础缝纫工艺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专业名词术语需要记忆,如有问题可参见书上内容。

一、针、缝线、衣料的匹配

在成衣工艺中,要正确处理针、缝线、衣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是否制出质量合格、外观美观的服装的制约因素,要依据不同的面料材质选用不同的针、缝线与之匹配。 1.缝线

缝线的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捻向、缝线细度(线密度)、种类。 (1)捻向;(2)线密度;(3)种类。 2.针

针可分为手缝机针(手针)缝纫机针(机针)两类. (1)手针

手针大小粗细用号数表示,1-12号,号数越小针越粗越长,同一号中又有粗条针和细条针之分,一般缝制服装多采用4-8的粗条针,而缝制丝织布、绣花时多采用细条针。

(2)机针

机针又可分为工业用缝纫机针、家用缝纫机针.由于缝纫机种类很多,与其相适应的机针型号、规格形状也不相同,形状有直针、弯针、双头针等.机针的规格用公制代号Nm表示,Nm=100u,u为针刃的直径(单位为毫米).直针的针刃可分为Nm

55、Nm60、Nm65„„针号每档间隔为5,号数越大,机针越粗,这一点与手针刚好相反,公制代事情Nm与我们习惯的机针号数具有如下换算关系。

公制代号Nm 65 70 75 80 90 100习惯号数

9 10 11 12 14 16 面料方面知识同学们要学服装材料学,这里不再重复。

二、针、缝线、衣料的匹配及规格表示

根据缝纫加工的对象确立使用针的规格,对某些特殊织物要根据材料的性能考虑选用特制的机针品种,如球形针的选用,同时还要考虑与线的配合。

第一节 手针工艺

服装手缝工艺即称手针工艺,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手缝工艺曾经在人类生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今天它仍是服装工艺中的一项基本功,特别是高级时装中不可或缺的工艺技术。手针工艺源于服装工艺,又高于服装工艺。作为服装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手缝工艺的各种针法和缝纫技巧,不仅是专业学习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手针工艺是传统的、主要的缝纫工艺技法之一。工具简单,缝制灵活、方便、

随意,并能做出各种复杂和精细的针迹。有一些手针的针法,如钩针针法等,比缝纫机缝纫还要坚实,有的针法可把针迹缝在两层衣料的中间,正、反两面都不露针迹。手针还能做锁眼、钉钮、扎驳头、打套结等。尤其在加工缝制一些高档服装时,有些工艺必须由手工缝纫来完成。它代替目前缝纫机尚不能完成的技能。

手缝工艺的主要工具,是一枚小小的钢制缝针,缝针即手针,俗称“引线”。手缝时通常按缝制工艺的需要,或衣料的质地、厚薄及用线粗细的不同,来选择相适宜的缝针。缝针的质量一般要求针身圆滑,针尖锐利。具体掌握以下三点:

1、了解常用手缝针法名词术语,如缲针、滴举针,环针等。

2、熟悉各种手缝工艺的常用工具。

3、了解手缝针法在服装上的运用。

一、手缝工艺的基础练习

在对手缝工艺进行基础练习时,应该注意其坐姿、手势和操作过程的步骤等 1.手缝工艺的坐姿 2.手缝工艺的手势 3.捏针穿线方法

(1)穿线 (2)打线结 4.纳布练习

二、手缝工艺常用针法

手缝针法,即手工缝纫的运针方法。由于缝纫部位、材料,或缝合要求和作用的不同,需采用不同的针法。主要以下几种:平缝针、纳针、滴针、环针、拱针、三角针、杨树花针、串针等 常用手针工艺方法

1.攻针又称拱针,是手针缝纫最基本的针法。可将两层或多层衣片平面缝制一起来造型装饰,操作时,手针一上一下自右向左,按规定的缝纫线路,连续地保持均匀针距向前进针。

2.缲针起半缝合作用,用于布片与布片间的折叠缝合,正面露出有规律的明显线迹。缲针的操作方法有三种:明缲、暗缲、三角缲。

3.三角针又称花绷针、黄瓜架。针法有一定的固定作用,可单片装饰或布块的拼接装饰。操作时从左向右一针上一针下倒退缝。

4.回针另称勾针、倒勾针,针法有时候与攻针相象,但比攻针线迹稳定。可用于固定面料部位纱线造型(如斜向面料和弹性面料)。

三、手缝针法应用练习

手缝工艺的各类运针方法,主要是对各类服装的衣片起缝合作用。

1、钮眼

(1)锁平头扣眼

(2)锁圆头扣眼

2、钉纽扣

(1)实用扣

(2)装饰扣

3、缲边针法(1)竖缲针

(2)平缲针

【实验项目】

1.手缝工艺基础练习。2.手缝工艺常用针法练习。 3.手缝工艺针法应用练习【实验要求】

1.了解成衣缝制手针工艺技法。2.了解服饰手缝装饰线迹工艺技法。

3了解高超的手工工艺技能的纯装饰性的刺绣针法。 【实验工具和材料】

1.各种服装手针实验工具为剪刀、顶针、碎布、线团、手缝针等。 2.服装手针实验材料。 3.各种手缝针法的示范样品。 【方法和步骤】

1.堂讲授,多媒体演示。

2.要领讲授和工艺流程示范相结合。

第二节 机缝工艺

服装机缝工艺是服装科技发展的产物。19世纪,手摇缝纫机开启了人类服装史的光辉篇章,在今天它成为成衣工艺实现的关键环节。作为服装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机缝工艺的各种针法和缝纫技巧,是专业学习的需要。

机缝是指采用缝纫机缝制加工服装,它是现代服装工业生产的主要手段,利用缝纫机缝制服装工效快,而且针迹整齐美观,缝制简便省事..一般常用缝纫机虽然只能作单一的平针缝纫,但任何服装的衣缝,都是通过拼接缝合而成,尽管服装的衣料缝合形式多种多样,如分开缝、来去缝、包缝、压缝等,所有这些常用衣缝,一般的家用缝纫机都能缝纫,主要是操作的手势和衣料的折叠方法不同。主要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1、了解常用缝子名词术语,如平缝、搭缝、来去缝的概念等。

2、熟悉各种车缝工艺的常用工具。

3、了解缝纫机的性能。

服装机缝工艺基础理论

一、线迹、缝迹、缝型

服装的成形技术有缝合、粘合、编织等,其中缝合是主要的成形方法,缝合是将服装部件用一定形式的线迹固定后作为特定的缝型而组合.缝迹和缝型是缝合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选择与材料相匹配并符合穿着强度要求的线迹和缝型,对缝合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介绍几个概念:

针迹:缝针穿刺缝料时,在缝料上形成的针眼.

