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言文阅读4150

发布时间:2020-03-02 06:24: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书上元夜游

【原文】

己卯①上元②,予③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④,曰:“良月嘉⑤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⑥从之,步⑦城西,入僧舍,历⑧小巷,民夷杂糅⑨,屠沽纷然⑩。归舍已三鼓⑪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⑫鼾矣。放杖而笑,孰⑬为得失?过⑭问先生何笑,盖⑮自笑也。然⑯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⑰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

①己卯:公元1099年。 ③予:我。 ⑤嘉:美妙。 ⑦步:走 。

⑫已再鼻鼾,再:同“在”。 ⑭过:苏过,字叔党,苏轼幼子。 ⑮然:然而,但是。

②上元: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 ④过:访问。 ⑥欣然:高兴的样子。 ⑧历:经过。

⑬孰:哪个。 ⑮盖:大概

⑨民夷杂糅:各族百姓居住在一起。民夷:指汉族和当地少数人民。杂糅:混杂在一起。

⑩屠沽纷然:生活井然有序。屠沽:卖肉的人和卖酒的人,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纷然:杂乱热闹的样子。

⑪三鼓:深夜三更时分。鼓:动词,击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 。 ⑯韩退之钓鱼无得:韩愈钓鱼没有钓到。韩愈《赠侯喜》诗说“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浅水处)”,这里借韩愈的诗句,表示不赞同其强求多得。这诗也将自己一生立身行事比喻作钓鱼。

⑰走海者:走到大海边的人。苏轼隐指自己,他在海南岛,称得上是“走海者”。

1 / 15

【译文】

1099年农历正月十五,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便很高兴地听从他们,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寓意】

讲“得”与“失”的关系。表现出作者乐观豁达情感。并由此悟出一种因缘自适、随遇而安、达观的生活哲理 【阅读思考】

1.问:作者夜游时见到了什么景象? 答: 民夷杂糅,屠沽纷然。

2.问:从作者出游回家已经三更的细节中,你可以想象到什么? 答:上元之夜的繁荣景象和祥和淳朴的民风,以及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 3.问:回家后,作者为什么“放杖而笑”?

答:为自己“看破得失”而笑,也笑韩愈不能看破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4.问:“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说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答:因缘自势,随遇而安,达观的生活哲理。

5.问:“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答:作者借韩愈的比喻(把人生比作钓鱼),把上元夜游的得失,推及为人生的得失同样也是没有确定的标准,流露出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空漠之感及其追求解脱的心理。

2 / 15

伯牙与钟子期

【原文】

伯牙善鼓①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②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③,峨峨④兮⑤若泰山!”少选之间⑥,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⑦哉乎,洋洋⑧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⑨,钟子期必得之⑩。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⑪,卒⑫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⑬。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⑬,更造⑭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⑮穷其趣⑯。伯牙乃舍⑰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⑱!志想象犹⑲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20” 【注释】

①鼓:弹.③哉:语气词,表示感叹.⑤兮:语气词,相当于“啊”.⑦善:语气助词,相当于“好” ⑨念:心里所想的

⑪阴:北面,山的北面。

⑬操:曲调 ⑮辄:就 ⑰舍:放下 ⑲犹:犹如,好像

⑬吾于何逃声哉?:我的心声能躲到哪里去呢?逃:逃避。

②志:心意,想着.④峨峨:高,巍峨.⑥少选之间:过了一会 ⑧洋洋:广阔。

⑩得之:知道

⑫卒:同“猝”,猝然,突然 ⑭造:奏

⑯穷其趣:彻底理解他的志趣 ⑱夫:语气助词,无义。

【译文】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过了一会,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

3 / 15

(有一次)他们到泰山的北面游玩,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他们在一块大岩石下停下避雨,伯牙心里感到悲伤,于是就拿出琴弹起来。开始弹绵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每弹一曲,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想象的犹如我的心意,我的心声能躲到哪里去呢?”

京西店老人

【原文】

唐韦行规,自言少时游京西,暮止店中。更欲前进,店前老人方工作,谓曰:“客勿夜行,此中多盗。”韦曰:“某留心弧矢,无所患也。” 因进发。

行数十里,天黑,有人起草中尾之。韦叱不应,连发矢中之,复不退。矢尽,韦惧,奔马。有顷,风雷总至。韦下马,负一大树,见空中有电光相逐,如鞫杖势,渐逼树杪。觉物纷纷坠其前,韦视之,乃木札也。须臾,积札埋至膝。韦惊惧,投弓矢,仰空中乞命。拜数十,电光渐高而灭,风雷亦息。韦顾大树,枝干童矣。

