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主持词

同课异构主持词(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08 08:36:28 来源:主持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同课异构主持词

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物华五月,万物峥嵘,百花齐放。踏着五月的春风,怀揣着对数学教学的殷殷期待,我们再次相约在青年教师研讨课活动中,相约在我们熟悉的数学课堂上,互相交流探讨,共同学习进步。今天我们同课异构的主题是《体积与体积单位》,为我们执教的分别是来自鑫昌路小学的刘培老师和回民小学的武洪刚老师,相信他们一定能给我们带来两堂别开生面的研讨课。

本次活动主要有以下两个环节:

一、两位教师分别展示课堂教学,说课,互动研讨。

二、由教研室主任进行活动总结,并对我区新入编的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1、首先让我们先来欣赏由------为我们带来的-----。

谢谢-------的精彩表演。

2、下面,为我们展示的是

老师, 老师毕业于

,自

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刻苦钻研数学课堂教学,具有自己完整的教学理念,对待学生真诚热心,并能因材施教。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

老师和五(

)班的孩子们。

刚才 老师和五( )班可爱的孩子们很用心的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

简单评课。

。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

为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

3、有请来自

为我们带来的

节目。

谢谢

的精彩表现。

4、下面为我们展示的是

老师, 老师毕业于

大学,教龄 年。 老师教风生动活泼,扎实有效,深受学生喜爱。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

老师的精彩课堂。

谢谢

师和五(

)班可爱的孩子们。简单评课。

5、下面,再次有请两位老师为我们就本次研讨课分别进行说课。首先有请

老师,

有请

老师为我们进行说课。

6、看了两位教师的课堂展示,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趁着今天研讨的东风,我们的数学课堂改革一定会乘风破浪、芝麻开花,一天更比一天好。下面有请来自

的学生为我们带来的舞蹈《剪纸妞妞》。

谢谢孩子们的精彩表现。

6.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宋主任进行活动总结。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今天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引领,让我们获得启示,会后我们将进一步反思,努力去推进数学教学课堂朝着纵深发展。也感谢在座的各位教师对我们这次教研工作的大力支持。谢谢大家!

推荐第2篇:同课异构主持词

开头: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的教研活动由我主持。首先感谢大家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教研活动。同时,也非常感谢学校领导为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今天活动的主题是集体备课沙龙。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展开的,在每个学校都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这种长期的“孤立”和“隔离”也给教师的成长和共同进步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如今,校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个集体备课的平台,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使教研组内形成了浓厚的研讨合作氛围。大家可以打开自己的心扉,通过热烈的讨论,表达自己听课后的感受和看法。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供其他教师分享,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具体流程是这样安排的:首先,由王英老师为大家说课,然后,请各位老师就说课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讨论和点评。接下来,就请王英老师为大家说课,题目是《桃花源记》,大家欢迎!

衔接: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接下来,就请各位老师来点评这节课,谈一谈哪些地方是你没有想到的?还有哪些环节有待改进?如果你上这一节课,会如何来设计各个环节?还希望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教学智慧奉献出来,用大家集体的智慧共同打造一节真正优质的课堂。

总结:本次集体备课沙龙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在集体评议讨论时,我们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我们的思想发生了碰撞,我们讨论得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一些平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比如: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否则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去;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幻灯片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一味追求画面漂亮,这样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重点内容和主题内容的注意力等。通过研讨,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我认真反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我会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但理想的课堂教学和现实总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研讨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停的是我们实践的脚步,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定会打造出更多的优质课堂,见到更美丽的教育风景,绽放更多的教研之花。

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让我们在同伴互助中成长,在同课异构中收获精彩。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教研活动就到这里。感谢校领导的支持,也感谢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谢谢大家!

推荐第3篇:同课异构研讨会主持词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会主持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大家好:

我是中心小学的吴林建老师,请允许我代表我校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这次由我校主办“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今天上午我们聆听了三位教师课,我相信做课的老师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课堂,各位老师也都认真进行了听课并做了详细记录,听课评课是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一个捷径,下面我们就对这上午的两节课进行评议,在活动开始之前,由我为大家介绍本次担任评课的评委有:

我们先请授课的两位教师按照早上教学顺序说课。

第一位是来自沙土镇中心小学的刘家琴老师。

第二位是来自源村小学的何丹老师。请他们两位先来说课!

(第二阶段)听了两位老师精彩的演绎和讲说,相信在坐各位老师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下面请我们下面几位评委进行点评。先请来自我校的高级教师、校长助理兼高三年纪主任及宝瑶老师先抛砖引玉,针对本节课你有那些想法,请进行点评。

下面有请评委老师谈感想。

(第三阶段)如果说听好课是一种享受,那么听各位老师的点评更是一种享受。各位的老师的点评是一种诊断和激励,是零距离的的智慧碰撞,是提升观念、调整教学、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同一个课堂,同一个梦想。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评课、议课活动暂时到此为止。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永远有遗憾,我们才会不断进取,不断成长。理想的课堂教学与现实总有差距,我们研讨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能停下的是我们实践的脚步。

今天大家的交流,肯定会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少一些浮光掠影,多一些理性与深沉的思考。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陈所长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我们带来这一席丰盛的知识大餐,同时也诚挚地邀请陈所长能经常来我们陵园小学,给我们传经送宝,指点迷津。谢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

推荐第4篇:同课异构研讨会主持词

同课异构研讨会主持词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高二文科年级主任董海峰,请允许我代表我校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这次同课异构研讨会,做课的老师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课堂,各位专家和老师也都认真进行了听课并做了详细记录,听课评课是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一个捷径,下面我们就对这四节课进行评议,在大家评课之前,我们先请讲课的四位教师先介绍一下准备这节课的思路。