线迹:由一根或一根以上的缝线线圈以自串联圈,互串联圈穿入或穿过缝料而形成的一个结构单位。两个相邻针眼之间所配置的逢线形式.

缝迹:在衣片上形成的相互连接的线迹

缝型:一定数量的布片和线迹在逢制过程中的配置形态。 缝迹密度:在规定缝迹长度内的线迹数,亦称针脚密度。

二、线迹结构、性能和用途

缝纫机种类很多,同种缝纫机又可形成多种形式线迹结构以适应不同的用途,故线迹名称繁多,变化复杂.为了使用方便,根据线迹的形成方法和结构上的变化,将线迹分成各种类别和型号.线圈的成圈方式主要有三种:(1)自串联圈(2)互串联圈(3)交叉联圈.图见教材.

1、线迹类型的国际标准

根据线迹类型国际标准IS04915和国家纺织行业标准FZ01019-92,线迹可以分为系列。

100-链式线迹:由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针线形成,并以自串联圈为特征。 200-仿手工线迹:以单根缝线为特征。缝线以单线型式穿过缝料而成缝迹。 300级-锁式线迹:由二组或二组以上缝线形成,其一般特征为具有二组或二组以上的交叉联圈,一组缝线的线圈穿过缝料,并与第二组的一根或几根缝线联结。

400级:多线链式线迹:由二组或二组以上缝线形成,其一般特征为具有二组缝线的互串联圈。一组缝线的线圈穿过缝料,并借交叉联圈和互串联圈与另一缝线的线圈联结。

500级-包缝线迹:由一组或一组以上缝线形成,其一般特征为至少有一组缝线形成线圈包绕缝料的边。

600级-覆盖线迹:缝迹由二组或二组以上缝线形成,其一般特征为有二组缝线覆盖在缝料的两个表面。

2、代号:用3位数来表示,第一位数字表示系列,

二、三位数字用同一系列的不同

线迹,复合线迹用各个线迹代号以一圆点分开来表示。

3、缝制服装常用线迹的性能和用途 (1)300线迹

基本形式:直线、曲折形、暗线迹(交结点浮在外面)

直线型:普通缝合线迹,有单针和双针之分,如301线迹.特点:用线量较少,线迹的拉伸性较差。

曲折型:用线量相对较多,其拉伸性也明显提高,同时外观比较美观,一般用于缝制有弹性要求的针织服装和装饰衣边之用。如30

4、308.

暗线迹:装饰缲边线迹,具有一定的拉伸性,而且缝料正面不露明线,常用于针织服装,如320线迹。 (2)链式线迹

分为单线、双线链式线迹,用线量较多,拉伸性较好。

单线链式线迹:缝线断裂时会发生连续的脱散.有直线型,如101,用于暂时性缝制,如面袋、水泥袋.在缝制针织服装时须与其它线迹结合使用.曲折型如107用于锁扣眼,装饰内衣或连衣裙缝合.暗线迹103,用于纳驳头,底边撬缝。

双线链式线迹:直线型(401)正面线迹与锁式线迹相同,弹力与强力较锁式线迹好,且不容易脱散,常用于弹性较强的面料和受拉伸较多的部分。曲折型(404)也称人字型双线链式线迹,用于服装的饰边。暗线迹(409)用于裤子底边撬缝,多用于针织服装。 (3)包缝线迹

单线包缝(501)一根缝线,缝制毯子边缘的专用线迹。

双线包缝(503)适宜缝制弹性大的部位,如弹力罗纹衫的袖口、底边。 三线包缝(50

4、50

5、509)缝迹弹性好,针织品广泛使用,其中505号拉伸性较大,因而又称为安全缝线迹。

四线包缝(50

7、

512、514)缝迹牢度高,多用于外衣合缝和内衣受摩擦强烈的肩缝或袖缝等处。

复合线迹多是由两种线迹复合而成,并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如五线包缝线迹,由一个双线链式线迹和一个三线包缝线迹,六线包缝线迹由一个双线链式线迹和一个四线包缝线。具有强力大,简化工序的特点,从而提高了缝迹的牢度和缝制的生产效率,多用于外衣或内衣等缝制。

复合线迹用各个线迹的代号组合,中间以一圆点分开来表示(401.505) (4) 绷缝线迹:有装饰线为覆盖线迹(600)无装饰线为多线链式线迹(400级).具有:强力大、拉伸性较好,同时线迹平整,覆盖线迹有装饰作用,用于衣片的拼接加工,针织服装滚边滚领。(40

6、40

7、60

2、60

3、60

4、608)

三.缝型的分类及其应用

缝型的结构形态对缝制品的品质(外观和强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由于缝制时衣片的数量和配置形式及缝针穿刺形式的不同,使得缝型较之线迹更为复杂。 缝型的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代号为ISO4916;我国服装行业标准为FZ/T80003-9 四.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以下几个内容.

1、表示方法:用5个数字表示,第一个表示分类号(1-8),第二三位数字表示缝料的不同构成形式(01-99),第四五位数字表示机针不同穿剩点的位置,刺穿的途径及缝料构成形状的横截面(01-99)。2、图示方法

A、示图通常以形成缝纫式样所需的缝料最少层数表示。 B、缝料层以粗实线表示. C、缝料无边限以波形线表示. D、缝料有边限以直线表示.

