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东至县梅城林场造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22:36: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东至县梅城林场造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

1.基本概况 1.1自然概况 1.1.1地理位置

梅城林场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在东至县城郊,距东至县城北2.5km,林场离东至县城北只有2.5km,且尧渡河由南到北穿越林场,地理坐标为16。56'~11。77'E,30。5'~30。10'N,南北长8km,东西长10km,经营总面积1769.2km。 1.1.2地形地貌

梅城林场在东至县内,地形地势属于江淮丘陵地带,其地形地势是丘陵,他的地形地貌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以高低起伏的低山和平地为主。 1.1.3气候条件

梅城林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1℃,年将雨量1530.6mm。 1.1.4土壤条件

土壤主要为紫色砂岩发育而成的紫色土以及由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 1.1.5植被条件

梅城林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乔木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栓皮栎、檫树、樟树、苦槠、枫香、黄檀等。 1.2社会经济条件

梅城林场1958年在国营苗圃基础上扩建成场,建场时总面积35000亩,林业三定后定权发证面积为26261亩,其中林业用地25799亩,非林地462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8199亩,无林地5108亩,林地中用材林14119亩。其中杉木6705亩,松树547亩,阔叶树1100亩,毛竹313亩,经济林4080亩,其中栓皮栎3714亩,茶叶90亩,杜仲3亩,油茶88亩,板栗92亩,森林覆盖率为69%,活立木蓄积量773万立方米,全场职工221人,房屋5675平方米,累计投资达18811万元。

梅城林场林地类型主要有有林地、采伐迹地、经济林、未成林地、疏林地、苗圃地、荒山荒地。

在全场285个小班中,有林地占226个小班,说明该林场林地利用率高;从林种结构来看,该场有用材林、经济林、特用林、竹林,其中用材林最多,占全场小班个数的90%以上,由此可见该林场的林种结构极不合理。

梅城林场的树种主要是杉木、马尾松以及松杉混交林(针叶林组),阔叶林较少,主要集中在3号和6号林班即青加田和河西营林区,阔叶树种以栓皮栎最多,共有19个小班;另外还有少量的青冈栎、檫树、枫香、樟树及针阔混交林;因此,该场树种结构单一,纯林针叶化严重。 梅城林场林木年龄偏小,林分平均直径、平均树高以及每公顷蓄积量都较低。林分因子平均值林分因子平均值林分因子平均值年龄(年) 18.9平均胸径(cm) 12.5 蓄积(m3/hm2) 82.4421平均高(m) 9.4 断面积(m2/hm2) 13.99 7 该场经营型资源多,而利用型资源少,即中幼林资源多、成过熟林资源少;另一方面也说明需要抚育间伐、林分改造的林分多,因此,应加大营林的资金投入,确保中幼林资源林分质量的提高。 2.造林规划设计调查方法与步骤 2.1准备阶段 2006.9.4日早,老师在教室对我们分析了林场的基本情况,对实习所要注意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向我们做了有必要的交代。将实习人员进行了分组和任命小组负责人。并且将进行外业调查所必须的仪器进行了检查和分配。 2.2外业调查 2.2.1踏查

2006.9.4日9点-2006.9.6日7点由老师带着实习小组成员和实习仪器去湿地松林,马

尾松,金钱松林,水杉林进行了基本踏查和开辟了一些简要的道路。 2.2.2外业测绘 2006.9.8日下午以组长为主首先进行对马尾松进行测绘和调查工作,主要对林分结构,林木情况,土壤结构和水分含量以及含石量,地形和土壤类型进行了调查。2006.9.9日一天分别对水杉林和金钱松林,湿地松林进行了以上标准地调查,以及总结数据等。 2.3内业处理

2006.9.10日进行数据分类,以及对数据正确性进行分析和总结,如有错误马上返工,直到正确为止,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立地类型等,在确认无误情况下进行实习报告的编写。

3.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

3.1立地类型划分方法、依据与原则。 对立地类型划分主要以坡向(阴阳),坡位(上中下),土层厚(薄中厚),黑土层厚(薄中厚),土壤湿度(干润潮)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化分。

依据是由各个因素组成的各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各种类型的环境要素,和立地条件也不尽相同。