我们先请是来自某某学校的某某老师说说自己的授课思路和讲课后的感悟、反思。

下面有请来自某某学校的某某老师来谈谈感受。

第三位是来自某某学校的某某老师,有请他谈谈。

第四位是来自某某学校的某某老师。

(第二阶段)听了四位老师精彩的演绎和讲说,相信在坐各位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下面请我们这一科的专家对这几节课进行点评。先请来自我校的高级教师、校长助理兼高三年纪主任及宝瑶老师先抛砖引玉,针对本节课你有那些想法,请进行点评。

下面有请天津中学的历史专家牛成玉老师谈谈他的感想。

(第三阶段)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探讨交流,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今天参加活动的老师都是教学中的高手,希望各位就自己的观课谈谈感受,为我们的研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今天希望各位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结束语)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同课异构评课、议课活动就要结束了。课堂教学有科学也有艺术,理想的课堂教学与现实总有差距,我们研讨的是一

个永恒的话题,不能停下的是我们实践的脚步。相信,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

刚才大家对这四节课进行了认真的研讨,专家进行了认真的点评,学术气氛比较浓,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尤其是对我们任丘一中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在这里我代表任丘一中感谢兄弟学校的讲课老师,感谢我们学科的专家,希望我们以后加强联系,谢谢大家,祝大家返程顺利。

推荐第5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自己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自己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到知识。

一堂课,要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活跃课堂,让学生即学得轻松,又学到知识,难度确实不小;因为一个班级,因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基础,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有所不同,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差异更为明显,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采用钱老师《愚公移山》的教学方法更为有效,钱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注重传统式的传授知识,加强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更能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学生易于接受。对于基础好的学生,采用郭老师《愚公移山》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解放自己的思想,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学会不断拓展知识。但是,如果一个班级,一堂课,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味采用钱老师或是郭老师的教学方法,就会形成顾差弃优,顾优弃差的课堂现像,我想效果也不会很理想,当然,两位老师优秀的课堂设计、课堂教法是不可否认的,看完之后,受益匪浅,两位老师的教法如果放在班上学生基础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来教学,我想绝对有最佳效果。如果放在一个考试最低分10分,最高分100分,学生基础相差很大的班级里,那该采用哪位老师的方法最为恰当呢?

我认为,优秀的教学设计,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必须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适中的教学模式,即能让基础差的学生接受,又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到抓尖、培中、带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我想这才是教学设计的目的所在,针对我们个体差异较大的农村学生,如果能将这两位老师的教法综合起来,各取其优、取长补短,我想一定会得到最佳效果。

结合两位老师和自已的一些体验,我认为,一堂好课,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设计除了吃透了解文本内涵之外,还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抓住班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基础,将备学生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并以此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法,无论是环节安排,还是细节处理都要仔细认真,再来确定教学设计、取舍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因此,在以后的备课、上课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选择出最优最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我想这才是“同课异构”的真正目的。

推荐第6篇:同课异构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对同一节的内容采用不同构思备课并上课。“同课异构”是基于师本教研的考虑,以教师发展为着眼点,以课题研究为着力点,以教学案例为着手点,以教学评论为着意点,以课程的教学为理论支撑点。“同课异构”大多是做研究用的,只能偶尔为之,但在同课异构参与的过程中,不管那种形式,“同课异构”无疑是提高授课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钻研教材、独立分析处理教材、课堂教学设计意识、教出个性的一种高效教研方式,也是提高语文教师驾驭新教材的佳径之一,值得尝试。

。“同课异构”是教研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取的一项新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了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大家对这一节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

老师们思想上高度重视,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同一节课的教学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画面。

活动亮点:

一、授课教师导课形式多样,显现教师各异风采。

二、练习题的设计具有全面性、层次性,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台阶》同课异构评课稿

肖开平:

昨天和今天闫琪老师分别在八(2)班和八(1)班上了两节生动活泼的“生命课堂”示范课。这两节课闫琪老师施展自己所长和特色,向我们展现了既符合“生命课堂”理念而又娴熟高效、精彩纷呈的展示课。这两节课在两个班上,而又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这属于典型的同课异构,又是闫琪老师对自己的大胆挑战,从这两节展示课的实际效果来看,充分展示了闫琪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力和个人教学风采,显示出了她深厚扎实的文学基本功。

这两节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闫琪老师能娴熟地掌控整个课堂节奏,可以说是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八课《台阶》这篇小说,篇幅长,容量大,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比较含蓄,需要读者反复阅读和揣摩才能清晰地理解父亲形象和性格特征。闫琪老师对这两节课的处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台阶”和“父亲”的辩证关系为主线。这两节课我总结了有如下几个特色:

一、钻研教材、解读文本的能力强。我们凡是听过闫琪老师课的,无不佩服闫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驾驭掌控能力。为什么她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我认为是闫老师对文本独特而敏锐的把握,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引领学生对主人公的情感层层深入的感悟。例如在八(2)班上的那节课,在探讨父亲是看重台阶的实用功能还是看重台阶的象征意义这个问题的时候,闫老师要求学生从父亲的外在表现去捕捉父亲的心理活动,而且要求在分析时有理有据。这里闫老师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去剖析文本,思考父亲为什么那么重视台阶,让学生深入揣摩父亲内心的情感。

