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发言稿

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05 07:52:25 来源:发言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请关注你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健康一半是身体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习或工作负担重,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际关系复杂,越来越多的人由此产生了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受到极大地威胁或损坏。有的人程度轻微,有的人程度严重。在我们的周围,有的人脾气暴躁,常常无端发火,因琐碎小事甚至与人争吵;有的人感到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整天无所事事,迷恋网吧,厌学情绪严重;有的人自卑,心理脆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的人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认为别人都不如他,对于别人善意的批评和劝告拒不接受。 所有这些都与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密切相关。心理是否健康,小而言之,影响着一场考试的得失,影响着一场比赛的胜负;大而言之,影响着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着班级、学校的和谐,社会的安定。

一、那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自卑,不要自负。要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存在差学生,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要正确面对挫折或失败,再漫长的路总有尽头,再绝望的事总有希望,要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饱经风霜、历经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能有所作为。

其次,要正确与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于对别人的爱心,来自于对别人的尊重。把你的爱心与老师、同学分享,你会得到更多的快乐;把你的意见与别人沟通,你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忠告;与人分享快乐,快乐会加倍,与人分担痛苦,痛苦会减半。多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送人鲜花,留已芬香,多尊重别人,多体谅别人,多听取老师、父母、同学的意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经常真诚地对人微笑,真诚地微笑充满着你的自信,表示着你的礼貌和对别人尊重。

各位同学,让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一起来关注心理健康,做一个全面健康的人,共同营造健康的校园、和谐的校园。谢谢大家!

推荐第2篇: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简介: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 《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正文开始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

心理教育活动课(或称心理素质培养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其总体目标是:协助学生建立起理性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自我观念,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改善其意志品质.1.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

(1)使学生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2)增加学生对价值的察觉:让学生理解价值如何影响人的抉择和行为.(3)帮助学生学习多侧面,多角度地看待学习和生活:学习正确归因;进行积极思维方式训练.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1)增进自我体察:自我观察并认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学习描述自我感受;认识思想,感受与反应之间的关系.(2)学会自我接纳:以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3)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为独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与周围人交往的自信心;坚持自我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4)增强自我监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激励;对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反应适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处之.3.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1)了解人的交往心理需求.(2)熟悉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情心;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眼神接触,表情,体姿,声调,手势.学习语言沟通技巧:了解交往中开诚布公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选择适当时机谈论感情问题;谈论感情问题时懂得倾听和发问;勇于表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立场,不卑不亢;不轻易责怪他人;面对批评做适当的反应,避免消极的影响;能区别某人的真正言行与你,对他言行的反应或判断是否相同.(3)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学习如何作不失理智的争辩;学会互惠互利的协商技巧.(4)学习与人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何时挺身出来带头,何时追随别人;学会正确地分析和对待自己的情绪变化.4.帮助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l)了解体察情绪的多样性情绪自觉: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辨别,倾听内在的自我对话.(2)学习分析不同情绪状态的前因后果情绪监察:留意是否有自我贬抑的消极信息,了解情绪的真正原因.(3)学习情绪状态下的控制和疏导方法情绪管理:延迟满足;衡量情绪的强度,克制冲动,减轻压力.(4)学习分析情绪与行为的差距情绪决策:了解别人的观点;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5.增强耐挫能力

增强耐挫意识.认识到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学会耐挫方法.学习接受和适应遭到的反对和不成功;学会给予和接受有益的批评;学会响应指示和接受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限制.B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

我们把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具体化,即,以具体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作为心理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也就是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编排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生大多处在6,7岁至11,12岁之间.跟幼儿期和青春期的快速变化相比,此时儿童生理方面的发展显得年缓而稳固,身高体重稳步增长,各种组织和器官也进一步成熟,尤其是大脑重量逐步接近成人,兴奋和抑制机能进一步增强.伴随生理上的更加成熟,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儿童的心理有了许多重大的变化:注意的有意性进一步增长,注意品质明显提高;感知觉的各个方面继续完善,观察力水平不断提高;记忆的有意性,意义性和记忆策略都有明显发展;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但思维的自觉性,独立性和灵活性仍不够高.此时儿童的情绪情感更加丰富,有一定的深刻性和稳定性;需要,兴趣,志向,价值观体系等初步形成;自我意识进一步复杂化和深刻化,各成分均有明显发展;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意志品质也进一步发展.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大多数学生在正常的教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一般水平,具体每个学生能否达到这种一般水平,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制约.发展性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发展中通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每一位学生心理的最佳发展.小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例如,有的学生身高,神经系统的发育均达到同年龄正常水平,但其智能却处在常态之下.(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要么是认识过程的发展跟不上,使得行动的盲目和情感发展方向上偏离;要么是情感的发展跟不上,使得知与行的发展失去生机和活力;要么是意志过程跟不上,造成情感的脆弱和言与行的脱节.(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如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得到发展,但却没有形成正确的动机和良好的志向.(4)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有些儿童在良好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其智力水平和某些特殊能力会明显高于一般学生,对常规教学条件和教育发展要求就会感到不适应,不满足.相反,另一些人则由于自我发展和自我要求偏低,会感到外部要求过高.针对以上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选择如下具体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作为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的内容: 1.智能和创造性:(1)观察力.(2)记忆力.(3)思维能力.(4)注意力.(5)想象力.(6)创造力.2.自主坚强的意志特征

(1)自信心一一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和坚信自己.(2)目的选择性一-能够选定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3)独立性一一依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轻易接受他人帮助和支配.(4)勇敢一一敢于挑战,不胆小怕事,不怕苦和累.(5)成就动机强一一敢于承担责任,对自己和自己所做之事负责.(6)坚持性一一做事彻底,有耐心.3.爱的品格和社会适应性

(1)爱人-一同情,关心和帮助他人.(2)爱环境一-爱护环境卫生,热爱大自然,具有环保意识.(3)爱集体和社会一-班级,学校,家乡,祖国.(4)社会交往技能一-倾听,礼貌等等.4.乐观开朗的情绪情感特征

(l)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一常常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2)幽默感.(3)美感一一乐于和善于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C小学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与实施 (一)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心理活动课有三种基本的活动途径: 1.认知式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及情绪情感体验,取决于他对情绪的认知反应.如果认知反应积极,正确,那么他的情绪情感体验是积极的,采取的相应行为是积极的;反之,情况则相反.认知式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认知方式,通过学生的感知,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实现活动目标.(1)故事联想式

引入故事:教师在活动开始或活动中,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的心理,提供学生阅读或倾听的故事.联想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内心的感受和经验.(2)讨论一澄清式

专题讨论:针对当前学生关心的敏感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展开讨论.辩论:就争论性问题进行分组辩论,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不同意见.配对讨论:就一个题目,先两个人讨论,提出一个意见,然后再与另两个人讨论的意见协商,形成4个人的共同意见.再与另4个人一起协调,获得8个人的结论.这种讨论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参与感会比较高,讨论的效果会比较好.四四讨论:分组进行,每组4人,在小组中每个人发言一分钟,在发言之前要给出个人思考时间.2.情境式

通过提供,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情境分为氛围式情境和情节式情境两种类型.(1)氛围式

利用录像,录音,电影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某些生活场景,或感受之优美,或感受人物之心态起伏.利用音乐渲染,富有激情的语言描述,营造出与主题相映衬的生动气氛.人际氛围是指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活动,增进相互沟通,情感交流,形成的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期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在活动中教师能切实体验学生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师生共同体验活动之乐趣,活动之收益.(2)角色一体验式

根据活动需要,让学生扮演活动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需要思考,行动,体验该角色人物的思想,心理,学习模仿好的一面或更清楚地认识到其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及行为,进而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哑剧表演:辅导教师提出一个主题或一个场景,要求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比如,让学生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表演赞美别人,喜欢别人或讨厌别人的情景,以揭示内心活动,促进学生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空椅子表演.一个人表演.将两张椅子相对摆放,学生先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另一张椅子虽空着,但假设坐着一个人(或是异性同学,或是另一位同学,或是老师,或是父母),让该生先表演彼此间曾经发生过的对话,或心中所想的话,然后坐到对面去,扮演对方的角色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多次,增进学生对对方的了解,改善与对方的交往.角色互换:与前者相似,但参与的人是两个以上.比如,辅导教师让一个学生扮演失败者,一个学生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或角色.双重扮演.两个同学,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生表现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表现什么,这样表现,重复事实,帮助问题学生清楚认识自己.(3)游戏式

游戏是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它具有趣味性,自主性,虚构性,创造性,社会性(契约性,互动性)的特点.①游戏的趣味性

使学生能得以在紧张中放松,在不安中坦然,在竞赛中找到观点,充分放松自我,表现自我,流露真情.②游戏的自主性

表现在允许\"自由选择\"和\"自由加入与退出\",让参与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必一定按别人的好恶行事,当参与者在游戏中兴致很高时,他是忘我地技人,其自主性表现的最淋漓尽致.③游戏的虚构性

表现在它可以在一个虚构的情境下活动,在这个情境中,不同于现实中的生活,参与者抛弃了原来的生活角色,来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大家无论平时课堂上学习好坏,高低卑贱,品德优劣,只要参与进来善于出谋献策的,都得到同伴的尊重.因为具有虚构性,在游戏中的喜哭怒骂都不会太在意,参与者可以摘掉面具放松自己.④游戏的创造性

认知学派创始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考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游戏中,参与者的身心是处于放松状态的,由于是自主参与,积极性高涨,其思维也最活跃,他们可以自由地创造游戏内容,形式,规则,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同时,由于游戏的团体性,团体成员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的火花成为创造的又一源泉.⑤游戏的社会性

游戏的组成是团体形态,因此,也要求成员之间协同,合作,配合.在游戏过程中,成员之间会形成大家认可的各种规则,契约.这种不成文的规则,契约,约束和规范着成员的活动.成员有共同的目标,规则,契约及互动中产生的感情成为凝聚团体的力量,在团体中能够达到彼此互相信任,经验分享.一般游戏辅导的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建立伙伴关系阶段.创设开放接纳的气氛,学会表露自己和倾听别人.共同承担义务阶段.学会与伙伴共同商议,执行任务,承担责任.相互信任互助阶段.在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中增进自我认识和建立尊重别人的态度.交流分享领悟阶段.交流领悟合作的价值,分享成功的体验和在游戏中产生的友谊感,成功感等各种真实感受.正确认识自我阶段.找到现实的我与自我概念的距离,萌发改变自我的愿望,建立新目标.3.行为训练式

行为主义关于行为强化的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可以建立新的,良好的行为或消除某些不良的行为.