原则主要分为阳坡和阴坡的两大类型,然后在两中大类型里还包括几种不同的小类型3002 3.2立地类型划分结果。

投资估算依据

(1)参照安徽省近年来相关造林项目投资单价,基本建设项目造价参数等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及本项目任务量进行计算;

(2)参照东至县近年来的劳动力工价。

(3)造林工程投资概算主要包括种苗费、整地、栽植、幼林抚育。造林投资单价仅包括造林当年和之后1—4年的抚育费用。 投资估算

(1)直接费用 造林工程投资概算直接费用包括苗木费、林地清理、整地、栽植、抚育、工具购置、苗木运输等。见表二

(2)间接费用 包括技术咨询及监理费、调查设计费、建设单位管理费,三项费用分别为直接投资的2%、2%和1%。 第一章 项目概况 项目摘要

项目名称:东至县梅城林场部分山场造林调查规划设计

项目性质:商品林(1800亩)和公益林(600亩) 项目建设单位:东至县梅城林场 项目第一负责人:朱场长 项目技术负责人:朱场长

技术依托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项目建设范围:项目建设范围包括东至县梅城林场的四个营林区,建设总面积2400亩。 项目建设期限:1年(2005-2006年)。 设计依据

(1)安徽省发改委、省林业厅《关于下达2005年全省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投资计划的通知》

(2)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3)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技术规程(GB/T --2003)

(4)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皖D/LY07—87) (5)国家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 1607-2003) 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指导思想

以改善东至县乃至长江江流域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以分类经营为基础,以科技为依托,按照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从实际情况出发,本着全面保护、重点治理的建设方针,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积极营建防护林体系工程,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和防护效益,逐步建立起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

林业生态体系。 设计原则

(1)坚持工程建设与县域、流域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衔接、协调一致的原则;

(2)坚持生态优先、三大效益兼顾、局部利益服从整体效益的原则; (3)坚持分类经营、分类指导、分区突破、优化林地资源配置的原则; (4)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的原则;

(5)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和建设质量的原则; (6)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的原则;

(7)坚持建设与保护相结合、造林与封育相结合、乔木与灌木、草本相结合的原则。1.5建设任务与建设内容

2005 -2006 年1年共计造林2400亩,其中商品林1800亩,生态公益林600亩。 存在问题

(1)建设资金投入少,治理规模小:在己有林业建设工程中,资金投入少,大量靠投工投劳,没有体现出国家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影响了生态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同时,受投资影响,治理规模也较小,远远不能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现有林业建设工程、林业科研、林木种苗、技术推广、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科技和信息服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要求。

(3)林业科技含量低:东至县梅城林场总体技术水平不高,现有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林木种苗基地建设及科研、教育、调查设计、科技推广、资源与环境的监测手段落后;林业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速度不快,经济效益不高。

(4)职工人员严重超标,很多劳动力闲置,专业人才缺少。 第二章 建设内容与布局 项目区范围

项目区包括茅田、查桥、河东、河西四个营林区共计2400亩项目 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长江防护林建设造林工程以及商品林工程,建设规模为2400亩。 项目建设布局

1.布局原则 (1)位于主干河流两岸及湖泊四周,对其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有着直接影响的原则;( 2)有适宜林木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原则;

第三章 造林技术设计

3.1林种设计 林种包括商品林(1800亩)和生态林(600亩)。 3.2造林地选择

项目区共有宜林荒山荒地600亩,项目造林面积2400亩。项目造林地首先选择宜林荒山荒地,根据项目布局原则,选择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宜林荒山荒地作为新造林地,以尽快发挥其生态功能。造林地地形为丘陵地,坡度小于25度,土壤为黄棕壤。 3.3树种设计 3.3.1树种选择原则

(1) 坚持适地适树适种源,混交林原则;

(2) 根据造林地段所确定的防护功能,合理选择造林树种; (3) 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注重选择阔叶树种及珍贵树种造林; (4) 选择具有多种效益的防护树种;

(5) 选择抗逆性强、抗病虫能力强、自我更新能力强的树种。 3.3.2造林树种

根据作业设计原则、树种选择原则以及作业区立地条件等,选择湿地松、马尾松、杉木、檫树、麻栎等为主要造林树种。 4.4造林技术设计 4.4.1人工造林

(1)树种及比重设计 根据项目初步设计以及树种选择原则要求,项目造林树种有湿地松、马尾松、杉木、檫树、麻栎。造林模式均为湿地松×麻栎、马尾松×麻栎、杉木×檫树三种,行状混交;树种比例按2:1设计。各地造林模式情况如表3。 (2)种苗设计 ① 种苗来源 按照“保证质量、经济合理、就近取苗”的原则,项目造林尽量就