二、教学设计有新意,有突破。闫老师的两节课设计上有亮点,更加注重整体性和层次感。整体性体现在不管是开篇导入,还是梳理文章结构,合作讨论,闫老师的两节课都始终围绕主要问题以一贯之;而层次性体现在教学流程分为若干环节,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不仅有“热身”“头脑风暴”“大显身手”,“拾级而上”等环节创设,还有归纳提炼。例如在研讨父亲的性格特征时,闫老师先是追问父亲为建台阶做了哪些准备?这些准备有什么共性?从中又反映了父亲什么心理?能不能结合文本提炼出父亲特征的关键词?一路下来,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三、化解重难点的能力强。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读,有感情朗读是重点,如何让“有感情朗读”这一技能得到有效的训练,闫老师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少了程序与呆板,多了想象和意境,特别注意将指导朗读与感受、体会、想象、点拨、相结合。例如在八(!)班上的那节课,在研讨第一部分中哪些事件和场景是紧紧围绕台阶和父亲展开的问题,闫老师让学生先默读1—9段,再让学生挑出重点段落朗读,让学生揣摩第二段中的“一下子”、“还没”、“太”,五段中的“轻飘飘”等字眼,从中逐渐提炼出“台阶见证了父亲的劳累和幸福”的结论。这样的处理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也体现了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

翟博云:

(一)能把欣赏文章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努力打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闫老师能很好地把握“导”的尺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力。不论把握情节,还是赏析形象,探讨主题都注意了学生的活动。就是很小的细节,比如课堂回答问题都给学生以课堂展示的机会。

尤其是能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如“本文为什么以台阶为题”这一既有过渡又有深度的问题,来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抓住全文关键的一句“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引导学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本文的主题和父亲形象的典型意义,让合作探究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能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进行恰当的点评。

这节课闫老师始终都在巧妙使用“点评”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利用点评,她完成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利用点评,她与学生一起对精选的段落进行了分析,完成了对父亲这一典型形象的把握;利用点评,她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主题,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利用点评,她帮助学生完成了对本文作者对父亲的思想感情的把握。点评帮助她实现了与学生的对话,可以说恰到好处的点评“点”亮了她的课堂,让她展示了自己的教学功力与魅力。

彭爱娟:

听了闫琪老师的《台阶》,我真的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综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令我佩服和思考的地方:

一、过硬的业务素养令我折服

首先同样一篇课文,闫老师在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授课,这种同课异构的形式本来已经是个挑战了,但是她还要在从没接触过的班级教授,这是更大的挑战!但是,她做得让我倍感新颖、十分佩服。我想这绝对不是几天充分的准备就可以达到的教学境界,应该是闫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对教学潜心研究的结果。这种素养需要积淀,需要智慧的思考!

两堂课,不论哪一堂课,也无论是在怎样的班级,她都是把学生的心拿捏得很准,整个课堂教学游刃有余,特别是追问和点拨方面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我想这不正是生命课堂的最好诠释吗?很佩服老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而产生的智慧火花,这是对生命最好的体会和思考。

二、游刃有余的教学过程令人叹服

听闫老师的课,感觉时间过得好快,整个过程都是在欣赏学生被老师引导、点拨后的精彩呈现,整个课堂师生间思维的碰撞不仅仅是星星点点的相遇,而是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且能回到文本中找到依据。

整个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设计了独学、群学这样的环节,既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也教学生养成了互助合作的习惯。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在闫老师的课堂上有了非常成功的实践,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作用。

三、贯穿课堂始终的新理念令人信服

闫老师的课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贯穿始终。我们可以看到,整堂课老师没有什么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总是引导、点拨学生自己思考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对文本的理解不是灌输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了“读”“思”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思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

以上便是本人的听了闫老师课之后的一点感悟,不到之处还请大家指点。

廖一鸥:

1、极富亲和力,思维活跃,颇有诗意,声调平和,感情细腻,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

2、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打造富有个性的课堂;

3、懂得欣赏欣赏,极力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

4、课文篇幅长32自然段,主题深涉及到当时中国农民生存状况和思想状况,闫琪老师引导学生理顺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有利于学生领悟主题;

5、闫琪老师让学生先走进父亲,然后感受父亲,最后理解父亲,充分的展示了闫琪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教学素质和教学才能。

建议:

1、如果能够引领学生更深的走进父亲的心灵世界,加深对父亲那一辈人的理解,并思考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及其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效果会更好一些!

同课异构话语文 评课就是评自己

——《太阳是大家的》评课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

大家上午好。十分感谢学校给予我参与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机会。在这半天的学习之中,一个个思考的瞬间,一次次感动的刹那,源于两位老师和孩子们带给我的太阳般的温暖。

套用王崧舟老师的一句话:“评课就是评自己。”因为,在评课之中,我们在评论课的价值取向时,掂量的其实是自己所秉承的课程宗旨;我们在评议课的实施策略时,反观的其实是自己所拥有的教育智慧;我们在评价课的生成效果时,最终检验的其实是自己所信奉的质量内涵。所以,我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现针对两位老师的《太阳是大家的》第一课时教学谈谈自己肤浅的一点看法,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从两位老师的整体教学流程来看,课前进行了细致的文本研读工作。两位老师都抓住了诗歌的第2小节和孩子们一起进行精心地赏读,注重了重点词语“洒、拔”的理解,在赏读之中进行想象说话的训练。从周老师的课来看。诗歌的第一小节只是作为赏读的引子,第三小节是过渡,第4小节是全诗情感升华的高潮点。特别是周老师运用一篇多带,给学生们了拓展了《地球只有一个》这首小诗,升华了诗歌主旨之处,还开拓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而这正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运用教材、拓宽教材的一个体现。

二、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当下的语文本体已由“写的什么”转向了“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也正是这个。两位老师显然十分明确这一点,课堂并没有在引导学生理解感受诗歌内容之中止步,而是抓住了诗歌第2小节的文本留白之处,让学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从而内化了文本的表达形式。

“瞧,太阳在一天中还做了哪些好事?”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语言内存,知道用诗歌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种语言是经过加工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正是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提升的。

崔峦曾指出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即在培养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思想修养的同时,落实听、说、读、写,也就是语言的积累与语感的训练。透过两节课,两位老师都注重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让课堂的当下展现出学生的生命张力之美!

