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辅导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

发布时间:2020-03-03 03:33: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

(一) 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

1、课程与教学目标概念

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它直接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制约和影响。

2、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意义

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为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

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类型

美国学者艾斯纳认为应该确立行为目标、问题解决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种类型。

(二) 行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1、行为目标的含义与功能

行为取向的课程、教学目标就是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2、行为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有关理论。

第一,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

泰勒认为课程目标必须指明课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变化。主张用行为方式表述课程目标,把学生行为分解为细的行为,把课程目标分为具体的学习行为,他提出了确定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主张用行为变化来确定课程目标。

例如,关于阅读可以规定“学生能用普通话郎读、不读错字,能比较流畅朗读,能在朗读时读出感情”等等都是具体的行为目标。确定行为目标有三个要素,要有可观察的行为(如流利地读),要有行为发生的条件(环境因素、人的因素、一定的时间内),要有可接受的行为的标准(例如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加减法)。

第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各领域又分成各亚类。使各类教学目标之间有明显的层次性,容易区别,便于教师具体操作。

3、行为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

包括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目标表述以及系统化、层次化等几个环节。

4、我国对行为目标的研究

(三) 生成性课程与教学目标

其理论源于美国杜威,认为课程目标不是先在的,而是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的理论中倡导和传播。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象行为

目标那样重视结果。生成性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生成性。

(四) 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指学生在教育情境中的种种遭遇中每一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注重学生在具体问题中的表现。表现性目标则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安排。它与生成性目标有密切关系。

(五)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

教材91页中写明了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目标--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四有新人。

可见,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转变体现在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21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表现为继承传统与面向未来,国际的视野和中国的特色,全瞻社会又关爱个体。

3、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课程目标形成体系。培养目标中的改革要点体现在各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课程目标中。形成从抽象、宏观到具体、直接的目标网络,并表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纬度中。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辅导第三章 课程设计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辅导第九章 教学过程

幼儿园课程论教学辅导四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辅导第十一章 教学组织形式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辅导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辅导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