推荐第3篇: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讲 话 稿

开县郭家初中江树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

今天,很有幸和你们一起探讨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我的发言以期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赐教。

的确,健康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文化的更新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健康的理解,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心理没有障碍,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心理是否健康,其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我们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初级中学,社会环境复杂,留守儿童比例大,由于他们的意识形态正处转型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若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这不良的反应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许多心理学者认为,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

初中生常见的几种心理矛盾

今天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应该具有勇于参与竞争的良好心态。可是他们中的不少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弱,也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而许多心理障碍与疾病都与适应能力差及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焦虑有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交往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老师、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很努力的,他们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 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

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第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 些家长对子女宠爱有佳,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据我们的抽样调查,85%的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设宴。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但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卑贱的,就连平时学校安排的扫除也时不时的逃避,可以说厌恶劳动的思想在一些中学生中是相当普遍。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 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第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敞开心扉,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写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 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小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学生实际上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

地培 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第五,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第六,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譬如积极申请做公益劳动;同学生病了能主动送医院;同学家有什么不幸,他们能慷慨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满足自己的某些愿望和虚荣,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规范不一致的矛盾。对这一矛盾,老师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 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在大部分的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第七,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家庭不和而出逃、自杀或伤人的案例很多,但却很少有家长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问题,更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每个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努力培养引导,这个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主权。做父母的应该既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若必须行使父母权利时,也应向孩子说明为什么必须这样做的理由。这一点对青少年非常重要。

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 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 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 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 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

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据调查,目前上中学这代学生的父母,很大部分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更谈不上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三)、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各班都应把它列入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中去。

推荐第4篇: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马渠九年制学校2015年秋季

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关于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为保证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健康、顺利地开展。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从而构建起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1999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8月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要求。农村中小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的限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农村教育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教师的观念中。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德育工或心理辅导员的事。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无关,可做可不做;即使搞心理健康教育精力也有限。仅仅解决少部分学生身上发生的心理问题。认为对心理健康的学生没有必要搞心理辅导。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落到实处。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许多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包括心理辅导教师。缺乏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在实际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常常采用品德教育的方式,以批评教育、惩罚教育为主要教育方法,在客观上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还有教师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因于品行问题,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部分教师不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本身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

农村中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成就动机与耐挫力、渴望交往与心理闭锁的矛盾。他们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其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习、认知方面,也来自社交、情感等方面,不仅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和社会,对这些压力,许多学生深感力不从心,无法适应,再加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认知上的问题。主要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的问题。情感上的问题。很多中小学生在情感调节上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喜怒无常,一会儿兴高采烈,一会儿悲观失望。情感调节有问题的学生。对沉重的打击可能无动于衷,而受一次小小的挫折却悲痛欲绝。这类学生情感淡漠,甚至对同学对朋友对亲人冷漠无情,以至表现为长期情绪低落、忧郁和莫名的焦虑。对某些事物感到恐怖等。应考综合症问题。学校、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值过高,学生在考试前后由于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悸、心慌、胸闷、情绪紧张、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不敏捷、思想混乱、思路不清、再认与回忆发生困难,甚至还有口干、腹泻、恶心、呕吐、痛经、双手发抖、大汗淋漓等现象,严重时会发生晕厥现象。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心理健康的条件。而且也反过来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但当前农村的中小学生人际交往情况却不容乐观,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冷漠古板、心胸狭窄、怯于交往,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带来情绪上的失落和苦闷并影响学习。性知识方面的问题。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从小学高年级起。学生已进入性发育期,生理、心理会有急剧的变化。来自性本能的驱使。再加上来自外界的电视、电影、网络、小说等大众传播媒体的刺激和影响,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逐渐产生性意识。出现了接近异性的兴趣和愿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性教育,他们对迅速成熟而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对于自己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和向往觉得不该这样。但又不易自制,于是产生恐惧、悔恨等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心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学生由于缺乏性知识,听任性冲动的支配而作出了越轨的行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组织体系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和工作机制:“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任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农村中小学由于条件限制等种种原因,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即使建立起的组织体系,工作也开展得不尽人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这些组织体系都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考虑到学校的条件和层次,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松散型的组织。工作难于落实到位。再加上农村中小学由于经费紧张,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设备和设施,连心理咨询室、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都没有,更谈不上仪器设备。由于经费的原因师资得不到培养和培训,专业知识缺乏。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

当代社会竞争加剧,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社会上的不良因素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影响极为严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黄色书刊、色情网站、低级庸俗的生活方式都给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带来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家庭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动因。目前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过高。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苦闷和压力;父母关系的不和、离婚、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过分溺爱、过分严厉,都会造成孩子不健康的心理。

学校认识偏差

一些农村中小学对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出于上级要求、形势需要,所以消极等待简单应付,即使是名义上开展了一些活动。如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辅导热线、建立心理健康信箱、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但由于忽视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缺乏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只能流于形式。有些学校,为应付检查,甚至弄虚作假,名不符实地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生本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有些是与遗传、体质、突发事件有关。大多数情况都是逐渐积累而成的。家里有心理障碍患者。或国产期大脑受过损伤、感染、孕妇营养不良、孩子出生时窒息缺氧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心理上的问题。更多的情况是孩子在社会适应或人际交往过程中心理的冲突和矛盾。由于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需要得不到满足。无法达到预定目的,使他们感到失望、悲观,心理受到严重挫折。

师资力量薄弱,保障机制不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兴起,学校心理辅导更是一项全新的教育内容。目前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较少,师资培训又跟不上,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学历较低,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据调查,当前农村中小学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团队干部、德育工、班主任、校医、政治课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而且多数是兼职人员,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对心理测试技术和心理辅导方法不熟悉。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受德育思维模式的影响,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规律和要求。对教育对象产生副作用。保障机制不完善,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管理机制、从业人员编制、待遇、职称评聘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从而影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三、开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心理正常的学生为主,同时兼顾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应遵循发展性原则,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力。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重视学生的文化背景

学生的出生地、出生环境、年龄、受教育程度不同,便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要灵活多变。不能千篇一律地搬用一种方法,用同一种语言来辅导学生,一定要因人而异。

心理健康教育要区别于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目标、动力、方法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不能用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观与良好的道德品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规范性要求,其方式是通过教诲与训练实现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其原动力来自于内部需求,其工作方式是助人自助。所以两者不能混同于一体。

尊重学生,作好保密工作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要尊重,充满真诚、同情、爱心去倾听求询者的心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由于学生倾诉的内容往往会涉及到学生的隐私。为了消除学生的顾虑,保护学生的隐私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心理辅导员或教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没有征得学生的同意,不得向任何人泄露学生的隐私。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不允许他人查阅和借用。

四、构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充分认识和全面领会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党和政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生占我国中小学生的多数。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如何,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推进和实施,直接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未来国民的基本素质。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中小学必须站在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这样一个历史高度来加以认识。

加强调查研究

为了有的放矢地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调查研究,运用问卷、观察、测量等方法,掌握中小学生学习方法、人际关系、情绪、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可以采取教师、学生、班主任、家长进行座谈的方式。了解中小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和他们的心理需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机制,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生命教育与校园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构建心理干预体系,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增强其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降低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和健康成长。各级农村中小学要根据要求建立好组织机构,构建起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信箱,按比例配备好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还要面向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组织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健康讲座,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社团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推荐第5篇: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

心理教育活动课(或称心理素质培养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其总体目标是:协助学生建立起理性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自我观念,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改善其意志品质.

1.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

(1)使学生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

(2)增加学生对价值的察觉:让学生理解价值如何影响人的抉择和行为.

(3)帮助学生学习多侧面,多角度地看待学习和生活:学习正确归因;进行积极思维方式训练.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1)增进自我体察:自我观察并认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学习描述自我感受;认识思想,感受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2)学会自我接纳:以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

(3)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为独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与周围人交往的自信心;坚持自我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4)增强自我监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激励;对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反应适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处之.

3.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1)了解人的交往心理需求.

(2)熟悉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情心;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眼神接触,表情,体姿,声调,手势.学习语言沟通技巧:了解交往中开诚布公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选择适当时机谈论感情问题;谈论感情问题时懂得倾听和发问;勇于表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立场,不卑不亢;不轻易责怪他人;面对批评做适当的反应,避免消极的影响;能区别某人的真正言行与你,对他言行的反应或判断是否相同.

(3)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学习如何作不失理智的争辩;学会互惠互利的协商技巧.(4)学习与人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何时挺身出来带头,何时追随别人;学会正确地分析和对待自己的情绪变化.

4.帮助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l)了解体察情绪的多样性情绪自觉: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辨别,倾听内在的自我对话.

(2)学习分析不同情绪状态的前因后果情绪监察:留意是否有自我贬抑的消极信息,了解情绪的真正原因.

(3)学习情绪状态下的控制和疏导方法情绪管理:延迟满足;衡量情绪的强度,克制冲动,减轻压力.

(4)学习分析情绪与行为的差距情绪决策:了解别人的观点;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

5.增强耐挫能力

增强耐挫意识.认识到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学会耐挫方法.学习接受和适应遭到的反对和不成功;学会给予和接受有益的批评;学会响应指示和接受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限制.

b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

我们把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具体化,即,以具体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作为心理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也就是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编排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生大多处在6,7岁至11,12岁之间.跟幼儿期和青春期的快速变化相比,此时儿童生理方面的发展显得年缓而稳固,身高体重稳步增长,各种组织和器官也进一步成熟,尤其是大脑重量逐步接近成人,兴奋和抑制机能进一步增强.

伴随生理上的更加成熟,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儿童的心理有了许多重大的变化:注意的有意性进一步增长,注意品质明显提高;感知觉的各个方面继续完善,观察力水平不断提高;记忆的有意性,意义性和记忆策略都有明显发展;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但思维的自觉性,独立性和灵活性仍不够高.

此时儿童的情绪情感更加丰富,有一定的深刻性和稳定性;需要,兴趣,志向,价值观体系等初步形成;自我意识进一步复杂化和深刻化,各成分均有明显发展;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意志品质也进一步发展.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大多数学生在正常的教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一般水平,具体每个学生能否达到这种一般水平,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制约.发展性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发展中通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每一位学生心理的最佳发展.

小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例如,有的学生身高,神经系统的发育均达到同年龄正常水平,但其智能却处在常态之下.

(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要么是认识过程的发展跟不上,使得行动的盲目和情感发展方向上偏离;要么是情感的发展跟不上,使得知与行的发展失去生机和活力;要么是意志过程跟不上,造成情感的脆弱和言与行的脱节.

(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如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得到发展,但却没有形成正确的动机和良好的志向.

(4)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有些儿童在良好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其智力水平和某些特殊能力会明显高于一般学生,对常规教学条件和教育发展要求就会感到不适应,不满足.相反,另一些人则由于自我发展和自我要求偏低,会感到外部要求过高.针对以上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选择如下具体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作为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的内容:

1.智能和创造性:(1)观察力.(2)记忆力.(3)思维能力.(4)注意力.(5)想象力.(6)创造力.

2.自主坚强的意志特征

(1)自信心一一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和坚信自己.

(2)目的选择性一-能够选定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

(3)独立性一一依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轻易接受他人帮助和支配.

(4)勇敢一一敢于挑战,不胆小怕事,不怕苦和累.

(5)成就动机强一一敢于承担责任,对自己和自己所做之事负责.

(6)坚持性一一做事彻底,有耐心.

3.爱的品格和社会适应性

(1)爱人-一同情,关心和帮助他人.

(2)爱环境一-爱护环境卫生,热爱大自然,具有环保意识.

(3)爱集体和社会一-班级,学校,家乡,祖国.

(4)社会交往技能一-倾听,礼貌等等.

4.乐观开朗的情绪情感特征

(l)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一常常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

(2)幽默感.

(3)美感一一乐于和善于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

c小学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与实施

(一)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心理活动课有三种基本的活动途径:

1.认知式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及情绪情感体验,取决于他对情绪的认知反应.如果认知反应积极,正确,那么他的情绪情感体验是积极的,采取的相应行为是积极的;反之,情况则相反.认知式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认知方式,通过学生的感知,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实现活动目标.

(1)故事联想式

引入故事:教师在活动开始或活动中,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的心理,提供学生阅读或倾听的故事.

联想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内心的感受和经验.

(2)讨论一澄清式

专题讨论:针对当前学生关心的敏感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展开讨论.

辩论:就争论性问题进行分组辩论,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不同意见.