三、润物无声的细节智慧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是一句机敏的话,一个得体的动作。”今天,两位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细节处理的智慧。

比如,孟老师在课堂中,始终运用温柔细腻的语言在引导着学生们学习。“举起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这篇文章很美,老师想把它读给你听,行吗?”“我觉得你们一定读得更好。”

比如,周老师的“我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会有不同凡响的表现。”“清楚了吗?开始吧!”“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发现你们特别的团结一致,心都是齐的,要读一起读。”“将这个字在你书上的空白处工工整整地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幽默的语言中暗含期待,评价之中饱含要求。还有周老师丰富的肢体语言,让我们明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往往让课堂更加的简洁、干净,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四、商榷之处。

两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第2小节中的“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这句中的关键词“洒”的理解与朗读时,老师们从太阳的角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值日洒水与浇花去理解体会“洒”的意思。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两种生活中的“洒”与文本中的“洒”所表达的意蕴是在同一个层次上吗?我想文本中“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透过“洒”让读者体会万物受太阳普照的恩惠,感悟太阳的温暖、无私、慈爱。这个教学环节是否可以处理的诗意一些呢?

总之,一节好课,如同一篇好文章,有开篇之新颖,有重点之突出,有过渡之自然,有高潮之迭起,有结尾之余音。感谢两位老师呈现的精彩课堂,让我在评课之时,评价了自己,反思了自己。

谢谢大家!

2012年5月17日于长丰庄墓

推荐第7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同课异构听课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体会:

一、“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二、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同课异构,对于听课者来说,通过就同一内容开课,所以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倾听着教师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这次的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给我们教师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益处。

推荐第8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使我受益匪浅。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特别是观摩别人同内容的课和听了同行的评议 之后,会对课本有更深的理解.

1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

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课程目标;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在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课时,大家一致认为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 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站在对话者首席的位置,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2、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首先同课异构,对于听课者来说,通过就同一内容开课,所以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互相的听课中,可以参照别的老师的长处,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与研讨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即使在听课和评课时,也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在平时能多方面地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长。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大家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我认真反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推荐第9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隆德县联财中心小学:苏敏学

2014年3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沙塘学区、神林学区和联财学区组织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通过这次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特别是观摩别人同内容的课和听了同行的评议 之后,会对课本有更深的理解,把这种感受和理解记录下来,对别人对自己都会有所启发。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体会:

一、拓宽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拓宽视野,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 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 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并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可以被相互体会。

二、智慧碰撞,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智慧碰撞,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展开的,通过这次的教研和评课活动,教研组内形成了浓厚的研讨合作氛围,我们就每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听课后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在集体评议讨论时,我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我们的思想 发生了碰撞,我们讨论得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一些平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比如: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否则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去;对于多媒体课 件的运用,幻灯片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一味追求画面漂亮,这样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重点内容和主题内容的注意力等。

三、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此次活动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法,分别为授课式教学和导学式教学,授课方法无所谓好坏, 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

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在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课时,大家一致认为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 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站在对话者首席的位置,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四、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首先同课异构,对于听课者来说,通过就同一内容开课,所以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互相的听课中,可以参照别的老师的长处,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与研讨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即使在听课和评课时,也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 1

所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在平时能多方面地去学习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长。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大家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我认真反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推荐第10篇:同课异构

专家引领校本研修之四: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

“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的关键词有两个:一是“同课异构”;二是“校本研修”。 顾名思义,就是以“同课异构”为组织形式的一种校本研修方式。“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着眼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着力于课例研究,着手于“同课异构”的比较研究的科研方式。它是教师为了解决相同教学问题,达到相同教学目标,针对相同教材课题,相同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现有条件和教师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实施途径,发挥不同优势,实施不同风格,建构差异性课堂,进行比较反思的研究系列活动综合而成的一种校本研修模式。 董升将:求“异”是搞好“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的关键

“同课异构式”中的“异构”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的差异。“同课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同一个教师或者是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标、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对于执教教师来说,教与学的方法、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具使用等方面都可以求“异”。

教与学的方法之异,是指教学中可以采用不同教与学的模式;教学流程之异,是指在具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巩固提高等方面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选择不同的教学素材。“异构”目的是让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异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异构”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取长补短。

王乐永:要充分认识“同课异构式” 校本研修的现实意义

“同课异构式” 校本研修毫无疑问与其他研修方式一样,承载着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也具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总体来看,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可以引导教师在专题学习中提升理论水平;在观课议课中说课议课,比较鉴别求同存异;在行为跟进中解决问题,优化策略;在总结提高中反思得失,提升智慧。具体来看:第一,有利于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有效提高教师深入思考教学中现实问题的能力。第二,有利于群组教师同伴互助,共同成长,并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开放的交流、学习、展示平台。第三,有利于打开教师思路,发散教师思维,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不同的策略进行

教学,方便教师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第四,有利于增加校本研修的科学性、实效性,为培养名师、打造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李雪芹:要注重解决“同课异构式” 校本研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老师们比较偏爱“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认识不到位。对什么是“同课异构式”研修,为什么要进行“同课异构式”研修等都不是太清楚,从而造成对后续一系列工作的不到位。其次是形式单一。目前情况来看,多为就同一课题,两个人上两节课。事实上,“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的形式比较多样。除了两人或多人异构外,也可一人异构。第三,“形化式”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忽略对同课中 “同”的研讨,“异”的比较分析,仅仅是安排两人去上课而已。通过同课异构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研讨、上课、分析,最后得到怎样的发展,以后将有怎样的改进等这都是我们应关注的问题。