E、机针穿刺点或刺穿途径以一直线表示. F、嵌线横截面以大圆黑点表示. G、所有缝纫型式以缝纫完成型式来表示. 3、分类

按形成缝纫型式的线迹和缝料的最少层数,缝型分为8类.见图.服装生产常缝型见教材,影响缝迹牢度的因素 (1).缝迹的拉伸性

在服装缝纫时,缝型的拉伸性与缝料的性能要求相匹配,否则穿着时容易将缝线拉断而开缝断线,缝迹的拉伸性受线迹的结构种类、缝迹密度和缝线的弹性影响 (2).缝迹的强力

缝迹的强力直接与缝线强力有关,缝线强力越大,缝迹的强力也越大。 缝迹密度对缝迹牢度的影响,密度大拉伸性也大,从而可以提高缝迹的牢度.但密度过大反而会产生不利影响,P36表2一4为各种用途缝迹的密度标准. (3).缝线的耐磨性,缝迹的磨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受到皮肤和其它衣服的磨擦,二是缝线与缝料本身的磨擦,逢线的耐磨性主要与逢线自身的性能有关。

一、空车缉纸训练

1、先进行空车运转训练。

2、空车缉纸训练。

3、引线缉纸训练。

二、车缝缉线速度与质量练习。

1、方形兜线练习

2、圆形兜线练习

3、鞋底兜线练习

三、各种缝的机缝方法

1、平缝

2、分开缝

3、坐倒缝

4、搭缝

5、来去缝

6、外包缝

7、内包缝

8、卷边

【实验项目】

1.机缝针法工艺练习。2.运用机缝针法工艺练习作业。 【实验要求】

1.通过对各种车缝缉线的基本训练,使初学者能熟练控制机车,养成良好的作业姿势。

2.了解机缝工艺技法,掌握各种缝子的操作方法,为学习缝制工艺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实验工具和材料】 1.各种服装裁剪工具 2.各种服装熨烫工具 3.各种服装缝制工具和设备

(大剪刀、小剪刀、熨斗、梭心、梭壳、镊子钳、线团、机缝针、碎布若干) 【方法和步骤】

1.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2.要领讲授和工艺流程示范相结合。 【注意事项】

1、进实验室应遵守实验工场的规章制度。

2、实验课结束,应及时关闭缝纫机,以免造成机车长期通电而损坏。

3、离开实验室应及时切断电源开关,以免发生意外事故。【课程考核】

以作业的平均分,平时成绩占30%和考试成绩占70%作为总评成绩

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1、李霞云.张林那.服装工艺学.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

2、刘瑞璞.徐东.女装纸样和缝制教程.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3、张文斌 .服装工艺学.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第11篇:12.服装教案

课题:第12课

服装搭配我在行

教材选择:武汉版

三年级上册

第12课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画图”中的“复制”、“粘贴”等功能对服装进行搭配。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画图”中的“复制”、“粘贴”等功能对服装进行搭配。

教学难点:

用快捷键来进行这一系列操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各式各样的服装饰品图片,ppt课件,用纸折的西装外套,裤子,裙子奖励品。

教学环境:计算机室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开课,揭示主题。

请同学们看电脑屏幕,上面有好多小朋友,每个小朋友穿的衣服都一样吗?他们穿的衣服有夏天的也有冬天的,一年四季,我们都会穿各式各样的衣服,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服装搭配我在行”。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那么我们这节课的目标是学会使用“画图”中的“复制”、“粘贴”等功能对服装进行搭配。到底怎么操作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搭配服装

现在就请大家一起来当一次“形象设计师”,帮他们搭配一下服装,看看谁能成为今天的“最佳设计师”。

①打开画图软件。单击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②打开文件里面的图片。

单击文件—打开—我的电脑—选择E盘-单击打开—选择服装图片的文件夹—单击打开—选择服装图片—打开。 图片上我们看到各式服装饰品。

③同学们可以利用“复制”“粘贴”来组合图形。请看书自学P58页。谁先学会了我们就请他当一回小老师,教教大家。 请出小老师演示讲解 步骤:

1.单击“选定”工具。

2.拖动鼠标选择要复制的衣服。3.选择应用透明背景。 4.单击“编辑”,选择“复制”。 5.在“编辑”菜单中单击“粘贴”。

此时被复制的区域出现在绘图区的左上角。

6.将选择的区域拖动到目标位置。

2.添加配件

①服装搭配好了,我们还要给他们搭配一些配件,如鞋子、帽子等。方法同上。

②师演示操作:图片的拉伸和扭曲。

③在“图像”菜单中还有很多可以对图形变形的有趣的操作,请同学们自己去找一找。

三、操作练习,掌握技巧。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比一比看谁搭配得最多,最有创意!搭配得最多的同学老师奖励他一件衣服。

四、发布作品,交流评价

1、出示学生作品,共同点评。

2、这节课你认为在哪里遇到了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板书设计:

服装搭配我在行

纸折的各式各样的衣服展板

选定

复制:ctrl + c

粘贴:ctrl + v

图像—翻转、旋转—拉伸、扭曲

教学反思:

很多同学选择衣服时只选择了部分,选择不完整,把衣服都切开了,这表明他们操作鼠标的准确度不高,有待提高。有的学生选择衣服后直接拖动到目标位置,这样搭配的服装会被选择的白色区域遮住,忽略了应用透明背景。有的学生开始没有选择应用透明背景,搭配的衣服也被白色区域遮住了。有的学生非常投机取巧,也可以说是太聪明,直接选择好几件上衣一次性地搭配在裤子上。这样他们搭配的套数就最多了。有一个学生搭配得很有特色,用了五件服饰搭配成一套完整的衣服,帽子、耳机、上衣、裙子和裤子。特别是在帽子上还带了一个耳机,这个搭配完整的凸显了应用透明背景的重要性!但是学生们搭配得太投入,忽略了怎么将帽子等配件变形,没有尝试操作图像里的 翻转、旋转和拉伸、扭曲等操作,这个技巧很少有同学尝试。

我觉得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我自己用彩纸折成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把它挂在黑板上,这样既凸显了主题,又作为奖励品发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的印象。不足之处是,只顾着有没有同学不会操作,课上完后没有及时的总结。 没有给予学生太多时间去思考,反思,总结。收尾比较急。

第12篇:化学教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P6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

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 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铁3Fe + 2O2 ==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 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

34、P35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现象表达式

电解水验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 通电 2H2↑+ O2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分子备注

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相似性小,轻,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相异性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互关系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单质纯净物化合物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不带电电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 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原子

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的意义: N的意义:

5、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金属元素

6、元素的分类

非金属元素液态固态气态稀有气体元素

7、元素周期表

四、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A、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C、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4、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五、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HO2的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六、化合价

1、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七、

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 H2O

八、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如: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58.5 KClO3 的相对分子质量=39+35.5+16×3=122.5