配对讨论:就一个题目,先两个人讨论,提出一个意见,然后再与另两个人讨论的意见协商,形成4个人的共同意见.再与另4个人一起协调,获得8个人的结论.这种讨论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参与感会比较高,讨论的效果会比较好.

四四讨论:分组进行,每组4人,在小组中每个人发言一分钟,在发言之前要给出个人思考时间.

2.情境式

通过提供,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情境分为氛围式情境和情节式情境两种类型.

(1)氛围式

利用录像,录音,电影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某些生活场景,或感受之优美,或感受人物之心态起伏.利用音乐渲染,富有激情的语言描述,营造出与主题相映衬的生动气氛.

人际氛围是指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活动,增进相互沟通,情感交流,形成的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期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在活动中教师能切实体验学生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师生共同体验活动之乐趣,活动之收益.

(2)角色一体验式

根据活动需要,让学生扮演活动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需要思考,行动,体验该角色人物的思想,心理,学习模仿好的一面或更清楚地认识到其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及行为,进而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哑剧表演:辅导教师提出一个主题或一个场景,要求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比如,让学生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表演赞美别人,喜欢别人或讨厌别人的情景,以揭示内心活动,促进学生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

空椅子表演.一个人表演.将两张椅子相对摆放,学生先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另一张椅子虽空着,但假设坐着一个人(或是异性同学,或是另一位同学,或是老师,或是父母),让该生先表演彼此间曾经发生过的对话,或心中所想的话,然后坐到对面去,扮演对方的角色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多次,增进学生对对方的了解,改善与对方的交往.

角色互换:与前者相似,但参与的人是两个以上.比如,辅导教师让一个学生扮演失败者,一个学生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或角色.

双重扮演.两个同学,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生表现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表现什么,这样表现,重复事实,帮助问题学生清楚认识自己.

(3)游戏式

游戏是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它具有趣味性,自主性,虚构性,创造性,社会性(契约性,互动性)的特点.

①游戏的趣味性

使学生能得以在紧张中放松,在不安中坦然,在竞赛中找到观点,充分放松自我,表现自我,流露真情.

②游戏的自主性

表现在允许\"自由选择\"和\"自由加入与退出\",让参与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必一定按别人的好恶行事,当参与者在游戏中兴致很高时,他是忘我地技人,其自主性表现的最淋漓尽致.

③游戏的虚构性

表现在它可以在一个虚构的情境下活动,在这个情境中,不同于现实中的生活,参与者抛弃了原来的生活角色,来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大家无论平时课堂上学习好坏,高低卑贱,品德优劣,只要参与进来善于出谋献策的,都得到同伴的尊重.因为具有虚构性,在游戏中的喜哭怒骂都不会太在意,参与者可以摘掉面具放松自己.

④游戏的创造性

认知学派创始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考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游戏中,参与者的身心是处于放松状态的,由于是自主参与,积极性高涨,其思维也最活跃,他们可以自由地创造游戏内容,形式,规则,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同时,由于游戏的团体性,团体成员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的火花成为创造的又一源泉.

⑤游戏的社会性

游戏的组成是团体形态,因此,也要求成员之间协同,合作,配合.在游戏过程中,成员之间会形成大家认可的各种规则,契约.这种不成文的规则,契约,约束和规范着成员的活动.成员有共同的目标,规则,契约及互动中产生的感情成为凝聚团体的力量,在团体中能够达到彼此互相信任,经验分享.

一般游戏辅导的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建立伙伴关系阶段.创设开放接纳的气氛,学会表露自己和倾听别人.共同承担义务阶段.学会与伙伴共同商议,执行任务,承担责任.相互信任互助阶段.在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中增进自我认识和建立尊重别人的态度.交流分享领悟阶段.交流领悟合作的价值,分享成功的体验和在游戏中产生的友谊感,成功感等各种真实感受.正确认识自我阶段.找到现实的我与自我概念的距离,萌发改变自我的愿望,建立新目标.

3.行为训练式

行为主义关于行为强化的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可以建立新的,良好的行为或消除某些不良的行为.

(1)示范

这是一种借助模拟来习得或掌握新行为的方法.辅导教师自己或选择某方面行为优秀的学生起示范作用,示范对象在学生中具有权威的形象,学生模仿他们的良好行为从而获得良好的行为.比如用\"大声思维\"法让起示范作用的学生大声陈述其思维过程,把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过程示范给其他人.注意力,想象力的训练,学习处理矛盾冲突时的寻找解决方法等都可运用此法.

(2)奖赏

利用实物如糖果,文具,分数,奖章等强化物或语言肯定其某种行为并增强该行为,同时增强其自信和自我效能感.这其中教师和同学之间的鼓励尤为重要,但也不要忽视学生的\"自我奖赏\",当自己某方面经过努力做得不错时,自我鼓掌,喝彩或给自己一个放松机会,奖励自己一个糖果或其他物品也很重要.

(3)惩罚

在心理教育活动课中这是要慎用的一项活动.但巧妙地运用惩罚有时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游戏犯规时可罚掉一次参与机会.

(4)契约

在活动中,师生双方共同商定一份明确,公正而可信的契约.在契约中,明确规定何种良好的行为可以得几个积分;何种不良的行为表现,每次要扣掉几个积分.多少积分就可换取何种强化物,或享受某种特权.这份契约使教师明确教育训练各阶段的重点,使学生明确知道训练要达到具体的目标.

在活动中,上述几种活动模式是交叉运用的,并且由此还可组合派生出更多的活动形式.无论哪种活动模式都在有机地服务于主旨,有助于实现活动目标.

(二)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实施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实施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1.全体性原则

这是基本要求.活动的设计和活动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全体学生的参与,避免仅一部分活跃学生唱主角,冷落了另一部分同学.

2.主体性原则

这是前提.在活动目标的确立,设计及实施中均可由学生参与,教师把学生摆在活动的主体地位,当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时,学生在活动中才能积极主动.

3.活动性原则

这是主导.它不同于纯知识传授课型,而是将知识融于活动中体现的,更适于学生特点和教育训练内容及目标的实现.

4.情感性原则

这是核心.避免了概念化,以学生情感的激发,起伏,变化,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的共鸣,以及共感技术的运用.

5.开放性原则

这是方向.这是由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开放性,教材在活动中只起个引子或例子的作用.要让学生由此及彼地散发开去,在一个主旨目标下,附带着其他目标.重悟性的启迪,思维方法的引导和情感的健康导向.整体活动设计结构上不拘泥于线条结构,而应体现色块结构的特点,产生交融弥散的美感.活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性,也是开放性原则的体现.

6.过程性原则

这是重心.心理教育活动课重在学生活动的过程及过程体验,把握,优化好活动过程是活动课成败的关键和学生的心理品质优化的关键.

d小学心理教育活动课的教法

明确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能够用心理教育课程中使用的教学活动方法设计教育活动课,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好该课程,使之取得应有的效果,达到心理教育课程规定的目标.课程的组织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组织两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

在课程开始之前,有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工作不仅仅包括单元设计中所规定的事项,如课堂所需的教具和有关材料等等,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掌握学生心理和心理教育的有关知识技能

例如熟悉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了解心理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团体动力学和心理卫生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会使用某些心理咨询的技术,如处理抗拒的技术,沉默技术和情感转移技术等等.

2.了解教学对象即学生的背景材料

包括学生的姓名,年龄,智力状况,人格特点,家庭状况,在校表现,老师评语,过去的记录等等.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情况,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活动过程的掌握.这就是教师经常所说,课前准备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

3.先行接触

在课程开始之前,有必要对参加心理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个别的面对面的接触,尝试建立初步的良好的关系,以利于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4.设置助手

设置助理教师或在学生中找到助手,以帮助主持教师活跃团体气氛,协助活动的开展,以及处理某些冲突事件.

(二)课堂组织

要上好一堂教育课,教师必须采用一些教学组织的方法处理好一堂课的开始,中间和结束等教学环节.

1.课堂开始

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确教学活动的目的,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组织方法:

(1)预热方法

可通过唱唱跳跳等游戏活动开始一堂课,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座位的安排上,可考虑圆形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面对面,平等交往,将会大大有利于课程开展.

(2)澄清方法

教师以生动有趣,简洁有力的话作一个开场白,说明课程的目的和教学活动的大致安排,解除学生的困惑,增强活动的意识性和目的性.

(3)介绍方法

为了充分利用团体的力量,促进学生之间良好的相互作用,有必要用多样化的自我介绍方法,对于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尤为重要.传统的自我介绍方法比较死板,往往使学生不自然而有所保留.因此,可采用以下几种介绍方式:①先分组两两配对,互相说出自己的基本情况,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最得意的,最讨厌的事物或人.然后,再回到团体介绍刚才配对的朋友.②每人自问自答10次,每次都是\"我是谁 \"\"我是……\",说出别人不知道的特点,这种方法可训练学生自我了解的能力.③由大家轮流向一个同学提出不重复的问题,被问者不能拒绝回答,这种方法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坦诚,训练其机智.

2.教学过程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以下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

(1)引导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在问题上能寻求较好的答案,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前后,给予一些启发性的话,如\"你是说…\"\"你觉得…\"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促进团体内开放性的沟通.引导方法可分为间接引导和直接引导.

(2)反馈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把握学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知道教师是理解他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澄清自己的思想感情.反馈就像一面镜子清楚地,真实地把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反映出来.这面\"镜子\"给学生提供自觉,自动修改自己的机会.

(3)明朗化

这种方法是教师除复述学生所说的话或表明的感情外,再增添教师认为学生想要说而没说出的东西,即教师把学生模糊,隐含,未能明白表达的感觉说出来.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进一步沟通.

(4)面质

学生有时会逃避自我应负的责任,或给予自己不当的行为一些合理的借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面质学生,促使其自我思考,勇敢面对现实.在面质时,应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又要明确指出学生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3.课程结束

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采用以下3种方法:

(1)回顾与检讨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进行过什么活动,有什么心得,有什么意见.

(2)计划与展望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今后应该作些什么,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或工作有什么打算,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目标和具体措施.

(3)祝福与道别

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用小卡片或小礼物彼此祝福,道别,以维持和发展相互间的友谊.

4.注意事项

在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辅导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组织好教学,除了具备一般的上课技能和态度还应注意:

(1)客观地处理事件,对学生不能有偏心,或持不公平的态度.

(2)以温暖,尊重,同情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和班级是温暖的和安全的,能够了解他们,因而愿意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内心话和感情表露出来.

(3)不要采取权威的态度压制学生,而要尽量使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能充分发表意见.

(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表现出幽默,使班级的活动能轻松活泼地进行,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和投入.

(5)具有教学的机智,能随时处理突发事件.例如,在上课时有学生捣蛋,抱怨,不专心,吵着要上厕所,擅自离开课堂等等,教师要能够迅速了解其原因,作出即时的和适当的反应.

(6)在团体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适当.因为教师指导少,学生无从下手;指导太多,又可能养成学生的依赖性.

(二)学生个别心理辅导

个别心理辅导主要针对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问题,适应问题,人格成长和身心发展问题,运用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个别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和矫正.

班主任要学习心理辅导方法和操作,在上好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同时要做好本班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三)游戏辅导

游戏辅导是班级心理辅导的一种主要形式,它的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参与面广,操作性强.我校要通过游戏中心的活动对学生开展游戏辅导,通过游戏辅导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培养学生的合群性和竞争与合作的精神,同时通过游戏让学生认识规则,遵守规则.