陈曦:开展“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要做好规划和管理

做好规划是开展好“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做规划时,要把“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的一种重要研修方式之一, 纳入到学校校本研修整体工作中通盘考虑。“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的研究目标、研究问题的选择,都要与整体研修工作的目标、研究问题协调一致;研修的课题、执教人的确定、研修组成员的确定、负责人的确定、时间的安排、条件的支持等方面都要作出细致的规划,避免“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做好管理是开展好“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的重要保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制度保障。学校要为“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活动落实。2.创造氛围。校本研修团队之间要营造和谐积极的研修氛围,强化科学比较,削弱对教师个人风格的比较。3.科学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在评优树先、业务考核时有所侧重,激发教师参与研修的内驱力。

王红:“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观课议课的维度

“同课异构式”校本研修,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要注重求“异”,但在观课议课环节却要求“同”,即所选取的观测点、制定的观课量表应该是相同的,所要研究的问题应是统一的,否则研修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

第11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 结对交流

——六校结对活动记

10月26日,庐江六中一行8人在校长李康龙的带领下,来到合肥市永和学校,参加由合肥市永和学校、庐江县第六中学、庐江县晨光小学、长丰县杜集中学、长丰县戴集中学、巢湖市高林初级中学六所学校组成的“六校结对交流”活动。活动分成同课异构和六校交流活动会两部分

上午9是10分,同课异构活动正式开始。由合肥市永和学校、庐江县第六中学、庐江县晨光小学选派的八位老师就《小稻秧脱险记》、《Let’stry&Let’stalk》、《Thisismysister》、《光的反射定律》4个课题展开异构教学活动,各结对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来到现场观摩教学。我校的张大明老师和高小凡老师分别执教了《光的反射定律》、《Let’stry&Let’stalk》两课。两位老师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深入浅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当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当天下午,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在永和学校阮永久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合肥市永和学校的新校区。崭新宽敞的教室,现代化的实验室,耳目一新的操场,充满激情的永和师生带给大家是一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随后,在会议室召开了六校结对交流会。首先,永和学校阮校长代表合肥市永和学校对来宾表示欢迎,回顾结对两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对今后的结对工作充满信心。我校李康龙校长接着发言,李校长对永和学校在结对中给予庐江六中的帮助表示感谢,表示要向永和学校学习,办有特色的学校,和其他兄弟学校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其他学校的校长和相关领导也先后发言,对结对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合肥市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丁科作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此次六校交流结对活动,并预祝活动会越办越好。交流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第12篇:同课异构

首先群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明确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内涵,能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摒弃无为的教学引导、讲授,选择更好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方式,把更多的时间还给阅读,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阅读实践的机会,从而进行真正的原生态的阅读,形成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一定主题关联下的阅读内容,也为能更充分全面地训练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深入研讨文本、比较阅读、分析鉴赏等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群文的优势,更准确地定位阅读教学中师生的角色。不因为阅读量的增加,而使教师“讲”和“导”的分量过度增加,而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群文阅读的主人,享受群文的“福利”。 2.群文阅读不能走马观花。

群文阅读,决定了课堂阅读量的极大增加,也让学生阅读和教学的难度大增。所以,很多教师在进行群文教学时,为了展现教师的功底,减少了学生阅读的时间,使阅读变为“走马观花”。每一次读,层次不同、角度不同、重点不同,既有浏览式阅读,又有品味把玩,使阅读既有质、又有量,培养了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可迁移的阅读能力。

3.群文阅读不仅要读,更要“品”。 在长期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形成了较为保守的阅读教学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群文阅读教学与单篇课文教学相比较,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阅读信息量、更广阔的阅读平台、更多的能力培养机会,因此,决不能为“教文”而教文。

看了这两节课,最大的收获是:每个人都是阅读的主人,都有不同的阅读视野和感悟。 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整本书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种阅读方式。为了让学生学会多篇文章的阅读,开展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有效地更新了教师阅读教学的意识,改革了阅读教学的模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李海蓉老师的群文阅读她通过尝试猜想的方法让阅读变得有意思,通过大象舅舅和小象的故事初步懂得情绪管理的一些方式。赖玉莲老师执教的《陪伴——温暖与需要》,玉莲老师通过文本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方面获得温暖与需要的信息,从而感知陪伴的温馨之情,进而感知有人陪伴一起做事的幸福,珍惜身边的一切美好事物。同样的文章,选取的议题却不一样,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第一: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方式是对文本的总体把握,是高瞻远瞩、统章契领的。而传统文章教学,习惯于扣字抠词,更多关注的是“遣词造句”,是局部的细节,所以老师精讲细教,把知道学生朗读,有感情朗读无限制的放大,而群文阅读所教的则注重放在“谋篇布局”,只围绕着文章的中心议题,让学生运用生活中应用得最多的默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

一、两个中心问题,所以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考察的不是学生学会了多少字词,背诵了多少篇章,而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质疑和发现,鼓励“发现至上”的探索性教学。

第二: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使目标的表述立足“群文”,尽可能地设定保底目标,目标的点更集中,不必过于细化,用“大目标”来体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人性化教学理念。

第三: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质疑讨论的策略。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厘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

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思考

——观李海蓉和赖玉莲老师课例的启示

李海蓉老师上的《快乐起来》和赖玉莲老师上的《陪伴——温暖与需要》两堂课,同样选择了《大象舅舅》中的几个故事,但却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引导学生阅读。让我收获很多,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了更多的想法。

一是同样的一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喜好等方面,从阅读方法的指导、写作方法的认识、人文情感的体验等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指导孩子阅读。即便是人文情感方面,也可以是多角度的解读。这两位老师都从人文情感的角度解读,但解读的点又有所不同。

二是在一堂课中阅读多篇文章,选择的文章不可太多,议题也要集中,不可面面俱到,否则就给人以蜻蜓点水的感觉。在这两位老师的教学中,个人较喜欢李海蓉老师的教学设计,议题集中,符合低段孩子的认知特点。