近选用本市国有苗圃地的苗木;

② 苗木规格与质量 优质苗木是确保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子之一,项目造林应选

择顶芽饱满、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发达没有伤害的Ⅰ级苗木,具体规格与质量如下表 ③ 苗木需要量 根据各树种造林面积和造林密度计算苗木需要量,项目总需要苗 木458200棵, 见树种造林密度及其需要量表。 表四 苗木规格与质量

(3)整地方式与方法设计

造林整地是人工林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造林整地可以改善立地条件、保持水土、提高林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及便用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等,这些效果是通过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改变微地形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来实现的。

由于是在丘陵地造林,所以林地清理时严禁全垦炼山。为了保持水土,在造林地顺坡方向每隔50m设一2m宽的拦土带或生物拦土带;采用穴状局部整地,沿等高线进行布穴,挖穴时把表土和底土分别置于穴的两侧,植穴规格为:40×40×40cm。

(4)造林密度与配置设计 根据树种特性、防护功能、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确定各树种造林密度,株行距1.5×2m—2×2m,植穴品字形配置。 表五 树种造林密度及其需要量表

(5)造林时间与造林方法设计

①造林时间 为确保造林成活率和项目建设按期完成,造林时间选择2006年3月至2006年5月。

②造林方法 项目造林采用裸根壮苗植苗造林。栽植时,将经过晒垄后的穴土回填,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分层踏实。

(6)抚育官护措施设计 本设计2006年人工造林面积5000亩,为保证造林成活率,使幼林尽快郁闭,应及时对幼林进行抚育。连续抚育3年,前2年每年春夏季各抚育1次,第3年抚育1次。抚育主要内容有除草、砍灌、补植等;应避免在旱季抚育,松土不宜太深,避免伤及根系等。

(7) 造林用工量 营造林用工量包括造林用工量和幼林抚育 用工量,测算结果营造林用工总量为20450个

第四章 森林保护设计 4.1森林防火措施设计

1)森林防火应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2)考虑到项目区在村镇附近,交通通畅,行人比较多,为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应在项目区的路口或显著位置设立警示牌,宣传防火知识。警示牌设计规格为:面板不小于1.8×1.2米,造价按每块720元设计;

3)每年防火季节应有专职或兼职的联防队员,防止野营、野炊等野外用火进入林区,配备适当的防火设备如灭火器等。

4)在纯林带与带间栽植防火林带。采用的防火树种为木荷和油茶。 4.2森林病虫鼠害防治措施设计

1)森林病虫鼠害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2)森林病虫鼠害的防治,宜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化学防治必须遵守有关规定,防止环境污染,保证人畜安全,减少杀伤有益生物。

第五章 施工进度

项目实施年度为1年,即2005-2006年

005年12月完成项目实施的准备工作,包括成立领导机构、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做好项目作业设计、人员初步培训等;

2006年1月-2006年3月完成所有项目区造林整地任务; 2006年3月-2006年5月完成所有造林任务;

第六章 效益分析 6.1生态效益分析

(1)水土流失减少、水源涵养功能增加 项目建成后可使项目区增加森林面积2400亩,使无林荒山荒地及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林地水土流失减少、水源涵养功能增加; 林种和树种结构得到合理调整。 6.2社会效益

本项目建设是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可为项目区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取到调节洪峰的能力;水土流失的减少,可减少河流水库的淤塞,延长了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减轻了水患,项目社会效益显著。 6.3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通过合理经营,林分年蓄积生长量如按0.5立方米计算,则项目区每年可产木材1200立方米;按每立方米木材400元计算,则年产值19万元,由此可见项目经济效益明显。

学院:林学与园林学院 专业:02林学对口(2)班 姓名:程 时 剑 学号:0221031033

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

东至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申请书

林场割灌造林工程自验报告

旅游规划设计实习报告

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探索论文

规划实习报告

国有林场森林抚育规划

胜利林场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合同书

胜利林场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协议书

规划设计实习自我鉴定

东至县梅城林场造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
《东至县梅城林场造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