1, 选择游戏.游戏辅导老师必须收集和积累适合本年级学生的各种游戏,然后根据辅导主题,辅导对象和场地等具体情况选出合适的游戏.

2, 学习规则.游戏之前,老师必须详细,具体地说明本游戏的规则,活动时的各项注意事项.学生必须学习规则,掌握规则,直至在游戏中遵守规则.

3, 观察行为.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行为和情绪是比较真实地,也反映出其心理是否健康.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

4, 调节情绪.游戏是孩子表达感情,描述经验,表达期望的\"语言\",教师要懂得和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情绪表达还有一个目标适宜,反应适度的问题.教师要辅导学生在游戏中调控自己的情绪,促使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推荐第6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讲话稿

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2016年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暨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师培训班正式开班!首先我代表教育局向给我们培训的讲师、向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因此,举办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是十分重要的。

要做一个称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并不容易,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依靠教师的有关知识与能力,更要依靠我们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够使我们老师具有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具有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能力,还要有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积极稳定的情绪与情感、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希望各位老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严格遵守相关要求和学习纪律,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深入钻研,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祝各位老师学习顺利。祝愿本期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最后,祝大家圆满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学业有成,争做优秀的班主任,为我们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推荐第7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了全社会乃至学校及家庭的高度重视,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内容越来越丰富,范围也越来越扩大,这充分说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体育一样,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同样它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意向品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培养,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学生成绩的稳步提高;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

因此,健康的心理是每一个人一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甚至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生活、事业等。同学们要问既然心理健康如此重要, 那么,什么是心理?什么是健康心理呢?顾名思义,心理即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它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健康心理就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按照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发展要求去进行思维,去培养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排除一切杂念,消除不良干扰,摈弃侥幸幻想,克服幼稚,走向成熟,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学校,都程度不同地未能给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社会某些丑恶现象和不和谐的因素,就业难而引起的不利方面如读书无用,家庭教育方面的偏颇,如家长只关心和重视孩子的吃、穿、用度、不注意,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品格和道德品格,家庭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如打骂、责罚,学校教育的苍白无力和脱离实际等等,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侵蚀、侵害、影响着中学生的稚嫩心灵,加之中学生因知识不足,阅历不深,辨别是非,区分善恶,分辨真假的能力差,极容易机械模仿,盲目效法。致使部分中学生产生了畸形心理和离奇的行为,如缺乏理想,胸无大志,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好吃懒做,感情脆弱,不承压力,自私冷酷,唯我独尊,漠视他人,不合人情,有意封闭自己,不愿畅开胸怀,说话不负责任,做事荒唐滑稽,如此等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制约着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综合起来这些不健康心理大致有如下具体种类:

1、排他心理: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见了谁都觉得不顺眼,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只盯人家的短处,甚至人家做的正确的在他看来也是错误的,于是千方百计找岔子,寻 1

机会修理他,教训他,或者搞顺我者哥们,逆我者敌人的那一套,或受别人小惠,或施以别人小惠,拉帮结派,公开收保护费,称王称霸,唯我独尊。

2、故犯心理:患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往往冒天下之大不韪,明明不能做的事他偏要做,明不能说的话他偏要说,道理也懂,事理也明,就是明知故犯,动不动就量学校,试老师,所以其行为就带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如同学们当中发生的打架斗殴,偷盗勒索,图谋报复,抽烟喝酒等现象,就属于这一类,在这些人的心目中,我就偏做了,你能把我怎么样,反正我没有犯法,大不了给个处分。请同学们明白,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不是一般的懂不懂常识的问题。

3、投机心理:患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往往不把心思用在学习和正事上,而专钻管理教育监督及制度的空子,想方设法耍小聪明,出馊点子,搞恶作剧,在这种人的心中有人把我抓住了,我就编个屁荒,抓不住就算成功了,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如同学们当中发生的在无人监控时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动电器及公共设施,熄灯后从楼上扔垃圾,破坏公物,在卫生间抽烟,放学后在大街上抽烟等等,一次得逞,再来下次,久而久之,这种人投机心理就演化成了故犯心理,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4、寻欢心理:患这种心理疾病的人,随着身体的逐步发育成熟以及生理上的反应,不能有意识的克制自己,想方设法寻求异性的刺激,因此不能正确处理男女之间的关系,过早的卷入爱情的漩涡,陷进性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这种人往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情绪不稳定,平日里与其心中的人眉来眼去,暗送秋波,空闲时在阴暗处与异性聊天,接触或在电话中打情骂诮,行为放纵,不想后果。为了满足这种心理,有的偷看女性上厕所,有的偷看色情音像制品,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5、享受心理:患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往往只顾自己的享受,不理解父母及别人的辛苦,只图自己穿高档的、吃香辣的、玩刺激的、用时髦的,不考虑父母和他人的感受,甚至超越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别人有的自己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有,今日有酒今日醉,哪怕明天喝凉水,为了满足这种心理,在家庭经济供给不足时就去偷、去骗、去勒索。有的为了给哥们过生日,竟然搭几十元的礼钱,你们去问问你们的父母,打一天工才能挣多少钱。你们想想你们花的钱,是不是父母的血汗钱,你们想想当你们大吃二喝时你们的父母在干什么。

6、炫耀心理:患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常常想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表现欲望特别强烈,虚荣心异常明显,时时处处,唯恐自己引不起别人的注意得不到他人得重视,于是或摆阔气、或弄小聪明、或耍其威势,总要弄得惹眼一些,能引起人的注意,如有

的过生日吆喝若干哥们,请客收礼,吆五喝六,猜拳行令,花天酒地,似乎这样一来,自己就长了威风,露了面子;有的平时总爱穿奇装异服,甚至佩戴饰物,以招人惹眼,有的拿手机,带MP3,显得自己很潇洒很阔绰,有的请人吃饭,特别是请异性吃喝,显得自己很大方,有的甚至把能跟社会渣滓混在一起,也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大言不惭地说:我跟某某是好朋友你知道吗?这种炫耀实质上已被奴性化了,是做人的一种悲哀。

7、变志心理:患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往往超出一般人的常态思维而怀疑和痛恨一切人和事,或陷入某种情境而不能自省,这是心理被严重扭曲的必然表现,他不能客观冷静地分析和对待人和事,别人给他讲正确的,他觉得是错误的,别人跟他讲真理,说正事,他以为是在开玩笑,别人说那事不能做,可他偏要做,摸摸电器开关,揪揪女同学的辫子,乘人不注意扔一块垃圾,在墙上画一道印,偷人家一快橡皮等等都是这种人的具体表现。

8、依赖心理:患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往往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总是以种种借口来为自己的懒惰和不进取作辩护,总是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想因人成事,但终归成不了事,如有的完不成作业,却以不会作或没时间或以其他理由为借口,自己不挤时间钻研书本,总依赖于老师的反复讲解,有的誉抄别人作业,自己从来不动脑筋独立完成作业,有的不讲公共卫生,总想别人会做好的,甚至连洗衣服都要依赖父母,如果你不给我洗,我就花钱送到洗衣店。更有甚者,自己不勤奋学习,自强自立,企图依靠父母和亲戚给自己找工作,寻出路。这种人可以说自己已经没有了理想,没有了抱负,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他们的所作所为有害于个人和家庭,更无益于社会。

9、嫉妒心理:患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往往对别人超过自己的地方,总是表示不满和不服,而且常常采取一些不适当的或者过激的言辞、行为诋毁、压制、破坏、扼杀别人的长处,使其等于自己和不如自己,用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心理。这种人不如人,又不服人,还不学人,明明心理空虚,还要装作充实,心知不如人,嘴上不饶人。不敢也不能面对现实。如有的同学,看到别人的学习比自己的好,用的功夫比自己的多,而自己赶不上别人却又有点羞亏时,就用冷嘲热风讽刺挖苦他,并想法影响和干扰他,甚至在背地里说他的坏话,贬底别人,标榜自己,以求得心理平衡。有的看见别人做好事,他就心里不舒服,总觉得他又要显能了,出风头了。自己不做又不让不让去做。有的看见某个男生和某个女生走的路多,说的话多,他就心理酸酸的,总以为他们之间没好事,或者觉得她怎么没有跟我好,偏偏跟他在一起,他算什么东西,于是就跟他(她)过不

去,今天争这个,明天挂那个,甚至为之而争风吃醋,费尽了心思。

10、孤僻心理:患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常常有意封闭自己,不愿意或不屑于向别人畅开胸怀,吐露真情,往往把自己置于一个闷罐子里或走向廖无人烟的荒岛,不相信别人,也不愿结交朋友。更不和别人交流交往,没有喜、乐,只有怒、哀、愁,表面上看显得高傲自大,其实内心非常苦闷,懊恼,表面上坚强,骨子里脆弱,既不能面对现实,又害怕接受别人的忠告,既想暗自实现心中的渺茫理想,又觉得无从着手,找不到突破口,恨铁不成钢。于是心中的郁闷越积越深,所作所为始终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最终被心理压垮。如有的同学,犯错后不愿说出真情,甚至一言不发,有的不想交作业,又不说理由,有的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暗自痛恨别人,心想有一天我发达了,阔气了,一定要把他踩在脚下,或者让他给我当狗,给我舔脚等等,往往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有的深埋心中的秘密,缄口不向别人透露,一旦感情之堤崩溃,精神受挫,就怨世界不公平,人类太丑恶,想到另一世界去寻觅知音,追求幸福,寻找欢乐。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上述十种心理,均系不健康心理,所列特征和表现,都是某种心理疾病的必然反映,同学们要认真对照,认真自省,看你有没有这些心理疾病,如果有应是哪一种或哪几种。该怎么预防和治疗。为了你的健康成长,为了你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应有一个明确的治疗方案。知道了病因,就应先给自己开一个方子,试试看能否奏效。我这里也给同学们开了一个方子,或许对治愈你的心病有帮助: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一剂强醒针;

对照《规范》、《守则》时时反省自己,若干片,一日二次;

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若干片,常服;

热爱生活,积极接受别人劝告,常服;

排除杂念,潜心读书,若干粒,日日服,含化;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学习,若干袋,常服;

总之,希望同学们有病就及时治疗,不要讳疾忌医。

这对你今后乃至一生的心理健康确有好处,有病则医,善莫大焉,无病预防,其利久远。

(各班主任可根据实际情况发挥、拓展,讲深讲透)

推荐第8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署讲话稿

2012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署会议书记讲话稿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2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央和省委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召开了有关会议。2011年2月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5月,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今年3月16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将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2012年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2011年,省委教育工委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工作重点,开展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标校和示范校建设活动,进一步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规划化、标准化。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机和有力指导。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以“关注学生精神的成长与完善,提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宗旨,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是工作体制逐步完善。我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领导有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特别是中央16号文件颁发以来,我校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形成了由近30个文件系统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体系。其次是工作队伍日益扩大。经过几年努力,我校建立了一支人数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形成了专家指导、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学生政工干部全员参与、班级心理保健员全力协助的工作队伍结构。2011年我校组织了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试,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再者是危机防预能力增强。为了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干预,学校制定了《某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细则》,下发了《关于做好特别关注学生月排查工作的通知》。今年的签订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医校合作协议。还有是工作方式不断创新。学校坚持点面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以活

动为载体,将无声教育与有声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011年我校发生的多起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提醒我们要清醒认识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各种困难,进一步查找我们工作的差距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改进。