三是低段的群文阅读选材上尽量选择孩子们喜欢的绘本故事或者是童谣。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不可太多,否则流于形式。

同课异构中,两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赖玉莲老师执教的《陪伴——温暖与需要》,她通过文本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方面获得温暖与需要的信息,从而感知陪伴的温馨之情,进而感知有人陪伴一起做事的幸福,珍惜身边的一切美好事物。

李海蓉老师执教的《快乐起来》,她通过尝试猜想的方法让阅读变得有意思,通过大象舅舅和小象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懂得情绪管理的一些方式。 这两堂课在教学中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学生真正体会到情感后,就势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读,在读中让感情升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群文阅读专家王林博士也指出:群文阅读是课堂教学静悄悄的革命,它提倡的是这样的语文课堂:儿童的课堂,研究的课堂,讨论的课堂,阅读策略的课堂,思考的课堂。群文阅读要改变的并不是学生的阅读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并由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快乐起来》和《陪伴——温暖与需要》这两个课例属同课异构,观看了这两课,我也学习、积累了不少经验。下面我来谈谈在我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启示。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种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 “异构”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认真地准备一堂堂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上,我讲话不多,更没有提出很多问题让学生解答,学生讨论的时间少了,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相对就多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把几篇文章就读完了。所以“群文阅读”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我也不可能那么深、那么细、那么透地讲析文章了。更不可能面面俱到、步步为营、高潮迭起。

在群文阅读方法上不能采用大声朗读或有感情的朗读,那样太浪费时间。因此,我采用了略读、浏览、跳读能阅读方式,基本是生活化的阅读。 总之,这两个课例让我从中领悟到了许多精髓。在群文阅读这条路上,我还需不断汲取营养,不断完善充实自己。

两节群文阅读课阅读的都是同一组阅读材料《大象舅舅》,执教者分别是成都锦西外国语小学的李海蓉老师和来自宝岛台湾的赖玉莲老师。李老师的课题是《简单的快乐》,议题是“悲伤像车窗外的电线杆,总会过去的。”李老师引导学生利用猜读的方式读故事,体会猜读的乐趣。并且让学生懂得,在不开心的时候,可以通过玩一些好玩的、简单的事情,让自己快乐起来。李老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使群文阅读的课堂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台湾的赖玉连老师给所有的参会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大约六十多岁,一口软软的国语将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令人心里暖暖的,仿佛回到了爱听故事的孩提时代。她的课题是《陪伴——温暖与需要》,李老师强调的是“快乐”,而赖老师则是“陪伴”,她引导学生运用独立阅读、提取讯息、分享交流等方法,通过群文阅读构建概念,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获得温暖与需要的思考讯息,从而感知陪伴的温馨之情。在赖玉连老师的课上,她总是让学生坐着回答,你听不到精彩的过渡语,准确的评价语,充斥课堂的总是她那几句——“哦,原来是这样„„”、“哦,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她注重学生思维的碰撞,注重学生是否真的敢说,是否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学生学得很有兴趣,在故事的层层推进中,思考得也越来越深入,真正体现探究的过程。课后赖老师说,乐趣是孩子阅读的原动力,老师应该让孩子在课堂上感受到阅读是多么快乐。营造孩子什么时候想说就说的课堂氛围。感受不是教出来的。给孩子一点时间,跟孩子一起聊故事。

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我会教师们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把群文阅读这种语文教学的新形式更好地运用到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13篇:同课异构

《拉萨的天空》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2016年9月27日,我校全体语文老师前往五小听课教研,有幸请了两位老师分别对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进行了同课异构,两位老师分别是王康民老师还有五小的老师邝继红老师。两位老师各有千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另我受益匪浅。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华美的语言描写了拉萨天空的“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课文语言精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描写细致而且形象,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文章。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景、细细品读语言,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很自然地感受拉萨天空的“蓝”和“美”。

一、创设情境,发现天空的“蓝”

天空对学生来说是很普通的,但是像拉萨那样的天空对学生来说却是陌生和遥远的。因此,在上课伊始,通过展示拉萨天空的图片,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欣赏课文插图,再次走进文本。通过两次视觉感受,学生就能很自然地说出拉萨的天空“蓝”这一最大特点,为学习文本内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字词入手,品读天空的“蓝” 通过画面整体感受拉萨蓝天的基础上,请学生通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拉萨天空的词语,补充完整作者眼中的是“( )的天空”。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和伙伴的补充,很快就找到了“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等描写天空蓝的关键词,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些词语分布在文本的各个段落,就能理解全文都是在描写拉萨天空的“蓝”。结合课文插图,读一读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在朗读中品味天空的“蓝”。

三、赏析句子,感受文字的“美”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找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的回答集中在“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和“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学生在朗读中想到了“一碧如洗”,蓝天、白云、高山、河流、草地所组成的画面美得像一幅画,学生在朗读中渐渐对拉萨的天空也神往起来了。作者在描绘这一幅画面时,用到了“映衬”和“对照”,“越发”和“更加”,在赏读这些句子时,也发现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灵活,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

第14篇:同课异构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5.6《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设计

刘寨中学

李彦虎

设计思路:通过创造条件构建全等三角形,把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为能直接测量的距离。体现学以置用的道理。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本章的前几节内容中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以及“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尤其是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得到了“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定理,用这些定理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掌握了这些知识,学生就具备了“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理论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前几节内容中已经经历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二