根据化学式,也可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如:在 H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6=1:8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2:32=3:8 如: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先计算出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14+16×3=80 2.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色散性好,坚硬)

2.石墨(软,有滑感。具有导电性,耐高温) 3.C60(由分子构成) 性质:1.常温下不活泼

2.可燃性C+ O2==(点燃) CO2 2C+ O2== 2CO 3.还原性C+2CuO==2Cu+ CO2 4.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 2.焦炭炼钢 3.炭黑颜料

二、CO 2的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CO2+ H2O== H2+ CO3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 H2O 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装置:固液常温下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验证)用澄清石灰水(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三、CO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2CO+ O2== 2CO2 还原性CO+CuO==Cu+ CO2 毒性:使人由于缺氧而中毒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作用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和空气

3.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三、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对空气的影响:煤和汽油燃烧对空气造成污染

四、清洁燃料:乙醇和天然气

五、能源1.化石能源 2.氢能 3.太阳能 4.核能

这些能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二、金属材料1.纯金属铜铁铝钛

2.合金定义:在金属中加热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常见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

三、金属性质

1.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

2.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 2Mg+O2==2MgO ;2Cu+O2==2CuO 金属与酸反应Mg+ 2HCl==MgCl2+H2↑ Mg+ H2SO4==MgSO4+H2↑ 2Al+6 HCl== 2AlCl3+3H2↑

2Al+3H2SO4==2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2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金属与溶液反应2Al+3CuSO4==Al(SO4)+3Cu Cu+ Al(SO4)==Cu(NO3)+2Ag

四、金属资源的利用

1.铁的冶炼:1.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2.原理:Fe2O3+3CO==2Fe|+3CO2 3.设备:高炉

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铁生锈的条件与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变化 2.防止铁生锈地方法:1.干燥,2.加一层保护膜3.改变其内部结构

3.金属资源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第13篇:化学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有哪些改变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 自任教初中化学以来,本人一直在研究化学教学法,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进行化学教学,效果甚好,新的化学课程改革,不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更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样才促使教师主动的采取新的教学方法,使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化学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前提,观念转变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 我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化学教学的几点变化:

一、教师与学生方面的改进

首先,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化学知识的传递者、知识生产线的操作工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面对新教材,我们的化学教师也不再唱独角戏了,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更注重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做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新课程理念打破了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其次,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有效地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注重激励、表扬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降低,同时多介绍一些与生活有关和有趣的化学知识,有利于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以表扬和鼓励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建立起信心,相信自己能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教材认识方面的改进

首先,初中化学新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逻辑关系,改变了学科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新教材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课题,编入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如空气和水、燃烧和灭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属材料和金属资源保护,化学与生活等。在具体内容中编入了如何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如何灭火、如何防护钢铁锈蚀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使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能够初步解决一些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能从切身感受中体验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

其次,更注重实验探究。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以往的实验是教师按着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学生按着实验台上的实验用品和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式实验操作。课改后的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过程中坐到学生中间,和同学平等交流讨论,有时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尝试教师的角色,离开座位,走上讲台,这些改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恰当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它可以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娱乐形式中,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树立“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在教学中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真正领会课改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向行动转化,本着为学生服务,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而继续努力!

第14篇:服装教学反思

服装教学反思

篇1:服装>教学反思

传统的教学地点是学生在教室上课,老师是以“粉笔加黑板”为教学工具,这样学生的课堂空间太小,缺乏创新思维、思路狭窄,不知道自己所做所学是否与企业一致,碰到问题束手无策,不能利用已有的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尝试下面的做法:

(1)、课堂教学走进企业

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模式,在于其成功地实施了双元制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和内涵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双元制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十分重视学生实践技能与技巧的>培训。理论教育注重实用性,并与实际紧密相连,服从时间需要,整个教学是针对企业的需要来展开的,整个培训内容是在国家培训大纲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较好的保证了学生训练项目与毕业后工作的接轨。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是教学的宗旨。让企业走进学校、学校走进企业,通过校企结合使企业的血液得于常流常新,给企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校企结合使学校的教学方向跟紧企业发展方向;从而做到洞悉市场行情,为企业输送新鲜的血液。为服装教育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让课堂走进市场

职业教育如何把握市场需求的脉搏,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人才,加速顺利的走向市场,服务市场经济,这是个崭新的问题。对此,我对服装结构制图教学课堂地点进行了大胆尝试,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出教室,走向市场,走向商店,进行真刀实枪的课堂教学。如我们在上西服驳领配领时,教材的配领方法没有对领面进行翻领与领脚的分割,而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西服的领面是进行分割的,其作用是工艺成品之后更服贴。如果光在课堂上直接讲解领面与领脚分割、教他们如何制图,学生会被动接受,但是学生学习求知欲激发不起来。因此,我尝试进行改革,要求学生通过对市场西服领子结构造型的直接感受,弄懂为什么要分割,分割有何好处,如何合理分割等等。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就增加了我开设第二课堂的信心。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周末、假日、自习课等时间,对款式结构、色彩、面料等综合性资料的搜索收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缩短了所学内容与市场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篇2:服装教学反思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服装专业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实践和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2、>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授人以渔”,重视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如指导学生预习方法:教师可在前一节课布置回家作业时,列出提纲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学生也将受益终身。如技能操作训练课:既要求学生记住主要的理论知识,还得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学习材料的准备﹚,另外,特别引导学生如何掌握操作的技巧、方法与规律。教师的示范要规范,准确,有目的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而引导学生,使学生学有榜样。当然,学生在技能练习中,使用知识、技能操作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教师一定要认真及时加以纠正。

此外,在平凡的课堂上,我们专业课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自然地、巧妙地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团队合作、吃苦耐劳、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强大的学习动力。

4、自主学习,培养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首先是自主学习,可是在目前,职校绝大多数不太可能实现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这倒不是教师们觉得自主探究不好,而是感到真正实行起来有种种困难,究竟有哪些困难在阻碍我们?