鞭驮已失,遂返前店。见老人方箍桶。韦意其异人,拜之,且谢有误也。老人笑曰:“客勿恃弓矢,须知剑术。”引韦入后院,指鞍驮言:“却领取,聊相试耳。”又出桶板一片,昨夜之箭,悉中其上,韦请役力承事,不许,微露击剑事,韦亦得一二焉。 【译文】

唐朝有个名叫韦行规的人,曾对人叙述他年轻时游览京西的事情,傍晚时分到了一所客店,还想继续前进。店前有个老人正在箍桶,对他说:“客官不可赶夜路,这一带盗贼很多。”韦行规道:“在下会弯弓射箭,没有什么担心

4 / 15 的。”于是继续前进。

韦行规又数十里,天已黑了,有人在草丛中跟踪他,他大声喝叱,对方不应。他连射数箭,射中了,那人始终不退。箭射完了,韦行规害怕了,驰马向前急奔。片刻间,风雷大作,韦行规纵身下马,背靠大树站着,见空中电闪雷鸣,相互追逐,好像许多大木杖,渐近树梢。感觉空中有物纷纷坠落在他面前,韦行规看看它们,却是一些木头片。一会儿,木头片堆积到他的膝盖。韦行规大惊战栗,抛下手中长弓,仰头向空中哀求乞命,跪拜了几十拜后,电光渐渐远去,风熄了,雷也停了。韦行规看那大树,只见枝干已被削尽。

他马背上的鞍子和行李都已丢失,只得返回原来的客店。见那老人仍在箍桶,韦行规知道遇到了异人,当即拜谢并承认错误。老人笑道:“客官,不要依恃你有弓箭,还需学点剑术。”于是引韦行规到后院,指着马鞍行李说:“都取回罢,刚才不过试试你而已。”又取出一片桶板,见昨夜所射的羽箭,全都插在板上。韦行规请老人收他为徒,老人不许,但指点了一些击剑的要道,韦行规也学得了十之一二。 【启示】

《京西店老人》简述了韦行规游京西时,遇到一老人劝他别走夜路,但韦行规自恃箭术高明不听劝告,老人以高绝剑术试之,并传授他剑术一二的故事。比喻高深莫测,身怀绝技或异能的高人隐士。

5 / 15

贪污者不得归本家

【原文】

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①,有犯赃滥②者,不得放归③本家,亡殁④之后,不得葬于大茔⑤之中.不从⑥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⑦又云:\"仰⑧珙刊⑨石,竖于堂屋东壁,以⑩诏⑪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 【注释】

①仕宦:做官

③放归:罢官后回归故里 ⑤大茔(yíng):祖坟 ⑦押字:此指落款 ⑨刊:刻

⑪诏:告诉、晓喻

②赃滥:贪污 ④殁(mò):死 ⑥从:听从;顺从 ⑧仰:嘱告 ⑩以:用来

【译文】

包孝肃公(包拯)在家训中说:“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的人,都不许回归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祖坟之中。如不顺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落款时又写道:“嘱告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包家后代子孙。”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6 / 15

曹操奸诈

【原文】

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至。”庐中人皆出现。帝乃抽刃劫新妇,与绍还(xuán)出。失道,堕枳棘中。绍不能动,帝复大叫:“偷儿今在此。”绍惶迫自掷出,俱免。

魏武又尝云: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与所幸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必心动,便戮汝。汝但勿言,当后相报。”侍者信焉,遂斩之,谋逆者挫气矣。

又袁绍年少时,曾夜遣人以剑掷魏武,少下不著。帝揆其后来必高,因贴卧床上。剑果高。

魏武又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辄斩人,亦不自觉。左右宜慎之。“后乃佯冻。所幸小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耳莫敢近之。 【注释】 【尝】曾经 【还出】按原路返回 【迫】被迫 【挫气】挫伤气焰

【因】于是 【失道】迷路 【掷出】跳出 【著】中

【庐】家

【惶】惊恐的 【枳棘】荆棘 【幸】宠幸

【相】你.称代性副词,用在动词前 【译文】

曹操年少的时候,曾经与袁绍都是游手好闲的街头小混混。看见别人在举行婚礼,就偷偷的进入新郎家中,半夜的时候大叫:“有小偷来了。”屋里的人全部跑出来了。曹操拔出刀劫持了新娘,与袁绍按原路出去。两人迷路了,不小心走进了荆棘里。袁绍走不了,曹操又大叫:“小偷在这呢。”袁绍惊慌地跳了出来,两个人才免于被抓。

魏武帝又曾经说:别人要危害自己,自己一定会害怕。于是对自己宠幸的人说:“你拿着刀来,我心里一定会害怕,便要杀你。你别在外面说,以后我

7 / 15

一定会报答你。”服侍他的人信了,就被杀了,这使谋划杀他的人挫伤了气焰。

当袁绍年纪还小时,曾经在夜里派遣人用剑扔魏武帝,第一下稍微偏下了一点没打着。魏武帝猜第二剑一定会偏高,便紧贴在床上。那一剑果然偏高。

魏武帝又说:“我睡着后别人不能妄自接近,走近了我就会杀掉他,这不是我自觉的。你们侍者应该谨慎。”然后故意在睡觉时蹬开被子,他所宠幸的侍者,悄悄地帮他盖好被子,于是侍者被魏武帝杀了。从此没人敢接近他。 【经典故事】

为什么说曹操奸诈?