一、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运行制度建设,健全考评、奖惩机制,完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考评体系,形成年终考评制度和表彰制度,发挥优秀学院的带动作用,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院要切实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工作规划,各学院要成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研究制定工作规划和相关制度,在经费上提供保障,在硬件上大力支持,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配备合适的场地和设施,确保学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在近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面临的需求和任务相比,这支队伍在整体上还存在着业务水平不高、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一些兼职教师和学生骨干缺乏专业方面的培训。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要进一步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培养力度,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参加至少2次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召开的学术会议。适时安排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教师接受专业督导,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科学研究。

三、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作用。通过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心理危机定期排查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要对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并根据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

真正做到危机事件早发现、早干预。启动学生政工干部、保卫部、医务人员、后勤工作人员的危机处理培训和联动演练,提高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在具体心理咨询工作中,实行咨询师多人会诊制度,确保个案得到正确诊断,提高危机判断的专业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因心理问题造成的危机事件。

四、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

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育部公办厅关于印发

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应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

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科学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应有专门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贴近学生。可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五、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

各学院应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并纳入学院预算,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需要。学院要重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展板等多种媒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学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题作用,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需要。学院重视发挥班集体建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支持学生成立心理社团,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

希望我们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环境、新对象和新问题,积极推进工作理念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队伍创新、工作制度创新,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成效的工作,不断提升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科学化水平。

推荐第9篇: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推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同学们:

我们今天讲心理健康教育就得知道他的标准,那么、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呢?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力发育正常。智力是人认识世界的一般能力,是理性的核心。孩子的智力发育虽然不能与成人相比,然而他们的智力发育也有一个正常与非正常的问题。智力发育的落后将导致儿童一系列的问题,使他们在适应环境时遇到严重问题。智力落后是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对儿童的学习、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因而智力发育正常与否是衡量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二、适应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涉及到儿童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社会事物评价能力的发展,不良的人际关系反映了孩子在适应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小学儿童对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天真无邪,迫切需要和同伴在一起游戏和学习。如果他总是远离大家,经常孤独地玩,经常一言不发地独自学习和生活,这就显露了心理不健康的苗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了。所以我们自己应当培养热爱班级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参加体育会班集体的建设活动。

三、情绪的正常化。这也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人的情绪状态是整个心理活动的主要背景,而且情绪与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情绪是小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在愉快、高兴、喜悦的心情下,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会增进;而在愤怒、焦虑和恐惧或悲伤情况下,孩子的心理会更加偏离常态和失去平衡。如果以消极情绪为主导心态,长期的不良情绪积累的结果,

会导致不良人格的形成,同时还将导致儿童机体上的某些疾病。

四、心理与行为的统一与协调。人的心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大体分为知、情、意三方面。健康的心理应该是知、情、意三个方面的协调与统一,在外在行为表现上,也应与其他心理活动相适应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形成统一的人格。举例来说,小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思想认识,形成了一定的态度时,行为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如果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办事毫无条理,行为经常紊乱,不协调,或者行为与其内心活动相互矛盾,这就属于不健康范围的一种表现。

推荐第10篇:心理健康讲话稿

一、何为健康?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 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

一、身体健 康;

二、心理健康;

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 要珍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 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 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身体健康标准大家比较了解,它可 以用数据加以量化,心理健康无法用数来表示,那么如何来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教育部在 1999 年 8 月 13 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 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 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 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素质不仅是 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 响。“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 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 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 在美国每年 0.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 的行列(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 8.3%),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 万患有不 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据研究估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 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3050 亿美元。在法国,健康投资在 20 年中增加了 10 倍,费用超过购 买食品的费用。镇静药每年使用 1 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 定”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 2 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有 30%至 40%求医 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据联合国统计,自杀居意外死亡之 首。 科学研究发现,有很多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统称为心身 疾病。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也起着重要作用。1989 年,一日本青年报考一家大公司,公 布考试结果,名落孙山。得知这一消息,深感绝望,顿生轻生之念。幸抢救及时,自杀未遂。忽 传来消息,他被录用了。原来统计出了差错,实际是名列榜首。还没来得及高兴,很快又传来消 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个人连如此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起, 曲折的奋斗之路上 建功立业呢?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调查了各界许多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 15% 来自于学士和专业技术,85%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1976 年奥运十项全能冠军 詹纳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 心理健康不仅与疾病、事业的成功有关,还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州有个 9 岁的孩子, 张毅,小学三年级,学习优秀,班长少先队中队长,1989 年 2 月 2 日上午,被全票通过评为“三 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张萍(小雪年级)把茶话会上的 4 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留 给妈妈两块,可张毅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然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用红 领巾吊死在窗框上。一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一名牌大学后,发现 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无力自拔,留下了遗书,匆匆就走了。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 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 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 14 至 16 万,平均每 天 400 人(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1989 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 国 12.6 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 2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 学生有心理问题; 本人曾经对西部五个省市 20 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 发现有 77.9%的中学生 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 5.2%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 有 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 康状况调查表明,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 1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 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 32%。

三、心理健康条标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 10 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 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 师、同学在一起。 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情景也觉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 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的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 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 协调和统一。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关于青少年心理, 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轻的病人?他们怎么了?” 那些企图自杀的高中学生;害怕笔尖的中学生;不敢看人的初三学生;害怕死亡的高中生;被拘 留的高一男学生;自杀未遂的中专生;能力不足的大学高材生;不会与人交往,无法工作的大学 毕业生…… 中学生,一般为十

一、二岁至十

七、八岁,这一阶段总的可成为青春发育期,或青少年期。我们都知道, 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身心都正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和成熟时期。 如果这是其发展 (尤 其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这种不良影响极可能伴随他一生。 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有关专家学者们进行了调查研究。有关调查表明, 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为 15%,高中生约为 19%,大学生约为 25%,这些枯燥的数字反映出 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近几年,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许多调查都表明,在中学生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 疾病者,其比例在 10~20%左右。应该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些只是偶尔存在心理问 题,但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消失了,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中学生是为数不多的。当然,不同年龄段的 学生有不同的集中反应。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 几类:

(一)适应问题。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 所产生的感受能力。适应不良即对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 理,是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 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 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生活上,进入中学后大多数学生才开 始住校生活,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和保护,很多事都要自己亲历亲为,重新学习去做。对于那些在 溺爱下长大的孩子来说,独立生活也很困难。其三,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 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 能不适应。其四,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 感到困难。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 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

(二)情感问题。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对于中学生而 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交往。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 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 等。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 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向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 向上相对独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 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情感上, 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 14 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

13、他们对情爱都充满美好的向往。因此,这个时期,尤其是初中生,容易出现令老师和家长害怕的 “早恋”问题。其实异性吸引以致的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 是真的在恋爱, 都会遭到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 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 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他们稚嫩的双肩怎能担负这 些呢?于是,出现问题在所难免。高中生在这一问题上要比初中生好。因为他们的身心发展相对 成熟,由于知识的积累对性也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不会因为性好奇而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举 动。

(三)学习问题。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刻苦, 态度端正,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 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对中学生而言,也存在上述情况。但初

三、高三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 升学压力,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初

三、高三学生中,相当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考试焦虑,甚者会失眠、患神经衰弱症。这对他们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乃至今后的成长都是 不良的影响。

(四)行为和人格偏离 1.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 懒散,对抗行为等。这些多见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 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电脑游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 2.人格偏离。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偏离主 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1) 自我意识偏差,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 (2) 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需要。(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这 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的。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 自己健康成长,面对不容乐观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是分析原因,寻找出路的时候了。

五、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上述四大类,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应当从生 理、家庭、学校、社会等生物的、环境的、教育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生物学因素 众所周知人的发展是指身心健康、平衡发展,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在成长过程中,任 何生物、化学、物理因素影响了脑的健康发展都可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1.遗传因素。遗传素质对于人体的成长发育及性格、智力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通过家谱分析研究,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家族中患有各种精神病、发育迟滞等病史者明 显多于正常学生。这说明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否认。 2.母孕期及分娩因素。遗传因素是通过母亲怀孕来完成的。因此,在母亲怀孕时,其营养、情绪及身体健康状况都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母亲营养不良可使儿童智力低下,失去 好奇心等,母孕期若遭受严重外伤,或分娩时发生诸如早产、难产,新生儿窒息等都会影响孩子 心理功能的健康发展。 3.生产发育及营养因素的影响。出生后至成熟期(16 岁左右)的一段时间,孩子的生长发 育与营养对孩子心理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足在幼年时可表现为说话晚、走路晚、运动不协调、环境适应能力差等。这类儿童长大后出现各种心理障碍的机率明显高于正 常发育儿童。 4.其他生物学因素。诸如在成长过程中的外伤、躯体疾病、中毒等直接影响脑功能而造成 心理障碍的意外情况。

(二)家庭因素 孩子最初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 父母是孩子的 校人际关系、校风等方面),就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 2.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地位、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中学阶段正是个体的理想、信 念、价值观等心理品质形成时期,若受社会不良风气,像金钱至上、追求享受、“走后门”、吃 喝送礼、黄色刊物等的影响,对学生健康向上的品质的塑造百害而无一利。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 染缸,人生活其中,很难不受影响,因此,良好社会风气,健康社会文化才是有利于青少年健康 成长的“营养品”。

(四)简析当今中学生的几种心理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 “大人”了,并开始从“听 话道德”向 “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 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 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 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 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 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 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 女过早独立。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 事都可以不管”, 所以造成了中学生的实际上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 现 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 有意识地培 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家庭不和而出逃、自杀或伤人的案例很多,但却很少有家长认为这 是一种心理问题,更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每个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懂得这方面的知 识,并且努力培养引导,这个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 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主权。做父母的应该既注 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而不是 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若必须行使父母权利时,也应向孩子说明为什么必须这样 做的理由。这一点对青少年非常重要。 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 容。具体而言,包括 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 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 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 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 法的指导等; 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 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 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 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 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 自我心理修 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 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 性心理教 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 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 等。 今天的中学生是 21 世纪的主人,他们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他们应该具有勇于参与竞争的良好心态。可是他们中的不少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弱,也缺乏社 会交往能力,而许多心理障碍与疾病都与适应能力差及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焦虑有关。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交往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中学生心理潜能的发挥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人格 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质。

第11篇:心理健康日讲话稿

导语:2010年5曰日,石家庄市将每年的5月10日确定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 每年5月份,石家庄全市学校都将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系列活动。确定5月10日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日,是取“510”的谐音为“我要赢”。旨在培养中小学生“赢在心态、赢得自信、赢取机遇、赢定人生”的精神,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自信、乐观、阳光的心态,以及对美好人生的健康追求。市教育局局长韩保来介绍,5月份正值中高考前夕,广大考生考前压力大,焦虑、浮躁的问题较突出,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从而帮助其树立必胜的学习信念,轻松应考。

请关注你的心理健康

人的健康既包含身体健康,还包含心理健康。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习或工作负担重,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际关系复杂,越来越多的人由此产生了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受到极大地威胁。在我们的周围,有的人脾气暴躁,常常无端发火,因琐碎小事甚至与人争吵;有的人感到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整天无所事事,迷恋网吧,厌学情绪严重;有的人自卑,心理脆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的人目空一切,惟我独尊,对人苛刻,认为别人都不如他,对于别人善意的批评和劝告拒不接受。