我们职校老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要求学生讨论,可是学生们面面相觑,谁也不说话,老师为了打破尴尬局面,一次次地加以引导,但是仍不见成效,无奈之下,只能自己讲个不停;或者有的同学会借机发挥,讲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引起班级同学的哄堂大笑或矛盾纠纷。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提出的理由很有代表性,如:\'学生缺乏自学的能力,很多人连课本都看不懂,要是给他们探究问题,他们怎么搞得懂呢?\'、\'教学进度是按计划进行的,这样的讨论很费时间,进度就会受影响,\'等等。其实这些老师的感受是真实的,他们的观点也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缺乏知识基础,就放弃探究学习本身。其实,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得一样多。只是在职校学生中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要做更多更充分的准备,特别需要了解:学生需要的是什么?目前学生的基础知识还缺少哪些?学生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掌握? 因此,探究学习的过程仅仅坐在课堂里,是得不到满足的,需要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进实验室、走进网络世界。

5、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要在 45 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多媒体教学可运用于专业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课,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给学生第一手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多次重现,帮助学生复习掌握;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能把学生的作品或学生操作实况拍成录像,在课堂上播放,师生共同活动,激起课堂高潮,这样,既便于观察真实现象,同时也可以保留资源多次重现。

6、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工艺实践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在组织专业课教学方法上采取“三动”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启动”,学生的“主动”,师生的“互动”,使学生在乐中而乐;同时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贯穿了“四个一”:激发学生一点兴趣,体验一个学习过程,领悟一项操作技能,留下一个发展空间。

篇3:服装教学反思

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简而言之,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在我多年的服装教育实践中,比较注意以下几点做法,并小有>收获,现简述如下。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 “ 传道、授业 ” 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 “ 上服装专业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 ” 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实践和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2、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 , 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 —— 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工艺实践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3、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 “ 这是我的课 ” 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第15篇:化学史 教案

高二化学选修课

化学史

授课教师:韩 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元素的发现、元素周期律及元素的力量的介绍,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形成辩证的唯物史观和不畏艰险、顽强探索的科学精神,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课时安排 4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该课从元素的发现、元素周期律及元素的力量三个方面多角度全新的诠释了高中阶段学生们感觉抽象和难理解的知识。带领学生探究元素背后的故事。

第一部分 元素的发现

介绍化学元素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其方法: 1.古代已知的元素:金,银,铜,铁,锡,铅,汞,七大金属及非金属类的碳,硫磺.金,银,铜,铁,锡,铅,汞,七大金属及非金属类的碳,硫磺.2.中世纪才被发现的元素: 燐,砷,锑,铋,锌 燐,砷,锑,铋,锌 3.空气与水: 氢,氮,氧 氢,氮,氧

- 1

在门捷列夫编制的周期表中,还留有很多空格,这些空格应由尚未发现的元素来填满。门捷列夫从理论上计算出这些尚未发现的元素的最重要性质,断定它们介于邻近元素的性质之间。例如,在锌与砷之间的两个空格中,他预言这两个未知元素的性质分别为类铝和类硅。就在他预言后的四年,法国化学家布阿勃朗用光谱分析法,从门锌矿中发现了镓。实验证明,镓的性质非常象铝,也就是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镓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充分说明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的一条客观规律;为以后元素的研究,新元素的探索,新物资、新材料的寻找,提供了一个可遵循的规律。元素周期律象重炮一样,在世界上空轰响了!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在世界上留下了不朽的光荣,人们给他以很高的评价。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经指出。“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的规律,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这个勋业可以和勒维烈计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轨道的勋业居于同等地位。”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并不是完整无缺的。一八九四年,惰性气体氛的发现,对周期律是一次考验和补充。一九一三年,英国物理学家莫塞莱在研究各种元素的伦琴射线波长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后,证实原子序数在数量上等于原子核所带的阳电荷,进而明确作为周期律的基础不是原子量而是原子序数。在周期律指导下产生的原于结构学说,不仅赋予元素周期律以新的说明,并且进一步阐明了周期律的本质,把周期律这一自然法则放在更严格更科学的基础上。元素周期律经过后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斗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门捷列夫除了完成周期律这个勋业外,还研究过气体定律、气象学、石油工业、农业化学、无烟火药、度量衡等。由于他总是日以继夜地顽强地劳动着,在他研究过的这些领域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就。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1789年,拉瓦锡出版的《化学大纲》中发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元素表》,在这张表中,他将当时已知的33种元素分四类。

- 3

“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认为,物质有4 种成分:土、气、火和水。2000多年间,他的理论被当做智慧,直到350 年前才被现代科学推翻。门捷列夫1869 年设计元素周期表时,表里有63种元素;现在化学课上使用的类似的表格里有118 种。休·奥尔德西把所有的元素分为5 种:权力、火、技艺、美和土。如跟权力有关的元素:经济方面的金、银和铂,工业力量方面的铁,还有核能方面的一些元素。”

我们生活在元素组成的世界。帝国靠金立国,如中世纪的西班牙。英国则是以炭(煤)和铁立国,美国是以炭(石油)和硅立国。元素周期表已变成了一种符号,被印到了杯子、领带和浴帘上。英国艺术家西蒙·帕特森曾经用电影明星的名字重新解释化学元素符号,金因为其化学符号是Au,就变成了奥黛丽·赫本,银(Silver)成了菲尔·西尔弗(Phil Silver)。

在滑铁卢战役打败拿破仑的英国的威灵顿将军之所以人称“铁公爵”,不是因为他在战斗中很英勇,而是因为他给在伦敦的家装上了铁窗以防备暴徒。希特勒崛起时,德国两位科学家马克斯·冯·劳厄和詹姆斯·弗兰克把他们的诺贝尔奖金质奖章交给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保管。到了1940 年,丹麦被德国人占领。玻尔很为难:从纳粹德国出口黄金是违法的,被发现藏有金质奖章会被处死。同事建议他把奖章埋起来。玻尔选择了用王水把奖章溶解。后来德军搜查玻尔的研究所,没有发现金子,只看到了装有棕色液体的塑料杯。战后玻尔又从这些液体中提取出金送回瑞典,为劳厄和弗兰克铸造新的奖章。

我们知道,碲是最难闻的元素,要是科学家把它蹭到了皮肤上,好几个星期身上都会有大蒜一般的气味;铍则有点甜;铑是售价最贵的元素, 所以保罗·麦卡特尼1979 年成为最畅销的词作者和音乐家时,吉尼斯奖励了他一个用铑做的唱片。