学习任务分析:利用已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知识构建全等三角形,并利用之解决实际问题。 三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构建全等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分析实际情景中的已知和未知条件及了解测量工具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测量方案.难点:是有条理地结实测量方案的合理性.五、教与学的方式: 从有趣的问题情景入手,引出测量目标的不可到达性,进一步利用转化思想把不可直接测量的目标转化成可直接测量的,即构建全等三角形.学生首先是理解测量方案,然后才是说理和模仿设计.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是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设计合理方案并作图,进一步确定测量对象。鼓励学生尽量多设计测量方案,以便取优和比较测量误差。学生在实际测量时能更好地体会利用全等三角形把未知转化成已知。同时也能体会到设计直角三角形的可操作性更强,借此渗透下一节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本节的两例虽然条件有差异,但最终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体现了数学上的归一思想。

充分开发利用校本资源,让学生亲自设计方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测量,既增强学生的说理性又培养合作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信,体会学习的快乐。 七

教学流程:

(一)、用最快的速度构造三角形,使得和已知三角形全等。

1、新课学习情景引入----提出问题-----分析已知、未知----理解方案----合理解释

(二)、被测两点都能到达,但两点之间不能直接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1、同上

2、设计其他方案

(三)、学以置用

用数学老师解决两个争论不休的两个同学,这一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学习的喜悦。 九

教学反思

1、学生体会到对于不能直接测量的两点之间的距离,通常构建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较易测量。

2、测量时由于受测量工具的影响,测量的精确度会略有差异,即使同一组人多次测量的结果也会不同,这就是通常说的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尽量减少误差,应用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的方法。

3、转化思想和归一思想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次教学中,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寻求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适当地把教育激励策略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唤起学生扬长避短的内在要求,是一种较好的育人艺术。在这堂课里,首先创设了一个“现实情境”,使学生的练习具有“真实”地解决问题的意味,然后用角色模拟的方法进行自由而舒畅的交流活动。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刺激他们思维的多向性与逻辑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倾听别人思路、拓展自己思维、修正自己不足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积极的互动中掌握知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和表达书写能力又有明确的要求。注重教学中师生间的对话、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及时的反馈与评价。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寻求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适当地把教育激励策略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唤起学生扬长避短的内在要求,是一种较好的育人艺术。在这堂课里,首先创设了一个“现实情境”,使学生的练习具有“真实”地解决问题的意味,然后用角色模拟的方法进行自由而舒畅的交流活动。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刺激他们思维的多向性与逻辑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倾听别人思路、拓展自己思维、修正自己不足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积极的互动中掌握知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和表达书写能力又有明确的要求。注重教学中师生间的对话、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及时的反馈与评价。

总之,通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目的是明确的,就是提高我们自身的基本素质和集体备课效率,所以通过这次活动:

1、课堂的追求是什么?几位老师给出了答案:实效。新课程实施至今已有多年了。大家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也有了一些质的转变。几位老师的课堂都没有太多“精彩”的情境创设和“轰轰烈烈”的合作学习等外在形式,没有热闹,却很有实效。这也给了数学课堂一些思考。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提升的更多的是什么?其实是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和内涵。一个人美是由内而外的,数学课的美也应是这样。

2、几堂课很好地解释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我的理解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是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服务的。几堂课都从学生身边的数学导入学习,又通过一些生活事例丰富了这一数学知识和内涵,使数学远远高于生活,但又是可以被学生所理解和掌握的。尤其是索娜老师的课,在这一点上大做文章,不断涌现精彩。同时,也避免了学生思维的狭隘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会了知识的转化,这必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实,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储存了大量的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几位老师正是对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有了充分的了解,用一把智慧的钥匙,打开学生存储的宝库,学生的智慧也就源源不断地往外涌了。

3、怎样的数学课有味?深度。数学具有知识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等特征。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课就必然是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的。每一个数学问题、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果学生都齐刷刷地举手了,我们是不是应该高兴呢?如果是这样,表明了什么问题?目标定位有问题。为什么会有问题?有没有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如果没有充分地预设学生,又怎么可能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获得不同的体验呢?可喜的是,几位老师都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环节。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强烈的冲击,充分刺激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不是教师强给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迫切需求,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终于茅塞顿开,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全被数学世界的精彩所迷住。这样的经历,对学生而言是真实而深刻的。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喜欢这样的课堂,喜欢这样的数学。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不也一样吗?

那么,是不是问题提出去,学生三三两两地举手,就是有深度的课堂?当然不是。这就考验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和课堂教学的组织、数学语言的提炼等多方面的因素。

4、学生的学习成果该怎样呈现?有学习就有成果,教师展现的学习成果一般都具有典型性:成功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导向、总结;失败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析、帮助、完善。总之,这些成果既有教师课前预设的,也有当堂生成的。用得好,课堂因生成而大放光彩;用的不好,课堂也因此而陷入迷雾。如何使用这些预设与生成性资源?对每一位老师都是挑战。

以上是我的一点拙见,既是对他人的学习、分析,也是对自己的警醒。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求真务实,踏实工作,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素养,上出精彩的每一课。

第15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研修活动

一、研修目标

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勇于在先进教学理念下创新课堂教学的新面貌。

二、研修过程

第一步:教研组长召开同一年级教师教研会议,说明开展此项教研活动的意义、流程以及要“同课异构”的课节。

第二步:全体教师都要按照要求,力争创新地设计设计此节课的教,并把设计好的教案,发布于网上。

第三步:教研组长再次召开教研会议,在大家的相互讨论中,选出两个优秀的而又思路不同的教学设计。

第四步:要求教师利用课馀时间,在网上对两个教学设计进行品评。 第五步: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观摩这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条件的可全程摄录课例,发布于网上。

第六步:全体教师网上提交此次活动的研修体会。

三、注意事项

能否在组内形成两个优秀的而又思路不同的教学设计是关键。

全体教师品评“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时,既要注重教师设计的智慧,又要引导教师探寻设计背后的教学理念。

