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秋水

发布时间:2020-03-03 19:46: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秋水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中心论点,体会其现实意义。

2、理解文章贯注的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时间后天教育限制的特点、3 认知本文以寓言方式说理,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艺术特色、4 认知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反诘句、

5 认知文中运用类比法,对比法,例证法进行说理的地方、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中心论点,体会其现实意义。

2、本文的论证方法,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

本文是如何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四、教学简目:

1、导语

2、历年考题回顾

3、庄子介绍

4、范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断句及其字的读音

5、6讲解课文

7、小结(结合文后联系题)

8、作业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语3’: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千古绝句《登鹳雀楼》。(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后两句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庄子》的《秋水》中也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秋水》。(板书课题)

2、历年考题回顾3’:02年4月、03年4月、06年4月单选各1分,02年10月、03年10月、04年4月、05年4月各多选2分,03年10月、04年4月、04年10月、05年4月、05年10月各词语解释一分。

3、庄子介绍3’

庄子,名周,宋之蒙人。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生活极为贫困。据记载他曾住过陋巷,打过草鞋,并向监河侯借粮。楚威王闻其贤,以重金聘为相,然辞谢不就,只求适己任性,以快其意。

1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风格。它首先是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4、范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断句及其字的读音5’

5、讲解第一段20’

(1)字词:灌:注入

渚:水中洲岛

崖:案

于是:在这时

旋:转变

望洋:仰视的样子

子:您

穷:尽

殆:危险 长:永远

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

见„„于:被 (2)简析题:

A、概括这里所描述的两种景象及其关系,说明它们的作用。(两种景象:一是有限的秋水暴涨,二是无限的大海。两者的关系:对比 。 两种景象对比的作用: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的主旨。) B、这两种景象的展现暗示出怎样的哲学道理?海若说的“可以语大理”中的“大理”指什么?(宇宙是无限的,而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C、写出这段所包含的一个成语。(望洋兴叹) D、说明这段的艺术特点。(一是化抽象哲理为具体形象。借助“秋水”“北海若”“井蛙”“夏虫”等具体可感的景物人事来表达深奥的哲学道理。二是用虚拟的寓言故事来进行说理。虚构了“河伯”与“北海若”进行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来进行说理。)

6、讲解第二段30’

(1) 疏通段落,注意下列字词:以:与

语:谈

于:被

虚:同“墟”,居处

乃:才 丑:鄙陋

莫:没有谁

量:数量

数:计算

方:正

见少:所见甚少

自多:自我夸耀

卒:尽

焉:于次,在其中

向:当初

尽在此:全在这里了

第二课时

(续上课时)

1、第二段的讲解: 简析题: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A、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和三个层次的大意。(人的认识要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因而是有限。三个层次的大意: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的限制;人的认识要受到时间的限制;人的认识要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B、说明这段文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是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使说理形象化;二是排比,使文章层次清楚,说理有气势。) C、这里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比较中的类比法,即比喻论证法) D、写出这里包含的一个成语。(井底之蛙)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

2 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A、从哲学思想上看,这段文字的旨意是什么?(宇宙无限,人的生存的空间及其有限,因而人的认识也是有限的。)

B、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反问,排比,层递。三个问句(第三个问句前多了一些说明)可看作排比。从“天地”到“四海”,再到“中国”再到“万物”,再到“人”,可以看作层递。)

C、其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例证法?哪些地方运用了类比法?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法?(对宇宙无限,人的生存空间有限来说,“四海之在天地”“ 中国之在海内”“ 人卒九州”,都是例证;对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来说,“礨空之在大泽”“ 稊米之在大仓”“ 豪末之在于马体”都是喻证,即类比论证。这些例证,喻证,同时都是通过大与小、无限与有限的对比来表明旨意的,因而又都表现为对比论证。)

2、小结(结合文后联系题)5’

A、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什么思想意义?

主旨: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客观意义:这个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B、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运用比喻)的特点。

文章用井蛙、夏虫、曲士来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说大道理的人;用小石小木之在大山,四海之在天地,礨空之在大泽,中国之在海内,稊米之在大仓万物与人,九州与人,毫末之在马体,这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自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3、作业:

《题典》中词语解释题10道,单选8道,多选4道。

4、作文讲评(讲评内容另附页) 板书

按照段落的讲解来板书 重点字词,问题及其答案

秋水

秋水读后感

《秋水》说课稿

3秋水

秋水(节选)

20.秋水

秋水公开课

秋水读后感

《秋水》有感

秋水广场

秋水
《秋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秋水上海 秋水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