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建议

发布时间:2020-03-03 02:16: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建议

小学阶段:

在小学阶段,国内注重的是基础科学的教育。例如自然科学,算术,语文,英语等。在国外,例如日本,更多的是从一个人的素质品德上面去培养一个学生。个人认为,作为一个人,首先自我的属性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而单纯的只是学习文化知识,个人素质没有上去的话其实也是教育的一种悲哀。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说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培养个人素质。但是我们不难看到很多时候,某些高学历的人反而是最让人无法原谅的哪一类人群,而在我们某些人眼中的“文盲”的农民工,反而是见义勇为的主力军。

我们人类作为一个社会性群体生物,最基础的是融入这个社会。我个人认为在小学阶段,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们的个人素质培养,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中学阶段:

在中学阶段我们依旧避免不了中国的应试教育,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再从高中到大学。这个应试教育是打不破的,只要中国还有这些人口,只要文凭仍然是就业的指标,只要教育界依然有后门可走,应试就是唯一的可行途径。那么我们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能否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就成为了我们目前阶段应该注重的内容了。例如现在考试成绩不公布和增加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联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但是仍然有一些东西还改变不了,例如学校分重点不重点,班级有好坏之分等。这个问题很明显,但是为什么就是没有人肯去解决呢?因为我们不能做到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试想如果每所学校的教育资源都是一样的,还有哪位家长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一所需要交上万块钱择校费的学校就读呢?所以说因材施教在教学资源匮乏的今天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个难题必须等到我国国力强盛之后才能解决。而另一方面在中学里面施行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激烈讨论的人群里,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素质教育的含义呢?当然,过于学术的东西我也不是很理解,但是有一些现象我们不得不关注。

很多人在呼吁减负,然后便是很“深刻”地分析到只有改变中国的教育体制才能真正的减负。于是媒体不断的暴露现有教育体制的丑闻,那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愤世嫉俗,骂骂咧咧然后无奈的摇头,甚至很多时候要求减负要求改革成了很多人放松对自己要求变的堕落的借口。面对别人的指责或是自己的不足总是把原因强加给体制。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的教育体制存在问题,必须要改,但是怎样改呢?如果真的如向西方教育那样随意让我们的个性发展,给我们更多的自由与空间,真的会适合我们吗?经济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修养和精神境界和西方人比起来我们还有一定差距。中国人最大的性格特点莫过于冷漠与不屑,而且存在一种惰性。

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差距,试问就凭着我们这样的性格特点让那些从小在溺爱中长大,吃过饭连个碗都不愿意刷,妈妈做的饭不喜欢吃竟然可以和妈妈吵个没完的孩子们肆意的去发展自己的性格去发展自己的爱好,我们的祖国还能有未来吗?就是像西方国家那样高度的文明,校园里海充满了各种不和谐的因素,对于我们这些从小缺乏自制力自理能力的中国孩子来说,怎么可能奢望他们能够自觉地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呢?至少现在还不可能,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但是这种“借口论”应该摒弃,不要自己做得不够好就埋

怨制度如何落后,社会如何腐败。如果在这落后的体制腐败的社会下获得更多利益的是你,你还会埋怨吗?中国的基础教育很有优势,只是在家庭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存在着我们的不足。

教育的改革这决不是一个教育部能够解决的,这是全社会的责任。尽管我们教育体制有落后的地方,但是我们也必须应该看到,我们的国民组织总体在提高,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教育同样要和经济挂钩,切忌焦躁。 总结:

以人为本这句话是针对以神为本来说的,客观的认识马列毛及其理论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从80年代到现在,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有20多年了。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和先进国家的教育科研差异并没有缩小。可以说,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并不成功。以大学体制的改革为例。概括地说,迄今为止改革有几大明显败笔。

第一大败笔就是大学教育的产业化。在任何国家,大学都是非营利机构。但在中国,大学则是名副其实的产业,是一部赚钱机器。前些年,当经济增长缺少动力的时候,一些知名的经济学家还公然提倡把教育转化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政府提倡科教兴国。大学的校长们想要提升自己,就把眼光落在“钱”上。“钱”似乎成了中国教育改革的万能良药。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钱”并没有给大学教育带来任何希望,反而导致了无穷的消极后果。

把创收作为目标,自然带来教育质量的大大下降。现在的很多大学教授把赚钱当做正业,而把教学和科研当做副业。当然,连教学和科研也是以“钱”为目标的。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一位大学向有钱阶层屈服。一些教授向有钱学生屈服。大量有钱阶层的人士,如商界和政界人士拥人大学。他们中间尽管有很多好的学生,但不可避免的是存在着大量的文凭、权、钱之间的交易。这样做对大家都有好处,教授、政治人物、商界人物都是“同学”,结成一体,对各自的未来都是增值的,唯一受损的就是教育制度。

在另一边,农村和城市低收人阶层的子女则缺乏接受大学教育的激励机制。考大学从来就是社会底层家庭改变贫穷状况和个人前途的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只要有可能,社会底层的子女都会拼命努力来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在教育产业化的今天,社会底层家庭及其子女普遍缺乏动力。因为即使他们成绩最好,他们也承受不了高额学费的负担。这些年来,考上了大学却因没有钱而无法上大学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些学生或家长甚至还因此走上了自杀之路。对社会底层人士来说,受教育机会的被剥夺几乎等于生存机会的被剥夺。在中国的传统里,这种情况经常导致非常严重的政治后果。

第二大败笔表现在毫无理性的大学升级。从师范学校升为学院,从学院升为大学。高等专科学校不见了,专门性的学院不见了,代之以到处林立的大学。北京的学院路从前是名副其实,但现在全部升格为大学。中国大学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多一些大学没有什么不对。但问题是迄今为止的大学升级毫无理性所在。升级的动力大多来自于政治。教育部没有一个理性的宏观图景,让各个地方自行升级。为了地方利益,地方官员都希望自己的地盘里有大学的存在。这也是地方领导的政绩之一。地方领导喜欢,学校领导更喜欢。随着专科升为本科,学校领导的行政级别也自然跟着往上升。

这样做受损的也还是国家和学生。现在一方面是大学生大量积压,找不到工作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是公司找不到有用的技术技能工人。在很大程度

上,大学把大量的本来是非常优秀的学生“培养”成了学无所用的废料。中国现在是个工业化国家,这种经济要求大量技术型熟练工人,大学理应配合这种经济发展趋势,但没有这样做。

中国有大量的基础研究,但就是没有办法把它们转化成为产品。即使可以转化成为产品,也没有好的工艺水平。这和德国、日本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体制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说,缺乏高技能的熟练工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这种制约随着经济改革的深人会愈来愈明显。

第三大败笔就是假大空的并校风。为了赶上世界水平,这些年来中国到处出现合并风。如果说大学升级的动力和地方利益有关,大学合并显然来自上层。上层搞瞎指挥,下面就跟着做。什么硕士点、博士点,什么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什么教育科研基地等等,都要上面来批准。这样就强行制造出大学合并的激励机制来了。大的就是好的,大的就是先进的。但是事与愿违。大学合并了,不但假大空,而且失去了各自的特色。什么都没有改变,什么也改变不了,只是一种变相的权力再分配而已。

教育改革是一件关系到国家长远利益的并且是极其复杂的大事情,可惜的是,“钱”字当头的教改思想已经给中国的教育带来了弃之不掉的负面效果。这种思维方式不纠正,无论怎样的教育改革也会无济于事。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现状及建议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浅析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未来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调查问卷.doc

中国教育的最大挑战是体制改革

水管体制改革建议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建议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