这些都与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密切相关。心理是否健康,小而言之,影响着一场考试的得失,影响着一场比赛的胜负;大而言之,影响着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着班级、学校的和谐,社会的安定。回想奥运赛场,世界高手云集,竞争异常激烈,由于心理调适的成败,导致了比赛过程中的各种戏剧性变化,射击运动员埃蒙斯在前9枪一路领先的大好形势下,最后一枪仅仅打出4.4环,使得心理素质稳定的中国运动员邱健意外登顶,可以说,雅典噩运已经成了埃蒙斯心中的魔障,在北京他又一次在最后时刻把金牌拱手相让,不是输在射击技能实力上,而的是输在关键时刻的心态上。奥运会正式开赛第一天,杜丽肩负着为中国军团“射”下首金的重任,但是重压之下,杜丽卫冕失败,痛失奖牌。不过,杜丽很快调整心态,在随后的步枪三姿中,她终于为中国代表团添上一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心理调节能力是多么的重要!学习中也是如此,同样一次考试,一些平时学习一般的同学却能发挥出色,而有些平时成绩优异的同学可能会考的并不是很理想。面对挑战,只有始终保持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夺取最终胜利。

那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首先,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自卑,不要自负。要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要正

确面对挫折或失败,再漫长的路总有尽头,再绝望的事总有希望,要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饱经风霜、历经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能有所作为。

其次,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现代医学、心理学证明:道德高尚多做好事,经常满腔热忱地帮助人,爱护人,援救人,人们会投桃报李,给以热情地回报。爱人者,人便爱之,助人者,人必助人,敬人者,人亦敬之。这种良性的反馈,必然使人产生欣慰,受到鼓舞,使人愉快,获得快乐。

第三,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处于人生关键转折期的中学生,要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维护和谐和增进心理健康,要想健康地成长,就必须学会正确地对待名利,如果一味追名逐利,整天处心积虑,必然会产生消极的不良情绪,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方面争先进,创一流;另一方面不斤斤计较功名得失,有了这样的名利观,我们就不会因自己暂时不如别人而自卑。

第四,正确与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于对别人的爱心,来自于对别人的尊重。把你的爱心与老师、同学分享,你会得到更多的快乐;把你的意见与别人沟通,你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忠告;与人分享快乐,快乐会加倍,与人分担痛苦,痛苦会减半。多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送人鲜花,留已芬香,多尊重别人,多体谅别人,多听取老师、父母、同学的意见,经常真诚地对人微笑,真诚地微笑充满着你的自信,表示着你的礼貌和对别人尊重。

各位同学,让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一起来关注心理健康,做一个全面健康的人,共同营造健康的校园、和谐的校园。

第12篇:心理健康讲座讲话稿

心理健康讲座讲话稿

一、何为健康?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

一、身体健康;

二、心理健康;

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身体健康标准大家比较了解,它可以用数据加以量化,心理健康无法用数来表示,那么如何来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每年0.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的行列(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8.3%),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据研究估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费用超过购买食品的费用。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2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有30%至40%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据联合国统计,自杀居意外死亡之首。

科学研究发现,有很多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统称为心身疾病。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也起着重要作用。1989年,一日本青年报考一家大公司,公布考试结果,名落孙山。得知这一消息,深感绝望,顿生轻生之念。幸抢救及时,自杀未遂。忽传来消息,他被录用了。原来统计出了差错,实际是名列榜首。还没来得及高兴,很快又传来消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个人连如此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起,曲折的奋斗之路上建功立业呢?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调查了各界许多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来自于学士和专业技术,85%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1976年奥运十项全能冠军詹纳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

第13篇:心理健康教育国旗下讲话 小学国旗下讲话稿

心理健康教育国旗下讲话 小学国旗下讲话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讲话的题目是《阳光心理 健康人生》。同学们,你可曾为一点小事而气恼过?你可曾无缘无故地感到郁闷不快?你可曾对前方的困难望而却步?如果有,请关注你的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健康一半是身体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现代的人们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

心理是否健康,小而言之,影响着一场考试的得失,影响着一场比赛的胜负;大而言之,影响着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着班级、学校的和谐,社会的安定。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首先,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自卑,不要自负,要自信,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要正确面对挫折或失败,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饱经风霜、历经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能有所作为。

其次,正确与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于对别人的爱心,来自于对别人的尊重。把你的爱心与老师、同学分享,你会得到更多的快乐;把你的意见与别人沟通,你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忠告;与人分享快乐,快乐会加倍,与人分担痛苦,痛苦会减半。多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送人鲜花,留已芳香,多尊重别人,多体谅别人,多听取老师、父母、同学的意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经常真诚地对人微笑,传递快乐!享受快乐!

再次,正视现实,勇于解决问题。正视困难与挫折,勇于面对现实,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企图逃避,推卸责任。

最后,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养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性格开朗,目光远大,心境愉快,才能胜不骄,败不馁。

同学们,让我们打开心灵的窗户,让理智、和谐的阳光滋润我们的心灵。从现在开始呵护自己的心灵,调整自己的心态,让健康、幸福的阳光沐浴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人人都拥有一个阳光心理,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首页12尾页

下面是赠送的年度工作总结,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欢迎再度光顾

XXXX年度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XXXX就快结束,回首XXXX年的工作,有工作成功的喜悦,有与同事协同攻关的艰辛,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惆怅。不知不觉中紧张而有序的一年就要过去了,一年以来,在公司领导的悉心关怀与指导下,在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步,较好的完成了本职工作。为以后更好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将工作情况作简要总结。

一 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条件。一年以来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不断学习专业技能,向周围工作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扩大知识面,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 做到尽心尽力,严格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树立公司现象,使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满意度最大化,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同时也是对公司产品宣传。以及对公司产品性能的收集,以便作出及时改进,使产品更好的满足现场的使用要求。

三 要学会善于沟通交流,加强协助协调。现场技术服务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一种产品很多时候是由于操作不当才出现问题,而往往不是客户反映的质量不行,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找出症结所在,和客户进行交流,规范操作,从而避免客户对产品的不信任乃至公司形象的损害。在过去的工作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在工作中心态很重要,工作要有激情,保持阳光的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便于和客户沟通。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到较好跟客户沟通,做到令客户满意,每次优秀的技术服务,代表了客户对本公司产品多了一份了解和信任。

四 要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做到实际掌握,熟练操作。一年来,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学习了气体的产生、收集及方法,逐渐熟悉和掌握了本公司推出的燃气机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在部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熟悉并掌握了公司推出的科迈控制系统的原理、调试方法,并且到武汉陈家冲垃圾电厂对燃气机控制系统改造,学习调试,积累了一些经验 .

总之,一年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不能达到更高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发扬本人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展望XXXX年的工作,我会更加的努力下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的进步,取得更大的成绩。每一年我都有进步,相信不断的成长就会得到更大的回报,我会为公司的发展作出我最大贡献,相信自己在下一年做的更好!

祝大家来年工作学习都进步!

第14篇:迎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国旗下讲话稿

迎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国旗下讲话稿

作者:yczx7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2-02-16 点击量:2677

健康你我他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是2011年11月28日,第十四周周一,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健康你我他》。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谢上苍无偿地赐予我们生命,因为每个生命都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是人类第一才财富,健康中有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身体疾病的症状和表现,而且是一个人的良好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的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院长总是笑而不答。一天,院长交给孩子一块石头,让他拿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的卖,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孩子惊奇地发现,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且价钱越出越高。第三天,在黄金市场上,石头的价钱高了10倍。最后,当石头被拿到宝石市场上时,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后来,院长是这样说的:“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同学们,你是否有过因为某次考试失利而长久的郁闷,走不出失败的阴影,以至影响你今后的学习和考试?你是否有过因为某件事的干扰,久久不能平静,以至影响上课的注意力和情绪的稳定?你是否有过因为交不到真心的朋友而感到孤独和无助,以至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据权威机构测试,有20%—30%左右的中小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吧!

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哈佛大学有名的幸福课导师本-沙哈尔为学生简化出10条幸福小贴士: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尝试寻找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事情,不要只是为了轻松而得过且过。

2.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不要总在座位上呆坐着,尝试与同学沟通,尝试理解父母。良好而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有力保障,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3.学会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4.接受自己全然为人。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5.简化生活。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买了太多的练习册吗?参加了太多的辅导班吗?应求精而不在多。

6.有规律地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每天7到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8.慷慨。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钱,你也没有太多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给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两个面。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9.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依然向前。

10.表达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它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一起来关注心理健康,做一个全面健康的人,共同营造健康的校园、和谐的校园.

今天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15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汪福堂)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同学们:

再过三天就是六一了,我在这里预祝同学们节日愉快,玩的开心。

我们今天讲心理健康教育就得知道他的标准,那么、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呢?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力发育正常。智力是人认识世界的一般能力,是理性的核心。孩子的智力发育虽然不能与成人相比,然而他们的智力发育也有一个正常与非正常的问题。智力发育的落后将导致儿童一系列的问题,使他们在适应环境时遇到严重问题。智力落后是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对儿童的学习、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因而智力发育正常与否是衡量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二,适应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涉及到儿童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社会事物评价能力的发展,不良的人际关系反映了孩子在适应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小学儿童对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天真无邪,迫切需要和同伴在一起游戏和学习。如果他总是远离大家,经常孤独地玩,经常一言不发地独自学习和生活,这就显露了心理不健康的苗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了。所以我们自己应当培养热爱班级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参加体育会班集体的建设活动。

三、情绪的正常化。这也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人的情绪状态是整个心理活动的主要背景,而且情绪与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情绪是小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在愉快、高兴、喜悦的心情下,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会增进;而在愤怒、焦虑和恐惧或悲伤情况下,孩子的心理会更加偏离常态和失去平衡。如果以消极情绪为主导心态,长期的不良情绪积累的结果,会导致不良人格的形成,同时还将导致儿童机体上的某些疾病。

四、心理与行为的统一与协调。人的心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大体分为知、情、意三方面。健康的心理应该是知、情、意三个方面的协调与统一,在外在行为表现上,也应与其他心理活动相适应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形成

统一的人格。举例来说,小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思想认识,形成了一定的态度时,行为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如果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办事毫无条理,行为经常紊乱,不协调,或者行为与其内心活动相互矛盾,这就属于不健康范围的一种表现。

下面我讲以下几个小学生成长中的几个问题:

一、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

在这里我跟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一只黑色的乌鸦站在公园的大树上,正好有一只孔雀在树下的草地上骄傲地走过。乌鸦尖叫道:\"怎么能让这样一只怪鸟走进这座公园呢?他散步时的那副骄傲的样子,就像这里的国王,还长着那么难看的一双脚。他的羽毛像蓝色的幽灵,我绝不喜欢穿上那种颜色的羽毛。他像狐狸一样拖着尾巴到处转。\"说完,他静静地等待着回答。

有一小会儿,孔雀什么也没说。然后,孔雀微笑着开始说话:\"我觉得您说的不符合事实,您所说的我的那些缺点可能是一种曲解。您说我傲慢,事实上我昂着头是为了使我肩上的羽毛伸展开,而且我的双下巴也使我的脖子变得很难看。

实际上,我一点也不傲慢。我知道我长得丑,又长着一双皮包骨头皱巴巴的脚,为此我不得不仰着头,免得看见那双难看的脚。您只看到了我身上难看的地方,却没看到我的那些美丽动人之处。您注意到了吗?您所批评的,恰恰是人们赞美我的地方。\"

这个故事说明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姿态,你认为是美丽的地方,在别人眼中可能是丑陋了,你认为是善良的行为,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恶毒的,这就涉及到怎样认识和评价自己,这是自我接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只有自我接纳才能克服自卑,很好的接纳自己才能很好的接纳别人。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自卑使自己更自信呢?那只有一个办法:欣赏自己,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一位少年对一位老人抱怨说自己没有金钱、没有地位、没有人真心爱他。老年人说:\"这样吧,我们来做一个交换。你把你的手给我,我给你一百万。\"少年很吃惊,大声说,\"你给我一千万也不换。\"老年人又说:\"那把你的脚给我,我让你当州长。\"少年摇头说:\"你让我当总统也不行。\"老人再次道:\"把你的双眼给我,我让你娶到全国最美丽的女子。\"少年好不

犹豫的拒绝了:\"你就是给我一个天仙也买不了我的眼睛。\"老人奇怪的说:\"你有一双价值超一百万的手,又有重要超过总统地位的脚和比天仙还要紧的眼睛,你还缺什么呢?\"这时少年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身上就有非常珍贵的东西,我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自己身上的长处呢?