第16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就是相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相同教材和同一节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探索和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提高课堂效率,为减负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同课异构”力求能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

第17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生成教学

为了给全校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教师们业务水平的提高,提高有效课堂的实效性。3月,xxx中学开展了各学科组“同课异构、生成教学”四个一推进有效课堂研讨活动。

1、上一次研讨课。

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英语五个学科组,各推荐3位教师,教研组提前确定同一教学内容,3名教师先各自设计教案,各自想课磨课,最后教研组组织上研讨课。

2、开一次评课会。

各教研组在研讨课后立即组织组内教师进行集体评议,评出几堂课各自的闪光点,不足处,提出自已的见解。

3、交一份实录稿。

听课教师把听课笔记整理一份课堂实录交教导处。

4、写一篇教学反思。

负责上课的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已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固定下来交教导处。

本次活动让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在“同课异构”的很多有关“同”的要求下凸现出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以学生为资源的“生成教学”的灵活机智。形成常态教学下“看别人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的观课议课的良好氛围。

第18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观课体会

拦隆口镇西拉科学校李生菊

5月27日有幸观摩了张永秀教师(甘河滩中心校)和陈老师(西宁市贾小庄学校)的课堂教学,在五年级数学《圆的周长》的课堂教学中欣赏到各自的教学风采,对我的教学又很好的导向作用。她们的课堂各有特点,具体如下:

成功之处:

1、都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与平台。

2、都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交

流、验证的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丰富又活力。

3、都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

的有效学习。

不同之处:

1、课堂结构的不同设计,张老师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按学习目

标和要求,边学边展示,而陈老师的课堂让学生展示“课前小研究”;

2、张老师的数学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在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出

知识,当学生有了理论知识再来解决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

回归于生活的理念;陈老师 设计的联系又很强的延展性。

3、张老师还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值的研

究及化曲为直等知识的渗透中有体现。陈老师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

培养。

从这次活动中,我感悟到精彩的课堂因学生的精彩而精彩。一位教育家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第19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共研修 集思广益助成长

为更新教育理念、强力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其教学个性,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我园组织开展了“同课异构 助我成长”园本教研观摩活动。这次的教研活动与以往有所不同,是以“同课异构”、“一课多研”的形式进行教学展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同课异构这一词,对于它也并不是很熟悉,经过杨园长的指导和大家的共同研讨我知道了,同课异构就是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老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对教材的不同理解来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达到同一个目标。

我们语言教研组教师于3月13日—28日历时2周时间,以语言教育活动为切入点,分别在小班的八个班开展了《爱玩的小鸡》、《迎春花》、《小鸡和小鸭》等观摩教学活动;本次活动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在自己的理解和广泛的教研的基础上,针对同一节课,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设计。其中我们对故事《爱玩的小鸡》进行了同课异构的研讨。第一步:我们对故事有个大概的了解,熟悉后确定了目标。第二步:我们对故事《爱玩的小鸡》的进行了研讨,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教学构思,及不同的方式,分别是图片展示法,情景创设法,请大哥哥、大姐姐表演法,课件展示法„„根据各个教师自身的特点及各个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一一分配了这几种构思,各自确定上课方式,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进行备教案。如:刘霞美老师平时讲故事时神情并茂,习惯用图片展示故事,小三班的幼儿也很接受这种方式,所以刘老师的活动设计就采用了图片展示法;而小四班的幼儿习惯了欣赏色彩鲜艳、精彩的PPT课件,加婷婷老师又很擅长制作课件,所以她采用了课件展示法;小七班的幼儿平时活动比较沉闷,为了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起幼儿的兴趣,薛亚菊老师采用了情景创设法。第三步:大家探讨各自教案中是否还存在不足之处。第四步:我们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执教老师分别向大家展示了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教育活动。老师们在教材的把握和教学内容设计上,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既大胆拓展教学思路,积极运用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又优化教学结构,彰显了自身的个性,教学成效各有特色,孩子们在游戏中品尝成功,在快乐中收获本领。但是,我们的活动因为各种原因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刘老师的课中没有及时渗透安全教育,加老师的活动中幼儿自主性不高,薛老师的活动组织中,情景表演因为时间紧张,所请的大班幼儿对故事不是很熟悉,影响表演效果。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是教师们集体备课,听课积极主动,参加听课的老师边听课边思考,对比自己的课堂寻找着差距,使得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活动前,我们积极研讨,认真准备,活动后,又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坦诚的交流。授课老师撰写了设计意图,教后反思,听课教师撰写了听课优、缺点及改进建议等。及时反馈,有效的总结,使本次园本教研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

同课异构的教学展示已经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思考还在,本次“同课异构”园本教研观摩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强化了教师之间的互动和经验交流、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交流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家深刻地感受到在“同课异构”很多关于“同”的要求下凸现出多元的“异”的教学魅力,实现了以优促劣,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幼儿有了兴趣那么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做为老师就是要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吸引幼儿,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思考,让我们的教学不再单一吧! ,我还将继续探索每节课的不同上课方式,让最好的教学方式展示给孩子们„„

第20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成长路上美丽的风景

参加完年级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心中喜忧参半,感慨良多。喜的是学校给了我们青年教师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忧的是自己在展示活动中还有很多的不足和亟需改进之处,自己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知识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通过这次讲课我知道了教学设计对于整节课的意义有多么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同时更多的时间要交给学生,还要把握课堂节奏,教学设计是老师永远无法满意的“作品”,在教学的“旅途”中,不同的教学设计会让学生感悟到不同的风景,拥有不一样的心情。今后,我要在教学设计上下苦功夫,苦下功夫。

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组长吝玉霞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帮我修改课件,甚至斟酌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法,搜集资料筛选恰当的事例,感谢她的支持。

同课异构主持词
《同课异构主持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