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书

发布时间:2020-03-03 14:24: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与时俱进,努力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卞庄一小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书

前言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的崭新课题,一个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正在逐步形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在“八五”起步,“九五” “十五”期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我校的教育信息化程度和现代化发展水平夯实了良好的基石,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又是我校第一个省级课题的开题之年,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将与时俱进,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一、指导思想: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将全面落实以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中心,以“服务、创建、发展”为重点,以“十一五”课题研究为先导,充分利用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优势,树立新理念,立足新课标,建构新课堂,形成新特色,求真务实,紧抓机遇,努力实现我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打造一支具有团队意识强、科研意识新、服务意识厚、创建意识浓的实验教师队伍,使大部分的中青年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水平。

2、以省级课题为先导,在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等课程中开展信息化学习方式的研究,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的 -1-

研究。

3、建设适合学生进行信息化学习的现代教育设施设备,建设一个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教学资源库,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学习环境,为进行自主、协作、交流学习提供物质保证和技术支持。

4、以丰厚的内涵发展和优势的研究成果积极争创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全面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努力提升我校现代化办学品位。

三、背景与现状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及现阶段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基本现状

我校地处县城西关,隶属卞庄镇,为镇中心小学。1913年建校,是我县最早的一所小学。现占地4388平方米,建筑面积3272平方米。学校现有一至六年级18个教学班,3个学前班,在校生共计1729人。学校共有名74职工,拥有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沂蒙名师1名,县级骨干教师12名。教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本科学历13人,专科学历41人,中专学历11人)。

经过师生们的共努力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0年我校被山东省教育委员会确立为“创新教育重大课题实验基地”。2001年、2004连续两年年被评为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2001年被评为市级“科普示范学校”。2003年被授予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2005年评为市级“卫生学校”。2006年被评为市级“教学示范学校”。

近年来,我们根据“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理念,选择了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极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开展情况

几年来,在县教育局、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无论是学校外部环境,还是内部设施都有了较大的改善。2000年各教室实现了“四机一幕”进课堂,

2003年建成了多媒体教室,2004年9月上级拨款三十万元建立了拥有四十二台计算机的微机室一座,连接了宽带网络,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校内校外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教师们信息技术能力。

问题与思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开拓创新力度不够,部分教学设施不够到位,教学资源建设缺乏均衡性且资源运用“泛”“滥”,优化不够;学校教师技术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科研意识、团队意识还不强,等等诸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觉得加大投入、优化建设、完善设施、加快发展在学校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任重道远。

四、计划与策略

为了更好地落实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思想,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拟订以下策略与措施:

(一)组织与领导:

学校成立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和教科室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等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具体如下:

组 长:王树武校长 主持全面工作,硬件建设,负责指导与督查。

副组长:

刘兆昌:统筹与协调,分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负责指导与督查。

王德群:统筹与协调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课题指导

杨茂会:课题规划、课题研究、制度建设

齐现学:具体抓好现代教育技术计划与总结、课题研究、软硬件建设、资源建设、校园网建设等各项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成 员:李英、刘传敏以及全体课题组教师、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 实施与落实现代教育技术的各项工作。

(二)基本原則:示范性与实效性统一的原则;长远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协调发展原则;点面结合与内涵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共性与个性同步发展的的原则。

(三)策略与措施

第一阶段(2006.9——2007.6)思想认识再深化阶段

1、加强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拟定《发展计划》、审定项目,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工作。

2、加强培训,抓好队伍建设。

真正把提高教师信息化综合素质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学校主要工作日程。加大校本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力度,围绕课件制作和网页制作制订培训计划并积极落实,并让教师尝试在本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从应用层面转向整合阶段。

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研讨、观摩、评比等活动提升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水平,扎扎实实上好信息技术课,抓好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辅导。同时积极做好县、市活动的组织和辅导工作,争取在各项信息学科活动中取得佳绩。

3、成立课题组,设计课题方案

本学期将成立课题组,围绕省级课题进行理论探讨,在理论探讨和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课题框架的构思,充分论证本课题研究的价值,逐步完善这一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07.7——2008.8)教学资源再建设与教学研究发展阶段

1、加快硬件设施的到位。争取近两年中,对照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创建标准,争取在2009年达到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实验创建工作,对缺额设备争取逐步到位。

2、做好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安装与培训工作,做好平台的订购工作,激励

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整合研究。

3、积极酝酿与构思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目标在两年中实施完成,不断更新学校网站,使网络信息日新月异。

4、继续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a、拟在一二年级中设立对照班,我们拟确定一至二个班级为课题研究实验班,参与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并随时与其他班级进行对比。

b、切实开展新课程研讨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每学期除了本实验小组成员的研究课例外,还可结合校、区、市的公开课、优质课等,推出典型案例。建议各个学科在具体实施时,不要面面俱到,最好根据学科特点抓住“学习方式的研究”的某一个方面来进行,这样才能把课题实验落到实处,也即是从“小处着手”,使实验能够便于操作。

C、进行数字化学习评价机制的研究,探索数字化学习发展性评价工具的开发及应用,具体是:a、构建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发展性评价平台。B、评价工具、手段多样化。c注重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我们拟于本阶段自我检查,写出阶段报告,完成中期评估,并将中期成果向教师展示

第三阶段(2008.9以后几年)研究与运用可持续发展阶段

1、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效益探索新路

加强过程管理,优化科研管理机制,加强课题管理的力度。我们将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开展实证性研究,使现代技术教育科研工作真正成为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在“十一”课题的全面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全员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突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最优化,深化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同时注重资料的积累,积极推广教科研成果。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

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2、加强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研究,提高实施水平

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借课程改革的契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扩大电子教材和小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的研究运用领域,使100%的教师和适龄学生能熟练运用电子教材,探索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结构。努力达到市电教馆的要求,做到学校80%的教师、100%的学科、20%的课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整合教学,争取有更多的教学设计与论文在省市获奖或发表。

3、分利用网络资源,为丰富教育资源尽力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建设是开展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的基本保障,必须加强资源的设计、开发、推广、管理等环节的工作。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继续加大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力度,鼓励所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现代教育技术骨干人人建立个人网站,拥有自己的BLOG,同时进一步科学规划、完善改进学校网站、教技专题网站、课题管理网站和教科研等条线网站。

4、加强校园文化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去学习知识、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自觉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有社会责任感和能力较强的现代人。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

现代教育技术五年发展规划

大林初级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

复兴中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

企业技术中心发展规划书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发展规划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书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