二、走出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指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坚信自己的判断,往往不屑考虑 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不善于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日常处事唯我独尊,很少顾及他人。自我中心本是幼儿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进入童年期,随着儿童认知水平和交际水平的发展,逐步实现脱离自我中心,并且发展出良好的伙伴关系。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独特的家庭结构,他们从小没有兄弟姐妹,一个人独享父母的关爱,再加上祖父母的溺爱,使得幼儿期的自我中心一再受到强化而固着下来,成为一种人格缺陷,并泛化到所有日常事务中,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表现出自私和狭隘的弱点。如果不及时加以克服,轻则对今后的社会交往带来不利影响,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生活,重则可能引发人际冲突,成为诱发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可以讲两只小羊过独木桥的故事)我想这样可以走出自我中心:

1、丰富自己。一个人越有知识,越有能力,越有修养,就不会陷入自我中心的圈子中。

2、拓宽自己的心胸。一个人胸怀开阔,豁达大度,就不会为个人的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了。

3、淡化自我意识,扩大自己的交往,这样可加深彼此的了解与沟通,有助于开阔心胸。

4、自我检查。可坚持写\"成长日记\",及时检查自己性格的不足。

四、学会和老师、家长沟通

1.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把几乎是所有的知识无私的,毫无保留的教给你们,如果他们希望得到什么回报的话,就是希望看到学生成材、成熟,在知识的高峰上越攀越远。学生要尊敬老师,见到老师礼貌地打声招呼。有句话说:师生如父子。上课认真听讲不破坏纪律,把老师留给的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有些同学作业写得马虎、潦草,单是让老

师辨认字迹都要费很多功夫,给老师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经常这样,老师怎么会高兴,怎么会喜欢你呢?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如果你和别人说话,他爱理不理,你会喜欢这个人吗?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是师生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

2.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做学生时,经常说\"这个老师不怎么样\"\"那个老师水平太低\"……等长大了以后才知道这种看法和想法是多么天真。就像作弊者从来都以为老师发现不了,其实,只要往讲台上一站,谁在下面干什么都一目了然。老师从他的年龄、学问、阅历上来说,在某门课上的水平肯定是高于学生的,所以,要向老师虚心求教。勤学好问不仅直接使学习受益,还会增多、加深和老师的交流,无形中就缩短了与老师的距离,每个老师都喜欢肯动脑筋的学生。其实,向老师请教问题往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步。除班主任外,任课老师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学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会加深师生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3.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向老师提意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零缺点的人存在。老师不是完美的,如果他有的观点不正确,或误解了某个同学,甚至有的老师\"架子\"比较大,或是太严厉,这都是有可能的。发现老师的不足要持理解态度,向老师提意见语气要婉转,时机要适当。如果老师冤枉了你,当面和老师顶撞起来,好吗?当然不好,这样不进不利于问题解决,还会恶化师生关系,暂时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气和时再说。不管怎么说,老师是长者,作为学生,都应置老师于长者的地位,照顾老师的自尊心和面子。

4.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有的同学名知道自己错了,受到批评,即使心里已经知道自己不对,嘴上却死不认错,与老师闹得很僵。有的人则相反,受过一次批评后,就特别怕那个老师,担心他对自己有成见。这都是没有必要的。错了就错了,主动向老师承认,及时改正,老师一样会喜欢。老师不会因为哪个学生一次没完成作业,一次违反了纪律,就对学生下定论,说他是坏学生,就对他有成见。相信老师是会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

与老师关系融洽既可以促进学习,又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

除了与老师的关系,与家长的关系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在许多孩子和家长之间,存在\"代沟\"。什么是\"代沟\"呢?指的是年轻的子女和父母在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念上存在的距离,并由此导致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不理解,产生隔阂。

学生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具体原因,从子女的角度说,有以下几个方面:⑴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反对父母的关系和照顾。身体的迅速成长使你获得了力量和勇气,但并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力量。父母认为你是孩子,还处于被保护阶段--他们根本没来得及接受你已经长大的事实;而你每天接受很多新鲜事物与信息,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与父母已有的观点必然会碰撞出不和谐的音调来。⑵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女孩子。喜欢关上门,自己写日记,听流行歌曲,甚至干脆呆坐闲想,不再在父母怀里撒娇,心理上产生闭锁性,既渴望友谊,又拒绝和父母说心理话。这些变化也会让父母不安。他们密切关注孩子的动向,生怕发生不好的事情,于是,常常悄悄溜进孩子的房间探究一下。

代沟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无可奈何的,其扩大会加深两代人的冲突,给家庭生活,甚至学校生活带来一些不和谐。作为年轻的一代,只要努力是可以把两代人的距离缩小到最小的程度,既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可以使家庭气氛保持温馨。试一试下面的建议:

1、对父母的态度要温和,不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有礼貌,态度温和他们就知足了。两代人的成长背景决定了代沟永远不可能缩小到零,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把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让父母放心。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手帕都不能洗,上学从来都要父母接送的,突然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经常玩到很晚才回来,怎么不让父母忧心忡忡?这不是父母不放心,是你的表现没法让他们放心。试着去关心父母,帮他们做做家务,谈谈家庭经济,你的理想,让爸妈觉得\"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不会过多地干涉你的行动了。

3、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不要忽略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不管怎么说,长辈也是从我们这个年龄走过来的,以他们几十年的生活经历,看问题要成熟得多。我们在慢慢长大,

应该学着独立,但独立和成熟都有个过程,不是突然的。坐下来,跟爸爸、妈妈谈谈你的烦恼、你的理想。相信父母也会很诚恳地与你交谈,从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不要认为和父母谈心是\"没长大\"善于和父母沟通正是你越来越成熟、独立的表现。在交流沟通中,说不定父母也会受到你的影响,接受一些年轻人认可的新生事物,那样,岂不是无形中缩小了代沟?希望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主动的充实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做个健康、乐观、文明的人。

同学们、小朋友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培育和浇灌鲜花的辛勤园丁。老师们在辛勤劳动的同时,也正在喜悦的倾听着花开的声音。我在这里衷心的祝愿你们--祖国的花朵越开越鲜艳越美丽。

第16篇: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全省统一笔试

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2〕35号)等政策文件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中小学选拔合格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二)考试要求

理解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能够较扎实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技能;能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和教研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一)专业理论知识 1.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遗传与环境、连续性和阶段性、主动性和被动性以及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心理发展主要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等

(3)青少年认知发展特点

(4)青少年情绪情感、意志发展特点 (5)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特点 (6)青少年气质与学习2.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原则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与家庭支持 (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及管理 (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

(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伦理与督导

(1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指导家庭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11)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及对危机事件干预的方法 (1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社团工作 (13)教师心理压力与心理调适 3.心理咨询与辅导

(1)心理咨询的涵义、类型 (2)心理咨询的常用方法与技术 (3)心理咨询的常见形式与一般程序 (4)心理咨询的伦理要求 (5)个体、团体心理辅导 (6)心理咨询督导与朋辈指导

(7)学习类、情绪情感类、生活类、人际关系类、生涯类等心理问题辅导

4.心理统计与测量

(1)描述研究数据基本特征的常用统计指标 (2)影响信度、效度的因素及提高信度、效度的方法 (3)常见的学生能力测验与人格测验

(4)常见的学生兴趣测验,焦虑及抑郁、躁狂等情绪相关测验 (5)正确的心理测验观

5.心理健康教育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3)《安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指导意见》 (4)《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二)教学实践技能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组织、实施 3.个体、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方案设计 4.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案例分析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研及学期计划方案设计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分值120分。

3.主要题型: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解析题、案例分析题、活动课教学设计等。

4.内容比例:专业理论知识约占70﹪,教学实践技能约占30﹪。

第17篇: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我的班级体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图画和提示,使学生感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2、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使学生留心观察班级体中的好人好事,学会关心集体。

3、以“我是班级体中的XX小能手”为题说一段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找到自己在班级体中的位置和价值,更加热爱集体。

4、通过亲手设计、布置教室,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热爱集体,建设集体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小灵通报道的形式,使学生留心观察班级体,激发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感情。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一至四年级的全班合影。

2、选好小记者,课前进行训练。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1、集体生活

小组讨论:集体对于一个人成长的作用。

2、我在集体中成长先请学生说:照片上的自己和同学都有什么变化? 再讨论:从大家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全班齐读: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3、小灵通报道

形式活泼,可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也可由同学扮演小灵通上台报道。

4、看我的

先小组内互说,在请代表上台说

教师小结: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的是劳动小能手,有的是绘画小

能手,有的是做手工的能手,有的是小发明、小创造的能手,有的擅长体育运动,有的喜爱昆虫和植物的研究等等。你们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班级体,丰富我们的班级体的生活,这就是爱班级体的具体表现。

5、我们的班级体最吸引人!

教师提出要求:边设计边动手画,不必范围太大,可以只设计班级体的角画好后,进行展览。

6、心灵小语

同学们,你们每天生活在集体中,有快乐也有苦恼,现在就请写下在集体生活中的体

验吧。

(二)教师小结

第18篇: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社会化的关键阶段,现实证明,人的许多心理素质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小学阶段就重视起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当今学生厌学、不合群、情感脆弱、意志薄弱已不是个别现象。如:眼睛近视苦恼,个子矮的苦恼,学习不好苦恼,没有朋友苦恼,父母吵架苦恼,严重者经常出现抑郁、神经衰弱等症状。我认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班集体建设、团队活动、课外活动、专门的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及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立体教育”等途径,在心理科学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防治心理异常,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学习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一系列活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学校有目的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心理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优化学校的心理社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服务;为防治学生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缩小其生理和心理的差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第19篇: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期学生干部培训一班第五支部

通过老师的一番讲解,使我们懂的很多道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会 经过一个学期对心理课的学习, 我深切的感受到心理健康对我们大学生的重要性。 一个学生如果不学心理很容易走入歧途,今天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走向社会后 亦或是学习中我们都会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掌握一门心理调解技巧, 对 我们以后的健康发展都会有重要影响。在心理课学习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案例,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我感受到了 我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在尝试联系我们自己, 我找到了自己许 许多多可能产生问题的弱点。 再找到后我尝试用课上所学的方法解决它, 使自己走上了健康 发展的道路。

今天对我们这些时代青年启发很大,心理健康领域广泛涉及社交,爱情各 个方面,对于我们人生的发展很有帮助。从这我们体会到国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从国家到学校都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更 让我们体会到心里学习的迫切性。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都反映着我们心灵层面的朵朵浪花, 他或许激荡,他或许平静。这都关系着我们的成长。 世界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 身体, 智力, 情绪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国有效率的生活。可以看出心理是一个无处不 在与我们息息相关真正实用的东西。我们能否学以致用,能否报效祖国,能否投入到改革开 放的洪流中去都与我们心理健康相关。我们强调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关系到我们,而心里更 关系到他们能否正常运用和形成。