元素处于化学和物理学的接合点,所以在给元素命名的时候引发了争议。最终物理学家占了上风。用化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元素只有3 种:门捷列夫(钔)、约翰·加多林(钆)和居里夫人(锔)。而居里夫人既是化学家也是物理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和物理学奖她都得过。化学家会耍一些骗人的把戏。镓看上去很像铝,但是到29 摄氏度就会熔化。用它做一把勺子,给客人用来搅动他们的茶,看着勺子熔化,在杯子底部形成一个金属坑。

●评价方式

学生以上述化学史(元素相关知识)为主体撰写小论文,畅想一下充满元素美好未来。

- 5 -

第16篇:化学氧气教案

课题2 氧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完成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演示实验: [ 实验2-2 ] 至 [ 实验2-4]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 层层深入、讲述新课 1 氧气的物理性质

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通常从哪几个方面出发? 让学生通过观查氧气,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回忆氧气的物理性质:

a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密度比空气略大 c 不易溶于水

d 氧气 –183c 液态氧 -218c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雪花状)

2、氧气的化学性质:

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是学生达标的关键。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我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探究实验的模式进行教学。

1、[实验2-1]:学生分组实验:检验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会逐渐熄灭,将它放在氧气中会怎么样呢? 学生做实验,同学们观察, 相互讨论

[注意]:(1)发现问题要思考、讨论 [小结]:

2、[实验2-2]:硫在氧气中燃烧 我采用学生演示 [ 教师解释滴加水的作用——为了防止空气的污染 ],学生观察,然后提示问题

活动与探索:1)、硫在空气中和氧气在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2)、硫燃烧产生有害气体,为了减少或避免空气污染,应如何改进实验?

3、[实验2-3]::木炭的燃烧

活动与探索:1)、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在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注意]:(1)发现问题要思考、讨论 [小结]:

4、[实验2-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活动与探索: 1)、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如果给它提供足够的氧气,能燃烧吗?怎么样才能让它燃烧起来?

2)、如果温度很高的物体落在玻璃上会出现什么后果? 共同讨论后,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得出现象和结论: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① 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②放出热量

结论: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总结:

1、为什么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放在纯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使学生懂得:反应条件(点燃)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为什么点燃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空气 中氧气约占体积1/5),使学生懂得:物质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

通过对实验的总结,使学生在知识和思维上有所创新和提高。

5、[实验2-5]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 + 氧气

氧化镁

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接触化学实验次数较少,实验的基本思路还没有初步建立,更达不到具体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师应给予引导,让学生大胆的猜想,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课本知识,如果学生有合理的实验方法,我就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尝到探索、实验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第17篇:化学双语教案

Dalton’s Atomic Theory

 The history of Dalton’s atomic theory  The main points of Dalton’s atomic

theory  The three laws

Name: Wuxian

Date:9月28日

Good afternoon everyone, Today I will tell you about the Dalton’s Atomic Theory.It is divided three parts.There are the history of Dalton’s atomic theory, the main points of Dalton’s atomic theory and the three laws. Ok, Now.We begin to learn the first part, the history of Dalton’s atomic theory. At the beginning of human history,

people started to think about what matter as and how matter behaves.And it was not until 1808 that the idea of the atomic nature of matter was seriously revived by John Dalton(约翰道尔顿).He suggested that matter is made up of different tiny particles that would remain unchanged during chemical reactions .The theory was supported by experimental evidence.

And the second part is the main points of Dalton’s atomic theory.The main points of Dalton’s atomic theory are as follows: (1)All matter is made up of tiny, indivisible particles called atoms. (2)Atoms can neither be created nor destroyed. (3)Atoms of the same element are identical and have the same ma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4) Atoms of different elements are different, having different maes and different chemical properties. (5)Atoms of different elements combine to form a compound, the number of atoms combined bearing a simple a whole number ratio to each other.The last part is the three laws.The atoms theory was verified by three fundamental laws of chemistry.The three laws are: (1)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2) the law of definite proportions .(3) the law of multiple.Do you understand? Ok! Very good! This cla is over,

Thank you!

第18篇:化学知识教案

第一课

认识常用实验室仪器

一、常用常见实验室仪器 试管(大试管、小试管)、烧杯(大烧杯、小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铁架台、托盘天平、集气瓶、试剂瓶等。 说明:让学生直观认识这些常见仪器。

二、介绍以上仪器的用途,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

三、老师演示以上仪器的使用,同时说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使用以上仪器。

第二课

认识空气

一、询问调查:

1、你知道空气的成分吗?

2、空气中的成分各自有什么用途?

二、调查完毕后,根据孩子们了解的情况进一步介绍与研究空气成分有关的几位科学家。最终得出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

三、小实验

我们利用科学家拉瓦锡的实验原理自己也可以动手(自制教具)。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1、观看一段视频

2、动手实验

四、介绍空气中主要成分的用途 观看视频,介绍一些生活实例 说明:食品包装袋内的气体

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结合视频) 主要介绍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防治

1、主要污染物

2、几大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治)、臭氧空洞、酸雨(形成、破坏)、光化学烟雾 介绍雾霾(资料)

3、空气质量日报

六、实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课前准备:澄清石灰水

课堂布置:让学生自备饮料吸管 延伸:鱼鳔内的气体、竹子内的气体

第三课

氧气的制取

先观看录像在动手做实验

1、实验室制取氧气 介绍药品、制取原理

2、介绍工业制取氧气(观看录像)

第四课

氧气的性质实验 做实验,观察现象、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实验:碳、硫、磷、铁、镁 总结实验现象。

第五课

水资源

一、调查

1、调查学生所知水资源的有关知识

2、说说你在生活中如何用水

3、说说你所知道的你生活的周围水哪里受到污染的 总结保护水资源有两个方面:节约用水;防治水体污染

二、水体污染的来源及防治 观看录像

国家节水标志

三、水的净化

1、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2、区别硬水和软水

3、制取少量蒸馏水

4、自制简易净水器

第六课

燃烧的条件

一、实验

观看录像(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总结燃烧的条件

二、、说出是蜡烛熄灭的方法(各抒己见)

总结灭火原理

三、介绍灭火器

四、资料:

1、下面是一些燃烧及灭火的实例,情分析原理

2、介绍家庭防火十要点

3、动画《火灾逃生》

五、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与自救(录像)

第七课

介绍金刚石、石墨、碳六十(播放录像)