1.曹操“梦中杀人”的故事。曹操生怕遭人暗算,扬言他有特异功能,谁若在他熟睡时靠近其卧榻,他虽在梦中也能觉察到。他还对侍臣和姬妾们说:“我睡觉时不可随便靠近我,一靠近我,我便杀人,而且我自己也不知道。”一日,曹操佯装熟睡,故意没盖被子,一个近侍忘了曹操“梦中杀人”的话,好心去给他盖上了被子,结果此人好心未得好报,被一跃而起的曹操一剑砍死了。从此,在曹操睡觉的时候,左右谁也不敢靠近其卧榻。

2、曹操声称自己“人欲危己,己辄心动”。他私下对一个侍从说:“你暗藏刀子来到我的面前,我说我的心动,然后佯装要杀你。你不要说是我安排的,就一定不会有事。事后我有重赏。”那个倒霉的侍从信以为真,怀藏刀子靠近曹操,曹操遂大叫“心动”,令人将那个侍从拿下,果然从其怀中搜出了利刃。曹操立即令将那个侍从斩首,可怜那个倒霉蛋至死不明白自己是为什么死的。

3、曹操杀粮官以塞众口的故事。在与袁绍对峙时,军中粮草已尽,曹操生怕士兵们因为吃不上饭而生变故,乃将粮官找来商量对策,粮官说:“分发粮食时可用小斛代替大斛。”曹操高兴地答应了。但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肯定瞒不过将士们,军营里顿时议论纷纷,皆骂曹操骗人。其实曹操何尝不知此法难以欺众?对此他早已胸有成竹。他对粮官说:“我要借你的头以平众怒,

8 / 15

不然事情不好办。”遂将粮官斩首,令人挑着粮官的头在军营中示众,血淋淋的脑袋上还贴着曹操的亲笔判词:“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将军粮不足的责任推到了粮官的身上。众人见曹操已经将“贪官”斩首,也就消了气。

4、一瓜杀三妾:曹操宴请官于水阁。时盛夏,唤侍妾用玉盘进瓜。妾捧盘低头以进。操问:“瓜熟否?”对曰:“极熟。”操怒斩之。坐客莫敢问故。操更呼别妾进瓜。群妾皆惊,内一妾聪敏,逐整容而前者。操问如初,对曰:“不生。”操怒,复斩之。再呼进瓜,无敢进者。一妾名兰香,操所深昵,众妾皆逊之。香乃擎盘齐眉而进。操问曰:“瓜味如何?”曰:“甚甜。”操大呼:“速斩之!”坐客皆拜伏请罪。操问:“公安坐,听诉起罪。前二妾吾斩之者,久在承应,岂不知进瓜必须齐眉而捧盘耶?及答吾问,皆开口字,斩其愚也!兰香来未久,极聪慧,高捧其盘,是矣;复对以合口字,足知吾心。吾用兵之人,斩之以绝其患!”

5、代人捉刀。曹操因觉自己容貌丑陋,便让美男子崔琰代替自己接见远方的使者,自己假扮侍从,握刀立在一旁。接见完毕之后,曹操派人问使者。使者答说:“魏王虽然仪表非凡,但是他旁边那位的握刀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呀!”曹操听后,立即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者。

9 / 15

烛邹亡鸟

【原文】

景公好①弋②,使烛邹③主④鸟而亡⑤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⑥之⑦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⑧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⑨吾君重鸟以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 :“勿杀,寡人闻⑩命矣 。” 【注释】

①好:爱好,喜欢

③弋: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

⑤亡:逃跑

⑦之:代“烛邹的罪状” ⑨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以:认为

②烛邹:齐国大夫 ④主:掌管

⑥数:一一斥责,一一列举

⑧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以:因为 ⑩闻:接受,听从

【译文】

齐景公喜欢打鸟,派烛邹掌管鸟却让鸟飞跑了。景公大怒,命令官吏杀掉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一一斥责他的罪状(后),然后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晏子)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一一斥责他的罪过,说:“烛邹!你替我们君主主管养鸟却让鸟跑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使我们国君因为鸟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让诸侯听到了这件事,认为我们国君重视鸟却轻视人才,这是第三条罪状。已经一一斥责完了烛邹的罪状,请景公杀掉他。”景公说:“不要杀了,我已经接受你的教育了。” 【启示】