大学生事关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按照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人的发展。为了不使我们因为心理遏制我们发展, 我们应该防患 于未然,及早做准备,为我们未来谋划统筹自己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未来的竞 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社会,国家,家庭,朋友,各种环境问题交织,需要我们用一颗健康的 心灵去面对,处理好各种问题,为我们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的学习感触无限,认识无限,学到很多,我相信在接受心理教育后我一定会更加全面发 展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回报祖国对我的培养, 回报家庭对我的关心。 未来的我一定会鼓起勇气 迎接前进中的各种挑战实现自己的腾飞。

2012年5月27日

第20篇:心理健康教育

军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课题,是现代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优化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不仅是当代青年军人在服役期间正常学习、训练和生活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青年军人人格完善和德、智、体、美、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同时又要进行艰苦的训练,生活在特殊的军营环境里面军人被看作是祖国忠诚的卫士,在常人的眼里,军人总是正义的化身。但是在他们看似坚强的外表下也隐藏着脆弱的心理,他们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在军营这个大家庭里面,有不少军人感到焦虑、压抑、郁闷、甚至有部分军人走上了职务犯罪的道路。为了使祖国的后备战斗力更加强大,同时也为了军人能更加健康地成长,社会各界要给予军人的心理健康更多的关注。

一、加强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科技时代的到来,部队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未来战争不仅是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殊死较量,也是交战双方心理和精神上的搏杀。加强军人心理研究,全面提高我军官兵的心理素质,立足于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已成为我军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现代战争的形态已经并将继续发生革命性的变革,这对广大官兵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知识型军人的需要,同时也是准确掌握广大官兵的心理动态、化解思想矛盾、纠正思想偏差、克服种种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障碍而引起的事故甚至犯罪的需要。广大官兵都应增加心理保健意识,了解心理学知识。培养正确的政治心理素质政治心理素质是军人战争观和政治倾向性的集中表现,是其心理素质中最核心的部分。这种素质在战时表现为: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臵上,为了 1 集体利益和战斗胜利,敢于牺牲个人的一切;在和平时期表现为:献身国防事业,安心部队服役,忠于职守,掌握各项军事、业务技能,把好祖国的大门。优化官兵的智力结构智力是在人的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教育和个人努力,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能力。

二、当代青年军人心理的一般特征

当代青年军人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和生活工作环境的不一般性,他们的心理表现出一些不同于一般青年人的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1.情绪的不稳定性。一些青年军人情感丰富,但往往具有两极性。既有活泼、奋发、向上等积极倾向,又有低沉、悲观、沉沦等消极倾向。同时,自我体验强度大,自尊心较强。青年人在感情上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极易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并且对周围人对自身的分析和评价比较敏感,常常反应比较激烈。

2.需要的多层次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准的普遍提高,当代军人的需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出新的特点。

3.动机的复杂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军人的动机呈现复杂性的特点。一是动机多元化。如报考军校的动机,就存在几种情况:满腔爱国情,立志献身军营;怀有虚荣心,图名增光彩;迫于无奈,从命光宗耀祖;筹集资本,为将来谋求出路;怀有好奇心,从众报考等。二是动机利益化。表现为社会生活中的“实用主义”,对待工作往往以是否对自己有用为价值判断标准。如新兵下连队时,愿意到通信连、汽车连,不乐意去步兵连、炮兵连;愿意学驾驶,不愿意养猪种菜等。表现在工作态度上,不是看工作本身的意义,而是看是否能得到实惠,是否能得到领导的表扬。

三、当代青年军人心理变化趋向

2 当代青年军人的心理呈现出了复杂、多变的特征,但是通过研究发现,他们的心理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趋势,主要表现如下:

1、有实现人生价值的愿望,但价值取向存在着重利性倾向。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青年军人对人生和人生价值的普遍关注和思考。如在人伍动机和对待工作分配、考学、提干的态度上,都体现着青年军人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追求。他们希望自身的价值能在军营中得到体现,或者通过军营中的摔打为以后实现人生价值作铺垫。但部分青年军人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重利性倾向,如有的片面追求自我设计,重索取轻奉献,似乎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认为这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原则。

2、有渴望受到尊重的心理,但人际交往有商品化倾向。当前青年军人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以及想知道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相互交往中,他们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渴望他人理解自己。但由于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青年军人在人际交往中注重“感情投资”,搞“唯利是交”、“实用外交”,搞“礼品开路、烟酒搭桥”,使正常的人际交往染上了商品化色彩。

3、有强烈的成就感,但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成才,已成为许多青年军人向往、追求的目标。但有些青年军人在确定成才目标时,一味追求“高科技”,一味讲究“‘热门”。有的青年军人不是立足本职建功立业,而是想着将来如何成名成家,好高鹜远,不切实际。

四、当代青年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青年人应征入伍成为军人,从家门到营门,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又决定了其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以这种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理状态,来面对环境的巨大变化,就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入伍适应中的心理问题。军营环境对青年军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应征入伍的新战士来说,他们面临的是陌生的军营,生疏而又关系密切的新的群体。军队的集体生活,既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又改变了原来所熟悉的人际环境。所有这些,会使青年军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使他们的内心或多或少地感到惶惶不安。这种因不适应军队生活环境而出现的不安、苦闷和孤独感,在那些应变能力较差的新兵身上表现更为明显。

2、军政训练中的心理问题。军政训练是新兵入伍后的必修课,是紧张而艰苦的。青年军人(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进入军营后,常常为紧张而艰苦的军营生活而苦恼,能否顺利通过新兵训练关,立足军营,建功立业,成为军营中的强者,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如果对军营中的艰苦训练不能正确地接受和对待,逃避或否认现实,就会导致心理问题,出现对自己的不满意,学习训练缺乏动力,感到负担过重,甚至产生训练焦虑等心理状态。

3、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与入伍前相比,军营中的人际交往更为新鲜,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有社会性。青年军人开始独立地步入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某个人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怖,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孤独无援、缺乏社交技能等。

4、自我意识中的心理问题。存在于自我意识中的心理问题是青年军人心理问题的核心。青年军人在自我发展中,既存在着自我认识、评价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又存在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青年军人容易把未来设计得过于完美,而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客观条件,会妨碍“理想自我”

4 的实现。对这一客观事实认识不足,就会引起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严重影响青年军人的心理状态在追求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如果没能达到期望的目标,或者对自我不正确的认识,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而采取某种防御的心态,过多独处,很少与他人交流,也会出现各种行为、情绪等心理问题。

五、影响青年军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由于社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影响当代青年军人的心理健康因素有许多种,但主要是家庭环境因素和军营环境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家庭环境因素。首先,家庭结构对青年军人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近几年,社会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队中父母离异的战士也在逐年增多。有调查显示1997年至今入伍的新战士中,父母离异的就达到了近25%。父母离异的战士,由于家庭环境和生活特殊性,给他们心灵上投下了不少阴影,使其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有的战士入伍前长期生活在畸型的家庭环境里,养成了孤僻性格,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其次,婚恋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年军人心理健康。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青年军人恋爱受挫比一般青年更多,挫折感更强烈、更持久。往往是一旦挫折降临,就会使他们感到突然和难以承受,甚至产生失望、自卑、忿恨等强烈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平缓下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因婚恋受挫而给青年军人带来的精神压力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最后,亲属下岗、子女入托上学、自己转业或自主择业后的工作去向等家庭后顾之忧问题也困扰着青年军人。

2、军营环境因素。首先,由于军事职业的特殊性,很多战士进入军营后,由于对军营环境的各种不适应,军人承受的各种压力比一般人要大的多,心理负担比较重,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一方面,军队任务的繁重性导致青年军人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军人因承受不了紧张的工作训练而造成心理问题

5 比较突出;另一方面,角色转变的突然性是诱发青年军人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军人生涯同漫长的人生相比,总是短暂的。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战士要实现从老百姓到军人,再从军人到老百姓的两个转变。这种转变是突然的、剧烈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极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青年军人的心理健康。首先,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强烈地冲击着青年军人的思想观念,引起青年军人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心理品质的深刻的变化。从近几年部队的调查看,青年军人主要表现出如下心理:一是矛盾心理;二是补偿心理;三是危机心理;四是逆反心理;五是攀比心理。其次, 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上不同文化相互激荡,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是腐朽的思潮有所滋长,对青年军人的侵蚀和危害越来越重。其主要表现为:讲实惠、图虚荣、个人信仰缺失、道德观念滑坡等;另外,受社会落后婚姻习俗的影响,早婚早恋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最后,改革开放以来,宗教迷信对社会的冲击与影响有增无减,青年信教人数在不断增加,青年军人中间也出现了宗教信仰者。这些信奉宗教的军人,有些是受家庭影响;有些是出于好奇和对宗教的神秘感;有些是因为婚姻恋爱、提干考学、家庭负担、家庭不和睦等方面的影响,精神上遭受挫折,为了寻求安慰。宗教迷信对青年军人的心理影响是深刻的、持久的。

六、当代青年军人健康心理的培养

军人的心理健康既是个人心理素质正常发育成熟的结果,更是良好的、健康的军营环境影响和积极的、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和谐友爱的内部关系,提供公平竞争的条件,保持张弛有度的工作节奏,营造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是减少军人心理疾病和消除心理不适的主要手段。优化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不仅是当代青年军人在服役期间正常学习、训练和生活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青年军人人格完善和德、智、体、

6 美、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针对青年军人心理问题的分析,健康心理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青年军人已经走向成熟,自我意识已基本建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因此,对青年军人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保健意识,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常识。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就等于拿到了通往健康心理的钥匙,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首先,要使学习训练负担适量。青年军人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训练,许多心理活动与学习和训练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适度的压力和焦虑情绪下,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和机敏度。因此,青年军人对学习训练应有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对心理健康发展及学习训练任务的完成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分加重负担,压力过大,会产生高度焦虑,这种状况又导致在学习训练上疲于被动应付,进而严重影响其自信心。其次,使生活节奏合理。军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为合理安排生活节奏,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在条件。这样既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训练,又可以开阔视野、广交朋友,发现自己各方面的潜能,增加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从而体验愉悦。

3、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情绪相对于心理健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稳定而良好的情绪状态,使人心情开朗,轻松安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相反,一个人情绪波动不稳,患得患失,喜怒无常,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中,而自己又不会调节和控制,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机。保持健康的情绪,首先应学会合理发泄,找到充分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既不要压抑自己,也不要放纵自己;其次,对于消极情绪,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排遣的方式。长期压抑情绪是有害于心理健康的。

4、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青年军人大多是同龄人,共同特点多,人际关系比社会上单纯。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

7 加自信和理解,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实现心理平衡。青年军人之间的友谊是深刻而持久的,它可以成为军人感情的寄托,可以增加归属感。而且,去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又促使自己拥有博大的胸怀,从而大大增加自己在生活、学习、训练、工作中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在个性、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情绪状态等各个方面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因此,对他人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要期望过高。对他人期望过高,会产生失望感,其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平衡受到干扰。

5、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一个人如果能注意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进行多方面的自我娱乐活动,就可以在寂寞孤独、烦闷忧郁时,通过自我娱乐来缓解心境的压抑。军营里不可能总是学习和训练,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愉快的娱乐活动,做到积极的放松和休整,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的心身保健,并使自己更有效地从事学习和训练。生活在军营里的青年人,都有必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条件,注意培养和发展一些兴趣和业余爱好,学会自我娱乐,这对维护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