第八课

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

一、播放录像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性质系列实验

3、二氧化碳溶于水

二、二氧化碳的用途

播放录像:二氧化碳的循环使用

灯火试验 第九课

化石燃料

1、介绍三大化石燃料

说明:沼气、瓦斯爆炸、可燃冰

2、介绍几种新能源

第九课

金属

课前布置作业:手机生活中的常见金属

1、说出或出示你知道的金属

2、介绍黄金白银紫红铜(金属的特性区分)

3、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硬度最高的金属——铬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4、中国古代金属的冶炼成就和当代金属材料(炼铁)---------观看视频

5、人类发现并使用金属的出现顺序

6、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7、初步介绍合金

如何进别真假黄金

8、小实验

镁条、铁丝、铝片的燃烧 初步介绍金属活动顺序表

9、铁生锈的条件及防锈

10、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第十课

生活中的酸碱盐

课前作业:

1、查看果汁、饮料、啤酒、葡萄酒、酸奶等瓶上的标签及厕所清洁剂和厨房清洁剂瓶上的标签,找出其中含有的酸字或碱字或盐字的成分,分类记录下来。

2、自带几片胡萝卜片、紫甘蓝菜叶

一、把学生记录的东西整理、分类,找出其中的酸、碱、盐。

二、兴趣小实验

1、一封密信

果导片、白醋、纯碱

2、变色汽水、自制汽水或调制鸡尾酒

3、变色溶液

4、清水变牛奶

5、燃不着的纸巾

6、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三、自制酸碱指示剂

四、作业

家庭小实验

把一颗生鸡蛋放入白醋中浸泡一周,每天观察并记录现象。

第19篇:化学实验教案

案例1 口香糖去哪里了 【实验器材】 口香糖,巧克力 【实验介绍】

请孩子先嚼1片口香糖,片刻后再嚼1块巧克力,将口香糖和巧克力在口中一起嚼,孩子亲身体验到口香糖的“嚼劲”失去,疑问“似乎口香糖没有了”。

【教学流程】(教师的行为和提问想吃口香糖吗一为什么喜欢吃一吃口香糖的好处一吃完口香糖随便丢弃吗一口香糖粘在地面或地板上的坏处一有什么办法清除地面或地板上的口香糖一请同学做实验一引导学生感受巧克力溶解口香糖的神奇效果一请大家反思“用巧克力去除口香糖是否切实可行?”一鼓励“大家能不能以后从巧克力中研究开发出专门清除口香糖污迹的清洁剂?”

【目标整合】

用一小块口香糖引导学生体验过程,信手拈来,却意义非凡:实验前观察口香糖的状态、颜色、香气;实验中感受口香糖在口中的状态和甜味变化。

口香糖是小学生们喜爱的零食之一,但很多孩子只是单纯觉得好吃,并不清楚吃口香糖的益处,我们在实验前通过正向引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吃口香糖对人体的三点好处:清新口气、清洁牙齿、加有木糖醇的口香糖可以减少嘴里的酸性程度,有效防止蛀牙,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通过体验这个小实验,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口香糖的认识和吃口香糖的目的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应用体验的经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试验原理】

巧克力中的热量把口香糖中的胶质破坏了 案例2你也可以制作喷泉 【实验器材】

“曼妥思”薄荷糖,250 mL可口可乐 【实验介绍】 将可乐瓶盖打开,将1包“曼妥思”薄荷糖倒入瓶中,可口可乐会迅速且大量地从瓶里涌出,如喷泉一般。 【教学流程】 提问:“喜欢喝可乐吗”一观察“可乐中有什么配料”一为什么喝完可乐常常会打饱嗝一有没有尝试“曼妥思”薄荷糖丢进可乐一实验演示一实验告诉了我们有什么危害一如何利用此实验丰富生活 【目标整合】

提醒学生观察可乐的配料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从身边学习科学知识的意识。 喝多了碳酸饮料容易打嗝是很多同学经常体验的生活现象,教师就这一体验出发作出浅显解释,突出二氧化碳的变化。 该实验虽然现象明显,但作为老师也要告诫小学生不能将可乐和“曼妥思”薄荷糖一起食用,否则会造成一定危险,。教师也应再从积极的一面进行启发,鼓励学生模仿此实验自制喷泉,学会用身边的事物丰富自己的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操。 【试验原理】

会发生“沸腾可乐”现象,这种现象应该是由于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与糖果疏松易吸水表面的渗透作用所致。也可能是柠檬酸等酸性物质与碳酸饮料中的碱性物质混合后,会形成柠檬酸钠,过程中还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因此如果糖果中含有柠檬酸,那么“沸腾可乐”产生的原理就有可能是酸碱物质混合后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进而造成喷涌。 案例3薯片为什么不能多吃 【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坩埚钳,薯片 【实验介绍】

用坩埚钳夹住1片薯片在酒精灯上点燃,引导学生从视觉、嗅觉、听觉和感觉四个角度观察薯片燃烧的过程,并做好现象记录。 【教学流程】 提问“大家平时喜欢吃薯片吗”一做实验一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一熄灭酒精灯时讲解燃烧三要素一冬天为什么总要吃东西一薯片放热能用于什么一你们知道多吃薯片的坏处吗一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食品 【目标整合】

通过薯片的成分介绍,学生可以了解这是一种.高热量且会致癌的食品,多吃对身体不益,彻底颠覆学生对此类零食的观念。再让同学列举生活中的垃圾食品,教师进行总结,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

熄灭酒精灯时教师讲解燃烧的三要素:空气,温度和可燃物,使学生系统地认识燃烧概念。 实验中要求学生及时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素养。 案例4面条可以变色吗 【实验器材】

研钵,胶头滴管,3支试管,紫甘蓝(紫包菜),酒精,水,白醋,食盐,发酵粉

【实验介绍】 取紫甘蓝菜叶于研钵中,加入少许酒精,进行研磨,制出紫甘蓝汁。将紫甘蓝汁加入3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少量白醋、食盐溶液和发酵粉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再将滴人白醋和发酵粉溶液的试管混匀,观察颜色变化。 【教学流程】

普通的面条是什么颜色一想亲手制作可以变色的面条吗一介绍紫包菜一做实验一鼓励学生猜测颜色的变化一指导学生观察记录颜色的变化一思考“如何制作三色面条”