1.本文中心:晏子用“归谬”的推理方法,使齐景公明白因为一只鸟的逃逸而杀人的行为是不当的,也显示了晏子的聪明机智。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重鸟轻人的残忍,歌颂了晏子巧言善谏的机智聪明.2.启示:不能以小失大,说话要注意讲究语言方法,晏子以委婉巧妙的方式提醒了君王,使君王改变了主意

10 / 15

王充市肆博览

【原文】

充①少孤②,乡里称③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④,师⑤事班彪⑥。好博览而不守章句⑦。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⑧,阅所卖书,一见⑨辄⑩能诵忆。日久,遂⑪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⑫教授⑬。 【注释】

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著名唯物主义学者。 ②少孤:少年死了父亲 ④受业太学:在太学里学习。

③称:称赞、赞扬

⑤师:拜······为师

⑧市肆:书铺。市:集市。肆:店铺。 ⑨一见:看一遍。 ⑩辄:就

⑫屏居:隐居

⑪遂:就 ⑬教授:从事教学

⑥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早创的。 ⑦守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守:守候。章句;章节句子。

【译文】

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因孝顺在乡里被称赞。后来到京城,在太学求学,拜扶风人班彪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却不死记硬背。(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铺,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记住并背诵。时间长了,他就广泛地通晓了诸子百家的著作。王充后来回到乡里,隐居从事教学。

11 / 15

华王优劣

【原文】华歆①、王朗②俱③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④,歆辄⑤难之⑥,朗曰:“幸⑦尚宽,有何不可?”后贼⑧追至,王欲舍⑨所携人。歆曰:“本所以⑩疑⑪,正为⑫此耳。既已纳⑬其自托⑭,宁可⑮以相弃⑯邪?”遂⑰携拯⑱如初。世以⑲此定华、王之优劣○20。 【注释】

①华歆:字子鱼,三国魏平原,高唐人

②王朗(?-228年),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 ③俱:一起。 ⑤辄:则,就 ⑦幸:幸好,恰好。 ⑨舍:舍弃,抛下

⑪疑:迟疑,犹豫不决。 ⑬纳:接纳,接受 ⑮宁可以:怎么可以 ⑰遂:于是 ⑲以:根据

④依附:此处指搭乘它们乘坐的船。 ⑥难之:感到很为难 ⑧贼:敌人 ⑩所以:之所以

⑫为:因为 ⑭自托:托身。 ⑯弃:抛弃,扔下 ⑱拯:救助

20优劣:人品的好坏。 ○【译文】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即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又怎么可以扔下他不管呢?”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启示】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不能失信于人。言必信,行必果。

12 / 15

牧童评画

【原文】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②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③,尤④所爱,锦囊⑤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⑥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⑦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⑧入两股间。今乃掉⑨尾而斗,谬⑩矣!” 处士笑而然⑪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释】

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③一轴:一幅

⑤囊:袋子,此处指画套。 ⑦拊掌:拍掌

⑨掉:摇着尾巴。掉,摆动。

⑪然:同意,赞同

②宝:这里是动词,收藏,珍藏 ④尤:尤其 ⑥曝:晾、晒。 ⑧搐chù:抽搐,收缩。 ⑩谬矣:错了。谬:错误

⑫当:应当,应该

【译文】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抚掌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启示】

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做其他事也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

13 / 15

察事物。也就是5个字:实践出真知。

1.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2.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3.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4 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通过引用手法来加以说明本文的中心思想。做任何事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正如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

三 上

【原文】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②少所嗜好。在西洛③时尝④语⑤僚属⑥,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⑦。盖⑧未尝⑨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⑩亦⑪言:宋公垂⑫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⑬诵之声琅然⑭,闻⑮于远近,亦笃学⑯如此。余⑰因⑱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⑲‘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20可以属思○21尔○22”。 【注释】

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吴越王钱俶的儿子

⑫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而著名。

②而:但是,表示转折 ④尝:曾经。

③西洛:西京洛阳。

⑤语:对„„说。

⑥僚属:幕僚下属,官府的佐助官。 ⑦小辞:指短小的诗词。

⑧盖:大概

⑨未尝:从来没有

⑩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 ⑪亦:也。

⑬讽:不看着书本念,背书

⑭琅然:声音清脆。

14 / 15

⑮闻:(能)听见 ⑰余:我 ⑲乃:即是,就是

21属思:构思 ○

⑯笃学:十分好学。 ⑱因:于是。

20尤:尤其 ○22尓:罢了 ○【译文】

钱思公虽然出身在富贵之家,但是没有什么不良爱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官员的家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的书籍,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歌、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放下书的时候。

谢希深也说: 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吧。” 【启示】

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成功来自勤奋,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

15 / 15

4150事迹材料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4150
《文言文阅读415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