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定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21:26: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

1989年11月,戈尔巴乔夫发表《社会主义思想和革命性变革》,进一步阐述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要点:

1、根本改造苏联的社会主义社会

2、为社会民主党恢复名誉,宣布社会民主党也是社会主义政党

3、重申全民国家论,主张实行人民自治与代表值、议会民主机制的结合

4、公开宣称“列宁”根本没有坚持社会主义的完整纲领

5、论证社会主义就是人道主义,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苏联的奋斗目标

6、鼓吹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似性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

以政治多元化否定和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议会制,以经济民主化推行私有制,以意识形态多元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国际关系的“非意识形态化”和“人道主义化”来推行妥协外交。这是与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对立的。

二、

苏东剧变的原因

1、外部因素: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

2、内因一:历史因素,即国内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失误和弊病沉积。

2、内因二:现实因素,即执政党提出并贯彻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路线。 苏东剧变的教训:

1、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际的阶级斗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

4、坚持意识形态上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5、必须警惕“和平演变”并坚决斗争

三、

新经济政策的阶段变化:

19

21、3-10初期:主要任务是从战时共产主义退到国家资本主义,并固定商品交换形式; 19

21、10-1929斯大林终止前为主要阶段:继续由国家资本主义退到国家调节商业与货币流通。

实施内容:农业方面: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工业方面: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实质: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区别:一个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另一个则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进过渡到社会主义。主要有四种具体形式:其一,租让制;其二,合作制;其三,代购代销制;其四,租借制。

四、

“苏联模式”:指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方式、道路,是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具体实现形式。 形成的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苏联模式的特点: 经济方面

1、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具体实现形式分全面所有和集体农庄所有)。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计划在30年代后逐渐指令性计划)。

3、国家成为经济活动主体,党领导并决定国家经济政策。 政治方面

1、一党制(1922年11大确定)

2、高度集权(以党代政、地方权力向中央高度集中、党内要权集中)

3、行政强制手段(组织处理和肉体消灭;强调“一长制”;监督权架空:党的监察委员会由选举的产生的平行组织改为任命,工农检察院由人民委员会领导下的苏维埃监察委员会替代)

教科文方面

1、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但同时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盛行

2、注重发展科学技术、加强文教;但搞自然科学阶级性划分,搞“文化革命” 苏联模式评价:历史地位:

1、适应了在落后国家特殊环境中救国图强的迫切需要。

2、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初始模式,在某些方面显示与资本主义不同的优越性。

3、为抗击法西斯做了大量的力量储备。

4、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重大缺陷:

1、无所不包的计划经济导致经济运行模式僵化。

2、长期优先重工业的战略设计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衡和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失衡。

3、国家机构臃肿,官僚主义极其严重,尤其是领导人集权导致政治、文化等领域的长期后果。

五、

西马的4个基本特征

1、理论方向上,在反对教条主义口号下,主张“重新发现”、“重建”、“补充”、“修正”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2、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西马比较脱离革命实践,而更倾向于“学院式”的哲学研究。

3、理论构建方式上,西马主张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往往以各种思潮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补充,形成各种流派的马克思主义。

4、理论内容上,西马研究的焦点从经济基础转向哲学和文化领域,形成“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

早期西马不同于后来的西马:

A、仅仅是共产国际内部的流派,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解释

B、矛头指向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等机会主义,政治上与共产党没有根本分歧

C、关注现实,积极探索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革命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重视增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D、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哲学特征,较少受资产阶级哲学影响

六、

1、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 反对科技“中立性”观点,认为科技体现的工具理性变成社会的组织原则,造成异化、物化和单向度的社会和单向度的思维方式及其文化,成为社会对人进行全面统治、操纵的深层基础,科技正在执行意识形态的功能,为政治统治进行辩护。 马尔库塞:“资本主义进步的法则寓于这样一个公式:技术进步=财富的增长(社会生产总值的增长)=奴役的加强。”

高兹:分工是一切异化的根源,而分工源于技术。技术在资本主义中具有双重功能:最大限度地生产,同时剥夺工人对生产的控制。

2、资本主义国家本质理论

既承认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又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 普兰查斯:资本主义国家用经济让步瓦解被统治阶级,换取长远经济利益。 米利班德:掌权的政治家不同于资本家短浅的眼光,国家不简单地服从资本家时时刻刻的利益,而着眼于长远利益。

奥菲:福利国家不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七、

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资本主义面临四种危机:经济危机、合理性危机(政府输出危机)、合法性危机(政府输入危机)和动因危机(文化输出危机)。

八、

奥菲:福利国家矛盾理论:福利国家面临多重结构性矛盾,福利国家对资本主义具有维护和破坏的两面性,资本主义经济离不开福利国家,但它的存在又威胁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转。

九、

2、社会主义模式理论

社会主义应该以人为目的,关心人、尊重人、发挥人的潜能,使人获得全面发展。 工人自治社会主义 人道主义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市场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目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重点

历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真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点参考

城市发展史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定稿)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定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