【目标整合】

紫甘蓝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健康食品,教师通过介绍向学生推广,并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初步认 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以及区别它们的方法。 实验中教师应不急于添加试剂,鼓励学生猜测溶液颜色的变化,增加学生的实验参与感和对实验结果的期待感。

实验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此实验现象设计制作三色面条,培养学生善于将知识活学活用的意识。

案例5牙膏大“PK” 【实验器材】

个杯子,4只带壳熟鸡蛋(大小颜色相近),一瓶1.25 L可口可乐,4支牙刷,牙膏(高露洁,佳洁士,中华,两面针各一支 【实验介绍】

学生在4个鸡蛋壳上分别均匀涂刷四种品牌的牙膏,保持5分钟后洗掉,并在外壳上做上记号。取个杯子,各倒上半杯可乐。将4个涂过牙膏的鸡蛋分别放入4杯可乐中,让学生观察蛋壳表面所起的变化,持续时间约10分钟。将四个鸡蛋取出,两两一组,互相碰撞(保证碰撞部位相同),两组中蛋壳被撞碎的被淘汰,没被撞碎的再互撞,最终没被撞碎的蛋壳上所涂的牙膏在“PK”中获胜。 【教学流程】

教师提问“平时用什么保护牙齿”一“用什么牙膏呢”一“儿童牙膏和成人牙膏有什么区别”一“介绍“氟中毒”一“哪种品牌牙膏比较好呢”一学生实验、对比一引导学生反思该实验的“不公平”一学生讨论、总结实验需要考虑的变量 【目标整合】

此实验改自一则牙膏广告,将原来实验中的酸换成了可乐。牙齿表面和蛋壳类似,常喝可乐会使牙齿变软,但牙膏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牙齿,使牙齿更坚固健康。通过此实验告诉学生要少喝可乐等碳酸饮料,并坚持每天刷牙。

烧不着的棉布

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棉花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分子构成的,它含有碳、氢、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质。布条事先浸过30%的磷酸钠溶液,晾干后再浸入30%的明矾溶液中,再晾于,这样,布条上就有两种化学药品,磷酸钠和明矾,磷酸钠在水中显碱性,而明矾在水中显酸性,它们反应之后除生成水外,还生成不溶解于水的氢氧化铝。所以实际上棉布条被一层氢氧化铝薄膜包围了,氢氧化铝遇热后又变成了氧化铝和水,就是这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了布条,才免于火的袭击。经过这样处理过的棉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上都广泛的应用。

液体里面的星光

在一支较大的试管中,加入几毫升无水乙醇(或者是90%的乙醇),再慢慢滴入等量的浓硫酸,在试管背面衬一张深蓝色的纸。摇振试管后,关闭电灯,用小匙挑一些高锰酸钾晶体,慢慢撒在液面上,晶粒在溶液中逐渐下落,你就可以看到火星点点,恰似秋夜的星光,还有轻微的炸裂声。那么,高锰酸钾、酒精的混合液里,为什么会发光呢?

因为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接触,便产生氧气,它的氧化力很强,能使混合液中的酒精燃烧而发出闪闪的火花。在黑暗的地方看,火花便格外明亮

小木炭跳舞

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 答案

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

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第20篇:化学电源教案

化学电源教案

化学电源

一、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分析

1.教材及课标相关内容分析

前一节已经学习了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碱性锌锰电池、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了解化学电源的发展以及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2.学生分析:

前的第一课时学习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

3.我的思考:

通过视频、学生讨论、交流等方式导出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的各种电池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然后依次的分析,各种化学电源的原理,电池的缺陷,既增强了学生的分析,综合,应变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对原电池原理的进一步理解。

二、体现观念建构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性能及其应用;会判断电池的优劣。 2.过程与方法:

本设计以开放式教学为指导思想,辅助以视频、讨论、归纳等手段,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理论知识,增强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化学电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了解环境保护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及处理策略

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性能及其应用 是教学重点,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是教学难点。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参与收集有关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材料,视频展示、课堂讨论交流以及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将各类电池的结构特点、反应原理、性能、以及适用范围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主动对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进行建构。

四、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整体思路与教学结构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电源

一、复习原电池 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原电池的原理(以Cu-Zn 原电池为例) 负极(Zn):Zn – 2e = Zn 2+ 正极(Cu):2H+ +2e = H2↑ 总反应:Zn + 2H+ = Zn 2+ + H2↑

二、碱性锌锰电池

电极反应:

负极:Zn(s)+ 2OH(aq) -2e= Zn(OH)2(S) 正极:2MnO2(s) + 2H2O(l) + 2e=2MnOOH(s) + 2OH(aq) 总反应:Zn(s)+ 2MnO2(s)+ 2H2O(l)=2MnOOH(s)+ Zn(OH)2(S)

三、铅蓄电池

电极反应:(放电时) 可以自发进行

负极:Pb(s)+ SO4(aq)2e = PbO2(s) + 4H(aq)+ SO4(aq) 总反应:2PbSO4(s) + 2H2O(l)= Pb(s)+ PbO2(s)+ 2H2SO4(aq)

四、氢氧燃料电池

1、酸性介质的电极反应:

负极:2H2 2-2 --+ 2-22正极:O + 2HO + 4e= 4OH 总反应: 2H2 + O2 = 2H2O

七、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电池的一般分类, 2.掌握几种典型电池的用途和特点. 3.掌握几种典型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

学生学习内容:

一、课前准备

1、想一想如果没有电池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你知道的化学电池有那些?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

3、你如何判断电池的优劣?

二、几种典型电池

1.碱性锌—锰干电池: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质: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铅蓄电池

放电时: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质:

电极反应为: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电,其电极反应为: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蓄电池放电和充电的总反应式:

蓄电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料电池:

1、酸性介质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质:

电极反应式为: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性介质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质:

电极反应式为: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料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后总结与反思

1.本节课通过复习原电池结合学生已知道的电池,让学生相互交流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碱性锌锰电池、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了解化学电源的发展与环境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本课时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节知识。 2.本节课讲授的电池,其种类繁多、用途广泛不宜讲得太繁杂。对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进行课外阅读以加深对化学电源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荐上教版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 荐化学

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 (3000字) 荐初三化学教案

服装化学教学教案模板
《服装化学教学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